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儿科学 >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中华小儿外科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 중화소아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3006
  • 国内刊号: 42-115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1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袁继炎
  • 类 别: 儿科学
期刊荣誉:
  • 胆道闭锁胆汁湖形成与预后关系研究

    作者:颜培宏;刘丹丹;詹江华;高伟;宋亭亭;尚莹

    目的 选取接受肝移植胆道闭锁患儿自体肝组织,观察胆汁湖结构,对比患儿临床指标及肝组织病理变化,探讨胆道闭锁患儿Kasai术后肝内胆汁湖形成与临床疾病进展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16例Kasai术后接受肝移植的胆道闭锁患儿的自体肝脏标本,8例存在胆汁湖肝脏标本作为研究组,8例无胆汁湖肝脏标本作为对照组.分别从自体肝组织胆汁湖部位,肝脏左叶、右叶及肝门处取材,蜡块包埋,组织切片,应用HE染色及CK 1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胆汁湖形态结构改变;同时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分析胆汁湖形成对患儿Kasai术后临床疾病进展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Kasai手术日龄(44~86 d)和肝移植年龄(216~1095 d)均低于对照组,其中肝移植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汁湖多出现在肝右叶,肝左叶少见,发生于左、右叶的胆汁湖常靠近肝门部位.胆汁湖形状分为不规则或多角形和类圆形,研究组中多角形5例(62.5%),直径较小(0.5~3.0) cm,内壁被覆纤维组织,胆湖内可见结石,并有较多炎细胞浸润,胆湖周围纤维组织增生较重,胆管增生不明显;类圆形3例(37.5%),直径较大(1.3~5.0)cm,胆湖内结石少见,炎细胞浸润较重,胆湖周围胆管轻度增生.研究组中4例多角形胆湖患儿术后胆管炎反复发生,黄疸持续不退,胆汁湖形成早,肝功能恶化快,尤其是TBIL、DBIL和γ-GT升高程度明显高于其他患儿,肝移植时间都在1岁以内.结论 胆汁湖的出现是增加胆管炎发生风险的密切相关因素,出现肝内胆湖情况其肝脏功能衰竭进展较快,尤其是多角形胆汁湖,提示应尽早行肝移植手术.

  • 根治性手术在小儿膀胱前列腺部横纹肌肉瘤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作者:陆良生;毕允力;阮双岁;王翔;沈剑;汤梁峰;刘颖

    目的 完整的肿瘤切除是处理小儿膀胱前列腺部横纹肌肉瘤的目标,通过回顾性分析根治性手术治疗小儿膀胱前列腺部横纹肌肉瘤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收集2009年7月至2012年5月间收治的14例小儿原发性膀胱前列腺部横纹肌肉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女1例,男13例.共有12例患儿在活检和术前化疗后接受手术.手术时年龄6个月~15岁,平均3.1岁.8例行保留膀胱的肿瘤切除,膀胱尿道吻合术;4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成形术.术后继续化疗,部分患儿接受放疗.术后随访分析手术相关并发症及评估尿控及膀胱功能.结果 14例患儿活检病理报告均为胚胎型横纹肌肉瘤.其中2例在活检后化疗中失访,其余12例均在VAC方案化疗12周后接受手术.IRS分期:3期5例,2期7例.术后随访时间7个月~4.4年,平均25.5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儿均存活.保留膀胱8例术后均无尿失禁,1例术后局部可疑复发,1例出现尿道吻合口狭窄,经后尿道扩张置管术后症状缓解.膀胱切除组4例除1例术后出现白天间歇湿裤,1年后好转外,其余均无尿失禁.3例通过尿道自行排尿,另1例通过清洁间歇导尿排空新膀胱,1例术后出现2次发热性尿路感染,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另1例术后检查发现无症状的双侧膀胱输尿管反流.结论 诱导化疗后的病灶完整手术切除,结合原位新膀胱术是处理小儿膀胱/前列腺部横纹肌肉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近期疗效确切.

  • 新生儿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荣媛;王旭;李守军;闫军;朱啸淳;杨菊先;曾敏;李胜利;段雷雷

    目的 通过测定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SP-A)在新生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不同时间点含量的动态变化,初步探讨SP-A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25例新生儿接受复杂先心病术后早期SP-A含量变化及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6例;年龄7~30 d,平均20.9 d;体重2.6~4.6kg,平均3.8 kg;先心病手术风险矫正评分(RACHS-1)分级等级位列2~4级.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剂分别在术后2、12、24、72和120h 5个不同时间点测定患儿血清中SP-A的含量,根据患儿在ICU滞留是否大于7d分为滞留组(8例)和对照组(17例),比较两组术后SP-A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结果 新生儿在体外循环下接受复杂畸形心脏矫治手术后2~120 h,血浆中SP-A的浓度呈时间依赖性递增,其中12h和72 h表现为2个增长点.滞留组患儿平均年龄(13.0±4.1)d、平均体重(2.4±0.6)kg均小于对照组的平均年龄(25.6±4.7)d和平均体重(4.9±2.2)kg,滞留组患儿的手术平均阻断时间(94±22)min和转机时间(181±18)min长于对照组的阻断时间(62±16)min和转机时间(120±14)min,滞留组患儿术后呼吸机辅助平均辅助时间(8.2±7.3)d长于对照组患儿术后呼吸机平均辅助时间(1.5±0.9)d,滞留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0%)高于对照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滞留组患儿血清中SP-A的含量自术后12h起明显高于对照组,SP-A术后12h的浓度与ICU滞留时间有很强的相关性.结论 新生儿在体外循环下接受复杂畸形心脏矫治手术后血清SP-A浓度增高,SP-A浓度越高,越容易发生ICU滞留,SP-A是一种潜在的新型肺泡毛细血管损伤的生物标志物.

  • 肾母细胞瘤血清相关炎症因子的筛选和鉴定

    作者:郭飞;张俊杰;赵伟;孙俊锋;胡集祎;余捷凯;郑树;王家祥

    目的 探讨肾母细胞瘤血清中的相关炎症因子,与非炎症标记物共同参与肿瘤的早期诊断,同时作为肾母细胞瘤预后监测的重要血清学指标的意义.方法 收集肾母细胞瘤患儿术前血清40例(术前组),术后2周血清35例(根治性手术29例,姑息性切除6例,术后组),正常儿童血清50例(正常组),炎症患儿血清50例(炎症组).利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平台在术前组与正常组、正常组与炎症组筛选特异性蛋白峰值,两组结果进行聚类分析,肿瘤组中发现炎症相关蛋白峰.经过固相萃取(SPE)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TRICINE-SDS-PAGE)分离、纯化目标蛋白,酶解后的肽段置入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通过Mascot搜索软件,与Swissprot数据库连接,搜索相匹配的蛋白.结果 肿瘤血清中存在m/z位于11 118.8和11 350.8两个炎症相关蛋白峰,术前组高表达(1 219.6±476.3、1 568.0±1 043.2),正常组明显低表达(4.8±3.5、6.3±2.9),炎症组明显高表达(2 171.4±1 247.6、3 282.0±3 656.9).术前组与正常组、正常组与炎症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术前组比较,术后组2种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姑息性切除术后214.5±176.3和643.5±592.4,根治术后4.8±4.2和6.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9例根治术后患儿表达强度分别为4.8±4.2和6.2±4.3,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例姑息性切除术后表达强度214.5±176.3、643.5±592.4,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z 11 118.8和11 350.8的蛋白峰经鉴定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趋化因子(CXCL7).结论 肾母细胞瘤血清确实存在相关炎症因子,预后越好,表达量越低.与前期实验结果非炎症标记物类载脂蛋白C-I共同参与疾病的早期诊断,对后期研究炎症因子与肿瘤关系具有指导意义.

  • 神经母细胞瘤与神经节细胞瘤血清差异性蛋白的筛选和鉴定

    作者:王磊;范应中;张谦;王家祥

    目的 通过血清差异性蛋白的筛选和鉴定,寻找一种早期、无创的术前区分神经母细胞瘤及神经节细胞瘤的方法,以期能够为治疗方式的选择带来更明确的指导.方法 收集2010年5月至2013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47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以及24例神经节细胞瘤患儿的术前血清样本,通过蛋白质组学相关的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血清中的差异性蛋白质进行筛选.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质谱技术对其进行纯化、鉴定和验证,从而确定神经母细胞瘤及神经节细胞瘤的差异性蛋白质.结果 该研究筛选出神经母细胞瘤及神经节细胞瘤患儿的血清差异性蛋白质峰值为9 569.4 D,而后通过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鉴定及验证了位于此峰值的差异性蛋白质为血清淀粉样蛋白A2.结论 本研究通过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找出了可能成为神经母细胞瘤和神经节细胞瘤的差异性蛋白质.并验证了血清淀粉样蛋白A2作为鉴别神经母细胞瘤及神经节细胞瘤差异性蛋白质的可能性,也为以后对这一指标确定量化标准和进入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 胸腔镜在小儿纵膈肿物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刘树立;黄柳明;张军;李旭;李龙;管考平;杨轩;陈震;张震

    目的 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纵膈肿物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总结胸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纵膈肿物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3年9月,应用胸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纵膈肿物27例的临床资料.本组术前均行增强CT检查,肿物直径4.5~12 cm,平均(6.7±1.7) cm.术前CT诊断畸胎瘤10例,支气管源性囊肿6例,食管源性囊肿7例,神经母细胞瘤4例.全部患儿实施胸腔镜肿物切除术,术中病理冰冻切片检查确诊.结果 全部患儿顺利完成胸腔镜纵膈肿物切除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患儿,肿物完整切除.手术时间90~220 min,平均(137.9±33.3) min.估计出血量5~80 ml,无输血患儿.术后当天进水,第1天进食;住院时间3~7 d,平均(4.6±1.2)d.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患儿.术后病理检查报告,切除完全,边缘无肿瘤组织残留.良性畸胎瘤肿瘤10例、支气管源性囊肿7例、食管源性囊肿7例,节神经母细胞瘤4例,与CT诊断基本符合.术后随访4个月~7年,平均(37.0±21.7)个月,患儿健康生存,无肿瘤复发.结论 选择适宜的纵膈肿物患儿应用胸腔镜手术治疗是安全、可行的.术者胸腔镜操作技术熟练、纵膈肿瘤切除经验丰富及可靠影像学技术支持,是手术安全、成功的保障.根据术中情况必要时应及时中转开胸,不强求胸腔镜切除.术前全面准确的评估病情可降低中转开胸率.恶性肿瘤手术例数尚少、随访时间尚短,胸腔镜手术应谨慎.

  • 先天性多关节挛缩症双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

    作者:胡超;李旭;吴伟平;戴双武;谭为;史强;金大地

    目的 探讨先天性多关节挛缩症双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先天性多关节挛缩症双侧髋关节脱位患儿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5~39个月,平均16个月.采用S-P前侧入路和内侧入路治疗髋关节脱位,同时选择性行骨盆截骨和股骨截骨术.结果 本组随访2~5.2年,平均约3.5年.8例中2例步态基本正常,1例轻微跛行,2例步态不稳,1例需佩戴长腿支具行走,2例不能独立行走.4个髋活动基本正常,8个髋活动轻度受限,4个髋活动明显受限.根据Severin的X线片评定标准和修改的McKay临床评定标准,优4髋,良8髋,一般4髋.髋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左右两侧术后比术前提高约30°.其中,左髋关节术前活动度为70.4°±6.3°,术后活动度为104.1°±9.6°;右髋关节术前活动度为72.0°±10.2°,术后活动度为102.5°±8.9°,两者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本组有3个髋关节发生股骨头坏死,Kalamchi and MacEwen分级Ⅰ、Ⅲ、Ⅵ各1例.结论 先天性多关节挛缩症双侧髋关节脱位者应早期行切开复位来恢复正常髋关节解剖结构,经S-P前侧入路以及骨盆截骨和股骨截骨术是治疗脱位的有效方法.

  • 应用跗骨窦有限切口克氏针内固定加植骨治疗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

    作者:李凡;勘武生;刘郁东;徐剑;李明静

    目的 回顾性评估应用跗骨窦有限切口克氏针内固定加植骨治疗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2月,26例27足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行跗骨窦有限切口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的临床资料.26例均为男孩,年龄2~15岁,平均9.6岁;术前通过X线片及CT加三维重建检查对骨折情况进行评估和分型,骨折按Sanders分型分组:Ⅱ型组6足(Ⅱa型4足、Ⅱb型2足)、Ⅲ型组14足(Ⅲab型6足、Ⅲac型5足、Ⅲbc型3足)、Ⅳ型7足.术后临床评估使用改良AOFAS评分.结果 全部患儿均获8~30个月随访,平均21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均为术后4周.Ⅱ型组术前及术后B(o)hler角分别为16.8°±12.9°和36.8°±7.5°,术前及术后Gissane角分别为104.8°±12.8°和124.3°±9.6°,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型组术前及术后B(o)hler角分别为15.4°±14.1°和34.4°±9.1°,术前及术后Gissane角分别为100.6°±10.1°和119.8°±11.7°,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和P<0.05).Ⅳ型组手术前、后B(o)hler角分别为8.6°±10.5°和34.7°±5.3°,手术前、后Gissane角分别为105.4°±4.0°和121.4°±8.9°,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组、Ⅲ型组和Ⅳ型组术后改良AOFAS评分分别平均为65.2±2.5、67.0±1.6和65.0±2.8,3组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1足出现克氏针针眼感染,无切口感染、软组织坏死、骨髓炎、创伤性骨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跗骨窦有限切口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可以满意复位及稳固固定,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可以避免切口感染、软组织坏死、骨髓炎、创伤性骨关节炎等并发症.

  • 羊膜破裂序列征一例

    作者:成琦;周启星;韩崑;杨文

    患儿男,9月龄.因“发现左侧上唇裂开9月余”就诊.为第4胎,第3产,孕39周,剖宫产.出生时体重2.5 Kg.其母否认孕期致畸因素接触史,孕期未行产前检查,分娩时胎盘状态不明.无家族史,患儿两个姐姐均身体健康无畸形.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心音正常,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腹部外形正常,全腹柔软,腹部未触及包块.左上唇自红唇全层裂开接近左鼻底,左鼻翼稍塌陷,左鼻孔横阔,鼻小柱向右偏斜;右口角全层裂开长约1 cm,双眼睑外侧角裂开,眼距增宽(图1);右手小手伴2~4指短指并连呈团状,末端有带状缩窄环,2~4指各指仅含两节指骨,均无指甲生长;左上肢及双下肢正常(图2).

    关键词:
  • 肛管内超声在小儿肛直肠畸形术后的应用

    作者:黄妍

    传统的肛管检查如肛门直肠测压、排泄造影、盆底肌电图与阴部神经刺激等多从功能方面提供辅助资料.磁共振(magnetic esonance,MR)可以提供肛管形态学影像,但价格昂贵,小儿行MR检查噪音大、时间长、镇静困难,作为常规应用有一定困难[1-2].肛管内超声(endoanal ultrasonography,EUS)不但能实时显示肛管形态图像,而且有效、无创、操作简单、耗时少、便宜.目前EUS在成人肛门周围感染、肛管直肠肿瘤、肛门失禁、顽固性便秘等疾病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成人,EUS已经取代了肌电图对肛门内括约肌(internal anal sphincter,IAS)和肛门外括约肌(enternal anal sphincter,EAS)损伤的诊断,还有可能取代排便造影对出口梗阻性便秘的诊断[3-6].在国外,EUS的应用更是发展迅速,利用EUS了解大便失禁患儿括约肌破损情况已成为常规的诊治程序之一[7-10].然而肛门内超声在小儿应用方面相关报道国内较少,有关肛直肠畸形术后的更少,现将国内外的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
  • 儿童膀胱直肠功能障碍诊断治疗进展

    作者:陈燕;黄书满

    排尿和排便问题是儿童就医的常见原因.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全球7岁以下儿童约1/3会出现尿急症状,其中3%~4%伴有急迫性尿失禁[1].儿童便秘的患病率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年龄有区别,根据罗马Ⅲ标准(Rome-Ⅲ criteria),欧洲2岁儿童中约1/8有便秘,中国3~5岁的儿童约30%0有便秘[1].为了提高这组儿童的诊断和治愈率,2013年第十五届国际亚太小儿泌尿会议(Annual Congress-Pacific Association of Pediatric Urologists,APAPU)建议将儿童排尿和排便障碍症状统一一个新名词,即膀胱直肠功能障碍(bladder and bowel dysfunction,BBD).下面将对有关BBD的概念、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供临床实践参考.

    关键词:
  • miR-142-3p调控高迁移率族蛋白1及对神经母细胞瘤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周显军;陈鑫;沈峰;董蒨;朱永洁;段于河;耿耿;崔楷悦;李晓

    目的 研究miR-142-3p靶向调控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及其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顺铂(CDDP)化疗敏感性影响的分子机制.方法 ①构建神经母细胞瘤耐药细胞株SH-SY5 Y/CDDP,RT-PCR检测细胞内miR-142-3p的表达水平;②CCK8和Elisa检测过表达miR-142-3p对耐药细胞株SH-SY5 Y/CDDP的凋亡和IC50水平的影响;③构建HMGB1 3'UTR区荧光素酶报告载体,验证miR-142-3p对HMGB1的靶向调控作用;④Westernblot检测转染miR-142-3p后SH-SY5Y细胞中HMGB1的表达水平;⑤利用siRNA敲减耐药细胞株SH-SY5 Y/CDDP中HMGB1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siRNA的敲减效果,CCK8和Elisa方法检测SH-SY5 Y/CDDP细胞的IC50和凋亡情况.结果 ①构建神经母细胞瘤耐药细胞株SH-SY5 Y/CDDP成功,耐药细胞株IC50由原来的(4.57±0.65) μg/ml增加到(23.53±3.87) μg/ml,比非耐药细胞株提高了5.15倍;RT-PCR结果显示耐药的SH-SY5Y/CDDP细胞株中miR-142-3p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的SH-SY5Y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Elisa结果显示,过表达miR-142-3p后,与转染Control mimics组相比,耐药细胞株SH SY5Y/CDDP细胞用CDDP处理后凋亡水平升高,IC50显著降低(7.02±1.38 vs 24.27±4.13)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荧光素酶活性检测表明miR-142-3p能够显著抑制HMGB1的荧光素酶活性(P<0.01);④Western-blot结果显示,在SH-SY5Y细胞中过表达miR-142-3p后,细胞中HMGB1蛋白水平明显下调(P<0.01),miR-142-3p与HMGB1的表达呈负相关;⑤两条siRNA敲减HMGB1后,SH-SY5 Y/CDDP耐药细胞株用CDDP处理后凋亡水平升高,细胞的IC50由对照组的(24.61±4.07) μg/ml,分别下降到(9.65±1.39)μg/ml和(8.43±1.76)μ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142-3p的靶基因为HMGB1,miR-142-3p能够通过靶向调控HMGB1的表达而增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对CDDP化疗的敏感性.

  • 肛门直肠畸形和先天性巨结肠临床研究简况与规范化诊疗展望

    作者:高亚

    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ARM)和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s disease,HD)是小儿肛肠外科中常见并具代表性的病种.随着产前诊断、新生儿重症、尤其是近10余年来腹腔镜技术的引入和进步,ARM和HD的诊断与治疗理念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但在疾病分类、术前诊断方法与手术时机及术式选择、中长期功能评估等多方面仍亟待达成共识.本文主要就近3年国际上英文文献的主要进展进行整理,期待为国内同行规范临床应用、开展多中心对比研究等有所启发.

    关键词:
  • 肛门成形术后直肠尿道瘘的处理

    作者:庞文博;张廷冲;彭春辉;王增萌;冯欣;陈亚军

    目的 总结肛门成形术后直肠尿道瘘的手术方式,以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6例肛门成形术后直肠尿道瘘患儿的临床资料.本组均为男孩;年龄1~16岁,平均5.6岁.46例中44例为肛门成形术后残留直肠尿道瘘,另2例为肛门手术时损伤尿道所致的医源性直肠尿道瘘.患儿均表现为排尿时自肛门漏尿或尿液中混有大便,其肛门外观和排便功能良好,肛门术后临床评分均在4分以上.所有患儿术前常规行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voiding cystourethrogram,VCUG)和下消化道造影,以了解瘘管情况及直肠形态.其中有36例经上述检查发现尿道瘘,其余10例未显示瘘管.本组依据直肠内瘘口距肛门口位置高低选择术式,行经前会阴入路手术患儿44例,经肛门入路手术1例,经后矢状入路手术1例.结果 术后常规随访6个月.46例患儿中43例尿瘘一期愈合,3例术后尿瘘复发,其中1例黄连素溶液坐浴1个月后尿瘘自行愈合.结论 肛门成形术后直肠尿道瘘多为中位尿瘘,适宜经前会阴入路手术;对于直肠内瘘口位置较低的患儿,可采用经肛门入路手术.以上2种手术操作简便易行且效果满意,无需结肠造瘘.对于直肠内瘘口位置较高的患儿,可采用后矢状入路手术,但应先行结肠造瘘粪便转流.

  • 可控性Malone顺行灌肠在神经性肛肠功能障碍患儿的应用评价

    作者:耿园园;张丽;李艳华;罗娟;孙小兵

    目的 利用盆底肌电生理检测、肛门直肠测压及结肠传输试验对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肛肠功能的病理生理特点进行分析,并对行可控性Malone顺行灌肠(malone antegrade continence enema,MACE)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2005年5月至2013年8月对278例确诊为神经源性肛肠功能障碍(neurogenic bowel dysfunction,NBD)的患儿(男142例,女136例;年龄3~16岁,平均年龄8.8岁)行盆底肌电生理和肛门直肠测压检查.其中,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3~16岁,平均年龄7.8岁)行结肠传输试验,并与20例健康儿童(男14例,女6例;年龄4~14岁,平均年龄8.2岁)进行对比;51例(男28例,女23例;手术年龄4~16岁,平均年龄9.3岁)行MACE,对手术前后的肛门功能进行量化评分.结果 患儿组肛门外括约肌和肛提肌动作电位波幅分别为(704.0±9.3)mv和(786.0±11.9)mv较对照组(356.0±7.3)my和(378.0±6.3)my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组肛门外括约肌和肛提肌动作电位时限分别为(7.6±2.8)ms和(8.9±3.9)ms,较对照组(4.8±1.3)ms和(5.0±1.4)ms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组阴部神经运动传导波幅为(0.5±0.3)mv,较对照组(1.7±0.2)mv明显降低;潜伏期为(2.6±0.4)ms,较对照组(1.8±0.3)ms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组肛管静息压和肛管大自主收缩压分别为(33.4±14.1)mmHg和(78.0±46.8)mmHg,较对照组(65.3±5.6)mmHg和(161.7±28.0)mmHg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排便感觉阈值为(69.1±37.0)ml,较对照组(42.5±15.2)ml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组全结肠传输时间为(72.6±6.6)h,较对照组(40.4±7.4)h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组左半结肠传输时间为(20.9±4.2)h,乙状结肠传输时间为(32.8±5.2)h,与对照组(9.3±4.3)h和(19.6±6.7)h比较,均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E术后患儿的Rintala评分为15.7±1.4较术前5.4±2.8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D患儿同时存在排便和控便障碍,MACE能显著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 腹腔镜肛门成形术同期结肠造瘘还纳术治疗中高位肛门闭锁

    作者:王伟;刘钢;余梦楠;覃胜灵;邢国栋;张璟;段炼;黄柳明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肛门成形术同期行结肠造瘘还纳术治疗中高位肛门闭锁的可行性,总结手术要点.方法 自2010年3月至2013年8月期间腹腔镜治疗先天性中高位肛门闭锁结肠造瘘术后患儿共33例,其中25例采用腹腔镜肛门成形术的同时行结肠造瘘还纳术.25例中,男24例,女1例;年龄4~24个月;体重4~12.5kg.24例男患儿中,合并直肠膀胱颈部瘘5例,合并直肠尿道瘘19例;女患儿无瘘.按造瘘口位置分为横结肠造瘘术后22例,乙状结肠造瘘术后3例.结果 腹腔镜操作时间50~140 min.其中,4例术中一并行腹腔镜双侧疝囊高位结扎术,1例行左侧发育不良肾切除术,1例行阑尾切除术,1例行左睾丸固定术.术中出血量5~30 ml,平均20ml.术后6~8 d开始进食,无吻合口瘘者.近期并发症:切口感染8例,盆腔感染1例,直肠脱垂5例.术后随访11个月~4年4个月,除1例合并Ⅲ型食管闭锁死于呛咳窒息外,剩余24例患儿中22例患儿有自主排便意识,2例患儿由于合并智力发育异常无法判断.6例患儿发生污粪,占24%(6/25).4例患儿出现便秘,经饮食调节或使用开塞露均可缓解.所有患儿均无需灌肠处理.结论 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在部分中高位肛门闭锁中选择二期腹腔镜肛门成形术同时行造瘘还纳是可行的,但是否可在大部分患儿作为常规选择,仍需进一步积累病例对照及进行前瞻性研究.

  • 先天性肛门闭锁前庭瘘前矢状入路肛门成型术及其改良术式术后排便功能随访

    作者:张雅楠;陈永卫;郭卫红;李樱子

    目的 了解先天性肛门闭锁前庭瘘前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anterior sagittal anorectoplasty,ASARP)术后排便功能情况及影响其术后排便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儿童医院2002年5月至2012年11月诊治并填写排便功能问卷的71例先天性肛门闭锁前庭瘘(anorectal malformation vestibular fistulae,ARMVF)患儿的就诊及随访资料,并根据2005年Krickenbeck术后随访排便功能分类表进行分析,了解手术年龄因素对术后排便功能影响.结果 全部71例患儿,自主排便者占32.4%(23/71);失禁发生率为18.3%(13/71),其中一级为14.1%(10/71),二级为4.2%(3/71),三级为0;便秘发生率为57.7%(41/71),其中一级为28.2%(20/71),二级为9.9% (7/71),三级为19.7%(14/71).按手术年龄分组,手术年龄<3个月小婴儿中,自主排便者占34.09% (15/44),在手术年龄≥3个月患儿中是25.9%(7/27).出现并发症的患儿为15例,排便功能均较差.结论 先天性肛门闭锁前庭瘘术前矢状入路肛门术后主要问题为便秘,失禁比例较低,多为一、二级.术后并发症影响排便功能.

  • 腹腔镜技术在治疗一穴肛畸形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琛;李龙;郑伟;乔国梁;葛军涛;叶茂;魏延栋;张震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治疗一穴肛畸形手术中运用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2005年11月至2010年12月间首都儿科研究所普外科治疗一穴肛患儿7例.该组患儿术前通过会阴瘘口造影、横结肠远端造瘘口造影及盆腔核磁共振检查确定直肠肛门、阴道及尿道关系,实施腹腔镜肛门成形术、尿道成形、阴道成形术,肛门、尿道及阴道成形同时完成.患儿年龄6个月~15岁,平均(2.9±5.4)岁.手术均采用3孔法,术中气腹压为8~12 mmHg.结果 该组患儿手术均成功,术中出血少、无输血,术后无死亡、尿道阴道瘘、直肠黏膜脱垂等严重并发症.术后一直接受随访,随访方式采取门诊检查与电话随访结合,失访率为0.随访时间4~9年,平均(5.7±2.1)年.全部患儿均无大便失禁,5例(71.4%)控制排便能力较好,2例(28.6%)经过4年的随访,目前仍有每天污便,2~4次/d,但不影响正常生活及学习,仅1例(14.3%)目前需用开塞露帮助排便,余患儿通过饮食控制均无便秘的情况.该组患儿均可自主控制排尿,仅1例偶有尿失禁情况.结论 腹腔镜辅助手术可运用于一穴肛畸形的治疗并获得较满意的疗效,且具有微创、术野清晰等独特优势.

中华小儿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5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1 02 03 04 05 06
1996 01 03 04 05 06
1995 01 02 03 04 05 06
1994 01 02
1993 01 02 03 04 05 06
1992 01 02 03 04 05 06
1991 01 02 03 04 05 06
1990 01 02 03 04 05 06
1989 02 03 04 05 06
1988 01 02 03 04 05 06
1987 01 02 03 04 05 06
1986 01 02 03 04 05 06
1985 01 02 03 04 05 06
1984 01 02 03 04
1983 01 02 03 04
1982 01 02 03 04
1981 01 02 03 04
1980 01 02 03 04
1966 01 02 03 04 05
1965 01 02 03 04 05 06
1964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