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儿科学 >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中华小儿外科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 중화소아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3006
  • 国内刊号: 42-115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1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袁继炎
  • 类 别: 儿科学
期刊荣誉:
  • 颅骨钻孔引流治疗儿童亚急性硬膜下血肿60例

    作者:景世元;王贤书;杨志国;程征海;曹红宾;李鑫

    目的 探讨颅骨钻孔引流术对于治疗儿童外伤导致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60例因外伤导致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全组患儿均行颅骨钻孔引流术,其中有55例患儿术后行尿激酶生理盐水引流冲洗,术后随访2年以上,观察其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2年以上,59例均临床治愈,术后血肿完全消失55例,残留少量薄层血肿(<5 mm)4例于术后3个月后吸收,7例合并存在脑挫裂伤出现局部脑软化随访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5例患儿出现外伤后癫痫内科药物治疗后临床治愈,2例出现轻度脑积水,1例出现脑疝死亡.结论 对于儿童外伤导致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如对大脑产生压迫,深度超过1 cm,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和体征时应进行外科治疗.颅骨钻孔引流术因手术创伤小,疗效好,大多数患儿预后较好.

  • 肺动脉发育不良型婴幼儿法乐四联症的手术指征及策略

    作者:杨晋明;陈瑞;张鸿毅;刘彩霞;智喜强

    目的 探讨肺动脉发育不良型婴幼儿法乐四联症手术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4月间行手术治疗的98例法洛四联症患儿(McGoon≤1.2)的临床资料,收集与肺动脉关联数据,根据术式分为根治术组和体肺分流组.根据影像学资料,分别测定McGoon指数(MI)、左下肺动脉直径/左肺动脉近端直径(LBPA/LPA1)、左下肺动脉直径/左肺动脉远端直径(LBPA/LPA2)、左右下肺动脉直径之和/左右肺动脉近端直径之和(MBPA/MPA1)、左右下肺动脉直径之和/左右肺动脉远端直径之和(MBPA/MPA2)、右下肺动脉/气管(RBPA/TR)及临床数据;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MBPA/MPA1在体肺分流组明显低于根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4),按照MBPA/MPA1 =0.70为界结合McGoon指数将病例分为根治组(82例)、体肺分流组(16例)比较实际病死率.结果 根治组死亡6例,经皮血氧饱和度由术前(73.3±10.2)%升至(95.6±1.8)%,血红蛋白由术前(149.4±30.1)g/L降至(121.6±8.0)g/L.体肺分流组死亡2例,经皮血氧饱和度由术前(67.4±11.8)%升至(84.6±2.2)%,血红蛋白由术前(158.6±32.7)g/L降至(120.8±11.6)g/L,MI由1.0±0.2升至1.2±0.1.LBPA/LPA1在体肺分流组为0.6±0.1,明显低于根治组0.8±0.1;MBPA/MPA1在体肺分流组为0.6±0.1,明显低于根治组0.8±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4);MI和MBPA/MPA1相结合的分组的实际根治病死率明显降低.结论 对于大多MI≤1.2的肺动脉发育不良型法乐四联症患儿可早期行法乐四联症根治术.MBPA/MPA1可能可以更好的反映肺内血管发育情况,而MI和MBPA/MPA1相结合能为法乐四联症根治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术后髋臼发育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作者:徐宏文;黎艺强;李敬春;于凌佳;刘远忠

    目的 研究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闭合复位术后髋臼的发育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并采用闭合复位加石膏固定且获得4年以上随访的DDH患儿62例(74髋).骨盆正位X线片上测量复位前、复位后6个月及1、2、3、4年的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并记录股骨头坏死(avascular necrosis,AVN)的发生.根据年龄,所有患儿分为3组:A组(0~12个月,14例18髋)、B组(13~18个月,22例24髋)、C组(>18个月,26例32髋).根据术后4年的AI值将所有患儿分成2组,正常组(29髋)和异常组(45髋).采用重复测量的方法分析闭合复位后髋臼发育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和多重线性回归方法探讨年龄、性别、复位前AI、中心边缘角(center-edge angle of wiberg, CE)、股骨头中心头距离差(center-head distance discrepancy,CHDD)、单/双侧、AVN等因子与终AI之间的关系.结果 复位前,各组AI无明显差别;复位后各组患儿AI均显著降低.术后4年时,A组AI值(21.9±4.4)°显著小于B组(24.2±3.4)°和C组(26.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AI值显著小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的AI平均改善率为28.6%,A组改善率34.6%±11.2%显著高于C组24.9%±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复位前的年龄和AI和术后4年的AI值呈正相关(Re =0.617,F=15.031,P<0.000 1),治疗前AI值(β1=0.432,P<0.000 1)的回归系数大于年龄(β2=0.197,P=0.023).其它因素,如性别、单双侧受累、CE角、AVN等均与术后4年的AI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DDH闭合复位后AI值均能获得显著的降低,并于术后3年趋于稳定.复位时的年龄和治疗前的AI值是影响闭合复位后髋臼发育的重要因素,复位时的年龄和AI与AI的改善率成负相关.

  • 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直肠末端表达的下调

    作者:高明娟;刘远梅;毛羽晨;金祝;郑泽兵;曲颜;孔萌

    目的 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及其受体(TrkA、P75NTR)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ARM)患儿直肠末端的表达,探讨对其肠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ARM患儿直肠末端标本30例.其中,男24例,女6例;高位ARM 15例,中位ARM 6例,低位ARM 9例;手术年龄2 d~13个月,平均1.4个月.一期腹会阴肛门成形8例;分期肛门成形13例,包括: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7例,腹会阴肛门成形2例,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4例,会阴肛门成形9例.肛门成形术中取直肠末端标本,运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计数直肠末端黏膜下及肌间神经丛数量,免疫组织化学(IHC)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NGF及其受体(TrkA、P75NTR)在低位ARM和中高位ARM患儿直肠末端的表达情况.结果 HE染色:低位ARM患儿直肠末端黏膜下及肌间神经丛分布密集,神经丛面积大,节细胞数量多;中高位ARM患儿神经丛分布明显稀疏,神经丛数量较低位ARM患儿明显减少(1.30±0.82vs5.60±1.36)个,两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HC:NGF、TrkA、P75NTR主要在直肠末端黏膜下及肌间神经丛表达,NGF主要定位于胞核,TrkA主要定位于胞核及胞质,P75NTR主要定位于胞核、胞膜.NGF、TrkA、P75NTR在低位ARM患儿直肠黏膜下、肌间神经丛大量表达,其积分光密度(IOD值)分别为43.48±7.11、18.83±3.65和23.39±3.64;NGF、TrkA、P75NTR在中高位ARM患儿直肠末端表达明显减少,其积分光密度(IOD值)分别为3.70±1.21、8.49±2.68和7.17±2.28,两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qRT PCR:NGF、TrkA、P75NTR mRNA在低位ARM患儿直肠末端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72.22±104.38、148.78±72.45和122.83±35.45);明显高于中高位ARM患儿(80.38±43.10、73.95±47.43和75.15±20.23),两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GF及其受体TrkA、P75NTR可能参与并影响ARM患儿直肠末端肠神经系统的发育.

  • 胆道闭锁Kasai术后肝脏形态改变与预后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宋亭亭;张辉

    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是儿童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以肝内和肝外胆管进行性炎症和纤维性梗阻为特征,进一步导致胆汁淤积及肝纤维化,病情严重者可进展为胆汁性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终需要肝移植来挽救患儿生命[1-3].胆道闭锁发病率亚洲国家报道高于西方国家,台湾的发病率为1∶5 000,日本的发病率为1∶9 600,而西方国家报道的发病率为1∶15 000~1∶19 000[45],且有种族差异[6].天津市儿童医院统计近年来天津地区BA的就诊情况,发病率大约是1.39∶10 000,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7].BA的病因相当复杂,尽管经过许多年的研究,但具体病因至今仍不完全清楚.BA患儿都有肝脏形态学改变,这种变化往往伴有肝细胞、胆管上皮细胞、血管等方面的改变,尤其是Kasai术后肝脏的病理改变与预后的关系,目前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这一问题综述如下.

    关键词:
  • 小儿肝移植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闭塞的介入治疗

    作者:高海军;陈光;王浩;王鹏辉;杨颐馨;温连芳

    自1967年Starzl第1次成功肝移植后,肝移植已成为儿童和成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手段[1].小儿肝移植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是小儿肝移植术后常见胆道并发症,发生率在5%~34%[2-4].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后通过球囊导管扩张胆肠吻合口狭窄段,并留置引流管重塑疤痕,被认为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本研究的目的是对小儿肝移植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闭塞介入治疗的中长期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关键词:
  • 复发高危肾母细胞瘤六例临床治疗

    作者:常健;张语桐;冯丽华;王立哲;钟晓丹

    肾母细胞瘤(wilms tumor,WT)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化疗、手术及放疗技术的不断改善,总体生存率已>90%[1-3],但仍有15%组织分型良好和50%间变型WT复发[4].复发WT的长期生存率按临床危险度不同在10%~80%[5].目前尚无统一的复发WT治疗方案.为进一步了解儿童复发WT的临床诊治特点,现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复发WT 6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关键词:
  • 排尿异常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文建国

    小儿尿频、尿急、遗尿和尿失禁等各种排尿异常临床多见.仅根据这些临床症状很难判断其与逼尿肌、尿道括约肌或支配逼尿肌和括约肌的神经异常有关.逼尿肌或括约肌等任何一个环节或2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出现上述临床症状.临床医生如果不准确诊断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就进行治疗,将很难保证治疗效果.

    关键词:
  • 尿动力学检查对小儿神经源性膀胱手术方式选择的意义

    作者:刘颖;毕允力;范咏

    目的 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对小儿神经源性膀胱手术方式选择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治疗的神经源性膀胱患儿的资料41例.所有患儿术前完成B型超声、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voiding cystourethrogram,VCUG)、99mTc-DTPA肾动态显像(DTPA)、尿动力学检查.其中34例行储尿期+排尿期膀胱压力描记.结果 尿动力学检查提示逼尿肌过度活动23例,活动低下11例;括约肌过度活动21例,活动低下13例.根据患儿不同的临床症状,参考尿动力学检查结果,选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具体术式包括:回肠代膀胱扩大+阑尾代可控性膀胱流出道(Mitrofanoff)+阑尾代顺行结肠灌洗造瘘(Malone)+膀胱颈悬吊(Sling)2例,回肠代膀胱扩大+Mitrofanoff+ Sling 5例,回肠代膀胱扩大+输尿管再植+ Mitrofanoff+ Sling 7例,回肠代膀胱扩大+Mitrofanoff+右肾切除+Sling 1例,回肠代膀胱扩大+输尿管再植+ Mitrofanoff 18例,回肠代膀胱扩大+Mitrofanoff 2例,输尿管再植+Mitrofanoff 3例,膀胱颈封闭+回肠代膀胱扩大+Malone+回肠卷管代可控性膀胱流出道(Monti)1例,Mitrofanoff 2例.术后39例患儿获得随访,随访时限3个月~5年,7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大部分患儿术后恢复满意.结论 小儿神经源性膀胱的手术方式选择主要依据其临床症状以及超声、影像、同位素检查结果,尿动力学检查可明确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类型,对于手术的方案制定也有重要参考意义.

  • 膀胱功能训练治疗儿童特异性日间尿频204例分析

    作者:高洁;卢有琼;刘星;陆鹏;华燚;刘丰;刘俊宏;林涛;何大维

    目的 回顾分析尿动力学检测儿童特异性日间尿频(extraordinary daytime urinary frequency,EDUF)患儿膀胱功能变化,评价膀胱功能训练的疗效.方法 本组共204例.其中,男126例,女78例;年龄3~14岁,中位年龄6.7岁;病程2周~12年.临床症状为日间尿频,入睡后症状消失.无尿路感染、尿路解剖或神经病学异常.根据国际小儿尿控协会(International Children's Continence Society,ICCS)规定的标准及定义,采用Laborie尿动力学检测仪评价大膀胱测量容量(cystometry bladder capacity,CBC)及逼尿肌活动功能.在膀胱压力容积测定后,进行膀胱储尿功能训练.训练后1周随访排尿频率及排尿量,评价疗效.疗效好转者,可接受第2次训练,1周后再次评价疗效.结果 EDUF在3~7岁发生率高,为69.12%(141/204),随着生长发育,发生率逐渐下降.57例(27.94%%)有明确的社会心理压力诱因.膀胱功能改变者113例(55.39%),男性69例(54.76%),女性44例(56.41%).其中,CBC下降71例(34.8%),逼尿肌不稳定(DI) 69例(33.82%).204例均接受膀胱储尿功能训练,经过第1次训练后1周随访,146例(71.57%)治愈,37例(17.14%)好转,21例(10.29%)无效.疗效与CBC降低关系分析发现,CBC降低的训练效果较差.接受第1次膀胱功能训练后症状好转的23例患儿接受了第2次训练,19例(82.61%)获得治愈.本组总治愈率为80.88%(165/204),无尿储留或尿路感染等并发症产生.结论 尿动力学在检测EDUF的膀胱功能变化同时,可进行膀胱训练治疗,效果良好,是治疗EDUF的有效措施之一.

  • 一期经会阴膀胱颈折叠治疗女性尿道上裂

    作者:唐达星;袁继炎;吴德华;刘平;陶畅;陈光杰

    目的 探讨经会阴一期膀胱颈折叠术治疗女性尿道上裂术后的尿控及外阴外观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09年11月和2012年2月分别收治的伴有完全尿失禁的尿道上裂女童3例的临床资料.此3例就诊年龄分别为3岁1个月、3岁8个月和4岁3个月;术前膀胱镜检查发现均尿道较短,3例从尿道外口至膀胱颈距离分别为1.8、2.3和1.5 cm,膀胱颈异常宽大松弛;术前按国际儿童尿控协会推荐的尿控评估表来进行评估均为3级.本组均采用经会阴膀胱颈折叠术一期修复尿道上裂及外阴整形,其中第3例采用膀胱镜引导下重建膀胱颈.结果 本组有2例术后出现间隙性膀胱痉挛,用抗胆碱能药物缓解,之后消失;未出现尿储留.3例分别在术后第13个月、16个月和2年获得良好的0级(2例)和1级(1例)尿控.3例术后均未出现尿路感染,家长反映患儿排尿时间明显较术前长,对外生殖器外观满意.结论 采用经会阴一期膀胱颈折叠术治疗女性尿道上裂能获得良好的尿控和外生殖器外观.膀胱镜引导下行膀胱颈折叠能较好控制膀胱颈和尿道流出道阻力.

  • 后尿道瓣膜中pop-off现象对肾脏功能的长期保护作用

    作者:徐国锋;耿红全;林厚维;方晓亮;徐卯升

    目的 探讨后尿道瓣膜病例中pop-off现象对肾脏功能的长期保护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确诊为后尿道瓣膜且年龄小于3个月,并获长期随访的2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有、无pop-off现象分为pop-off组(7例)和无pop-off组(17例).分析病史及随访中的血肌酐值、放射性核素肾图、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尿动力学结果.通过比较pop-off组和无pop-off组后尿道瓣膜患儿的血清肌酐值,来评价肾脏功能情况.膀胱功能通过临床症状和尿动力学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pop-off组入院、出院、术后第2年的血肌酐值分别为(28.6±9.0) μmol/L、(29.4±7.7)μmol/L和(27.7±5.4》 μmol/L,无pop-off组入院、出院、术后第2年的血肌酐值分别为(62.3±44.3)μmol/L、(34.1±9.8)μmol/L和(28.2±6.5)μmol/L,两组入院时血清肌酐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和术后第2年的血清肌酐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p-off组病例中没有出现肾功能不全及衰竭情况;无pop-off组有1例随访中肾功能严重受损需要透析,1例死于尿毒症并发症.pop-off组无尿失禁、尿储留;无pop-off组有3例有尿储留,需要清洁导尿和夜间留置导尿,另1例尿失禁经药物和导尿治疗后膀胱功能无改善需要行膀胱扩大术.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显示,pop-off组大逼尿肌收缩压(Pdet.max)、大膀胱容量(MBC)分别为(86.1±20.4) ml和(78.2±18.2)ml,无pop-off组分别为(67.5±16.8)ml和(92.4±13.3)ml,两组间比较Pdet.max、MB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op-off机制通过牺牲一侧肾脏保护另一侧肾脏功能以及尿液外渗等自行减压方式来降低尿路的压力,保护了膀胱的功能以及肾脏的长期预后.

  • 延长留置导尿管在减少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中的作用

    作者:田军;张潍平;孙宁;谢向辉;李明磊;宋宏程;李宁;黄澄如

    目的 评价延长尿道下裂术后留置导尿管在减少尿道狭窄中的作用.方法 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采用管形包皮岛状皮瓣法治疗尿道下裂104例,年龄2~3岁,平均2.4岁.矫正阴茎下弯后成形尿道长度为3 cm,包皮岛状皮瓣的宽度为1.2 cm.术后第2天采用双盲法将患儿平均分为两组,A组术后6周拔除导尿管,B组术后2周拔除导尿管,比较两组拔管后尿道狭窄的发生情况.分别在术前和拔除导尿管后2周、4周和3个月测量患儿大尿流率.结果 术后随访1~2年,平均1.5年.A组中术后出现尿瘘4例,B组6例.A组拔导尿管后2周和4周的大尿流率分别为(11.3±3.4)ml/s和(10.8±2.5)ml/s,B组分别为(9.5±2.3)ml/s和(7.6±1.8)ml/s,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前和拔导尿管后3个月大尿流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104例中有13例(12.5%)术后发生尿道狭窄.其中,A组术后有1例(1.9%)发生尿道狭窄;B组有12例(2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道狭窄发生时间为拔除导尿管后2~4周.A组术后出现尿道狭窄1例,再次留置导尿管4周后拔除导尿管未再发生尿道狭窄现象.B组术后出现尿道狭窄12例均行尿道扩张并留置导尿管,其中8例导尿管留置3~4周后拔除,未再出现尿道狭窄;4例于拔管后2~4周再次出现尿道狭窄,需再次留置导尿管3~4周.此4例拔除导尿管后,2例未再出现尿道狭窄现象,另2例在第3次拔除导尿管后4周和5周分别出现排尿困难现象,行狭窄段尿道劈开尿道造口术.结论 术后6周拔除导尿管与术后2周拔除导尿管比较,可有效地减少尿道狭窄的发生.术后大尿流率检查可以帮助发现尿道狭窄现象的发生.

  • 小儿后尿道瓣膜切除后合并排尿异常的尿动力学研究

    作者:梁海燕;张潍平;孙宁;焦丽丽;田军;李明磊;宋宏程;李宁;黄澄如

    目的 探讨经尿道镜后尿道瓣膜切除术后伴有排尿异常患儿上尿路、膀胱功能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行尿道镜电灼后尿道瓣膜术后获得随访的58例患儿的病例资料,归纳总结其存在的临床症状、影像学异常以及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并将其分为排尿正常组(10例)和排尿异常组(48例),对其年龄分布、上尿路情况、尿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术后仍存在的临床症状有:尿失禁18例(31.0%),反复泌尿系感染8例(13.8%),排尿费力、滴尿15例(25.9%),尿频4例(6.9%),尿不尽5例(8.6%),无明显症状10例(17.2%),肾功能衰竭3例(5.2%).影像学检查示:术后仍存在双肾积水者50例91侧(86.2%),存在膀胱输尿管反流23例27侧(39.7%).58例患儿中56例(96.6%)存在不同程度的尿动力学异常.逼尿肌不稳定者占16例(27.6%%);逼尿肌收缩无力者6例(10.3%);残余尿量>10 ml者25例(43.1%);腹压参与排尿者23例(39.7%).比较排尿正常组与排尿异常组单侧肾输尿管积水比例(11.1% vs 88.9%)、双侧肾输尿管积水比例(9.8% vs 90.2%)、单侧膀胱输尿管反流比例(6.7% vs 93.3%)、双侧膀胱输尿管反流比例(12.5% vs 87.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尿正常组与排尿异常组逼尿肌漏尿点压力[(29.1±5.5)CmH2O vs (50.4±4.8)CmH2O]、膀胱顺应性[(12.1±3.8)ml/cmH2O vs (4.0±0.1)ml/cmH2O]、残余尿量比较[(21.3±8.1)ml vs (45.7±9.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尿道瓣膜患儿解除梗阻后多数患儿仍存在不同程度膀胱功能问题,排尿异常组膀胱功能及上尿路情况明显差于排尿正常组.后尿道瓣膜患儿术后应注意排尿情况,定期做尿动力学检查,对症处理,以更好的保护肾功能.

  • 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87例相关尿动力学因素研究

    作者:黄书满;文建国;高新梅;吕宇涛;白冰;李云龙;明亮

    目的 探讨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vesicoureteric reflux,VUR)的尿动力学表现特点,为小儿VUR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取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尿动力学中心就诊的VUR患儿87例(男58例,女29例);年龄4~12岁,平均6岁.另选取因下尿路症状就诊而尿动力学检查无异常且无VUR小儿60例(男38例,女22例)作为对照组;年龄4~12岁,平均6岁.将VUR患儿依据反流的程度分为轻度(Ⅰ度,15例)、中度(Ⅱ度和Ⅲ度,33例)、重度(Ⅳ度和Ⅴ度,39例).尿动力观察参数包括: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大逼尿肌收缩压力、大膀胱容量和膀胱顺应性.结果 VUR组的大尿流率和大膀胱容量分别为(6.8±6.3)ml/s和(138.5±73.9)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6.1±6.7)ml/s和(285.5±107.5)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UR组残余尿量为(95.9±103.4)ml明显高于对照组(9.6±13.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UR组大逼尿肌压力为(41.6±22.2)cmH2O与对照组(35.1±13.0) cmH2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9).VUR组男、女童尿动力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UR组轻度反流(15例)、中度反流(33例)和重度反流(39例)的大膀胱容量分别为(121.83±69.94) ml、(163.73±80.81)ml和(123.58±68.70) m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反流组顺应性正常12例(80%),中度反流组12例(36.4%),重度反流组9例(23.1%),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尿流率降低、大膀胱容量减少、残余尿量增多和膀胱顺应性差可能是VUR发生的相关因素.

  • 骶神经调节治疗青少年神经源性膀胱二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徐智慧;张耀光;张琦;吴慧峰;张大宏;王建业

    目的 探讨骶神经调节对青少年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2例青少年神经源性膀胱应用骶神经调节技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2例患儿均表现为排尿费力,伴尿频及便秘,1例残余尿量120 ml,另1例残余尿量360 ml;尿动力学检查结果为逼尿肌收缩乏力.分别进行骶3神经电极植入体外测试4周,经排尿日记及尿动力学参数评估,均获得明显改善,随后行刺激器永久性植入术.结果 术后患儿排尿费力、尿频及便秘症状明显减轻,2例患儿残余尿量分别降至20 ml和50 ml.排尿日记及尿动力学参数评估(排尿量、大尿流率、逼尿肌收缩压)较术前好转.分别随访6个月和11个月,疗效稳定,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骶神经调节可以改善青少年神经源性膀胱的排尿及便秘症状,安全性高,但仍需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来确定此技术对儿童神经源性膀胱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

  • 伴排尿障碍的隐性脊柱裂患儿的尿动力学特点

    作者:姜开蕾;杨屹;张树成;牛之彬

    目的 研究伴有排尿功能障碍的隐性脊柱裂患儿的尿动力学特征.方法 对113例有排尿障碍的患儿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其中48例经X线确诊为隐性脊柱裂者为观察组,无脊柱裂65例为对照组.检测项目包括:尿流率测定、充盈期膀胱压力容积测定、压力流率测定、同步括约肌肌电测定、静态尿道压力测定.比较两组间主要尿动力参数异常的发生率.观察组按主要临床症状分为尿失禁、尿频、单纯夜间遗尿和排尿困难4组,应用统计学研究临床症状与尿动力学主要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在检测中发现观察组48例中有46例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其中逼尿肌过度活动22例,排尿期逼尿肌活动低下和无收缩21例,大尿流率降低18例,膀胱容积缩小15例,残余尿量增多12例,低顺应性膀胱7例,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4例,大尿道压降低4例.观察组中逼尿肌过度活动、逼尿肌活动低下、残余尿量增多及低顺应性膀胱发生率更高.按临床症状来看,隐性脊柱裂伴有尿失禁的患儿更多的表现为逼尿肌活动低下及大尿流率降低,尿频的患儿在尿动力检查中多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及残余尿增多,排尿困难的患儿逼尿肌活动低下的发生率更高,而遗尿的患儿更易检出逼尿肌过度活动.结论 小儿隐性脊柱裂伴有排尿功能障碍的患儿具有多种尿动力学改变,且相同的症状可表现为不同类型的尿动力学异常,临床症状与尿动力学参数有一定的相关性,尿动力检查为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提供重要客观依据.

  • 尿动力学检测在小儿膀胱横纹肌肉瘤术后膀胱功能康复中的评价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俊宏;高洁;林涛;何大维;刘丰;华燚;刘星;陆鹏;魏光辉

    目的 通过尿动力学检测评价小儿膀胱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及膀胱功能训练,促进膀胱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方法 收集2003年8月至2013年8月间收治的12例膀胱RMS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排尿日记并实施尿动力学检测,依据其检测结果指导膀胱功能训练,包括盆底肌肉训练、尿意习惯训练及指导临床用药,并对影响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术后行尿动力学检查并指导膀胱功能训练,除1例复发死亡外,11例中膀胱控尿功能良好9例,白天排尿间隔时间1~3 h,夜间排尿0~2次;压力性尿失禁1例,白天排尿间隔时间30~40 min,夜间排尿2~3次;另1例尚在膀胱训练治疗中.后一次尿动力学检测见膀胱内压、大膀胱测压容量、残余尿量、尿流率、膀胱顺应性均正常9例;1例术后伴压力性尿失禁,通过膀胱功能训练,现大膀胱测压容量约135 ml,为小膀胱容量估计值的90%,而残余尿量、膀胱内压、尿流率未见明显异常,膀胱控尿功能有所改善;另1例术后6个月,大膀胱测压容量偏小,膀胱顺应性偏低,正进行膀胱功能训练.结论 膀胱RMS患儿术后,虽使用化疗药物,但膀胱功能未受到明显不利影响;尿动力学检测能准确评价膀胱RMS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用于指导术后膀胱功能训练及用药,对促进术后膀胱功能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CIC联合膀胱内灌注RTX治疗儿童神经源性膀胱并逼尿肌过度活动疗效观察

    作者:胡金华;罗真东;李忠民;刘国昌;张丽瑜;龙旺军;李京军

    目的 探讨清洁间歇导尿(clean intermittent self-catheterization,CIC)联合膀胱灌注辣椒辣素类似物(resiniferatoxin,RTX)治疗儿童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并逼尿肌过度活动(detrusoroveractivity,DO)的疗效.方法 将NB并DO患儿3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IC联合RTX灌注组(实验组,20例)和CIC联合30%乙醇灌注组(对照组,18例).采用前瞻性双盲平行对照试验,所有患儿在CIC期间每4周行1次灌注治疗,每3个月行尿动力学检查随访,治疗1年后对比两组患儿尿动力学参数异同.结果 治疗后3个月及12个月实验组患儿逼尿肌过度活动的发生率(40.0%和10.0%)明显低于对照组(94.4%和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个月后实验组首次过度活动膀胱容量明显增大[(107.8±46.3)ml vs (68.2±31.5)ml,膀胱安全容量明显增多[(206.8±50.6)ml vs (166.3±54.2)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膀胱顺应性[(20.8±11.5)ml/cmH2O vs (24±15.4) ml/cmH2O],大尿流率[(9.5±5.1)ml/s vs (8.2±3.2) ml/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C联合RTX膀胱灌注能显著控制神经源性膀胱患儿的逼尿肌过度活动,改善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患儿的生活质量.

  • 小儿尿动力学检查专家共识

    作者:吕宇涛;文建国;袁继炎;张潍平;夏慧敏;魏光辉;吴荣德;张文;刘国昌

    小儿排尿异常多见,尿动力学检查已经成为评估排尿功能不可缺少的手段,它用图和数字为各种排尿功能异常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和客观评估治疗效果提供客观依据[1].小儿尿动力学检查(pediatric urodyamic study,PUDS)在我国已逐渐普及.但和成人相比,PUDS有其特殊性[2].因此,规范PUDS操作流程和诊断标准对准确评估小儿尿路功能很有必要.

    关键词:
中华小儿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5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1 02 03 04 05 06
1996 01 03 04 05 06
1995 01 02 03 04 05 06
1994 01 02
1993 01 02 03 04 05 06
1992 01 02 03 04 05 06
1991 01 02 03 04 05 06
1990 01 02 03 04 05 06
1989 02 03 04 05 06
1988 01 02 03 04 05 06
1987 01 02 03 04 05 06
1986 01 02 03 04 05 06
1985 01 02 03 04 05 06
1984 01 02 03 04
1983 01 02 03 04
1982 01 02 03 04
1981 01 02 03 04
1980 01 02 03 04
1966 01 02 03 04 05
1965 01 02 03 04 05 06
1964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