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Health 중국민강의학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 影响因子: 0.64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1-4917/R
  • 国内刊号: 周文涛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zgmkyx@163.com
  • 曾用名: 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编委会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浅谈高龄老人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海燕

    人类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特别是进入中老年以后,全身各脏器逐渐老化,功能逐渐减退,同时心律失常的患病率也随之增加,据统计,50岁以下人群房颤发病率低于2% ,80岁以上人群房颤发病率高达13% ,房颤平均发病年龄在72岁左右.本文结合多年从事老年病治疗的临床经验,主要就高龄老人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

  • 老年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32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玉洁;赵凤玲

    目的:探讨老年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发病机制.方法:对32例老年无痛性AMI患者发病年龄,临床表现,诊治及转归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2例老年无痛性AMI首发表现中心力衰竭12例,胸闷气短5例,心律失常5例,休克3例,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4例,头晕、晕厥3例;无诱因者20例,有诱因者中情绪波动5例,疲劳3例,饱餐2例,饮酒1例,大便用力1例;心电图无Q波者8例;危险因素中高血压13例,糖尿病10例,脑梗死5例,肺心病合并感染4例.结论:老年无痛性AMI患者无典型AMI特征性疼痛,常以其它系统疾病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可无任何症状,极易误诊和漏诊,临床医生应全面掌握老年无痛性AMI发病诱因,危险因素,心电图等特点,主动动态监测心电图和心肌酶学,以期早期诊治,提高治愈率.

  • 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与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作者:徐颖华;徐艺华

    目的:观察II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与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观察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不合并高血压与正常对照组患者血脂与血糖的变化.结果: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TG水平、空腹及餐后血糖与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高于不合并高血压组.结论: 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较不合并高血压患者存在着更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紊乱.

  • 辛伐他汀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内皮素的影响

    作者:李合华;王玉梅;秦红英;毛兴爱

    目的:研究服用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脊液和血清内皮素的影响.方法: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被分层随机分配到3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10 mg,20 mg辛伐他汀或不服辛伐他汀,于0、7和14天时测定脑脊液和血清内皮素浓度.结果:辛伐他汀组患者临床表现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治疗7天后,辛伐他汀组患者血清及脑脊液内皮素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14天时2辛伐他汀组间内皮素含量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辛伐他汀可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及脑脊液内皮素含量从而改善临床症状.

  • 心理干预加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黄晶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加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将首次发病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加高压氧治疗.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和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SAS值和N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 ),有显著性意义.ADL评分和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 ),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心理干预加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改善患者焦虑心理,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康复治疗的信心,预防复发,提高其生存质量.

  • 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冠心病和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桂华

    高位硬膜外阻滞(Thoracic Epidural Anesthesia, TEA)是麻醉学上常用的一种有利于手术麻醉过程的辅助手段,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TEA对心脏的影响远非单纯止痛那么简单,还有直接的抗心肌缺血、抗凝以及一些传统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ACEI类等)难以起到的有益作用.本文应用TEA方法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多种原因所致的心功能不全,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 TCD诊断左锁骨下动脉狭窄5例

    作者:孙瑞玲

    目的:探讨TCD在诊断锁骨下动脉狭窄及盗血综合征中的实际临床意义.方法:采用TCD仪的2MHz探头和4MHz探头分别检测患者的颅内和颅外动脉,然后结合临床综合诊断.结果:TCD诊断提示左锁骨下动脉狭窄.后经血管造影证实.结论:TCD结合临床可以提高诊断左锁骨下动脉狭窄及盗血综合征的比例.

  •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微创穿刺引流治疗

    作者:张国华;兰平;李泽宇;江名芳;呼日勒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往多采取头皮切开钻孔引流及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治疗,效果确切;但手术创伤大,住院时间长,住院费用高.我院 2000年 10月-2005年 4月采用YL - I型微创血肿穿刺针,穿刺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80例,效果满意,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周期短,现报道如下.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下肢动脉诊断

    作者:吴志霞;罗向红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下肢动脉诊断的价值.方法:观察56例糖尿病患者组和53例正常人对照组的下肢的内-中膜厚度,斑块及大峰值速度.结果:糖尿病组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增厚,足背动脉的斑块及大峰值速度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及防治有意义.

  • 静脉注射胺碘酮与心律平治疗房颤的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冯仲红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与心律平对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方法:选择66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33例):胺碘酮150 mg+生理盐水10 ml,静脉注射,10分钟注射完毕; 心律平组(33例): 心律平70 mg+生理盐水10 ml,静脉注射,5~10分钟注射完毕.观察10~20分钟若未转复可重复应用,大累积量胺碘酮为450 mg, 心律平为210 mg.结果:转复率:胺碘酮组75.76%(25/33), 心律平组48.49%(16/33),两组转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2,P<0.05).转复时间:胺碘酮组(46.5±13.6)分钟, 心律平组(39.2±15.3)分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3,P>0.05).结论:胺碘酮和心律平对阵发性快速房颤均有较高的转复率,但转复时间心律平短于胺碘酮.

  • 连续272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分析

    作者:陈生龙;陈彧;万峰

    目的:总结分析2005年度连续272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早期临床结果.方法:连续完成OPCAB手术272例.平均远端吻合口数目(3.2±0.9)个,搭桥材料取乳内动脉258例,桡动脉107例,大隐静脉265例.结果:心绞痛症状缓解,机械通气时间(13±5) h,输血190例,监护时间(52±15) h.术后并发症:纵隔炎0例,围手术期心肌梗死3例,新发脑卒中1例,新出现的肾功能不全1例,室颤6例,二次开胸止血3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30例.住院死亡4例,死亡率1.47%.结论:OPCAB手术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适宜临床推广使用.

  • 普萘洛尔治疗长QT综合征的电生理机制探讨

    作者:李运田;杜大勇;赖小辉;李桂明;柳杨;韩小伟;张清华

    目的:观察普萘洛尔对家兔跨左室壁不同部位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探讨普萘罗尔治疗长QT综合征(LQTS)的电生理机制.方法:采用标准玻璃微电极记录技术,记录心外膜心肌(epicardium,Epi)、中层心肌(mid-myocardium,Mid)和心内膜心肌(endocardium,Endo)的跨膜动作电位(transmembrance action potential,TAP).用基础周长(basic cycle length,BCL)为2 000 ms刺激心肌标本,观察不同浓度的普萘洛尔对三种心肌TAP的影响.结果:1.普萘洛尔浓度依赖性缩短d -sotalol灌流的三层心肌的APD90,与Epi和Endo相比,Mid的APD90缩短更明显,使TDR降低,且随着剂量的增加这种作用更为显著.2.普萘洛尔浓度依赖性地抑制d -sotalol诱导的早期后除极(Early afterdepolarization, EAD).结论:普萘洛尔降低三层心肌间的复极离散度和抑制早期后除极是普萘洛尔治疗LQTS的电生理机制.

  • 应用室间隔封堵器介入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疗效评价

    作者:杜大勇;李运田;王宏宇

    目的:应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perimexnbrane venticular septal defect, PMVSD)并对近期疗效进行观察.方法:2003年11月-2004年12月,采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对23例膜周部VSD行封堵治疗,平均年龄(18.6±5.4)岁(4~34岁).封堵术前常规行左室造影,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透视监测下通过建立股动静脉轨道、经右心系统释放封堵器,并于术后1 、3个月随访复查胸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100%,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术后即刻发生少量残余分流2例,其中1例1个月是访.X线检查全部显示肺血减少心胸比例不同程度缩小.左室舒张末径(LVEDD)由术前的(45.1±8.4)mm缩小为术后的(42.9±8.9) mm,缩小明显(t= 3. 94, P=0. 002).结论:经导管置入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PMVSD是一种成功率高、近期疗效可靠的介入方法,其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 血管病变早期检测系统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王宏宇;王靖;刘望彭;杜大勇;李运田;赵红薇;李艳;许玉韵

    目的:探讨血管病变综合检测系统在冠心病、高血压患者评价外周血管结构和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32例受检者入选本研究,其中正常组48例,高血压组42例,冠心病组42例,平均年龄为(55.54±9.59)岁(33~85岁).所有受检者分别应用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横断面弹性,动脉硬化检测系统对大动脉节段僵硬度及下肢动脉阻塞程度进行了评估.结果:冠心病及高血压组患者与正常组比较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检出率明显增高(分别为35.7%,16.6%,12.5%, P<0.05).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超声测定的动脉横断面指标压力应变系数(Ep)及僵硬系数(β)增高,动脉顺应性(AC)降低.冠心病组和高血压组Ep明显高于正常组[分别为(163.96±73.90) kPa比(114.77±35.03) kPa,P<0.01;(143.75±64.33) kPa比(114.77±35.03) kPa,P<0.05];冠心病组的β值显著高于正常人(11.99±4.50比9.32±2.88, P<0.01).高血压组AC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0.64±0.21) mm2/kPa比(0.73±0.27) mm2/kPa,P<0.05].反映动脉节段僵硬度的指标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和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在冠心病组显著升高[分别为(11.72±2.54) m/s, (1601.45±267.20) cm/s,均为P<0.05];反映下肢动脉阻塞程度的踝臂指数(ABI)在冠心病组患者较高血压组和正常组明显降低(分别为1.09±0.14,1.14±0.06,1.15±0.07,P<0.05).结论: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外周动脉结构和功能均发生显著病变,应用血管病变早期检测系统无创评价动脉功能和结构的早期变化有利于对血管病变进行综合评价及预后危险评估.外周动脉弹性和阻塞程度检测对筛查冠心病患者有益.

  •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心肌存活性

    作者:贾保霞;张全斌;康春松;刘望彭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心肌存活性的价值.方法:对27名心肌梗死患者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联合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以硝酸甘油介入99 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为标准,随着多巴酚丁胺剂量的增加,与基础状态相比存活组和坏死组心肌Vs,Ve,VTIs有增加的趋势,以△VS%>30% 为截断值,则LDDSE结束时QTVI识别存活心肌的敏感性 86.9%、特异性79.7% 、阳性预测值82.4%、阴性预测值84.8% 、准确性83.5%.结论:QTVI联合LDDSE能够准确识别存活心肌.

  • 五常法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王玉婷;张冬红;郑峰

    五常法首创于日本,在西方国家得到应用和发展,经香港五常法协会介绍到国内.它包括5个方面:常组织(structunrse)、常整顿(systematise)、常清洁(sanitise)、常规范(standardise)、常自律(self-discipine).其英文和日文相应的第一个字母都是"s",故又称"5-s"[1,2] .五常法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模式之一,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我科自2004年3月起将这一管理方法应用于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运用需要理论护理精神病人的体会

    作者:刘允芹

    马斯洛在他的理论体系中,把人的基本需要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成5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一个基本需要的满足与否,是决定其身体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1].护理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认识病人的基本需要,帮助病人满足其基本需要,促进疾病的康复.我们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把马斯洛需要理论融入到精神病人的护理中.根据病人在入院阶段、住院期间、出院前期所占支配地位的需要,结合精神科的特点,灵活运用需要理论,实施有侧重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我们在2003年12月-2004年12月护理80例住院精神病人的体会介绍如下.

  • 自愿戒毒病房的护理管理体会

    作者:黄桂玲

    自愿戒毒病房,是为主动要求脱毒治疗的自愿戒毒者(以下简称戒毒者)提供自愿脱毒治疗的场所,而自愿戒毒病房管理难是广大从事戒毒工作的护理人员所面临的问题.我戒毒中心护理人员通过对戒毒病房进行规范化管理,对戒毒者严格化管理,同时对戒毒者提供全方位的人性化服务,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使病房管理质量水平明显提高,从而使戒毒者有效地配合治疗.现将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 早期超选择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

    作者:陈宏玲;陈明慧

    脑梗死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疾病,2003年2月-2004年7月,我科用尿激酶早期超选择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12例.效果良好,总有效率达83.3%.现报告如下.

  • 精神科护士与病人沟通的技巧是关爱

    作者:杨玉华

    关爱是人类心理的需要,"关爱是人类生存健康和提高病人适应能力及促进康复的重要因素.提供了以人为本,关爱生命价值的护理服务是护理人员必备的有价值的品质"[1].

    关键词: 精神科 护士 沟通 关爱
  • 护理程序在老年患者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玉婷;阎喜英;毛巧玲

    目的:为提高老年患者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整体护理水平. 方法: 对在我院实施的36例老年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对提高护理质量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通过接受健康教育宣教和整体护理的患者均无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运用合理的护理程序作好老年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是提高该手术临床护理质量的关键.

  • 用表格法管理精神科病房急救药品

    作者:黄冬琳

    急救药在精神科病房的使用率较低,其管理常为难点.所以,建立有效而完善的管理制度对精神科病房的急救工作将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1].

  • 老年期精神疾病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朱莉芬

    近年来,老年期精神疾病的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由于老年人身体各器官功能减退,多合并有消化系统及心肝肾多种疾病,以致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吸收及排泄,治疗中易出现不良反应,甚至药物积蓄中毒.因此,密切观察其用药后的各种反应,加强护理,对促进其康复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我院2004年3月-2005年3月收治的69例老年期精神疾病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的临床资料作一分析报告.

  • 利喜定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合用治疗顽固性心衰的临床体会

    作者:李丽

    1 临床资料例1:女,67岁,体重50 kg,冠心病史10年,以胸闷、憋气,不能平卧、尿少,双下肢高度浮肿2天为主诉住院.来时查体:Bp 110/60 mm Hg,HR 80次/分,应用利尿剂,ACEI类药等效果不佳,给予利喜定500 ug·min静点,同时予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按3 ug·kg-1·min-1速度静点,2天后症状明显缓解,尿量增多,双下肢浮肿消退.

  • 非瓣膜病心房纤颤患者脑栓塞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元良

    目的:探讨非瓣膜并房颤(NVAF)患者脑栓塞(CE)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NVAF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65岁的老人占87.5%(28/32),活动中发病占81.3%(26/32),大面积脑栓塞占15.6%(5/32),多发性脑栓塞占31.3%(10/32),有陈旧性脑栓塞灶占15.6%(5/32).81.3%(26/32)病人未行过血小板抑制或抗凝剂治疗,18.7%(6/32)病人曾不规律服阿斯匹林预防性治疗.结论:NVAF是老年人易发CE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复杂,病残程度高,应长期接受预防性治疗.

  • 脑利钠肽(BNP)和心房颤动

    作者:闫明珠;胡大一

    脑利钠肽(BNP)是一种心脏分泌的循环激素,关于BNP对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价值近年来国际上研究很多,由于其检测方便、可靠、重复性强等优点,目前BNP已经成为心衰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逐渐进入临床,指导临床实践.但是有关BNP与心律失常,尤其与心房颤动的关系,目前研究较少.BNP是否与房颤相关,是否与房颤血栓形成及脑血管事件发生相关,仍需进一步证实.解决这些问题,会为预测房颤血栓形成提供重要的生化指标,从而指导临床.本文就目前BNP和心房颤动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近况

    作者:孟江涛;高玉林

    脑梗死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坏死和软化.是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致死率很高,它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据文献报道[1]26%~43%的脑梗死可出现神经功能恶化,这种类型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恶化可导致死亡率和致残率增高.早期检测和预测神经功能恶化,弄清其发病机制并予以纠正,是成功治疗的基础.

  • 组织多普勒成像及应变率成像评价右心室功能

    作者:杨晓丽;刘望彭

    右心室在维持心脏足够的输出量上和左心室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但是以往右心室功能却经常被忽略,在历年的文献中与大量的左室功能相比,仅有一小部分是关于右室功能的.

  • 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动脉弹性

    作者:王淑霞;顾惠茜;刘晓方

    动脉弹性(elasticity)又称顺应性(compliance),主要反映动脉舒张功能的状态,它取决于动脉腔径大小和管壁硬度(stiffness)或可扩张性(distensibility),是反映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指标.动脉弹性的异常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动脉的扩张性降低;(2)动脉壁增厚及硬度增加;(3)动脉顺应性的下降;(4)动脉内的斑块形成等[1].心血管的各种危险因素通常通过损害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导致心、脑、肾等器官并发症的发生.许多前瞻临床实验已经证明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 氯氮平、洛沙平、丙戊酸镁合用致昏迷1例报告

    作者:徐增毅;曾丽红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2岁,因"复发疑心重,冲动伤人,睡眠差2月,总病程1年",于2006年1月17日入院.入院体格检查:发育良好,营养正常,身高1.68米,体重60 Kg,躯体及神经系统检查均无异常发现.精神检查:意识清晰,定向正确,有关系被害妄想,情感平淡,意志减退,有冲动伤人行为,缺乏自知力.辅助检查:头部CT、脑地形图、心电图、血常规均无异常.

  • 麻痹性痴呆1例

    作者:孙韶刚;陈根成;徐松虎;黄平东;梁晓海

    患者,男,46岁,已婚,以反复抽搐发作为主诉入院.患者1年前开始出现性格改变,多疑,易怒,常因小事骂人,近半年较重.该患者入院前20天,睡觉时突然抽搐,意识丧失,双目上视,口吐白沫,双手握拳,上肢屈曲,双下肢伸直,面唇发绀,持续约1分钟,后自行缓解.抽搐停止后神志转清,精神疲倦.之后常烦躁易怒,多疑,反复多次出现类似的发作,每次发作约3~4 min,均于日间出现.无发热,无头痛、呕吐,无肢体偏瘫,无二便失禁.无烟酒史,无输血史,无冶游史.查体:嗜睡,精神淡漠,反应迟钝,构音障碍,智力检查不能合作.瞳孔对光反应迟钝,辐辏反射存在.眼底检查和颅神经未见异常.心率51次/分,心律齐.

  • 舍曲林与奥氮平、舒必利联合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1例

    作者:叶庆红;陈志斌;唐锴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是指按通用方法进行治疗而不能获得理想疗效的患者.包括:过去5年对三种药物剂量和疗程适当的抗精神病药物(三种中至少有两种化学结构是不同的)足量足疗程治疗反应不佳;或不能耐受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或即使有充分的维持治疗或预防治疗,病情仍然复发或恶化的患者[1].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的治疗及难治性精神病都是精神科大难题,本文借鉴了上海徐俊冕教授提出的精神分裂症的新经验[2]采用舍曲林与奥氮平、舒必利联合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报告如下.

  • 三分支阻滞伴二度Ⅱ型窦房阻滞并右心室肥厚1例

    作者:冯萍

    1 病例分析患者男性,50岁.既往有冠心病史.主因胸闷、心悸就诊.体检:Bp 19.7/12 kPa(148/90 mm Hg),心界扩大,心率平均为42 bpm,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P间距不等,小PP间距0.97 s,大PP间距2.06 s,P-R间期固定为0.26 s,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间达0.20 s,电轴左偏-76°. I、aVL导联呈qRs型(q I为胚胎型),Ⅱ、Ⅲ、aVF导联呈rS型,SⅢ>SⅡ,aVR导联呈QR型,RaVR为0.9 mV,R/S>1,V1导联呈qR型,R波宽顿切迹,振幅高达1.4 mV,V4~V6导联呈RS型,SV5深达1.5 mV.STV1~V2呈下斜形压低,STV4~V6水平形压低1 mm.V1~V2导联T波倒置,V5~V6导联T波负正双向(图略).

  • 儿童癔症1例

    作者:闫立新

    患儿男性,13岁,自幼伶俐,性格开朗,3个月前与其姐争吵后,被其母责骂即出现胡言乱语,内容多与鬼神及狐仙之类有关.如"我是安徽来的孤魂野鬼,你找个人超度"."我是玉皇大帝的儿子,因偷吃仙桃被打下凡界,争桃核与狐狸结下仇""你杀了那么多狐,我们也不容易"等.错认亲人,如把舅舅叫成大叔.听到狐仙说"咱俩交个朋友吧,给我过节烧些纸".

  • 佛教神职人员罹患精神病3例

    作者:李建芬

    宗教迷信所致精神障碍临床多有报道,但佛教神职人员罹患精神病的报道鲜见,现报告3例.

  •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精神卫生知识教育的对照研究

    作者:崔榕;郑刚;龚传鹏

    目的:探讨精神卫生知识教育和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照料者掌握相关知识和心理状态的作用.方法:对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照料者进行为期持1年精神卫生知识教育和心理干预,并采用自制精神分裂症知识自评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入组和干预结束时进行评定. 结果:经过1年的系统的精神卫生知识教育和心理干预,研究组对精神分裂症知识的掌握、如何与患者相处、如何对待患者的病态和异常行为及心理卫生状况均有显著提高和改善.而对照组主要照料者干预前后各项指标评分无显著变化.结论:对家属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和精神卫生知识教育能有效地降低患者家属的心理紧张,减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发生,掌握精神卫生知识,学会必要的处理突发事件的技能,从而减轻负担,改善家庭氛围,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复发.

  • 对精神疾病患者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顾伟中;周运宝;宋丽;李月美

    目的:提高精神疾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观察组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并与对照组在有关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患者有关精神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结论:实施系统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精神疾病的认识水平,增强其自我护理能力,对疾病康复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院外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作者:许丽荣;岳淑英;李庆霞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方法,以提高院外康复的效果.方法:将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出院的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研究组)和非健康教育组(对照组),每组48例,研究组除药物治疗外,接受1年系统的院外健康教育,对照组只用药物治疗. 结果: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1]测评分,对照组均明显高于研究组(P<0.01),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2],1年后两组间SDSS第1、5、6、9、10项及总分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从而降低复发率.结论:规范而延续的健康教育,是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外康复工作成功的关键之一.

  • 住院精神病人心理应激干预与病房暴力的抑制

    作者:肖媛媛

    目的:探讨心理应激干预对病房暴力现象的抑制效果.方法:把开展系统心理应激干预前后3个月住院的精神病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常规精神病护理;研究组除此以外,还进行系统的心理应激干预.干预前后分别评定精神病人护理观察量表(NORS),比较心理应激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NORS量表Ⅲ因子、V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出现暴力行为的计数少于对照组.显示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积极的心理应激干预可以有效抑制病房暴力现象的发生,提高精神科病房安全管理水平.

  • 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调查

    作者:陈琴;刘德英

    目的:调查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 方法:采用上海惠成心理测验综合系统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本院40名精神科护士进行电脑问卷调查.结果:本院40名护士SCL-90症状自评量表部分因子分高于常模.结论:对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应高度关注,提高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 护士 心理健康
  • 综合性早期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效果的研究

    作者:邓秋雁;黄祖历;谢仲英

    目的:探讨综合性早期干预对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36例精神分裂症病人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n=68)和对照组(n=68),研究组病人实施医护配合的综合性早期干预,对照组病人只进行常规的治疗护理.分别于治疗后2周末和4周末进行一次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治疗依从性、个人生活自理能力的评定.结果:研究组病例在干预后BPRS减分值、治疗依从性、个人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综合性早期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内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 1 397名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现况调查

    作者:侯振成;贾海涛;郭汲源

    目的:评定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北京市某区的1 379名中学生进行SCL-90测试,并将结果与国内相关研究进行对比.结果:有6.73%的中学生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女生焦虑、躯体化、抑郁、恐怖因子分显著地高于男生.初中生敌对、恐怖因子分显著地高于高中生;高中生强迫症状、抑郁因子分高于初中生.结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社会各界给予关注.

  • 老年人入住老年公寓时抑郁状况调查

    作者:周新荣

    目的:为探讨入住老年公寓时老年人的抑郁状况. 方法:对60岁以上,无重大躯体疾病和智力障碍的26位老年人用17项版本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结果:26位老人HAMD量表总分为14.31±5.72,与抑郁症常模无统计学差异,但有3位老人此量表的总分超过17分;26位老年人中有无子女,有无经济来源及是否每天进行身体锻炼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老年公寓是调节生活问题,为部分老年人提供养老的居所.在给老年人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 老年 公寓 抑郁
  • 抑郁症心理护理效果自评量表的编制及其信度效度检验

    作者:韩淑芬;张海燕;蒋龙;张建广;马起民;王克强;刘晓温;张跃兰;王莉;李国强

    目的:编制抑郁症心理护理效果自评量表并对其信度效度进行检验.方法:根据心理卫生评定量表的编制方法及临床工作实践,筛选条目,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测量对象为52例抑郁症病人.结果:抑郁症心理护理效果自评量表包括12个项目,Cronbacha α系数为0.879,分半信度0.885,重测信度0.65.自评量表总分与各项目的相关系数0.365~0.815之间(P<0.01),52例抑郁症病人中,实验组(n=26),经4周心理护理后与HAMD的相关为-0.522(P<0.01),对照组(n=26)为-0.263(P>0.05),两组患者自评量表分比较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t=11.13,P<0.001).结论:自编抑郁症心理护理效果自评量表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基本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以在临床工作中试用.

  • 复发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作者:姜丽芳;武宁强;温晓春

    目的:探讨复发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100例复发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配偶采用SCL-90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复发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SCL-90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6个因子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结论:复发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给予心理干预和广泛的社会支持.

  • 心理干预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牛慧青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及相关因素的影响. 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产后抑郁量表(EPDS)及自制问卷调查表,对180例有良好心理干预的孕妇及180例对照组孕妇进行产后抑郁症调查. 结果:产后抑郁症心理干预组发生率为2.78%,而对照组为18.89%,心理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孕期焦虑和抑郁情绪是发生产后抑郁症的主要因素,心理干预可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67例疗效分析

    作者:张彦忠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将12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灯盏花素片结合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辛伐他汀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0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66%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疗效可靠.

  •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开放与封闭式管理认知功能的对照研究

    作者:吴国君;易正辉;杨琳;陆颖;宋振华;朱丽萍

    目的:了解开放与封闭式管理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对54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开放式管理组(24例)与封闭式管理组(30例), 观察6月, 分别于观察前后予以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韦氏成人智力测验(WAIS-RC)、简短精神状态检查(MMSE)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WCST)测定. 结果:开放式管理组实行开放管理6月后, PANSS总分、PANSS阴性症状分、MMSE及WCST评分均有显著改善,而封闭式管理组所有评分在观察前后均无差别. 结论: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实行开放管理后,病人的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均有改善.

  • 阳性强化疗法在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训练中的运用

    作者:许雅松;徐芬兰;金云红;瞿春红

    目的:探讨阳性强化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衰退的影响.方法:对病程10年以上,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阳性强化疗法进行康复训练.并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自编行为奖励量表在训练前后进行评定.结果:阳性强化疗法康复训练前与康复训练3、6个月的<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各项评分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康复训练病人后<行为奖励量表>前15项及18项总评分显著高于训练前评分(P<0.05).结论:阳性强化疗法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退缩有改善.

  • 社会工作者介入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效果评价

    作者:黄慧玉;邬春华;王群;彭乐存

    目的:探讨社会工作者介入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符合CCMD-3慢性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16例患者,将1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药物组)与社会工作者介入组(联合组)各8例.观察8周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疗效评定.结果:PANSS及IPROS在社会工作者介入前两组评定比较经t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社会工作者介入后8周经配对t检验,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社会工作者介入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治疗有良好的效果,能提高患者的社交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社会功能恢复.

  •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作者:吕淑波;吕文;李立维

    早期康复治疗是脑卒中急性期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究竟什么才叫"早期",有资料称:"脑梗死在发病后3天,脑出血在发病后5~7天开始采取康复治疗"都叫早期.有些国家学者提出超早期康复的概念,即在发病的第1天就开始采取康复治疗,与临床药物治疗同步进行.

  • 行为矫正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衰退型康复疗效分析

    作者:张建华;顾燕;李风钢;陈义平;盛嘉玲

    目的:探讨行为矫正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衰退型的康复作用.方法:80名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衰退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干预组给予行为矫正训练,对照组只进行一般康复治疗,采用住院精神病人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PI),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每2个月评定1次.结果:治疗后两组间ADLPI、IPROS总分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干预组参与集体活动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行为矫正治疗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衰退型的生活自理能力,阴性症状和社会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

    作者:刘广香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7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前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者只做常规护理,观察时间为3个月.在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前后分别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定.结果:两组在实施干预前NOSIE、SANS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实施干预措施后两组SANS、NOSIE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显著(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确实起促进作用.

  • 血府逐淤丸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韩丽梅;曾凡军;段大航;刘红

    目的:研究血府逐淤丸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血府逐淤丸治疗了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缓解心绞痛症状的疗效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两组之间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改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的疗效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6.3%,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府逐淤丸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 补肾化气法治疗血管性痴呆30例临床观察

    作者:连玲霞;张希洲

    血管性痴呆(VD)是指发生在脑血管病基础上的以记忆、认知、语言、视空间技能及人格等精神方面的缺损为主要表现的获得性智能障碍综合征.目前血管性痴呆已成为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西医治疗多采用改善脑循环、促进脑细胞代谢、增强神经传递功能为主要方法,虽能改善一部分症状,但效果不明显.笔者近年来采用补肾化气法治疗血管性痴呆30例,取得满意疗效,并与西药治疗30例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 器质性精神障碍误诊31例资料分析

    作者:刁俊荣;王玉红;孙运亮

    目的:探讨器质性精神障碍常见的误诊因素及对诊疗的影响,以利于提高诊疗水平,降低误诊率.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造成误诊的可能因素,并通过统计筛查其中主要的误诊因素.结果:误诊资料中临床症状多表现为情感症状、行为障碍及意识障碍;误诊疾病以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癔症为多;误诊原因以病史收集欠祥,临床检查不深入、诊断思路不正确、观察不仔细为突出.结论:器质性精神障碍的主要误诊因素以病史采集不详、临床检查粗浅、对症状认识的不一致,应引起警惕和高度重视.

  • 他汀类药物的多向性效应

    作者:史旭波;胡大一

    他汀类药物的出现是医学界里程碑式的重要成果,有人把它和40年代青霉素的发现相媲美.一些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不仅仅具有调脂作用,而且还对其他疾病产生有益的作用,如室性心律失常、外周血管疾病、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癌症、骨质疏松症和抑郁症等.

  • 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

    作者:史旭波;胡大一

    许多大规模临床试验显示,他汀类药物能够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尽管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但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应用他汀类药物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变化很小.他汀类药物降低LDL的获益早期即可出现,并早于其降低胆固醇的效应,甚至在治疗后血脂水平没有明显变化的患者也是如此.他汀类药物可降低卒中的风险,但LDL并不是卒中的重要预测因素.一些研究提示,他汀类药物的有益作用不仅仅是降低胆固醇,还存在非降脂作用,例如改善内皮功能和抗炎作用等.

  • 一项利国利民的系统工程

    作者:汤发亮

    2005年以来,"卫生部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和"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康复工程"在全国逐渐推广开来.这是一项利国利民、意义深远、提高国民健康素质的伟大工程,实在可喜可贺.

  • 中国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应用指南(第一次报告)

    作者:

    概要血管性疾病是目前全世界范围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高脂、高糖、高盐的饮食习惯、安静少动的生活方式和紧张的工作压力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有关数据显示,在我国每年死于心肌梗死、缺血及出血性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有300多万,占我国每年总死亡人数的50%.而幸存下来的患者约有75%不同程度地丧失了劳动能力,更多患者留有精神心理障碍,影响生活质量.更令人担忧的是,目前我国、特别是大城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55岁人群占有相当比例,30岁即突发心肌梗死也不少见.而二十世纪末期及以后出生人群,从少年时起即受不健康工作、生活方式影响,因此,医学专家预测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年龄还会提前.

中国民康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