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儿科学 >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中华小儿外科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 중화소아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3006
  • 国内刊号: 42-115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1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袁继炎
  • 类 别: 儿科学
期刊荣誉:
  •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合并同侧膀胱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姜大朋;唐炳强;王礼国;耿红全;徐卯升;林厚维;陈周彤;徐国锋;方晓亮

    目的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和膀胱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vesical junction obstruction,UVJO)这两个常见的儿童泌尿系统病理状态同时存在较少见.本文对单侧UPJO合并同侧UVJO的诊断与治疗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间手术治疗的UPJO合并UVJO患儿.术前常规行泌尿系超声、同位素利尿肾图(DR)及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等检查.结果 我院共诊治单侧UPJO合并UVJO的43例患儿,失访2例.11例患儿术前明确诊断;41例患儿先行肾盂成形术+肾造瘘术,其中10例术后复查发现输尿管末端狭窄自行缓解,28例再次接受输尿管膀胱再植术,3例患儿行肾盂成形术+肾造瘘术后复查核素提示分肾功能低于10%,给予患肾切除;38例患儿术复查肾积水程度和肾脏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单侧UPJO合并UVJO的术前诊断非常困难,术中应仔细检查,避免遗漏同时合并存在的病理改变.术前尽量通过超声、DR及MR等影像检查作出明确诊断,进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能够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如术前明确有UPJO的存在,应选择首先进行肾盂成形术,术后根据检查结果决定是否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

  • 儿童器官捐献婴儿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侧支循环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卫利;高思楠;康一生;孙雁;于立新;蔡金贞;高伟;刘懿禾;沈中阳

    目的 总结儿童器官捐献婴儿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临床特点,初步探讨发生该现象的潜在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的儿童器官捐献婴儿肝移植共49例,15例术后早期发生移植肝动脉闭塞,其中2例术后1周内死亡的受者被剔除出本研究,搜集其余13例受者的所有临床资料,分析该组病例术后的临床过程及预后.结果 儿童器官捐献婴儿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内动脉分支闭塞9例,肝动脉主干闭塞4例,闭塞发生时间为术后(4.7±1.8)d.肝动脉分支闭塞组的9例患儿于闭塞发生后(9.7±5.3)d肝内动脉血流恢复;肝动脉主干闭塞组的4例患儿于闭塞发生后的(9.8±3.2)d出现肝内动脉侧支循环,于闭塞发生后的(20.0±5.0)d出现肝门部的动脉侧支循环.随访结果,有4例患儿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每组各2例,肝动脉主干闭塞组的1例行二次肝移植,余3例接受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及球囊扩张治疗,移植肝功能基本正常.结论 肝动脉分支闭塞是儿童器官捐献婴儿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闭塞的主要类型.发生肝动脉主干闭塞的患儿均能在短期内建立代偿性侧支循环,对于远期可能发生的胆道并发症注意密切监测,及时治疗,长期临床预后有待进一步观察.

  • 去氨加压素单独使用和联合抗胆碱药物治疗儿童单症状夜遗尿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文一博;王庆伟;刘欣健;宋悦;李云龙;冯锦锦;文建国

    目的 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比较去氨加压素单独使用和联合抗胆碱药物治疗儿童夜遗尿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年1月至2016年8月)、Cochrane library(1996年1月至2016年8月)、Embase(1974年1月至2016年8月)、CNKI(1994年1月至2016年8月)、万方数据库(1989年1月至2016年8月)、CBM(1978年1月至2016年8月)数据库,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随机对照试验(RCT),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并提取资料,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收录7个随机对照试验,含660例患儿,其中联合用药治疗组患儿332例,去氨加压素单药治疗组患儿328例.Meta分析结果:去氨加压素单独使用和联合抗胆碱药物治疗儿童夜遗尿,二者在治疗1个月后部分有效率[RR:1.28;95%CI(1.14,1.44),P<0.000 1]、1个月后治愈率[RR:2.29;95%CI(1.61,3.25),P<0.000 1]、3个月后治愈率[RR:1.69;95%CI (1.28,2.22),P=0.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去氨加压素联合抗胆碱药物治疗小儿遗尿疗效优于去氨加压素单药治疗.

  • 胆道闭锁双胎患儿临床病例分析

    作者:陈扬;詹江华;卫园园;冯杰雄;杨继鑫;高伟;王斌;朱志军;孙丽莹

    目的 调查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双胞胎患儿发病情况、临床特征以及预后情况.方法 调查国内7家医院2012~2016年间收治的BA双胎患儿病例,收集其临床资料、预后随访及母孕期情况,讨论胆道闭锁发病的相关遗传学因素和围生期病毒感染情况,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发病特点调查期间内7家单位诊治的BA患儿共1 200例,其中符合条件的14对BA双胎患儿被纳入研究,本组中BA双胎儿均为单胎发病;②治疗情况kasai手术情况:12例BA患儿行肝门空肠吻合术(kasai术),另2例行开腹探查术(ELS);肝移植情况:6例患儿终接受肝移植手术,包括做过kasai手术的患儿5例,开腹探查术1例;③预后情况 目前随访3~51个月,6例患儿(6/14)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随访期间预后良好;6例(6/14)终行肝移植术,术后患儿预后良好;1例随访2年后失访;1例2岁时死亡.④母孕期情况2例患儿母亲孕期伴发妊娠期高血压,1例伴发妊娠期糖尿病,余患儿母亲孕期正常.结论 BA为罕见疾病,双胎BA仅占一般BA人群的1.17%,本组中双胎均为单胎发病,总体预后情况良好.

  • 小儿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临床特征与外科治疗方案

    作者:段永福;张朋;梅孝臣;赵成鹏

    目的 研究小儿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临床特征与外科治疗方案.方法 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治疗的21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调取所选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例都接受外科手术治疗,若病理切缘呈阳性需要继续补切至切缘呈阴性,分析21例患儿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临床特征与外科治疗方案.结果 21例患儿均选择手术治疗,其中有12例患儿选择扩大切除术,9例患儿选择扩大切除术联合植皮、转移皮瓣修补术,术后有3例患儿联合放疗治疗.有4例患儿复发,有1例患儿死亡,死亡原因为肿瘤转移.结论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属于皮肤恶性肿瘤的一种,具有极高的复发率,选择外科治疗方案彻底切除具有重要作用,是临床治疗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首选方法,同时配合放疗也能提高治疗效果,而肿瘤复发和转移都会影响患儿手术预后效果,外科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 保留十二指肠胰头肿块切除术在儿童胰头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刘翔琪;董岿然;柳龚堡;肖现民

    目的 通过对比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肿块切除术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儿童胰头肿瘤的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探讨保留十二指肠胰头肿块切除术在儿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从2007年到2015年,收治并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肿块切除术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治疗的胰头部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我们定义保留十二指肠肿块切除术为:①肿块剜除术;②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duodenum-preserving pancreatic head resection,DPPHR).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均为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ylorus-preserving pancreaticoduode-nectomy,PPPD).结果 共收集11例患儿临床资料,平均年龄(8.4±3.7)岁.其中7例行保留十二指肠手术,术后病理证实4例为实性假乳头状瘤;3例为胰母细胞瘤;4例行PPPD,3例病理结果为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保留十二指肠组患儿平均肿瘤长径为:(9.4±4.5)cm,PPPD组长径为(5.9±2.1)cm,两组肿瘤长径无统计学差异(P=0.17).保留十二指肠组手术平均时间为(6.0±3.5)h,而PPPD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5±1.3)h,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根据国际胰漏小组的定义,4例行保留十二指肠手术的患儿出现A级胰瘘,pp-PD组患儿均无术后胰瘘.根据国际胰腺外科研究小组的定义,11例患儿均未出现临床相关胃排空延迟(B级或C级).除1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失访外,余10例患儿术后经B型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随访时间为4个月到32个月,均未出现肿瘤复发.临床症状随访时间为6个月到4年,10例患儿均存活,且未诉与疾病相关不适.结论 针对儿童胰头肿瘤,根据术中情况,在肿瘤未侵犯十二指肠且能保证胆道及十二指肠血供的前提下,采取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肿块切除术,能减少手术创伤,保留胆道及胃肠道的完整性.

  • 临床表现为软组织感染的非霍奇金淋巴瘤15例分析

    作者:杨娇;吕麟亚;章均;王珊;孔祥如;彭亮;朱进

    目的 分析表现为软组织感染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临床特征,以提高医师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间在院外或我院初诊为软组织感染的非霍奇金淋巴瘤15例.结果 在收治的NHL168例中,被院外诊断或我院初诊为软组织感染15例,占同期淋巴瘤8.9%.男10例,女5例,中位发病年龄为6.8岁(1~14岁),中位病程时间约为72.7 d(7 d~7个月).初诊感染类型:脓肿3例,蜂窝组织炎1例,急性淋巴结炎10例,结核合并细菌感染1例.临床表现:15例患儿均表现进行性增大红肿包块,合并发热7例,脓肿3例,消瘦1例,盗汗1例,肝脾肿大4例.12例有外院抗生素使用史或手术史,其中脓肿切开引流术1例,炎症肉芽肿切除2例.入院检查:60%患儿白细胞总数或中性粒细胞分类、CRP升高,40%的患儿LDH升高;脓培养均阴性.影像检查除局部炎症和肿块外,部分患儿伴有远处器官转移.骨髓和脑脊液受累少.本组患儿组织学分型中,以间变大细胞淋巴瘤为主,细胞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诊断明确11例,基因重排明确诊断4例.结论 部分非霍奇金淋巴瘤表现为红肿包块,伴发热,消瘦,外周血象及中性粒细胞分类增高,病史提示为软组织感染可能,临床医生需要结合LDH、CT,必要时PET/CT协助检查,尤其是在治疗软组织感染效果欠佳时,需警惕非霍奇金淋巴瘤可能,应尽早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包括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以期获得正确诊断.

  • 先天性结肠节段性扩张一例

    作者:伊寒露;陈永卫;郭卫红;侯大为;李樱子;杜京斌

    患儿,男,8d,主因“生后排便量少,间断腹胀伴呕吐7d”入院.患儿生后7~8 h排少量胎便,生后1d逐渐出现腹胀,排便量少,每日4~5次,每次约1个指节大小,患儿食欲减退,当地医院予开塞露通便后少量排便及排气,行腹部B型超声提示肠间隙增宽,建议进一步造影检查,家长拒绝.后患儿仍有腹胀,并出现呕吐黄绿色液体,于生后5d就诊于外院,行腹部B型超声提示肠管扩张,首先考虑先天性巨结肠、腹水,建议上级医院就诊.遂转至我院以“腹胀原因待查”收入院.入院查体:全身皮肤淡黄染,先天愚型面容,心肺查体未及明显异常,腹膨隆,可见腹壁静脉,偶可见肠型,腹软,无压痛,未及肌紧张,未及明细包块,叩诊全腹鼓音,移动性浊音(一),肠鸣音弱.直肠指诊:肛门无狭窄,未及明显裹手感,退指后有少量气体及粪便排出.

    关键词:
  • 儿童膝关节外侧骨化性肌炎一例

    作者:林瑞兰;刘振江

    患儿男,13岁,以“发现右膝关节外侧肿物45 d,逐渐增大30 d,疼痛加重10d”为主诉入院.入院后仔细询问病史,患儿既往有膝关节软组织擦伤史,无确切骨折病史.体格检查:右膝关节外侧可侧扪及一肿物,质硬,触痛(+),与软组织粘连紧密.膝关节活动不受限.无神经系统症状.睡眠和日常活动不受影响.膝关节活动可导致局部疼痛加重.无服用非甾体类止痛药物史.

    关键词:
  • 干细胞治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邓姗姗;沈淳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常见肠道疾病.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国内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救治成功率增加,而NEC发病率有所上升,病死率仍较高.目前临床上对NEC的主要管理措施是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干细胞治疗NEC虽仍处于动物实验阶段,其治疗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干细胞逐渐成为NEC治疗的研究热点,可能成为新突破.干细胞治疗NEC用于临床实践之前,还需要更多的实验研究支持.

  • 直肠肛管畸形术后便秘的原因与诊治进展

    作者:焦春雷;冯杰雄

    直肠舡管畸形是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随着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PSARP)的广泛应用,术后便秘的发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可表现为粪便嵌顿,甚至继发性巨结肠及充盈性大便失禁.便秘的发生与直肠肛管畸形的类型有关,瘘管位置较低的类型如会阴瘘、前庭瘘的便秘发生率较高;还与PSARP术式特点相关(如肠管的保留及术中损伤等).在便秘的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上,发现保留肠管的肠神经系统及Cajal细胞发育异常等可引起便秘.且便秘的发生引起的继发性巨结肠进一步使肠道的动力不足,形成恶性循环加重便秘.诊断上需确定便秘分级,并行直肠肛管测压,影像学检查如钡剂灌肠、MRI、直肠肛管内超声(EUS),直肠活检等具体分析其发生原因.再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 巨噬细胞极化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作者:余胜华;吕志宝

    巨噬细胞具有丰富的生理功能,与多种疾病有关.作为一类重要的固有免疫细胞和抗原提呈细胞,在机体抗感染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免疫学家发现巨噬细胞在不同的诱导因素下可极化为具有不同表型和功能的亚型,主要分为促炎型巨噬细胞(M1型)和抗炎型巨噬细胞(M2型).M1、M2型巨噬细胞极化涉及不同的转录因子,调控不同的目的基因表达而发挥相应的生理学功能,是对巨噬细胞功能认识的更新.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炎症性、免疫性疾病,在早产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发病率更高,接近15%,病死率高达50%.NEC是肠道发育不成熟、肠道菌群异常定植、肠道缺血缺氧及喂养不当等综合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具体发病机制不清楚,目前尚无特异性的防治手段.研究发现单核细胞和(或)巨噬细胞参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病理过程,通过诱导巨噬细胞的极化,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从而减少促炎因子的合成而表达抗炎性细胞因子,下调炎症反应,降低NEC发生率及疾病的严重程度,可能为NEC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 ERCP在儿童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晓晔;崔华雷;董亮;田琪;赵卫川

    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是由于急性胆管梗阻并继发化脓性感染所致,是肝外胆道梗阻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本病起病急骤,病情复杂而进展迅速,并发症多而且病死率高.对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的治疗以手术尽早解除梗阻,减压引流胆道为主[1-3].2013年3月至2013年12月,我科应用内镜下进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治疗化脓性胆管炎3例,现将3例患儿的治疗过程总结如下.

    关键词:
  • 新生儿肠穿孔的正确诊断和处理

    作者:郑珊

    新生儿肠穿孔是新生儿外科常见的疾病群,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我们新生儿外科医师面临了更多的挑战:如何准确判断新生儿肠穿孔的病因?如何选择更加合适的治疗方法减少并发症和后续处理的困难?如何有效的进行根治手术以提高生存质量?对这些问题的正确处理,将进一步降低新生儿肠穿孔的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和手术创伤的打击,特别对提高新生婴儿和早产儿的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关键词:
  • 第十八届亚太小儿泌尿外科医师协会年会纪要

    作者:文一博;王庆伟

    第十八届亚太小儿泌尿外科医师协会年会(APAPU2016)和亚太小儿泌尿外科医师协会继续教育项目(workshop)于2016年11月11日至13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大会主席文建国教授主持了开幕式,中国医师协会杨民会长和中国医师协会小儿外科分会倪鑫会长到会并致辞.本次大会共有500多人参会,收稿近300篇,其中73篇被选为会议发言,18篇被选为大会壁展.大会邀请来自美国、英国、丹麦、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荷兰以及亚太地区的40多位知名专家做了专题讲座或表演手术.本次年会先举办了亚太小儿泌尿外科医师协会继续教育项目(workshop)——小儿泌尿外科微创和严重尿道下裂学习班,国内外专家共同演示了机器人手术、腹腔镜手术和严重尿道下裂等手术十余台,并做了相关手术的专题讲座.

    关键词:
  • 足月新生儿及小婴儿自发性肠穿孔的特点和手术方式探讨

    作者:熊晓峰;邢福中;石念;余雷;刘黎黎;王育继;冯杰雄

    目的 分析足月新生儿及小婴儿自发性肠穿孔(spontaneous intestinal perforation,SIP)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方法,为该阶段患儿SIP的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搜集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武汉市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手术治疗的320例新生儿及小婴儿(<3个月)肠穿孔病例,筛选出符合SIP定义的8例手术患儿,回顾分析其肠穿孔特点及手术方式.结果 6例患儿术前有腹泻病史.穿孔处位于回肠对系膜缘,距离回盲部3~25 cm,穿孔直径3~10 mm.8例中有2例表现出多处穿孔,分别行肠切除、肠吻合术和肠造瘘术.6例单处穿孔者,1例行肠造瘘术,5例行肠修补或肠切除、肠吻合术.肠造瘘患儿有1例术后3周出现瘘口狭窄及肠粘连性梗阻,行粘连松解及关瘘手术,另1例术后伤口感染.一期手术病例均顺利康复.结论 足月儿SIP发病前多有腹泻表现.除穿孔及临近穿孔处肠管外,肠管病变局限.术中宜根据情况采用个体化的治疗,实施一期手术安全可行.

  • 新生儿小肠造瘘肠组织GLP-2R和PepT1的表达变化

    作者:王敏;朱海涛;沈淳

    目的 探讨GLP-2R及PepT1蛋白在新生儿期小肠造瘘患儿肠组织的表达变化规律,为患儿制定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3年10月1日至2015年10月1日我院手术患儿资料,分为肠造瘘组(A1组,n=21)、肠造瘘同期对照组(A2组,n=20)、肠造瘘关闭组(B1组,n=18)及肠造瘘关闭同期对照组(B2组,n=10),HE染色后测量小肠绒毛的高度及中段直径,计算绒毛表面积;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小肠组织GLP-2R及PepT1表达.结果 A1、A2组平均年龄分别为(18.19±16.76)d和(17.55±23.29)d,B1、B2组分别为(107.67±53.65)d和(105.30±35.17)d.新生儿期小肠造瘘患儿以NEC、胎粪性腹膜炎、肠穿孔等肠道炎症疾病为主(76.19%).相同年龄比较(A1组比A2组及B1组比B2组),肠绒毛高度及表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年龄增长,肠绒毛高度、表面积均有增加,即A1组比B1组及A2组比B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期造瘘组至关造瘘时肠绒毛高度增加了29.27%,肠绒毛表面积增加了56.32%.小肠组织中GLP-2R和PepT1蛋白表达在新生儿期小肠造瘘组(A1组)均低于对照组(A2组)(P=0.036及P=0.024);至造瘘关闭时与对照组比较(B1组比B2组),两蛋白表达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559及P=0.112);随年龄增长,GLP-2R和PepT1蛋白表达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期造瘘组至关造瘘时GLP-2R与PepT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增加了54.44%和56.20%.对照组则分别增加了34.37%及40.93%.结论 新生儿小肠造瘘时肠组织内GLP-2R和PepT1表达量略低,随年龄增长至关造瘘时,能达到未造瘘患儿水平.年龄越大,小肠组织内GLP-2R和PepT1表达量越多.

  • p38MAPK对小儿急性肠梗阻肠坏死Occludin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建峰;程丽红;席红卫

    目的 探讨p38MAPK信号通路在小儿急性肠梗阻肠坏死中对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急诊入院的急性肠梗阻合并肠坏死患儿38例,术后病理切片均证实肠坏死为病变组;20例消化道畸形(梅克尔憩室、肠重复畸形无并发症)患儿为正常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切除肠管p38MAPK,p-p38MAPK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肠上皮间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OD值);TUNEL法检测肠上皮细胞凋亡指数(AI);ELISA法检测术前、术后7d血清TNF-α含量;将各检测指标分别与Occludin蛋白OD值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p38MAPK相对含量,病变组1.69±0.59,对照组1.89±0.63,P>0.05;p-p38MAPK相对含量病变组1.15±0.14,对照组0.66±0.07;AI病变组52.10±1.7,对照组23.03±7.4;术前血清TNF-α含量病变组98.38±18.7,对照组50.02±11.1;Ocludin蛋白OD值病变组3.44±2.8,对照组8.66±4.6,P值均<0.01.p-p38MAPK相对含量、AI、术前血清TNF-α含量分别与肠上皮细胞Occludin OD值相关性分析示:r=-0.616、r=-0.316、r=-0.562,三者间P<0.01.结论 小儿急性肠梗阻肠坏死由于肠绞窄缺血缺氧p38MAPK信号通路被激活,启动细胞凋亡和TNF-α大量释放,使紧密连接Occludin蛋白表达下降,终肠黏膜屏障破坏可能引发细菌移位.

  • 蕈式引流管在小儿回肠末端穿孔原位造瘘四例分析

    作者:卞军;施伟栋;张爱辉;陈畅辉;张向宁

    目的 探讨蕈式引流管造瘘在小儿回肠末端穿孔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收住的4例急腹症患儿(均为男孩,年龄小6个月,大2岁9个月),我们采取急诊剖腹探查术,术中均发现有回肠末端穿孔,穿孔距离距回盲部从1.5cm至3cm不等,术中我们均采用了蕈式引流管经回肠末端穿孔原位造瘘.结果 本组4例患儿均在术后第一天和第二天有发热,体温38.0℃以下,第三天正常,且有肛门排气、排便,肠蠕动恢复,第四天拔出胃管给予流食,第六天正常饮食,因为采用了减张缝合,平均住院2周,住院期间,蕈式引流管远端和引流袋连接,有少量稀水便和气体排出,使用蕈式引流管体外造瘘均痊愈出院,出院后2个月复查,患儿饮食及大小便正常,引流管无明显粪便排出,经体表拔出引流管,再经1周体表皮肤愈合,随访半年,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 小儿回肠末端穿孔(距回盲部约10 cm)采取一期吻合困难的患儿,常规采用回肠远端封闭,回结肠吻合;回盲部切除,回结肠吻合,或者采用穿孔修补,其近段回肠造瘘,这几种术式造成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小儿的生理、心理发育.然而蕈式引流管在回肠末端穿孔中的应用使回盲部免予切除,使患儿免于回肠造瘘后并发症的影响及第二次手术带了的双重打击,因此值得临床探讨及推广应用.

中华小儿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5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1 02 03 04 05 06
1996 01 03 04 05 06
1995 01 02 03 04 05 06
1994 01 02
1993 01 02 03 04 05 06
1992 01 02 03 04 05 06
1991 01 02 03 04 05 06
1990 01 02 03 04 05 06
1989 02 03 04 05 06
1988 01 02 03 04 05 06
1987 01 02 03 04 05 06
1986 01 02 03 04 05 06
1985 01 02 03 04 05 06
1984 01 02 03 04
1983 01 02 03 04
1982 01 02 03 04
1981 01 02 03 04
1980 01 02 03 04
1966 01 02 03 04 05
1965 01 02 03 04 05 06
1964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