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儿科学 >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中华小儿外科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 중화소아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3006
  • 国内刊号: 42-115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1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袁继炎
  • 类 别: 儿科学
期刊荣誉:
  •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后系膜裂孔疝临床特点总结及诊治分析

    作者:王增萌;陈亚军;庞文博;彭春辉;张廷冲;张丹;吴东阳;王凯;沈秋龙

    目的 总结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后系膜裂孔疝患儿的临床特点,归纳诊治经验.方法 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我院普外科共收治4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后系膜裂孔疝患儿,统计分析患儿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 4例患儿初次手术年龄2岁2个月至5岁2个月,既往行腹腔镜下/开腹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系膜裂孔疝发生时间为术后2d至13个月.临床均表现为腹痛、呕吐;其中1例患儿腹腔引流管引流血性液体,另3例患儿均有特征性强迫半坐位,平卧后腹痛加重.3例患儿腹部超声结果提示Roux-en-Y代胆道肠袢旋转、系膜水肿,伴肠管积液扩张.1例患儿生化结果提示总胆红素轻微升高,3例患儿生化结果提示转氨酶轻微升高.术中探查均为小肠自代胆道肠袢下方系膜裂孔钻过,引起内疝,继发代胆道肠袢扭转.2例患儿无肠管坏死,予复位后关闭系膜裂孔;1例患儿发生长段肠坏死,经历2次手术切除吻合肠管并再次重建胆道后,呈短肠综合征状态;1例患儿发生长段肠坏死、肠吻合口瘘,经历4次手术切除坏死肠管并再次重建胆道后恢复.结论 腹腔镜下/开腹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手术务必严密关闭代胆道肠袢后方系膜裂孔,防止术后系膜裂孔疝发生;此种系膜裂孔疝患儿常表现出强迫体位,血生化肝功损害和腹部超声提示升枝肠管扭转伴肠管积液扩张是特征性表现;需及时手术治疗,否则可引起严重不良后果.

  • ω-3鱼油脂肪乳剂对肠外营养相关肝损害肠衰竭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王楠;王莹;颜伟慧;陆丽娜;陶怡菁;蔡威

    目的 观察ω-3鱼油脂肪乳剂对发生肠外营养相关肝损害肠衰竭患儿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发生肠外营养相关肝损害12例肠衰竭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ω-3鱼油脂肪乳剂治疗前后肠内肠外营养及肝功能变化.结果 ω-3鱼油脂肪乳剂治疗前应用肠外营养天数平均为77 d,ω-3鱼油脂肪乳剂治疗平均(26±16)d.治疗前,肠外营养热量(45.3±17.0)kcal·kg-1 ·d-1(1 kcal=4.184 kJ),脂肪乳剂剂量(1.3±0.4)g·kg-1·d-1,氨基酸剂量(2.1±0.5) g·kg-1·d-1,葡萄糖剂量(6.2±2.9) g·kg-1 ·d-1,肠内营养热量(29.1±17.2)kcal·kg-1 ·d-1,肝功能指标TBA、ALT、AST、AKP、γ-GT均高于正常值;治疗后,肠外营养热量(33.3±19.5)kcal·kg-1 ·d-1,脂肪乳剂剂量(1.0±0.6) g·kg-1·d-1,氨基酸剂量(1.4±0.7) g·kg-1 ·d-1,葡萄糖剂量(4.7±3.1) g·kg-1·d-1,肠内营养热量(64.3±37.9) kcal·kg-1·d-1,肝功能指标ALT、AST、GGT显著下降(P<0.05).结论 ω-3鱼油脂肪乳剂可能成为治疗肠外营养相关肝损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术后肾脏形态及功能恢复的研究

    作者:林珊;何少华;郭国栋;许辉煌;蔡东汉;徐迪

    目的 通过先天性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UPJO)术后患儿的随访,了解患儿肾脏功能及形态的恢复情况,同时对随访应持续的时间,可能影响肾脏恢复的潜在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至2015年于我院行Anderson-Hynes术的病例42例,其中男30例,女12例,左侧35例,右侧7例,手术年龄2个月至10岁,平均手术年龄38.5个月,随访时间36~4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8个月.分析术后患儿病理学检测结果、彩超及利尿肾图结果.结果 肾实质梗阻性损伤病理分级:术前DRF<35%患儿以Ⅱ级到Ⅲ级为主,Ⅰ级较少,DRF≥35%患儿中以Ⅰ级为主,Ⅱ级到Ⅲ级较少,术后1年Ⅰ级患儿DRF提高13.03%,Ⅱ级到Ⅲ级DRF提高7.97%.肾脏形态:肾皮质厚度、肾盂前后径(APD)、肾积水深直径、肾脏大纵截面面积等各项指标,术后6个月变化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术后第12个月还未达到稳定高峰,12~24个月之间有反复波动,予保守观察,未进行进一步处理,随后各项指标稳定提升,直至第36个月达到高峰水平.肾脏功能:术后1年除了DRF有所提升外,GFR、半排时间、达峰时间、利尿肾图曲线变化较术前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UPJO术后患儿的随访时间建议应持续3年以上.肾实质的梗阻性损伤病理分级与残留的DRF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以作为预测肾脏恢复潜能指标.对于术后患儿恢复情况,除了APD、DRF外,还可以结合彩超及利尿肾图的其他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 长链非编码RNA在儿童实体肿瘤中的研究现况及进展

    作者:刘百慧;董岿然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s)是一类转录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且不具有任何编码蛋白质功能的RNA.随着各种研究的深入,LncRNAs的重要作用逐渐被人们认识,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了LncRNAs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儿童中常见的实体肿瘤.本文着重讨论目前LncRNAs在儿童实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 神经母细胞瘤的自噬研究进展

    作者:黄思齐;顾松

    神经母细胞瘤是小儿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高危例亟待新的治疗对策.自噬,作为基础的生理现象,是维持细胞稳态的重要机制,也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机制之一.截至目前,大量研究就自噬在神经母细胞瘤的发生、演化、死亡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探讨.本文在总结近年来有关于自噬与神经母细胞瘤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其潜在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自噬
  • 神经母细胞瘤分子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陈吉;黄磊;易军

    神经母细胞瘤(NB)是儿童颅内外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婴幼儿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于低危组神经母细胞瘤,手术治疗通常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高危组神经母细胞瘤,综合各种治疗方案,仍疗效欠佳.肿瘤的分子生物学治疗为肿瘤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思路.本文主要从NB分子治疗着手,介绍目前具有潜在价值的NB分子治疗方案,为NB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 C57BL/6新生小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模型改建与评估

    作者:邓姗姗;朱海涛;陈宇;沈淳

    目的 改建C57BL/6新生小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模型,为深入探讨NEC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2日龄C57BL/6新生小鼠随机分为NEC模型组(36只)和对照组(11只),NEC模型组给予100%氮气90s+4℃10 min+脂多糖7 mg/kg干预建模,对照组仅予以同等体积生理盐水.比较两组间生长发育、肠道大体及病理差异,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基因mRNA变化,免疫组化方法评估肠道细胞迁移和自我更新,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凋亡和增殖.Nadler标准病理评分≥3分定义为NEC样肠道损伤.结果 NEC模型组24 h之内死亡1只,48 h存活率为81%,72 h存活率为69%.对照组存活率为100%.NEC模型组和对照组实验前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24 h、48 h和72 h,模型组平均体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新生小鼠活动减少甚者完全静止,对刺激反应欠佳或无反应;而对照组生长发育良好[临床评分:对照组中位数=0(0~1),NEC模型组中位数=7(3~12),P<0.01].NEC模型组肠道标本表现为全肠段或部分肠段不同程度扩张和肠壁积气,严重者呈串珠样;以回盲部及其近端病变更为严重[肠道评分:对照组中位数=0(0~1);NEC模型组中位数=4(1~6),P<0.01],镜下肠绒毛病变明显,Nadler标准病理评分≥3分20例,成模率为71%(20/28).与对照组相比,NEC模型组细胞增殖减少(P<0J.05),细胞凋亡增加(P<0.05),细胞迁移距离缩短(P<0.05),炎症相关基因ICAM、CXCL-1、CX-CL-2表达上调,肠道干细胞Lgr5表达下降.结论 本研究成功改建C57BL/6新生小鼠NEC模型,模型简洁高效、稳定可重复,能用于NEC的进一步研究.

  • mTOR自噬信号通路和凋亡在DEHP致SD尿道下裂胎鼠中的改变

    作者:黄方圆;周玥;沈炼桔;魏仪;龙春兰;唐向亮;李典;刘星;魏光辉

    目的 探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i(2-Ethylhexyl) Phthalate,DEHP]诱导大鼠发生尿道下裂的机制.方法 20只成年孕SD鼠[10~12周龄,体重(240±20 g)]按照数字随机化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和DEHP暴露组(750 mg·kg-1·d-1)(n=10),于妊娠期(gestationday,GD)第8.5~18.5日每日灌胃,于GD 19.5时剖宫取出胎鼠,以有无睾丸分辨雌雄,并在解剖显微镜下观察有无尿道下裂的发生.测量肛门生殖器距离(anogenital distance,AGD)和肛门生殖指数(anogenital index,AGI),扫描电镜和HE染色观察阴茎组织形态改变,透射电镜观察阴茎组织内自噬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生殖结节(GTs)中自噬相关蛋白LC3、p62、Beclin1、Akt、mTOR、p-Akt、p-mTOR和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3、Bax、Bcl2的表达水平,TUNEL法检测雄鼠GTs中细胞凋亡.结果 DEHP暴露后出现尿道下裂,发生率为27.58%,尿道下裂组中AGD、AGI均明显降低(P<0.05);尿道下裂雄鼠的GTs出现腹侧尿道缝融合障碍及尿道开口异位.尿道下裂组GTs中LC3和Beclin1的表达、LC3Ⅱ/Ⅰ比值增加(P<0.05),p62、p-Aktser473、p-mTORser2448表达明显减少(P<0.05),Bcl2表达减少(P<0.05),cleaved-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则明显增高(P<0.05),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5).结论 DEHP作为一个外源性干扰物进入机体后,致使胎鼠的GTs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被抑制,自噬水平增加,同时促凋亡与抗凋亡系统失衡,进一步促进自噬的发生,终使得凋亡异常增加,导致尿道下裂的发生.

  • 贯彻无血手术原则,进一步提高小儿恶性肿瘤手术水平

    作者:王焕民

    10年前,小儿恶性肿瘤的手术切除还是一个十分困难的课题,手术切除率较低,死亡率较高.那个时期,张金哲院士专门撰文讲解小儿肿瘤外科手术技术规范(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8第5期),施诚仁教授也撰文呼吁进一步提高儿童恶性实体肿瘤的手术切除率(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9第3期).这些工作对于组织广大小儿外科医生研讨小儿恶性肿瘤手术的原则规范和技术要点,提高小儿恶性肿瘤的切除率,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今天,随着小儿外科总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儿恶性肿瘤的手术切除已经有了显著进步,大部分甚至是绝大部分肿瘤都能通过手术完全切除.然而,需要关注的是,现在的小儿肿瘤手术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出血多、损伤大、并发症多等问题.这就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提高小儿肿瘤手术的总体水平,由“做得了”向“做得好”发展.这其中的一个中心环节就是研究和实行无血手术.

    关键词:
  • LncRNA CRNDE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及迁移的影响

    作者:邓文月;景世元;索庆丽;龚瑞龙;路营营;刘峰

    目的 探讨LncRNA CRNDE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及迁移的影响.方法 将CRNDE基因干扰siRNA转染人胶质瘤U251细胞株,并同时设置空白组及对照组,利用PE AnnexinV-FITC染色,CCK-8实验以及细胞迁移实验分析LncRNA CRNDE对脑胶质瘤细胞凋亡、增殖及迁移的影响.结果 转染12h RNA干扰组(si783、si809)与对照组细胞480nm处吸光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24 h及48 h干扰组(si783、si809)细胞480 nm处吸光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siRNA(si783、si809)的U251细胞凋亡比例分别为20.2%、19.3%,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3.8%)及转染对照siRNA组(4.6%)(P<0.05),空白对照组与转染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后干扰组(si783、si809)的细胞计数分别为(287.2±28.6)和(351.6±16.9),均低于空白组(518.2±29.9)和对照组(471.6±29.4)(P<0.05),空白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NDE可促进胶质瘤细胞增殖及迁移,抑制胶质瘤细胞凋亡.

  • IL-2联合IL-15提高肾母细胞瘤患儿外周血N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作者:石秦林;林涛;沈炼桔;刘丰;张德迎;陆鹏;刘星;何大维;李旭良;魏光辉

    目的 观察肾母细胞瘤(WT)患儿外周血NK细胞经IL-2、ILd5扩增后对肾母细胞瘤SK-NEP-1的杀伤作用.方法 以8例WT患儿作为病例组,8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采集每例外周血4 ml,按Fieoll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流式细胞仪检测、分选两组PBMC中CD3+ CD16+ CD56+ NK细胞;另采集病例组和对照组外周血4 ml,分离PBMC后,分两组进行培养[IL-2(100 U/ml)培养组、IL-2(100 U/ml)联合IL-15(10 ng/ml)培养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分选培养后CD3-CD16+ CD56+ NK细胞.CCK8法检测在不同效靶比(E∶T分别为5∶1、10∶1、20∶1)(效应细胞:NK细胞;靶细胞:SK-NEP-1)情况下,WT患儿外周血NK细胞经IL-2、IL-15扩增后对SK-NEP-1细胞的杀伤作用.western blot检测培养前、IL-2培养组、IL-2联合IL-15组CD3-、CD16+、CD56+、NK细胞中TNF-α及TNF-β表达情况.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采用IL-2联合IL-15扩增后的NK细胞比例分别增加[(7.3±2.4)%比(21.2±3.2)%],[(4.5±1.6)%比(10.1±3.4)%];数量分别增多(70.60±22.5),(30.12±33.16)倍,(P<0.05).E∶T为10∶1、20∶1时,与单用IL-2扩增比较,IL-2联合IL-15扩增组的NK细胞对肾母细胞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均增强[(16.3±2.1)比(10.5±1.6)]、[(23.9±3.2)比(13.7±2.5)],(P<0.05).病例组患儿外周血CD3 CD16+ CD56+ NK细胞采用IL-2联合IL-15培养后TNF-α和TNF-β的表达量,较IL-2组、培养前,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 IL-2联合IL-15能够提高患儿外周血NK细胞的比例及数量,增加其分泌TNF的能力,从而提高其对肿瘤的杀伤作用.

  • Hisense CAS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在儿童第二肝门区肿瘤手术切除中的应用

    作者:崔楷悦;董蒨;苏南;朱呈瞻;赵静;周显军;张桓瑜;陈鑫;鹿洪亭;郝希伟

    目的 对儿童肝脏肿瘤与肝静脉重要分支的位置关系、压迫、侵袭情况进行医学数字影像分析,探讨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在儿童第二肝门区肿瘤手术切除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小儿外科就诊的27例累及第二肝门区肿瘤患儿资料,男19例,女8例,年龄2个月至10岁,平均(2.3±2.9)岁.肿瘤大径21.0 cm,中位数10.2cm.所有患儿术前均采用Hisense CAS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对肝脏进行三维重建,精准了解肝内血管与肿瘤关系,模拟肝切除,计算剩余肝脏体积,规划手术方案,观察患儿肝内血管走行及变异,评估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根据术前三维重建,肿瘤累及一支主肝静脉5例,累及两支主肝静脉1例,累及三支主肝静脉1例,对主肝静脉形成压迫20例,其中1例压迫下腔静脉.右半肝切除11例,左半肝切除3例,肝左三叶切除3例,肝中叶切除7例,肝右前叶切除3例.肿瘤平均体积(10.67×8.57×6.48)cm3,平均手术时间162 min(60 min~260 min),术中中位出血量为20 ml(2 ml~400 ml),术中平均输红细胞量为1.85 U(0.1 U~8 U),术后平均住院10.2 d(7 d~14 d).术后1例出现反应性胸腔积液,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恢复良好.结论 应用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可清晰准确显示小儿肝脏肿瘤与肝静脉的关系,可精准评估手术可行性,并能优化手术方案,对患儿第二肝门区肿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EpCAM在小儿肝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朋飞;黄一敏;吕志宝;刘江斌

    目的 免疫组化染色检测EpCAM在小儿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HB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4月间收治的病理证实为HB的患儿共31例,其中随访资料完整的共26例.采用Elivision两步法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6例HB肿瘤组织EpCAM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探讨EpCAM的表达与HB患儿年龄、性别、PRETEXT分期、AFP水平、病理类型等参数的关系.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应用breslow进行差异性检验,所有统计学分析均采用SPSS22软件进行.结果 26例HB患儿,男19例,女7例,年龄6~108个月(中位年龄27.2个月).所有患儿采用PRETEXT分期方法进行分期,其中Ⅰ期3例,Ⅱ期5例,Ⅲ期13例,Ⅳ期5例.术前AFP>1 000 ng/ml共22例,<1000 ng/ml共4例.术后病理提示单纯胎儿型6例,混合型16例,胚胎型4例.其中19例(73.1%)呈EpCAM阳性表达,7例(26.9%)为阴性表达.EpCAM在HB组织中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膜,部分弥散至胞浆.PRE-TEXTⅠ期、Ⅱ期、Ⅲ期、Ⅳ期HB患儿的2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rate,OS)分别为:(66.7±2.7)%,(80.0±17.9)%,(42.3±16.5)%,(60.0±21.9)%.EpCAM阳性患儿和阴性患儿2年OS为分别48.4%和80.0% (P<0.05).EpCAM的表达情况与患儿年龄、性别、术前AFP水平、分期、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 EpCAM在大部分HB中均有表达,其表达与患儿的年龄、性别、肿瘤分期、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但EpCAM阴性患儿2年OS显著高于EpCAM阳性患儿.表明EpCAM的表达与其HB患儿的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可成为小儿HB的肿瘤标志物之一,并有可能成为HB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之一.

  • D二聚体水平在肝母细胞瘤中的临床意义探讨

    作者:张宾宾;刘翔琪;董瑞;董岿然

    目的 探究D二聚体水平在肝母细胞瘤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总结2013年7月至2017年1月我院39例肝母细胞瘤患儿的D二聚体水平.分析肝母细胞瘤患儿的D二聚体水平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中有无明显差异;分析化疗后AFP水平明显下降的患儿中化疗前后的D二聚体水平是否有明显差异;分析D二聚体水平在不同PRETEXT分级中是否有差异;以及D二聚体水平在肝母细胞瘤和良性肝肿瘤中有无明显差异.并对化疗前D二聚体和AFP水平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PRETEXTⅣ期患儿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Ⅰ、Ⅱ、Ⅲ期的患儿(P=0.048);PRE-TEXTⅢ、Ⅳ期患儿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的患儿(P=0.011);化疗后AFP水平明显下降的患儿中化疗前后的D二聚体水平有明显差异(P<0.001);肝母细胞瘤患儿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肝脏良性肿瘤患儿的D二聚体水平(P=0.010);D二聚体水平在不同性别的肝母细胞瘤患儿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0);D二聚体水平在不同年龄段的肝母细胞瘤患儿中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龄比<12个月龄,P=0.646).化疗前D二聚体水平和AFP水平呈正相关(r=0.340,P=0.034).结论 高水平的D二聚体可能是肝母细胞瘤患儿的高危因素之一,D二聚体水平测定方便、快捷,可快速应用于临床.

  • 90例儿童节细胞性神经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作者:任清华;杨深;韩炜;秦红;曾骐;伏利兵;王焕民

    目的 总结儿童节细胞性神经瘤(GN)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以提高临床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诊治的90例GN患儿信息.包括临床资料、肿瘤标记物、影像学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手术方式及并发症,并对患儿进行随访以了解预后情况.结果 本组90例患儿中,男38例,女52例;中位发病年龄71(55,98)个月;肿瘤原发部位以纵隔常见(51.1%);32.2%的患儿通过影像学检查意外发现肿瘤病灶,28.9%的患儿因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就诊发现肿瘤,其他常见的还包括腹痛等腹部症状;大部分患儿肿瘤标记物水平不升高(24.7%的患儿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升高;4.8%的患儿24 h尿香草扁桃酸升高;10.6%的患儿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提示原发肿瘤大径中位数6.6(4.7,8.8)cm;19例(21.1%)肿瘤包绕重要血管,其他71例(78.9%)肿瘤造成血管的推挤移位或无明显关系.根据INSS分期标准,90例(100%)患儿均为局限性肿瘤.90例患儿全部行手术治疗,82例(91.1%)行一期肿瘤完全切除术、5例(5.6%)行次全切除术、3例(3.3%)行肿瘤分期切除术;手术并发症发生率8.9%,主要包括乳糜胸、Horner综合征、血管损伤等.90例患儿中获访80例(88.9%),74例(92.5%)无病生存、5例(6.3%)术后微小病灶残存、1例(1.3%)因其他疾病去世.结论 GN是一种良性肿瘤,发病年龄较大,症状轻,肿瘤标记物多位于正常范围内.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整体预后良好,但需长期随访观察.

    关键词: 神经节瘤 儿童 预后
  • 脂肪酸氧化抑制剂Etomoxir增强神经胶质瘤放射治疗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舰;邹辉;黄杰;熊军;余毅;王代旭;张衣北

    目的 初步研究神经胶质瘤的放射治疗(放疗)抵抗效应中脂肪酸代谢变化,以期为提高放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60 Gy剂量照射体外培养胶质瘤细胞GBM1、GBM2和GBM3,分析比较存活下来的放疗抗性细胞(Treatment-resistant glioblastoma clones,TRGC)和未经放疗处理的肿瘤细胞(treatment-sensitive glioblastoma clones,TSGC)之间AMPK、Akt和NAD+等能量代谢差异,并用基因芯片差异分析系统比较两者之间代谢调节基因的表达变化,根据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差异,选用脂肪酸氧化抑制剂Etomoxir抑制GBM1、GBM2和GBM3脂肪酸代谢后的放疗效果.结果 经过60Gy剂量照射后的GBM1、GBM2和GBM3分别在照射结束后的第181、66和233天形成放疗抗性克隆TRGC,与TSGC细胞克隆相比,生成的活化AMPK、Akt和NAD+明显增多,脂肪酸代谢调节基因TXNIP、EGR1、ALDH3A2、PLD3、SLC38A1和OSBPL8等基因明显增高.与单独用4 Gy剂量放疗处理的TRGC克隆只有极少数细胞凋亡相比,用脂肪酸氧化抑制剂Etomoxir抑制脂肪酸代谢后再用4Gy低剂量放疗处理的TRGC出现大量细胞凋亡,即使培养4周后形成的新克隆小且稀疏.结论 脂肪酸氧化代谢与胶质瘤细胞的放疗抵抗有关,抑制脂肪酸氧化代谢后明显增加胶质瘤细胞的放射治疗效果.

中华小儿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5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1 02 03 04 05 06
1996 01 03 04 05 06
1995 01 02 03 04 05 06
1994 01 02
1993 01 02 03 04 05 06
1992 01 02 03 04 05 06
1991 01 02 03 04 05 06
1990 01 02 03 04 05 06
1989 02 03 04 05 06
1988 01 02 03 04 05 06
1987 01 02 03 04 05 06
1986 01 02 03 04 05 06
1985 01 02 03 04 05 06
1984 01 02 03 04
1983 01 02 03 04
1982 01 02 03 04
1981 01 02 03 04
1980 01 02 03 04
1966 01 02 03 04 05
1965 01 02 03 04 05 06
1964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