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儿科学 >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中华小儿外科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 중화소아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3006
  • 国内刊号: 42-115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1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袁继炎
  • 类 别: 儿科学
期刊荣誉:
  • 三例小儿恶性蝾螈瘤的诊疗体会及文献复习

    作者:湛玉晓;胡倩;岳铭;张大;杨合英;王家祥

    目的 探讨小儿恶性蝾螈瘤(malignant triton tumor,MTT)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疗方法及术后随访情况,并提供系统的诊疗方案,降低误诊率及漏诊率,延长患儿生存时间.方法 我院自2000年至2013年共收治小儿恶性蝾螈瘤3例,均经病理证实.女2例,男1例,年龄分别为4、6、12岁.3例均为首次就诊,2例肿物位于腹膜后,1例位于阴囊内.3例患儿均以发现无痛性肿物为代主诉入院,1例伴乏力、腹胀,其余2例均无明显临床症状.3例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3例患儿手术过程均较顺利,肉眼所见肿瘤均完整切除,术中探查均未发现其他部位可疑病灶.结果 3例术后恢复良好.1例术后未进行辅助治疗,术后3年出现右下肢疼痛,右下肢皮肤无汗,彩超及MRI均提示右下肢占位,考虑复发,患儿家属拒绝再次手术.1例术后采用VAC化疗方案,定期复查CT未发现明显异常,已无瘤生存2年.1例术后1个月病理确诊为恶性,加行腹股沟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采用VAC和OPEC化疗方案交替进行,共化疗15次,现已无瘤生存4年.目前此2例情况良好,无复发征象.结论 恶性蝾螈瘤属高度恶性,术后易复发及转移,确诊仍需依靠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分析,手术为唯一首选治疗方法,术后辅助化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儿预后.

  • 胃冠状静脉-门静脉左支分流术治疗小儿肝外门静脉高压

    作者:张金山;李龙;刘树立;侯文英;刁美;明安晓;叶茂;葛军涛;魏延栋

    目的 探讨胃冠状静脉-门静脉左支分流术治疗小儿肝外门静脉高压的效果和预后.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3年1月,17例患儿因“呕血、黑便”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就诊.男9例,女8例;平均年龄4.9岁.完善腹部B型超声、增强CT和血常规检查.B型超声和CT检查均提示门静脉海绵样变、脾大和脾功能亢进,以“肝外门静脉高压”收入院.所有患儿均采用胃冠状静脉-门静脉左支分流术治疗肝外门静脉高压.2例患儿冠状静脉长度为2.5cm,分别移植4 cm和6.5cm肠系膜下静脉作为延长血管.所有患儿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3~34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期间,采用超声检查评估脾脏大小和分流血管通畅情况.记录血常规和血生化检查结果.结果 所有患儿成功采用胃冠状静脉-门静脉左支分流术治疗.手术时间195~375 min,平均250 min.3例患儿术中输入1个单位同型红细胞,其余患儿未输血.住院时间9~22 d,平均15d.术后门静脉造影显示所有患几分流血管通畅.术后患儿血常规及血生化结果正常,随访超声显示分流血管通畅,脾脏明显缩小.2例患儿复发,保守治疗有效.结论 胃冠状静脉门静脉左支分流术是治疗小儿肝外门静脉高压的有效方法.

  • 步态分析对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治疗的功能评价

    作者:徐宏文;于凌佳;李敬春;黎艺强;荀福兴;刘远忠

    目的 利用步态分析工具评价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经过Ponseti方法治疗后双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06年5月至2008年12月采用Ponseti方法治疗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32例患儿(40足),其中男20例,女12例.全部患儿均在出生后4个月内经过系列Ponseti石膏固定后,完成跟腱松解术并给予Dennis-Brown鞋固定双足,并进行跟踪随访,患儿年龄为4.0~6.2岁(平均4.8岁),均已结束Ponseti治疗(停止佩戴Dennis-Brown矫形支具).对这些患儿进行足外观及影像学评估,并利用美国Motion公司的运动高速摄像系统对患儿的双下肢运动情况进行系统评价,与正常同年龄儿童的步态进行比对,分析两组步态的差异.结果 全部患儿平均随访4年以上,经过治疗后的马蹄足Dimeglio评分0~4分.踝关节整体活动范围较正常儿童小,患足背伸应力下侧位X线片提示跟距角为(23.4±5.8).,与正常同龄儿童无统计学差异(P>0.05).14足(35%)存在负重期残留马蹄步态,11足(27.5%)存在足下垂情况,16足(40%)存在前进线内收的情况,以上三种步态异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足背伸增加及跟性步态这两种步态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马蹄足患儿经过Ponseti治疗后仍会残留部分步态畸形:马蹄步态、足下垂及足前进线内收;同时也会出现新的异常步态:足背伸增加和跟性步态.

  • 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在儿童胰腺疾病中应用价值的初步探讨

    作者:周峻;姜斌;陈芳林;王浩;周建峰;杜宝峰;刘大林;易军;邹晓平

    目的 回顾性分析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12例儿童胰腺疾病患者中的疗效,以探讨ERCP在儿童胰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至2013年共对12例患儿进行ERCP治疗,年龄10个月~13.3岁.患儿经B超、腹部CT及MRCP获得初步诊断,先行诊断性ERCP,确定诊断后据具体情况决定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胰管括约肌切开、气囊扩张、内镜逆行胆管引流术、胰管支架引流术、内镜鼻胰管引流术.监测术后3、12、24 h血常规和血淀粉酶,观察有无不适症状及腹部体征,判断有无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长期随访患儿的进食排便情况、体质量、腹痛复发频率及程度,影像学检查了解胰腺、胰管情况.结果 12例患儿诊断性ERCP均成功,共诊断出胆源性胰腺炎3例、胰腺分裂症2例、胰腺外伤2例、胰腺假性囊肿2例、慢性胰腺炎2例、胰管结石1例,并分别进行了个体化治疗.术后无一例发生消化道大出血、穿孔、重症胆道感染、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无一例出现ERCP后胰腺炎.2例患儿出现高胰淀粉酶血症,经过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经过14~58个月随访,全部患儿症状缓解,治疗后体质量增长,定期复查肝功能及淀粉酶均位于正常范围,饮食及排便无异常者,身体发育及智力发育正常.结论 对于一些儿童良性的胰腺疾病,治疗性ERCP是一种微创、可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于原发病为胆管扩张症患儿的彻底治疗仍需要外科手术.

  • 前会阴入路手术治疗女童感染性直肠前庭瘘

    作者:王增萌;阿里木江·阿不都热依木;陈亚军;张廷冲;庞文博;彭春辉;张丹;沈秋龙

    目的 总结前会阴入路治疗感染性直肠前庭瘘的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前会阴入路手术治疗的107例感染性直肠前庭瘘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1岁6个月至14岁,平均3岁10个月.临床表现为新生儿满月前后有明确的前庭部感染病史,感染控制后,排气或排稀便时,自前庭部瘘口有气体或少量粪便漏出.前会阴入路的手术要点:向直肠内顺序填塞无菌绷带防止术野污染,确定前庭部瘘口位置,当瘘口细小无法辨别时,可借助亚甲蓝等有色液体作为示踪剂来显示瘘口.在瘘口周围缝牵引线,用针形电刀游离瘘管,瘘管长6mm左右,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用蚊氏钳通过肛门口可探及瘘管内口和瘘管,并可依此来预估分离的层次;瘘管直径<3mm,可紧贴直肠壁缝扎并切除瘘管;瘘管直径>3mm,基底部较宽广,切除瘘管后行黏膜外间断或连续缝合直肠壁缺损为妥.缝合两侧耻尾肌并逐层缝合切口,勿留死腔.结果 107例患儿,瘘口一期愈合97例(90.7%),会阴外观良好;感染复发的10例(9.3%)患儿经对症处理,其中5例于术后3周左右愈合;另外5例中的2例于第一次手术半年以后行再次行前会阴瘘管切除修补手术痊愈,余3例尚未进一步处理.结论 前会阴入路治疗感染性直肠前庭瘘的手术方法简便、安全,手术效果确实.手术年龄3至5岁较为适宜.

  • 婴幼儿纵膈畸胎瘤13例临床分析

    作者:唐决;刘威;梁建华;汪凤华;曾嘉航

    目的 评估婴幼儿纵膈畸胎瘤的临床诊断、临床表现及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0年9月至2013年6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13例婴幼儿纵隔畸胎瘤患儿.男10例,女3例,年龄5个月~2岁6个月,平均12个月,咳嗽10例,气促7例,发热6例,胸痛1例.所有患儿术前均行胸部X线片及CT检查.肿瘤位于前、上纵隔7例,前纵膈3例,后纵膈3例.结果 本组13例均行肿瘤切除术,术中完整切除肿瘤12例,肿瘤体积小为6.0 cm×6.0 cm×4.0cm,大为15.0 cm×12.0 cm×10.0 cm.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均为畸胎瘤,其中9例为成熟畸胎瘤,3例为未成熟畸胎瘤,1例内胚层窦瘤.成熟畸胎瘤及未成熟畸胎瘤仅予手术切除,内胚层窦瘤结合手术及化疗综合治疗.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6~40个月),所有患儿存活,无肿瘤复发.术后发生肺部感染3例,膈膨升2例.结论 婴幼儿纵膈畸胎瘤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及CT等辅助检查.手术治疗是婴幼儿纵膈畸胎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恶性畸胎瘤的治疗需结合手术及辅助性化疗.

  • 儿童应力性骨折

    作者:周颖;朱雯

    应力性骨折(stress fracture,SF)是由低于造成骨折的单一负荷的应力不断重复造成骨骼的损伤,又称疲劳性骨折.在一些特殊人群中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例如士兵和运动员.应力性骨折不同于其他类型的骨折,在症状发生前没有确切的急性创伤史,症状进展缓慢,故早期诊断非常困难.儿童应力性骨折越来越多,很大程度与参加运动的儿童逐年增加、运动方式错误及儿童骨骼发育不成熟有关[1-2].

    关键词:
  •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选择

    作者:张成强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常见的骨折,占儿童所有骨折的17.9%,也是儿童第二常见的骨折(仅次于桡骨远端骨折,20.2%)[1],好发年龄为5~6岁[2-3].其每年的发病率为177.3/100 000[2].受伤机制常为伸直的肘部并发伸展开的手掌着地,这种机制导致了占97%~99%的伸直型骨折.屈曲型骨折很少发生.以往男性发病率较高,但可能由于参加体育运动的增加,新数据显示在女性中发病率也有所增高[4-6].在大多数病例中,非优势侧(通常为左侧)受累.

    关键词:
  • miR-203靶定CAMTA1基因调控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迁移能力

    作者:刘志洋;刘伟伟;孙梅;陈鑫;韩芦芦;董蒨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miR-203在神经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在神经母细胞瘤细胞迁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中转染miR-203抑制剂,通过Transwell迁移实验研究其对迁移的影响.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miR-203的靶基因,并应用荧光报告基因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对靶基因进行验证.采用siRNA干扰技术抑制靶基因CAMTA1的表达,共转染miR-203抑制剂及CAMTA1 siRNA,验证miR-203是否是通过靶基因影响细胞迁移.后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原发性和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样本中miR-203的表达.结果 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和SK-N-SH中抑制miR-203表达后,与转染miR抑制剂对照相比,细胞迁移数目分别降低了41.34%和37.86% (P<0.05).miR-203能够直接靶向结合CAMTA1 mRNA的野生型3'UTR,转染miR-203抑制剂后,SH-SY-5Y和SK-N-SH细胞中内源性CAMTA1蛋白表达分别是转染miR阴性对照的2.13和1.78倍.(P<0.05).转染过表达CAMTA1质粒,SH-SY-5Y和SK-N-SH细胞迁移数目分别下降了25.27%和19.48%(P<0.05).在SH-SY5Y细胞中,同时共转miR-203抑制剂和CAMTA1 siRNA,与单纯转染miR-203抑制剂相比,细胞迁移能力增高了19.37%和(P<0.05),与单纯转染抑制剂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原发性神经母细胞瘤相比,在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中,miR-203表达水平更高(P<0.05).结论 miR-203与神经母细胞瘤样转移性相关,并且能够通过靶定CAMTA1基因影响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迁移能力.

  • 儿童骨与关节损伤治疗现状之浅见

    作者:郭源

    首先很荣幸受邀为此次儿童创伤专题做“述评”,思考良久后我认为就是对文章乃至杂志发表一些个人的、负责任的感想,作为一名从事小儿骨科临床工作超过30年的医生,我也愿意就我个人、我周围的同事们、我的科室以及从事小儿骨科工作的同行们工作中、学习上遇到的、听到的、看到的事情作出一些思考.初衷和目的都是为了我们共同热爱的事业,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的患儿和他们的家庭.

    关键词:
  • 髂前上棘撕脱骨折18例治疗回顾

    作者:张立峰;王达辉;裴新红;马瑞雪

    目的 回顾18例髂前上棘(an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ASIS)撕脱骨折的治疗,分析小儿髂前上棘撕脱骨折受伤机制,手术治疗的效果、预后、并发症.方法 2003年7月至2013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共收治髂前上棘撕脱骨折患儿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3岁8个月至16岁.均为急性损伤:快速跑步时或急加速时14例,打篮球突然跳跃1例,踢球1例,车祸伤2例.X线片及CT了解骨折片的大小及移位情况:2例车祸伤者1例因合并股骨颈骨折行股骨颈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髂前上棘撕脱未处理,1年后X片及CT发现形成骨化中心,无症状未处理;1例行保守治疗骨折愈合;其余均行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结果 18例患儿治疗效果优良,术后无深部组织感染,髋关节无活动受限,肌力正常,运动能力恢复,局部无疼痛、无包块.结论 髂前上棘撕脱骨折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效果好,恢复快,并发症少,并且可避免以后可能出现的股外侧区疼痛症,运动员可尽早恢复训练,但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

  • 三种弹性髓内针固定技术在治疗儿童肱骨干骨折上的应用

    作者:张骥;冯超;闫桂森

    目的 探讨采用弹性髓内针(elastic stable intramedullary nail,ESIN)技术治疗儿童肱骨干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固定方式的选择、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本文总结2004年至2012年在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采用ESIN技术治疗儿童肱骨干骨折的所有病例.资料完整并完成随访的共57例.患儿年龄2岁~14岁5个月,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年5个月.其中肱骨干上1/3骨折10例,中1/3骨折29例,下1/3骨折18例.手术适应证包括:不稳定型骨折,保守治疗失败,开放骨折或合并多发创伤等.采取顺行进针技术5例,桡侧逆行进针技术21例,交叉逆行进针技术31例.结果 对于肱骨干中1/3和下1/3骨折,交叉逆行进针技术可获得并维持稳定的骨折复位;而采用桡侧逆行进针,有2例出现对线不良.顺行进针治疗下1/3骨折,3例出现对位不良,术后仍需外固定辅助.所有骨折均顺利愈合.患儿术后外观无畸形,功能不受限.9例患儿出现皮肤激惹,其中针尾外露3例.未出现伤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和骨折再移位等并发症.结论 ESIN技术是治疗儿童肱骨干骨折的一种可选方法.交叉逆行进针技术操作安全简单,固定效果可靠.

  • 关节镜下规避骺板八字缝线固定法治疗儿童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作者:高庆峰;成雪;张磊;马骏驰;刘子洪;张越;田烨;白真龙;何耀华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规避骺板8字缝线固定法治疗儿童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1例骨骺未闭患儿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例,女4例;运动伤8例,车祸伤3例;左膝7例,右膝4例,均为新鲜骨折损伤.按Meyers-McKeever-zaricznyj骨折分型:Ⅱ型3例,Ⅲ型8例.11例患儿均由同一术者采用关节镜下规避骺板8字缝线法固定.术后4周内膝关节支具伸直位固定并予系统的康复锻炼.门诊6周、3个月、1年定期随访,依据膝关节IKDC,Lysholm,Tegner评分评价疗效;11例患儿均获得定期随访.门诊随访患儿通过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随访12~24个月(平均20个月),均为同一医生客观评分.12个月时Lysholm评分平均为(97.98±1.59)分,IKDC主观评价平均为(98.75±8.21)分.客观评价11例均为A.Tegner.运动能力评价平均为(6.45±0.25)分.随访结束时所有患儿双侧下肢长度测量发现无差别无畸形,膝关节X线片也未见骨骺过早闭合征象等异常现象.患儿主观满意率为100%.结论 关节镜下规避骺板8字缝线固定法因为不经骨固定,所以不影响儿童的骨骺生长彻底杜绝了患儿生长抑制的可能.此方法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适宜早期功能锻炼、术后恢复快、避免二次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

  • 32例儿童弹性髓内针取针困难的体会

    作者:赵国强;吴伟良

    目的 分析32例儿童弹性髓内针取针困难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本院使用弹性髓内针固定长管骨后取针困难的32例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病例均为闭合性新鲜骨折.年龄4.8~13岁,平均6.4岁;男23例,女9例.取针时骨折已临床愈合,取针时间为术后5~29个月,平均8.5个月.取针困难部位:胫骨14例,桡骨8例,尺骨4例,肱骨5例,股骨1例.分析术中困难取针的技巧和方法,包括髓内针针头处开窗、针尾咬除部分骨皮质、交替退针等;同时对各种取针困难的原因进行总结,包括髓内针植入的方向、针尾针头的处理、髓内针直径的判断以及髓内针体内留置时间等.结果 30例患儿经过术中对症处理,顺利取出;2例仍留置体内,1例为股骨骨折术后,1例为桡骨骨折术后.术中处理技巧和方法:髓内针针头处新开骨窗、髓内针从针头处取出2例;切开针尾部分软骨或者咬除部分骨皮质找到针尾后取出20例;多次进退髓内针后取出1例;交替间隙缓慢取出髓内针3例,多种方法混合应用后取出4例.取针困难原因分析:针尾留置太短没入骨皮质内或者针尾留置不当置于软骨内被软骨覆盖导致寻找困难10例;桡骨处因骨折部位不同导致髓内针逆向打入、取出时阻力大3例;髓内针植入时针头植入骨皮质或者穿透皮质2例;髓内针留置体内时间过长,1年以上3例,2年以上2例;植入时髓内针太粗,髓内针总直径大于骨髓腔80%导致取针阻力过大2例,上述多种原因导致困难取针10例.结论 髓内针治疗儿童长骨骨折,安全,方便,但部分病例有取针困难,需要术前认真考虑手术固定方法、术中合理进针、针尾合理处置、骨折愈合后及时取出,以减少取针困难的发生.对于困难取针的处置,需要个体化对待.

  • 小儿颈椎损伤62例临床分析

    作者:陶春生;倪斌;徐朋;吴冰;曲良;王连嘉

    目的 探讨小儿颈椎损伤的个体化诊断特点、外科治疗策略及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颈椎损伤患儿62例.男48例,女14例;年龄3~12岁,其中3~6岁25例,7~12岁37例,平均7.5岁.外伤至就诊时间为1 d~50周,平均5.5周.损伤节段为C0~3患儿36例,其中寰椎横韧带断裂2例,寰枢关节旋转固定或脱位26例,齿状突软骨联合部骨折4例;C4~7患儿17例;无骨折脱位表现的颈脊髓损伤9例.根据不同病情分别给予卧床并用Glission 颌枕带或颅骨牵引、Halo-Vest支架、头颈胸石膏、迪克夹板或费城颈托外固定、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冲击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结果 手术治疗14例,牵引或头颈胸支具治疗45例,未采取特殊治疗措施3例,住院时间9~40 d,平均16d;全部随访2~69个月,平均25个月,均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结论 小儿颈椎尚处于发育阶段,其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特点随着发育进程呈现动态变化,小儿颈椎在遭受外伤时无论损伤机制、临床表现、外科治疗策略及方法与成人不同,且不同年龄组的小儿颈椎损伤也存在较大差异,外科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 车祸致小儿足跟软组织严重损伤的临床治疗

    作者:陈伟;邱林;田晓菲;傅跃先;刘燕;袁心刚;肖军;李天武

    目的 探讨车祸致小儿足跟软组织严重损伤的临床治疗策略及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20例车祸致足跟软组织严重损伤病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10岁,平均5.3岁,14例为车撞压伤,6例为车轮绞伤.4例外院急诊手术患儿入我院时间为伤后3~38 d,16例直接入我院患儿入院时间为伤后2~8 h.软组织缺损面积5cm×4 cm~13 cm×7 cm,20例均有跟骨及/或跟腱外露.根据患儿病情(年龄、受伤时间、合并伤情况)、受伤方式及程度(复合伤程度)、创面情况(大小、污染程度、失活组织量),同时兼顾足跟部皮瓣修复特点,15例采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皮能快愈敷料(皮耐克)+自体皮片移植序贯修复法,其中7例足跟愈合后因行走磨损出现破溃(破溃面积1 cm×0.5cm~2 cm×2 cm),于创面愈合后6~12个月行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溃疡,皮瓣面积大19 cm×2 cm,小7.5cm×4cm;5例采用清创/VSD+皮瓣移植修复法,其中3例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2例足底内侧皮瓣修复.结果 15例VSD+皮耐克+自体皮片移植序贯修复法中创面均愈合,7例股前外侧皮瓣均成活,其中3例术后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5例清创/VSD+皮瓣移植修复法中4例皮瓣顺利成活,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清创植皮后创面愈合.植皮患儿经随访4~44个月,平均随访22个月,足跟部皮片挛缩明显且皮片紧贴跟骨,缺乏皮下软组织,足跟外观欠佳.皮瓣移植患儿经随访7~35个月,平均随访18.1个月,足跟部皮瓣总体外形满意,部分外观稍显臃肿,质地良好,感觉恢复良好.结论 车祸致小儿足跟软组织严重损伤可根据患儿病情(年龄、受伤时间、合并伤情况)、受伤方式及程度(复合伤程度)、创面情况(大小、污染程度、失活组织量),同时兼顾足跟部皮瓣修复特点,选出合理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

  • 青少年屈曲型胫骨近端骨骺骨折的治疗体会

    作者:韩炳强;徐蕴岚;杨杰;沈恺颖;蔡海清;王志刚

    目的 介绍青少年屈曲型胫骨近端骨骺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评价MRI在该骨骺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1月至2011年7月,我院共诊治屈曲型胫骨近端骨骺骨折7例,男6例,女1例,年龄11~16岁,平均(14.1±1.6)岁,体质量55.4~70.1 kg,平均(60.8±4.5)kg,平均体质量指数(BMI) 24.3,左侧1例,右侧6例.体检患膝屈曲位,肿痛伴活动受限,2例患肢末梢冰凉,伴麻木感,足背动脉搏动较健侧减弱,足趾活动正常.膝关节X线片诊断为屈曲型胫骨近端骨骺骨折:Salter-HarrisⅠ型2例、Ⅱ型5例.急诊完善术前MRI检查,2例原X线片诊断为Salter-HarrisⅡ型骨折,MRI显示骨折线延伸至关节面,且移位>2mm,急诊行切开复位螺钉加压固定;其余5例均全麻下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钢针固定.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对术后健侧、患侧膝关节活动度均值进行成组的t检验.结果 2例可疑合并血管神经受压病例分别于伤后3.0h和4.5h行急诊手术,术后2h足趾恢复温暖红润,足背动脉搏动有力,术后第2天足趾麻木感均消失.所有患儿术后随访摄片提示骨折愈合好,患膝关节活动无明显受限,与健侧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双下肢全长轴线片及双侧膝关节MRI对比,未发生膝关节内外翻、骨骺早闭及关节不稳定等并发症.结论 胫骨近端骨骺骨折临床较少见,好发于肥胖青少年,建议术前常规完善MRI检查,可进一步明确骨折分型、关节面及骨骺损伤程度,在避免漏诊的同时可为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该类型骨折即使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但作为骨骺骨折,仍有生长紊乱的潜在威胁,所有病例应继续随访至骨骺闭合.

  • 儿童跖骨骨折回顾性调查与分析

    作者:赵海涛;孙然;孙涛;陈伟;王海立;殷兵;刘磊;李彦森;刘松

    目的 通过对我院10年内儿童跖骨骨折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利用医学影像计算机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收集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10年间我院放射科诊治的所有骨折患者资料,剔除复查骨折、病理骨折、陈旧骨折,筛选出儿童跖骨骨折,统计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等,总结其流行病学特征并进行分析.结果 筛选出儿童跖骨骨折370例,占儿童足部骨折的40.66%,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1.57∶1),其中单发跖骨骨折256例,多发跖骨骨折114例共548例骨折部位.11~15岁年龄段构成比高(45.95%);单发跖骨骨折中第五跖骨骨折多,占53.13%;而在多发跖骨骨折中累及第三跖骨多,占28.77%.多发骨折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单发骨折(P<0.001).5岁以下第一跖骨骨折多,占26.98%;5岁以上第五跖骨骨折多,占35.07%.跖骨基底骨折多,占50.73%.98.25%的多发跖骨骨折发生在相邻跖骨之间,77.78%的第三跖骨骨折伴随第二或第四跖骨骨折.结论 对儿童跖骨骨折回顾性调查分析有助于儿童跖骨骨折的诊断治疗.

  • 操纵杆技术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经皮穿针中的应用

    作者:杨杰;孙辽军;余贤斌;胡炜;陈华;郭晓山

    目的 应用操纵杆技术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进行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并将其与常规的手法牵引复位进行比较.方法 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48例年龄4~12岁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24例采用操纵杆技术进行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A组),24例采用常规的手法牵引复位经皮穿针治疗(B组),术前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分别对两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的影像学结果、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24例全部成功闭合复位,B组成功闭合复位18例,6例行切开复位,两组需要行切开复位的比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A组0/24,B组6/24,P=0.009).A组平均手术时间(30.5±8.5)min,平均住院时间(3.4±1.6)d,平均骨折愈合时间(5.8±1.5)周;B组平均手术时间(46.0±18.0)min,平均住院时间(3.6±1.4)d,平均骨折愈合时间(5.6±1.6)周.A组手术时间比B组明显缩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影像学结果及患肢功能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手法牵引复位相比,应用操纵杆技术能显著提高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的成功率,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对患肢的放射学及功能结果也无明显影响,值得推崇.

中华小儿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5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1 02 03 04 05 06
1996 01 03 04 05 06
1995 01 02 03 04 05 06
1994 01 02
1993 01 02 03 04 05 06
1992 01 02 03 04 05 06
1991 01 02 03 04 05 06
1990 01 02 03 04 05 06
1989 02 03 04 05 06
1988 01 02 03 04 05 06
1987 01 02 03 04 05 06
1986 01 02 03 04 05 06
1985 01 02 03 04 05 06
1984 01 02 03 04
1983 01 02 03 04
1982 01 02 03 04
1981 01 02 03 04
1980 01 02 03 04
1966 01 02 03 04 05
1965 01 02 03 04 05 06
1964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