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儿科学 >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中华小儿外科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 중화소아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3006
  • 国内刊号: 42-115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1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袁继炎
  • 类 别: 儿科学
期刊荣誉:
  • 先天性肾积水肾脏细胞凋亡的病理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杨屹;吉士俊;王常林;侯英

    目的检测先天性肾积水肾脏细胞凋亡的发生,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电镜、DNA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及DNA电泳检测15例先天性肾积水患儿患肾细胞凋亡,其中轻、中、重度肾积水各5例.结果先天性肾积水肾脏有细胞凋亡发生,可见细胞核周边染色质凝集及凋亡小体.重度肾积水肾脏平均凋亡指数为0.094±0.017,中度肾积水为0.033±0.017,轻度肾积水为0.002±0.003,三者相比具有显著性意义,并且随着肾积水程度的加重,凋亡细胞数增多.1例中度肾积水和5例重度肾积水肾组织电泳带型呈典型的"梯形结构".结论肾细胞凋亡可能参与了先天性肾积水肾脏的损伤.

  • 术前介入在肝母细胞瘤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作者:李桂生;刘钧澄;刘唐彬;李穗生;杨健勇;陈伟;庄文权;李家平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小儿肝母细胞瘤综合治疗中的地位及适应证.方法对估计不能切除的肿瘤施以碘油化疗药物栓塞,然后再外科手术,9例中有7例施行了肝叶切除,右三叶3例,右半肝2例,左半肝2例.结果介入后,小儿副反应轻,肿瘤体积缩小,6例AFP值下降.未施手术1例介入后肺转移死亡,探查术1例后改肝移植术后死亡,肝叶切除7例中,死亡5例(3例复发,1例脑转移,1例肝功能衰竭)存活2例健在.结论介入治疗可以使某些不能Ⅰ期切除的肝母细胞瘤有了手术切除的机会,但要掌握适应证和方法.

  • 超声检查在儿童睾丸微石症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夏焙;孙来保;林洲;徐万华;王斌;刘磊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儿童睾丸微石症(TM)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453例就诊儿童中8例睾丸微石症(TM)的超声表现、病理结果、临床表现.结果儿童TM表现为双侧或单侧睾丸实质内、≤2*!mm、散在的、无声影的强光点;分为部分型与完全型.睾丸大小与正常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理改变为曲细精管内多发、单个板层状钙化体.7例随访无恶性变.结论儿童TM经超声检查确诊,无特异性症状及体征.发病率1.8%.在先天性睾丸异常者中发生率较高(2.5%).定期超声检查有助于客观评价儿童TM的转归.

  • 髋发育不良数字声波技术的早期筛查价值

    作者:黄晓琳;邝适存;郑振耀

    目的开发一种非侵入性数字声波技术,反映髋关节的结构特征,用于新生儿髋发育不良的早期筛查.方法应用包括有刺激系统、传导系统和带有双通道数字过滤程序数据分析系统的数字声波技术, 测量分析了90例正常新生儿两侧髋关节声波信号相关性(CF)和声强差异(D),并初步对16例1~60个月婴幼儿进行相应测量,并与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在160~315Hz范围,两侧髋关节声波信号相关性:正常组CF>0.94;髋发育不良组中有6例CF<0.8.声强差异:正常组D<2dB;髋发育不良组均明显大于正常,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统计学处理还表明,以声强差异2dB为临界点,灵敏度可以达到100%.结论该声波技术提供了一个用数字客观评估髋关节声波信号的实用方法,可用于新生儿髋发育不良的早期筛查.

  • 神经母细胞瘤的血管形成和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

    作者:董岿然;高解春;陈莲

    目的观察神经母细胞瘤的血管形成及影响因素,探讨化疗对神经母细胞瘤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 35例小儿实体肿瘤,年龄7月~12岁,分神经母细胞瘤组、其他恶性肿瘤组和良性肿瘤组,分别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第VIII因子相关抗原(VWF)、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1的表达情况,并行图象分析.结果神经母细胞瘤血管密度较良性肿瘤组明显增高(P<0.05);VEGF和FLT-1在神经母细胞瘤中有高表达,二者均与临床分期和分类有关,并可受化疗的抑制(P<0.05).结论神经母细胞瘤生长具有血管依赖性,化疗可抑制血管形成,控制肿瘤血管形成对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积极意义.

  • 带血供腓骨移植Ⅰ期修复小儿慢性骨髓炎死骨缺损

    作者:刘兴炎;葛宝丰;甄平;高秋明;付晨;刘占宏;李旭升;王宏东

    目的探索小儿慢性骨髓炎大段死骨早期摘除后骨缺损的Ⅰ期修复效果.方法 16例胫骨慢性骨髓炎并大段死骨清除后,作吻合血管腓骨移植Ⅰ期重建;2例作炎性骨段切除,采用带血管蒂腓骨移位Ⅰ期修复.结果 18例胫骨慢性骨髓炎在摘除大段死骨后,应用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或带血管蒂腓骨移植重建.术后平均随访26个月,见重建骨完全骨性愈合,累及的炎症得到完全控制;修复肢体的功能、外形令人满意.结论慢性骨髓炎所形成的大段死骨在作病灶清除的同时,进行早期的血管吻合或带血管腓骨移植Ⅰ期重建术,可免除死骨爬行替代的漫长病程,改善受区血液循环,抑制炎症漫延,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手术次数.为骨髓炎早期死骨清除骨缺损的重建提供了有效外科治疗手段.

    关键词: 骨髓炎 骨移植 腓骨
  •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

    作者:李永胜;郑修启;孟庆海;姬广福;朱玉芳;宋业纯

    目的报告6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6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病史、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情况,结合文献加以分析讨论.结果 6例皆在儿童期发病,5例以神经根性疼痛起病,6例均有脊髓受压表现,2例症状有反复,3例有脊柱畸形.5例手术全切,1例大部切除,均取得较好疗效.结论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是良性先天性发育异常疾病,手术治疗效果好.MIR检查及微创手术的应用是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关键.

  • 神经母细胞瘤组织分型的生物特性与临床意义

    作者:高解春;周菊玲;陈莲

    目的探讨不同神经母细胞瘤组织分型的生物特性和预后评估意义.方法按Shimade分型将61例神经母细胞瘤分为组织结构良好型(FH)和组织结构不良型(UH),应用免疫组化检测Trk-A、N-myc、NSE、CD44表达,统计分析FH和UH型的生物标记表达和生存率差异.结果 61例分型为FH型40例、UH型21例;UH型的Trk-A阳性率(6/14)明显低于FH型(27/32)、N-myc阳性率(8/14)则高于FH型(10/32), NSE和CD44检测无明显差异.FH型的3年和5年生存率(57.6%和27.3%)均高于UH型(18.8%).结论神经母细胞瘤的组织分型对肿瘤生物特性、临床诊治和预后评估有指导意义.

  • 前路Halm-Zielke器械治疗脊柱侧凸

    作者:马若凡;郑振耀;吴健华;林子平

    目的应用Halm-Zielke双棒系统前路手术矫正脊柱侧凸.方法 1999年6月~2000年11月应用Halm-Zielke系统治疗胸腰段和腰段特发性脊柱侧凸10例,皆为女性, 年龄12.5~18.4岁,平均15.7岁,全部病例均获随访.结果术前侧凸Cobb's角平均57.1°,术后14.2°,矫正率为75.1%.旋转畸形(Nash-Moe法)术前平均2.3°,术后0.6°,平均矫正1.7°.除1例轻度泌尿道感染外,无脊髓神经等其他并发症.结论前路Halm-Zielke手术矫正脊柱侧凸疗效确切,植入物稳定性好,并发症少,术后无须支架外固定.

  • 神经分离松解术治疗脊髓栓系综合征的疗效评价

    作者:王继孟;王延宙;王恒冰

    目的对脊髓栓系综合征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通过54例手术,针对不同的病理因素,解除栓系,分离粘连,梳理神经.结果术后临床症状改善者33例,无变化18例,加重3例.26例进行了体感诱发电位(SEP)的观察,术后均有明显好转.3例术后MRI显示脊髓末端位置无明显变化.结论脊髓栓系综合征提倡早期手术,手术后恢复是一个长期的慢性过程;大小便功能恢复的测定,下肢及足畸形肌电的改善都是非常复杂的.

  • 幼儿发育性髋脱位髋臼形态学的MRI研究

    作者:刘志新;刘卫东;赵群;马瑞雪;吉士俊;张立军

    目的通过测量MRI三维髋臼指数,探讨幼儿发育性髋脱位髋臼病理形态改变的特点.方法本文对1993年2月~1998年4月我院治疗的28例单侧发育性髋脱位幼儿采用MRI扫描系统,在经过正常侧股骨头中心的MRI冠状面上测量双髋的骨性和软骨性髋臼指数,横断面上测量骨性前髋臼指数、后髋臼指数,软骨性前髋臼指数、后髋臼指数.结果脱位侧骨性三维髋臼指数较正常侧增大,但脱位侧冠状面软骨性髋臼指数较正常侧增大,横断面上软骨性前、后髋臼指数减小.正常侧骨性与软骨性三维髋臼指数间存在较大相关性.脱位侧髋关节在Dunn分型后,骨性与软骨性三维髋臼指数亦存在较大相关性.三维髋臼指数随Dunn脱位呈规律性改变,从DunnⅠ~Ⅲ型脱位,随着脱位股骨头位置的增高,骨性三维髋臼指数呈增大趋势;软骨性三维髋臼指数中冠状面软骨性髋臼指数逐渐增大,横断面软骨性前、后髋臼指数均逐渐减小.结论①幼儿发育性髋脱位髋臼的开口是椭圆形改变趋势,即骨性髋臼开口增大改变,冠状面上改变的幅度明显大于横断面;软骨性髋臼开口的改变是冠状面上开口变大,横断面上开口变小.②股骨头在髋臼内的存在是髋臼软骨保持正常形态的决定因素,髋臼软骨的病理增生改变与脱位后股骨头的位置密切相关,尽早恢复头臼的解剖关系是保持髋臼形态和功能的关键.

  • 颅骨和脊椎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

    作者:金惠明;孙莲萍;鲍南;朱杰明

    目的探讨颅骨和脊椎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5年中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颅骨和脊椎LCH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1.5岁~10岁.颅骨损害11例(单发9例,多发2例),颅骨合并脊椎损害2例,脊椎损害伴椎旁软组织肿块2例.影像学上均表现为骨质破坏.颅骨单发和多发损害,术后化疗,不作放疗.颅骨伴脊椎损害和脊椎损害伴椎管内外软组织肿块,脊椎放疗后化疗.结果全部病例随访0.5~4.5年,无一例死亡.2例颅骨多发损害,术后化疗期间,颅骨有新病灶出现,改用环磷酰胺,病灶消失,无复发.结论病变组织活检是明确诊断的依据.术后化疗、放疗应视疾病程度而定.颅骨和脊椎LCH预后较好.

  • 不同年龄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曲日斌;王慧贞;王维林;余云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特征、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988年1月~1998年12月收治的213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按年龄分3组,将分型、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相关因素综合分析.结果①新生儿、婴儿17例,囊肿型16例(94.12%),临床以黄疸(11例)、肿物(6例)为主要症状,15例手术治疗,13例(86.67%)治愈,2例(13.33%)死亡.②幼儿、儿童组163例,均以间歇性腹痛就诊,囊肿型74例(45.40%),梭型89例(54.60%).76例行影像学检查,62例(81.58%)伴胰胆管合流异常.161例手术治疗,治愈160例(99.38%),死亡1例(0.62%).③成人组33例,囊肿型及混合型占多数,因反复感染并发症日益增多,33例中24例(72.73%)合并胆管结石等并发症,癌变2例.手术治疗33例,治愈30例(90.91%),死亡3例(9.09%).结论本病应根据不同年龄、临床表现,采用现代的影像技术检查,做到早期诊断、早期行根治术.

  • 小儿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的外科治疗

    作者:刘迎龙;吴清玉;胡盛寿;朱晓东;孙立忠;许建屏;任杰;于存涛

    目的评判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早期手术矫治的疗效及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各种吻合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1976~1999年共收治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140例(男81,女59),平均年龄(7.13±6.88)岁.心上型87例(62.14%),心内型44例(31.43%),心下型2例(1.43%),混合型7例(5%).2例经右心导管检查证实为重度肺动脉高压,未能实施矫治手术,余患儿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矫治术.心上型的吻合方法包括:心外法(21例),经上腔静脉与升主动脉间吻合法(3例),经房间隔缺损吻合法(18例),心外吻合加经房缺吻合(2例),经左右心房联合切口吻合法(43例).结果术后早期(30*!d)死亡14例(10%),其中3例合并其他复杂的心内畸形,均死亡,故单纯TAPVC的手术死亡11例,死亡率为8.03%(11/137).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心律失常60例(42.86%).结论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宜尽早手术,心上型矫治术吻合口足够大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左右房联合切口入路可确保吻合口足够大,但心律失常发生率高,经上腔静脉与升主动脉间吻合法可减少心房损伤,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

  • 肾母细胞瘤切除术中探查对侧肾脏是必须的吗?

    作者:陈方;刘国华;李衷初;蔡威;徐卯升;薛皓亮;谢华

    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切除术中对侧肾脏探查的必要性.方法 1979年10月至1994年12月,共81例肾母细胞瘤患儿均于术前接受B超、CT和IVU检查.所有患儿均在本院接受手术并化疗和放疗.15例患儿接受了MRI成像检查.结果 76例患儿术前诊断为单侧或双侧(仅3例)肾母细胞瘤,与手术结果完全一致.4例患儿术前怀疑为神经母细胞瘤,1例疑为畸胎瘤.3例双侧者均为小肿瘤侧半肾切除和大肿瘤侧全肾切除,单侧者均未探查对侧肾脏.术后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根据NWTS的分期标准,Ⅰ期34例,Ⅱ期23例, Ⅲ期15例,Ⅳ期6例,Ⅴ期3例.结果:78例单侧患儿随访6~20年,5年生存率为79.49%.患儿死于转移、复发和化疗或放疗并发症,无一例患儿发现有对侧肾母细胞瘤.结论肾母细胞瘤切除术中无必要探查对侧肾脏.

  • 先天性回肠末端环形束带致肠狭窄梗阻三例

    作者:张文同;刘月忠;袁峰;姜瑞金

    本文报道3例由于环形束带压迫远端回肠导致小肠梗阻,其中1例合并先天性幽门肥厚.3例均行束带切除,痊愈出院.病理报告均为脂肪血管纤维组织.

  • 婴儿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并血肿机化一例

    作者:张龙;田艳林;汪新华

    患儿:女,50d.因进行性精神欠佳1周、嗜睡2d入院.患儿系顺利自然产,无外伤史或癫痫样发作史;无家族性血管畸形病史.检查:表情淡漠,精神懒散无哭闹,听、视觉诱惑反应平淡,自主活动好;头颅无畸形,前囟无膨隆且张力不高,无神经系统阳性病理征或定位体征.血液检查无凝血障碍.CT平扫示:左额叶脑内类圆形巨大高密度影约4.2cm×3.8cm×5cm,其内密度欠均匀,CT值高处为75Hu一小斑块,病灶边缘较光滑,其周围绕一带状低密度区,CT值23Hu.MRI平扫:左额叶脑内异常信号影:T1加权像以高信号为主,T2加权像呈高中低混杂信号,病变周围环绕有大片状水肿区,有出血、钙化和囊变的病灶;影像检查均示左侧脑室前角受压下移,中线右移1cm.报告结果:①左额叶脑内血肿;②左额叶脑肿瘤不排除.急诊额部冠状头皮切口手术、左额骨瓣开颅的血肿清除:术中见左额叶内突出脑皮质的巨大机化血肿球,其表面附有源于周边正常脑皮质的少许丛状纤细血管,血肿周围有少许血浆样渗出液,血肿球完整取出后见其底面还有分为两层的片状陈旧血凝块做铺垫,完全清除血肿可见其"巢穴"壁光滑如脑室壁样;后在止血时脑室额角被穿通并有清亮脑脊液逸出.

  • 小儿颅内肠源性囊肿二例

    作者:聂振明;王守军;程启龙;朱树干

    肠源性囊肿多发生在脊髓,而颅内极为罕见[1,2].我院经手术和病理确诊小儿颅内肠源性囊肿2例,现报告如下.

  • 独肾、单一输尿管异位开口、膀胱发育不良、脊柱发育畸形一例

    作者:薛皓亮;陈方;徐卯升;耿红全;谢华

    患儿:女,6岁.无正常排尿6年余.患儿生后2个月被发现尿布经常湿润,会阴部潮红.随着年龄增长,病情逐渐加重,可发现尿液持续性从尿道口滴出,偶然可有一次尿意,但尿量极少,大便正常.体检:生长发育与同龄儿相仿,心肺无异常.

  • 伤寒肠出血误诊为梅克尔憩室二例

    作者:张良吉;谈必龙;李晓庆

    例1:男,6岁,农村儿童.因发热、腹痛、腹泻8d,便血2d入院.体温呈驰张热型,稀水样便,每日10余次,无粘液脓血,入院2d前开始解猪肝色样大便,每日8次,面色进行性苍白.检查:T 39.5℃,BP 90/49mmHg(1mmHg=0.133kPa),重度贫血貌,肝剑下1.5cm,脾未扪及,中上腹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血常规:Hb 31g/L, WBC10.4×109/L,中性细胞0.55, 淋巴细胞0.44.入院诊断为梅克尔憩室,肠出血.先后输血650ml、扩容、抗感染治疗,病情尚稳定.入院后WBC计数进行性下降,3d后为4.5×109/L,细菌培养伤寒杆菌阳性和肥达反应阳性而确诊伤寒,经抗伤寒治疗,住院8d痊愈出院.

  • ChiariⅢ畸形一例

    作者:鲍南;洪莉;施诚仁

    患儿:男,1个月,出生时发现后枕部囊性肿块,渐进性增大,无神经系统损害症状.头颅MRI检查显示后枕部脑膜膨出,后颅窝较小,小脑、脑干及四脑室向后下方移位,部分进入囊腔内.诊断:Chiari Ⅲ畸形伴脑积水.手术行膨出脑膜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

  • 小儿黄色肉芽肿性膀胱炎一例

    作者:王峻;武际英;曲飞

    患儿:男,8岁.因咳嗽1周,尿频、尿痛3 d入院.患儿3岁时曾患"泌尿系感染",经治疗痊愈.但反复发作过3~4次,近一次为2个月前,系"感冒" 4~5 d后发病,经抗感染等治疗好转.家族中无类似发病史.入院检查:T 36.8 ℃,P 80次/min,R 29次/min,WT 25 kg.神志清,精神好,眼睑无浮肿,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粗,右肺可闻及少许干性吓罗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扪及包块.双肾区无叩痛,双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包茎,龟头略红.血常规:Hb 127 g/L,RBC 5.08×1012/L,WBC 6.5×109/L,N 0.60,L 0.40.尿常规:Pr ++,WBC +~ ++,RBC ++.入院诊断:①急性支气管炎;②泌尿系感染.

  • 右髋关节软骨粘液样纤维瘤一例

    作者:刘星;刘正全;张德文;李明

    患儿:男,9岁4个月,右下肢无痛性跛行1年.1年前无明显诱因患儿出现右下肢跛行伴髋关节活动受限,病程中不伴发热和局部红肿疼痛史,无潮热盗汗和进行性消瘦,否认结核接触史及外伤史.体检:发育营养中等,无贫血象.胸部检查心肺正常.腹部检查发现肝脏肋下1.0 cm,脾脏肋下1.5 cm,质软.跛行步态,双下肢Allis征(-),右下肢肌肉轻度萎缩,但肌力测试为V级,肌张力正常.右髋关节有30°屈髋畸形,托马氏征(+),髋关节外展、内收、屈伸均受限,尤以内、外旋转活动受限显著.X线片显示:右髋关节间隙轻度增宽,股骨头形态、结构无明显改变,髋臼顶部髋骨见小囊样密度减低影、上缘有轻微致密硬化边,髋臼内缘坐耻骨部分似有囊样低密度改变,致髋臼内缘密度减低.左髋关节无明显异常.

  • 婴儿睾丸支持细胞瘤一例

    作者:孙岩;陶文芳;李昭铸

    患儿:男,2个月.胚胎9个月时B超检查发现胎儿左睾丸肿大,拟诊:"睾丸肿瘤".出生后见左睾丸较大且硬,不伴疼痛,增长缓慢.体检:患儿发育正常,左睾丸肿大3.5cm×2.5cm,质地硬韧,表面光滑,无压痛,与皮肤无粘连.阴囊发育正常.B超提示:左睾丸实质性肿瘤.术中见:左睾丸弥漫性肿大,质硬,其中一处突破睾丸被膜呈菜花状凸起,附睾大小、形态正常,质地柔软,未受肿瘤侵及.

  •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诊断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作者:白玉作;范国光;王维林;王慧贞;于明;张昱鹏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MRCP)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的胰胆管影像学检查方法,国内自1995年起相继开展了此项目,但都用于成人胰胆管病变的观察与诊断,对小儿胰胆管疾病的应用尚未见报道.总结我院1999年3月~2000年4月采用MRCP诊断并经手术治疗的16例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病例,报告如下.

  • 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畸形的问题和对策

    作者:王继孟;王恒冰;王延宙;陈新国

    Ilizarov环行外固定器用法变化很多,根据临床需要可进行骨延长、加压、矫正成角和旋转畸形等多种用途.尽管功能繁多、效果好,但临床应用中仍有许多问题和并发症发生,如肌肉挛缩、轴向偏移、神经血管损伤、加压克氏针对脱钙骨的切割、针道感染等.总结12例患儿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经验,报告如下.

  • 胎儿、新生儿和小婴儿肠套叠

    作者:刘文英;唐耘熳;胡廷泽;蒋小平;李福玉;郎诗民;李园;徐志诚;周华友

    急性肠套叠是小儿外科常见病,好发于4个月~2岁的小儿,尤以4~10个月为多见,而3月龄以下小儿尤其是1个月以内新生儿肠套叠仅见个案报告.笔者对1983年4月~2000年10月期间收治3月龄以下小儿肠套叠进行分析,现将资料完整18例报告如下.

  • 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小儿孤立性骨囊肿的初步观察

    作者:王恒冰;王继孟;郭宗远;吴荣德;王延宙

    孤立性骨囊肿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的长骨干骺端,是良性病变.有多种治疗方法,各种治疗方法都有一定效果,也有需进一步探讨的地方.我院自1997年10月至1999年11月采用自体骨髓移植治疗11例患儿,效果满意.

  • 小儿手指屈肌腱损伤的治疗

    作者:覃均昌;刘宝萍;韩镜明;刘正全;张德文;唐盛平

    小儿手指屈肌腱损伤后,与成人有些不同的问题,如诊断比较困难,肌腱结构小,给修复带来困难,而术后锻练因不合作出现更多的问题.但有利的方面是小儿愈合能力迅速,很少形成关节挛缩.笔者自1991年以来收治本病23例37指,现报道如下.

  • 手术前后大剂量化疗治疗儿童骨肉瘤

    作者:赫荣国;顾章平;王浩;李浩宇;许瑞江;王雅琴;马承宣

    近20年来对骨肉瘤的治疗效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5年无瘤生存率已由15.0%提高到80.0%[1-4].这主要应归功于新辅助化疗概念的提出和实施.为了提高罹患骨肉瘤儿童的生存率,我科从1994年7月开始尝试在手术前后使用大剂量联合化疗,治疗儿童骨肉瘤10例.与以前术后小剂量化疗组比较,其2年生存率明显提高.

  • 先天性巨结肠症神经节发育异常

    作者:陈雷玲;胡廷泽;朗诗明

    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s disease,HD)为小儿外科常见病之一.已知神经嵴源性细胞终分化形成神经节细胞及胶质细胞,构成肠神经节[1].研究提示HD病变肠段神经节细胞缺乏,移行段神经节细胞减少及病变肠段神经纤维增生[2].由于胶质细胞对神经节细胞具有营养及支持作用,ENS胶质细胞减少或功能异常可导致神经节细胞数目减少及感染性的肠道疾病[3].为此,本研究通过对多个年龄组的HD病变段,移行段的肠神经节,特别是胶质细胞与神经节细胞发育及其病变之间的关系.

  •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血制品用量分析

    作者:王伟;朱德明;陈虹;黄惠民;张蔚

    当前,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年龄不断提前,手术中用血量大.针对这一状况,我们对儿童先心病围术期血制品用量进行分析,探讨节约用血的方法.

  • 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儿童僵硬型马蹄内翻足

    作者:楼跃;夏榕圻;唐凯;范毓华;黄禄基;潘新华

    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治疗方法很多,目前较常用的手术多数为一次性矫正畸形,对于僵硬型马蹄内翻足容易引起皮肤缺血坏死、继发感染和术后瘢痕挛缩等,远期疗效往往欠佳.1990年3月~1999年3月,我们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儿童僵硬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9例10足,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 小儿贲门失弛缓症临床特征与外科治疗

    作者:林茹;朱雄凯;张泽伟

    小儿贲门失弛缓症是较少见的良性食管疾病.近年来随着食管生理功能检查的不断开展,可以较全面地了解本病的病理生理变化.我院自1984~1999年共收治17例患儿,现分析其临床特征.

  • 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斜疝350例

    作者:李宇洲;梁健升;刘衍民

    微创外科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传统手术被腹腔镜手术所代替,我院自1998年3月开始研究如何应用腹腔镜治疗小儿斜疝,效果良好,现将治疗350例的经验总结如下.

  • C型臂引导下局部切除骨样骨瘤

    作者:许瑞江;卢强;赫荣国;魏新军

    骨样骨瘤的常规手术方法因切除比较广泛,多需要植骨,并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我科自1995年以来,采用C型臂引导下局部切除瘤巢的方法治疗骨样骨瘤5例,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 幼女阴道下段部分闭锁致经血潴留误诊分析

    作者:王海波;祝荣坤;闫西红;张爱群;周艾琳

    例1:女,12岁.因突然下腹疼痛伴恶心、呕吐1 d急诊入院,患儿即往有多次类似发作史,入院后检查:体温37.2 ℃,脉搏116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2/67 mmHg,心肺正常,腹平坦,无明显腹胀,未见肠形、未触及包块.右侧腹及下腹有压痛,轻度肌紧张和反跳痛,麦氏点压痛不明显.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30 g/L,白细胞9.7×109/L,中性0.76,淋巴0.41,尿常规正常.因考虑患儿有反复发作病史,诊断为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于次日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阑尾轻度充血,长约6 cm,与周围无粘连,手术顺利.术后3 d患儿仍感腹痛,呈持续性坠痛,阵发性加剧,有时伴恶心,呕吐.请妇产科会诊,追问病史,月经未来潮,既往几次腹痛均呈周期性,间隔约40 d,腹痛持续6~7 d自行缓解,专科情况:双乳发育正常,外阴阴毛分布呈倒三角形,大小阴唇发育正常,尿道与肛门间有深约2~3凹陷,探针探查为盲端.肛诊:于盆腔内可触及一约7.0 cm×6.0 cm×6.0 cm囊性肿物,偏右,张力大,于肿物右后方可触及宫体,大小不清,触痛阳性.B超检查:子宫前倾位,大小约4.7 cm×3.3 cm,宫壁回声均匀.宫腔光带厚约0.9,至宫颈处中断,宫颈形态不清,阴道上段可探及大小约6.4 cm×5.6 cm规则实质性回声光团,其内回声极不均匀.

  • 儿童完全性房室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作者:曹鼎方;苏肇伉;丁文祥

    完全性房室隔缺损(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CAVSD)是一种复杂的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其主要病变为房室瓣上下间隔发育不全及房室瓣发育异常.因其病变复杂,手术死亡率较高.自1986年3月~2000年2月我科共手术治疗80例,占同期手术的1.0%.手术死亡率8.8%(7/80).现就外科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 神经母细胞瘤的分化诱导剂研究现状

    作者:王弘;张锦华

    神经母细胞瘤(NB)是儿童期常见的起源于交感神经系统的颅外恶性实体肿瘤.虽然在应用大剂量化疗和全身照射后可达到骨髓缓解,延长了患儿的长期生存率,但NB的预后仍很差.只有少部分NB可自发地或由药物诱导消退或分化成良性的神经节细胞瘤.

  •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与神经母细胞瘤

    作者:孙传东;董蒨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小儿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Ⅰ、Ⅱ期的NB预后较好,而进展期NB虽经手术、化疗、放疗甚至骨髓移植等综合治疗,仍有很高的复发率(60.0%左右),但NB却有特殊的肿瘤生物学特性,可在出生几个月内自然消退或转变为良性神经节细胞瘤,IV-S期的NB虽然已经发生远处转移(肝、骨髓等),却预后良好,且有较高的自消率[1].

  • 神经胶质细胞衍化亲神经营养因子与先天性巨结肠发生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詹江华;谷继卿

    先天性巨结肠症(HD)是一种儿童常见病,其病因是由于远端肠管缺乏神经节细胞引起近端肠管扩张.但为什么远端肠管缺乏神经节细胞或神经节细胞无功能?近研究发现与原癌基因RET(RETproto-oncogene)和GDNF(神经胶质细胞衍化亲神经营养因子)的协同作用有关.

  • 印迹基因与胚胎性恶性肿瘤

    作者:张可仞;李心元

    肿瘤发生的机制一直为众多学者所关注,随着印迹基因的发现和不断深入的认识,有关印迹基因与肿瘤发生关系的研究日趋活跃,特别是在胚胎性恶性肿瘤中印迹基因的改变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现就此方面综述如下.

  •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张自明;马瑞雪;吉士俊

    先天性髋脱位是小儿常见的四肢畸形.随着新生儿筛查计划及超声技术的应用,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但仍有部分患儿由于存在持续的髋关节发育不良,尤其是治疗后残余的髋臼发育不良,在青春期或成人早期发生髋关节骨关节炎.根据目前的估计,近76.0%的髋关节骨关节炎是由髋关节发育不良引起,许多人在50岁之前不得不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因此近年来对其的认识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病理解剖分型及诊断治疗方法作一综述,以了解目前进展,指导临床工作.

  • 先天性肾积水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文建国;江泽熙

    小儿先天性肾积水临床多见,约占新生儿的1%[1]. 虽已进行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其病理生理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现代影像学及肾功能测定方法的发展改变了过去"肾脏扩张即存在梗阻需要手术治疗"的观念.已发现许多肾积水患儿不必手术可长期保持良好稳定的肾功能[2-4].

  • Gd-DTPA增强动态核磁共振诊断输尿管不全梗阻的实验研究

    作者:文建国

    目的探讨Gd-DTPA增强动态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输尿管不全梗阻的意义.方法将新生鼠输尿管交界处埋于腰大肌中制成输尿管不全梗阻模型(n=10).1年后用Gd-DTPA增强动态MRI检查梗阻组和对照组(n=12)鼠的肾脏,并对不同时间记录的肾脏影像进行分析,计算出肾皮质、髓质和肾盂的相对信号强度.结果使用Gd-DTPA后,对照组肾皮质、髓质和肾盂信号强度相继减弱,30~60*!min后基本恢复.梗阻肾脏的变化明显较对照组慢,60*!min后仍未恢复.结论 Gd-DTPA增强动态MRI可用于诊断输尿管不全梗阻并提供肾功能变化信息.

  • 不同直径骺板贯穿伤对骺板发育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石峰;陈秋;刘卫东;赵群;吉士俊;马瑞雪;张立军

    目的探讨不同直径克氏针造成骺板贯穿伤对骺板生长的影响.方法选用封闭群系日本大耳兔48只,随机分为两个实验组,每组24只,采用直径分别为1.5*!mm和3.5*!mm的克氏针纵形贯穿兔股骨远端骺板中心,于术后1、3、6及12周处死实验兔.测量骺板受损面积百分率,并从大体、组织学方面观察骺板发育情况.结果 1.5*!mm和3.5*!mm组骺板损伤面积百分率分别为(1.69±0.09)%和(9.13±0.20)%.术后12周3.5*!mm组实验侧股骨较对照侧短缩(2.08±0.46)*!mm(P<0.01),而1.5*!mm组未出现骨生长抑制.组织学观察发现术后3周骨桥初步形成,术后12周骨桥成熟,3.5*!mm组骨桥周边区域骺板增殖细胞层明显变薄.1.5*!mm组未发现骺板生长阻滞.结论克氏针造成骺板贯穿伤与骺板受损面积有关,超过骺板表面积约9.0%就可能导致骨生长抑制.

  • 犬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时神经肽类递质的分布变化

    作者:赵海腾;孙杰;叶惟靖;陈方;徐卯升;刘国华;李衷初

    目的观察犬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时血管活性肠肽(VIP)、酪神经肽(神经肽Y,NPY)和P物质(SP)在膀胱中分布的变化,探讨神经肽同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犬腰骶交界处脊髓和破坏家犬骶段脊髓的方法,建立骶上型(n=3)和骶下型(n=4)神经性膀胱动物模型,另设非脊髓损伤组(n=3)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膀胱颈和膀胱体中VIP、NPY和SP的分布.结果骶上型组,膀胱体部肌层VIP分布增多;骶下型组,膀胱颈部VIP分布高于正常组;无论是在膀胱体部,还是在膀胱底部,两神经性膀胱模型组的NPY分布均明显降低.SP的分布变化与NPY相似.结论在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中,膀胱肌层的VIP、NPY和SP分布会发生变化.骶髓是调节膀胱VIP合成或/和释放的中枢,调节NPY和SP合成/释放的中枢位于骶上.另外VIP是协调膀胱颈和膀胱体活动的递质.

  • 新生鼠输尿管梗阻对肾脏发育的影响

    作者:段智峰;郭宗远;于启海;吴荣德;陈新国

    目的研究新生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对肾脏发育的影响,为临床评价肾积水所致肾功能损害提供依据.方法生后48*!h内对70只Wister新生鼠行单侧输尿管结扎或假手术.在术后的第1~28*!d切取肾脏,测其重量;取术后14*!d的肾脏分别行α-平滑肌(α-SM)肌动蛋白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UUO侧肾脏重量增长明显受到抑制,而对侧出现代偿性增长.术后14*!d的切片观察到α-SM肌动蛋白在梗阻侧肾脏中仍持续存在,而在对侧及假手术组肾中已消失.TGF-β1在梗阻侧肾脏中表达增强.结论新生鼠UUO明显影响了同侧肾脏发育,并使肾功能受到损害.

  • 第82例--腹痛、发热、腹部包块

    作者:《中华小儿外科杂志》西南编审组

    病历摘要患儿:男,3岁.因腹痛30 h、发热27 h入院.患儿入院前30 h突发腹痛,呈持续性全腹疼痛、阵发性加剧.伴恶心,但无呕吐及腹泻.3 h后出现发热(体温未测),遂到当地医院就诊,给予输液等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病情未见明显好转而转入上级医院治疗.患儿患病以来,未进食,小便量少.

  • 小儿下肢痛

    作者:潘少川

    一、序言小儿下肢痛可以是一时出现的轻微症状,也可能是比较严重的疾病,但均不容忽视.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小儿下肢担负运动和体重,一旦发生异常较其他部位容易察觉.无论主观感觉痛苦或客观步态异常均能被家长及早发现.小儿的感觉感觉常因受语言词汇少的限制往往不能准确描述,如对疲乏、不适、或疼痛等等而笼统以哭闹、喊疼和不走路等表达.

中华小儿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5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1 02 03 04 05 06
1996 01 03 04 05 06
1995 01 02 03 04 05 06
1994 01 02
1993 01 02 03 04 05 06
1992 01 02 03 04 05 06
1991 01 02 03 04 05 06
1990 01 02 03 04 05 06
1989 02 03 04 05 06
1988 01 02 03 04 05 06
1987 01 02 03 04 05 06
1986 01 02 03 04 05 06
1985 01 02 03 04 05 06
1984 01 02 03 04
1983 01 02 03 04
1982 01 02 03 04
1981 01 02 03 04
1980 01 02 03 04
1966 01 02 03 04 05
1965 01 02 03 04 05 06
1964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