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儿科学 >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中华小儿外科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 중화소아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3006
  • 国内刊号: 42-115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1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袁继炎
  • 类 别: 儿科学
期刊荣誉:
  • 血必净对创伤后脓毒症患儿血清IL-6水平的时效和量效影响

    作者:朱志强;朱庆华;文建国;郑湘予

    目的 探讨血必净对创伤后脓毒症患儿血清IL-6水平的时效和量效影响,为儿科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择65例创伤后脓毒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12例),对照组仅给予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死亡4例;治疗组同时给予血必净治疗,死亡5例,并依据血必净剂量(2、3、4、5、6、7 ml·kg-1·d-1)分6组,每组8例.所有患儿在入院和治疗第一周内每天留取静脉血,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水平.结果 各组治疗1周内除第二和第三天外,其余各天之间血清IL-6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随着治疗时间增加,血清IL-6水平先出现显著增高,在3 d内脓毒症得到控制,IL-6达到峰值,然后降低;但随着血必净剂量增加,脓毒症得到控制的时间缩短,IL-6峰值降低.除剂量1组外,对照组和各剂量组之间血清IL-6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剂量1组与剂量2~6组,剂量2组和3组分别与剂量4~6组之间血清IL-6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剂量2组与剂量3组,以及剂量4、5和6三组之间血清IL-6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血必净可使创伤后脓毒症患儿得到控制的时间缩短,血清IL-6峰值降低,其佳应用剂量为5 ml·kg-1·d-1.

  • 经腹腔镜手术治疗Ⅰ、Ⅱ型胆道闭锁

    作者:刘树立;李龙;王文雅;侯文英;黄柳明;周小龙;张军;王莹;李旭

    目的 对经腹腔镜手术治疗Ⅰ型及Ⅱ型胆道闭锁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自2003年3月至2007年7月,共收治患Ⅰ型及Ⅱ型胆道闭锁并胆管囊性扩张的患儿10例,其中Ⅰ型8例,Ⅱ型2例;男4例,女6例;年龄23~160 d,平均53.8 d.患儿均有黄疸、陶土样便等症状;伴有总胆红素、转氨酶明显升高;术前经B超等影像学检查证实有肝门部囊性扩张的胆管存在,平均直径1.5 cm(1.0~1.8 cm);10例经术中证实为Ⅰ、Ⅱ型胆道闭锁伴有肝外胆道囊性扩张.本组10例患儿行经腹腔镜扩张的胆管底部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后平均随访26个月(4~51个月).结果 本组10例患儿行经腹腔镜手术全部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为3.0 h(2.4~3.2 h),术中出血量5~10ml.术后胃肠平均通气时间为18 h(16~28 h),进食时间平均20 h(16~30 h);平均术后3 d(2~4 d)排黄色大便;腹腔引流放置时间平均58 h(48~72 h),平均术后10 d(7~16 d)黄疸减轻,6例患儿术后14 d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降至正常水平,3例患儿3个月降至正常水平,1例手术年龄5.5个月患儿虽获良好胆汁引流,胆红素水平有所降低,但因肝硬化严重,后来仍维持高水平,胆汁引流后肝功能改善不佳,术后28 d死于肝功能衰竭.转氨酶术后不同程度的下降.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8 d(5~9 d).术后随访4~51个月,1例患儿于术后4周发生胆管炎,经抗炎后痊愈.其余患儿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正常,无胆管炎、吻合口狭窄、粘连肠梗阻等术后并发症.结论 经腹腔镜囊性扩张的胆管底部切除胆管空肠吻合术治疗Ⅰ、Ⅱ型胆道闭锁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法.

  •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婴幼儿血管瘤及血管畸形中的表达与意义

    作者:周昉;刘文英;彭强;唐耘熳

    目的 本研究拟通过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血管内皮标志抗原CD34在婴幼儿血管瘤不同时期、血管畸形和儿童正常皮肤中的表达,探讨缺氧在血管瘤血管生成、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CD34、HIF-1α、VEGF和Ki-67在小儿血管瘤、血管畸形及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并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不同时期血管瘤之间,血管瘤与血管畸形、正常皮肤之间HIF-1α、VEGF、Ki-67、MVD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管瘤中HIF-1α表达分别与VEGF、Ki-67、MVD表达呈正相关;而血管畸形HIF-1α与VEGF表达不存在相关关系.结论 缺氧是不同时期血管瘤的普遍现象.HIF-1α能促进血管瘤血管生成.而在血管畸形中可能不存在缺氧的微环境,是"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正常的血管形态异常",因此在血管畸形中不会发生内皮细胞的增殖,也不存在类似血管瘤那样出现增生期和消退期.

  • 婴儿腹腔镜手术中两种通气模式的比较

    作者:陈增芳;马旭波

    目的 观察在婴儿腹腔镜手术全麻期间采用压力控制通气(PCV)和容量控制通气(VCV)对患儿呼吸力学、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合理的呼吸管理方式.方法 40例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婴儿,年龄1~3个月,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二氧化碳(CO2)气腹期间,随机接受PCV和VCV二种通气方式,分别于气腹前(T1)、气腹开始后15 min(T2)、气腹开始后30min(T3),记录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胸肺顺应性(lung-thorax compliance,C)等呼吸力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同时于T1、T3时点采集血样进行血气分析.结果 CO2气腹后,二组患儿在T2、T3时点的C较气腹前显著下降(P<0.05),Ppeak、Pmean及PaCO2显著上升(P<0.05),气腹期间,VCV组患儿的Ppeak和Pmean明显高于PCV组患儿(P<0.05),二组患儿之间的PaO2和循环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小婴儿腹腔镜手术的全麻中,气腹期间应用压力控制模式机械通气,能在相对低的气道压力下提供有效的肺通气,在预防患儿产生肺气压伤方面较VCV更有优势.

  • 儿童外伤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特点

    作者:冀园琦;谢坚;佟献增

    目的 探讨儿童外伤性硬脑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6年间收治的儿童硬脑膜下血肿166例的临床特点.结果 儿童硬脑膜下血肿占同期儿童颅脑外伤的15.1%、颅内血肿的31.6%.新生儿、婴幼儿在本组中占42.2%.随着年龄的增长,造成出血的主要原因依次为产伤、坠落伤以及车祸和暴力伤害.血肿主要位于小脑幕上,主要症状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癫痫和神经系统局灶症状.需要手术治疗者仅为所收治患儿的24.7%,手术方法包括钻孔血肿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结论 儿童硬膜下血肿多数可以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的指征是:有意识障碍及神经功能缺陷,CT显示血肿较大,占位效应明显.多数经及时治疗后预后较好.

  • 脐膨出并回肠穿孔和全结肠型巨结肠一例

    作者:宋苏萍;邢茂青;姜宏志;刘强;鞠海珍

    患儿:男,34周早产,因生后发现腹部肿物2h入院.检查:早产儿貌,顶枕部可见一5.0cm×3.0cm的包块,质软,波动征(+),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中央相当于正常脐窝处可见一直径4.0cm的腹壁缺损,缺损处可见一6.0cm7.0cm的肿物膨出cm肿物外敷囊膜,脐带位于囊膜正中,通过囊膜观察到内容物为小肠,无肝脾胰腺等实质性脏器.

  • 儿童膀胱嗜铬细胞瘤一例

    作者:赵萍;宋宏程;白继武

    患儿:男,10岁.因排尿后下腹痛、头痛2年以"膀胱肿物性质待查"收入院.主要表现为排尿后下腹痛,以膀胱区为主,伴一过性头痛、头晕、出汗,偶有呕吐,症状时轻时重.不伴有血尿,无尿频、尿急及尿痛,无排尿困难,持续数分钟后症状消失.

  • 川崎病致肠梗阻手术一例

    作者:冯东川;张宏伟;魏建民;张冲林

    患儿:男,1.4岁.因高热十余天,呕吐、腹胀3d入院.近2d无排气排便.

  • 小儿性腺幼年型颗粒细胞瘤四例临床分析

    作者:高磊;唐达星;徐珊;李民驹

    幼年型颗粒细胞瘤(Juvenile granulosa cell tumor,JGCT)是一种罕见的性索间质肿瘤.78%发生于20岁之前,占卵巢颗粒细胞瘤的5%,而卵巢颗粒细胞瘤仅占卵巢肿瘤的1%.国内罕有小儿JGCT的报道,国外报道亦少见.现将本院2000至2007年间收治的4例小儿JGCT报道如下.

  • Cx43和nNOS蛋白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张雷家;张金萍;刘学红;包磊;张黎

    先天性巨结肠(Hirsclasprungs disease,HD)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肠道畸形,发病机制与平滑肌蠕动波信息传导障碍有关.

  • 儿童夜间遗尿症流行病学调查及致病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王庆伟;文建国

    夜间遗尿症(nocturnal enuresis,NE)为5岁以上儿童夜间睡眠中间断发生的尿失禁,是一种与遗传相关的多因素儿童常见疾病.本文就NE流行病学调查及致病因素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1].

  • 神经标志物免疫组化方法与先天性巨结肠症及其同源病研究

    作者:孙晓毅

    近年来,免疫组化技术被广泛应用,许多特异性的肠道神经标志物被用于先天性巨结肠和同源病的研究和诊断,本文在此专门对近年得到关注和较广泛报道的几种肠道神经标志物及其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先天性巨结肠和同源病研究中的意义做一综述.

  • 大鼠食管下端括约肌肌间神经及肌层发育研究

    作者:朱利斌;秦茜;张华;李仲荣;陈肖鸣

    目的 探讨食管下端括约肌(LES)肌间内神经及肌层的发育规律与小儿胃食管反流发生的可能关系.方法 分别取孕18 d(E18)、孕20 d(E20)胎鼠,出生后1 d(P1)、7 d(P7)、14d(P14)、21 d(P21)、30 d(P30)、成年鼠(A)的LES及食管体(EB),应用常规HE染色法及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免疫组化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定性、定量研究LES肌间内神经与肌层的发育变化.结果 随日龄的增加,LES和EB的肌间神经元、神经丛密度均逐渐下降,神经元胞体增大、胞浆着色加深,在哺乳期前后神经元成熟度达成年水平.在各个日龄组LES肌间内神经元密度和神经丛密度均较EB稠密.LES肌层出生后发育迅速,成年后各肌层继续增厚,环肌层发育总是优于纵肌层.结论 LES肌间内神经及肌层发育不一致,神经发育以哺乳期变化为显著,至生后30 d基本发育成熟.

  • 鼠骨骺干细胞免疫纯化和pTRE-PTHrP(38-94)反应质粒的构建

    作者:张树威;陈安民;游洪波;廖晖;宋登新;王江;谢柏臻;刘铁;郭风劲

    目的 免疫纯化新生大鼠骨骺干细胞,克隆甲状旁腺相关蛋白的中间片段PTHrP(38-94)基因并构建四环素反应性元件调控的反应质粒pTRE-PTHrP(38-94).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技术分离纯化具有FGFR-3特异性表面标志的骨骺干细胞,分别以FGFR-3抗体和PCNA抗体对骨骺干细胞的细胞爬片进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提取骨骺干细胞的总RNA,以RT-PCR方法获得带有酶切位点PTHrP(38-94)基因片段,扩增的DNA片段与含潮霉素筛选标记的四环素反应性元件载体pTRE-2Hyg均双酶切后连接,转化、扩增后对重组质粒进行提取和酶切、测序鉴定.结果 免疫荧光证实所取材分离并纯化的细胞为骨骺干细胞;经限制性内切酶Barn H I、Not Ⅰ酶切图谱分析和DNA序列测定证实目的 基因已经插入重组质粒.结论 运用显微取材和免疫纯化技术可以成功分离纯化骨骺干细胞;成功克隆PTHrP(38-94)基因并构建了反应质粒pTRE-PTHrP(38-94),为进一步明确PTHrP(38-94)片段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成软骨和成骨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 肛门直肠畸形合并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治

    作者:李乐;李万福;张廷冲;邱晓虹;陈亚军

    目的 总结儿童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RM)合并先天性巨结肠(HD)的临床特点,探讨其病因和适宜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4月6例ARM合并HD患儿的临床资料、诊治过程及预后情况.年龄1岁8个月~1I岁,平均4.1岁;男女比例1:5.所有病例于ARM矫正手术后有不同程度便秘、腹胀等症状,钡灌肠显示结直肠均有显著的扩张,仅有2例可见明确痉挛段和移行段.6例患儿直肠肛管测压直肠肛门抑制反射不能引出.2例采用经肛门Soave术式,4例采用经腹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6例标本远端肠壁内均未见神经节细胞.免疫组化组织蛋白酶D:近段阳性,远端阴性.结论 对于ARM患儿,特别是对于ARM畸形矫正术后仍有便秘的患儿要警惕合并HD的可能.此外,ARM合并HD患儿往往同时存在有多种畸形,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这些畸形的发生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 EphB2在肛门直肠畸形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王大佳;白玉作;张世伟;张志波;黄英;王练英;袁正伟;王维林

    目的 研究EphB2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直肠末端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荧光分析方法检测20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直肠末端肠壁和8例正常对照直肠末端肠肇的EphB2的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到EphB2蛋白在畸形组和对照组均有表达,定位在直肠肠壁黏膜层细胞的胞质和胞膜中.畸形组EphB2表达的累积光密度值(30.43±11.41)明显低于对照组(81.62±2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phB2在肛门直肠畸形的直肠末端黏膜层表达水平减低,EphB2的表达可能和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发生密切相关.

  • 经肛门行改良Swenson巨结肠根治术疗效分析

    作者:许芝林;肖友明;赵铮;王龙;安群;王强;史兴晔;李琰

    目的 对7年来所做的143例手术做一总结回顾.方法 143例经钡剂灌肠、直肠测压或直肠活检确诊.患儿取截石位,经肛门插入一把卵圆钳,于耻骨结节(腹膜返折)上方钳住直肠壁下牵将直肠套叠翻出,在翻出的直肠内壁处缝合牵引线两圈,于两圈线间全层切断直肠.远端后壁全层游离,并背切至齿状线上0.5~1.0 cm,前壁游离至齿状线上方2.5~3.5 cm,近端边下牵边游离,切除病变肠管.近远端行双层吻合,吻合口呈心形.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70 min,平均出血量10 ml,无中转开腹,术后不需扩肛,术后1个月平均排便2~3次/d,术后3个月平均排便1~2次/d.1例因术中背切远端直肠后壁过于靠近齿状线,术后出现轻度便失禁,经再次缝合内括约肌痊愈;1例术后5 d出现吻合口后壁撕裂、血便,经保守治疗痊愈;4例发生小肠结肠炎,保守治疗痊愈.1例术后复发,经再手术治愈.结论 经肛门巨结肠根治结直肠全层吻合术安全、可靠、操作简便、术后效果好.

  • Tcf4在肛门直肠畸形大鼠胚胎发育中的表达

    作者:张涛;白玉作;张丹;张世伟;袁正伟;王维林

    目的 观察Tcf4在大鼠正常和畸形肛门直肠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探讨Tcf4在正常和肛门直肠畸形的胚胎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乙烯硫脲(ethylenethiourea,ETU)致畸Wistar孕鼠24只肛门直肠畸形动物模型,切片于显微镜下观察,确定肛门直肠畸形的存在.标本经显微镜下观察后分为正常组和肛门直肠畸形组.正中矢状面、连续切片,Tcf4免疫组化染色.连续动态对比观察Tcf4在正常和畸形大鼠胚胎泄殖腔及肛门直肠发育过程中的空间分布情况.常规制备胎鼠冰冻切片,解剖显微镜下手工显微切割方法准确切取泄殖腔标本,从中提取总RNA和总蛋白,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研究Tcf4 mRNA和Tcf4蛋白在正常和畸形大鼠胚胎泄殖腔及肛门直肠的表达.结果 ①免疫组化结果:Tcf4在大鼠发育过程中正常胚胎泄殖腔中表达,在13 d和14 d主要表达于尿直肠隔和泄殖腔膜,胚胎15 d时在尿生殖膈与泄殖腔膜融合处Tcf4表达较强,16 d时肛膜破裂,肛门直肠形成,Tcf4在直肠黏膜层表达.Tcf4在肛门直肠畸形胎鼠泄殖腔和直肠黏膜层表达较弱或呈现阴性表达.②Western blot和RT-PCR半定量检测结果:在发育期的后肠中Tcf4蛋白和Tcf4 mRNA的表达表现出时间依赖性的特点,在肛门形成的关键时期即14 d、14.5 d和15 d时Tcf4的表达水平达到高峰,一旦肛门形成其表达量随即开始降低,畸形组与正常组相比较,Tcf4蛋白和Tcf4 mRNA的表达在14~15 d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肛门直肠畸形大鼠胚胎中,在肛门直肠形成的关键时期(13~16d),Tcf4存在着时空表达不平衡的特点;在正常大鼠胚胎期泄殖腔和直肠发育过程中,Tcf4可能起重要作用.泄殖腔/后肠Tcf4的表达下调可能与肛门直肠畸形的发生有关.

  • 腹腔镜下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李索林;李英超;于增文;王志超

    目的 评价腹腔镜对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与治疗效果并探讨纠正中肠扭转的适合条件.方法 2002年7月至2008年3月对23例临床拟诊的肠旋转不良进行腹腔镜手术.男13例,女10例.年龄5 d~12岁,平均1.9岁.采用三孔技术,腹腔镜确诊后,牵拉肠管纠正中肠扭转复位,切断Ladd索带、游离十二指肠及空肠起始部,发现合并畸形同时处理.结果 23例均在腹腔镜下确定诊断并顺利完成Ladd手术,18例并发中肠扭转270°~960°,予以复位;其中2例合并十二指肠旁疝、1例十二指肠隔膜、1例空肠异位胰腺和1例梅克尔憩室同时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5~150 min,平均(65.2±15.8)min.术后1~3 d进食,没有手术并发症.1例术后2个月因近端空肠粘连再次手术.21例获得随诊1个月~5年,生长发育良好.结论 腹腔镜可明确诊治肠旋转不良,可以在新生儿期安全实施,适用于并发亚急性中肠扭转的患儿,具有创伤小、进食早、恢复快和美容效果好的优点.

    关键词: 腹腔镜 肠疾病
  • 脊髓发育不良致神经源性肛肠的结肠动力与肛直肠功能研究

    作者:孙大庆;张帆;李爱武;张蕾;李殿国;韩克;陈维秀;孙小兵;李金良;张文同

    目的 探讨脊髓发育不良致神经源性肛肠的结肠动力与肛直肠功能.方法 42例神经源性肛肠患儿,男22例,女20例,平均年龄7.8岁.无肛肠及神经疾病患儿34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7.6岁.结肠传输试验采用连续6 d每天同一时间口服不透X线标记物追踪法测定传输时间,肛直肠测压采用高分辨多通道胃肠功能测定仪对代表直肠肌力、感觉和肛直肠反射多项指标测量.结果 全结肠通过时间(TCTT)病变组为(67.5±7.2)h,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6.6±6.8)h(P<0.05).分段结肠通过时间中,左半结肠(LCTT)和乙状结肠(SCTT)的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右半结肠通过时间(RCTT)的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直肠感觉阈、肛管收缩向量容积、静息向量容积及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指标二组间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脊髓发育不良致神经源性肛肠不仅结肠动力出现障碍,肛直肠感觉运动功能都受到不同程度损害,临床应综合评定其功能,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中华小儿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5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1 02 03 04 05 06
1996 01 03 04 05 06
1995 01 02 03 04 05 06
1994 01 02
1993 01 02 03 04 05 06
1992 01 02 03 04 05 06
1991 01 02 03 04 05 06
1990 01 02 03 04 05 06
1989 02 03 04 05 06
1988 01 02 03 04 05 06
1987 01 02 03 04 05 06
1986 01 02 03 04 05 06
1985 01 02 03 04 05 06
1984 01 02 03 04
1983 01 02 03 04
1982 01 02 03 04
1981 01 02 03 04
1980 01 02 03 04
1966 01 02 03 04 05
1965 01 02 03 04 05 06
1964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