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慢性海洛因依赖时程长短对依赖者反应抑制功能的影响

    作者:耿梦文;顾铭;边经纬;王苑颖;盛利霞;倪国新;罗艳琳

    目的 探讨慢性海洛因依赖时程长短对反应抑制功能的影响.方法 利用信号停止实验评估短时程(ST组,1~5年,共19例)、长时程(LT组,6~25年,共21例)海洛因依赖组以及对照组(共40例)的反应抑制能力.结果GO试次(反应试次)中,ST和LT组的反应时分别为(1134±104)ms和(1224±27)ms,慢于对照组的(1005±180)ms(P<0.05),且LT组反应时长于ST组(P<0.05).NOGO试次(不反应试次)中,当停止信号延迟时间(SOA)为400、600和800 ms时,LT组正确率分别为92.5%±16.9%、83.5%±18.3%和64.3%±23.6%,分别低于对照组的92.5%±16.9%、83.5%±18.3%和64.3%±24.6%(P<0.05).结论 慢性海洛因依赖者的反应抑制能力受到明显损害,并且海洛因依赖年限越长,反应抑制能力受损伤程度越大.

  • 内隐和外显情绪刺激反应抑制与大学生冲动性行为的关系

    作者:张芹;吕世欣;温玉凤冉;李欢欢;郭剑楠;王艳郁

    目的:基于情绪性Go/Nogo任务,探究了内隐和外显情绪刺激条件下反应抑制的差异及其对大学生冲动性行为的影响.方法:运用Barratt冲动性量表(BIS-11)对随机抽取的84名在校大学生的冲动性水平进行了测量.采用情绪性Go/Nogo任务比较被试在不同情绪刺激条件下,按键或不按键反应的错误率和反应时.所得数据采用描述统计、方差分析及相关分析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①高、低冲动两组在普通任务中的反应时(F=1.53,P>0.05)、错误率(F=0.98,P>0.05)均没有显著差异,而在外显任务中,高冲动组比低冲动组有更短的反应时(F=6.63,P<0.05)、更高的错误率(F=5.68,P<0.05);②在内隐任务中,高、低冲动两组在中性图片背景卞的反应时(F=0.41,P>0.05)、错误率(F=2.38,P>0.05)均没有显著差异;在负性图片背景下,高冲动组的反应时短于低冲动组(F=7.82,P<0.01),错误率高于低冲动组(F=4.67,P<0.05);③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外显任务反应时与无计划冲动性呈受相关(r =-0.312,P<0.05),内隐任务中的负性图片反应时、错误率分别与无计划冲动性呈正相关(r=0.333,0.323;P<0.05).结论:高冲动者更易受到内隐和外显负性情绪刺激的影响从而表现出反应抑制功能的缺损.

  • 注意缺损多动障碍及其亚型的反应抑制研究

    作者:吕杰

    通过文献法对近20年来有关反应抑制的研究范式、主要理论及研究结果予以综述.归纳了注意缺损多动障碍(ADHD)反应抑制研究的2个争议,总结出了以往研究过程中出现的4个问题.在所提问题的基础上,为以后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 三种亚型ADHD儿童在停止信号任务上的表现的个案研究

    作者:张微;刘翔平;王博;陈乾鑫;冉俐雯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分注意缺陷型、多动冲动型、混合型三种亚类型.大量研究证实了ADHD的抑制缺损[1,2],但对兴奋机制的研究明显不足;对亚类型的认知机制差异研究也不够;没有区分抑制缺陷和认知能量落后对任务成绩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停止信号任务范式探查三种亚型ADHD个案在反应抑制、持续性注意、疲劳效应上的差异,对前人研究进行探索性补充和推进.

  • 两种亚型ADHD儿童的反应抑制

    作者:王勇慧;周晓林;王玉凤;孟祥芝

    目的:检验两类ADHD儿童(注意缺陷型和混合型)在两种反应抑制功能-反应冲突和反应停止上的表现.方法:采用Stroop任务和Go/NoGo任务的结合,在计算机上逐一呈现每个试验任务,要求实验儿童按指导语对刺激作按键或不按键的反应,计算机记录下儿童的反应时和错误率.结果:在反应冲突控制能力上,未发现ADHD儿童总体与正常对照组儿童有明显差别.在反应停止能力上,ADHD儿童明显弱于正常对照组儿童,这种弱势主要来自混合型ADHD儿童.结论:上述结果提示,ADHD儿童在反应冲突和反应停止上的缺损程度不同,两类ADHD儿童的认知和神经机制方面的缺损也可能不同.

  • 抽动秽语综合征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男性儿童的反应抑制和精细调节

    作者:朱云程;江茜茜;刘丽;杜文永;曹爱爱;张郦;鞠康;李欣馨;李国海;季卫东

    目的:了解抽动秽语综合征(TS)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可能存在的神经心理缺陷的异同点。方法:选择符合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诊断标准的6~16岁门诊TS男性患儿30名,TS共病ADHD男性患儿36名,ADHD男性患儿36名以及性别、年龄、智商匹配的健康男性儿童50名作为对象,选择Stroop色-字干扰测验(Stroop)和Purdue钉板测验(Pur-due)分别对反应抑制和精细调节经行评估。结果:ADHD组的Stroop测验得分高于TS、TS共病ADHD、正常对照组(均P<0.05),而TS和TS共病ADHD组间Stroop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S组、TS共病ADHD组以及 ADHD 组 Purdue 测验中得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 P<0.05)。结论:男性ADHD儿童可能存在反应抑制缺陷,而TS与TS共病ADHD儿童未发现上述现象,反应抑制功能可能代表了TS神经发育过程中的补偿机制;TS、TS共病ADHD组以及ADHD组均存在精细调节缺陷。

  • 高功能孤独障碍儿童抑制功能的脑近红外成像研究

    作者:苏艳丽;柯晓燕;潘恒足;杨宏宇;洪珊珊;杭跃跃;肖婷;储康康

    目的:探讨高功能孤独障碍儿童是否存在抑制功能缺陷.方法:运用反应/不反应任务对 33 名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 4版(DSM-Ⅳ)男性高功能孤独障碍儿童和19名对照组儿童进行抑制功能测试,同时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学成像技术(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测量并比较两组儿童在执行抑制任务时大脑前额叶的含氧血红蛋白含量的差异,运用多变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结果:高功能孤独障碍儿童在执行不反应任务中的误按数[(6.03±4.82)vs.(2.84±1.61)]及平均反应时[(564.55±124.90)ms vs.(473.63±45.63)ms]均高于对照组(P<0.05).控制智商因素后,两组的平均反应时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NIRS显示高功能孤独障碍儿童执行抑制任务时的右侧前额叶含氧血红蛋白激活量较正常对照组降低[(-0.34±0.45)10-2×a.u vs.(0.15±0.69)10-2×a.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功能孤独障碍儿童存在抑制功能缺陷.

  •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反应抑制、厌恶延迟和时间感觉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闯;郭兰婷;郭田友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儿童期常见精神障碍,在学龄期儿童中患病率约为3.0~7.5%[1],有统计显示在儿童青少年中患病率达17%[2].多在3~7岁起病,主要表现为注意缺陷、多动/冲动,大部分儿童伴随焦虑障碍、学习困难、品行障碍、违法犯罪行为以及反社会人格等.一般病情常常持续到青春期,部分病例一直持续到成年,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

  • 关于伴有冲动行为障碍的ADHD儿童的康复教育模式探讨

    作者:李丽君;涂哲明;白明;左千华;李媛媛;毛静

    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ADHD)是一组以注意力缺损、多动、冲动、唤醒不足、角色管理失控行为为主要表现特征的行为一情绪的综合症候群,是儿童期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主要表现为注意力分散、异常活跃、做事冲动、行为不可抑制[1].

  • Stroop任务的执行加工成分及其神经机制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作者:彭淼;郭启勇;刘加成;于兵;孙宝海;权松民;范国光;韩继阳;王玉凤

    目的采用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ER-fMRI)方法研究Stroop任务的执行加工成分及其相应的神经机制.方法对16例右利手的健康志愿者进行了冲突试次分别占不同比例的两种任务条件的Stroop色词-颜色命名任务.其中一种任务条件冲突试次占30%,一致试次占70%;另一种任务条件冲突试次占70%,一致试次占30%;,同时采用Phillips 3.0 T成像系统,采集其脑部的fMRI数据,图像后处理和分析采用SPM5分析软件得到脑功能活动的图像.结果16例被试者中12例的资料符合研究条件而被采用.①两种Stroop任务条件的脑激活区域没有差别,与有关实验结果类似.②被试对两种任条件中的冲突试次分别形成了不同等级的冲突和策略加工,高冲突、低策略条件表现为左侧前扣带回(ACC),双侧VLPFC,双侧额极,双侧视区,左侧中颞叶,右侧顶下小叶(IPL),双侧小脑激活增强;高策略、低冲突条件右侧DLPFC,左侧SMA,右侧岛叶,双侧梭状回,右侧丘脑激活增强.③高抑制加工相应于VLPFC激活增强.结论揭示认知控制加工需要扣带-前额通路在内的PFC内不同亚区的功能协同,支持DLPFC和ACC的功能分离,提示抑制功能可能与控制加工分离.

  • 功能磁共振观察反应抑制功能老化

    作者:孙洪赞;郑东明;王晓明;卢再鸣;郭启勇

    目的 应用fMRI探讨反应抑制功能老化的神经功能特点.方法 对正常青年组及老年组(各25名)行停止信号任务fMRI扫描,使用SPM 8软件处理数据,以组间差异脑激活区作为反应抑制功能老化相关脑区,对各区信号强度与行为学数据[停止信号反应时间(SSRT)]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fMRI脑激活区(P<0.01,FDR校正)在青年组激活以额、顶叶为主,老年组激活区左侧化分布略明显;老年组较青年组在双侧前额中回、左侧额下回、右侧顶下小叶及尾状核头、前扣带回有强激活区.相关性分析显示,青年组右侧前额中回与SSRT呈正相关,左侧额中回、左侧额中/下回与SSRT呈负相关;老年组前扣带回、左侧额中回、左侧额中/下回与SSRT均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人反应抑制功能老化,依赖更多脑区进行功能代偿,主要依赖左侧额中/下回进行补充代偿和前扣带回进行重建代偿.

  • 人类反应抑制的磁共振功能成像研究

    作者:郑东明;董晓宇;陈照宏;佡剑非;宋利春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技术研究人类反应抑制的神经中枢.材料和方法:对16名受试者分别进行两种事件相关设计的反应抑制任务,同时通过MR采集其脑部数据.用SPM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别获得两个任务的反应抑制的激活图像并寻找共同激活区.在共同激活区中,进行信号强度与行为学数据的相关性分析以寻找与反应抑制活动相关的部位.结果:成功的反应抑制在两个任务中分别激活了一系列以右侧大脑半球皮质为主的功能区,共同激活区包括右侧额中、下回皮质,右侧颞叶、枕叶皮质.其中位于右侧额中、下回皮质的激活区(BA9/46)的信号强度和两个任务的行为学数据都呈显著相关.结论:位于右侧额中、下回皮质的功能区(BA9/46)可能是反应抑制的神经中枢.

  • 正常儿童与成人反应抑制功能的fMRI比较研究

    作者:庞高峰;王苏弘;马岭;刘冬柏;陈杰;任艳玲;董选

    目的:采用fMRI结合持续性操作测试(CPT)探讨正常儿童反应抑制能力的特点.材料和方法:对正常儿童与成人各12名在执行CPT任务的同时进行全脑血氧水平依赖对比的fMRI扫描,数据处理后得到的两组脑功能活动图对比.结果:儿童组在中央额前叶和扣带回激活的强度和区域明显小于成人组,在小脑、右侧前额叶腹外侧皮层比成人组激活明显;儿童组在左侧岛叶、成人组在梭状回有激活.结论:儿童的执行功能随着中央额前叶和额前叶背外侧皮层的发育而逐渐完善,且其在执行反应抑制时依赖更多的脑区协调,提示儿童执行反应抑制与成人采取的策略可能不一致.

  • 辛伐他汀对兔脑血管痉挛中炎性反应的影响

    作者:段鸿洲;莫大鹏;李良;张家涌;鲍圣德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中炎性反应的影响. 方法 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①对照组:给予常规饲养并枕大池二次注入等渗盐水;②SAH组:通过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SAH模型;③SAH+辛伐他汀组:对SAH兔经胃灌注辛伐他汀5 mg·ks-1·d-1,连续7 d.在各组兔造模前后,行两次脑血管造影.第2次脑血管造影后1 d,取基底动脉组织制作病理切片,分别于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其显微及超微结构.行免疫荧光染色后,采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基底动脉内皮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量的变化,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的表达. 结果 ①脑血管造影显示二次注血后,SAH组兔基底动脉出现明显的痉挛,管径变细,SAH组的管径为(0.68±0.09)mm,对照组为(0.87±0.06)mm,P<0.05;而给予辛伐他汀后,痉挛减轻,SAH+辛伐他汀组的管径为(0.77±0.08)mm,与SAH组管径比较,P<0.05.SAH组兔基底动脉壁略有增厚,电镜显示平滑肌细胞内合成旺盛;而给予辛伐他汀预处理后,这些变化明显减轻.②SAH组兔基底动脉管壁内皮细胞内NF-κB表达高于对照组(156±9和84±8,P<0.05),而给予辛伐他汀后,NF-κB表达量降低(118±9),与SAH组比较,P<0.05.SAH组兔基底动脉组织ICAM-1 mRNA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0.843±0.029和0.673±0.011,P<0.05);给予辛伐他汀后,基底动脉ICAM-1 mRNA的表达量低于SAH组(0.763±0.037),与SAH组比较,P<0.05. 结论 辛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炎性反应从而预防SAH后CVS的发生,其抑制炎性反应,可能是通过NF-κB信号途径实现的.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反应抑制功能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作者:刘冬柏;董选;王苏弘;陈杰;邢伟;任艳玲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执行高级反应抑制脑激活的模式和功能状态.方法 对12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ADHD组)和12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检测执行持续性操作测试任务(CPT)时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MRT)和行为学,并采集全脑血氧水平依赖对比的fMRI扫描数据.结果 (1)行为学检测,ADHD组的击中数[(18.6±4.1)个]少于对照组[(22.8±1.8)个],反应时间[(579±56)ms]长于正常对照组[(510±35)ms;均P<0.01],漏击数[(6.3±4.1)个]和错击数[(3.9±2.4)个]均多于对照组[(2.2±1.9)个和(1.9±1.0)个;P<0.01~0.05].(2)fMRI检测,ADHD组扣带前回、前额叶腹外侧、尾状核和小脑激活弱于对照组(P<0.05,未校正,体素值>20).结论 ADHD儿童反应抑制功能存在缺陷,其扣带前回、前额叶、基底节及小脑的功能低下.

  • 戒断期海洛因依赖者额叶认知功能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作者:富丽萍;毕国华;王岩;邹智彤;邵永聪;叶恩茂;范明;马林;杨征

    目的 研究戒断期海洛因依赖者(AHD)的脑认知功能.方法 采用3.0 T磁共振成像系统,对30例AHD(AHD组)和18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在完成Go/NoGo任务时行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记录反应时间(RT).结果 (1)RT:AHD组在完成Go/NoGo任务时的RT[(394±34)ms]长于对照组[(374±26)ms;P<0.05].(2)fMRI:对照组在完成Go/NoGo任务时,诱发激活双侧前额叶内侧回、前扣带回以及双侧额下回等脑区;AHD组全脑活动普遍低,仅有双侧额上回和左侧额中回激活.两组间比较,AHD组激活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区域主要位于在双侧额内侧回、前扣带回、额下回及双侧颞叶等脑区(P<0.005).结论 戒断期海洛因依赖者反应抑制功能障碍仍然存在,促进其认知功能的恢复可能成为戒毒、抗复吸的有效策略.

  • 儿童青少年反应抑制能力的发展:基于Go/NoGo任务的功能MRI研究

    作者:张慧;王梦星;张凯华;张记磊;孟卫霞;杜小霞

    目的:运用功能MRI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以及经典实验范式Go/NoGo任务,探讨儿童青少年运动反应抑制(motor response inhibition)与错误监测(error processing)能力的发展。材料与方法42名儿童青少年(8~17岁)在执行Go/NoGo任务的同时,进行fMRI数据采集。使用SPSS和SPM8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提取反应抑制关键脑区额下回与年龄作相关分析。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反应时间缩短,反应正确率提高。fMRI数据表明:对于成功反应抑制,在8~15岁期间,额下回激活强度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然而,青春期后期额下回激活强度增加趋于平缓。对于错误监测,右侧额下回激活强度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这些数据表明,额下回是反应抑制重要脑区之一,其在青春期前期随年龄而逐渐发育,青春期后期发育趋于平缓而逐渐成熟,接近成人水平。

  • 停止信号任务在酒依赖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军;胡建

    目前,频繁的使用酒精或成瘾药物所导致的负面效果已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和重视[1].在2012年,全球约有330万人因使用酒精而导致死亡,占全球死亡人数的5.9%.过度使用酒精对个人、家庭及社会产生大量的健康和经济负担,因酒精使用而引起的疾病和损伤占全球负担比例的5.1%[2].

  • 抑郁障碍对颅脑创伤患者反应抑制功能的影响

    作者:邵春红;彭毅华;诸索宇;王志阳;施慎逊;孙莉敏;白玉龙;吴雪海

    目的 初步探讨抑郁障碍对颅脑创伤患者反应抑制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Glasgow昏迷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价104例颅脑创伤患者(伴抑郁障碍54例、不伴抑郁障碍50例)颅脑创伤和抑郁障碍严重程度,刺激-反应相容性试验记录反应抑制任务反应时间.结果 颅脑创伤伴抑郁障碍组HAMD-17(P=0.000,0.000)和ADL(P=0.000,0.000)评分高于颅脑创伤不伴抑郁障碍组和对照组,颅脑创伤不伴抑郁障碍组HAMD-17(P=0.000)和ADL(P=0.000)评分亦高于对照组.无论执行相容性还是不相容性任务,颅脑创伤伴或不伴抑郁障碍组患者反应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00,0.000),颅脑创伤伴抑郁障碍组患者反应时间亦长于颅脑创伤不伴抑郁障碍组(P=0.000).结论 颅脑创伤后可发生认知功能障碍,且在伤后6个月或更长时间仍存在.颅脑创伤伴抑郁障碍可以加重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应早期识别并及时干预.

  • PCEA与PCIA用于上腹及胸部手术后镇痛比较

    作者:李登平

    有效的术后镇痛,业已成为现代外科围术期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术后镇痛方法较多,效果各异.而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EA)与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LA)是目前应用广泛者.本文采用PCEA与PCIA 2种镇痛方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血糖的变化(对上腹及胸部手术的应激反应抑制程度),从而为临床术后镇痛提供参考.

70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