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The Journal of Medical Theory and Practice 의학리론여실천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河北省预防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4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1-7585
  • 国内刊号: 13-1122/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18-10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社
  • 出版地区: 河北
  • 主编: 宗玉华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情况观察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胡海迎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情况,并探究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观察分析其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对所有患者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90例患者术后经病检证实,出现27例并发症,分别为8例上消化道出血,5例胆瘘,7例胰瘘,5例切口裂开,2例腹腔出血;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分别为术前高胰岛素水平、术前血清白蛋白、术中输血量、胰肠吻合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年龄、手术时间均不会影响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高胰岛素水平、术前血清白蛋白、术中输血量、胰肠吻合方式均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给予早期干预可以显著地改善患者预后。

  • 胃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临床分析

    作者:欧阳映辉;肖步耘;周贤伟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治疗(FTS)对胃肠肿瘤患者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胃肠肿瘤患者100例,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围手术期按照加速康复外科治疗的要求进行管理,对照组围手术期采用传统方法进行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和术后住院时间、肠道功能恢复以及并发症等方面的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停止静脉输液时间提前,术后体重下降减少,肠道排气时间提前,未发生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在临床治疗胃肠肿瘤时,围手术期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管理,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加快术后恢复,整个治疗过程安全有效,值得大力推广。

  •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熊振寰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6例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7.9%)明显高于对照组(8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动脉压、肺动脉内径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肺动脉压、肺动脉内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率(2.1%)明显低于对照组(1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科规范治疗临床分析

    作者:刘旭光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特征及内科规范治疗措施,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替普瑞酮+呋喃唑酮+左氧氟沙星治疗方案,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 Hp转阴率和复发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与对照组的89.5%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转阴率为92.5%,随访复发率为2.5%;对照组转阴率为71.1%,随访复发率为10.5%,2组数据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规范的替普瑞酮+呋喃唑酮+左氧氟沙星的用药方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能有效清除Hp ,降低复发率,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肝结节性再生性增生1例报告

    作者:叶妮娜;窦玉勤;赵洪川;张炜

    肝结节性再生性增生(Nodularregenerativehy‐perplasia , NRHL)是一种慢性硬化性肝脏疾病,该病在临床上并不多见,本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5岁,以“腹胀,纳差半年,呕血、黑便半月”就诊。查呕吐物潜血阳性,急诊腹部B超:肝硬化,肝动脉增宽,肝内外胆管轻度扩张,门脉内可见可疑低回声,栓塞?胆囊壁水肿,脾大,副脾,脾静脉增宽,腹水。既往因类风湿关节炎,服用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强的松等药物10余年。2005年患急性乙型肝炎,服拉米呋定后复查 HBV‐DNA转阴。无服避孕药史。查体:贫血貌,巩膜无黄染,腹软,左下腹轻压痛,脾肋下3指触及。生化全检,TBIL 30.5μmol/L ;DBIL 7.3μmol/L ;ALB 32g/L ,余正常;乙肝六项:HBC‐Ab(+),余(-);自身抗体:抗核抗体:阳性。抗平滑肌抗体、抗胃壁细胞抗体、抗心肌细胞抗体、抗肝细胞膜抗体、抗线粒体 M 型抗体均阴性;免疫球蛋白 Ig A 6.6g/L ;(0.68~3.78),IgG、IgM ,补体C3、C4,铜蓝蛋白均正常;类风湿因子:172IU/ml(0~20);血常规:WBC 3.86×109/L ,RBC 2.43×1012/L ,PLT 65×109/L ,HGB 75g/L ;HCV‐Ab(-);肿瘤标记物:CA125243.9IU/L (<35),余正常;凝血全项:PT 20.3s(11~15),PTA 49%(80~120);便潜血:阳性;肝静脉彩超:双下肢深静脉彩超:双侧股静脉、腘静脉未见明显栓子;胸片:两上肺结核,肺门淋巴结钙化;超声心动图:心包积液(少量),三尖瓣反流;腹CT 增强扫描,诊断:肝硬化,脾大,门静脉主干,分支静脉广泛栓塞,胆囊增大,脾门钙化;门脉血流彩超:门脉较广泛的栓塞,其血流中止(伴行的肝动脉扩张);下腔静脉B超:下腔静脉未见明显梗阻。

  • 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比分析

    作者:周英旗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阑尾炎采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急性阑尾炎治疗的102例患者,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等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方法,试验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治疗采用腹腔镜方法,可有效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抗生素使用时间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作者:蒋改红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0月收住我院的8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观察对象,患者均因心绞痛急性发作入院,依据住院单双号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各41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控制症状,在此基础上,高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 ,低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监测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2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一氧化氮(NO)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同时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CRP、NO、LDL‐C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8周后高剂量组血清CRP、NO、LDL‐C分别与低剂量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0.05)。高剂量组总有效率为82.9%(34/41),而低剂量组为65.9%(27/41),经比较,2者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RP、LDL‐C水平,升高舒血管因子NO水平,有助于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频率,改善患者预后。

  • 小剂量氟哌啶醇和常规剂量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作者:邓新艳

    目的:探索分析应用小剂量氟哌啶醇以及常规剂量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并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均应用常规剂量利培酮进行治疗,研究组均应用小剂量氟哌啶醇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ANSS量表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病理以及总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组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略高于对照组的83.33%( 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7%,略低于对照组的15.00%( P>0.05)。结论:应用小剂量氟哌啶醇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可以产生较好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配合个性化方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文瑞萍

    目的:对应用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联合个性化方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肩周炎疾病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采用常规手法松解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联合个性化方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肩周炎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VAS疼痛程度评分在治疗计划实施前后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肩部疼痛症状消失时间和肩周炎疾病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联合个性化方案对肩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评估

    作者:林建宇;侯昊

    目的:分析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在我院治疗的7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先后划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用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显效率也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血肿清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值得肯定,并发症少,可作为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首选术式。

  •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疗效的观察

    作者:方安平;王建屏;何永福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肿瘤科治疗的5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观察组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肿瘤坏死程度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肿瘤完全坏死率为3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00%,观察组局部复发率为28.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疗效显著,可提高肿瘤坏死率,减少复发,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银丹心脑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乃锋

    目的:探讨银丹心脑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近期收治的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给予银丹心脑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81%,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药物安全性好。

  • 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分析

    作者:杨金玲;李爱香;刘香娥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380例慢性咳嗽儿童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不同年龄组患儿确定的病因构成。结果:380例病例中占前3位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别为呼吸道感染与感染后咳嗽(41.05%)、咳嗽变异性哮喘(25.79%)、上气道咳嗽综合征(20.00%)。结论:临床诊断儿童慢性咳嗽应充分考虑年龄因素,0~3岁的主要病因是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引起3~6岁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6~14岁的慢性咳嗽中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占主导地位。

    关键词: 慢性咳嗽 儿童 病因
  • 葡萄糖酸钙凝胶治疗手足部氢氟酸烧伤的疗效观察

    作者:眭怀清;梁拥军;郭新

    目的:探讨手足部氢氟酸烧伤采用葡萄糖酸钙凝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手足部氢氟酸烧伤患者50例,均为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采用葡萄糖酸钙凝胶治疗。结果:相较治疗前,治疗后10min、4h、第2天疼痛程度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愈合时间为(12.2±8.5)d,创面经换药愈合48例,后期行肉芽创面植皮2例。创面愈合后,有程度不等的疤痕遗留19例。结论:手足部氢氟酸烧伤采用葡萄糖酸钙凝胶治疗,可显著缓解疼痛,促进创口愈合,临床需依据患者病情,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选取其他途径用药,以大限度改善预后。

  • 中医内服外敷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张智军;王文学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外敷用于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小儿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应用中药内服和外敷,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57%( P<0.05);观察组的止泻时间相比于对照组显著缩短( 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敷用于治疗小儿腹泻可缩短止泻时间,提高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 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邢伟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为临床诊治及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将78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分为保守治疗的对照组和微创治疗的观察组,分析高血压合并脑出血临床特点,并评价2组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2组围术期内GCS评分较术前均上升(P<0.05),但观察组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GOS分级方面,对照组植物生存及死亡率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ADL分级在Ⅳ级和Ⅴ级分布上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症状不明显,应加强高血压的日常检查和控制。脑出血应早期治疗,腔镜微创引流清除术治疗该病疗效值得肯定,能有效改善预后,是未来手术治疗该病的主流方向。

  • 癌痛规范化护理流程对晚期肿瘤癌痛治疗的影响

    作者:曾晓红

    目的:探讨癌痛规范化护理流程对晚期肿瘤癌痛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入住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确诊的晚期肿瘤癌痛患者89例,按照住院号随机分为干预组47例和对照组42例,干预组由经过癌痛规范化培训的护士按癌痛规范化护理流程对癌痛患者进行质量管理,对照组由责任护士按护理常规对癌痛患者进行质量管理。采用简明疼痛调查表比较两组癌痛患者止痛治疗后疼痛评分、生活质量以及调查对止痛治疗的满意度。结果:癌痛治疗后第3天,干预组患者平均疼痛评分(1.58±0.80)分,对照组为(3.02±0.82)分,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日常生活、行走、正常工作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情绪、与他人关系、睡眠、生活乐趣方面,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的满意率为95.7%,对照组为78.6%,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癌痛规范化护理流程,能够更有效的缓解患者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满意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 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的价值及护理体会

    作者:韦明彦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患者术后行肠内营养的价值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行肠外营养)和观察组(43例,行肠内营养及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血红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及肠功能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行肠内营养及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及肠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妇产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与成效

    作者:张海霞

    目的:探究在妇产科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和运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妇产科患者4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差错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投诉率、护理差错率、护理纠纷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护士受表扬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 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于妇产科患者具有显著护理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腺瘤患者围术期的疗效

    作者:孙爱华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腺瘤患者围术期的疗效。方法:将本院近期收治的100例甲状腺腺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花费、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甲状腺腺瘤患者围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显著降低患者的住院花费,缩短住院天数,大大降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重症肺炎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分析

    作者:杨竹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老年重症肺炎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取108例老年重症肺炎合并V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有效率、住院天数、带机时间、病死率、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有效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病死率则低于对照组;在住院天数及带机时间上,对照组也明显长于观察组;同时虽然两种护理干预对患者均能有效改善肺功能指标,但观察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大。结论:对于老年重症肺炎合并 VAP的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获得较好的预后,降低死亡率,增加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

    作者:况燕飞

    目的:探讨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 U )内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关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4年12月292例于我院IC U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6例。通过对具体相关发生因素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相关应对措施。结果:患者年龄较大、呼吸机使用时间较长、鼻胃管喂养、应用广谱抗生素、抑酸剂以及意识障碍是造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而不同性别间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IC 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可有多种因素导致,医护人员应根据相关危险因素针对性实施预防性保护措施,消除和控制不良因素,减少其发生率。

  • 60例流行登革热病的临床护理体会

    作者:邓月连;温静;莫穆隆;梁柱石

    目的:总结本地区首次开展登革热病诊治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总结2014年9月26日-11月30日我院收治的60例登革热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快速建立专项护理小组和开展护理培训,设立专用病区集中治疗,密切观察预警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重症患者。结果:本组患者平均住院(4.13±1.75)d ,全部临床治愈出院,重症登革热病例比率8.33%,无护理并发症,无1例死亡,在病区内未发生院内感染和第二代登革热病传染。结论:快速有效的疾病诊治、专业的临床护理技术以及认真负责的护理精神对控制登革热病情恶化具有重要作用。

  • 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急诊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许振

    目的:观察分析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急诊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62例急性剖宫产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80例,使用7.5 m g布比卡因,观察组82例,使用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方法,予以5.0mg布比卡因与25μg芬太尼,治疗后分别观察麻醉效果。结果:对照组麻醉见效时间、全麻起效时间均高于观察组,但知觉恢复时间低于观察组,且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麻醉总有效率是67.50%;观察组为95.12%,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急诊剖宫产术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 胶体液和晶体液对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低血压的预防效果比较

    作者:王珏;沈进;胡乃浩

    目的:比较分析胶体液和晶体液对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低血压的预防效果。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110例病例并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于麻醉前快速输入500ml羟乙基淀粉,对照组于麻醉前快速输入500ml平衡盐溶液;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后心率及血压变化情况、低血压发生及麻黄素使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5min、15min时心率、血压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为5.5%,麻黄素使用率为10.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7.3%,2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胶体液较晶体液对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低血压的预防效果更佳,可有效维持产妇及胎儿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低血压及麻黄素使用的发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征对新生儿血胆红素的影响

    作者:许向明;黄映彩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征(ICP)患者的总胆红素水平与新生儿血胆红素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组患者及其新生儿胆红素水平。结果:(1)ICP患者及其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2)新生儿血胆红素与ICP患者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36,P<0.05)。结论:ICP患者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可能是造成胎儿宫内缺氧、新生儿预后不良的基础。

  • 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80例疗效分析

    作者:程丽

    目的:对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接收的子宫肌瘤11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抽取55例作为观察组,进行腹腔镜手术;另外55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开腹手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和卵巢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6%,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500,P<0.05);观察组患者卵巢功能的恢复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更为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采用腹腔镜手术方式可以促进其卵巢功能的恢复,保证治疗的效果。

  •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探讨

    作者:沈淑云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26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226例产妇再次剖宫产210例,试产35例,成功分娩16例,发生子宫破裂2例。结论: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仍以剖宫产为宜,但不是绝对指征,部分产妇经慎重筛选、严密监护,阴道试产亦是可行的。

  • 头孢地尼联合奥硝唑治疗盆腔炎用药效果初评

    作者:杨雨

    目的:探究头孢地尼联合奥硝唑治疗女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3月在我院确诊的盆腔炎患者共86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沿用常规治疗盆腔炎的药物治疗法,即左氧氟沙星联合奥硝唑。观察组运用头孢地尼联合奥硝唑进行对比治疗。结果:观察组盆腔炎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地尼联合奥硝唑在女性盆腔炎治疗中,安全性高、疗效好,值得在女性盆腔炎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 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侯海利

    目的:分析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我院66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给予对照组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则应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 P<0.05);治疗结束时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12%,两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临床效果良好,能减少出血、缩短住院时间,避免并发症。

  • 复发性盆腔炎患者采用中药灌肠联合理疗的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牛力;纪国;李梅

    目的:探析复发性盆腔炎患者运用中药灌肠与理疗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复发性盆腔炎患者13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运用中药和理疗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2周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中药灌肠和理疗对复发性盆腔炎患者进行联合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改善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 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患者临床特点及救治

    作者:李玉红

    目的:探讨产科失血性休克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措施。方法:收集2012年8月-2014年8月我院产科收治的45例失血性休克危重症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治疗措施及疗效等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研究组平均动脉压、平均尿量等临床指标,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等实验室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脉搏、血红蛋白水平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45例患者经抢救,42例脱离危险,救治成功率93.3%;死亡3例,死亡率6.7%。42例患者救治后血气分析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P<0.05)。结论:产科失血性休克危重症患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临床应加强产科危重症患者监测,掌握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特征,制定针对性救治措施,大限度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

  • 疏肝活血止痛法对紧张性头痛患者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指标的影响

    作者:薛猛

    目的:探讨疏肝活血止痛法对紧张性头痛患者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2例紧张性头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疏肝活血止痛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头痛程度、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血液流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活血止痛法可有效改善紧张性头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指标,有临床推广价值。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中术前血浆H bA1c 水平预测术后房颤发生率的研究

    作者:荆朝辉;李明秋;荣晓松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前HbA1c水平与术后房颤(AF)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本中心连续的397例CABG患者进入本研究样本。根据血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将这些病例分组为:低值组,HbA1c在3.8%~5.6%(142例),中值组5.7%~6.7%(141例);高值组6.8%~11.4%(114例),统计其不同分组间的房颤发生率并与术前HbA1c分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后共有78例发生房颤(19.6%)。在低值组,术后房颤的发生率为28.2%(40/142),中值组为17.0%(24/141),高值组为12.3%(14/114)(P=0.01)。二者之间联系95%可信区间为0.7(0.61~0.83)。高值组与低值组比率为0.42。术前血浆 HbA1c水平作为预测术后房颤发生率95%可信区间为0.7(0.65~0.75)(P=0.01)。结论:术前 HbA1c的水平能够独立预测CABG患者术后房颤的发生率,并制定一定的策略来降低由HbA1c预测的术后高发人群的AF发生率。

  • 远缘链球菌mutL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初步分析

    作者:潘瑛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远缘链球菌mutL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方法: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远缘链球菌mutL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结果:经Genbank获得mutL序列信息后,采用不同在线软件及数据库分析并预测mutL蛋白的信号肽、疏水区、二级结构、三级结构等。结论:该研究为相关菌株的蛋白结构及功能研究提供了信息基础。

  • 肾镜超声碎石术联合纤维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术后残留结石中的应用

    作者:詹庆华;蔡旌槐;黄鹏;黄世旺;梁树雄

    目的:探讨肾镜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肝内胆管术后残石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5例术后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分为实验组18例和对照组17例,实验组应用肾镜及超声碎石术联合纤维胆道镜,对照组仅利用纤维胆道镜,均在预留T管或胆总管造瘘管基础上完成肝内胆管结石碎石取石手术,对比分析取石时间、结石取净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术中、术后)。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实验组平均费时47.83min ,对照组62.76min ,实验组较对照组更为高效;结石总清除率实验组为77.78%,对照组为70.59%,无明显差别;术中、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肾镜超声碎石术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术后残石安全可靠,具有治疗效率高、手术时间短、结石取净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 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作者:李红宇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依据指南采用规范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疗程为3个月。在用药前和用药3个月时分别比较患者的临床症状、6min步行试验、心功能分级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查结果。结果:治疗组的各项观测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例出现头晕和步态不稳,1例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结论: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没有取得满意疗效。

  • 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出血转化预测的模型分析

    作者:姜超;徐俊

    目的:评估溶栓后出血评分(HAT)模型对静脉溶栓出血转化的预测效果。方法:122例发病4.5h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排除溶栓禁忌证,给予rt‐PA 0.9mg/kg 静脉滴注,所有患者均记录 HAT评分,根据评分不同,分为0分组、1分组、2分组及≥3分组共4组,分析4组之间出血转化的差异。结果:静脉溶栓患者共122例,其中22例出现出血转化,6例患者为症状性脑出血;0分组出血转化4例;1分组出血转化6例;2分组出血转化8例;≥3分组出血转化4例,各组之间行卡方检验,统计量χ2=26.53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 A T模型可有效地预测溶栓后出血转化及预后。

  • 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载脂蛋白B/A1等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王淑娟;洪冰;王连环;林祥灿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载脂蛋白B/A1等因素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及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140例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按病变程度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 A P ,5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 A P ,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 ,37例),与同期健康体检老年男性140例作对照,检测各组同型半胱氨酸(Hcy)、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100(ApoB100)、载脂蛋白B/A1(ApoB/A1),分析其与冠心病及冠心病病变程度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 Hcy、UA、TC、TG、LDL‐C、ApoB100、ApoB/A1等各项生化指标均高于对照组,HDL‐C、ApoA1低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各亚组 Hcy等指标进行比较,AMI组较 UAP组、UAP组较 SAP组 Hcy、UA、TC、TG、LDL‐C、ApoB100、ApoB/A1明显增高(P<0.01)。SAP组、UAP组、AMI组两两比较 Hcy等指标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0.01);Spearman相关分析示冠心病病变程度与Hcy、TC、LDL‐C、ApoB100、ApoB/A1呈显著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Hcy、ApoB100、ApoB/A1为冠心病独立预测因素(P<0.01)。结论:Hcy、UA、TC、TG、LDL‐C、ApoB100、ApoB/A1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增加呈升高趋势,Hcy、ApoB100、ApoB/A1为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这三个指标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广泛性焦虑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周龙川;周芳珍;农玉贤;黄河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CB T )治疗对广泛性焦虑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广泛性焦虑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2例,分别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CB T 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定。结果:第8周末,两组的HAMA总分比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的 HAMA总分和各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研究组的疗效、ITAQ总分、GQOL‐74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 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广泛性焦虑患者的疗效、治疗依从性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任成俭;熊燕飞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恩替卡韦(ETV)延长疗程至96周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随访24周的疗效。方法:165例HBeAg阳性CHB患者分为2组:A组67例,Peg‐IFNα‐2a联合ETV治疗;B组98例,ETV 治疗。疗程96周。在治疗的12、24、48、72、96周及随访24周时检查 ALT、HBV DNA、HBeAg、HBsAg。结果:两组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率比较:在治疗的48、72、96周及随访24周时,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sAg血清学转换率比较:在治疗的48周,P<0.05,在72、96及随诊24周,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eg‐IFNα‐2a联合ETV并延长疗程可提高HBeAg阳性CHB患者HBeAg及HBsAg血清学转换率。

  • 肺炎型肺癌的影像表现及误诊分析

    作者:王宇;杨群

    目的:探讨肺炎型肺癌的影像表现,分析误诊病种,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7例肺炎型肺癌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观察病灶分布、是否伴有实变区内支气管充气征、不规则小结节、不规则小囊腔及病灶周边有无磨玻璃影环绕等。结果:单发分布19例,两肺多发分布8例;其中,单发者上叶4例、中叶4例、下叶11例;所有病灶均为外周分布;实变区内支气管充气征22例;伴有小结节5例;不规则小囊腔8例;周边有磨玻璃影环绕16例;27例中首诊为肺炎24例、肺结核3例。结论:肺炎型肺癌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对积极抗感染及抗痨治疗吸收不佳的肺炎,应警惕肺炎型肺癌的可能需尽早行活检确诊。

  • 两种方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结果的比较

    作者:钟志强

    目的:分析离子交换层析(HPLC)法与糖化血红蛋白测试卡的结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本院体检标本50例,采取新鲜抗凝全血,使用HPLC法与测试卡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析两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结果:两种检测方法精密度CV检测,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用 HPLC法测定 HbA1c结果均值为(5.10±0.53)%,用测试卡测定 HbA1c结果均值(5.05±0.60)%,两种结果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LC法与卡片检测 HbA1C ,精密度较高,检测结果差异性不显著,均能满足临床的需求。

  • 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DSA与CT检查效果比较

    作者:张丽娟;战丽萍

    目的:对比分析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CT检查的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对100例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回顾分析,观察组50例经DSA检查后根据结果选择用药,对照组50例进行CT检查后根据其结果选择用药。对比两组检查结果及相关治疗效果。结果:以2mm为病灶体积分界点,比较两组检出情况,<2mm病灶检出率观察组为28.0%,对照组为20.0%,观察组更优(P<0.01);病灶体积>2mm两组检出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有一定程度下降,观察组效果更佳(P<0.05)。结论:DSA对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具有更准确的检出率,可准确暴露病灶情况,更利于治疗药物的选择。

  • CT 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价值探究

    作者:高爱国

    目的:对C T应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分别对其行C T检查与X线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60例患儿中,34例病灶位于右肺,15例位于左肺,11例位于双侧肺野。临床表现:X线主要以间质性浸润为主,C T以不均匀性高密度影为主;C T诊断准确率为85.00%,X线为68.33%。结论: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中,C T检查能够更清晰现实病灶图像,诊断率更高。

  • MRCP结合MRI在胆管癌诊断与临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费春娟

    目的:探讨MRCP结合MRI在胆管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120例胆管癌患者,根据检测方法不同分为3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MRCP检查、MRI检查和两种手段结合检查。结果:MRCP组共检出32例,检出率为80.0%;M RI组共检出33例,检出率为82.5%;实验组共检出38例,检出率为95.0%。结论:M RC P结合M RI在胆管癌的临床诊断与鉴别中具有良好效果。

    关键词: MRCP MRI 胆管癌 诊断 鉴别
  • 甲状腺占位性病变 CT 诊断和鉴别诊断探讨

    作者:刘琼惠

    目的:探讨甲状腺占位性病变C T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50例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并对其临床C T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此50例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中包括:10例甲状腺癌患者、13例甲状腺瘤患者、1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以及13例甲状腺囊肿患者。结论:通过CT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够有效定位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能够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CT诊断和鉴别诊断在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中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 超声诊断急诊腹部闭合性损伤内脏破裂出血临床应用

    作者:何金梅;杨晓龙;杨静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急诊腹部闭合性损伤内脏破裂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诊腹部闭合性损伤内脏破裂出血患者60例临床超声影像学检查资料,并与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者中超声检查结果与临床符合共51例,临床诊断符合率为85.00%;其中肝脏破裂13例,脾破裂17例,肾破裂13例,腹膜后血肿3例,空腔脏器损伤4例,复合性损伤10例,临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31%,88.24%,84.62%,66.67%,75.00%,80.00%。结论:超声检查以其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及费用低廉等优势可作为急诊腹部闭合性损伤内脏破裂出血首选影像学诊断方式。

  • 论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若干问题

    作者:李霞

    目的:探讨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本次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医学检验患者200例,随机分组,就常规检验管理(对照组,n=100)与依据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行针对性管理(观察组,n=100)的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选取的标本检验患者准确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检验满意度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对策,包括标本采集、检验仪器设备和试剂、检验人员等多方面管理,可提高检验质量。

  • 柔性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探析

    作者:于舒;谭唯

    目的:探析柔性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对我院急诊科护理人员2014年2月-2015年2月实施柔软性管理效果进行观察统计,对其实施前后进行比较评分。结果:实施柔性管理后在护理综合考核评分、护士压力评分、患者平均满意率都显著好于实施前(P<0.05)。结论:柔性管理能够极大地优化急诊护理管理效率,极大地提升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减轻护理人员不必要的压力,促进护理人员自发地进行业务水平的提升,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与患者的护理执行及交流中,提升护理服务质量,获得患者满意。

  • Q CC 在缩短白内障手术接台时间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朱雯君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 )在缩短白内障手术接台时间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4-9月我院行白内障手术患者432例,设为对照组,以2014年10月-2015年3月我院接受QCC干预行白内障手术患者432例,设为研究组,由资深医护人员组成QCC小组,针对缩短白内障手术接台时间问题采取针对性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白内障手术接台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接台时间为(43.29±5.34)min ,显著高于研究组的(25.74±3.12)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CC用于白内障手术接台时间管理可有效提高接台效率,缩短接台用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费用清单在住院患者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作者:李艳兴

    目的:探究在住院患者的费用清单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决策。方法:对我院住院患者的费用清单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探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内部督查,进而寻求解决办法。结果:在费用清单的使用过程中通过加强管理并提升收费员的个人素质、加强收费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医院收费相关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结论:在住院患者的收费相关清单的管理中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同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改善收费清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升收费的准确性,降低医患之间的纠纷发生率。

  • 口服抗凝药物治疗心房颤动研究进展

    作者:刘佳

    药物口服一直都是心房颤动一线治疗的首选方案。但由于传统抗凝药物潜在的不良反应及治疗中的使用限制,使得新药的研发迫在眉睫。对此,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口服抗凝药物治疗心房颤动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推拿治疗进展

    作者:高超;崔杰

    推拿作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医治疗手段之一,手法多变,常与针灸、中药等配合治疗,应用越来越广泛,收效明显,故本文对单纯推拿治疗本病的手法、与多种治疗方式配合时的效果显著的特色手法进行简要概述。

  • CRRT 在重症感染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谭明华

    重症感染是医院重症医学科监护救治的常见的危重症之一,病情危重、治疗困难、预后不良。目前临床治疗措施主要包括正确合理的抗生素使用、必要的外科手术清创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 )可以有效清除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迅速清除中小代谢产物,对机体的免疫功能进行调节,保证机体血流动力学处于稳定主体,有效降低重症感染患者的死亡率,提高临床疗效。本文综述了CRRT在重症感染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实施模式、滤器膜和吸附材料的选择以及临床应用疗效方面的进展,以期为重症感染患者得到更加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提高临床疗效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 艾滋病并发症的护理干预体会

    作者:郭海艳

    目的:探讨艾滋病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艾滋病并发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于治疗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配合;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记录两组艾滋病并发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将所得资料经专业统计学分析后获得结论。结果:研究组死亡率仅为11.9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减少,而其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则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对艾滋病并发症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死亡率及提高临床疗效,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王君;于运芳

    目的:探讨分析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治疗效果,让临床治疗经验更加丰富。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和护理干预效果,对此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31/3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0%(24/32),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等指标在护理后都显著优于护理前,但观察组各项指标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治疗效果明显,患者的语言能力、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均得到提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诊断性教学评价法对于提高基地医院教学质量的作用和效果

    作者:史成红

    目的:探索诊断性教学评价法在提高基地医院教学质量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将我院教师的临床理论课堂教学情况作为观察对象,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评价法,研究组应用诊断性教学评价法,分别进行评价后再次实施教学和评价。将两组问卷调查及成绩进行对比。结果:实施教学评价前,两组观察对象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以及教学素质等5方面评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总分也较为接近(P>0.05),两组教学评价后的教学态度评分均与评价前接近(P>0.05),其余项目以及总分均显著高于评价前,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诊断性教学评价法评价基地医院课教质量,可以有效发现其存在的不足,便于针对性纠正。该方法对于提高基地医院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 比较解剖学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赵健;李怀斌;吴锋;黄锐

    解剖学是医学各学科中极为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但目前国内各医学院校均面临着解剖学教学资源紧缺的困境,这将严重影响解剖学实验教学质量。如何让医学生掌握较为扎实的解剖学理论知识,提高他们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和借鉴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努力寻找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获得一些心得体会。

  • 综合护理干预对前臂皮瓣舌再造患者健康知识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刘红;江锦芳;厥子文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前臂皮瓣舌再造患者健康知识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12月在头颈外科住院治疗的游离前臂皮瓣舌再造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出院前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组患者出院前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前臂皮瓣行舌再造术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自身的健康知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 农村孕产期鼻咽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作者:梁健珍;覃桂英;王莉

    目的:了解农村孕产期鼻咽癌患者生活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WHO生活质量测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II‐CV),对16例农村孕产期鼻咽癌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孕产期鼻咽癌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得分较低为(61±11.12)分,家庭亲密度、家庭收入、生育孩子的性别、年龄和性格等是其影响因素。结论:农村孕产期鼻咽癌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与患者家庭成员对疾病的误解和恐惧关系大,应做好患者家庭成员的宣教工作,消除其恐惧心理,提高家庭亲密度,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学生标准化病人在诊断学教学及考核中的应用

    作者:李继红;张钰华;李晶晶;吴秀明;向志钢

    目的:探讨高年级学生标准化病人(S P )在诊断课程教学及考核中运用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将2011级临床专业1班(72人)、2012级临床专业1班(73人)作为实验组,以传统的教学为基础,同时增加S P教学方法,2011级临床2班(76人)、2012级临床专业2班(72人)作为对照组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于课程结束之后进行问卷调查和成绩考核,并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诊断学课程理论期末考试,两组平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使用了SP病人教学模式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从病史采集能力、医患沟通能力、职业素养能力、综合技能四个方面进行比较,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组及对照组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85%以上的学生认为S P模拟教学方法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结论:S P应用于诊断学课程教学能明显提高学生病史采集能力、医患沟通能力、职业素养能力、综合技能的成绩,大面积使用学生SP和将学生SP的推广应用于医学高等教育中的诊断教学及考核中,可以提高诊断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缓解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

  •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与药学分析

    作者:欧阳玉环

    目的:对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与药学予以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患儿,依据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取注射阿奇霉素治疗,而观察组采用口服阿奇霉素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且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阿奇霉素应用到儿科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可能会导致患儿发生诸多不良反应,临床医师应依据患儿的病情、年龄为其制定出合理的使用方案,尽可能的口服阿奇霉素实施治疗,从而有效降低该药物给患儿带来的不良反应。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阿替洛尔缓释微囊含量

    作者:秦黎明;李启彬

    目的:探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阿替洛尔缓释微囊含量。方法:指定具有专业知识、丰富经验及相关证件(上岗证)的专业分析人员,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量不同批次阿替洛尔缓释微囊含量及回收率,记录测定结果,经专业分析(统计学)后获得结论。结果:不同批次阿替洛尔缓释微囊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可知,其含量测定结果及回收率测定结果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平均回收率98.93%,RSD=0.891%。结论: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可准确测定阿替洛尔缓释微囊含量,有利于顺利进行药品质量控制工作,保障患者用药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

  •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英文缩略语

    作者:

    关键词:
医学理论与实践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04 05 06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