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儿科学 >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中华小儿外科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 중화소아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3006
  • 国内刊号: 42-115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1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袁继炎
  • 类 别: 儿科学
期刊荣誉:
  • 干细胞标志物CD133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童强松;郑丽端;汤绍涛;阮庆兰;李时望;蒋国松;蔡嘉斌;刘媛

    目的 研究干细胞标志物CD133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2例神经母细胞瘤(NB)、8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GNB)组织中CD133的表达,并分析CD133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和患儿术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NB、GNB组织中CD133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6.9%(15/32)、37.5%(3/8),主要表达于瘤细胞的胞浆.1~2期、3~4期、4S期NB组织中CD133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0.7%、57.9%、37.5%,各分期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织型CD133阳性率(52.4%)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织型(36.8%,P=0.007).CD133阴性患儿平均生存时间较阳性患儿显著延长(P=0.026).结论 CD133可能与NB发生、发展相关,有望成为评估患儿预后的指标之一.

  • 去上皮推进皮瓣修补尿道下裂术后尿瘘

    作者:吴德华;唐达星;陶畅;徐珊;黄勇;李民驹

    目的 总结去上皮推进皮瓣法修补尿道下裂术后各类尿瘘的经验.方法 采用去上皮推进皮瓣法治疗尿道下裂术后各类尿瘘62例,其中位于冠状沟9例,阴茎体48例,阴囊5例.37例尿瘘直径大于0.5 cm.主要步骤为游离瘘管至颈部并切除,皮内连续内翻缝合关闭瘘口,切除2~3 mm近端侧上皮(冠状沟尿瘘)或瘘口一侧上皮(阴茎体和阴囊部尿瘘),形成带血管蒂皮下组织瓣并推进覆盖瘘口,然后对侧全厚皮瓣覆盖去上皮组织瓣,形成交错缝合.如尿瘘双侧皮肤都较丰富,可作双侧带蒂皮下组织瓣,并交叉覆盖.术后不作尿流改道及留置导尿管.结果 手术一次成功率为95.2%(59/62),冠状沟尿瘘成功率为88.9%(8/9),阴茎体为95.8%(46/48),阴囊为100%.3例修补失败者在术后6个月~1年再次采用去上皮推进带蒂皮瓣法治疗后治愈.37例直径大于0.5 cm尿瘘成功率为94.6%.结论 去上皮推进皮瓣法是治疗各类尿瘘的一种较佳方法.

  • 关节镜下跨骺板8字缝线固定法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后的随访研究

    作者:陆振飞;赵金忠;皇甫小桥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治疗骨骺未成熟患儿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并评估该方法对骺板的影响.方法 对2003年1月~2005年9月收治的25例骨骺未成熟患儿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Meyers-McKeever-Zaricznyj骨折分型:Ⅱ型7例,Ⅲ型16例,Ⅳ型2例.均采用关节镜下跨骺板8字缝线法固定.术后予股四头肌、腘绳肌等长收缩锻炼,主动伸屈关节,髌骨内推锻炼.采用通讯随访和门诊随访两种方法,依据膝关节IKDC,Lysholm,Tegner评分评价疗效.门诊随访患儿通过双膝正侧位X线片,对比测量双小腿长度有无差异、胫骨近端骺板愈合是否有异常,以评价该手术是否会造成生长抑制.结果 随访12~44个月(平均28个月),其中12例获门诊随访,10例获通信随访,3例失访.后随访时,所有22例患儿恢复患侧活动度.门诊随访者Lysholm评分平均为(98.58±2.23)分,Tegner运动能力评价平均为(6.75±0.45)分,IKDC主观评价平均为(95.25±6.34)分,客观评价10例A、2例B.KT-1000检查10例正常(双侧差异<3 mm),1例接近正常(双侧差异为3 mm),1例异常(双侧差异5 mm).随访结束双侧下肢长度无差别无畸形,双膝X线片对比未见骨骺过早闭合征象.通信随访者Lysholm评分平均为(98.5±2.41)分,IKDC主观评价平均为(96.00±2.75)分.Tegner运动能力评价平均为(6.90±0.32)分.随访结束双侧下肢长度无差别无畸形.结论 关节镜下跨骺板8字缝线固定法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适宜早期功能锻炼、术后恢复快、避免二次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可以一并处理关节内合并损伤.并且不会造成生长板抑制.

  • 儿童胚芽细胞肿瘤预后相关临床因素分析

    作者:吴晔明;顾硕;施诚仁

    目的 了解儿童胚芽细胞肿瘤的预后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调查新华医院1985~1996年和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00~2006年二个阶段收治的208例儿童胚芽细胞肿瘤病例,分析其发病年龄、部位、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并作临床随访.结果 208例不同部位肿瘤中,骶尾部肿瘤获诊年龄早,其他依次为:腹膜后、睾丸、纵隔、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率随年龄递增.200例获得病理诊断的肿瘤中,畸胎瘤占绝大多数,为81.5%,其他依次为:卵黄囊瘤15.0%、胚胎癌3.0%、精原细胞瘤0.5%.在各部位肿瘤中,睾丸肿瘤的病理类型多.208例中106例(51.0%)获得长期随访,其中83例长期存活,23例复发死亡.结论 病理类型、肿瘤部位及临床分期是影响儿童胚芽细胞肿瘤预后的重要因素,在过去10年中新生儿及低龄儿胚芽细胞肿瘤的生存率有了明显提高.

  • 先天性巨结肠症术后小肠结肠炎发生与合并神经节细胞减少症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吴晓娟;冯杰雄;魏明发;郭先娥;黎润光;宣晓琪

    目的 探讨先天性巨结肠症(HD)合并神经节细胞减少(HYP)与术后肠炎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对97例在我院行巨结肠根治术的患儿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5~8年,平均3.4年.分为两组:A组70例,为HD;B组27例,为HD合并HYP.对其排便功能与术后小肠结肠炎(EC)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A组术后发生肠炎有8例(11.4%),B组发生肠炎有11例(40.7%,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按照李正的评分系统,A组排便功能评分为优者比率为85.7%,明显高于B组的62.9%(P<0.05).A组便秘复发率为2.9%(2/70),B组为14.8%(4/27),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D合并HYP患儿术后较HD更易发生小肠结肠炎,完全切除HYP肠管可降低EC的发生率,减轻肠炎发生的程度.

  • 小儿先天性桡偏手的手术治疗

    作者:张菁

    目的 探讨先天性桡偏手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3例男性患儿,右侧2例,双侧1例.手术年龄分别为20个月、6岁8个月、24个月.按Heikel分型,单侧的为Ⅳ型与Ⅲ型,双侧的为左侧Ⅲ型、右侧Ⅰ型.手术由3部分组成:尺骨远端中位化对应腕骨、尺骨干楔形截骨纠正弓状弯曲、尺侧伸腕肌腱移位稳固腕关节.结果 手腕桡偏纠正满意,腕关节稳定且有一定活动度,手指屈伸功能明显改善.随访6~43个月,以术前/术后/随访的X线片测量前臂-手之整体角评价术前畸形度、术后纠正量和复发量:例1为88°/-6°/-21°;例2为103°/0°/0°;例3为75°/-7°/-15°.结论 先天性桡偏手是一种少见而复杂的手畸形,尺腕中位化手术与尺骨截骨、肌腱转位同期完成可以重建稳定的腕关节,改善手腕与手指的外观和功能.

  •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少儿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作者:王予彬;王惠芳;朱文辉;袁锋;李国平

    目的 探讨少儿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膝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的特点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本组患儿29例,年龄8~16岁(平均11岁).临床症状:患膝疼痛27例,弹响17例,交锁史13例,膝关节活动受限7例,跛行6例,膝部肿胀3例.膝关节间隙压痛28例,麦氏征阳性27例,MRI检查21例为阳性结果.所有患儿都采用关节镜下手术.术中见半月板边缘撕裂11例,桶柄样撕裂13例,其中撕裂缘嵌顿于髁间窝部5例,前角损伤3例,后角损伤2例.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3例,半月板缝合术26例.半月板缝合术后配戴支具,由专科治疗师行康复治疗.结果 本组患儿随访15~182个月(平均38个月),所有患儿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正常.1例剧烈活动后时有膝部肿胀,无跛行.Lysolme评分:术前(62±9)分,术后(94±6)分,P<0.01;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59±6)分,术后(93±5)分,P<0.01.结论 少儿半月板损伤后多表现为交锁和关节活动受限.少儿半月板对膝关节正常功能影响很大,应尽可能采用半月板缝合术治疗.

  • 儿童肾发育不良的诊治分析

    作者:李宁;黄澄如;白继武;孙宁;张潍平;田军;谢向辉;李明磊;宋宏程

    目的 总结儿童肾发育不良的临床特点,探讨合理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6月~2006年6月间66例肾发育不良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 就诊年龄1个月~15.8岁,平均4.8岁,男20例,女46例,左侧38例,右侧28例,临床表现主要为正常分次排尿同时有排尿间滴尿,B超检查可以确定发育不良肾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合并的其他畸形,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多表现为患侧肾不显影、患肾无功能,65例患儿接受了发育不良肾及输尿管切除术,1例患儿因患侧肾与对侧正常肾融合而接受了患侧输尿管切除术,其中经腹腔镜切除32例,术中见发育不良的肾脏的大小、形态和位置异常,术后绝大部分预后良好.结论 超声结合静脉尿路造影是诊断肾发育不良的有效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有临床表现及体征的肾发育不良的患儿,肾和输尿管切除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腹腔镜微创手术在肾发育不良的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

  • 小儿二尖瓣双孔成形术

    作者:莫绪明;左维嵩;张儒舫;顾海涛;孙剑;仇万山;彭卫;戚继荣;沈立;钱龙宝

    目的 探讨二尖瓣双孔成形术治疗儿童特别是婴幼儿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16例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小儿行二尖瓣双孔成形术,并在术前、术中、术后利用超声心动图对瓣膜进行评价.结果 全组体外循环时间(74.4±23.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1.3±17.1)min.术中及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患儿二尖瓣口均无中度以上反流,无患儿须立即再次手术,术后常规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所有患儿均在术后24 h内脱离呼吸机.全组患儿均存活,无灌注肺、术后重度心衰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0个月~4年,所有患儿心功能(NYHA)为Ⅰ级,超声心动图显示双孔成形瓣膜活动良好,无瓣口狭窄,跨瓣压差均≤5 mmHg,术后14例无瓣膜反流、无左房增大,1例二尖瓣轻度反流,1例中度反流,无近远期死亡.术后常规行阿司匹林抗凝治疗3~6个月.结论 双孔瓣膜成形术治疗儿童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修补后瓣膜形态稳定,早中期疗效满意,双孔成形术指数是一种简便而有效实用的参数.

  • 桡骨杵臼截骨及尺骨头复位治疗MadeLung畸形

    作者:许瑞江;李浩宇;于向华;聂少波

    目的 探讨桡骨杵臼截骨及尺骨头复位治疗MadeLung畸形的初步疗效.方法 2002~2006年间应用桡骨远端杵臼截骨及尺骨头复位治疗MadeLung畸形4例,均为女性,左侧1例,右侧1例,双侧2例.术前腕关节疼痛,X线片显示桡骨远端关节面向掌侧倾斜75°~85°(平均80°).手术年龄12~13岁(平均12.5岁).结果 术后随诊1~4年(平均2年),腕关节疼痛全部消失,腕关节外观及活动均得到改善.1例出现尺骨截骨部位延期愈合.结论 桡骨杵臼截骨及尺骨头复位是治疗MadeLung畸形的有效方法之一.

  • 儿童肠系膜巨大低分化肉瘤误诊为淋巴管瘤一例

    作者:王伟;王焕民;秦红

    患儿:男,5岁.因腹痛、发热2周,发现腹部肿物2 d入院.检查:T 37.5℃,全腹膨隆明显,腹部可扪及巨大包块,上至剑突下,下达盆腔,固定,压痛.血常规:WBC:14.8×109/L,Hb:123 g/L.CRP:109 mg/L.予抗炎治疗,腹痛好转,仍有发热,36.5℃~39℃之间.CT:腹部囊实性占位约196.9 mm×182.1 mm×127.4 mm,考虑淋巴管瘤合并出血.

  • 骶尾部不对称联体儿一例

    作者:曲宏懿;王克来;庄岩;于嘉智

    患儿:男,35 d.足月剖腹产,第三胎第二产,生后发现骶尾部胎儿样肿物至今,家族中无双胎及畸胎史,患儿母亲有促排卵药物服用史.检查:发育正常,T:37.0℃,P:90次/min,R:22次/min,体重:5 kg,可见一类似胎儿样异物与患儿骶尾部连接成囊性,大小约30 cm×15 cm×10 cm,表面皮肤透清,无破溃,连接部以远成实性,表面皮肤完整,无明显色素沉着,无毛发生长,中上部可见肢芽样结构,远端约10 cm范围为一类似于下肢样结构,可见脚趾,触诊皮下成骨性感;患儿四肢肌力、肌张力及活动正常;外生殖器及肛门位置及外观形态发育正常.

  • 外伤性支气管断裂行Ⅰ~Ⅱ、Ⅲ级支气管吻合一例

    作者:王贤书;杨志国;陶靖平;方江顺;程征海;岳芳

    患儿:男,6岁.因机动三轮车从胸部碾压伤,全身皮下气肿,呼吸困难3 h入院.伤后曾在外院于右胸锁骨中线第2肋间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检查:T36.5℃,P 154次/min,R 48次/min,BP 91/56 mmHg.急性病容,烦躁,呼吸急促,颜面部多处软组织挫伤,面、颈、胸、腹部及四肢广泛皮下气肿,吸痰时可见血性粘液.

  • 儿童髓母细胞瘤中枢外转移一例

    作者:邱炳辉;方陆雄;曾浩;漆松涛

    患儿:男性,6岁.因间断性呕吐8月余,行走不稳3个月在外院行头颅MRI检查为后颅窝小脑蚓部占位性病变、梗阻性脑积水,考虑为髓母细胞瘤.遂在全麻下行脑室外引流并后颅窝开颅,小脑蚓部肿瘤切除术,术后上述症状缓解,但阻断脑室外引流后脑积水再现,遂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因分流术后颅内感染而转入我院.

  • Arndt支气管内阻塞管在小儿肺囊肿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倪娟;邓佳;周棱;刘进

    小儿肺囊肿是一种常见的支气管、肺发育异常.近年来,随着小儿胸腔镜和开胸手术的增多,对实行单肺通气的麻醉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Arndt支气管内阻塞管是近年用于单肺通气的新技术,在国内使用报告较少.

  • 先天性桡骨缺如伴泌尿系多发性畸形三例报道

    作者:龚学德;曾莉;黄鲁刚

    先天性桡骨缺如是骨关节系统少见的畸形,常可伴发多种其他内脏畸形.我院在2004年12月~2006年3月间收治3例先天性桡骨缺如伴泌尿系多发性畸形的患儿,国内外文献尚未见类似病例报道,可能系某种临床综合征.现就此3例患儿的诊治经过报告如下.

  • Proteus综合征一例报道

    作者:王清防;李承鑫;孙琳;于凤章;潘少川

    Proteus综合征为一罕见的病因不明的先天性疾病,是一种错构瘤类畸形疾病,临床表现呈现多样性的特点.由于对该疾病自然史尚不明确,因而其诊断与治疗均存在挑战性.

  • 婴儿左腋窝淋巴结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一例报道

    作者:高明太;刘斌;李乐;赵成基;靳曙光;陈健;赵玉元

    患儿,男,8个月.因发现左腋下肿物6个月收住院.入院前6个月患儿接种卡介苗后出现左上臂破溃感染,并出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无发热,局部皮肤无潮红,当时未予特殊处理,此后腋窝肿物逐渐增大,在外院曾抗感染治疗但效果不明显,肿物继续增大,我科以左侧腋下肿物(淋巴结结核?)收入院.

  • 膀胱出口梗阻对逼尿肌功能的影响

    作者:牛志尚;孙宁

    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是泌尿科的常见病,在小儿以后尿道瓣膜、外伤性尿道狭窄多见,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排尿等待、尿线细而无力、尿频、尿急及夜尿增多等下尿路症状.急性或慢性的BOO都可引起逼尿肌形态及功能的改变,终造成上尿路损害,导致终末肾.

  • 轮状病毒致胆道闭锁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马亚贞;汤绍涛;童强松;王勇;毛永忠;李时望;董宁;阮庆兰

    目的 应用猕猴轮状病毒(RRV)建立Balb/c小鼠胆道闭锁(BA)模型.方法 将新生Balb/c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腹腔注射猕猴轮状病毒液,对照组腹腔注射病毒培养液(2%胎牛血清的低必须培养基),观察小鼠的临床表现及其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81只实验鼠中63只(77.8%)鼠发生BA,出现发育迟缓(表现为体重增加缓慢、停滞)和胆汁淤积(表现为无毛区黄疸、尿色深黄、陶土样大便)症状.大体观可见胆囊萎缩或扩张,肝外胆管呈索条状闭锁,组织连续切片HE染色显示肝外胆管闭锁,与人类BA表现十分类似.21只对照鼠观察至21 d没有上述表现.两组体重平均从第三天开始出现显著差异,在第九天差异达明显,实验组为(3.65±0.19)g,对照组为(5.96±0.25)g.结论 应用RRV能够建立稳定可靠的BA实验动物模型,为今后进行胆道闭锁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研究手段.

  • 发育性髋发育不良髋臼病理变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马瑞雪;倪晓燕;张向鑫

    目的 通过动物模型,探讨发育性髋发育不良髋臼的病理变化.方法 21只新西兰兔,左膝关节伸直位管型石膏固定制作出髋臼发育不良或半脱位模型,右侧作为对照.按照石膏固定和模型出现的时间将实验动物分为A(4周)、B(6周)、C(8周)三组.测量X线片Sharp角及臼头指数,观察髋臼软骨的组织学变化,比较组间及组内各项指标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 A组出现髋臼发育不良6例,全脱位型1例;B组出现髋臼发育不良6例,全脱位型2例;C组6例全部为髋臼发育不良.结果比较显示,实验侧Sharp角均比对照侧增大(P<0.01),A、B组实验侧臼头指数均比对照侧减小,差异有统计性意义(P<0.05),但C组间无差异.随着固定时间的延长,各组间实验侧的Sharp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髋发育不良的髋臼软骨厚度明显变薄,软骨细胞排列紊乱,且有局灶性软骨细胞聚集或者退化的改变.而全脱位型的髋臼软骨则表现为厚度显著增加.结论 发育性髋发育不良表现为一个渐进性的病理过程.体位因素影响髋臼的发育和病理改变,但这种影响具有个体差异,且可能仅作用于髋关节发育的某个阶段.

  • 成形括约肌在不同方式电刺激下功能和形态变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廷冲;王广宇;陈亚军;高永杰;张金哲

    目的 探讨动力性腹直肌制备括约性肠造瘘的可能性和不同的电刺激方法对成形括约肌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10只中国杂种犬,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肌肉刺激组和肠腔刺激组.电刺激前后,分别测量瘘口肠腔内基础压力(静息压力)和电刺激下的压力、肌肉痉挛低频率(融合频率)、灌肠保留时间.电刺激结束后,取成形括约肌进行肌球蛋白ATP酶染色,评估Ⅰ型肌纤维的变化,HE染色了解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 电刺激训练后,肠腔内静息压力增加(P>0.05);5伏的电刺激下,肠腔内压力能达到60 mmHg;肌肉融合频率下降(P<0.05).在非电刺激和电刺激状态下,动物灌肠保留时间延长(P<0.05),同组动物,电刺激状态下较非电刺激状态下灌肠保留时间延长(P<0.05).腹直肌经电刺激训练后,Ⅰ型肌纤维比例上升,B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刺激后,HE染色见肌细胞萎缩,血管成分增多.肌肉及其围绕的肠壁结构无坏死.结论 腹直肌成形瘘口括约肌后,电刺激状态下,肠腔内压力能达到控制排便的60 mmHg.经直接肌肉电刺激和肠腔内电刺激训练,肌肉Ⅰ型纤维增加,腹直肌能具有括约肌的功能,肌肉及瘘口肠壁结构无损害.

中华小儿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5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1 02 03 04 05 06
1996 01 03 04 05 06
1995 01 02 03 04 05 06
1994 01 02
1993 01 02 03 04 05 06
1992 01 02 03 04 05 06
1991 01 02 03 04 05 06
1990 01 02 03 04 05 06
1989 02 03 04 05 06
1988 01 02 03 04 05 06
1987 01 02 03 04 05 06
1986 01 02 03 04 05 06
1985 01 02 03 04 05 06
1984 01 02 03 04
1983 01 02 03 04
1982 01 02 03 04
1981 01 02 03 04
1980 01 02 03 04
1966 01 02 03 04 05
1965 01 02 03 04 05 06
1964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