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儿科学 >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中华小儿外科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 중화소아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3006
  • 国内刊号: 42-115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1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袁继炎
  • 类 别: 儿科学
期刊荣誉:
  • 胎儿多囊发育不良肾的临床转归

    作者:黄文芳;唐达星;王军梅;陶畅;田红娟;洪丽华

    目的 探讨胎儿多囊发育不良肾(MCDK)出生前后的临床特点,为产前咨询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3年11月浙江省产前诊断中心产前超声诊断的MCDK病例,记录首诊孕龄、羊水指数、MCDK位置、大囊的直径、双侧肾脏大小、有无合并其他畸形等相关项目,并对生后情况进行追踪.结果 共发现符合诊断标准MCDK183例,其中双侧4例,单侧179例,左侧85例,右侧94例;资料完整122例,其中引产55例,继续妊娠67例,生后诊断符合率98.5%,患侧肾脏以及患肾中大囊的直径在生后较产前明显缩小[(4.23±0.97) cm比(3.72±1.01)cm,P<0.05],健侧肾脏生后较产前明显增大[(3.64±0.66) cm比(4.20±0.72) cm,P<0.01],随访中均未发现高血压或漏尿病例,1例合并后尿道瓣膜,术后出现反复尿路感染,切除患肾后感染未复发,其余病例均无尿路感染情况.55例选择引产(包括4例双侧),原因为家属对MCDK了解不充分.结论 产前超声诊断MCDK准确率高,单侧MCDK不合并其他畸形患儿生后自然病程较为良好,无需手术治疗,但建议定期随访.

  • 睾丸及睾丸旁胚胎型横纹肌肉瘤三例诊疗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王磊;张谦;范应中;王家祥

    目的 探讨生殖系统(特别是附睾和睾丸旁)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病理特征等情况.方法 我院于2009年6月至2014年10月间共收治生殖系统横纹肌肉瘤3例,后经术后病理分析证实均为附睾(及睾丸)部位的胚胎型横纹肌肉瘤.该病主要通过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进行肿瘤性质的初步判断,并通过手术进行病变部位切除(患侧睾丸、附睾及部分精索切除术),术后通过与家属沟通,2例进行VCP方案及IeV方案交替应用的规律化疗后出院,1例由于家属拒绝化疗出院.结果 术后半年内每月1次病患部位的彩超检查及肿瘤标志物复查;半年后每3个月1次的彩超检查及肿瘤标志物复查.2例接受化疗的患儿均获得2年或5年的无瘤生存,由于另1例患儿未行化疗,同时拒绝术后的肿瘤标志物检测,决定对其进行了更密切的彩超检测,距后复查患儿已无瘤生存8个月.结论 横纹肌肉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较易复发及转移,但胚胎型横纹肌肉瘤在该类肿瘤中属预后较好型,生殖系统特别是睾丸旁横纹肌肉瘤手术完整切除较容易,术区种植可能性小.术后观察进行规律化疗患儿获得较长期的无瘤生存,未进行化疗则获得短期内无瘤生存,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儿童原发性胃肿瘤15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作者:郑娜;李凯;肖现民;董岿然;陈莲;马阳阳

    目的 总结儿童原发性胃肿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对我院1993年3月至2014年3月诊治的15例儿童原发性胃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患儿均为病理确诊为胃原发肿瘤,并对患儿术后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15例患儿,男9例,女6例,平均(6.5±4.3)岁,发病部位以胃体、胃窦部多见,肿块大径平均值为(6.3±2.6)cm,首发症状多为腹痛、黑便、不明原因发热、面色苍白.单独或联合采用B型超声、CT、上消化道钡餐及胃镜检查,均表现为中上腹或胃内的巨块型或息肉样占位性病变.手术切除15例:3例单纯肿瘤切除术,7例行肿瘤在内的胃壁切除术+胃壁修补术,4例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消化道重建,1例行姑息性胃癌切除术.术后化疗4例(3例胃恶性肿瘤和1例胃间质瘤).随访时间3~92个月,期间失访4例,死亡1例(胃腺癌术后复发),2例胃腺瘤术后复发,余随访至今无复发或恶变.结论 儿童原发性胃肿瘤罕见但病理类型多样,且多为间叶来源.症状多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儿童胃原发性肿瘤以良性及交界性多见,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预后较好,但交界性和恶性肿瘤有复发和恶变倾向,应密切随访,恶性肿瘤的化疗原则及标准方案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

  • 骺板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进展

    作者:神艳

    儿童时期骨骺骨折及各种长骨末端疾病所引起的骺板(也称生长板)损伤,可导致骺板骨桥形成,后期造成肢体短缩或成角畸形,继而造成儿童肢体功能障碍.骨桥切除术的提出与施行为治疗部分骺板早闭带来了希望[1].但随后的研究表明使用填充物填充骨缺损区不能完全避免骨桥的再生[2-3].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为骺板损伤的修复提供了新思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尝试应用组织工程学方法修复损伤的骺板,并取得一定的成果[4].目前研究证明,在组织工程的3大要素中,细胞支架是基础,它为种子细胞和生长因子提供适宜的微环境,完成组织或器官的再生[5].本文从细胞支架方面入手,综述目前常用的骺板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新进展.

    关键词:
  • 髋关节超声诊断Graf方法在国内的现状

    作者:赵亮

    Graf超声诊断方法自上世纪70年代末创立以来,在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了推广.2008年以来,我国小儿骨科界加强了对Graf法的宣传工作,Graf法在国内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国内较多地区已经运用这种方法并进行了相关报道,许多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hip,DDH)患儿得到了及时诊断及治疗,Graf法产生的效益得到了体现.目前国内医师对Graf法掌握程度并不完全一致,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概念不一致、检查平面不正确、测量线不正确、分型不正确.Graf法检查、测量及分型较为细致,如不能很好理解,就不能很好地掌握.方法不统一、测量结果不一致,就不可能得到一致的检查结果,测量结果不能正确地运用于临床.我们对国内杂志近几年发表的文献进行分析后,认为有必要将这些问题进行阐述.概念统一,便于小儿骨科医师与超声诊断科医师之间理解和交流;检查及测量方法正确、分型一致,结果才能进行比较.

    关键词:
  • 一期环形切除治疗四肢先天性束带综合征

    作者:董延召;王义生;刘福云;郭永成

    先天性束带综合征是指患儿出生时身体出现完全性或不完全性环绕肢体的软组织凹陷,可同时伴有肢体畸形,多伴有远端肢体组织增生、水肿,多发于小腿、足趾、前臂及手指等.目前多采用分期切除,多个Z形皮瓣缝合[1-3],由于此手术方式存在手术次数较多、手术时间较长、手术费用较高、手术效果一般等弊端,我院采用自己设计的手术方式,一期环形切除四肢束带,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
  • 中国小儿骨科的发展与现状

    作者:马瑞雪

    作为恢复高考制度的首批受益者,32年来我见证了中国小儿骨科的发展.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治疗从2005年开始采用Ponseti治疗法,目前已经在全国普及,几乎完全与国际接轨,也使这类患儿得到了佳的治疗,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髋关节发育异常的筛查也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实施,而且逐渐在全国扩大,以18个月至2岁为进行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年龄界限基本达成共识,同时还参考患儿的体质量以及累及的侧别等,其手术治疗,也不再一味的强调“全套”,而是更人性化的个性化治疗.各种骨折的治疗已经达成共识,以闭合复位为趋势,用小的损伤获得佳的治疗结果,循证医学已经逐渐的应用于小儿骨科.

    关键词:
  • BMP-2在髋臼软骨发育早期及发育不良髋臼软骨可逆性恢复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莫越强;裴新红;马瑞雪

    目的 研究BMP-2在髋臼软骨发育早期及发育不良髋臼软骨可逆性恢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伸髋内收、模拟襁褓体位固定新生大鼠双后肢,建立发育不良髋臼软骨模型.将髋臼标本经HE染色后观察比较正常及发育不良髋臼软骨组织形态学变化特点,同时用ELISA方法和PCR方法分别检测BMP-2、BMP-4、BMP-6、BMP-7的分泌及基因表达情况.将捆绑不同时间后的大鼠松绑,其中部分当场处死,其余大鼠继续喂养,终至30日龄,建立发育不良髋臼软骨可逆性恢复模型.研究其髋臼软骨组织形态学恢复及BMP-2分泌变化情况.结果 正常大鼠髋臼软骨呈半圆形、容积大、表面光滑.发育不良髋臼软骨髋臼上缘肥厚,软骨发生变性,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髋臼软骨BMP-2的分泌在正常大鼠7日龄和9日龄时出现高峰,分别为(13.7±0.29) ng/ml和(13.9±0.38) ng/ml.而在发育不良髋臼软骨中这一分泌高峰消失.在发育不良髋臼软骨可逆性恢复组,捆绑4d和6d的大鼠,BMP-2的分泌高峰出现延迟,都在15日龄时出现;而在捆绑8d及以上的大鼠,在松绑后继续喂养至30日龄,髋臼软骨组织形态无法恢复正常,并且BMP-2的分泌高峰未出现.结论 BMP-2的分泌可能是髋臼软骨早期发育情况的生物学标记之一.

  • 保肢手术在不同年龄儿童骨肉瘤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作者:赵成鹏;段永福;周晓波;梅孝臣;李付奎

    目的 探讨保肢手术在不同年龄儿童骨肉瘤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骨肉瘤患儿57例为儿童组(年龄≤11岁),其中生物重建方式治疗38例,假体置换方式治疗19例;同期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青少年骨肉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年龄≥12岁),其中生物重建方式治疗42例,假体置换方式治疗18例.临床手术治疗后观察二组患儿的预后与生存率,通过统计学处理比较总结佳保肢手术治疗方法.结果 儿童组病例随访期间病死率为33.3%,1年生存率为(86.2±4.9)%,2年生存率为(70.2±6.8)%,3年生存率为(66.2±5.0)%,5年生存率为(57.4±4.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因素对骨肉瘤的预后状况存在显著影响,而生物重建与假体置换均为儿童骨肉瘤的有效治疗方式.

    关键词: 骨肉瘤 儿童 肢体
  • 定制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儿童膝关节周围骨肉瘤

    作者:李甲振;张岩;张怀栓;石海龙;张鹏飞;刘源;闻嘉

    目的 分析使用定制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治疗儿童膝关节周围骨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5年12月至2010年12月行肿瘤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的23例15岁以下膝关节周围骨肉瘤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1例,女12例,年龄8~15岁,平均11.3岁.所有患儿均为首诊原发骨肉瘤,瘤灶位于股骨远端14例,胫骨近端9例,均为Enneking ⅡA期.手术使用普通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置换14例,普通可调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置换9例.采用MSTS 93保肢评分系统分析治疗结果.结果 23例患儿随访12~72个月,平均36个月.随访期间死亡10例,存活13例,术后2年生存率78.2% (18/23),3年生存率65.2% (15/23),局部复发2例(8.7%),转移11例(47.8%),其中肺转移8例(34.8%),软组织或骨转移3例(13.0%).术后MSTS 93功能评分平均(22.3±4.5)分,Enneking肢体功能评估优良率82.6%.两种假体术后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假体并发症发生率38.1%,其中假体周围感染1例(4.3%),假体松动2例(8.7%),假体脱位1例(4.3%).结论 定制型人工膝关节置换应用于儿童膝关节周围骨肉瘤的治疗具有可行性并保留了儿童患肢功能,患儿更易接受;肺转移是导致儿童骨肉瘤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 儿童齿状突骨折的诊治探讨

    作者:陈建松;吴伟良;朱建;舒强

    目的 探讨儿童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例齿状突骨折患儿,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3~12岁,平均5.6岁.致伤原因:2例为车祸伤,5例为高处坠落伤.根据Anderson-D' Alonzo分型,均为Ⅱ型骨折(5例为骨骺分离,2例为真性骨折).2例患儿合并脊髓损伤,其中1例单侧肢体麻痹,另1例高位截瘫.5例患儿行Minerva石膏技术治疗,1例大龄儿童行颈后路寰枢椎螺钉固定融合术,另1例合并肢体麻痹者行颈后路寰枢椎临时固定术.结果 高位截瘫患儿行Minerva石膏固定后,齿状突复位良好,但因肺部严重感染于伤后1个月死亡.余6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84个月(平均34个月),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2~4个月(平均2.6个月).Minerva石膏治疗的4例患儿颈部伸屈及旋转活动均正常,其中2例出现腋窝皮肤压疮.手术治疗的2例患儿,行寰枢椎融合术者,颈部左、右旋转仅30°,行寰枢椎临时固定者,颈部左右旋转约65°,该患儿于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结论 儿童齿状突骨折常表现为齿状突骨骺分离.复位及Minerva石膏固定是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可作为儿童齿状突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后路内固定易引起颈部活动障碍,仅适用于少部分患儿,骨折愈合后需及时拆除内固定.

    关键词: 齿状突 骨折 颈椎 儿童
  • 应用数字化技术对儿童寰枢椎椎弓根形态及其置钉方式的初步探讨

    作者:张少杰;王星;李志军;张元智;高尚;汪剑威

    目的 探讨儿童寰枢椎椎弓根形态特征及其螺钉内固定置入方式.方法 收集4~12岁儿童颈椎CT扫描资料60例,按年龄分为3组,每组20例.将原始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行三维重建,在3D模型上测量寰枢椎椎弓根宽(PW)、椎弓根高(PH)、椎弓根骨通道全长(POCL)、外偏角(e角)、尾偏角(f角)及两侧入钉点间距(BB'间距)并计算PW/PH(I值),按年龄组及节段行统计分析.通过椎弓根轴线投影确定不同年龄组寰枢椎入钉点范围.结果 寰枢椎的PW、PH及POCL总体随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寰椎A组PW(6.10±1.19)与B组(7.33±0.73)、C组(8.04±0.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枢椎C组PW(5.95±1.04)与A组(4.23±0.63)、B组(4.62±0.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寰椎A组PH(4.18±0.74)与C组(4.98±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枢椎C组PH(6.88±0.92)与A组(5.15±0.69)、B组(5.99±0.44)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寰椎A组POCL(23.05±2.67)与B组(25.68±1.93)和C组(26.51±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枢椎A组POCL(25.27±2.85)与B组(26.57±1.41)和C组(26.68±1.98)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寰椎A组f角(5.06±3.12)与C组(8.51±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寰椎BB'间距值在三组间(A组35.04±2.97;B组39.06±2.70;C组42.41±2.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枢椎A组BB'间距值(31.72±2.76)与B组(35.25±2.32)、C组(36.15±2.71)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12岁儿寰枢椎椎弓根均具有置入3.5mm螺钉的可行性.不同年龄组形态发育规律性明显,且置钉参数存在差异,置钉方式亦有所不同.应用数字化技术可实现对儿童寰枢椎椎弓根三维立体观测及其螺钉置入参数的精确测量与方式的合理设计.

  • Masquelet技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

    作者:梅海波;汤用波;刘昆;唐进;伍江雁;赫荣国;叶卫华;谭谦;胡欣

    目的 报道1例应用Masquelet技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手术方法和结果,并初步评价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报道2012年2月,我们用Masquelet技术治疗1例年龄5岁7个月男孩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查阅国内外相关新文献报道.结果 患儿随访2年2个月,胫骨长达17 cm骨缺损段完全成骨,且骨骼直径、骨皮质厚度均达到正常侧水平.目前遗留胫骨近端外翻和胫骨短缩畸形(胫骨近端外翻角约40°,胫骨较对侧短缩5 cm).膝关节活动范围正常,屈曲畸形完全矫正.患儿在矫形、增高支具的保护下行走活动无明显障碍.结论 Masquelet技术治疗大段骨缺损方法相对简便、效果优良,也适应于儿童病例,尤其是难治性先天性胫骨假关节.

  • 关节镜下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儿童与青少年胫骨髁间棘骨折

    作者:冯超;郭源;田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复位可吸收软骨钉固定治疗Ⅲ型儿童胫骨髁间棘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2年,治疗手法复位失败的Ⅲ型新鲜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患儿11例,其中男4例,女7例;平均年龄10岁.首先关节镜下探查是否有合并伤并予以处理,确定骨折块及交叉韧带损伤情况,之后行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支具制动,早期功能锻炼.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10~18个月),Lachnmn试验、轴移试验评价膝关节稳定性,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术后X线片评价骨折愈合情况及是否存在骨骺早闭.结果 11例骨折均获得并维持满意的复位,无内固定断裂、骨块松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无关节活动受限,末次随访时Lachnmn试验、轴移试验均阴性,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97.3±1.8)分,术后3个月内X线片显示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X线片检查未见骺板早闭现象.结论 关节镜下复位可吸收软骨钉固定治疗Ⅲ型儿童胫骨髁间棘骨折,可有效重建膝关节的稳定,改善膝关节功能,创伤小,避免二次手术.

  • 儿童特殊型类孟氏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张骥;傅刚;万世奇;郭源

    目的 探讨儿童头颈分离型类孟氏骨折的受伤机制、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5例儿童头颈分离型骨折的资料.男4例,女11例;左侧11例,右侧4例.受伤时年龄5.1~13.0岁(平均8.7岁).此类损伤的特点为尺骨干骨折伴桡骨颈骨折,桡骨头颈分离移位,肱桡关节保持完好,但桡骨纵轴的延长线偏离了肱骨小头的中心.根据骨折移位和成角的方向分型:工型定义为尺骨骨折端向尺掌侧成角,桡骨近侧干骺端向尺掌侧移位,共9例.Ⅱ型与Ⅰ型相反,成角和移位方向均指向桡背侧,共6例.尺骨骨折采用钢板、克氏针或弹性髓内针固定,桡骨颈骨折采用克氏针或弹性髓内针固定.术后根据X线片评估骨折复位效果,末次随访时按Bruce-Harvey-Wilson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术后随访11~60个月(平均27个月).X线片评价尺骨骨折的复位效果:优13例,良2例.桡骨颈骨折采用Métaizeau评价标准:优14例,良1例.末次随访时按Bruce-Harvey-Wilson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13例,良1例,中1例.术后出现桡骨头骺缺血坏死改变1例,桡骨颈干骺端膨大1例.结论 儿童头颈分离型类孟氏骨折受伤机制特殊,只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尺骨骨折坚强固定、桡骨颈骨折解剖复位、术后早期开始功能锻炼,均可获得满意的预后,并发症较少.

  • B型超声引导经皮克氏针撬拨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

    作者:沈先涛;陈小亮;李雄涛;伍兴;李俊;张平;孙杰;赵亚平

    目的 探讨超声在儿童桡骨颈骨折的诊断及治疗的价值,为桡骨颈骨折的微创治疗提供一种有效、安全、可靠的方法.方法 2012年8月至2014年5月,本院收治14例桡骨颈骨折患儿,其中O'BrienⅡ型10例,O'BrienⅢ型4例.均采用B型超声引导下经皮克氏针撬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石膏外固定.术后4~6周拆除石膏拔除克氏针开始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患儿均Ⅰ期愈合.1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短6个月,长23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0.6个月.术后X线片按Metaizeau等的标准评定,优12例,良2例,优良率100%.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旋前、旋后活动度、提携角按Steel和Gtrham评分标准,优良率(100%).结论 超声是一种无创检查技术,手术中通过超声引导,可以指导桡骨颈骨折的经皮克氏针撬拨,达到精确定位,具有微创、固定牢固、手术操作简便、允许术后早期活动、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减少患儿及医务人员的X线暴露,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关节镜治疗不同年龄段膝关节盘状半月板的疗效分析

    作者:胡月正;许心弦;余华晨;潘孝云;张宇;张敬东;温宏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患者采用关节镜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诊断为盘状半月板的住院患者共195例205膝,分为≤16岁儿童组和≥25岁成人组,均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关节镜下观察不同年龄段盘状半月板损伤类型;术前术后分别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表对患者进行评价,评价关节镜手术治疗盘状半月板的临床疗效.结果 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手术疗效良好.术中观察儿童组盘状半月板损伤类型以水平裂为主,成人组损伤类型多种多样,鲜有无损伤者;术后3个月随访,儿童组患者术后疗效好于成年组患者,Lysholm评分分别为90.99±4.23、82.41±9.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由于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关节镜是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的有效手段;盘状半月板患者如有症状应早期行关节镜手术治疗.

  • 青少年距骨外侧突骨折——一种易于漏诊的踝关节损伤

    作者:吴永涛;姜海;汪兵;屈继宁;李敏;王晓威;吴革;苗武胜

    目的 探讨青少年距骨外侧突骨折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案及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3月至2013年10月间我科共收治12例距骨外侧突骨折患儿,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8~13岁,左侧8例、右侧4例;致伤原因为5例高处坠落伤、2例立定跳远时受伤、3例下楼梯时摔伤及2例骑自行车摔伤;1例合并有跟骨骨折、1例合并腓骨远端骨骺损伤,均移位不显著;受伤至就诊时间2h至2个月.12例患儿中,我科首诊7例、4例伤后外院诊断为踝关节扭伤后4~6 d转来我科,1例伤后2个月来我科就诊.按照Hawkins骨折分型原则,工型3例、Ⅲ型9例,无一例Ⅱ型骨折.治疗方案为所有类型骨折中,移位不超过2mm者行非手术治疗、移位大者行切开复位光滑克氏针固定,而漏诊2个月的给予对症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共12例,其中我科首诊7例、外院漏诊5例,临床漏诊率为42%;4例为首诊医生阅片疏忽漏诊、1例拍片体位不当漏诊.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随访终了时的踝关节X线片提示无一例距骨坏死、骨折不愈合及畸形愈合发生,根据美国足踝外科(AOFAS)协会后足评分系统评估疗效,其中优10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2%,评分为可的是漏诊2个月的患儿.结论 儿童距骨外侧突骨折临床易于漏诊,必须依靠仔细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方可避免;同时应根据移位程度及骨折类型选择治疗方案,可取得较佳临床疗效.

  • 经皮前路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儿童齿状突骨折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窦海成;张中月;罗鹏;王向阳;黄其杉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儿童齿状突的各种参数变化,为经皮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提供参数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05年9月到2012年12月因外伤行颈部CT检查的436例患儿影像学资料,利用CT二维重建技术,选入176例,按年龄分为三组,A组:≤6岁,共40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B组:>6岁,≤12岁,共75例,其中男40例,女35例;C组:>12岁,≤18岁,共61例,其中男34例,女27例.测量儿童齿状突基底部冠状外径(D),齿状突基底部矢状外径(A),齿状突长度(OB),枢椎椎体高度(AB),以及齿状突轴心线与C3椎体垂直角的夹角(α).结果 小于6岁儿童齿状突基底部冠状外径(4.21±1.62)mm,外径不足以容纳单枚螺钉,或者旋入螺钉后容易造成齿状突劈裂;6~12岁儿童,测量结果为(5.50±2.80)mm,结果变异较大,12~18岁儿童,其测量结果(8.64±1.68)mm接近于成人;因此对于6~18岁的儿童,应注意个体化;儿童齿状突的齿状突长度,枢椎椎体高度以及齿状突轴心线与C3椎体垂直角的夹角测量结果小于正常成人的长度及角度.结论 对于小于6岁的儿童,齿状突骨折不推荐采用经皮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技术;对于6~18岁的儿童,该技术有一定的可行性,但要注意个体化原则,术前要结合齿状突不同年龄不同参数变化,选择相应的螺钉直径,长度及角度.

中华小儿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5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1 02 03 04 05 06
1996 01 03 04 05 06
1995 01 02 03 04 05 06
1994 01 02
1993 01 02 03 04 05 06
1992 01 02 03 04 05 06
1991 01 02 03 04 05 06
1990 01 02 03 04 05 06
1989 02 03 04 05 06
1988 01 02 03 04 05 06
1987 01 02 03 04 05 06
1986 01 02 03 04 05 06
1985 01 02 03 04 05 06
1984 01 02 03 04
1983 01 02 03 04
1982 01 02 03 04
1981 01 02 03 04
1980 01 02 03 04
1966 01 02 03 04 05
1965 01 02 03 04 05 06
1964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