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认知脑电P300的变化

    作者:孙浩;韩虹;陶拉弟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时期为常见的神经精神疾病之一.该病不仅影响儿童的学习、生活和社交活动,而且给患儿家长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此外,部分患儿的病情可延续至成年并影响其就业等社会活动[1].P300是成熟的一种认知性电位,是检测大脑认知活动的重要神经电生理学手段之一,其反映受试者选择性注意、记忆和执行功能等认知过程的变化.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执行功能与注意缺陷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娜;韩惠民;司雨;杨超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执行功能与注意缺陷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量表(PSQ)和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试(WCST)对56名ADHD儿童及与其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42名健康儿童进行测试.结果: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试ADHD组正确应答数得分低于健康儿童,错误应答数得分高于健康儿童,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HD组在PSQ量表总分、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因子、焦虑、多动指数均差于健康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DHD组在WCST错误应答数、持续错误数与PSQ量表中冲动-多动因子有相关性(r=0.415,P=0.013;r=0.268,P=0.029).结论:注意缺陷障碍的严重程度与执行功能损伤程度有相关性.

  • 上海市闸北区学龄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病率及症状分布特征的研究

    作者:阿依奴尔吾买尔;杜亚松;金文岚;钟向阳;David Coghill;Shunying Au

    目的 了解上海市闸北区学龄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症状阳性率和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注意缺陷多动症状调查表,采取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阐北区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针对注意缺陷多动症状调查表中症状阳性率的总体情况、年龄分布、及其与性别、户籍、家庭情况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 学龄前儿童ADHD患病率为3.9%,男、女患病率分别为2.5%和1.3%,男、女比例为2∶1.大部分症状阳性率大致随年龄增长而递减;阳性率高年龄段分布于4~5岁;男性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外地户籍的儿童阳性率高于上海市户籍的儿童;按父母文化程度比较,症状阳性率有显著差异.结论 学龄前儿童的注意缺陷症状的阳性率普遍高于多动症状,父母文化程度的高低与儿童ADHD症状严重程度有关.

  • 上海市闸北区学龄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阿依奴尔吾买尔;金文岚;杜亚松;钟向阳;David Coghill

    目的 调查上海市闸北区学龄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注意缺陷多动症状调查表对上海市闸北区9所幼儿园儿童进行整群-分层抽样调查.并运用SPSS16.0进行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学龄前儿童ADHD患病率为3.9%,父母和老师筛选出的可疑ADHD儿童有38.75%被诊断为ADHD者,男女比例为2∶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0.357)是罹患ADHD的保护因素,母孕期营养状况差(OR=3.323)是罹患ADHD的危险因素.结论 学龄前儿童罹患ADHD的比例较高,不容忽视;性别是罹患ADHD的保护因素,母孕期营养状况和儿童期的营养状况是值得重视的危险因素.

  •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

    作者:洪颖;王玉凤;钮文异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儿童期常见的认知行为发展性的精神障碍,其主要特征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目前ADHD的药物治疗国内外已达成共识[1-4],但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ADHD儿童服药依从性仍然较差.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感觉门控功能P50的对照研究

    作者:刘之旺;张文武;刘世燕;丁士炬;胡珍玉;程芳

    目的: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者感觉门控缺陷的特征以及与ADHD症状的相关性.方法:研究组为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混合型ADHD患者29例,对照组为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儿童26名.采用听觉条件(S1)-测试刺激(S2)范式检测P50电位,计算S2与S1波幅比值(S2/S1),即P50比值作为感觉门控抑制功能指标,采用SNAP-Ⅳ评估ADHD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症状.结果:ADHD组S1波幅低于正常对照组,S2波幅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S1、S2潜伏期无明显差异(P>0.05);P50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比较.P50比值与注意缺陷症状、多动冲动呈正相关(r=0.59,r=0.38).结论:ADHD患者存在感觉门控异常,并与ADHD症状呈正相关,值得进一步探讨其在诊断与临床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疗效评价

    作者:丁为秀;李洁;韩勇;夏红英;何贤明;张海峰

    目的:评价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疗效.方法:对2002年10月至2005年10月在六安市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就诊且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DSM-4)关于ADHD的30例儿童采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20次,治疗前后分别测试综合尺度控制商数、综合尺度注意力商数、以及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ASQ),并将其作为观察指标.结果:30例ADHD儿童经脑电生物反馈治疗20次后,各项观察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极其显著性(P<0.01).结论:脑电生物反馈治疗ADHD是继药物治疗后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且无任何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158例的综合治疗

    作者:张洁;闫素玲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治疗疗效。方法: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有158例ADHD 患者来我科咨询、治疗、接受指导。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家庭教育、药物和行为治疗。观察疗效。结果:158例 ADHD 经治疗症状都有所改善。11例青春期患儿治疗效果不如140例儿童效果显著,7例成人症状明显减轻。结论: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ADHD,以提高生活质量。

  • 影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药物治疗依从性因素的分析

    作者:刘敏珍;陈燕惠;林桂秀;陈晶;吕红艳

    目的:研究影响ADHD患者对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编药物治疗依从性问卷调查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药物治疗依从性问卷显示影响ADHD治疗依从性的原因多种多样,涉及到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因素等方面的问题.结论:药物治疗是缓解ADHD症状,改善儿童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ADHD药物治疗失依从现象应引起关注.

  • 抽动障碍共存症的特征及治疗

    作者:华青;魏书珍

    抽动障碍共存症的特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常见,发生率高达60%~70%.症状越重,伴随的ADHD症状越多,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集中困难,行为冲动和活动过多等.ADHD可在Tourette 综合征(TS)发病前或病程中出现,表现出分裂行为如攻击、暴躁、挫折耐受力低,学校适应性差,排斥同学和家庭矛盾.

  • 沙盘游戏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对照分析

    作者:陈鸿

    目的:分析沙盘游戏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34例ADH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7例患儿,对照组不接受任何治疗,研究组采用沙盘游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多动/冲动分、ADHDRS-IV-Parent总分以及注意力缺陷分、PSQ多动指数等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盘游戏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值得临床选择和积极推广。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品行障碍患儿关联性负变对照研究

    作者:吴丽慧;胡鸿文;王慧丽;汤春萍;徐正祄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关联性负变(CNV)变异.方法应用美国Nicolet Spirit脑诱发电位仪,采用光和声成对刺激以及反应时间技术,记录了37例ADHD患儿的CNV,并与30例正常儿童和22例品行障碍(CD)患儿CNV进行比较.结果ADHD、CD波形均有变异,以CD为显著.ADHD组、CD组及NC组在CPV出现率、RT、潜伏期M2和波幅M2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与NC组相比,ADHD组和CD组CPV出现率高,反应时间(RT)延迟;波幅M2降低;在潜伏期M2上CD组延迟于ADHD组和NC组.结论CNV是评定ADHD和CD患儿大脑综合功能的有效工具,ADHD组和CD组CNV具有波形不典型、波幅下降及潜伏期延迟等特点,有可能揭示其神经系统功能特点,对其智能水平、学习成绩或疗效分析及预后评价将有一定作用.ADHD和CD患儿CNV变化诸特点值得跟踪随访.

  • 失配性负波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品行障碍患儿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吴丽慧;沈晓明;汤春萍;王慧丽;留佩宁;徐正祄

    目的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失配性负波(MMN)的特点.方法应用美国NicoletSpirit脑电生理仪,对37例ADHD患儿、22例品行障碍患儿(CD)和30名正常儿童(NC)的MMN做了检测.结果与正常儿童对照组比较,ADHD和CD患儿MMN潜伏期均延迟.ADHD患儿波幅增高.进一步分析,ADHD组波幅又高于CD组.同时两组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潜伏期改变方向与MMN一致.结论ADHD患儿P300变化,提示患儿可能存在注意力、记忆力缺陷及认知加工缓慢.MMN可作为P300检测的一种补充手段,而用于儿童科临床.ADHD患儿MMN潜伏期延长,提示认知功能损害.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伴焦虑障碍患儿家庭环境因素对照研究

    作者:张跃兵;罗学荣;刘霞;韦臻;管冰清;袁秀洪;叶海森;宁志军;杨伟;丁军;邓云龙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伴或不伴焦虑障碍儿童家庭养育方式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二阶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湖南省9495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对符合DSM-IV诊断标准的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及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做进一步调查.结果 伴或不伴焦虑障碍的ADHD与正常儿童比较,主要在家庭实际亲密度、父母的惩罚、父母的拒绝、母亲的过干涉过保护和父亲的过度保护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HD伴焦虑障碍与单纯ADHD比较,父母的惩罚、父母的拒绝、父亲的过度保护、父亲的过度干涉、母亲的过十涉过保护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拒绝是单纯ADHD儿童的影响因素,其OR值为1.122;ADHD伴焦虑障碍儿童的的影响因素分别为家庭理想亲密度、母亲拒绝和父亲惩罚,其OR值分别为0.966、1.215和1.089.结论 ADHD伴或不伴焦虑障碍患儿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ADHD伴焦虑障碍患儿的发生受母亲拒绝、父亲惩罚和家庭理想亲密度的影响.

  • 母亲文化程度与学龄前儿童饮食模式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症状的潜在交互作用

    作者:严双琴;曹慧;顾春丽;高国朋;倪玲玲;陶慧慧;邵婷;徐叶清;陶芳标

    目的 探讨母亲文化程度与学龄前儿童饮食模式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症状的交互作用.方法 2014年选择马鞍山市区91所幼儿园16 439名3~6岁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食物频率和社会人口学特征,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进行ADHD症状评估.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母亲文化程度与学龄前儿童饮食模式对ADHD症状的相乘交互作用,采用Excel软件分析其相加交互作用.结果 母亲文化程度偏低[aOR=1.31(1.13 ~1.52)]、学龄前儿童加工型饮食模式得分偏高[aOR=1.31 (1.16~1.48)]、零食型饮食模式得分偏高[aOR=1.45(1.29~1.63)]均增加学龄前儿童ADHD症状的发生风险,素食型饮食模式得分偏高[aOR=0.80(0.71~0.90)]降低学龄前儿童ADHD症状的发生风险.母亲文化程度低与学龄前儿童加工型饮食模式对ADHD症状交互作用的超额相对危险度(RERI)为0.21、交互作用归因比(AP)为0.13和交互作用指数(SI)为1.47,存在相加交互作用和相乘交互作用(OR=1.17,95%CI:1.11~1.25);母亲文化程度低与零食型饮食模式(RERI=0.49,AP=0.26,SI=2.36)未发现相加交互作用,但存在相乘交互作用(OR=1.21,95%CI:1.14 ~ 1.29);与素食型饮食模式(RERI=0.09,AP=0.05,SI=1.15)未发现相加交互作用和相乘交互作用(OR=0.97,95%CI:0.92 ~ 1.03).结论 母亲文化程度低是学龄前儿童ADHD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与学龄前儿童的加工型饮食模式存在相加和相乘交互作用,与零食型饮食模式存在相乘交互作用,与素食型饮食模式无相加和相乘交互作用.

  • 中国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病率Meta分析

    作者:李世明;冯为;方芳;董小惠;张紫娟;杨雀屏

    目的 通过Meta分析了解我国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病情况,为早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检索1979-2017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VIP)中有关中国儿童ADHD患病率研究文献,检索1946-2017年PubMed中研究地区在中国的相关文献.根据STROBE声明中横断面研究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利用Stata 12.0软件合并患病率,并对性别、地区、发表年份、诊断方法及抽样方法等因素进行亚组分析,采用Egger检验及漏斗图评估各文献发表偏倚,通过采用不同模型和排除其中任意1篇文献对合并效应值的影响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20篇文献,总样本量88 755人,男童46 216人,女童42 539人.中国儿童ADHD总患病率为5.6%(95%CI:5.0%~6.3%).亚组分析显示男童患病率7.7%(95%CI:6.7%~8.8%),女童患病率3.4%(95%CI:3.0% ~ 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地区、发表年代、诊断方法和抽样方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我国儿童ADHD患病率较高,男童患病率明显高于女童,应采取早筛查、早治疗方案并进行相应干预.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刘冬;张新建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行为障碍性疾病.近年来,中医学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研究逐渐深入,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大量探讨,治疗方面多从辨证施治、专病专方、针灸推拿及外治法等方面进行研究,显示出一定的优势.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心身失衡初探

    作者:李利清;虞坚尔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发生于儿童期的精神行为障碍性疾病,其核心症状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与冲动.从中医心身医学角度来说,其发病机理在于心身动静失衡.外在表现的身体之动静平衡为标,内在心理潜意识之动静平衡为本.其潜意识的改变可以通过其意象去了解、去改善.意象是中医学的重要基础,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等中医基础理论均建立在意象基础之上.意象的研究不仅可以成为联通现代心理学与中医学的桥梁,推动中医学、心理学之发展,而且也为心身失衡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疾病的诊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 哌醋甲酯与中药宁神口服液联合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疗效观察

    作者:林玉霖;王祝彬;林志坚

    目的:观察哌醋甲酯与中药宁神口服液联合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疗效.方法:120例ADHD患儿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药组及联合组,每组40例,分别用哌醋甲酯、宁神口服液及两种药物联合治疗.3组病例均在治疗前、治疗12 w末及停药12 w后用Conners多动指数量表给予评分,然后根据量表分的减分率和<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进行疗效及其稳定性评价,并观察3组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 w末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3.76%,显著高于西药组的72.30%(P<0.05)和中药组的70.98%(P<0.01);停药12 w后,西药组的总有效率下降比例显著高于中药组和联合组(P<0.01,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西药组,但却高于中药组.结论:哌醋甲酯与宁神口服液治疗ADHD的总体疗效相当,其中前者疗效短暂且不稳定,后者疗效稳定且无明显副作用,而该两种药物合用可提高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 靳三针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罗秋燕;袁青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1](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以注意力不集中、动作过多、冲动行为、参与事件能力差,智力基本正常等表现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旧称儿童多动综合征,1/3~1/2患儿伴有学习困难及心理异常,是儿童期为常见的复杂的心理与行为障碍之一.ADHD的病因至今未明,发病机制尚未清楚.一般认为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所引起的一种心理行为性疾病,是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形成的结果.

1140 条记录 1/57 页 « 12345678...565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