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The Journal of Medical Theory and Practice 의학리론여실천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河北省预防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4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1-7585
  • 国内刊号: 13-1122/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18-10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社
  • 出版地区: 河北
  • 主编: 宗玉华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学应用价值

    作者:陈建英

    目的::探讨硝酸酯类药物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1月到我院诊治的9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6例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4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硝酸酯类药物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P <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8例,发生率为17.4%;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6例,发生率为13.0%。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硝酸酯类药物进行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药物毒副作用,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 自拟益精汤加味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症的疗效和体会

    作者:骆汉军

    目的::探讨使用自拟益精汤加味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症的效果。方法:将70例男性免疫性不育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自拟益精汤加味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在总有效率、抗精子抗体转阴率、精子成活率、精子密度和成功受孕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自拟益精汤加味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症,疗效佳、治愈率高、不良反应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改良胸乳路径腔镜28例甲状腺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黄德松;郁飞;马俊;穆四清

    目的::探讨改良胸乳路径腔镜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5年12月我科甲状腺良性肿瘤腔镜下治疗患者28例(腔镜组),开放手术患者42例(开放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天数、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等。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了手术,腔镜组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P <0.05);手术并发症腔镜组发生2例,而开放组发生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改良胸乳路径腔镜甲状腺手术美容效果好,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创伤小、安全、可行,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因素分析

    作者:张玉彬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接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25例进行分析,根据有无 HRV 异常分为两组,其中 HRV 正常85例作为对照组,HRV 异常40例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相关资料,总结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在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病程以及空腹血糖等方面与对照组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 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程、糖尿病病程及空腹血糖属于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HRV 主要因素。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随着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程增加,其发生 HRV 异常的几率会明显升高,且HRV 异常患者普遍存有空腹血糖偏低现象,需加强重视。

  •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寒凝血淤型足跟痛的效果观察

    作者:李文新

    目的::探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寒凝血淤型足跟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寒凝血淤型足跟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均为单足发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口服非甾体消炎药塞来昔布胶囊治疗,治疗组患者采取中医定向透药疗法结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P <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寒凝血淤型足跟痛效果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PFN 与 DHS 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比较

    作者:沙福祥

    目的::观察动力髋螺钉治疗(DHS)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PFN)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差异,探讨PFN 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将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入院后常规完成术前准备作患肢胫骨结节骨牵引制动,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 DHS,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 PFN;术后常规心电监护、抗感染、抗凝、对症支持等处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 <0.05),两组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11个月~3年,平均随访(19.87±8.22)个月,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 PF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降低手术后并发症,是一种适合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值得临床上使用。

  •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薛红权

    目的::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予以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组在其基础上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疗程1个月,治疗前、后均予以 Schirmer 试验与 BUT 测定。结果:两组治疗前泪液分泌值、BUT 无显著差异(P >0.05),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治疗后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治疗时疗效优于单纯玻璃酸钠治疗。

  • 扩大端侧吻合口配合中医辨治对小口径血管内瘘术后血流量的影响?

    作者:张鹏声;吴强;魏仲南;游涛;石伟荣;陈华光;何东娟

    目的::探讨小口径血管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的中医证型,以及扩大端侧吻合口配合活血化淤法结合气血阴阳虚损辨治对小口径血管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术后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42例实施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成形术的小口径血管患者,按照是否扩大端侧吻合口、是否使用中药干预随机分为4组;观察并比较各组患者术后内瘘血流量以及手术成功率。结果:(1)小口径血管的内瘘手术患者中医证型以气血两虚多,单证型以阴虚、血虚居多。(2)42例小口径血管内瘘手术患者平均内瘘血流量(439.65±327.63)ml/min,中药干预对术后内瘘血流量、扩大端侧吻合口、两因素交互作用影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各组之间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扩大端侧吻合口中药干预组大,常规端侧吻合口无中药干预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药干预及扩大端侧吻合口对改善内瘘术后血流量及提高手术成功率均有显著作用,且两者具有协同作用。但在显著性方面,扩大吻合口的作用强于中药干预。

  • 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效果观察

    作者:俞育昌

    目的::分析消旋卡多曲用于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46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思密达和消旋卡多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症状恢复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在大便次数恢复、大便性状恢复、止泻和总疗程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在治疗总有效率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消旋卡多曲用于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荐。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老年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官测林;周建军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老年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内科保守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 NIHSS 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较其治疗前均明显缓解(P <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 NIHSS 评分分别为13.49±5.08、18.63±4.90,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过3周治疗,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和75.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2例(5.00%)再出血,实验组仅1例(2.50%)发生颅内感染,经对症治疗已缓解,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在30~60ml 的老年患者,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具有显著的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适合推广。

  • 内镜下硬化剂联合组织胶治疗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分析

    作者:谢雪

    目的::分析内镜下硬化剂联合组织胶治疗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2016年2月治疗的183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2例患者进行内镜下联合注射硬化剂与组织胶治疗,作为联合组;81例患者进行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作为硬化剂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及时止血率、院内死亡率、再出血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消退情况,综合评价患者的疗效,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联合组及时止血率大于硬化剂组,院内死亡率、1周及6个月内再出血率小于硬化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患者的发热或胸痛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消除率、缓解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的疗效优于硬化剂组。结论:内镜下硬化剂联合组织胶可协同提高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在提高及时止血率,降低院内死亡率、再出血率方面优于单用硬化剂,且并发症无明显增加,可作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 鞘内注射药物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观察

    作者:祝晓;祝顺达

    目的::探讨分析鞘内注射药物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给予鞘内注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中再出血率、再痉挛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 均<0.05);观察组中出现心率增快、恶心呕吐、低血压及头痛等并发症发生率也均比对照组低(P 均<0.05)。结论:鞘内注射药物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效果显著,有助于降低再出血率、再痉挛率、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 分类急诊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探索

    作者:张晓琳

    目的::探索分类急诊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1月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急诊患者4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选取2014年8月-2015年4月急诊患者200例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模式。实验组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月急诊患者200例实施分类急诊护理模式。两组急诊护理后,对服务进行满意度调查;同时观察两组急诊患者住院时间、抢救率和病死率。结果:实验组急诊患者住院时间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抢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分类急诊护理模式的实施不仅能提高急救处理率,达到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的目的,并且通过科学合理的配置与调度,使护理变得更加人性化。分类急诊护理是一种先进且有效的举措,完善了标准护理分级内容,突出个体差异和针对性,使急诊护理工作走向更加科学化、人文化、实际化。

  •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高燕芬

    目的::探究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观察分析两组的疗效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3%)显著优于对照组(66.7%),并发症发生率(18.33%)明显低于对照组(45.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舒适护理对缓解急诊胆石症患者负性情绪及疼痛的效果

    作者:相玲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应用于急诊胆石症患者中,对缓解其负性情绪与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胆石症患者80例,并根据入院时的登记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给予舒适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实验组的 SAS、SD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耐受情况也优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急诊胆石症患者应用舒适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与疼痛,提高其疼痛耐受程度,效果显著。

  • 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对 PPH 术后尿潴留的影响

    作者:张丽芳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对实施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8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行 PPH 术的Ⅲ~Ⅳ期混合痔患者12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在围手术期实施常规基础+舒适护理;对照组则按术后护理常规指导患者排尿。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自主排尿情况、尿潴留发生率、放置尿管情况、患者的满意度等,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自主排尿情况、尿潴留发生率、放置导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普遍对舒适护理满意。观察组护理质量的有效护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舒适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及降低 PPH 术后尿潴留的发生,降低导尿率,增加患者舒适度,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 优质护理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作者:刘荣香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选取80例窒息复苏新生患儿为观察对象,以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对两组患儿的生命质量各项指标和神经行为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患儿的生命质量各项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参照组,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新生儿窒息复苏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效果良好,能够大大改善患儿的病情,使其尽早恢复健康。

  •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作者:张晓蒙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53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在支持、对症治疗的同时实施强化基础护理、密切病情观察、合理吸氧和喂养、加强并发症观察和处理以及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等措施。6个月后,比较护理干预前、后患儿的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身长和体质量。结果:患儿智力发育指数、运动发育指数、身长及体质量较干预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强化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基础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合理吸氧、喂养,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以及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儿的智力和运动发育,提高生活质量。

  • 诺舒子宫内膜去除术与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慈英;廖灿;李冬娇

    目的::观察诺舒子宫内膜去除术与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以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进行随机分组。A 组采用诺舒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B 组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有效率和术后并发症(腹痛、发热)发生率。结果:两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 A 组比较,B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升高(P <0.05)。结论:在对异常子宫出血治疗时,采用诺舒子宫内膜去除术和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的治疗效果均比较理想,其中前者并发症发生风险更低,更具有安全性,值得推广。

  • 新生儿脓疱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刘水桂;季苏萍

    目的::探讨新生儿脓疱病的危险因素,为减少新生儿脓疱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2015年的产妇资料的相关数据。结果:阴道分娩与剖宫产的新生儿脓疱病感染率分别为1.21%和3.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0.05)。胎膜已破与胎膜未破新生儿脓疱病感染率分别为4.17%和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2<0.05)。羊水正常与异常新生儿脓疱病感染率分别为2.22%和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0<0.05)。出生胎龄<37周和≥37周新生儿脓疱病感染率分别为8.10%和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0.05)。出生体重<2500g 和≥2500g 新生儿脓疱病感染率分别为9.93%和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0.05)。结论:新生儿脓疱病感染受到分娩方式、胎膜情况、羊水情况、胎龄、新生儿体重等因素影响。

  • 联合用药方案干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及对部分指标的影响分析

    作者:韦晓华

    目的::观察和分析联合用药方案干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及对部分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84例多囊卵巢综合征者且按照1∶1∶1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每组28例),观察组采用联合用药方案(来曲唑联合二甲双胍)、对照Ⅰ组采用来曲唑、对照Ⅱ组采用二甲双胍,对三组治疗效果、糖代谢指标、生化指标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排卵数、优势卵泡数以及妊娠率高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P <0.05,卵巢过度刺激以及自然流产率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相比无差异,P >0.05;糖代谢指标、脂质代谢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Ⅰ组,P <0.05,与对照Ⅱ组相比无差异,P >0.05。结论:联合用药方案(来曲唑联合二甲双胍)干预多囊卵巢综合征效果显著,值得扩大样本加以研究为临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 针对早期宫颈癌锥切治疗后肿瘤及妊娠结局的观察

    作者:闵小伟

    目的::观察分析早期宫颈癌锥切治疗后肿瘤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早期宫颈癌患者共55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均行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肿瘤以及妊娠结局。结果:55例患者中锥切成功有54例,成功率为98.18%;肿瘤的复发率为5.45%;10例患者有积极妊娠的愿望,有5例妊娠成功,2例足月分娩,1例早孕停育,1例自然流产,1例药物流产。结论:对于早期宫颈癌患者采取宫颈冷刀锥切术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并且复发率较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住患者的生育功能,在临床上有使用和推广的价值。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泌乳素血症30例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金萍

    目的::探讨高泌乳血症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高泌乳血症患者60例,均为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单用溴隐亭治疗(对照组,n=30)与溴隐亭联用疏肝补肾方治疗(观察组,n=3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两组治疗前 PRL 检测值、中医证候明显积分值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 PRL 检测值及中医证候积分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观察组在降低程度上,较对照组更为明显。结论:高泌乳素血症在西药溴隐亭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疏肝补肾方,可显著增强疗效,改善临床症状,有较高应用价值。

  •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科大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路达琦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科大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2月-2015年12月发生产科出血的28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2例和对照组16例。观察组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选择药物治疗、宫腔纱条填塞术、髂内动脉结扎术、子宫次全切除术、异位妊娠输卵管切除术的传统治疗方案。比较两组的手术操作时间和止血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操作时间和止血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产科出血方面具有创伤小、止血快、安全有效的特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重组人干扰素α-2b 阴道泡腾胶囊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张冰;翁翠萍

    目的::分析重组人干扰素α-2b 阴道泡腾胶囊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22例宫颈炎患者,分为对照组(311例)和观察组(311例),对照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 阴道泡腾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保妇康栓,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率。结果:对照组阴道排液时间、流血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较观察组长(P <0.05);两组生理机能、精神状态、健康状况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对照组各指标评分较观察组低(P <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19.29%显著高于观察组的3.86%(P <0.05)。结论: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 阴道泡腾胶囊结合保妇康栓能有效改善宫颈炎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妇科疾病治疗的大力推广。

  • 血清 PCT 与 CRP 的联合监测在新生儿重症感染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徐礼杭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 C-反应蛋白(CRP)联合测定在新生儿重症感染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效果观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72例重症感染新生儿,根据病原学检测分为两组:细菌性重症感染38例,非细菌性重症感染34例,同时随机选取非感染健康新生儿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入院时与治疗好转后抽取静脉血进行 PCT 和 CRP 的定量检测,并采用 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结果:治疗前细菌性重症感染组 PCT 和 CRP 结果明显高于非细菌性重症感染组(P <0.01),并且细菌性重症感染组经治疗后 PCT 和 CRP结果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1),而非细菌性重症感染组新生儿经治疗后 PCT 和 CRP 结果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CT 和 CRP 两个指标水平的定量联合监测是区分细菌性重症感染和非细菌性重症感染的较为灵敏的免疫学指标,其中 PCT 诊断细菌性重症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 CRP,对于新生儿重症感染早期诊断与治疗效果的评估均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 HIF-α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作者:陈耿标;孙情

    目的::探讨胶质瘤中 HIF-α的表达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确诊为胶质瘤的患者80例,术中采集胶质瘤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组织 HIF-α表达,根据 HIF-α免疫组化结果将其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分析HIF-α的表达与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HIF-α在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为58.75%(47/80),在20例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约有60.0%存在 HIF-α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在高级别胶质瘤中 HIF-α阳性为72.22%,显著高于低级别胶质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但 HIF-α的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胶质瘤直径等无关(P >0.05),HIF-α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 HIF-α阴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胶质瘤组织中存在 HIF-α的阳性表达,HIF-α的存在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分级等密切相关,HIF-α阳性预示患者预后较差。

    关键词: 胶质瘤 HIF-α 预后
  • Ki-67、P57 kip2、P53在水肿性流产与水泡状胎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葛玲;陈艳;郑凤春;柳淑静

    目的::探讨 Ki-67、P57 kip2、P53表达在完全性水泡状胎块(CM)、部分性水泡状胎块(PM)和水肿性流产(HA)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细胞化学(SP 法)检测 HA 40例、CM 107例、PM 59例组织中 Ki-67、P57 kip2、P53的表达情况,分析各组织中它们表达的相关性。结果:Ki-67在 HA、PM 和 CM 组织中的表达率顺序增高,依次为12.5%、71.2%、96.3%,各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P57 kip2在 HA、PM 和 CM 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2.5%、88.1%及0%,CM 与 HA 及 PM 之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CM 与 HA 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P53在 HA、PM 和 CM 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18.6%及76.6%,各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P57 kip2阴性,Ki-67、P53高表达的病例100%为 CM。结论:P57、P53联合应用能有效区分部分 PM、CM。

  • 评价分析低离子强度溶液在输血相关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钟清兰

    目的::探讨低离子强度溶液(LISS)在输血相关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人源抗 D 血清实施标化,与 D 抗原阳性的筛选细胞予以聚凝胺试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微柱凝胶试验,观察 LISS 液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有效的使用方法。结果:LISS 液在聚凝胺实验中需至少放入5滴方可达到理想效果;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放入2滴 LISS可提高反应速度,放2滴 LISS 液后连续温浴10min 所达到致敏性与未加 LISS 液温浴60min 所得致敏性基本相同;微柱凝胶试验以 LISS 配制的红细胞悬液与生理盐水相比稍强,但与生理盐水配制红细胞悬液+抗 D 反应基础上再追加1滴 LISS 的反应相比要明显减弱。结论:LISS 液能够使得红细胞抗原与抗体相结合速度明显提高,减少实验时间,对输血相关实验得到准确检测率有促进作用。

  • 颅脑 CT 在脑出血诊断中应用体会

    作者:高明;秦立国

    目的::探讨脑 CT 在脑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开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2例脑出血病例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分析脑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不同时期的 CT 表现,比较不同部位、不同出血量患者病死率。结果: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吸烟及大量饮酒是发生脑出血的高危因素;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昏迷、头痛、恶心呕吐、失语失用及病理征阳性等表现;不同出血部位与死亡率关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出血量与死亡率关系比较,出血量>30ml 与出血量≤30ml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T 检查不仅能够快速、安全、无创、准确的诊断脑出血,还可预测病患预后情况,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 脑出血 头颅 CT
  • 1.5T 超导磁共振和螺旋 CT 在常见脑血管相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乔静;卢泽民

    目的::探讨1.5T 超导磁共振(MRI)和螺旋 CT(MSCT)在常见脑血管相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82例,均在入院后2周内完成 MSCT 和 MRI 检查。结果:38例脑出血患者中检出基底节区出血30例,脑桥和小脑各4例;34例脑梗死患者检出基底节区和额顶颞枕处出血各13例,小脑和桥脑各4例;另10例患者为动脉瘤。脑出血检出率 MSCT 较 MRI 高,但组间差异不显著,脑梗死和脑动脉的检出率 MRI 较 MSCT 高,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 均>0.05)。两组诊断率均较高。结论:MRI 和 MSCT 在脑血管相关疾病的诊断中各具有优势,均保持着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临床中可将 CT 作为首选诊断方式,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 MRI,避免漏诊、误诊,提高诊断准确率。

  • MRI 检查与多种新技术相结合对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颖

    目的::评估 MRI 不同技术对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比性分析水脂分离增强序列与常规 T1抑脂增强序列对直肠癌术前 TN 分期的准确性,评估是否参考 DWI 序列对直肠癌术前 N 分期的作用。结果:水脂分离增强序列 T3期的准确率高于 T1抑脂增强序列(P <0.01);水脂分离增强序列 N1期和 N2期的准确率高于 T1抑脂增强序列(P <0.01);参考 DWI 序列 N1期和 N2期的准确率高于不参考 DWI 序列。结论:传统的 MRI 检查技术与多种新技术相结合对评估直肠癌术前分期具有更高的准确率。

  • 降钙素原及 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小儿发热性疾病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严仍林

    目的::观察发热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分析其在细菌感染、非细菌感染(包括病毒及支原体)、风湿免疫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92例发热性疾病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非细菌感染组、风湿免疫组,根据 PCT、CRP 的检查结果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PCT 在细菌感染组明显升高,非细菌感染组不升高,风湿免疫组轻度升高;CRP 在细菌感染组升高,非细菌感染组不升高,风湿免疫组明显升高。结论:血清 PCT 及 CRP 联合检测对小儿发热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两种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比对分析

    作者:卢永芳;王洋真;陈键;谢丹萍

    目的::总结分析免疫荧光法(IF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的特异性与灵敏度,选择更优的检验方法用于临床。方法:选取2015年1-8月到我院就诊的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的16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采集其血清,分别使用 ELISA 与 IFA 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检测。结果:采用 IFA 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分别为81.0%和93.75%,采用 ELISA 检测的分别为80.0%和8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肺炎支原体采用 IFA 检测优于 ELISA,推荐应用。

  • 化脓穿孔性阑尾炎患儿血清 CRP 水平及其诊断价值

    作者:王涛;林向上;王倩

    目的::探讨血清 CRP 对于5岁以下小儿化脓穿孔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实施阑尾切除术的患儿154例纳入本次观察,通过组间和组内进行比较,寻找 CRP 对5岁以下小儿阑尾炎的临床应用之处,并对5岁以下小儿化脓穿孔性阑尾炎的诊断截断值用 ROC 曲线计算。结果:CRP 在5岁以下小儿化脓穿孔性阑尾炎与6岁以上急性化脓穿孔性阑尾炎之间有明显差异(P 值为0.001),余组内比较无明显差异;CRP 诊断5岁以下化脓穿孔性阑尾炎的佳截断值为69.95mg/L。结论:5岁以下化脓性阑尾炎患儿血清 CRP 水平显著高于5岁以上患儿,CRP>69.95mg/L 可以较好地预测化脓穿孔性阑尾炎的发生。

  • 彩超与乳管镜对乳头溢液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比较

    作者:崔伟珍

    目的::对比彩超与乳管镜对乳头溢液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5年7月本院外科诊治的100例乳头溢液性疾病患者(病情均经手术病理组织学确诊)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超与乳管镜两项检查,将彩超诊断结果设为对照组,将乳管镜诊断结果设为研究组,参照病理诊断结果,对比两组具体检查情况。结果:研究组诊断符合率为97.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00%(P <0.05),其中导管内乳头状瘤检出率高,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及导管扩张伴导管炎症次之。结论:乳管镜检查乳头溢液性疾病较彩超检查更具诊断价值,且可对乳头溢液性疾病进行明确分类。

  • 特殊性胸痛1例诊治体会

    作者:姜委明

    1 病例资料
      患者马某,女性,82岁,主因“持续胸骨后疼痛10余天”于2015年12月21日收入院。患者入院前10余天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骨后及左后背持续闷痛,症状时轻时重,就诊于当地社区医院,考虑“肺感染”,对症治疗未见好转。于2015年12月21日就诊我院门诊,以“慢性支气管炎、胸痛待查”收入院。入院症见:患者诉胸骨后及左后背闷痛,伴喘息,时有咳嗽,咳痰。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既往膀胱癌病史20余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史4年余;否认其他病史。入院后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73次/min,缺血性 ST-T 段改变。根据患者胸痛特点结合病史及心电图特点,尚不排除肺栓塞及主动脉夹层之可能,患者心肌酶、肌钙蛋白、D-二聚体回报均正常;胸部 CT 回报示:右肺下叶团块--考虑脂肪瘤(大小约为2.8cm×2.5cm),建议 CT 增强检查。故进一步查胸部MRI,回报示:(1)双侧膈膨升,腹腔内脂肪疝入右侧胸腔;(2)胸6椎体压缩性骨折,建议必要时行胸椎 MRI 检查;(3)右侧第8、9前肋陈旧性骨折伴骨痂形成。后考虑患者胸痛为腹腔内脂肪疝入右侧胸腔,因我院医疗条件限制,故患者转往上级医院进一步手术治疗。

    关键词: 特殊性 胸痛 诊治
  • 甲状腺乳头状癌择区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1例报告

    作者:任佳;郝素红;宋宁宁;王新超

    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伴颈部淋巴结肿大、转移的患者可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即颈清术。

  • PDCA 在输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蔡金英;陈毅文;苏艺津

    目的::探讨 PDCA 在输血护理质量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应用 PDCA 循环原理的4个步骤、9个阶段对输血护理质量进行持续改进。结果:应用 PDCA 循环干预后输血开始与结束时间符合情况优于干预前(P <0.05);输血记录与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均优于干预前(P <0.001)。结论:PDCA 方法持续改进输血护理质量,保障输血安全。

  • PDCA 循环法在急诊科护士交接班质控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江艳

    目的::探讨 PDCA 循环法在急诊护士交接班质量控制管理中的应用。方法: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对我院急诊科应用 PDCA 循环进行护理交接班管理,通过规范交接班流程及护士的岗位绩效量化考核,加强交接班质控管理。观察 PDCA 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急诊科室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医护满意度等情况。结果: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危重患者管理、护理文书、病房环境/安全、急救药品/器械及总护理质量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住院期间跌倒、脱管、身份识别错误、医嘱处理错误、护理纠纷事件显著低于实施前(P <0.05),而患者、医护满意率则高于实施前(P <0.05)。结论:PDCA 循环法能有效提高急诊科护理和交接班质量,提高护士执行力,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助于降低医疗纠纷事件,提高患者、医护满意率。

  • 持续质量改进在供应室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谭艳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供应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供应室2014年1-12月作为对照组,2015年1-12月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管理工作按照消毒管理中心常规方法进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观察组清洗质量、包装质量、灭菌质量、发放质量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服务态度、供给物品及时率、收送工作满意度、进行有效沟通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可以提升供应室的质量管理质量及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 晚期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治现状

    作者:黄涛;尔启东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仍是彻底的手术切除,其晚期多见肝脏转移。作为结直肠癌的一种特定形式,结直肠癌肝转移已被认为是潜在可治愈的疾病。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规范化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的应用、新的化疗药物的涌现和非手术治疗方法的进步,治愈性肝转移灶切除的患者比例明显增高。尤其是近些年以来,腹腔镜技术逐渐用于结直肠手术,手术效果满意,是结直肠外科发展的标志。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 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郭小龙

    股骨粗隆间骨折和患者骨质疏松密切相关,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骨折出现率不断升高,造成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数量随之升高,青壮年患者产生股骨粗隆间骨折主要是由于高能量损伤,大部分患者合并其他部位损伤,老年患者一般合并骨质疏松症,受到轻微外力作用会产生股骨粗隆间骨折,同时老年患者骨折大部分属于不稳定骨折,采取保守治疗需要长时间卧床,出现深静脉血栓、褥疮以及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几率高,严重影响到老年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本文将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脑胶质瘤靶向治疗现状分析?

    作者:夏亮;吴斌;冯方;孙才兴

    脑胶质瘤在临床上属于颅内恶性肿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种常见的肿瘤疾病。临床上还将脑胶质瘤称为神经系统中的外胚层肿瘤,即医学上的神经性上皮肿瘤。当下医学技术中的分子技术和生物工程医疗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并获得了较好的成就,因此临床医学界上越来越多的神经外科医学者对脑胶质瘤靶向治疗现状进行了研究,以便在实际临床治疗上能有效对患者的脑胶质瘤进行治疗,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及临床治疗效果。目前,临床上对脑胶质瘤靶向治疗的研究主要包括外科手术中相关的放化疗治疗方式、荧光基因以及相应的免疫等几个方面进行,经医学界相关的医学者大量临床研究发现,这些学者针对脑胶质瘤靶向治疗现状提出一些新看法,以便有效寻找出更佳的临床脑胶质瘤治疗方法,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命健康质量。

  • 右美托咪定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祥静;林春水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睡眠时反复发作呼吸暂停为特点的综合征,常伴有打鼾、低氧血症、白天嗜睡等症状。右美托咪定是一种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它可以产生与正常睡眠相似、可唤醒的镇静效果,同时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并对呼吸系统的抑制不明显,因此是一种使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围手术期的理想药物,近几年还使用于药物诱导睡眠内镜的检查。本文对右美托咪定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身上的应用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实习护生护士角色认知分析

    作者:乐绮英;刘倩;方亮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对护士角色认知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院实习护生进行整体抽样调查,所得数据总体分析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不同层次护生对研究者与康复指导者角色认知有差异,对于护理同医疗同样重要的观点,本科生与专科生认知差异明显;不同层次的实习护生对护理专业选择态度差异明显。结论:实习护生对护士职业传统角色有良好的认同感,但对当代护士角色认知不够全面,且不同层次护生认知存在明显差异。护理教育工作者需要对护生加强现代护士角色定位的教育。

  • 医护结合带教模式在后期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唐继华;蔡晓静;姚萍;包万智;利霞;陈延芳;梁元;蒙海滨;邓端银

    目的::通过医护结合带教模式,让实习医师更好地了解医护关系,提高医护合作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和2015年实习医学生50名作为实验组,采用医护结合带教模式进行实践教学,每科安排1名医师、1名护师带教,在原有的实习科目中加入护理学理论和操作的教学内容;2012年和2013年实习医学生5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医师带教模式;出科时均进行理论、操作、实践技能考核。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知识评价量表,评价医学生对护理工作的认识程度。结果:两组医学生医学理论、操作考试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医学生实践技能分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医学生对护理工作了解、医护配合、辅助部位沟通、护理操作、护理知识五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医护结合带教模式可以早期培养医学生的医护合作意识,可让医学生了解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为新型的医护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 CBL 教学模式在临床教学中的持续质量改进

    作者:龚鸿霞;骆高江;龚俊平;陈欣;姜昌浩

    目的::讨论 CBL 教学法在临床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方法以及进行教学质量改进的具体方法,为今后的临床教学工作提供帮助和指导。方法:随机抽取40名内科专业本科学生作为本组研究对象。在进行临床教学的过程中应用 CBL 教学模式,评价并发现其临床能力中存在的不足,并对 CBL 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改良,将其归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内20名学生接受常规教学,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60名内科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水平以及技能操作水平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测试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理论和技能的成绩均明显偏高,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 CBL 教学模式应用于临床教学中,可全面提升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临床知识及技能水平,因而具有较高的教学推广价值。

  • “探究式学习”教学模式在儿科学临床见习的应用?

    作者:薛红漫;黄俊彬;徐宏贵;陈纯

    目的::探讨“探究式学习”教学法在儿科临床见习中的作用。方法:2014年11月-2015年7月在我科进行儿科学临床见习的学生共120人,随机分为传统法教学组和探究式教学组,传统法教学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探究式教学组实施“探究式学习”教学法。见习结束后统计分析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结果:探究式教学组学生儿科临床见习成绩为(89.32±4.94)分,优于传统教学组的(80.65±3.73)分;两组学生教学满意度的各项调查结果,探究式教学组均优于传统教学组。结论: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见习教学模式,可激发学生的临床学习兴趣,强化教学的实践性环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探究为主的见习教学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表达和讨论问题的机会,可以将所学知识更好地应用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探究式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今后临床实习和开展临床医学工作奠定基础。

  • 静脉配置中心细胞毒药物安全防护研究

    作者:李雪莹;翟亚娟

    针对静脉配置中心工作人员配置细胞毒药物时潜在的危害进行探讨分析。建立配置中心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患者的安全用药以及传统配制方法对医务人员的损害问题,但是对工作人员仍不可避免的存在危害。因此,提高 PIVAS 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以及如何做好职业防护已经成为配置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就配置细胞毒药物存在的危害及安全防护进行讨论总结。减少工作人员不必要的伤害,科室配备专业的防感染人员,给工作者一个安全整洁的工作环境。

  • 心理干预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消极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作者:秦丽丽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消极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7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胸腰椎骨折治疗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出院时焦虑、抑郁水平以及出院时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症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价值判断,减轻消极情绪,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 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对母乳喂养和婴儿护理相关指标的影响分析

    作者:郭玉萍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对母乳喂养和婴儿护理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评估两种护理方案的整体干预情况。结果:(1)观察组的母乳喂养知识、婴儿护理技能掌握度及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观察组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且母婴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母亲母乳喂养和婴儿护理技能,促进母婴健康,值得推广。

  • 广州地区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华彪;鲁焕

    目的::探究广州地区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以2014年8月-2015年8月广州地区某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人员作为观察对象,共计1840人。对这些体检人员的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心率以及生化指标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和记录,并按照是否存在高尿酸血症将其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尿酸正常组。结果: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36.74%,其中男性发病率为45.69%,女性发病率为17.69%。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尿酸血症组体重指数异常、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肌酐以及高尿素氮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广州地区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较高,体重指数异常、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肌酐以及高尿素氮是其危险因素。

  • 早期吞咽功能训练预防急性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发生噎食的效果分析?

    作者:王忠兰;杨恂;张大伟;杨敏;王晓霞;安超雯

    目的::观察吞咽功能训练预防急性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发生噎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6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 VFSS 量表和 SSA 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在口腔期、咽期、误咽期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训练后观察组误吸Ⅰ级、Ⅱ级均优于对照组(P <0.05);Ⅳ级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训练后对照组发生呛咳、噎食23例(76.67%),抢救不成功1例(3.33%),观察组发生呛咳、噎食8例(26.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吞咽功能训练可提高急性脑梗塞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噎食窒息发生。

  • 2014年福建省老年人死亡信息调查

    作者:吴翠荣;张平

    目的::通过分析2014年福建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死亡信息,掌握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及其构成,为老年人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死亡信息资料来自福建省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资料,用 ICD-10进行死因分类。结果:2014年福建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死亡率为3893.35/10万,占全部死亡数的69.62%,农村(4200.75/10万)高于城市(3256.18/10万)。前10位死因为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内分泌营养代谢病、消化系统疾病、精神障碍、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占死亡总数的92.41%。其中,心脏病前3位死因依次为急性心肌梗死、其他冠心病及高血压性心脏病,占86.73%;恶性肿瘤的前5位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意外跌落占损伤和中毒的58.67%;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为3342.76/10万,占85.86%,居3大类死因首位。结论: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是福建省老年人的主要死因。

  •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徐丛荣;魏建威;郑登滋;林琼花;曾敏玲;杨梅玉;池飞燕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的变化,探讨其在脑梗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抽血检测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2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 vWF 的水平,并分析与脑梗死及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脑梗死恢复期组vWF 的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t=2.656,P <0.05;t=3.145,P <0.05),急性脑梗死组 vWF 水平显著高于脑梗死恢复期组(t=4.326,P <0.05);不同梗死面积和不同病程的 vWF 水平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大梗死组和中梗死组均高于小梗死组(t=3.956,P <0.05;t=2.187,P <0.05),发病第2天的 vWF 的水平显著高于发病第7天(t=2.241,P<0.05);vWF 与纤维蛋白原、超敏 C 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 =0.549,P <0.05;r =0.504,P <0.05)。结论:vWF 在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轻重的评估以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脑梗死 vWF 相关性
  • 不同浓度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

    作者:邓桂辉;杨阳;邓士钦;李建明;王丽华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 A 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偏侧面肌痉挛(HF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4年6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明确诊断为 HFS 的患者98例,分为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每组49例,高浓度组予多点局部肌肉注射50U/ml BTX-A,低浓度组予多点局部肌肉注射25U/ml BTX-A,复发后予重复给药,临床随访观察1年,分析两组药物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低浓度组比较,高浓度组治疗 HFS 的总体有效率明显升高,药物起效时间明显缩短,药物持续时间明显延长,Cohen 分级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与低浓度组比较,高浓度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BTX-A 多点局部肌肉注射治疗 HFS 安全有效,高浓度(50U/ml)的总体有效率明显提高,且药物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 颅脑损伤患者血清激活素A检测的临床价值

    作者:戴玉婷;王绪山

    目的::探讨血清激活素 A(ACTA)检测在颅脑损伤患者病情观察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颅脑损伤患者68例,依据临床症状轻重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于入院第1、3、7天采集患者外周血。同时采集44例门诊体检正常者外周血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 ACTA 浓度。结果:颅脑损伤患者入院第1天血清 ACTA 水平为2.36~13.96μg/L,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15μg/L,中度组、重度组升高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入院第3天患者血清 ACTA 水平随临床症状轻重逐渐升高,轻度组、中度组患者 AC-TA 水平第3天达到高峰,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入院第7天,轻度组、中度组血清 ACTA 水平均下降,轻度组接近正常,但重度组 ACTA 水平反而明显升高;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 ACTA 水平预后不良组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且两组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检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激活素A 水平有助于评估病情和判断预后,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多重耐药菌耐药性分析

    作者:韩莉;郭云霞;马英杰

    目的::了解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多重耐药菌的病原菌分布及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防控多重耐药菌感染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41例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的病原菌,分析菌株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结果:41例合并微生物感染急性胰腺炎患者共分离出9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39株(40.6%),革兰氏阴性菌50株(52.1%),真菌7株(7.3%);多重耐药菌59株(66.3%)。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中,多种病原菌混合感染比例显著性高于非多重耐药菌感染组(P <0.05)。结论: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中多重耐药菌比率较高,应该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死亡率。

  • 血浆 BNP 在慢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吴颖;高蔚;施斌;王丽芳

    目的::通过对慢性呼吸困难患者血浆 B 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浓度及血气分析、肺功能的测定,探讨 BNP 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4月因慢性呼吸困难在我院呼吸科及心内科住院的患者共264例,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将其分为单纯肺部疾病组10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组89例、左心衰竭组75例。用免疫荧光法测定各组血浆 BNP 浓度,所有患者均做动脉血气分析测定动脉血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并行肺功能检测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结果:(1)血浆 BNP 水平在单纯肺部疾病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组及左心衰竭组分别为(83.26±14.84)pg/ml、(330.24±38.10)pg/ml、(1180.73±100.51)pg/ml,两两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2)各组血气分析中 pH、PaO2、SaO2、PaCO2及肺功能中 FEV1/FVC 等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左心衰竭组的FEV1%预计值与单纯肺部疾病组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测定血浆 BNP 浓度对鉴别单纯肺部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及左心衰竭所致慢性呼吸困难有重要价值。

  • 电针结合天麻素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CA3区和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鹏;王圣宽;张大雁;吴思苇;吴锋;李怀斌

    目的::验证电针结合天麻素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 CA3区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associated protein, GAP-43)和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表达是否有协同增效作用。方法:SD 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天麻素组和电针结合天麻素组。采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造模成功后,按分组分别及同时给予电针刺激左侧曲池与合谷穴30min,天麻素注射液10mg/kg 腹腔注射,1次/d,连续治疗14d。免疫组织化学 SABC 法检测海马 GAP-43和 SYN 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缺血侧海马 CA3区 GAP-43阳性神经元数量增多(P <0.05),SYN 阳性神经元数量减少(P <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天麻素组和电针结合天麻素组大鼠缺血侧海马 CA3区 GAP-43和 SYN 阳性神经元数量均显著增多(P <0.05);电针结合天麻素组 GAP-43和 SYN 阳性神经元数量均较电针组、天麻素组增多(均 P <0.05)。结论:电针结合天麻素对缺血侧海马 CA3区 GAP-43和 SYN 的表达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可更好地促进缺血损伤神经元的再生修复。

  • 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应激性溃疡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玉贤;杜怡峰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应激性溃疡(SU)危险因素,为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应激性溃疡的预防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2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分为 SU 组及非 SU 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SU 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中 SU 的发生率为5.48%,合并 SU 患者死亡率(9.01%)远高于非 SU 患者(1.93%)。单因素分析表明,女性、年龄≥60岁、卒中类型为脑出血、卒中史、GCS 评分3~8分、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预防性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90d 以上、禁食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 SU 的发病率更高(P<0.05)。结论:SU 增加患者死亡率;女性、年龄≥60岁、高血压病史、预防性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90d 以上、禁食为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 SU 的高危因素;抑酸治疗可降低脑卒中合并 SU 患者死亡率。

  • 血液灌注治疗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细胞因子及血小板指标的影响观察

    作者:张宇飚

    目的::观察及分析血液灌注治疗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细胞因子及血小板指标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56例有机磷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注治疗,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2h、24h 及48h 的血清细胞因子、血小板参数及活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血小板参数及活化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 均>0.05,而治疗后12h、24h 及48h 观察组的血清细胞因子、血小板参数及活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 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灌注治疗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细胞因子及血小板指标表达的改善作用较好,因此对于本类患者的应用价值较高。

医学理论与实践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04 05 06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