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儿科学 >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中华小儿外科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 중화소아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3006
  • 国内刊号: 42-115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1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袁继炎
  • 类 别: 儿科学
期刊荣誉:
  • 主动分期尿道下裂修复术的临床研究及近期尿动力学评估

    作者:徐万华;赵为广;尹鉴淳;杨志林;谢谨谨

    目的 探讨分期手术治疗重型尿道下裂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5年3月33例重型尿道下裂分期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尿道功能的尿动力学评估资料,同时选取年龄相当的无尿道疾病住院患儿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本组年龄2岁5个月~11岁,随访长32个月.一期手术矫正下曲后按Barcat分型均为后型.二期手术术式主要有Duplay、Snodgrass、Thiersch,还有改良Koyanagi或Onlay.两期手术间隔8~16个月,平均12个月.成形尿道长度平均4.5cm.分别于术后1个月及6个月2个时段行尿流率检查,测量大尿流率、排尿时间、排尿量、Qc值,评估尿流曲线,并与正常对照组对比.按照Qmax低于正常对照组均数的2个标准差定义为梗阻尿流.结果 本组术后均无阴茎弯曲,正位尿道口31例,尿道外口退缩2例;尿瘘8例(24.2%);无尿道狭窄患儿.术后1个月时,梗阻型尿流和非梗阻型尿流分别占53.0%(9/17)和47.0%(8/17);而术后6个月时段对应值为46.2%(6/13)和53.8%(7/13),比较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时段梗阻型尿流曲线(平台曲线、不规则曲线)和非梗阻型尿流曲线构成比分别为76.5%(13/17)和23.5%(4/17),术后6个月时段则分别为76.9% (10/13)和23.1%(3/13);正常对照组为10.6%(7/66)和89.4% (59/66).术后2个时段梗阻型尿流曲线的比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个时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主动选择性分期手术修复重型尿道下裂,尿瘘发生率较高,但并发尿道狭窄风险极低;尿流率测定结果显示术后半年内尿道功能呈现功能性梗阻.

  • 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治疗小儿隐睾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利;李贵斌;宋连杰;邱云

    目的 探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隐睾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35例行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隐睾患儿(单部位腹腔镜组)和同期47例行传统腹腔镜手术隐睾患儿(传统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患儿对切口瘢痕满意程度等指标.结果 两组均成功完成手术.单部位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44.89±4.16)min长于传统腹腔镜组(40.85±3.09)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8h疼痛评分(3.11±0.93)分低于传统腹腔镜组(4.09±0.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止痛药物应用率(11.43%)低于传统腹腔镜组(29.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儿对切口的满意度评分(4.60±0.81)分高于传统腹腔镜组(3.96±0.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疼痛评分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随访10~16个月,平均13个月,均无睾丸萎缩或回缩,无腹股沟斜疝或脐疝发生.结论 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隐睾安全、有效,且术后疼痛轻,腹部瘢痕不明显,为小儿隐睾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 传统手术与3D导航下手术对肢体成角畸形矫正效果的对比分析

    作者:王望;郭源;张建立

    目的 对创伤导致儿童骨骺早闭,肢体成角畸形在进行常规骨骺开放及半骺板阻滞手术的同时,开展计算机辅助导航下骨骺开放手术,对其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新技术是否具有显著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55例肢体成角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21例;开始治疗的平均年龄为(9.7±2.3)岁.包括1例腕关节畸形,16例踝关节畸形,38例膝关节畸形.55例均为同时行骨骺开放加半骺板阻滞手术,其中19例行常规手术(非导航组),36例行计算机辅助导航下手术(导航组).平均随诊时间为(24±14)个月.所有病例都有术前、术后、随诊过程中及随诊结束时相应位置的X线片.结果 非导航组术前和随诊结束时的角度畸形分别为(20.0±7.8)度和(13.4±10.8)度,导航组术前和随诊结束时的角度畸形分别为(18.9±6.3)度和(11.8±10.1)度.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01);组间比较,两组术前和随诊结束时的角度畸形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导航组中有11例未得到改善,导航组中有19例未得到改善.结论 在骺早闭导致的肢体成角畸形病例中,应用骨骺开放、半骺板阻滞手术能显著改善畸形.应用新的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可以准确定位骨桥,减少手术损伤,但与传统骨骺开放手术相比,在结果评价上,两者间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 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术后并发症与手术时年龄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尧喜;梅海波;刘昆;伍江雁;唐进;赫荣国;朱光辉;叶卫华;胡欣

    目的 探讨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ongenital pseudarthrosis of tibia,CPT)不同手术年龄与术后并发症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59例Crawford Ⅳ型CPT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CPT手术时年龄大小,将其分为小于3岁组(A组,34例)和大于3岁组(B组,25例),比较2组患儿胫骨假关节初期愈合率、再骨折发生率,踝外翻、胫骨外翻和下肢不等长这些后遗畸形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31例(91.2%)患儿实现初期愈合.其中,7例(22.6%)发生再骨折;14例(45.2%)发生踝外翻,平均踝外翻11.3度(5~25度);13例(41.9%)发生胫骨外翻,胫骨平均外翻8.5度(5~20度);14例(45.2%)存在下肢不等长,平均下肢不等长2.4 cm(0.5~4.0 cm).B组21例(84.0%)患儿实现初期愈合.其中,7例(33.3%)发生再骨折;8例(38.1%)发生踝外翻,平均踝外翻13.8度(5~30度);12例(57.1%)发生胫骨外翻,胫骨平均外翻9.5度(5~20度);16例(76.2%)存在下肢不等长,平均下肢不等长1.8 cm(1~3 cm).B组下肢不等长发生率比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结论 1岁以上CPT患儿一旦形成胫骨假关节,如患儿无严重骨质疏松、营养状况较差等不利条件;即可考虑手术治疗,以减少术后下肢不等长并发症的发生.

  • 腹部磁共振在胆道闭锁患儿Kasai术后随访中应用的相关研究

    作者:王凯;陈亚军;彭春辉;庞文博;王增萌;沈秋龙;黄心洁;张富洲

    目的 探讨腹部磁共振(MR)检查在胆道闭锁患儿Kasai术后随访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5年12月至2016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外科门诊复查,资料完整、自肝生存的胆道闭锁Kasai术后14例,行腹部MR检查.观察MR检查结果所示肝、脾形态学改变;通过公式计算患儿标准肝体积值,与腹部MR检查测量3次所得的患儿平均肝体积值比较,获得平均肝体积值、肝体积比值、肝体积差值,同理获得平均脾体积值、脾体积比值、脾体积差值,及脾/肝体积比值;并收集同期患儿血清AST、血小板计数(PLT),通过公式计算AST与血小板比值(APRI),结合肝硬度测量(LSM)与上述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患儿合并的腹腔内畸形进行进一步观察.结果 腹部MR观察到,患儿的肝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肝各叶比例失调(6/14),伴有结节状改变(1/14)等.脾的形态改变主要表现为脾不同程度的增大(14/14).此外腹部MR检查还观察到一些继发于门静脉高压的表现如腹水(2/14),侧枝循环形成(1/14)等.本组脾/肝体积比值、脾体积比值、脾体积差值与LSM值呈线性正相关(r值分别为0.684、0.633和0.579,P值分别为0.007、0.015和0.030),脾/肝体积比值、平均脾体积、脾体积比值、脾体积差值与APRI值呈线性正相关(r值分别为0.764、0.646、0.659和0.796,P值分别为0.001、0.013、0.010和0.001);平均肝体积、肝体积比值、肝体积差值均与LSM值、APRI值无线性相关关系.胆道闭锁患儿合并的腹腔内畸形,脾畸形(4/14),全内脏转位(1/14)亦可通过腹部MR检查进一步观察.结论 通过腹部MR检查可以观察到胆道闭锁患儿Kasai术后肝、脾形态学改变,对肝纤维化水平进行定性评估;通过测量肝、脾体积,可对患儿肝纤维化情况进行定量评估,尤其是脾/肝体积比值,与目前常用的评估肝纤维化的指标LSM值、APRI值呈线性正相关;对胆道闭锁患儿的腹腔内合并畸形进行进一步观察.腹部MR检查可以用于胆道闭锁患儿Kasai术后的随访中.

  • 腹腔镜治疗小儿肝囊肿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颀;李龙;刁美;张震

    目的 分析小儿肝囊肿腹腔镜治疗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肝囊肿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4例;年龄12 d~3岁7个月;全部为单发囊肿.全部患儿行腹腔镜手术(经脐部单切口腹腔镜5例),及术中胆道造影.1例患儿行腹腔囊肿切除术,4例患儿行腹腔镜囊肿开窗术,2例患儿行腹腔镜囊肿胆囊吻合术.结果 无术中中转开腹.手术时间90~150 min,平均(102.9±23.6)min.出血量2~5 ml.无死亡病例,无创面出血,腹腔感染,腹腔积液等并发症.患儿术后3~7 d出院.术后每3个月门诊复查超声及生化指标,全部患儿肝功能及胆红素正常.囊肿切除及开窗术患儿无囊肿复发,胆囊吻合术患儿囊肿明显减小,无不适症状;无胆道感染、腹腔感染积液等并发症.结论 小儿肝囊肿应用腹腔镜及经脐部单切口腹腔镜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如果囊肿与肝内胆管相通可考虑行囊肿胆囊吻合术.

  • 新生儿巨大胸腺囊肿一例

    作者:汪凤华;梁建华;刘威

    患儿 男,29 d.因“发现颈部肿物并气促22 d”,于2013年4月9日收入我院介入科治疗.曾于11d前行影像引导经皮硬化术,术后患儿颈部肿物缩小,3d前再次增大.入院查体:呼吸较促,左颈部可见一肿物,大小约6 cm×5 cm,质软,边界欠清,无压痛,局部皮温正常,无破溃,肿物表面肤色正常.颈部检查示左侧颈部囊性包块,范围约5.9 cm× 3.6 cm×4.4cm,考虑为淋巴管瘤.

    关键词:
  • 肾母细胞瘤瘤栓诊疗进展

    作者:郑超;李凯

    肾母细胞瘤(Wilms' tumor,WT)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肾脏肿瘤,也是第二大腹腔内肿瘤.WT的特征之一就是易于侵入血管形成瘤栓,发生率大约在6.1%~17.3%.WT瘤栓的存在要求医生对需要接受手术切除或术后施行化疗的患儿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而无论采取何种方式,WT瘤栓都会增加手术风险.

  •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发病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常小丽;王毅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是小儿骨科常见的疾病、严重危害儿童健康.髋关节发育不良包括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及全脱位等病理类型.导致该病发病的常见因素包括:阳性家族史、性别、臀位生产、不正确的襁褓方式和母体激素水平等.但是具体病因尚不明确.本文从DDH的发病率、DDH的危险因素、激素对DDH的影响、DDH的易感基因4个方面综述了DDH的研究现状,从而进一步探讨DDH的发病因素.

  • 新生儿结肠造瘘现状

    作者:余东海;施诚仁

    结肠造瘘术是挽救新生儿消化道的急症手术.文章总结了新生儿结肠造瘘的常见手术方法和造瘘部位,在分析袢式造瘘和分离式造瘘特点之外,介绍了新生儿局部麻醉下结肠造瘘方法和腹腔镜应用于结肠造瘘术的经验,并对新生儿结肠造瘘和关瘘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其影响因素,对常见的结肠套叠脱出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进行介绍.新生儿结肠造瘘选择分离式造瘘和乙状结肠造瘘相对并发症更少,可能是首选手术方案.

  • 开展小儿骨科临床多中心研究努力提高研究水平

    作者:徐宏文

    多中心协作研究是对某一具有重要意义的临床课题,多个单位在统一的组织和领导下,执行同一研究方案,为着共同的目标,于相对短的时间内,力求获得满意研究结果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多中心协作研究既可以避免单中心研究实施上产生的偏倚,也能克服单中心研究结果的局限性.因此,近几年临床多中心研究(Multicenter Study)越来越受到重视.

    关键词:
  • 第十一届全国小儿泌尿外科学术会议纪要

    作者:徐迪;何少华

    为促进全国小儿泌尿外科临床技术的交流和发展,由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泌尿学组主办,福建省立医院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小儿泌尿外科学术会议于2016年5月19-22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本次会议有来自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从事小儿泌尿外科工作的220余名代表参会.大会由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泌尿学组委员、福建省立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徐迪教授主持,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王维林教授,泌尿学组组长吴荣德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老专家黄澄如教授在会上分别致辞.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孙宁教授,侯任主任委员张潍平教授等也出席了本次会议.

    关键词:
  • 环状韧带重建修复对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乔飞;蒋飞;梅海波;徐宏文;李进;郭跃明;陈顺有

    目的 探讨环状韧带的重建、修复对陈旧性孟氏骨折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中心回顾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各中心治疗的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患儿,通过病历查询及随访的方式获取资料,记录患儿的性别、年龄、首诊时间、手术年龄、骨折分型、复位方式、是否尺骨截骨、手术入路和肘关节功能等数据,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终有59例患儿纳入本次研究,术后随访6个月~3年,平均22个月.其中,男35例,女24例;年龄2~14岁,平均7.8岁.Bado分型:Ⅰ型45例,Ⅱ型2例,Ⅲ型12例.行肱桡关节切开复位59例,其中采用B0yd's切口35例,Kocher's切口10例,Henry's切口14例.行环状韧带重建(重建组)45例,环状韧带修补(修复组)14例.行尺骨截骨59例,其中48例内固定,包括:钢板39例、克氏针9例;采用外固定架11例.根据Kim's评分标准,重建组:优18例,良13例,一般8例,差6例,优良率为68.9%(31/45);修复组:优9,良3例,一般1例,差1例,优良率为85.7%(12/14).两组患儿术前的一般资料及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组术前旋前活动度为(67.2±6.7)度,末次随访时旋前活动度为(75.8±7.5)度,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45,P<0.05).修复组术前旋前活动度为(70.6±9.2)度,末次随访时旋前活动度为(79.1±8.9)度,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47,P<0.05).在患儿受伤后1年以内,修复组的优良率为90%%(9/10)明显高于重建组81.3%(26/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组采用Henry's切口,重建组采用Boyd's、Kocher's切口.修复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术中出血量[(82.6±5.7)min、(5.3±1.2)cm和(32.6±6.8)ml]上,均较重建组[(95.6±6.8)min、(8.2±0.9)cm和(56.1±9.7)ml]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肘前切口采用修补残余环状韧带的方法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具有符合伤前解剖结构、方法简单、创伤小等优势,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 儿童髋部锁定加压接骨板和空心钉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Delbet Ⅱ、Ⅲ型)的比较研究

    作者:陈顺有;梅海波;郭跃明;邵景范;徐宏文;李进;蒋飞;南国新;潘源城

    目的 探讨儿童髋部锁定加压接骨板和空心钉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Delbet Ⅱ、Ⅲ型)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间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湖南省儿童医院、佛山市中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和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儿童医院,因股骨颈骨折(Delbet Ⅱ、Ⅲ型)接受儿童髋部锁定加压接骨板和空心钉内固定治疗11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8例,女46例.受伤年龄3.0~14.0岁,平均9.30岁.骨折分型:Delbet Ⅱ型83例,Ⅲ型31例.行儿童髋部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术25例(儿童髋部锁定加压接骨板组),行空心钉内固定术89例(空心钉组).末次随访采用Ratliff分级功能评分,并发症评估包括股骨头坏死、骨骺早闭及髋内翻等.结果 术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23.3个月.儿童髋部锁定加压接骨板组术后Ratliff分级功能评分(优22例,良2例,差1例)优于空心钉组(优54例,良19例,差1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儿童髋部锁定加压接骨板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20.00%(5/25)低于空心钉组42.70%(3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且空心钉组5例术后因内固定失效行二次翻修手术.儿童髋部锁定加压接骨板组术后影像学上达到骨性愈合的时间为(9.64±1.60)周与空心钉组(10.11±1.87)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2).结论 相对于空心钉,儿童髋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Delbet Ⅱ、Ⅲ型)术后Ratliff功能评分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在治疗上可能更有优势.

  • 18个月到3岁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初次开放复位股骨截骨与不截骨近期疗效的比较研究

    作者:何金鹏;梅海波;徐宏文;郭跃明;唐盛平;蒋飞;陈顺有;李进;邵景范

    目的 探讨股骨是否截骨对1 8个月~3岁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开放复位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有无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在国内8家单位行开放复位手术治疗的18个月~3岁的67例DDH患儿中,股骨截骨组(41例)与股骨不截骨组(26例)的近期疗效有无差异,评估术后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变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AVN)率及髋关节再脱位率有无差异.结果 股骨截骨组41例,平均年龄(2.27±0.46)岁;术后2年内复查X线发生AVN 5例,均为Bucholz-Ogden Ⅰ型,发生髋关节再脱位3例.股骨不截骨组26例,平均年龄(1.99±0.38)岁;术后2年内复查X线发生AVN 3例,均为Bucholz-Ogden Ⅰ型,发生髋关节再脱位1例.其他并发症有医源性骨折1例,为截骨组患儿;髋关节僵硬1例,为股骨不截骨组患儿;跛行6例,股骨截骨组3例、不截骨组3例.两组间术前AI、年龄、性别构成及脱位程度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截骨组开放复位术后复查AI平均(20.57±6.89)度,股骨不截骨组为(24.21±7.20)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1年及2年A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回顾性研究提示18个月~3岁DDH患儿行开放复位手术时股骨是否截骨对于术后AI的改善情况、近期AVN及髋关节再脱位率没有显著影响.因此,18个月~3岁DDH儿童行开放复位手术时推荐不常规应用股骨截骨术以减少手术创伤,但应综合术中复位难易情况考虑.

  •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术后残留髋臼发育不良手术指证及时机的回顾性多中心研究

    作者:徐宏文;梅海波;郭跃明;唐盛平;沈先涛;邵景范;李进;李敬春

    目的 分析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闭合复位后残留髋臼发育不良指数变化的特点,探讨DDH闭合复位的佳干预时间及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14年7月间7家医院277例DDH闭合复位后残留髋臼发育不良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变化.结果 277例患儿中,男34例,女243例.闭合复位后18个月残留AI异常(髋臼发育不良)相关风险因素为:闭合时年龄、闭合复位术前的AI.统计DDH患儿行闭合复位前、后不同时间点AI,其在逐渐减小,且在闭合复位1年内下降快,2~4年后AI下降基本稳定.手术干预组(22例)术后1年AI为(18.8±1.1)度,与术前(30.6±0.9)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保守治疗组(255例)复位后3年平均AI为(26.7±4.5)度与手术干预组干预后1年平均AI(18.2±1.6)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保守治疗组复位后4年平均AI为(24.9±5.3)度与手术干预组干预后2年平均AI(14.8±2.3)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闭合复位后残留髋臼发育不良的风险因素为闭合复位时的年龄、闭合复位术前的AI.手术干预的近期效果较保守治疗好.在DDH在闭合复位2~4年后,如仍存在髋臼发育不良,AI>23度,应考虑进行手术干预治疗.

  • Graf Ⅱ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409例不同干预后转归的回顾性多中心研究

    作者:黄济煌;孙客;唐盛平;徐宏文;梅海波;康晓鹏;沈先涛;李明;蒋飞

    目的 比较3种干预方式(蛙式抱、Pavlik挽具,宽尿不湿及屈髋外展被动操)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 GrafⅡ型患儿的疗效,探讨超声随访与X线随访的关系.方法多中心、观察性临床研究,纳入中国7个城市7家儿童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409例Graf Ⅱ型DDH患儿的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干预方式、诊治经过、影像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评估3种不同干预方式对Graf Ⅱa型DDH患儿的转归.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估Pavlik挽具及非Pavlik挽具(蛙式抱、宽尿不湿以及屈髋外展被动操)对Graf Ⅱb型DDH患儿的转归.采用配对四格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超声检查发现异常的阳性率和X线检查的差异.结果 409例中,男124例,女285例;Graf Ⅱa型292例,Ⅱb型102例,Ⅱc型14例,Ⅱd型1例.Graf Ⅱa型DDH患儿分别采用3种干预方式干预后,正常转归时间分别为:Pavlik挽具,平均38 d;宽尿不湿及屈髋外展被动操,平均46 d;蛙式抱,平均5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22,P=0.0001).Graf Ⅱb型DDH患儿采用Pavlik挽具与非Pavlik挽具干预正常转归时间分别为32 d和4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66,P=0.001).超声检查和X线随访检查发现异常结果的阳性率分别为9.05%(18/199)和0.50%(1/1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106,P=0.09).结论 Graf Ⅱ型DDH均能用Pavlik挽具治愈.对Graf Ⅱa型、Ⅱb型DDH患儿,Pavlik挽具干预与宽尿不湿及屈髋外展被动操干预、单纯蛙式抱干预比较,治愈所需时间短.所有409例临床随访均未发现髋关节异常;超声是随访评价Graf Ⅱ型DDH患儿有效的工具.

  • 儿童移位≤2mm肱骨外髁骨折手术与保守治疗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作者:迮仁浩;李进;梅海波;邵景范;徐宏文;蒋飞

    目的 比较移位≤2mm肱骨外髁骨折早期经皮固定手术和保守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5个研究单位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初诊在受伤1周内、移位≤2mm的114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其中,使用石膏固定于旋转中立位及屈肘90度41例(A组),使用经皮克氏针或者可吸收骨棒固定73例(B组).结果 11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4年,平均1.2年.A组41例中11例出现骨折再移位,B组73例均未出现骨折移位.11例骨折再移位者(C组)均接受了切开复位克氏针或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根据Dhillon评分,A组30例保守治疗成功者和B组73例评分均优良,C组11例评分一般.C组关节活动度评分(1.82±0.4)与A、B组(2.93±0.25和2.89±0.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出现骨骺早闭1例,皮肤激惹反应1例,无感染和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移位≤2mm肱骨外髁骨折保守治疗易发生再移位;早期经皮固定手术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式,可避免骨折再移位导致的切开复位手术、功能不佳、骨骺早闭等并发症.

中华小儿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5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1 02 03 04 05 06
1996 01 03 04 05 06
1995 01 02 03 04 05 06
1994 01 02
1993 01 02 03 04 05 06
1992 01 02 03 04 05 06
1991 01 02 03 04 05 06
1990 01 02 03 04 05 06
1989 02 03 04 05 06
1988 01 02 03 04 05 06
1987 01 02 03 04 05 06
1986 01 02 03 04 05 06
1985 01 02 03 04 05 06
1984 01 02 03 04
1983 01 02 03 04
1982 01 02 03 04
1981 01 02 03 04
1980 01 02 03 04
1966 01 02 03 04 05
1965 01 02 03 04 05 06
1964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