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理干预和行为矫正对初产妇第二产程和分娩结局的影响研究

    作者:马海英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和行为矫正对初产妇第二产程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初产妇,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和产前检查,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和产检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和行为矫正,比较两组第二产程相关指标及分娩结局.结果:干预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1.213±0.30)h、产后出血量(89.82±10.81)、产褥期感染率(4.66%)明显低少于常规组;产时应对行为得分(24.54±3.45)、新生儿Apgar评分(8.43±1.46)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初产妇自然分娩过程中,适当给予心理干预和行为矫正,能够改善第二产程情况和分娩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 对中国人阻抗问题的认识

    作者:徐惠玲;张志军;王庆兰;毛大鹏;汪卫东

    研究背景:在中国开展心理治疗,除了需要借鉴西方心理学相关理论与技术之外,更需要立足于本国国情.基于阻抗是心理治疗中的关键问题,不仅代表着心理治疗的危机,更提示心理治疗的契机.正因为中国国情与中国文化赋予阻抗问题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对中国人阻抗问题的研究成为本土化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的代表性议题.弗洛伊德早提出阻抗的概念,将“阻抗”定义为患者在自由联想过程中对于那些使人产生焦虑的记忆与认识的压抑,是所有精神防御机制的总和[1].罗杰斯将阻抗看作个体对于自我暴露及其情绪体验的抵抗,其目的在于不使个体的自我认识与自尊受到威胁[2].一些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把阻抗理解为个体对于其行为矫正的不服从;或由于个体对心理治疗心存疑虑;或由于个体缺乏行为变化的环境条件[3].

  • 行为矫正预防流浪精神病人医院感染的作用

    作者:韩富英;胡进梅;李占花;明永武;张志英

    目的 探讨预防和控制流浪精神病人医院感染的护理对策,为制定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将2009年1月-2011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238例流浪精神病人按住院时间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19人.实验组病人借鉴学校住宿管理模式,通过行为矫正结合健康教育,帮助病人建立健康行为,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对照组病人只进行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期为1年,对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实验组医院感染例次率18.49%,上呼吸道感染例次率9.24%,胃肠道感染例次率6.72%;对照组医院感染例次率36.13%,上呼吸道感染例次率18.49%,胃肠道感染例次率15.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流浪精神病人行为矫正训练,改变了病人以往不良的生活习惯,建立了健康行为,使他们提高了主动防护意识和能力,同时也使医务人员进一步意识到预防远比治疗重要.

  • 一例唐氏综合征儿童课堂退缩行为的个案研究

    作者:牟丽霞

    目的:探讨行为改变技术对克服课堂退缩行为问题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促进、代币治疗、差别强化等行为改变技术对一例唐氏综合征患儿的课堂退缩行为进行干预.结果:干预期、追踪期个案的问题行为日平均发生次数显著低于基线期(x2=5.556,P<0.025,x2=11.267,P<0.005),干预期和追踪期差异不显著.结论:行为改变技术可明显降低个案的问题行为次数且追踪效果理想,干预方法值得特教工作者及家长借鉴.

  •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一例强迫性心理障碍的个案报告

    作者:郑宁

    1.个案初诊时基本情况来访者,女,16岁,高中学生,有强迫症家族史.入高中后,因考试成绩偏低,并被老师批评而出现极度焦虑、想自杀等症状,随后出现强迫性思维,不能学习,惧怕考试,严重时用头撞墙,并拒绝上学,休学一年多.接案前来访者曾先后到多家心理咨询及治疗机构就诊,被诊断为强迫性心理障碍,但都没能坚持下去.2002年来我处就诊治疗.

  • 急诊病人异常行为的分析及对策

    作者:杨厚云;王海燕

    分析急诊病人这一特殊群体存在的种种异常行为.从提高护士素质入手,通过控制、矫正、调节等策略,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抢救治疗,获得佳预后及转归.

  • 行为矫正理论在护理记录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作者:陆巍

    制订外科病人一般护理记录书写内容指导及护理记录质量评价表,将行为矫正理论中的直接强化、间接强化、正面强化、反面强化等方法运用于护理记录质量控制过程中,通过各级护理质量管理小组不断强化、修正,促进护理记录质量稳步提升.

  • 阶段性改变模式在脑卒中康复患者行为改变中的应用

    作者:陈星;袁玉萍

    目的 探讨以阶段性改变模式为指导对脑卒中康复患者行为改变的影响程度,使患者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的复发.方法 以阶段性改变模式为指导,与患者讨论,制定目标并实施,然后门诊随访评价:如目标实现则制定新目标;如目标未实现则修改目标,再实施、再评价.并与患者保持长期联系,促使其形成并坚持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结果 实施健康教育6个月后,30例脑卒中康复患者中22例患者能保持平和健康心态,25例的患者能主动戒烟限酒,合理膳食,控制体重,26例患者能适当增加活动量,坚持锻炼,全部患者均能做到定期复查.结论 阶段性改变模式对护士帮助脑卒中康复患者行为改变有实用指导意义,长期随访是行为改变的关键.

  • 音乐对弱智儿童行为矫正的作用

    作者:孙淑明;茅于燕

    根据弱智儿童对音乐的喜好,因势利导对其进行5周集中强化的音乐训练,以探讨训练对弱智儿童注意短暂、兴趣易转移、纪律性差等行为的矫正,以及感知能力的协调、认识能力的改善等的作用.

  • 长期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行为矫正89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志敏;袁迎娣

    目的:对精神病患者行为矫正训练,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减慢衰退速度。方法:采用精神科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对入组的男性精神病患者进行行为矫正前后进行评分比较。结果:矫正组的社会能力、个人整洁、迟缓和总积极因素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行为矫正疗法配合正性强化措施,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患者懒散、孤僻、社会生活能力差的症状,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患者康复有积极作用。用行为矫正的方法训练慢性精神病患者有效,减缓衰退,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

  • 民政系统精神病院综合康复护理体会

    作者:赵爱玲;陈娟

    民政系统精神病院主要收治城镇"三无"(无依靠、无家、无生活来源)精神病患者和复员退伍军人中的精神病患者.由于这些病人回归社会困难、长期住院,致使他们精神过早衰退,社会功能严重缺陷.为使这部分病人早日康复、延缓衰退、发挥余热,我院采用了药物治疗为主,配合工娱疗、心理教育、行为矫正、家庭社会干预及开放管理等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收到满意效果.

  • 关于伴有冲动行为障碍的ADHD儿童的康复教育模式探讨

    作者:李丽君;涂哲明;白明;左千华;李媛媛;毛静

    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ADHD)是一组以注意力缺损、多动、冲动、唤醒不足、角色管理失控行为为主要表现特征的行为一情绪的综合症候群,是儿童期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主要表现为注意力分散、异常活跃、做事冲动、行为不可抑制[1].

  • 行为矫正治疗对分裂症病人的作用研究

    作者:禚传君;吴宝庆;张爱群;魏俊明;胡文东;逯志杰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分裂症患者的作用.方法:将124例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2例,在抗精神病药治疗的同时,对干预组进行行为矫正干预,共10周,用Noise量表评定,结果:与入组时相比Noise各因素变化值从第2周至第10周均优于对照组( P <0.01),且增分或减分幅度逐渐增大.结论:行为矫正治疗对分裂症患者病情及日常功能有较好改善.

  • 行为矫正训练对精神分裂症衰退期患者的疗效

    作者:严明;吴金丽;吴宝庆

    目的:探索通过对精神病患者行为矫正训练,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减慢衰退速度.方法:运用行为矫正的方法进行训练.训练内容包括:(1)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如起床、穿衣、叠被子等;(2)参加工娱疗训练,根据长期住院患者的生活方式制定出与其他病友及工作人员交往,及时反应自己对工娱疗项目的要求等进行训练,并结合阳性强化手段进行巩固.结果:研究组训练后量表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训练前后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训练于2个月后开始起效.结论:用行为矫正的方法训练慢性精神病患者有效,减缓衰退进展,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

    关键词: 行为矫正 精神衰退
  • 行为矫正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衰退型康复疗效分析

    作者:张建华;顾燕;李风钢;陈义平;盛嘉玲

    目的:探讨行为矫正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衰退型的康复作用.方法:80名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衰退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干预组给予行为矫正训练,对照组只进行一般康复治疗,采用住院精神病人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PI),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每2个月评定1次.结果:治疗后两组间ADLPI、IPROS总分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干预组参与集体活动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行为矫正治疗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衰退型的生活自理能力,阴性症状和社会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行为矫正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衰退型康复疗效分析

    作者:张建华;顾燕;李风钢;陈义平;盛嘉玲

    目的:探讨行为矫正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衰退型的康复作用.方法:80名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衰退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干预组给予行为矫正训练,对照组只进行一般康复治疗,采用住院精神病人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PI),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每2个月评定1次.结果:治疗后两组间ADLPI、IPROS总分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干预组参与集体活动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行为矫正治疗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衰退型的生活自理能力,阴性症状和社会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阶段性改变模式在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中的应用

    作者:楼青青;徐玉斓;杨丽黎

    以阶段性改变模式为指导,通过门诊随访督促、鼓励患者改变饮食、运动、行为.与患者讨论,制定目标、实施,然后门诊随访评价:如目标实现则制定新目标;如目标未实现则修改目标,再实施、再评价.与患者保持长期联系,促使其形成并坚持良好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结果坚持门诊随访者行为改变达成率100%.故认为阶段性改变模式对护士帮助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有实用指导意义,长期随访是行为改变和坚持的关键.

  • 浅析单纯性肥胖贪吃心理的形成

    作者:康安;蒙喜永;熊明根

    随着发病率的增高,单纯性肥胖愈来愈成为医学美容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但迄今对单纯性肥胖发病的心理过程尚缺乏研究.我们认为,贪吃心理的形成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如果从是否有贪吃心理的角度来分析, 单纯性肥胖可分为 : (1)有贪吃心理, 通过多吃导致单纯性肥胖; (2)无贪吃心理,也并无多吃, 但也肥胖.对于后者, 可从遗传学、行为矫正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着手治疗;而对于前者,则应更多地从心理分析入手, 研究其贪吃心理的产生,彻底进行心理行为治疗.显然,对于单纯性肥胖者来说, 大多数属于第一种类型, 具有贪吃心理,因多进食导致肥胖.

  • 健脾益肾冲剂治疗小儿单纯性肥胖症临床观察

    作者:王金龙;邓素华;阎兆君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儿肥胖症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肥胖不仅影响小儿健康,其中有10%~30%发展为成人肥胖症,而后者与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肝脏疾病、胆石症、痛风等众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有关[1].同时肥胖儿肢体笨拙,行为缓慢,自尊心严重受挫,易产生退缩、回避、自卑心理,其社会活动能力差,智能水平与正常同龄儿童比较产生明显的差异.小儿肥胖症的早期干预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课题.因此,我们对本院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门诊治疗的42例单纯性肥胖症患儿,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行为矫正、饮食调整和适量运动等综合治疗,干预组在采取上述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脾益肾冲剂治疗,两组从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脂、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等五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和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差异.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 戒毒所内禁毒文化的功能与构建

    作者:张刃

    禁毒文化作为重要的戒毒行为矫正手段,可以通过植入戒毒所内部的环境,转变成瘾人群不良的伦理、道德观念,降低戒毒机构的管理风险,有利于成瘾者个体不良人格的塑造与矫正.推动戒毒所禁毒文化建设的具体方法,可以通过提高利用禁毒文化、构筑社会禁毒软环境的意识,充分积累、储备禁毒文化资源,开展丰富的禁毒文化活动来进行.

76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