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儿科学 >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中华小儿外科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 중화소아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3006
  • 国内刊号: 42-115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1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袁继炎
  • 类 别: 儿科学
期刊荣誉:
  • 儿童脊髓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景治涛;罗世祺;甲戈;马振宇;张玉琪

    目的总结儿童髓内肿瘤的病理特点、显微手术和治疗效果,并进行探讨.方法81例儿童脊髓内肿瘤均经手术切除和病理证实,对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髓内肿瘤以星形细胞瘤24例(29.6%)、室管膜瘤13例(16.0%)和表皮样囊肿11例(13.6%)为多见,不同的病理类型的肿瘤,切除率不同.放疗用于高度恶性的肿瘤.椎板复位术可以有效地减少脊柱畸形的发生率.结论大多数的髓内肿瘤组织学上为低级别星形细胞瘤(Ⅰ~Ⅱ级)、室管膜瘤和胚胎残余组织肿瘤,积极手术切除能够获得满意的疗效.

  • 白细胞介素6及其基因启动子多态性在儿童急性阑尾炎中的表现

    作者:史建国;周红

    目的①研究血清、腹腔渗液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水平在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及严重程度分型中的价值;②探讨IL-6基因启动子-174 G/C、-572 G/C位点的多态性与小儿急性阑尾炎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101例急性阑尾炎患儿,依据病理诊断分为普通组(单纯/化脓)、重症组(坏疽/穿孔)两组,以健康儿童为对照,ELISA法检测血清及腹腔渗液中IL-6浓度,用PCR-RFLP并测序法确定IL-6基因启动子的基因型.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普通组及重症组血IL-6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重症组血IL-6浓度明显高于普通组P<0.01;重症组腹腔渗液IL-6、血C反应蛋白的浓度明显高于普通组,发病时间明显长于普通组,P<0.01.②重症组-572 CC型频率明显高于普通组,P=0.011;三组间-174位点基因型频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重症组及对照组-572CC型患儿血清IL-6表达水平明显高于-572G携带型,P<0.05;普通组-572CC型血清IL-6的表达水平高于-572G携带者,P=0.056.④logistic regression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572位点的基因型、发病时间(症状出现至手术)与重症阑尾炎的发生有关.结论①IL-6有助于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及严重程度分型.但非急性阑尾炎或急性重症阑尾炎的特异性检测指标;②IL-6基因启动子-572位点CC型与小儿重症阑尾炎发生有关,IL-6基因-572C等位基因调控转录及表达的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 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特点变化及病原学变迁

    作者:潘友民;潘铁成;赵金平;李军;严华;付向宁

    目的分析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特点变化及病原菌的变迁,为临床诊治提供进一步指导.方法回顾分析10年中我院73例14岁以下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外科手术的临床资料.并将1995年1月~1999年12月的32例(Ⅰ组)与2000年1月~2004年12月的41例(Ⅱ组)做统计学分析对比,比较两组病例临床特点的变化及病原菌的变迁.结果73例患儿占同期同年龄组住院患儿总数的7.3%(73/998),Ⅱ组的比例(41/671,6.1%)低于Ⅰ组(32/327,9.8%,P<0.05).66例有基础心脏病,其中室间隔缺损(VSD)47例,动脉导管未闭(PDA)15例,其他4例.心脏赘生物的检出率,Ⅱ组的比例(27/41,65.9%)高于Ⅰ组(15/32,46.9%,P<0.01).59例血细菌培养阳性,14例血细菌培养阴性.总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73.9%(54/73),Ⅰ组为96.88%(31/32),Ⅱ组为68.29%(28/41).心脏赘生物的检出率增高,由Ⅰ组的46.9%(15/32)增高为Ⅱ组为65.9%(27/41).儿童IE的病原菌菌谱发生明显变化,革兰阳性球菌的阳性检出率明显减少,而革兰阴性杆菌的检出率明显增加.结论外科治疗的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特点发生一定变化,血培养的阳性率降低,而心脏赘生物的检出率增高.儿童IE的病原菌菌谱中革兰阴性杆菌所占比例有明显的增高.

  • 影响尿道下裂长期治疗效果的因素

    作者:刘国昌;袁继炎;周学锋;张文;耿进妹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尿道下裂长期效果与短期效果之间的关系及影响长期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设计调查表,将调查表分别寄给1982~1988年收治的142例尿道下裂患儿.通过回复资料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102例寄回调查表或来门诊接受调查.70.0%的近端型、80.5%实施Denis-Browne手术和68.4%有早期并发症的患儿对手术的总体效果及阴茎外观明显不满意.手术次数越多越不满意.实施Denis-Browne手术的41例中,39例有排尿问题.102例中,49例表示在找女朋友时有心理压力,而且与手术次数呈正相关;同时也与手术完成时的年龄呈正相关.近端型患者有较多的勃起及射精问题.结论尿道下裂短期治疗效果明显影响长期治疗效果,尿道下裂的类型、手术方法、有无早期并发症及完成手术的年龄是影响尿道下裂长期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 经肛巨结肠根治术后肛肠功能评价

    作者:张树成;王维林;白玉作;王伟

    目的探讨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后排便模式、结肠功能和肛门括约肌功能.方法对58例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后半年以上儿童进行随访,并进行排便功能问卷调查、钡灌肠、结肠传输时间和肛门直肠测压检查,对其术后肛肠功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58例接受随访的患儿中,4例(4/58)稀便、便频,9例(9/58)污便,5例(5/58)便秘,3例(3/58)小肠结肠炎;钡灌肠结果:结肠形态恢复良好,乙状结肠迂曲减少或消失,与切除肠段长短相关;全部病例术后直肠肛管角(°)较对照组显著开大(123.3±15.1 vs 79.0±11.6,P<0.01),有症状组又较无症状组显著开大(135.6±15.9 vs 111.0±14.3,P<0.05).结肠传输时间(h):与对照组比较,有症状组显著缩短(25.2±5.6 vs 28.7±7.7,P<0.05.直肠肛管反射3例阳性,2例弱阳性;肛管大压力(mmHg):便秘组的大收缩压明显高于无症状组和对照组(211±36 vs 200±65,P<0.05;211±36 vs 190±38,P<0.05);向量容积(cm×cmHg2)和对称指数:污便组向量容积和对称指数较术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381±109 vs 662±31,P<0.05;0.69±0.32 vs 0.70±0.07,P<0.05);便秘组对称指数与术前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对照组(0.74±0.02 vs 0.70±0.07,P<0.05).结论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后排便功能、结肠功能和括约肌功能多数良好.少数病例排便功能障碍可能与术后乙状结肠曲减少或消失、"新直肠"储便功能代偿不全和拖出结肠致直肠肛管角开大、肛门括约肌痉挛失迟缓有关.

  • 不阻断肝门小儿巨大肝肿瘤切除术探讨

    作者:李龙;刘雪来;黄柳明;贾钧;王淑芹;雷宇;余奇志;刘刚;刘宝富

    目的小儿巨大肝肿瘤切除术中,常规行肝门阻断,本研究对不阻断肝门行巨大肝肿瘤切除术进行探讨.方法从2001年7月至2004年12月,我院对16例患儿施行不阻断肝门巨大肝肿瘤切除术,患儿年龄28 d~14岁,平均3.4岁.其中男12例,女4例,肿瘤直径11~23 cm,平均14.6 cm,其中右半肝和左外叶内分别有一肿块1例.肝母细胞瘤9例,肝错构瘤4例,肝血管瘤3例.结果本组16例患儿手术全部成功,不阻断肝门行右半肝(Ⅴ~Ⅷ)切除8例,右三叶切除4例,左三叶切除1例,左半肝切除1例,第二肝门及右下叶肝段切除各1例.患儿术中无死亡,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本组良性巨大肝肿瘤患儿术后随访7个月~3.5年,目前均健康生存,无肿瘤复发,生长发育正常;肝母细胞瘤9例患儿术后常规化疗,患儿已经随访6~45个月,目前无瘤生存8例,2年以上4例,肝功能正常,正常生活.另外1例左外叶和右叶同时发现肝母细胞瘤,手术分别切除后5个月脑肺转移,于术后7个月死亡.结论不阻断肝门巨大肝肿瘤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术者熟练的肝脏解剖知识和肝切除技术、紧密结合术前和术中影像学技术了解肿瘤与大血管关系、彻底结扎肿瘤侧入肝肝动脉和门静脉及肝左右静脉共干或肝右静脉,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术
  • 神经母细胞瘤中hTR、hTERT基因的表达

    作者:杨文萍;钟华生;邹音;张淑正;肖强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RNA(hTR)、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在神经母细胞瘤自然逆转成熟及恶性增殖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34例神经母细胞瘤、5例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8例神经节细胞瘤、16例胎儿肾上腺髓质、20例新生儿肾上腺髓质中hTR、hTERT基因的表达.结果hTR、hTERT基因在病理分型F型中的阳性表达均为46.15%(6/13);UF型中阳性表达分别是85.71%(18/21)、90.48%(19/2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6.05,P<0.05;x2=8.10,P<0.05).在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中hTR、hTERT基因的阳性表达均为20%.神经节细胞瘤中hTR、hTERT基因的阳性表达分别是25%、12.5%;二组与神经母细胞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1.70,P<0.05;x2=10.81,P<0.05).在胎儿及新生儿肾上腺髓质中hTR、hTERT基因为弱阳性及阴性.结论在神经母细胞自然逆转成熟及恶性增殖是时hTR、hTERT起了重要的作用,当hTR、hTERT基因表达减弱,神经母细胞具有自然逆转成熟的趋势,当hTR、hTERT基因表达阳性,提示神经母细胞增殖力增强,因此hTR、hTERT基因的表达可作临床判断预后的指标.

  • Ender钉固定治疗小儿下肢长管状骨骨折

    作者:王达辉;陈秋;闵若良;马巍;马瑞雪

    目的评价Ender钉髓内固定治疗小儿下肢长干骨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2月至今我院采用Ender钉治疗小儿下肢骨折40例.男31例,女9例,年龄3.8~15岁(平均7.8岁).股骨分离骨折33例(中1/3骨折22例、远1/3骨折3例,近1/3骨折8例),胫腓骨双骨折7例,4例是开放性损伤.术后所有病例均进行了平均13.5个月(2~23个月)的随访.28例得到了1年以上的随访,将继续观察肢体长短的问题.临床上观察了患儿的髋膝关节活动以及步态情况.结果所有病例骨折处均获得Ⅰ期愈合.有5例在骨折断端有前后或侧位片上不超过6°成角.39例术后髋膝关节活动正常,1例膝关节屈曲受限.本组病例术后无感染、骨不连、Ender钉折断、骨骺损伤等并发症.现已有18例术后半年行内固定取出并在继续随访中.结论弹性Ender钉髓内固定治疗儿童闭合复位困难的股骨骨折和粉碎性胫骨骨折有效,适用于4~15岁儿童股骨干骨折、胫骨骨折.具有手术切口小、软组织损伤少、不破坏骨膜、手术时间短、不需输血、并发症少等特点.

  • 先天性腰疝合并肋骨缺如一例

    作者:孙小兵;张圣军;卜照耘;李宜生;杨传民

    患儿:女,6岁,因哭闹时左腰部隆起6年入院.患儿生后即被发现哭闹或其他原因引起腹压增加时,左腰部向外隆起,无腹痛、腹胀、呕吐,6年来无明显好转,就诊我院.入院查体:T 36.5℃,P 86次/min,R 20次/min,Bp 100/60mmHg,神志清楚,营养中等,自主体位,查体合作.皮肤黏膜未见黄染、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颈无抵抗,器官居中.

  • 先天性小肠多发闭锁合并胆道闭锁一例

    作者:张志波;王练英;黄英

    患儿:男,1 h.母孕期间轻度妊高征,超声提示羊水过多、十二指肠扩张,36+6周时早破水,自然分娩,生后Apgar评分1 min 9分,出生体重2040 g,小于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来我院就诊,门诊X线片提示双泡征,考虑十二指肠闭锁收入院.

  • 肠内营养对梗阻性黄疸幼鼠肠黏膜结构的影响

    作者:傅廷亮;张文同;陈强谱;刘同慎;宿振国;樊其忠;谭国华

    小儿梗阻性黄疸(OJ)见于先天性胆道闭锁、胆管扩张症等疾病,常伴有局部和全身免疫功能抑制、营养不良和肠屏障功能障碍,进而引起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移位,甚至肠源性感染.在大鼠胆总管结扎制作的梗阻性黄疸模型中,肠道呈炎症、水肿改变,肠上皮细胞之间间隙形成,肠黏膜上细菌附着数量增加.完全肠外营养时小肠黏膜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降低,肠道内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含量下降,细菌数也增加[1,2].OJ时门静脉受扩张的胆总管压迫而致肠壁静脉血回流不畅,肠黏膜水肿,使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降低,但资料表明在肠黏膜屏障维护方面肠内营养优于肠外营养.如何做到营养支持即可改善OJ患儿营养状况,又不加重肝脏负担,仍是临床工作中值得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3.4]

  • 小儿右心室流出道重建生物材料--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防钙化改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竞超;吴忠仕;胡建国

    用于重建小儿右心室流出道的异种带瓣管道--牛颈静脉带瓣管道有望在临床广泛应用[1].目前,戊二醛仍是处理生物材料的经典方法,但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2,3-丁二醇能有效地改性戊二醛处理的生物材料[2].我们用2,3-丁二醇改性戊二醛处理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进行大鼠皮下包埋实验,来了解这种改性方法的抗钙化性能.

  • Salter骨盆截骨术后远期髋关节发育的评价

    作者:刘振江;吉士俊

    在过去的30年中,Salter骨盆截骨术作为治疗发育性髋脱位(DDH)的术式,已被普遍接受且成功率很高[1].本文就Salter骨盆截骨术后远期髋关节各参数变化及预后进行综述,目的在于更深刻认识Salter骨盆截骨术的价值以及治疗中注意事项,进一步提高其治疗效果.

  • 小儿胡桃夹综合征

    作者:姜大朋;韩福友

    胡桃夹综合征也称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1eft renal vein entrapment syndrome)或称胡桃夹现象(nut crackerophenomenon,NCP).本病可见于小儿及成人,儿童发病年龄多为7~13岁,以男性居多.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胡桃夹现象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该病临床多表现为血尿及蛋白尿.据统计,小儿胡桃夹性血尿占儿童血尿的33.3%,成为儿童血尿较为常见的病因,因此日益受到各国儿科专家的重视,其诊断及治疗亦倍受医生及患者的关注.现就小儿胡桃夹综合征的临床意义作一探讨.

  • 青春期精索静脉曲张对大鼠睾丸的影响与表皮生长因子的变化

    作者:程冬;郑新民;李世文;杨志伟;胡礼泉

    目的观察青春期精索静脉曲张对大鼠睾丸的影响和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变化,探讨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的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4只建立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模型作为实验组,18只为假手术组.术后4周、8周和12周采血并取双侧睾丸.光镜观察睾丸组织学变化并对生精功能评分;ELISA法测血清EGF浓度;RT-PCR法检测睾丸EGF mRNA表达.结果实验组睾丸重量减轻,生精功能受损,呈双侧性并进行性加重.术后8周实验组血清EGF水平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4周和12周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RT-PCR显示实验组左侧睾丸EGF mR-NA表达量术后4周(P<0.05)、8周和12周(P<0.01)均低于假手术组;右侧睾丸表达量术后8周(P<0.01)和12周(P<0.05)低于假手术组.结论青春期精索静脉曲张可使睾丸EGF mRNA表达量持续降低,引起睾丸发育障碍.

  • 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类脊髓栓系综合征的实验研究

    作者:鲍南;施诚仁;许勤;李敏;殷敏之;沈萍;金惠明;许小辛

    目的将胎鼠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到脊髓栓系综合征大鼠的病变脊髓中,观察治疗效果.方法从孕17 d大鼠胚胎脊髓中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并诱导分化,通过免疫组化技术研究证实其特性.制作大鼠脊髓栓系模型,3 d后将未分化的神经干细胞注入病变脊髓内,2个月后观察大鼠的运动功能,处死大鼠,研究移植后的干细胞在体内存活、迁移及分化情况.结果实验中分离、培养的神经干细胞能够被诱导分化成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脊髓栓系大鼠移植干细胞后运动功能改善,神经元数目增多,显著好于未移植组.免疫组化方法证实移植后的干细胞在体内可以存活、迁移、分化成神经细胞.结论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体内、体外均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移植神经干细胞是治疗脊髓栓系神经变性的一种有效途径.

  • 双歧杆菌减轻肠外营养幼兔肝损害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翔;蔡威;洪莉;陈津津;吴江;陶晔璇

    目的长期肠外营养(PN)患儿容易发生肝损害并发症,如肝脂肪变、胆汁淤积,甚至肝衰竭,其机制仍不清楚,可能和肠屏障功能障碍有关.近来双歧杆菌作为一种益生菌,在调节肠道微环境、保护肝脏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拟通过给PN幼兔添加双歧杆菌,探讨其保护机制.方法生后3周的新西兰种白兔27只,体重200~250 g.分为3组,PN组10只,PN+双歧杆菌组8只,对照组9只.双歧杆菌组每日经胃管注入丽珠肠乐溶液1 ml/只(含青春双歧杆菌0.5×108),PN组注入生理盐水1 ml/只.PN持续10 d,取血测肝功能、内毒素水平;作肝脏组织病理分级评分;作回肠黏膜显微测量;作内脏组织匀浆和血培养观察细菌移位.结果双歧杆菌组幼兔肝功能明显改善,血清总胆红素和胆汁酸含量较PN组显著下降(P<0.05).病理切片显示双歧杆菌组幼兔肝小叶完整,细胞形态基本正常,个别存在轻度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而PN组则出现明显肝细胞变性(主要为脂肪变性)、胆管增生和胆汁淤积.参照Loff肝脏病理学评分标准,显示PN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双歧杆菌组(P<0.05),而双歧杆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肠道病理切片的计算机显微测量结果显示,双歧杆菌组幼兔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绒毛面积显著高于PN组(P<0.05),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N组幼兔血浆内毒素水平显著升高(P<0.001),双歧杆菌组内毒素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内脏组织、器官细菌培养结果显示,PN组幼兔肠菌移位率明显高于双歧杆菌组(P<0.01).结论双歧杆菌可能通过降低肠黏膜通透性,避免幼兔产生肠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保护肝功能.

  • 缺血再灌注对幼年兔股骨头损伤的影响

    作者:许瑞江;卢强;吴战坡;游联璧;赵斌;李浩宇;顾章平;马承宣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对幼年兔股骨头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新西兰幼年兔作为研究对象,兔龄1个月,体重约1 kg,雌雄不限.将36只兔根据缺血及不同再灌注时间将其分为12组,每组3只.在部分阻断股骨头血供6 h、12 h、18 h、24h后,分别恢复血供0h、24 h、168 h,取兔双股骨头标本进行形态学检查.结果单纯缺血6 h,股骨头软骨、骨骺骨、股骨头骨髓、股骨头骺板软骨细胞均变性不明显;缺血6 h再灌注24 h后,细胞核发生固缩,缺血24 h再灌注168 h,细胞发生核碎裂及部分核溶解.结论缺血再灌注可引起幼年兔股骨头的损伤,并随缺血及再灌注时间的延长,细胞损伤逐渐加重.

  • 部分期刊评价指标理论意义和计算方法

    作者:

    关键词: 期刊评价 指标理论
中华小儿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5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1 02 03 04 05 06
1996 01 03 04 05 06
1995 01 02 03 04 05 06
1994 01 02
1993 01 02 03 04 05 06
1992 01 02 03 04 05 06
1991 01 02 03 04 05 06
1990 01 02 03 04 05 06
1989 02 03 04 05 06
1988 01 02 03 04 05 06
1987 01 02 03 04 05 06
1986 01 02 03 04 05 06
1985 01 02 03 04 05 06
1984 01 02 03 04
1983 01 02 03 04
1982 01 02 03 04
1981 01 02 03 04
1980 01 02 03 04
1966 01 02 03 04 05
1965 01 02 03 04 05 06
1964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