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

海南医学杂志

Hainan Medical Journal 해남의학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海南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海南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3-6350
  • 国内刊号: 46-1025/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84-1
  • 曾用名: 海南卫生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海南医学》杂志社
  • 出版地区: 海南
  • 主编: 云露(兼)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磺脲类降糖药和胰岛素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时胰岛素水平的变化

    作者:黄斌;谢雪;张辉;刘雅;韩文琼

      磺脲类降糖药(SU)加胰岛素(Ins)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六十年代国外就有学者提出,Lazaruss等认为此疗法有较好的疗效[1],近年来,由于对SU的胰腺外作用有更多了解,对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有新的认识、联合治疗逐渐受到重视并较广泛的应用。联合治疗时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如何,是否导致或加重高胰岛素血症,为此,我们观察了一组病人,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取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按WHO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无心、脑、肾严重并发症 ,男女不限,经SU或SU加双胍类降糖药,或单独应用Ins治疗病情控制不满意者,停用原治疗,予糖适平60mg,每日三餐前口服20天, 查空腹血糖>7.8mmo1/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1/L,则纳入观察对象,共66例,其中男24例,女42例,年龄43岁~70岁,病程3~10年。  1.2 方法:观察对象均接受指定的饮食治疗和糖尿病基本知识训练,随机分组,A组予糖适平加Ins,共24例,男3例,女21例,年龄43岁~63岁,病程3~10年,B组予单纯Ins,共24例,男6例,女18例,年龄44岁~60岁,病程4~7年,C组予糖适平共18例,男9例,女9例,年龄45岁~70岁,病程3~6年。  1.3 治疗与观察:观察对象治疗2个月,其间保持受试者饮食控制不变,治疗前查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Ins、C肽,Ins用量为0.2—0.4u/kg/天,晚9点注射,糖适平为60mg每日三餐前服用,治疗2周后查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调整Ins用量,治疗2月后复查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Ins、C肽。其结果作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治疗前后分别查肝、肾功无任何特殊变化。测定数据以均值±标准误(X±sx)表示,治疗前后的差异采用t检验。

  • 乳腺癌组织中C-erbB-2原癌基因的表达与预后

    作者:汤鹏;杨作衡;梁茱;符庆萱;董玉英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98例乳腺癌组织进行C-erbB-2原癌基因测定,结果42例(42.9%)有C-erbB-2过度表达,其中以浸润性导管癌过度表达率高。C-erbB-2过度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分级呈正相关,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而与肿瘤体积大小、淋巴结转移状况、患病年龄无关。  提示乳腺癌组织中C-erbB-2 过度表达可作为评估乳腺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 依托咪酯在静吸复合全麻诱导中的应用(附326例临床观察)

    作者:罗文报;符永健

    目的:观察依托咪 酯在静吸复合全麻诱导期间对循环的影响,与琥珀胆碱合用时对血钾的影响。方法:分别在麻醉前、后5、15、30、40min抽血查血钾(20例),记录SP、DP、MAP、HR、RPP、SPO2,所得参数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并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其中气管插管后5minSP、HR、RPP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钾呈渐降趋势,40min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依托咪酯用于全麻诱导对循环影响小,与琥珀胆碱同时使用血钾可排除两药合用可能出现的高钾。

  • 成人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作者:李儒正;吴朝光;朱艺;邢杰;张红

    目的:报告成人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26例成人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室缺直接缝合3例,单纯补片修补19例,单向活瓣补片修补4例。同时行主动脉瓣折叠悬吊2例,双瓣置换1例,二尖瓣成成形1例,三尖瓣成形4例。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术后出血二次开胸止血、呼吸道感染和片周漏各1例,心动过速4例。术后随访24例(92.3%),随访时间1月~92月,晚期死亡1例,死因为片周漏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结论:成人室间隔缺损的临床表现虽较为复杂,手术效果令人满意。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及注意围术期处理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 CD44v6在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震生;吴秋红;王海东;贾振庚;周正;花瞻

    目的 观察CD44v6在人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免疫组化表达,探讨其过量表达与HCC分型、肿瘤转移及生存期等指标的关系,评价CD44v6可否作为一个新的客观预测HCC转移及预后的可靠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鼠抗人CD44v6单克隆抗体,对手术切除的83例HCC标本进行了ABC免疫组化染色,以X2检验、t检验及log rank检验对结果做统计分析。结果:CD44v6在HCC的阳性表达率为53.01%,CD44v6的阳性表达程度与HCC转移、肿瘤包膜及预后明显相关,但与HCC原发灶大小、年龄、HBsAg无关。结论:CD44v6的表达与HCC的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特别是HCC的转移潜能和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 肾动脉瘤的误诊与治疗(附3例报告)

    作者:钟剑峰;黄伟佳;曹文锋

    目的 提高肾动脉瘤的诊断治疗水平。 方法 回顾总结1992年5月~1999年2月收治3例肾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者均出现误诊,1例误诊为肾肿瘤,1例误诊为肾结石,1例误诊为急腹症:阑尾炎,后经动脉造影及手术探查才得到证实。2例行肾切除,1例行肾动脉瘤切除,肾动脉原位修复术,疗效满意。结论 肾动脉瘤的诊断主要靠肾动脉造影,多普勒超声检查也很有价值,手术治疗为主要方法。

  • 脑电图对糖尿病脑皮质功能障碍的评价

    作者:吴秋兰;符庆

      糖尿病神经系统损害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中周围神经损害已有许多研究,但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尤其对大脑皮质功能的影响报道尚少,本文对27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脑电图(EEG)分析,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方法  27例按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的糖尿病患者,男15例,女12例,平均年龄54.8±13岁,平均病程4.9±3.5年。其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例,合并周围神经病9例,合并心、肾、眼部并发症6例,无明确并发症9例,所有病例均依临床和经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排除颅内感染、脑梗塞或脑出血、脑肿瘤等。  脑电图检查采用美国尼高力32道EEG记录仪,记录电极按国际EEG10~20系统放置,同时进行单导联和双导联常规记录,并进行180秒过度换气诱发试验。脑电图判断按谭郁玲主编《临床脑电图与脑电地形图学》[1]诊断标准为准。  脑电图记录前一天或当天所有病人均查空腹血糖(氧化法)。  1.2 结果

  • 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性激素变化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作者:黄继良;施锦仁;赵瑞芝;郭建军;徐鹏飞

    目的 为探讨绝经后女性2型糠尿病患者性激素水平变化及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对32例绝经1年以上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Ⅰ组,平均年龄57.8±3.7岁)、25例绝经1年以上无糖尿病健康妇女(Ⅱ组,平均年龄58.3±3.2岁)及22例无糖尿病的健康育龄行经妇女(Ⅲ组,平均年龄40.9±2.6岁)的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剌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血浆葡萄糖(G)、血浆胰岛素(INS)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进行检测。结果 Ⅰ组E2水平较Ⅱ、Ⅲ组明显降低,FSH、LH、T水平显著增高。线性相关分析发现,E2与FSH、LH、T、INS呈显著负相关,而E2与ISI呈显著正相关,总体相关系数分别为-0.51、-0.49、-0.58、-0.38、0.45(P值均<0.01)。结论 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严重的性激素失调,且与胰岛素抵抗并存,可能参与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 肝硬化腹水病人体表胃电及频谱分析

    作者:杨维忠

    目的:研究肝硬化腹水病人的胃动力。方法:观察38例肝硬化腹水病人和正常人30例的体表胃电图。结果:少量腹水病人的胃窦与胃体主频率(FP),振幅(AP)同正常人比较无差异性(P>0.05);中量腹水组病人较正常人明显降低(P<0.05);大量腹水及顽固性腹水病人较正常人则显著降低(P<0.01)。经治疗腹水消退后,与治疗前比较,少量腹水组无差异,中量腹水组明显升高,大量腹水组显著升高,而顽固性腹水则无明显变化。结论:提示肝硬化腹水病人的腹水增多是导致病人胃动力低下及胃排空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

  • 盆腔肿瘤供血及介入治疗选择

    作者:李斯锐;吴宁;杨进全;赵军;邢丽

    目的:探讨盆腔肿瘤供血特点对介入治疗选择的意义。材料和方法;分析58例盆腔肿瘤(男12例,女46例)年龄23岁~63岁,分别作双侧选择性髂内动脉造影,观察盆腔肿瘤的供血,行供血动脉选择性插管灌注栓塞治疗。化疗药物为阿霉素类、卡铂、5-Fu、MMC,栓塞剂主要为明胶海绵颗粒。结果:58例盆腔肿瘤中,54例为髂内动脉前干分支血管主要供血,仅少数病例是髂外动脉参与供血。并对52例妇科盆腔肿瘤及4例骶(尾)部肿瘤行肿瘤主要供血血管选择性灌注栓塞治疗,介入治疗术后所有病例均有全身情况改善,症状减轻,20例宫颈癌得以二期手术切除,4例子宫大出血得以控制;4例骶(尾)部肿瘤先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栓后手术切除清楚,出血量减少。结论:盆腔血管解剖和肿瘤血管特点,是介入治疗选择基础,可作为盆腔肿瘤急诊止血症状,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或不能手术患者的姑息治疗不可缺少的手段。

  • 颈椎板间隙撑开器

    作者:尉禹

    目的 为了在行颈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手术中,能使椎板间隙张开,便于手术操作,研制了颈椎板间隙撑开器。方法:颈椎板间隙撑开器由头端C形钩臂及螺杆、尾端C形钩臂和轮状手动撑开螺母三部分构成。结论:在7例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术中的应用表明:该器械确实能撑开颈椎板间隙,解决手术中椎板间隙狭窄的问题,达到方便手术操作的目的。

  • 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动态血压负荷值的关系

    作者:熊日成;彭继红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负荷值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将11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54例无左心室肥厚组和65例伴左心室肥厚组,并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1、两组患者24小时、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值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2.白昼两组收缩压负荷值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2),舒张压负荷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两组高血压患者血压负荷值明显高于血压正常者血压负荷值。结论:血压负荷值,特别是夜间血压负荷值是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评价和预测的良好指标,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 成人输尿管囊肿(附13例报告)

    作者:黄卫;董德欣;岑松;李俊驹

    目的:探讨成人输尿管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10年间收治13例成人输尿管囊肿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进行讨论。结果:行膀胱镜、B超、KUB+IVU检查可确诊。行开放手术4例,其中2例同时行膀胱输尿管移植术,经尿道输尿管囊肿电切术9例。13例患者中有8例合并结石,术中同时取出。结论:对合并结石在2.0cm×2.0cm以内,囊肿在3cm以内者,尽量行经尿道电切术;开放手术对大囊肿或合并多发性结石或输尿管畸形的病例适宜。必要时行输尿管膀胱移植术或成形术。同时注意抗逆流。

  • 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管功能的改变

    作者:李伟;钟路;郑茵;李娥卿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管功能的改变。方法 对4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尿酸化功能、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及渗透压进行了检测。结果 ①2型糖尿病患者尿中可滴定酸(TA)、铵离子(NH+4)、净酸排泄量(NAC)及尿渗透压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0.05,P<0.01)。尿RBP排泄量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②这些肾小管功能异常在肾小球滤过功能尚未明显受损时即已出现,并随肾小球病变加重而更趋显著。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管损害亦相当常见,它在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与肾小球病变同样重要的作用

  • 手术病人几种常见心理问题及护理

    作者:吴小芳

      我科自1998年12月开展整体护理以来,增加手术护士与病人交流机会,在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上,通过询问、观察等方式相结合,收集病人有关资料,根据其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1998年12月—1999年3月手术病人124例,均为择期手术,其中区域神经阻滞麻醉29例,硬外麻醉70例,局麻35例,年龄小5岁,大78岁。  2.心理问题及护理  2.1 焦虑 大多数病人由于缺乏与手术相关知识,顾虑重重,担心手术治疗能否治愈自身疾病,是否对生命构成威胁,有无术后后遗症等,对自身健康及生命安全表示极度关注,病人往往主诉精神紧张、坐立不安等,此时我们要鼓励病人表达造成焦虑的因素,根据病人文化水平所能理解的程度,进行手术相关知识的宣教,如手术目的、手术的必要性及安全性、手术的大概过程、以往手术成功例数、介绍有关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说明我们将全部守候在其身边及我们对其生命和健康的责任心等,言谈中我们避重就轻,使病人对手术清楚的认识,以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调动病人主观能动性,从而使病人能积极地配合手术。  2.2 恐惧 大部分病人认为手术非同小可,对手术存在恐惧心理,我们在善于推测或确定造成恐惧的原因,采用针对性护理。其相关因素多见于:

  • 一例延期性流产致DIC的抢救及护理

    作者:符梅芳;庄海霞

      我科于1999年5月收治一例延期性流产致DIC的患者,现将急救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30岁,因停经6+月,下腹痛及少许血性分泌物7天,于5月12日入院。患者孕2月时曾有少许阴道流血,持续3天干净,无腹痛或胚胎样组织排出,未诊治。自停经后未有胎动感,入院后经各项检查诊断为“过期性流产伴绒毛水肿”。实验室检查患者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均正常,于5月13日上午11时行钳刮术,术中出血少。于上午11时50分患者突然出现阴道出血,量不多,测BP13/8kpa,予宫缩素及止血剂点滴后症状稍好转。下午1时30分阴道流血渐增多,予立止血1Ku肌注无效。2时10分阴道大出血,色鲜红,伴少许凝血块,测BP13/8kpa,按压宫底有大量不凝血呈喷射状涌出,且血压逐渐下降(低降至9/5kpa),急查血常规,DIC全套,血小板计数76×109/L,凝血酶原时间25.5秒(对照15.2秒)、纤维蛋白原0.65g/L,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47.8秒(对照30±5秒)、3P试验、D—二聚体试验阳性。据上诊断DIC成立。立即肌注肝素25mg,并快速输液及输血、吸氧等处理。患者阴道流血渐停止。自上午11时50分至下午4时共出血1500ml。抢救过程共输血1000ml,输输液4800ml。经抢救处理后生命体征逐渐稳定。下午5时查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均正常。3P试验、D—二聚体阳性、肾功能正常、DIC症状好转。5月14日复查凝血功能,3P试验及D—二聚体仍阳性,其余指标正常。5月19日D—二聚体转阴性。但3P试验及D—二聚体仍阳性,其余指标正常。5月19日D—二聚体转阴性。但3P试验仍阳性。因凝血功能未完全恢复,予止血剂肌注。5月21日查3P试验转阴性。5月22日治愈出院。

  • 氯胺酮—咪唑安定用于人工 流产时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王华琴

      我院自1999年6月起应用氯胺酮—咪唑安定于人工流产手术,现将观察与护理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我院1999年6~2000年5月,门诊自愿要求无痛人工流产者2000例,年龄18~36岁,体重40~71kg,停经38~100天。  1.2 给药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未禁食,入室后用5号头皮针行手背静脉穿剌,确认在血管内,缓慢注入氯胺酮15mg+咪唑安定1.5mg+阿托品0.5mg,用0.9%生理盐水稀释5ml。意识丧失后开始手术,用药后均可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再追加任何药物。  1.3 术中观察  给药前开始用HPM3046A监测仪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记录患者的意识消失时间及麻醉苏醒时间,手术所需时间,同时观察并记录子宫出血量及用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等

  • 预防冠心病并发心肌梗塞的护理

    作者:符海珠

      由于冠心病的监护和急救技术的进步,使冠心病的并发症以及死亡率明显降低。在护理实践中如何预防心肌梗塞的发生,采取哪些预防措施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本文对160例冠心病患者做如下分析:  1.临床资料  我院1998年2月至1999年9月住院的160例冠心病患者,按1979年WHO标准诊断。发病年龄为40-85岁;160例冠心病患者心肌梗塞发病及死亡情况如下:本组160例冠心病人中,有110例年龄小于65岁,发生心梗11例占总人数10%,死亡1例,占0.9%。有50例年龄大于或等于65岁,发生心梗7例,占14%,死亡3例,占6%。  本组有较明显的发生心肌梗塞诱因者16例,其中情绪因素有5例,劳累、受凉所致8例,发生室颤2例,心跳骤停1例。  2.讨论  2.1 要加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监护  冠心病是老年人易发生的疾病,从本组资料所见:160例中≥65岁患者有50例,发生心肌梗塞的占14%,死亡率占6%,比〈65岁患者高,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大,冠心病合并心肌梗塞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有增加。同时,由于老年患者机体的免疫机能低下,自身抗病机能减退,对疾病的反应能力较差,发生心肌梗塞时症状不典型,所以在护理中对冠心病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的观察要做到勤、细二字,即使临床症状轻的高龄患者,亦要给予及时妥当的治疗及护理,才能有效地预防心肌梗塞的发生。  2.2 对冠心病患者疼痛的观察与分析,了解有否出现心肌梗塞的先兆,有助于早期治疗赢得时机。

  • 小儿氯胺酮麻醉的护理

    作者:黄金云

      1.临床资料  我院自1995年以来,使用氯胺酮麻醉进行的小儿手术有386例,其中男性206例,女性180例。年龄2个月至13岁。全部病例无一例死亡,并发症少,取得满意效果。  2.护理及讨论  2.1 详细了解患儿的病史及全身情况  巡迥护士于手术前一天到病房访视患儿,即按手术室整体护理的程序进行。即了解病情又进行心理护理(对学龄前后的儿童),消除其恐惧心理,增加亲切感。同时告诫患儿或其家长有关注意事项,如术前禁饮禁食情况等等。  2.2 物品准备  常规准备心电监护仪、插管器具、吸引器、氧气、小儿麻醉机等以及抢救药物。  2.3 注意预防呕吐发生误吸  据文献报告氯胺酮麻醉后,有高达33%—44%患儿有发生呕吐。因此为避免术中呕吐发生窒息,护士接患儿进手术室时,要再次询问患儿有否进食水这一点很重要,不容忽视,一般婴幼儿术前禁饮2h、禁食4h,小儿禁饮4h,禁食6-8h。术中要注意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术毕将患儿送回病房并向护士及家长详细交待,患儿头偏一侧,密切观察、注意及时清除口腔中的分泌物或呕吐物,必要时吸氧。

  • 老年脑血管疾病预防保健与康复护理

    作者:林绍霞

      脑血管疾病是危害老年人生命健康的一种常见病。也是与心理因素,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本病发生急,恢复却极为缓慢,致残率高达85%以上,急性期过后约有3/4的人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经者一例肢体活动不灵,重者半身不遂,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很重的负担。  1.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保健  1.1 情绪稳定,心情舒畅愉快  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保持经常情绪稳定,心情舒畅愉快。有助于全身生理活动的下沉与恒定。如生气、焦虑、恐惧、紧张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气液中胆固醇等脂质增加等。多数脑血管意外就是在情绪激动下发生的。如病例1,男,69岁,在观看电视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因情绪激动,兴奋过度致脑出血。病例2,女,60岁,因与媳妇争吵,情绪冲动之下致脑出血。上述两病例病人虽经积极治疗抢救和精心护理,生命得以保存,但都留下严重的后遗症,给家族造成了负担。所以,情绪和愉悦稳定对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1.2 合理饮食  老年人应尽量少食含脂肪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鱿鱼、虾米等,多吃蔬菜、如萝卜、芹菜、黄瓜及豆类等,适量食些水果,好戒烟酒,另老年人骨质疏松,易骨折,平时应补充适当钙剂,可随诊遵医生所嘱服用,合理的膳食营养调配能增强老年人体质与延长生命。

  • 以病人为中心,更新急救护理模式

    作者:林芳媛

      急救科是医院的前线,是面对社会的窗口,急救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的形象,我科平均年急诊量约10万人次,因此,如何更好地为急诊病人服务,让他们得到及时的救治和满意的护理,就必须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急诊整体护理模式,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护理模式的要求。  1.改变急诊区域的格局  借鉴美国医院急救科的格局,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把急救科划分为三个区域,即:红区、黄区、绿区。  1.1 红区是危重病人抢救区,内设各种抢救仪器设备,中心吸氧,各种抢救物品、药品,随时准备迎接和接收各种危重急症病人,如急性心肌梗塞,外伤大出血休克等。  1.2 黄区主要接收各类急重症及行动不便的病人,此区备有一般的救治设备,移动式检查床、轮椅,便于检查与安全转运。病人进入此区,由护士先行接诊,把病人安排到诊床上,测量生命体征,然后通知医生到诊床就诊。  1.3 绿区是一般的慢性急症或非急诊的病人在此区就诊,经一般处理与治疗后即可离院,如上感,小外伤等。

  • 护理文件改革初探

    作者:陈玲;郑连娣

      为了更好在临床上实行“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把护士的工作时间尽量用于护理病人身上,我们除了改革原来护理工作程序外,同时将原来繁琐的护理文件和其书写方法进行了改革。我院从1996年-2000年就护理文件(表格)改革进行五次重大修改。省卫生厅并以我院护理文件(表格)原型作为全省护理表格统一使用。现将我院护理文件(表格)改革情况介绍如下。  1.正确认识护理文件(表格)改革的意义,以推动改革的进行。  我们知道护理文件是记录病人住院期间、疾病在临床的具体表现,是我们护士对病人进行治疗、护理的原始记录;它也是重要的法律依据:凡属伤残处理、医疗护理纠纷的诉讼案件,在调查过程中都将记录作为依据,加以判断,以便明确医护人员所负责任。完整的护理文件是临床护理带教的教材,也是开展临床护理科研的重要资料。护理文件质量直接反映医院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人员书写能力和技术水平,所以认真的抓好护理文件书写是极为重要。而进行护理文件改革,使护理表格更适合临床使用就更为重要了。

  • 甲状腺功能亢进手术的护理体会

    作者:王海霞

      我院在1994年1月~1999年12月期间,对358例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在成功的手术治疗同时,配合细致的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358例,男52例,女306例,年龄18~62岁,平均35.7岁。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314例,继发性44例,甲状腺Ⅱ度肿大60例,Ⅲ度肿大298例,合并甲亢性心脏病8例,Ⅰ型糖尿病4例,发病至手术时间3个月~12年,手术方法均采用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2.术前护理  2.1 充分的术前准备

  • 嗜铬细胞瘤术前准备阶段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李绣球;刘艳红;余桂芳

      我院自1991年1月~1999年12月共收治嗜铬细胞瘤病人63例,所有病例均获手术成功治疗及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无术后并发症。现将我们对该病术前准备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 洛丁新和开博通治疗终末期肾衰高血压的比较

    作者:张艳红;刘成华

      本文将开博通和洛丁新两种ACEI的降压疗效及副作用进行比较,以利于临床终末期肾衰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的选择。  1.材料和方法  选择终末期肾衰充分透析后仍伴高血压(血压≥21.3/12.3KPa)病人134例,其中男性78例,女性56例,年龄16岁~71岁,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口服开博通(12.5~50mg,2~3次/日)和洛丁新(10—20mg/日)每日上、下午各测血压一次,取其平均值为该日血压,连续观察4~8周。观察指标包括:1.血压变化:显效:舒张压下降1.33KPa以上或降至正常,收缩压下降2.66KPa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曾未达1.33KPa,但收缩压下降1.33~2.66KPa;无效:未达上述指标。2.检测血象: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尿常规。3.临床症状及体征。  2.结 果  开博通组总病例86例,其中显效31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61.6%,洛丁新组总数48例,其中显效19例,有效 12例,总有效率64.5%,两组相比,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使用上述药物,部分患者出现中性粒细胞降低、肝功能异常、高血钾、咳嗽、头晕、皮疹、头痛、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从两组病例所出现的副作用来看,洛丁新组副作用较少、程度轻,两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具体数值如表1。

  • 挫伤性前房积血105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玲

      挫伤性前房积血是眼外伤中常见体征,轻者积血很快吸收,视力不受影响,重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造成视功能不可逆转的损害。现将我院近三年收治的不伴有眼球破裂的挫伤性前房积血105例,分析讨论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男81例,女24例,右眼73例,占69.5%;左眼32例,占30.5%。均为单眼受伤,年龄3~62岁,平均27岁,其中30岁以下占82%,所有病人均为原发性出血,就诊时间半小时至3天。  1.2积血量分级:按Oksala三级分类法[1],一级54例,占51.4%;二级37例,占35.2%;三级14例,占13.3%。  1.3并发症:外伤性瞳孔散大34例,占32.4%;视网膜震荡21例,占21%;继发性青光眼17例,占16.2%;角膜血染3例,占2.9%;玻璃体出血1例。  1.4治疗:均取半坐卧位休息,全身使用高渗剂、止血剂、维生素C等,既不散瞳又不缩瞳,一级出血者早期包扎伤眼,二级以上积血者早期包扎双眼。出血吸收后,非外伤性瞳孔散大者,用复方托品酰胺眼液临时散瞳。有5例三级积血者因眼压过高,保守治疗4天,眼压仍高于30mmHg(1mmHg=0.133KPa),遂行前房冲洗术。

  • 成人输尿管囊肿的诊断与治疗(附16例报告)

    作者:黄迪亚;吴铁成;承征宇;纵兆利;戚景光

    目的:探讨成人输尿管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合有关文献分析1985—1999年本院收治16例成人输尿管囊肿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并进行讨论。结果:成人输尿管囊肿无特异性症状,B超、静脉肾盂造影、膀胱镜检为重要手段,治疗应根据囊肿大小、有无并发症选择不同方法。结论:适当的诊断方法、及时正确的治疗手段可提高治疗效果。

  • 肾病患者快速斜角肾穿剌活检

    作者:邱平;陈列;符育群

      我院自1999年7月开始使用负压肾穿剌枪快速斜角肾穿剌检查,至2000年4月已完成27例,全部成功,取材满意,均获得正确病理诊断,且无并发症,现将有关开展快速斜角肾穿剌活检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及结果  对象为27例临床诊断为肾病且无肾穿剌禁忌症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25.7岁(9~63岁),有3例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27例肾活检全部1次取材成功且取材满意。穿剌肾组织平均长1.8cm(1.5~2.5cm)全部包括肾皮质,肾髓质、及皮髓交界处肾组织。肾小球平均21个(15~34个)术后全部患者无肉眼血尿发生仅发现为一过性镜下血尿增多。4例患者术后出现短时穿剌点疼痛不适及右肾下极部位压痛。术后48小时复查B超无1例肾包膜下血肿形成。27例病人在病理报告为(1)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5例(其中IgA肾病4例,IgM肾病2例均伴有轻、中度肾小管病变);(2)轻微病变2例;(3)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例;(4)狼疮性肾炎6例,其中Ⅱ型2例,Ⅳ型3例(伴有轻、中度肾小管病变)Va型1例(Ⅰ—Ⅱ期)有2例仅依靠病理典型表现得以确诊为狼疮性肾炎;(5)糖尿病肾病3例。  2.肾穿剌方法  2.1患者术前排尿后俯卧,上肢置于头前,两肋下放置专用硬枕以限制肾脏在穿剌时向下滑动。

  • 肱骨外科颈骨折并肩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王永忠

      总结我院从1990年1月至2000年1月间收治的肱骨外科颈骨折并肩关节脱位22例,均行了手术治疗,现将术中内固定及术后恢复情况做一小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2例中男性7例,女性15例。年龄32岁~64岁不等,50岁以上者占19例,均系从高处坠地后手掌、肘部相继着地,随后出现肩部肿痛,另3例系车祸伤引起。  1.2 分型及内固定方法:按照AO/ASIF分类[1],A33例,三叉型钢板固定2例,克氏针交叉固定1例;B3.17例、B3.②12例,均行了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后颈腕吊带制动6例,外展支架固定16例。  1.3 结果:本组22例中,获得随访者有18例,随访时间6—12个月不等。结果:①全组病例骨折均愈合、复位好,未发现肱骨头坏死者;②有3例出现肩部皮肤麻木,三角肌萎缩;③肩关节功能恢复:18例中有2例肩关节外展>90。,余16例肩关节外展<45。;全组病例肩关节外旋受限明显。

  •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100例体会

    作者:许声秀

      我院自1988年元月至1999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泌尿系结石病人100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中男85例,女15例;年龄:以17~40岁青壮年为多,占95%。  1.2结石部位  左肾结石10例、占10%;右肾结石14例,占14%:;左肾、右输尿管结石3例,占3%;双肾多发性结石3例,占3%;右肾、右输尿管结石1例,占1%;左肾、左输尿管结石1例,占1%;左输尿管结石31例,占31%;右输尿管结石35例,占35%;膀胱结石2例,占2%。  2.疗效分析  2.1手术治疗组  15例均治愈、肾部分切除取石1例;肾窦内肾盂和肾实质切开取石1例;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8例,其中1例右肾多发性结石术后一年复发。  2.2中药治疗组

  • 保存自体颅骨修补颅骨缺损16例报告

    作者:蒲坚;黄群生;梁定兴

      自1995年6月至2000年6月,我院应用大腿皮下保存自体颅骨瓣修补颅骨缺损1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男性13例,女3例,均为青壮年,平均年龄31岁;均为外伤性,硬膜外血肿脑挫伤10例,硬膜下血肿伴脑挫伤4例,重型脑挫裂伤伴脑疝形成2例;缺损部位:额部3例,颞顶部7例,枕部2例,额颞顶部4例;颅骨缺损范围:5.0cm×7.0cm-8.0cm×10cm。  1.2手术方法:将术中取下的减压颅骨瓣先浸泡于无菌生理盐水中,待手术完毕后,在大腿内侧常规消毒皮肤,作一横形切口,分离皮下后把颅骨瓣放入保存;3~6个月间行颅骨缺损修补手术,局麻下取出颅骨瓣,可见颅骨瓣完整,无明显缩小,色泽好,说明骨瓣保存良好,分离皮瓣,分出缺损区骨缘,对合放入骨瓣,详细止血,用吸收肠线交叉缝合颅骨外膜与帽状腱膜固定。缝合头皮。  1.3治疗结果:(1)发热,38℃,3天内均恢复正常。(2)局部皮肤肿胀,均在3天左右消退。(3)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现皮下积血积液;(4)术后随访,3个月后回放骨瓣无浮动移位,缺损区恢复原形,经X线检查示已有骨痂生长,2年后X线检查均示骨瓣愈合。  2.讨 论

  • 依那普利与非洛地平联用治疗高血压病41例

    作者:傅伟强

      依那普利及非洛地平均已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病的治疗,对单用依那普利降压效果不理想的4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上述二药联用,收到较满意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所有患者均是1998年4月~2000年4月,我院住院及门诊病人,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高血压诊断及分期标准的Ⅰ、Ⅱ、Ⅲ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1例,停用一切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口服依那普利5mg,每日2次,1周后对舒张压≥110mmHg(1mmHg=0.133KPa)者改为10mg,每日2次,1周后对舒张压仍≥100mmHg者列入本治疗组;其中男29例,女12例,年龄35岁~71岁,平均52岁,病程1年~17年,平均(6.4±3)年,高血压分期:Ⅰ期:7例,Ⅱ期:16例,Ⅲ期:18例,合并有糖尿病:24例,高脂血症:22例,冠心病: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0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5例。  1.2服药方法 所有入选病人均予依那普利10mg,每日2次(维持前原药的剂量),并加服非洛地平5mg每日一次,定时服用,专职医师监督规律用药,4周为一疗程。  1.3观察方法 联合用药前后定时(每日早7~10时,测血压前休息15分钟),定人测血压并观察心率(HR),治疗前和疗程结束时均检查心电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及血清钠、钾、氯等离子。  1.4疗效判定 按1988年卫生部颁布的高血压疗效评定标准[1]进行评定,①显效:舒张压下降至正常范围,或下降20mgHg以上但未达到正常;②有效:舒张压下降10~20mmHg但未达到正常。或收缩压下降30mmHg以上;③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取两药联用前后所测血压平均值作为判断疗效的依据。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原发性腹股沟疝20例报告

    作者:谢权;符国珍;冯远德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性疝修补术是利用人工复合材料进行无张力性疝修补的新方法,具有手术简单、痛苦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等优点,被称为疝治疗里程碑。我院从1999年7月首例手术至今治愈病人20例,现将应用这项新技术的几点体会初步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20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6岁~80岁,平均年龄65.5岁,≥60岁19例。单纯腹股沟斜疝16例,其中双侧斜疝一例,直疝4例,涉及相对手术禁忌症、夹杂症:习惯性便秘3例,慢性支气管炎4例,过度肥胖1例,前列腺肥大中度排尿困难4例,病程长5年。  1.2材料  采用美国巴德(CR.BARD Ibc)公司的专利产品,一个锥型疝环充填物和一个已成型的用于加强腹股沟后壁的补片(Per Fix Plug)。  1.3手术要点:

  • 小儿脑性瘫痪195例的病因及CT改变分析

    作者:赖燕全;黄玉珍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小儿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伤残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和各种感觉障碍[1]。本文分析195例脑瘫小儿的病因及头部CT改变。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195例脑瘫小儿来自1994年~1999年我院小儿脑瘫康复中心。诊断按1989年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修订标准[1]。  1.2方法:对195例脑瘫儿进行一般情况分析及病因分析,全部进行头部CT检查,据临床病情部分进行智力测试、脑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  2.结 果  2.1一般情况:男144例,女51例。年龄:<1岁87例(44.6%),1岁~2岁85例(43.6%),3岁~4岁10例(5.1%),>4岁13例(6.7%)。

  •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粉碎骨折18例

    作者:蒋家正

    目的:总结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粉碎骨折的经验。方法:采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粉碎骨折18例,其中男13例,女5例。结果:全部病例得到随访,骨折愈合时间4—11个月。结论:采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粉碎骨折具有良好的力学优势,同时它操作方便、简单、固定效果可靠,能早期行踝、膝关节功能活动,利于骨折愈合,尤其对开放性粉碎骨折,又利于软组织修复及减少伤口感染。

  • 五官超短波+10%田七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球结膜出血30例疗效观察

    作者:陈桂玲

      几年来,我科采用五官超短波+10%田七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球结膜出血,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30例患者均由我院眼科门诊确诊,转来我科治疗。其中男16例、女14例,左眼17例,右眼9例,双眼同时发病4例,病眼34只。外伤所致的球结膜出血13例、均在发病1~3天内就诊治疗。  1.2治疗方法  首先采用五官超短波电疗仪,选用两个小号圆型电极置于闭合病眼上,若单侧发病则一个电极置于闭合的病眼,另一个电极置于该侧的太阳穴,间隙1cm无热量,每次15分钟。五官超短波治疗完毕后紧接着采用直流感应电疗仪进行直流药物离子导入,眼枕法,用10%田七浸于消毒的衬垫上置于闭合的病眼(阳极)、辅助极置于枕颈部、电流量1~5毫安,每次20分钟,两种治疗均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1.3治疗结果  30例患者全部治愈。19例病人治疗4—8次后痊愈,2例病人由于球结膜大量出血(+++),治疗15次痊愈。

  • 抗—HBe和HBV—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38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三清;龙波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乙肝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尤其是HBV前C基因突变株的发现,对慢性HBV感染中e系统的临床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目前趋向于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分为两大类型[1]: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肝炎和乙型肝炎e抗体阳性慢性肝炎。本文就抗—HBe和HBV—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38例临床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性别与年龄 男31例,女7例,年龄20~48岁,平均28.8岁。  1.2临床症状与体征 食欲不振和乏力38例,关节痛3例,低热2例,蜘蛛痣8例,肝掌2例,肝大25例,脾大21例。  1.3实验室检查 总胆红素(TB)<17.1umol/L5例,85.5umol/L~171umol/L28例,>171umol/L5例,ALT92~824U/L,平均286U/L,HBV标志物:38例抗-HBe(ELISA)和乙肝HBV-DNA(PCR)均阳性。  1.4物理检查 B超证实胆囊壁毛糙,双层影18例,肝内光点粗20例。  1.5肝穿病理检查 38例中肝穿21例,病理报告慢性活动性肝炎16例,其中轻型10例(有碎屑样坏死);中型6例(有桥接样坏死);慢性重症肝炎3例(有亚大块坏死);慢性迁延性肝炎2例。  1.6病情反复 因乙型肝炎住院1次24例,住院2次10例,住院3次4例。

  • 中老年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临床分析

    作者:石慧芳;许少英

      中老年支气管内膜结核在临床上并非少见,但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常被误诊为肺癌。本文收集了12例临床疑为肺癌,后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活检及诊断性治疗,确诊为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中老年病例,就其临床特点、疑诊肺癌的原因进行分析。  1.临床资料  12例患者中,男8例,女4例,中年(40岁~59岁)9例,老年(≥60岁)3例。主要症状:12例患者中11例有咳嗽、咯血丝痰,5例有胸闷、气促,仅有3例有低热、盗汗、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肺部体征:12例患者中有8例患侧呼吸音减弱,4例患侧可闻及干或湿性罗音,而2例患者肺部无阳性体征。辅助检查:12例患者痰结核杆菌检查均为阴性,痰癌细胞检查亦为阴性,血沉增快5例,PPD试验仅有1例为阳性:胸部X线检查均提示为不同部位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其中右上叶6例,左上叶3例,右中叶3例;纤维支气管镜下12例均见病变部位支气管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其上复盖白色胶冻状分泌物或坏死物质,粘膜病变波及范围广,均为增生性。其中粘膜呈凹凸不平样改变8例,使支气管管腔变窄;呈结节样肉芽肿3例,使受累的支气管开口不完全阻塞;呈菜花样增生1例,将受累的支气管完全阻塞。12例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下粘膜活检及刷检,结果7例切片镜下诊断为结核,5例为慢性炎症改变;而刷检涂片有6例抗酸杆菌阳性,12例均未找到癌细胞。经采用HRE(H:异烟肼,R:利福平,E:乙胺丁醇)方案治疗,1个月后复查,症状好转,病灶有不同程度的吸收。

  • 110例冠脉造影与临床诊断对比分析

    作者:陆士娟;苏雨江;陈漠水;杜子军;邢波;侯应龙;夏斌赞

      冠心病在临床上常易误诊或扩大化,本文对110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临床诊断作对比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1)心肌梗塞组,共62例,男57例,女5例,年龄40岁~75岁,平均55.7岁,诊断按WHO的AMI诊断标准,其中急性心梗36例,陈旧心梗26例,22例有高血压病史,8例有糖尿病病史,有高脂血症者40例。(2)典型心绞痛组21例,发作时有心电图ST-T改变,其中4例有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者8例。(3)不典型胸痛组,共14例,男11例,女3例,年龄41岁~73岁,平均年龄54.3岁,心电图无特殊改变或非特异性T波改变,其中5例有高血压病史,血脂均正常。(4)心律失常组,共13例,均为男性,年龄51岁~72岁,平均61.5岁,以房颤及室性早博为主要表现,无胸痛等临床表现,高脂血症者2例。  入院后进行各种常规检查,ECG,UCG,HOLTER,胸片。  冠脉造影方法:采用Sudkins法,投影体位分别取右前斜30度,左前斜45~60度+头或足30度,右前斜30度+头或足30度及左侧位不同角度投照。判断标准,采用国际上统一直径法:以紧邻狭窄段的近心端和远心端的正常或无明显病变的血管段内径为100%,狭窄处血管直径减少的百分数为狭窄程度。  仪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生产的双C臂数字减影X光机,录像记录速度25幅图像/秒。

  • 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大剂量胸腺肽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6例

    作者:曾琦;吴育林

      我院于1997~1998年间采用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大剂量胸腺肽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6例,取得满意疗效,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997~1998年间,我院传染科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116例,均符合199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上海会议拟订的慢性肝炎诊断标准,HBsAg及HBeAg均阳性。治疗组56例,男性32例,女24例,年龄12~65岁,其中慢性活动性肝炎35例,慢性迁延性肝炎21例。对照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11~68岁,其中慢性活动性肝炎38例,慢性迁延性肝炎22例。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用注射用促肝细胞生长素(广东阳江制药厂生产)80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每天一次,疗程3个月;胸腺肽注射液(广东宏远集团生物化学制药厂生产)100mg,加入10%葡萄糖液静脉滴注,每天一次,疗程3个月,治疗期间一概不加用其它抗病毒药物。  2.2对照组 用肝太乐、肝必复、疗程3个月。  3.结 果  3.1治疗前、治疗中、停药时、停药后3个月均查乙肝病毒血清五项指标HBV-DNA、蛋白电泳、白蛋白、胆红素、ALT。

  • 临产后胎心率监护预测产时胎儿缺氧362例分析

    作者:颜仙;吴淑芳

      胎儿宫内缺氧是影响围产儿预后的重要因素。胎儿缺氧大多数(95.57%)发生在产时,尤其在第二产程(55.06%)[1]。因此通过预测产时能否出现胎儿缺氧,进行选择性地重点监护或手术干预,可以降低胎儿或新生儿病死率,改善围产儿的预后。本文就临产后短期胎心率监护预测产时胎儿缺氧的价值作一前瞻性的初步研究。  1.材料与方法  我院产科1994年1月至1995年1月总分娩数2316例。去除星期日及夜日分娩病例外,我们随机对孕龄≥37周的临产妇642例常规作短期胎心率监护。所使用的监护仪为日本东—株式会社生产的MT—810B型分娩监护仪,以多普勒探头、瞬间自相关法计测胎心率,用宫缩外测探头检测宫缩。监护时产妇取左侧卧位,记录20分钟,记录结果由专人评分,本组评分标准见表1

  • 高压氧综合治疗周围神经损伤42例

    作者:马建国;姚健

      我院自1996年以来采用高压氧(HBO)合并药物综合治疗周围神经损伤4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HBO综合治疗组(HBO组)42例,男30例,女12例,年龄17岁~45岁,平均年龄28岁,其中外伤后骨折伴神经损伤16例、神经断离术后12例、单纯神经损伤14例。临床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3例,男24例, 女9例,年龄、病程大致与HBO组相同,有可比性。以上病例均有明显神经症状。

  • 鼻窦内窥镜手术的互补

    作者:陈奕辉;陈光媚

      鼻窦内窥镜手术在对上颌窦病变清理时,由于不易清理干净,导致术后窦口闭合,或出血较多,甚至导致手术失败。本文从我科1995年10月至2000年3月一组手术病例资料显示,上颌窦根治术是鼻窦内窥镜手术的较好互补,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性别、年龄:本组病例共117例,男性77例,女性40例,大年龄78岁,小年龄11岁,年龄组发病情况如附表1。

  • 颌面部骨折85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小滨;廖天安

      颌面部骨折是颌面部损伤的重要组成,由于颌面部骨骼解剖结构形态功能的复杂性与重要性,故伤后大限度恢复功能形态,尽可能缩短治疗时间及减少病人痛苦,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本文对85例颌骨骨折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与总结。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性73例,女性12例;年龄以20岁~40岁病例为主,占74%;本组病例中,无固定职业和职业不详者26人(30%),工人17人(20%),农民13人(15.3%),干部12人(14.1%),学生12人(14.1%),司机5人(5.9%)。  1.2 致伤原因 车祸39人(45.9%),斗殴20人(23.5%),跌伤14人(16.5%),工伤9人(10.6%),其它3人(3.5%)。  1.3 骨折分布情况 单纯下颌骨骨折50人(58.8%),上颌骨及颧骨颧弓骨折23例(27.1%),颌骨部联合骨折7例(8.2%),单纯牙槽骨骨折5例(5.9%)。  1.4 颌面部骨折合并其他骨伤和脏器伤 颌面部骨折合并颌面部软组织损伤47例(53.3%),脑外伤21例(24.7%),四肢躯干骨骨折18例(21.2%),眼外伤9例(10.6%),鼻骨骨折5例(5.9%)。

  • 小儿有机磷农药中毒对心脏影响临床分析

    作者:庞学问

      我院1995.1~1998.12共收治小儿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例42例,通过心肌酶谱(包括乳酸脱氢酶、肌酸磷酸激酶、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测定结果和心电图检查结果,分析小儿有机磷农药中毒对心脏影响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收治住院病例42例,其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小1个月,大14岁,平均6.9岁;发病时间早30分钟,迟6个小时,平均2.8小时;中毒途径:误服中毒30例,皮肤吸收中毒10例,2例中毒途径未明:中毒农药种类,1605中毒21例,乐果中毒12例,敌敌畏中毒6例,其他有机磷农药中毒3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血胆碱酯酶检查结果可分度为:轻度中毒14例,中度中毒22例,重度中毒6例。  1.2心肌酶谱检查与结果:全部病例均于入院24小时内采集静脉血行心肌酶谱测定。结果为乳酸脱氢酶212~2369u/L,均值107u/L,肌酸磷酸激酶118~1328u/L,均值627u/L,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12~1230u/L,均值373u/L。

  •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摆拉技术

    作者:张坚;陈显钊

      放射治疗的基本目标是努力提高放射治疗增益比,即大限度地将放射线的剂量集中到病变(靶区)内。杀灭肿瘤细胞,使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少受不必要的照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提高治疗增益比的有效措施。它使高剂量区剂量分布的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与病变(靶区)的形状一致。  我院近期引进了端典医科达公司的全身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其中体架系统由真空成形袋,CT定位柜架及头架和治疗摆位柜架组成。配合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使靶区的精确定位得以保证。但摆位固定的精确度、良好的重复性也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现把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摆位固定技术作一介绍。  1.螺旋CT定位  1.1定位时,患者仰卧,患者头部和后颈与泡沫枕曲线弧度吻合,头自然后仰到位,双肩左右平行,手自然放置身体两侧,下肢伸直并拢,处于较自然的体位,真空成形袋抽气使身体固定,做好真空成形袋位置激光定位标志。头部面罩固定,做好面罩激光定位标志,并把体位定位(xyz)轴刻度记录好。面罩写上患者姓名、性别、床号,然后进行螺旋CT扫描定位。  1.2根据螺旋CT定位片,由主管医生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上设计出靶区照射野形状、不规则野铅档块形状、剂量、分次、入射角度、机架角度和床的角度等。由模室制作专用适形靶区形状的铅挡块,铅挡块制成后,到治疗室依据治疗计划系统上勾划出的照射野形状对野,用双面胶把铅挡块牢固地固定在一块有机玻璃托板上,使它专人、专野、专用,标明病人姓名,照射野序号,插入方向。对野固定铅挡块时要注意:机架角度、准直器角度、治疗床旋转轴、床等中心均为初始位或符合治疗计划设计系统所设计的条件要求。  1.3 到模拟定位机室进行铅挡块与照射野的核对,如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尽快找出原因,重新制作。

  • 男性糖尿病性阳痿的病因及诊治进展

    作者:梁培育;肖劲逐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继心、脑血管病和肿瘤之后死亡率较高的第三疾病。目前全球糖尿病已超过一亿二千万人,在大于25岁的男性人群中发病率为2.9%,预计到2010年全球糖尿病人数将达二亿一千六百万[1]。可见,男性糖尿病患者之多,结果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也多,其中性功能异常也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糖尿病并发阳痿的发生率为50%—75%[2],20~29岁糖尿病男子,约9%患者阳萎,超过70岁,阳痿的发生率达95%以上[3],事实上,10年以内糖尿病男子有50%以上合并阳痿[2]。  1. DM 阳痿的病因  1.1 血管因素  糖尿病在阴茎的早期病变是小动脉硬化样变[4]。随病变发展,可引起血管内膜变性,管壁钙化,管腔狭管,这一点已公认。目前已发现糖尿病性阳痿病人阴部内动脉硬化的程度重于伴有周围血管疾病的非阳痿病人[5],近有人用改良的技术发现患ED的53%~82%的糖尿病男性患者中动脉受损[6]。另外,研究发现勃起功能异常相关的血管损害与年龄有关,即阳痿的年龄的DM男性常有神经病变,而没有血管病变,而在老年DM则常是相反结果[6]。因此,血管因素的阳痿在老年DM患者中可能是重要因素。  1.2 神经因素

  • 激素加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小儿Ⅳ型狼疮性

    作者:林志贵;郭德兴;黄美娇

      患儿 女,13岁,因反复发热2个月,气促,浮肿1周入院。2个月来反复发热,伴关节疼痛,当地医院查尿有异常,曾用激素治疗11天症状改善,停药后症状复发,入院前1周出现气促,浮肿。体检:BP13/9KPa,T38℃,面色苍白,无皮疹,颜面和四肢呈可凹陷性水肿,心界扩大,心尖区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肝肋下2.5厘米,膝关节压痛。实验室检查:尿蛋白++,RBC20~22个/HP,24小时尿蛋白定量287mg,血常规WBC9.28G99/L, Hb74.5g/L,plT33.3万,转氨酶正常,白蛋白29g/L,CH3.4mmoL/L,BUN 12.2mmol/L,SCr 168umol/L,CO2-CP 18mmol/L,血沉90mm/H,ASO1200u,狼疮细胞(+),抗SM(+),抗SSB(+)抗核抗体(++),补体C366mg/DL。B超显示心包积液,双侧胸腔积液,双肾大小形态正常。肾穿剌活检光镜见8个肾小球,肾小球内细胞数明显增多,肾小球肿胀明显,系膜基质明显增宽,系膜细胞增多,基底膜轻度增厚,60%的肾小球见新月体形成,其余肾小球内可见灶性节段性硬化,玻璃样变。免疫莹光见IgG(+++),C3(+++),CLg(+),Fib(+)沿系膜区呈块状沉积。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弥漫增殖型(Ⅳ型)狼疮性肾炎。给予静脉点滴甲基强的松龙0.5克,qd,共5次,停用后改口服强的松1.5mg/kg/日,Tid,加用肝素,巯甲丙脯酸等治疗,症状改善,浮肿消退,但尿蛋白仍(++),后加用环磷酰按10mg/kg/日静脉点滴,连用2天为一疗程,2周后重复使用,共用了6个疗程,强的松用8周后改为顿服,治疗2个月后尿蛋白转阴,住院76天,出院后追踪1年尿蛋白阴性,肾功能正常,现继续激素维持治疗。  讨论 本例诊断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诊断标准,病理检查符合Ⅳ型活动性LN,系统性红斑狼疮预后关键在肾脏损害,而LN的病理类型与疾病的发展和预后有密切关系,目前LN的病理类型分为六型,其中Ⅳ型预后坏[1]。以往对LN的治疗多为长期用激素治疗,近年来采用细胞毒性药物激素联合应用提高了疗效,甚至认为治疗LN的主要药物是CTX而非激素。一般认为激素对控制肾外症状效佳,其非特异性消炎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见效快,而CTX见效较缓慢,但作用较持久,对促进肾脏病情的缓解,防止病变进展和肾组织纤维化有良好疗效,两者合用可以减少激素的用量。我们对本例的治疗先采用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很快控制了病情,而后加用CTX冲击治疗使肾病得到缓解,效果满意。

  • 同种肾移植术后宫腔镜手术一例

    作者:张岩;肖劲逐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1岁,14个月前因慢性肾衰行同种肾移值术,术后一直使用环孢霉素A。患者平时月经规则,周期30~32d,自肾移植手术以来经期由原来的5~7d延长为8~12d,量明显增多,有大血块,每次需用卫生巾30~50张,伴有头晕,心悸等症状。曾多次在月经期发生晕厥,需用性激素类物治疗或刮宫方能止血。于1999年6月23日因月经量过多7d并再次发生晕厥而送来我院急诊。当时呈急性重病容,推入急诊手术室,脉率115次/min,血压6/3KPa,面无血色,甲床、结膜苍白,四肢冰冷,全身虚汗,心肺无异常,腹部右侧旁正中有一长约18cm的手术疤痕,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右下腹部触及一个12cm×8cm×4cm的实性包块,稍可活动,无压痛。妇科检查:阴道内有大量鲜血和血块,宫颈稍肥大,光滑,宫腔有活动性出血,量多;子宫触诊不清,血色素52g/L。诊断为月经过多致重度贫血及失血性休克,立即在输血、抗休克的同时行诊刮止血。术中发现子宫前位,宫腔深9.5cm,刮出较多宫内膜组织,术后子宫出血明显减少,继续给予药物止血,纠正贫血、预防感染等治疗。病理报告为子宫内膜性增生过长。之后B超检查发现子宫增大为98mm×78cm×59mm,子宫壁间见2个低回声光团,分别为11.0cm×11.0cm和20.0×18.0cm,诊断为多发性子宫肌瘤。经过3个月的系统治疗后,贫血得到了纠正,血色素达93g/L,子宫内膜的过度增长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于1999年10月23日入院,经3d阴道准备、抗感染及支持治疗,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利用宫腔电切镜行部分子宫内膜切手术及部分子宫内膜电灼术,手术历时85min,术中出血少,术日及术后继续使用环孢霉素A和抗感染,手术后第6天痊愈出院。随访半年,每月均有月经来潮,但量极少,不需月经垫,目前病人精神面貌佳,血色素恢复至109g/L。

  • 先天性梅毒一例报告

    作者:孔琴

      患者 男,生后2小时。生后即有左下肢红肿、瘀血。患儿系G1P1,孕27+4周出生,生后Apgar's评分10分,体重1500克,生后即发现左小腿中上段明显红肿,皮肤瘀血,活动差,转入儿科。入科查体:T35.5℃,早产儿外貌,精神反应好,呼吸平顺,前囱平坦,心肺腹无异常,左小腿中上段红肿热,有波动感,皮肤瘀血,但无破损,以肌力,肌张力正常,原始反射存在。X线片示心肺隔无异常,左胫骨上段斜形骨折。左下肢红肿处穿剌抽出粘稠的血性脓液,常规检查:淡红、混浊、李凡他氏反应强阳性,镜检白细胞满视野,涂未找到细菌,穿剌液培养无细菌生长,厌氧菌、结核菌培养均阴性,血培养阴性,血常规提示轻度贫血,USR(梅素抗体)阳性,TPA-lgG阳性,诊断为先天性梅毒,欲对其母进行检查进一步证实,但其母拒绝检查,以后未来探视病儿。给予静滴青霉素钠,红肿部位切开引流,每天换药,同时加强营养支持及护理,治疗20天后X线复查示左胫骨急性骨髓炎,左胫骨下段骨折。左下肢红肿已明显减轻,但伤口仍有少许脓液,改用红霉素静滴,治疗一周脓性分泌物消失,伤口愈合。左下肢拍片复查示骨折线明显增宽,骨折远端可见骨皮层呈穿凿状改变,骨皮质变薄,并可见层状骨膜反应(骨质破坏)继续给予交替静滴青霉素纳及新青霉素Ⅱ,每月拍片复查1次,前后治疗3个多月,后拍片示病变明显好转,USR1:8阴性,后又治疗半月转送福利院。

  • 巨大血小板综合征一例

    作者:郑诗华;杨健

      患儿 女,2岁,汉族,因反复皮肤紫癜一年半入院。于入院前一年半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散在紫癜,且皮肤损伤后出血难止,时伴鼻衄,紫癜可自行消退,但反复出现,曾在外院拟“血小板减少紫癜”予强的松治疗,效果欠佳。家族中父母近亲结婚,其兄有相类似病史,5岁时因出血不止死亡。体检:生长发育尚可,颜面部可见散在针尖样出血点,四肢,躯干可见散在瘀斑,心、、腹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8.8×10 9/L,红细胞4.34×1012/L,血红蛋白111g/L,血小报168×109/L,凝血四项示PT14.8秒,TT16.6秒、APTT28.2秒,纤维蛋白原288mg/L,均正常,出血时间22分,凝血时间5分,24小时血块收缩试验示收缩良好,骨髓检查示有核细胞、粒细胞、红系统细胞增生均活跃,正常,血小板形态异常,可见幼稚小板、大血小板、巨大血小板,诊断“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 静脉滴注香菇多糖致过敏性休克一例

    作者:严书平

      病例介绍  患者陆××,男性,60岁,因患右中央性肺癌住院放疗科行放射治疗。一个月后,出现腰痛,面部浮肿,咳嗽,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于1993年10月23日住院本科,检查T37.3℃、P84次/分、P24次/分、BP14/9kpa、体重45kg。由于患者呈恶液质,不能接受化学治疗。经讨论为了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选用香菇多糖注射液抗免疫治疗。于10月30日按医嘱给香菇多糖1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当液体输入200ml时,患者出现全身寒战,呼吸困难,口唇指甲紫绀,全身缺氧症状严重,脉膊细速无力,140次/分、BP8/5kpa,考虑为药物过敏反应。立即终止该液体,重新更换输液管,输上10%葡萄糖液500ml静脉注射地塞米松20mg,10%葡萄糖酸钙10ml,高流量吸氧。经以上处理,过敏症状逐渐改善,脉膊开始有力规则,BP9/7kpa,30分钟后BP12/9kpa。

  • 气管插管并发杓状软骨脱位二例

    作者:高莹华;伍陈海

      病例报告  一例患者,男性,34岁,体重50.5公斤,诊断胰、十二脂肠克隆氏病,在全麻气管插管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胆囊切除术。另一例患者,男性,62岁,体重60.5公斤,诊断胃癌“腹腔广泛转移,在全麻气管插管下行胃、空肠吻合术。两例患者均采用静脉快速诱导,经口明视下气管内插管(其中一例插管2次)。麻醉维持采用静吸复合麻。术毕均采用催醒后拔管送病房。两则均为拔管后出现声音嘶哑,咽喉疼痛等症状。在直接或间接喉镜下发现受累侧均为左侧,杓状软骨红肿,杓状会厌襞突出于声门之上。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雾化吸入,应用激素类药物及手术治疗。其中一例在全麻下直接喉镜行环杓关节复位术,术后发声正常。另一例因发现较晚(术后21天),考虑手术复位较难,未行复位术,建议在耳鼻喉科门诊进行治疗。

  • 尿液HBV“两对半”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王昌生

      本人在三年中对51名来我科室诊断为HBV“大三阳”感染者,并对他它们在治疗(住院治疗或自购药治疗)过程中对其血清和尿液同时进行HBV“两对半”跟踪检测,发现当血清HBV“大三阳”感染者在治疗中有明显好转的患者,尿液HBV“两对半”检测中HBsAg、HBeAg、HBcAb阳性率则越高,且有一定高峰期出现。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留取51例名血清标本检测为HBV“大三阳”感染者尿液各5ml,(其中住院16名,门诊35名;男32名,女19例,年龄12—26)。  1.1.2留取10名血清标本检测为HBV“两对半”全阴性者尿液各5ml,作为对照组(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8—26岁)。  1.2试剂:均采用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EIA试剂盒。  1.3方法  1.3.1尿液HBV“两对半”检测,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均由原来的50uⅠ增加至100uⅠ(HBcAb不作稀释),加显色剂后置37℃孵育延长10分钟,其余操作按说明书严格进行。  1.3.2 51名HBV“大三阳”感染者在治疗前先全部对尿液进行HBV“两对半”检测并记录,治疗至5~10天,15~20天,以及30~35天再对各阶段进行尿液HBV“两对半”检测并记录。治疗至2个月后再对他们的血清HBV“两对半”复检,并记录。

  • 浅论如何提高薄层色谱定量精度

    作者:赖俊雄

      TLC定量通常较HPLC及GC麻烦,主要原因于GC、HPLC均为在线操作,可自动进行,而TLC定量由于其开放特性,较易受环境因素影响,且TLC各项操作如点祥、展开、检测、光密度扫描各自需要独立的方法,因此如何提高其定量精度成为重要问题。  1.薄层板的预处理  正相TLC板可用以下方法预处理,用展开剂本身或用极性更大的溶剂进行预洗,若将板置于一个带透气槽缸盖的展开缸中连续洗涤则通常会取得好的效果。展开的方向需标记在薄层板上因为后续的展开需在同一方向进行。洗涤后,薄层板需干燥一段时间以彻底除去溶剂(如甲醇需在120℃干燥1小时),预洗过的板需在室温条件下储存在一个无尘的板箱中。众所周知,薄层板需尽可能隔绝污染。也就是说,预洗这一步骤在必要时才施行。预洗的结果通常会产生光密度扫描基线噪音水平的显著下降。  2.溶剂极性  选择溶剂对样品分离是重要的。对正相硅胶色谱来说,需尽量选用非极性溶剂;若使用极性溶剂则会产生圆形色谱,即斑点扩散导致分离效率低下。

  • 206例冠心病患者载脂蛋白水平测定分析

    作者:巫翠云

    目的:进一步探讨载脂蛋白(apo)与冠心病(CHD)相应的内在联系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206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apoA,及apoB含量,并与162例正常人对照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apoA1,低于正常对照组而apoB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且随年龄增长apoA1和apoB分别有降低和升高的趋势。结论:定期检测apoA1和apoB有利于冠心病的预防和早期治疗。

  • α受体阻滞剂对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

    作者:谢协驹;吉丽敏;符史干

    目的:观察α受体阻滞剂酚妥拉明对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方法:在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上。通过测量心肌细胞表面积和[3H]-Leu的掺入量来判断心肌细胞肥大。结果:肾上腺素要明显增加心肌细胞表面和[3H]-亮氨酸([3H-Leu]的掺入量,α受体阻滞剂酚妥拉明能阻断肾上腺素增加心肌细胞表面积和[3H]-Leu掺入量的作用。结论:α受体阻滞有减轻肾上腺素诱导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

  • 复方抗癌合剂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贾伟;杨志伟;陆信

    目的:为了寻找效高、毒低的抗癌中草药,我所通过十余年的抗癌中草药筛选,将其中的十余种组成方剂。复方抗癌剂为三七、半枝莲半夏、白茅根、黄芪、柴胡、土茯苓、川芎、莪术、白花蛇舌草、桂枝等十余味中草药组成的复方水煎剂。方法:本文通过体外癌细胞杀伤实验,癌细胞集落形成抑制实验,MTT检测细胞毒性实验。结果:三项实验指标显示复方抗癌合剂对GLC肺癌细胞、SGC胃癌细胞、Hela宫颈鳞癌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杀伤效果,对肿瘤干细胞集落形成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MTT检测说明复方抗癌合剂的量效关系为阳性对照药长春新碱的1/10,而复方抗癌合剂为水煮粗提液,今后可通过化学提纯有效成份,将大大提高其抗癌效果。

  • 细胞凋亡与肺癌细胞体外药敏试验的实验研究

    作者:杜建伟;方立德;HU Zheng-dong;Li ning-li;胡振东;李宁丽

    目的 通过抗癌药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预测抗肿瘤药物对肿瘤化学治疗的敏感性。方法 用原发性或转移性肺癌组织标本40份,包括组织块,胸水、淋巴结。采用Tunel方法观察抗肿瘤药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结果5-Fu诱导肺癌细胞凋亡敏感性分别为高敏20%,中敏5%,低敏50%,不敏25%;CTX分别为10%,0,25%,65%;MTX分别为5%,20%,30%,45%;MMC分别为10%,30%,30%,30%;CDDP分别为15%,30%,30%,25%;CCNU分别为15%,15%,15%,55%;VP-16分别为15%,15%,40%,30%;VCR分别为5%,25%,20%,50%。结论 用细胞凋亡法预测肿瘤细胞对抗肿瘤药物敏感性经40份标本检测,结果与文献报告的MTT法,3H-TdR,HTCA相一致,但方法简单,误差小,费时短,设备要求低,无射线污染,值得推广应用。

  • 灵芝对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干预作用的研究

    作者:龙建军;郭秀玲;杨磊;骆秉铨

    目的:探讨灵芝对EH病人IR的干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测定42例EH病人服用灵芝前后G、INS等生化指标的改变。同时观测大动脉、小动脉、毛细血管压、毛细血管密度、输入枝口径及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等指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EH病人降压辅以中药灵芝治疗后,大动脉、小动脉、毛细血管压明显降低:毛细血管密度、口径增大,全血、血浆粘度降低(P〈0.05-0.01);G-AUC、I-AUC缩小其比例增大,空腹INS降低,ISN升高(P〈0.05-0.01)。结论:灵芝具有调节EH病人微循环增加毛细血管密度、降低血浆粘度,协同降压,改善IR的作用。

  • 全虫镇痛汤治疗三叉神经痛60例疗效观察

    作者:董坚

      笔者在临床上采用自拟方全虫镇痛汤治疗三叉神经痛60例,均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将其治疗观察情况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60例中,男22例,女38例,年龄大79岁,小43岁;病程短5天,长8年;属第Ⅰ枝者3例,属第Ⅱ枝者30例,属第Ⅲ枝者19例,属第Ⅱ、Ⅲ皆有者8例。  1.2诊断依据 ①疼痛常呈突然发作,疼痛部位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多以面颊、上下颌部为多见。②疼痛发作短暂,数秒钟或数分钟后缓解,连续数小时或数天内反复发作。③疼痛呈现阵发性闪电样剧痛,痛如刀割、火灼、针刺样,可伴有痛侧面部肌肉抽动,皮肤潮红,流泪、流涎等症。  2.治疗方法  2.1 药物组成:生石灰30克(先煎)、赭石20克(先煎)、生石膏15克(先煎)、天麻10克、钩藤10克、全虫6克、蜈蚣3条、当归10克、白芍10克、枣仁10克  2.2 运用 大便干结、舌苔黄者加大黄6克;血压高,头晕者加地龙10克;肢体麻木者加鸡血藤15克;口苦心烦者加白芷10克、细辛3克。上方水煎2次,共取计400毫升,分2次服。

  •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慢性乙肝40例

    作者:王巧凡

      补中益气汤原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先生在《脾胃论》中,为饮食劳倦内伤元气,内生虚热,属气虚发热而设的著名方剂,后世医家阐发颇多,临床应用广泛。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慢性乙肝4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  本组患者40例,均来自门诊,年龄小15岁,年龄大50岁,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疗程短15年,长20年。  1.2诊断标准  (1)根据1987年全国乙型肝炎诊断标准,临床诊断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2)实验室检查:乙肝两对半为大三阳(即HBsAg(+),HBeAg(+),抗-HBc(+);肝功能异常,其中ALT>40u/L。  1.3临床表现及中医辩证  患者临床表现有肝区不适,身热心烦,自汗或手足多汗,体倦肢软,纳差,大便溏烂。舌质淡红苔白,脉弦细或细弱。中医辩证:脾胃气虚。

  • 临床微生态学研究进展

    作者:阮国涛

       近二十年来,微生态学迅速崛起和发展,不仅导引着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学按微生态学规律在发展,而且在医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即治疗医学、预防医学和保健医学阶段中都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尤其是保健医学更为重要,是二十一世纪先进的生态医学的主要体现。  微生态学的出现提出了抗感染的新战略即由抗菌时代演化为促菌时代。由于抗菌素大量而广泛的使用,在治疗外源性感染杀灭有害菌的同时也杀灭了机体的正常有益菌群,导致内源性感染或机会感染。更为严重的是抗菌素的应用促进细菌之间耐药因子(R因子)的自然传播,使细菌自身不断优选出更高致病性和传播性新菌种,对人体产生更大的威胁。细菌由敏感菌转化为耐药菌只需十几个小时,而一个新抗菌素问世要几年、十几年。  目前所提倡的“促菌治疗”是利用“益生菌”(包括活菌、死菌及其代谢产物如乳酸、醋酸短链脂肪酸和酶类)促进或改善微生态平衡,提高正常菌群的生物抗拮能力,达到增强抗感染的目的。  微生态学在临床上的进展不仅限于治疗肠道菌群失调。近几年来在新生儿科,婴幼儿疾病、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口腔科、妇产科、泌尿科甚至在营养保健抗衰老领域等方面都有着广泛深入研究,并取得了重要进展。

  • 儿童视力表临床应用报告

    作者:黄燕;王朝青;吴淑英

      为了满足广大青少年,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及家长们的需求,做到从小爱护眼睛的良好习惯,能自我监测视力的变化,早期发现视力不良,早期诊治,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永葆视觉健康都有着深远的意义。为此我们海南省人民医院眼光配镜中心与天津市眼科医院低视科于1999年共同研制了“儿童视力表”系列。  在研制过程中,我们做了大量细致工作,如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和资料,认真学习了国际(GB-1133-89),初步掌握了国内外有关视力表的原理,参与了各种参数的计算,利用计算机在版面的排列,外观设计又有创新观点,终于议案制成外观新颖(类似瓶装的非常可乐),设计合理,视标各异的儿童视力标系列(6套),并申报国家专利(专利号为00339446.8)。  儿童视力表的问世,无疑是给孩子们带来了福音。通过近一年来的临床应用,分别来自本院108例、天津942例、河北114例、陕西95例等不同省市的临床眼科医生的实践,共检查1259例学龄前儿童,其中2-4岁占86%,5-6岁占14%,临床实践的共同体会是:一、能较准确的查出学龄前儿童的视力情况,且小儿年龄提前到2岁。  二、学龄前儿童由于受语言能力限制,加上环境陌生,对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产生恐惧心理,在视力检查中往往不能很好地合作,查不出结果是医生及家长棘手的问题,可是有了儿童视力情况更大大改观了。由于儿童视力表检查距离短,便于交流、示教,视标新颖,可引起儿童兴趣,很快即可检查儿童视力,年龄也由原来的3岁提前到2岁既能用视力表检查视力,有的还能认识视力表种的汉字、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用我院108例资料统计,以同龄组比较2-4岁组会查儿童视力表的98例,占90.7%会查普通视力表的49例,占45.4%,且年龄都在3岁以上,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三、检测方法简而易明,容易掌握。由于视力表设计合理,在视标的两旁分别相对应标出5分记录及小数纪录,且一目了然。不但工作人员能尽快地记录下视力值,家长也能尽快掌握使用。儿童视力表标准检查距离是原来普通视力表的一半即2.5米,避免了孩子们从反光镜内看到视标的不习惯,也不受场地空间小的限制,就能快速查到相当在5米处的远视力。  四、是弱视儿童的好帮手。弱视患儿在做弱视训练(在家里)尤其是单眼弱视,对健眼做完全遮盖,不完全遮盖时,都要经济自查视力,了解弱视眼或健眼视力情况,这时儿童视力表就是家长的好帮手,家长可以在家给孩子查视力,避免患者三天两头到医院只是为了查个视力,大大方便了患者、家长、深受众人的欢迎。

  • 《儿童视力表》研制报告

    作者:黄燕;王朝青;吴淑英

      用视力表检查视力是视功能检测中重要的手段之一,是眼科工作者必不可少的日常工作,在眼科临床约95%以上的眼疾,都会表现出视力异常,如屈光不正、斜视、弱视、青光眼、白内障及各种眼底病,眼表面疾病、眼外伤以及全身有密切关系的眼病综合症。此外,还有先天性,遗传性眼病等。在眼病诊治中都是以检查视力而开始,又以检查视力而告终,尤其是对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视觉发育正常与否,对其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患者因从小没有重视视力的检查,一眼视力异常,一眼视力正常,或双眼视力异常全然不知,待长大体检时才知道自己视力欠佳,再到医院诊治,这时已错过治疗时机,对今后的工作生活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认为研制儿童视力表,普及儿童视力检查,培养儿童爱护眼睛,注意视力变化,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其永葆视力健康有着深远的意义。

海南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04 05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