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电针联合穴位注射鹿瓜多肽对类风湿关节炎骨形态发生蛋白及类风湿因子的影响

    作者:赵凌艳;颜梅;蒲卉;钞艳;郭俐宏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穴位注射鹿瓜多肽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关节滑膜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Synovial, BMPs)及血清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 IgA-RF、IgM-RF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RA患者246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各123例,对照组采用电针配合药物及超短波理疗,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结束后30 min选择痛点穴位注射鹿瓜多肽注射液。2组均治疗14 d。检测治疗前后BMPs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 MMP-1)细胞阳性表达率、测定患者ESR及血清类风湿因子IgA-RF、IgM-R百分率,记录患者晨僵时间并计算曼彻斯特大学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 WOMAC)及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分值,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82.11%(101/123)比71.55%(88/123),χ2=12.764]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联合治疗组 ESR[(8.79±1.61)mm/h 比(12.41±2.57)mm/h,t=3.654]及 IgM-RF[(22.38±5.45)%比(39.57±6.18)%,t=2.365]、IgA-RF[(32.84±6.57)%比(49.84±4.20)%,t=2.574]阳性率均明显下降(P<0.05);联合治疗组BMPs[(15.43±2.94)比(7.22±1.52),t=3.914]明显升高,软骨细胞MMP-1[(8.01±1.54)%比(15.34±2.47)%,t=2.015]阳性表达率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 WOMAC[(22.36±3.49)分比(30.50±4.11)分,t=4.021]、VAS[(3.37±0.35)分比(5.75±0.39)分,t=3.251]评分明显降低(P<0.05),晨僵时间[(34.32±5.57)min 比(49.84±4.20)min,t=3.914]明显缩短(P<0.05)。结论电针联合穴位注射鹿瓜多肽可明显改善RA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 聚乙二醇化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表达测定

    作者:丁立峰;郑刚;杨军;周振东;李建军

    目的:聚乙二醇化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PEG/BMP-2)纳米颗粒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在靶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原代分离培养rBMSCs,分别采用PEG/BMP-2、脂质体/BMP-2转染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采用Western Blot和real time RT-PCR方法检测BMP-2表达.结果:成功制备出PEG/BMP-2纳米颗粒并将PEG/BMP-2转染至rBMSCs,转染细胞中BMP-2呈高表达,且与脂质体转染法相比,具有更高的转染效率.结论:PEG/BMP-2纳米颗粒转染rBMSCs可高表达BMP-2,为骨缺损治疗修复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 rhBMP-2在老年兔后外侧脊柱融合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段兴威;武汉;谷长跃;于彦;杨小玉;魏君;段德生

    目的:通过对老年和青年兔采用基因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和自体骨移植进行腰椎后外侧横突间融合手术实验研究,揭示rhBMP-2在老年动物脊柱融合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采用24只雌性新西兰大白兔,体重3.5~4.5 kg,6月龄(青年)和24月龄(老年)各12只.随机分成4组:①青年自体髂骨移植组[ICBG(Y),6只];②青年rhBMP-2组[rhBMP-2(Y),6只];③老年自体髂骨移植组[ICBG(O),6只];④老年rhBMP-2组[rhBMP-2(O),6只].同一天施行腰椎后外侧横突间融合术.rhBMP-2和自体髂骨分别植入两侧L5-L6横突间.术后3、6周分别处死一半.结果采用手动触诊,X线摄片,CT三维扫描和组织学评估.结果:X线片及三维CT显示rhBMP-2组的融合率均高于自体髂骨移植组,而青年各组融合率比老年组高,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三维重建显示由于rhBMP-2是液态,有流动性,成骨范围较大,不局限于计划融合区.组织学显示老年rhBMP-2组成骨面积较青年rhBMP-2组小,而且骨小梁结构也不如后者密集.结论:与自体髂骨移植比较,rhBMP-2可显著增强老年兔脊柱后外侧融合率和新骨生成量,加快融合时间,可以取代自体髂骨移植.rhBMP-2促进骨再生能力受年龄影响.

  • 基因修饰的组织工程骨修复节段性骨缺损及相关免疫学研究

    作者:李建军;白伦浩;王欢;徐莘香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修饰的组织工程骨修复节段性骨缺损效果及异种骨支架体内应用的安全性.方法:①制备去抗原牛松质骨块(BCB),植入小鼠股四头肌袋内,术后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组织学观察.②在腺病毒载体介导下将BMP-2基因导入兔骨髓间质干细胞后,种植到BCB支架中,构建基因修饰的组织工程骨.于兔双侧桡骨中段造成15 mm骨缺损,采用5种方法进行处理:BMP-2基因转染细胞+BCB(A组);未转染细胞+重组BMP-2+BCB(B组);对照基因转染细胞+BCB(C组);未转染细胞+BCB(D组);单纯BCB(E组).术后4、8、12周行X线、组织学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①BCB具有较低的抗原性和良好的组织相容性;②A组术后4周诱导生成软骨组织并向编织骨转化,12周骨缺损修复,髓腔再通,新骨强度明显优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BMP-2基因修饰的组织工程骨是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好方法.

  • 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人羊水干细胞复合β-磷酸三钙支架促进骨再生

    作者:马超;刘光旺;张艳玲;高娟;郭含军;曲新华;翟赞京;谢幼专;戴尅戎

    目的 研究重组腺病毒介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转染人羊水干细胞(hAFSC)的体外成骨分化,评价基因修饰的hAFSC负载于β-磷酸三钙(β-TCP)多孔支架后体内成骨能力.方法 收集人工破膜后的中段羊水原代培养hAFSC,免疫磁珠分选CD117/c-kit阳性的hAFSC,分别转染腺病毒介导的BMP-2或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转染组转染BMP-2和EGFP基因、对照组转染无BMP-2编码序列的EGFP基因,空白组不做病毒转染.48 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荧光表达及生长状况,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率.转染第7、14、21、28天采用ELISA检测各组hAFSC培养液中的BMP-2分泌量以确认转染后目的蛋白表达效果.各组hAFSC成骨诱导14d后进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28 d后进行茜素红染色评价成骨能力;成骨诱导3、7、14d后定量检测各组细胞ALP活性.20只8周龄裸小鼠随机分为Adv-hBMP-2-hAFSC-β-TCP组、Adv-EGFP-hAFSC-β-TCP组、hAFSC-β-TCP组和β-TCP组,每组5只,将细胞载体复合物植入各组裸小鼠股骨,8周后观察异位成骨组织学情况.结果 hAFSC生长良好,Adv-hBMP-2或Adv-EGFP基因转染48 h后荧光显微镜下见细胞贴壁良好,发出强绿色荧光,无死细胞产生,转染阳性率达(89.00±4.25)%.转染Adv-hBMP-2组hAFSC培养液上清中BMP-2第7、14、21、28天分别为(3.405±0.229)μg/L、(4.575±0.179)μg/L、(3.910±0.175)μg/L、(2.694±0.205)μg/L,第14天蛋白BMP-2分泌已达到高峰且第28天仍有蛋白表达,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空白组(均P< 0.05).hAFSC成骨诱导14d后细胞相连成片,与对照组及空白组比较,ALP染色转染组染色阳性面积更大、阳性细胞数量更多.成骨诱导28 d后茜素红染色见转染组细胞多中心聚集,伴大量红色钙结节形成,结节数量与大小明显优于对照组与空白组.成骨诱导3、7、14 d后各组ALP表达均升高,其中转染组ALP分泌逐渐增多,各时间点均高于空白组及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及空白组ALP分泌在成骨诱导3、7、14 d后均升高,各时间点ALP定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内植入8周后,Adv-hBMP-2-hAFSC-β-TCP组较其余3组材料降解更快,骨形成更多,未见纤维组织产生;Adv-EGFP-hAFSC-β-TCP和hAFSC-β-TCP组出现少量新生骨,材料降解较慢;β-TCP组单独植入后无明显降解,少量新生骨形成.结论 BMP-2基因转染的hAFSC有利于加强骨再生.

  •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修饰的组织工程化骨修复眼眶骨折的实验研究

    作者:田妮;郑永欣;王静;李玲;王明睿;王安民

    目的 探讨组织工程化骨修复眼眶骨折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体外构建以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为种子细胞、可降解吸收的生物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PLGA)为载体、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为生长因子的组织工程化骨,将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植入PLGA/rhBMP-2复合物)和实验组(植入组织工程化骨),观察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伤口愈合情况、并发症及眼眶外观、CT影像学和组织学变化.结果 术后所有动物伤口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和眼球凹陷.CT三维成像显示术后3个月实验组的缺损范围[(25.1±6.8) mm2]小于对照组[(55.3±7.7)mm2];术后6个月,实验组的眼眶骨折缺损消失,而对照组仍存在.组织学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即可观察到实验组植入区边缘植入物开始缓慢吸收,少量成骨细胞沿支架长人材料内,而对照组未观察到;术后3个月可见实验组形成条带状新生骨长入将其分割包绕呈交叉排列,材料降解吸收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实验组植人材料完全被降解吸收,同时被新生骨组织取代,植入物与自身骨组织紧密结合,融为一体.而对照组仅部分降解吸收.结论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修饰的组织工程化骨具有较强的传导成骨和诱导成骨活性,生物相容性好,材料可完全降解,为骨组织取代,对眼眶骨折缺损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 Tet-On系统调控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的表达

    作者:钱东阳;白波;刘琦;严广斌;吴梅祥;吴景明

    目的 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水平上构建调控表达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BMP-2)基因的Tet-On系统,在低剂量强力霉素(DOX)诱导下测定其表达水平.方法 将hBMP-2的cDNA亚克隆至穿梭载体pTRE-Shuttle2,再定向克隆到腺病毒,构建重组的Adeno-X-hBMP-2载体后,将线性化后的Adeno-X-hBMP-2与携带Tet-On转录活化因子的腺病毒载体BD Adeno-X Tet-On virus Stock分别转染人胚肾293(HEK293)细胞扩增,再共转染小鼠BMSC.在DOX诱导下用RT-PCR检测hBMP-2 mRNA的表达,并用ELISA检测DOX诱导浓度与hBMP-2蛋白表达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BMSC水平上成功构建能诱导表达hBMP-2的Tet-On调控系统,RT-PCR可以检测到hBMP-2 mRNA显著表达;ELISA检测到浓度为0.01 mg/L的DOX,hBMP-2含量为(165.677±0.008)ng/L;高于该浓度时,hBMP-2分泌量对DOX有浓度依赖性(R2=0.892 4,P<0.05).结论 表达hBMP-2的Tet-On调控系统在低剂量DOX诱导后能够显著表达hBMP-2,并在DOX>0.01 mg/L时有浓度依赖性.

  • 红景天苷调节人成骨肉瘤细胞MG63成骨分化及相关信号的研究

    作者:占跃晨;张立鹏;毛根祥;贺晓波;司书毅;王真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对人成骨肉瘤细胞株 MG63诱导成骨分化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MTT 法测定不同浓度红景天苷对 MG63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PNPP 法检测经红景天苷处理后成骨性标志物--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RT-PCR 检测细胞内 bmp2 mRNA 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 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给药前后细胞内 BMP2、IκBα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红景天苷能显著促进 MG63细胞的增殖并上调其ALP 活性,其对ALP 活性的上调呈现一定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其中在5μmol/L、48 h 条件下表现出佳效果,证明红景天苷具有促成骨分化作用。此外,红景天苷能显著上调细胞内 bmp2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并能时间依赖性激活 IκBα,抑制 NF-κB 活性。结论红景天苷能促进人成骨肉瘤细胞成骨分化,具有潜在的骨代谢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 NF-κB 活性并激活 BMP2信号通路有关。

  • bBMP异位诱导成骨的组织学长期观察

    作者:李丹;毕龙;刘民;金静;吕荣;王军;白建萍;吴拮;李静;刘崟;胡蕴玉

    目的 长期观察并获得单纯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ovine bonemorphogenetic protein,bBMP)异位诱导成骨的组织学变化.方法 (20±2)g昆明小鼠21只,麻醉后于双侧股部肌肉中直接植入块状bBMP各2mg,分别于第1、2、4、6、8、10、12周各处死3只,切取诱导分化组织,5%戊二醛固定,标本用10%EDTA脱钙后制作5μm石蜡切片,分别行甲苯胺蓝染色,HE染色,丽春红三色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情况.结果 植入1周,大量分化良好的间充质细胞和幼稚软骨细胞形成一椭圆形分化组织块;植入2周,大量骨小梁生成,部分骨小梁边缘骨化;植入4周,骨小梁转化为成熟的骨质,骨质中有散在于骨细胞中的破骨细胞生成;植入6~12周,椭圆形骨组织块内部小梁骨逐渐吸收、断裂、不连接,但外周骨质逐渐塑形,局部成熟骨质周边仍伴有新生骨形成.结论 bBMP无需任何载体即可在肌肉中异位成骨,具有强大的异位骨诱导能力;血供在异位骨的形成和维持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 不同来源成体干细胞BMP-2基因转染并微囊化后细胞活性及分泌量观察

    作者:沈阳;张书红;汤亭亭

    目的 比较不同来源成体干细胞BMP-2基因转染并微囊化后的存活情况,并检测分泌至微囊外的BMP-2蛋白数量.方法 从大鼠的骨髓、脂肪和滑膜组织内分离培养不同类型的成体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脂肪干细胞(ADSCs)和滑膜干细胞(SMSCS).利用高压静电装置制备海藻酸钠一聚赖氨酸一海藻酸钠(APA)微囊,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细胞在微囊内的存活情况.利用含有BMP-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感染不同来源的成体干细胞后微囊化包裹,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分泌到微囊外的BMP-2蛋白量.结果 包裹4周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BMSCs、ADSCs和SMSCs可在微囊内长期存活.ELISA检测发现,3种转基因细胞在微囊化后都可以持续分泌BMP-2蛋白,其中BMSCs分泌多,在第2、3、4周和其他2种细胞相比有明显差异(P < 0.01).结论 3种来源的成体干细胞都可以作为BMP-2基因给药促进骨再生研究的候选细胞,其中以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为首选.

  • 缺氧状态下体外培养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许文静;郝立波;姚琦

    目的 研究缺氧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和骨形态发生蛋白 2 (BMP-2)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获取人成骨细胞并进行原代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成骨细胞的生长形态;采用 Gomori 改良钙钴法和免疫组织化学 SABC 法分别检测原代培养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 (ALP) 和骨钙素 (OCN) 的表达,进行原代培养成骨细胞鉴定.细胞传至第 2 代时,按继续培养条件的不同将细胞分为缺氧组 (氧分压<4.8 kPa、氧容积比<5%)和常氧组,在传代培养 24、48、72h 时分别收集 2 组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ABC 法检测 VEGF 和 BMP-2的表达,应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 以平均灰度值表示,平均灰度值低示表达水平高.结果 原代培养成骨细胞可表达 ALP 和 OCN,初步确定经体外培养获得了具有生物活性的成骨细胞.在培养 24、48、72h 时,缺氧组成骨细胞 VEGF 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常氧组 (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23.53±7.38 vs 141.21±6.03、116.45±6.34 vs 138.37±5.04、108.11±5.37 vs 136.65±6.54,均 P<0.01),且缺氧组成骨细胞 VEGF 表达水平随缺氧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缺氧组成骨细胞 BMP-2 表达水平在培养 24h 时明显高于常氧组 (平均灰度值为143.28±.2.82 vs 146.91±2.06,P<0.01),而在培养 48、72h 时与常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缺氧可诱导成骨细胞 VEGF 的表达上调;而缺氧延长则不利于成骨细胞 BMP-2 的表达.缺氧对 VEGF 和BMP 的早期表达调控可能与骨修复的启动相关.

  • 组织工程材料捕获成体干细胞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丁宁;王世立;韩金祥;张翠;葛鲁娜

    目的 探索体内埋植组织工程材料方法获取成体干细胞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埋植经环氧乙烷灭菌的明胶海绵与聚乳酸,在植入后第3、7、14天时分别取出材料,HE染色观察细胞捕获情况.将埋植相同质量明胶海绵的小鼠随机分为成骨蛋白-1(OP-1)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组和对照组,在植入后第3、6、9、12、15天时分别取出材料,称取质量并进行细胞计数,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第12天时分离获得的各组细胞表面CD34和干细胞抗原-1(Sca-1)的阳性表达率.另取第12天时分离获得的对照组细胞,分为OP-1组、G-CSF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结果 HE染色显示,明胶海绵与聚乳酸捕获的细胞数量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各组植入的明胶海绵质量均随时间延长而减少,而捕获细胞数量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OP-1组第9、12、15天和G-CSF组第9天时捕获细胞数量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P-1组细胞表面CD34、Sca-1单阳性表达率和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07%±0.19%、3.98%±0.15%、17.02%±0.1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1.62%±0.44%、3.03%±0.11%、2.91%±0.14%,均P<0.05),G-CSF组细胞表面CD34、Sca-1单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79%±0.39%、4.52%±0.35%)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双阳性表达率(10.21%±0.15%)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检测结果显示,OP-1组和G-CSF组各时间点测定的吸光度值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结论 通过体内埋植复合OP-1明胶海绵的方法可增加干细胞的捕获数量,为建立一种简易提取自体干细胞的新方法奠定了基础.

  • 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中BMP-7的表达与炎症纤维化的关系

    作者:曹红;舒欣;陈禄彪;张卡;徐启桓;李刚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表达与肝纤维化和炎症关系,初步探讨BMP-7在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 对81例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进行常规组织学观察,按病理肝纤维化和炎症分级进行分组.其中炎症Go级8例,G1级14例,G2级19例,G3级22例,G4级18例;纤维化So级8例,S1级16例,S2级21例,S3级24例,S4级12例.肝组织进行BMP-7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进行定量图像分析,比较各组中BMP-7表达阳性单位的差异.结果 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中BMP-7的表达在随着炎症和纤维化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多;肝脏重度炎症时,肝组织中BMP-7的表达明显增加,与纤维化程度无关;同样肝脏重度纤维化时,肝组织中BMP-7的表达明显增加,与炎症程度无关.结论 BMP-7在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可能发挥抗炎和抗纤维化作用.

  • 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7与2型糖尿病肾病病变程度的临床研究

    作者:朱虹;赵贵辛;刘铁奇;陈智明;孙朝庆

    目的:探讨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DN)病变程度的关系,检测BMP-7能否作为反映DN早期的预测指标。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207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将其分为非DN组56例(A组),UAER<20μg/min;早期DN 55例(B组),UAER:20~200μg/min;临床期DN肾功能正常组52例(C组),UAER>200μg/min;临床期DN肾功能异常组44例(D组),UAER>200μg/min,肾功能为慢性肾衰竭代偿期(血清肌酐Cr:133~177μmol/L);另选5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BMP-7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尿白蛋白的值,再根据UAER(μg/min)=(尿白蛋白浓度μg/ml×尿量ml)/1440 min;采用常规方法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尿素氮(BUN)、肌酐(Cr)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做相关分析及使用Stepwise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各组 BMP-7的值分别为:(326.49±30.46)pg/ml,(400.06±39.37)pg/ml,(289.48±37.66)pg/ml,(167.37±29.53)pg/ml,(69.76±30.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BMP-7与UAER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74,0.316,0.771,0.723,0.512;各组UAER与BMP-7、FPG、2 h PG及HbA1c的回归方程分别为:UAER=9.197+0.015×BMP-7,UAER=3.563+0.756×HbA1c,UAER=34.208+0.488×BMP-7,UAER=112.305+0.555×BMP-7,UAER=254.321+0.415×BMP-7。结论血清BMP-7在DN的不同病变阶段水平不同,BMP-7与UAER具有相关性,BMP-7比FPG、2 h PG 及HbA1c对UAER的影响更显著。

  • 骨形态蛋白2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实验研究

    作者:侯婧;吕安林;刘博武;黄炜;达晶;侯红;侯兆蕾

    目的 观察骨形态蛋白2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作用.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BMMSCs,取第4代BMMSCs进行诱导:骨形态蛋白2组(BMP-2,终浓度为10 μg/L),空白对照组.诱导24h后更换常规培养液继续培养4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诱导后BMMSCs中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I(cTnI)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诱导2周和4周后Cx43以及cTnI的表达量,流式细胞计数法计算心肌样细胞诱导分化率.结果 原代培养的BMMSCs 2周形成集落,呈梭形或星形.传代细胞体积变大,诱导后细胞呈长梭形,呈一致性生长,并出现肌岛样结构.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诱导后BMMSCs表达cTnI.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提示诱导后Cx43以及cTnI均明显增多,4周组明显高于2周组.流式细胞计数法显示:BMP-2组心肌样细胞诱导率为(17.9±0.8)%.结论 骨形态蛋白2可在体外诱导大鼠BMMSCs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其诱导分化率高.

  • 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表达与脑胶质瘤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程培训;王新军;步星耀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BMP)中BMP-2和BMP-7在原发和复发性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34例脑胶质瘤患者首次就诊及其复发后再治疗的完整临床资料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Tm2法检测所有患者原发、复发的脑胶质瘤组织石蜡标本中BMP-2和BMP-7阳性细胞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脑胶质瘤复发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BMP-2和BMP-7在原发脑胶质瘤中阳性细胞计数分别为21.33±15.87、19.82±12.89,而在复发脑胶质瘤中表达分别为33.48±17.76、34.05±15.91,复发脑胶质瘤中两者表达均显著多于原发(P<0.01).ROC曲线显示:BMP-2和BMP-7的表达水平对胶质瘤复发的诊断的准确性为中等(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1和0.790,均P<0.01).结论 脑胶质瘤的复发与BMP-2和BMP-7的分泌生成增加有关,且两者表达的增高对胶质瘤复发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为其作为脑胶质瘤复发诊断的指标应用于临床的可行性提供了依据.

  • 异种骨复合物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金涛;顾洁夫;蔡林;吴红艳

    目的 探讨去抗原异种松质骨复合基因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及自体红骨髓(RBM)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制备去抗原冻干异种松质骨(HCB)并与rhBMP-2复合.采用大耳白兔双侧桡骨干15 mm缺损的动物模型,缺损中分别植入rhBMP-2/BBM/HCB、rhBMP-2/HCB、RBM/HCB及单纯HCB,通过大体观察、X线片、组织学观察、骨密度及钙磷含量测量评价各组移植物修复骨缺损的效果.结果 rhBMP-2/RBM/HCB、rhBMP-2/HCB及RBM/HCB在成骨量、成骨速度及HCB降解吸收速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独HCB植入组,而rhBMP-2/RBM/HCB又明显优于rhBMP-2/HCB及RBM/HCB组,并于12周完全修复骨缺损,髓腔再通.结论 rhBMP-2、RBM及HCB联合移植可同时具有骨生成、骨诱导及骨传导作用.rhBMP-2、RBM的成骨作用可促进HCB的吸收,促进了异种骨修复骨缺损的能力,rhBMP-2/RBM/HCB可用于修复较大的骨缺损.

  • 白脉软膏对家兔桡骨骨折愈合过程及骨痂骨形态发生蛋白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黄有荣;高冠群;杨丽平;陈维武;马渊

    目的 通过观察外用白脉软膏对家兔桡骨骨折愈合过程的影响,研究白脉软膏改善骨伤愈合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机械法建立家兔桡骨骨折动物模型,观察记录实验动物伤腿开始着地及加力着地时间;免疫组化法观察动物骨痂处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结果 外用白脉软膏对骨折模型动物患肢开始着地时间没有影响,但可明显缩短患肢加力着地时间;白脉软膏中及高剂量均可明显升高模型动物骨痂处BMP2及bFGF水平.结论 外用白脉软膏对骨折模型动物骨伤愈合过程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促进骨折愈合作用与调节骨痂处BMP2及bFGF水平有关.

  • 体外冲击波疗法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影响

    作者:李平;郭小波;刘宇强;刘强;范晓洁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疗法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0只,Yamamoto法制造模成功后,左侧股骨头做冲击波治疗设为实验组(A组),右侧股骨头不做冲击波治疗设为对照组(B组)。A组分别于治疗后1、2、4、8、12周处死动物,每次随机处死8只,取双侧股骨头行大体标本HE染色及细胞计数,免疫组化观察VEGF和BMP的表达。结果 HE染色观察在体外冲击波冲击后4、8、12周,毛细血管计数平均值分别为9.95±2.14,14.70±3.08,13.15±3.07,而B组分别为4.85±1.67,4.30±1.63,4.40±1.79;成骨细胞计数A组平均值为33.35±3.39,47.35±5.20,53.40±5.09,而B组分别为24.1±2.45,21.70±4.08,19.60±4.28,HE染色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在体外冲击波冲击后的2、4、8、12周VEGF表达A组平均值为0.104±0.018,0.177±0.020,0.167±0.017,0.144±0.031,而B组分别为0.074±0.017,0.078±0.021,0.078±0.023,0.070±0.019;且BMP表达A组平均值为0.210±0.028,0.304±0.039,0.292±0.052,0.268±0.053,而B组分别为0.136±0.025,0.140±0.033,0.144±0.029,0.118±0.028,免疫组化染色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疗法可促进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中VEGW和BMP的表达。

  • 双基因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与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修复骨缺损及对假体-骨界面整合的影响

    作者:贺金晓;王英振;夏长所;王昌耀;周瑜;沐菊;赫天;梁晔

    目的构建假体周围骨缺损模型,将慢病毒介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 BMP-2)和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双基因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与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后植入假体周围,观察其对假体-骨界面骨整合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清洁新西兰白兔24只,雌雄不限,体重2.5~3.5 kg,于两侧股骨髁间造成纵向骨缺损,植入光滑钛合金假体后保持骨假体周围2 mm骨缺损,共48侧,实验组(左侧)及对照组(右侧)各24侧,采用压缩植骨技术,重建股骨髁假体周围骨缺损,分别植入组织工程骨(双基因组)、单纯胶原/羟基磷灰石(细胞组),打压紧密并完全覆盖植入体。于术后4、8、12周时麻醉法分别处死8只兔子,行大体观察、X线观察、组织形态计量学及生物力学测定评估组织工程化骨修复骨缺损的能力及对假体-骨界面骨整合的作用。结果术后4周,对照组、实验组X线表现无显著差别,假体周围主要为纤维结缔组织,假体骨结合强度分别为0.3388±0.7206,0.6845±0.7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假体骨接触率均为0;术后8周,实验组X线表现见假体周围有新骨形成,对照组、实验组假体骨结合强度分别为0.6468±0.7852,1.1824±0.0800,假体骨接触率分别为(5.93±0.60)%,(23.35±3.76)%,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术后12周实验组X线表现见假体周围为骨组织,组织学所见植入体周围为连续性骨接触,对照组、实验组假体骨结合强度分别为1.4419±0.1021,2.7622±0.1802,假体骨接触率分别为(15.27±2.34)%,(39.76±1.85)%,假体结合强度与假体骨接触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对照组、实验组假体骨结合强度及假体骨界面骨接触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术后8周与4周比较,术后12周与8周比较,数值均增高,有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组织工程化骨修复假体周围骨缺损,可促进假体周围新骨形成,提高假体-骨界面骨整合,改善假体稳定性。

395 条记录 1/20 页 « 12345678...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