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중국의학창신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保健协会
  • 影响因子: 1.7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4985
  • 国内刊号: 11-5784/R
  • 发行周期: 旬刊
  • 邮发: 82-18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永志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别嘌醇预处理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影响

    作者:彭艳

    目的:探讨别嘌醇预处理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0月拟择期行PCI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别嘌醇口服,术前300 mg/d,至少连续服用3 d,术后100 mg/d维持。于PCI术后8~24 h检测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反应蛋白(CRP)。结果:PCI术后18~24 h,观察组cTnT、CK-MB、CRP高于正常值的发生率分别为11.54%、15.38%和15.3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高于正常值的发生率21.74%、36.96%和28.2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间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PCI术前给予别嘌醇处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心肌损伤的发生,发挥心肌保护作用,对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烧伤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刚泉

    目的:分析总结在烧伤治疗中应用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的价值。方法:将100例Ⅱ度烧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分别于每位患者中选取深度相同的两处创面,并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及rh-aFGF治疗,以接受常规治疗者为对照组,接受rh-aFGF治疗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浅Ⅱ度及深Ⅱ度烧伤7 d创面愈合率及14 d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浅Ⅱ度及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浅Ⅱ度及深Ⅱ度烧伤7 d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00%及78.00%,而对照组7 d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及52.00%,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aFGF可显著的提高Ⅱ度烧伤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可缩短临床治疗时间。

  • 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对食管手术围术期循环及术后镇痛的影响

    作者:郭余福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对食管手术围术期循环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诊治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90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对照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循环变化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在MAP方面,观察组在T1~T4时间点及对照组各个时间点与T0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在CVP方面,对照组在T4时间点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的MAP值在T3、T4时间点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镇痛效果方面,观察组在术后1 d及2 d的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来讲,采用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围术期循环效果,而且还能显著提高镇痛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外科手术前肠道准备的效果观察

    作者:郑敏;黄晓丹;谭尚展

    目的:探讨在进行外科手术前,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肠道清洁上的效果以及伴随症状。方法:在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集需要做术前肠道准备的患者,经患者同意后按照肠道清洁的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口服1000 mL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照组采用肥皂水清洁灌肠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服药后的排便情况、肠道清洁度、有无不良反应以及心理变化。结果:两组均都有良好的肠道清理效果,虽然观察组排便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但是均能达到理想效果。观察组肠道准备中伴随的不良症状少于对照组,排便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紧张恐惧心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之下,在肠道清洁、排便情况上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优于传统的肥皂水清洁灌肠法,而且出现的不良反应也少,是优秀的肠道清洁用药,值得推广。

  • 不同途径注入生大黄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李艳蕾

    目的:探讨经鼻胃管和经鼻空肠营养管注入生大黄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4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经鼻胃管注入生大黄治疗,观察组2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经鼻空肠营养管注入生大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腹痛缓解、肠鸣音恢复、首次排便时间、肠功能衰竭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肠功能衰竭发生率及中转手术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痛缓解、肠鸣音恢复、首次排便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腹痛一过性加重、呕吐、误吸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空肠营养管注入生大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满意,起效快,而且能有效预防肠功能衰竭的发生,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血清HMGB1与炎症细胞因子在AECOPD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大江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与炎症细胞因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45例作为AECOPD组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44例作为SCOPD组,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全部研究对象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MGB1、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IL-17、IL-23、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和巨噬细胞炎症蛋白MIP-1α)水平,同时检测肺功能指标(FEV1Pred,FEV1/FVC),组间比较上述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AECOPD组患者血清HMGB1、IL-17、IL-23、TNF-α、IFN-γ、MIP-1α均明显高于SCOPD组和对照组,SCOPD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ECOPD组FEV1Pred,FEV1/FVC值低,其次为SCOPD组,高为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HMGB1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与肺功能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MGB1与炎症细胞因子在AECOPD患者中的显著性增高,其共同作用可能是导致AECOPD肺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

  • HIV合并重症肺炎临床与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刘升;林艳荣;李雪琴;陆宁;覃鸿发;陈跃华

    目的:探讨和分析HIV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HIV合并重症肺炎患者51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预后实际情况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两组患者混合感染情况及临床病因,总结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HIV合并重症肺炎的病原谱主要以肺孢子菌、细菌、TB、真菌为主;预后行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患者血LDH浓度水平、机械通气率、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基础病症、机械通气、低白蛋白水平以及LDH异常是影响HIV合并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子,也是导致患者存活率的主要因素。结论:HIV合并重症肺炎病原谱主要以肺孢子菌、细菌、TB为主,其中血LDH异常升高、高机械通气率、低蛋白水平以及合并基础病症是导致患者预后不佳的主要危险因子,针对上述因素应行相应的干预和治疗,这对缓解病情恶化,改善患者临床及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HIV 重症肺炎 预后 因素
  • 抗生素药珠植入术治疗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饶义康

    目的:探讨抗生素药珠植入术治疗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148例创伤性骨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4例。观察组采用抗生素药珠植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闭合灌洗引流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次数及治愈率。结果: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38.32±15.30)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7.02±21.4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次数为(2.35±0.99)次,与对照组的(2.72±1.02)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为87.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药珠植入术治疗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大肠癌中STAT3、Twist的表达及与EMT关系的研究

    作者:钟宝元

    目的:分析与探讨大肠癌中STAT3、Twist的表达及与EMT(上皮细胞间质化)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结直肠癌、癌旁组织标本各80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TAT3、Twist及EMT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大肠癌中Twist与STAT3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大肠癌中EMT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STAT3、Twist的表达和EMT呈现正相关性(P<0.05)。结论:大肠癌中SATA3与Twist表达和肿瘤生物学特征存在相关性,临床检测STAT3、Twist及EMT有助于预测肿瘤侵袭转移与判断预后。

    关键词: 大肠癌 STAT3 Twist EMT
  • 新型腹腔引流器结合腹腔化疗治疗癌性腹水疗效观察

    作者:任玲

    目的:探讨对癌性腹水患者采用新型腹腔引流器联合腹腔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收治的86例癌性腹水患者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腹腔穿刺引流术联合腹腔化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新型腹腔引流器联合腹腔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KP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KPS评分均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癌性腹水患者采用新型腹腔引流器联合腹腔化疗,确保较高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增加化疗的不良反应,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胃癌术后胃瘫的影响因素及其空肠营养管的治疗作用

    作者:刘贵长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胃瘫的影响因素及其空肠营养管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消化外科住院部胃癌手术患者1604例,其中术后胃瘫62例,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分析胃癌术后胃瘫的影响因素。并根据不同营养支持治疗方式将术后胃瘫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采用空肠营养管支持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年龄、术前幽门梗阻、心理因素、基础疾病、手术时机、术中出血量和进食不当等不同对胃癌术后胃瘫率影响差异显著(P<0.05),其中术后进食不当、术前幽门梗阻和基础疾病是胃癌术后胃瘫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观察组营养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和免疫功能指标(IgA、Ig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胃瘫受术后进食不当、术前幽门梗阻和基础疾病等多因素影响,其中空肠营养管支持治疗有助于改善术后胃瘫患者营养和免疫功能状况。

  •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前后血BN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小威

    目的:分析比较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前后血BN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从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研究,30例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对照组,30例危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试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在手术前后血BNP变化,分析BNP在危重症先心病患儿术后心功能评定中的意义。结果:试验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前血BNP水平为(19.0±9.9)ng/L,术后5 min为(23±14)ng/L,术后24 h为(32±11)ng/L,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通过研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前后血BNP变化,可以得出血清BNP水平与相应心功能水平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一种准确、快速了解心功能水平的方法,有助于保障患者的健康,值得在实际中推广。

  • 乳腺超声与钼靶摄影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华;孙雪;王燕华

    目的:探讨超声与钼靶摄影或两者联合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75例,采用超声和钼靶摄影或两者联合对乳腺进行检查,比较三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表示不同方法对乳腺癌的诊断效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乳腺癌的危险因素。结果:超声联合钼靶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92.31%、91.94%和92.00%,高于单一超声或钼靶摄影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超声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比钼靶摄影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联合钼靶X线摄影的检测准确性高,AUC大值分别为0.75、0.77、0.79。年龄、家族史、体重指数(BMI)、未生育、未哺乳、高脂饮食是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乳腺超声与钼靶摄影均能较好的诊断乳腺癌,两者结合检出率更高。乳腺癌的发生与年龄、肿瘤家族史、BMI、未生育、未哺乳、高脂饮食有关。

  • 放疗前HB浓度对鼻咽癌调强放疗敏感程度和预后的评估价值

    作者:胡丹

    目的:探讨放疗前血红蛋白(HB)浓度对鼻咽癌(NPC)调强放疗敏感程度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2月-2010年5月本院确诊并通过调强放疗治疗的NPC患者231例,依据HB浓度分为正常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应用Spearman分析法分析NPC调强放疗局部控制效果与HB浓度的关系,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放疗后病变部位局部控制情况和1、3、5年内生存情况。结果:放疗后在总局部控制率方面:正常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89,P<0.05);Spearman分析法结果显示, NPC调强放疗局部控制效果与HB浓度呈现负相关(r=-0.542,P=0.003);在各时段生存率方面:正常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前HB浓度低使NPC患者血液供氧能力低,致使癌细胞处于乏氧状态,导致放疗对癌细胞灭杀能力下降,降低患者预后水平。

  • BRG1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时梅林;白津;梅鹏金;郑骏年

    目的:研究BRG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及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技术,评估BRG1在120例良性胶质瘤组织(I~II级)、70例恶性胶质瘤组织(III–IV级)、8例正常脑组织和8例癌旁组织中的染色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RG1在正常脑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25%(2/8),在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25%(2/8),在良性胶质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0.8%(97/120),在恶性胶质瘤组织中为82.9%(58/70)。在癌旁组织与良性胶质瘤之间、癌旁组织与恶性胶质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是在良性和恶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7)。BRG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也没有相关性。结论:BRG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和癌旁组织,并与胶质瘤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BRG1在胶质瘤的发生过程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曹玲英

    目的:探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临床特征,为老年的血液透析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分析,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每组各30例,对两组患者的存活率、生理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研究。结果:与非老年组相比,老年组3年存活率低于非老年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肌酐明显低于非老年组,CRP反应高于非老年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改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提前对患者进行身心护理与疾病宣传,提前做好血管通路准备,个性化制定透析方案。

  • 研究血清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万程彬

    目的:研究血清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寻找为有效的肺癌诊断方式。方法:选取自2012年5月-2013年12月入住本院的200例肺癌患者进行癌胚抗原(CEA)、糖类抗癌原199(CA19-9)、糖类癌抗原125(CA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等5个项目的敏感度、准确性和特异度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糖类抗癌原199(CA19-9)和糖类抗癌抗原125(CA125)均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将检测的结果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结果: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在单个项目的检测中肺癌诊断的敏感度和准确性高为(64%和75.6%),然而特异度却是糖类抗癌原199(CA19-9)以(98.8%)排在首位。与单个项目的检测数据相对比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准确性都有着明显的提高,以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83.6%和82.9%)排在第一,特异度则以糖类癌抗原125(CA125)和糖类抗癌原199(CA19-9)(97.6%)高。结论:通过结果显示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敏感度、准确性都有着明显的提高,极大的提高的肺癌诊断的准确率,可以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中。

  • 周剂量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高鹏

    目的:观察周剂量的紫杉醇(PTX)与表阿霉素(EPI)联合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及毒副作用。方法:选择56例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研究,初治者与复治者各28例,采用周剂量PTX与EPI的联合方案施治,对比两类患者的疗效,同时观察患者的用药毒副作用。结果:初治者RR率为57.14%(16/28),复治者RR率为53.57%(15/2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类毒副作用中,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71.43%(40/56),脱发发生率为73.21%(41/56),明显高于其他毒副作用的发生率(P<0.05),但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周剂量紫杉醇和表阿霉素为晚期乳腺癌病患实施联合治疗,具有较高临床疗效,但是,治疗中应当对白细胞减少反应及脱发反应加以妥善处理。

  •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对H型高血压伴左心衰竭疗效观察

    作者:蔡永臣;丁学亮;刘淼

    目的:观察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对H型高血压伴左心衰竭患者的疗效和保护心脏方面的作用。方法:将6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治疗方案均按国际新治疗指南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减轻心脏负荷、对症等治疗。在ACEI类药物选择方面,对照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10 mg,1次/d;试验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10 mg,1次/d,于2周、6个月评估心力衰竭疗效及血压、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结果:(1)试验组治疗2周、6个月后的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压均显著下降,收缩压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舒张压降低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经临床治疗2周后心力衰竭症状均得到缓解或减轻,6个月心脏彩超示两组心脏射血功能及舒缩功能均得到改善,心功能改善均达到Ⅰ~Ⅱ级,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和马来酸依那普利对H型高血压伴左心衰无论在降压还是在保护心脏方面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组改善心功能方面更为明显。

  • 胸腺法新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观察

    作者:叶建明;王春丽;黄莉;王祥财

    目的:探讨胸腺法新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胰腺癌患者5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吉西他滨单药化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加用胸腺法新,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体力状况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群和NK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CD3+、CD4+升高,CD4+/CD8+比值下降,CD8+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及稳定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例数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法新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显著,具有明显改善免疫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 MSCT引导下行肺穿刺活检对肺部肿块的诊断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杜焕旺

    目的:探讨MSCT引导下行肺穿刺活检对肺部肿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住院的150例MSCT引导经肺穿刺活检患者,在手术之前进行常规CT胸部扫描后,进行MSCT引导下进行肺穿刺活检,观察其结果。结果:150例患者均穿刺成功。其中,经手术、病理检查后为恶性肿瘤的有104例,46例患者为良性病变。在恶性肿瘤及良性肿瘤患者中,敏感性或者特异性分别为92.3%、89.1%。病灶直径<3 cm、3~5 cm、>5 cm的敏感性分别为79.2%(19/24)、95.8%(46/48)、93.3%(28/30),将3~5 cm与<3 cm的敏感性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9.142,P<0.05);其他直径之间及距胸膜距离之间对比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50例患者中,进行传统CT检查、MSCT检查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有30例、10例,发生率分别为20.0%、6.7%,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0.382, P<0.05)。所有气胸患者经过吸氧、卧床休息后,对胸片进行检查后,气胸能够完全吸收,咳血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后病情痊愈。结论:MSCT引导经肺穿刺活检手术是一种较为安全、准确的方式,对肺部肿块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大力推广。

  • 梗阻性黄疸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李伟;韩海燕;杨丽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在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2012年在本院就诊的64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均进行常规腹部超声检查,了解梗阻的原因及部位。结果:胆结石合并胆管结石39例,胆管癌8例,胰腺癌6例,壶腹癌3例,慢性胰腺炎3例,胆管内栓子2例,腹膜后肿大淋巴结压迫胆管3例。结论:超声检查不仅可以了解梗阻性黄疸的原因,还可以了解梗阻的部位,简便、易行、准确率较高,但受患者肠胀气,会影响扫查效果。

  • VSD+反取皮回植治疗肢体皮肤严重撕脱伤体会

    作者:范清华;谢道远;罗伟初;周振霞;曾笑风;郑从华;黄小军;白杨平

    目的:探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反取皮回植治疗肢体皮肤严重撕脱伤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40例肢体皮肤严重撕脱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75例和对照组65例。治疗组患者联合VSD行撕脱皮肤反取皮回植术,对照组予撕脱皮肤反取皮传统加压包扎回植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优良率为100%,对照组为86.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反取皮回植治疗肢体皮肤严重撕脱伤,操作简单,回植皮肤成活率高,效果满意,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关键词: VSD 皮肤撕脱伤 回植
  • 心血管超声对心血管疾病诊断的作用

    作者:汪建军

    目的:探究心血管超声应用于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60例患有颅外段颈总动脉粥样硬化及肺动脉栓塞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于同期收录60例未患有心血管疾病但临床表现与患有心血管疾病患者较为相近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心血管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检查结果后,进行探究与讨论。结果:观察组的临床诊断满意率为80%,对照组为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受检的60例患者中,应用临床心血管超声诊断进行确诊无误患者51例,其心血管疾病检出率为85.00%,对照组受检的60例患者中,应用临床心血管超声诊断方法进行诊断,13例患者误诊为心血管疾病,其临床心血管疾病检出率为7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及对照组误诊患者均因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其他疾病导致心室壁增厚、血管内径变窄导致。结论:心血管超声应用于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显著,值得临床普遍推广。

  •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探讨

    作者:王述华;邓经德;刘勇;刘立斌;张淦生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本院接诊的椎体病变患者27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均采取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后均予以≥6个月随访,观察对比患者术前与术后及随访6个月时椎体前缘/中部高度、疼痛VAS评分及Cobb角情况,同时记录随访复发率情况。结果:患者术后椎体前缘/中部高度、疼痛VAS评分及Cobb角情况相较于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随访6个月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术后与随访6个月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趋于稳定,同时术后随访期间仅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3.70%。结论:椎体病变患者采取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尤其是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效果明显,术后疼痛显著缓解,并且椎体高度与Cobb角恢复正常或趋于正常,随访复发率低,值得借鉴。

  • 腹部小切口及棒球缝合在大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申爱方;李少丛;由卫芝;焦盈盈

    目的:探讨腹部小切口及棒球缝合在大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价值。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24例患者采用腹部小切口,肌瘤创面以棒球缝合法关闭瘤腔,电动子宫切除器取出肌瘤;取传统方法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近期疗效等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小切口及棒球缝合用于子宫肌瘤剔除术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 静脉丙种球蛋白在新生儿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廖志伟

    目的:对新生儿疾病在临床中采用静脉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40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两组患儿均使用脑苷肌肽静脉推注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400 mg/(kg·d)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而言,应用丙种球蛋白能够提高患儿的免疫力,是一种有效的辅助类治疗药物,在临床中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 损伤控制理论对多发骨与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朱道信

    目的:探讨多发骨与关节损伤患者采用损伤控制理论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50例多发骨与关节损伤患者,采用损伤控制理论治疗,回顾临床资料。结果:50例患者中1例死亡,占2%,死因为创伤严重,合并休克,未能有效纠正。严重碾挫伤且合并主要动脉损伤3例,左侧腘动脉吻合后广泛粗线血栓栓塞而失败2例,Ⅱ期开展左大腿截肢术,肱动、静脉成功吻合1例。小腿外固定支架者观察皮肤条件,明显好转后出院,其他均治愈后办理出院手续。行8~24个月随访,对骨折观察,均与愈合标准符合,邻近关节有理想的活动情况。外固定支架者,因骨折未愈合,术后半年返院再行内固定治疗后,骨折在随访时呈愈合显示。生存质量评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临床开展损伤控制的宗旨,是使患者承受二次打击的程度减轻,确定性手术过早且不恰当的应用,会有二次打击现象出现。而骨科医生对早期手术是否实施具有可控制性,故使早期不必要的手术减少,避免严重多发骨与关节损伤患者创伤加重,使死亡率降低,生存率提高,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 42例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伴全身多发伤的诊治体会

    作者:何奇;邱华山;夏绍荣

    目的:总结42例腹部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伴全身多发伤的临床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2013年12月1069例多发伤中42例腹部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救治资料。结果:42例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治愈29例,死亡9例,腹腔感染3例,十二指肠瘘1例。结论:早期诊断的警惕性极为重要,特别是上腹部损伤,同时应结合多发伤的特点,及时剖腹探查、合适的手术方式是救治成功的关键;实施损伤控制性外科手术、术后防治MODS的发生,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

  • 手卫生所致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探讨

    作者:刘曼丽

    目的:分析探讨手卫生所致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对本院因手卫生引起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针对其发生原因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避免更大范围的感染。结果:依从性差、工作因素、认识误区等都是手卫生引起医院感染的原因,通过采取针对性措施之后,感染现象得到控制,消除了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分析手卫生引起的医院感染的相关原因,针对发生原因给予针对性预防措施以及控制措施,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情况,提高医院的卫生清洁程度。

  •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夏剑萍;汪立平

    目的:讨论应用引导式教育对小儿脑瘫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手段,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引导式教育,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显效率为56.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显效率为70.0%。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脑瘫患者来说,应用引导式教育具备着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 我国全科医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研究

    作者:周志衡;郑婵娇;李芳健;张立威;王培席;王心旺;王家骥

    目的:探讨我国全科医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和现状分析等方法探索我国全科医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结果:我国目前全科医生培养主要存在如下问题:全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学历和职称低、队伍不稳定、全科医学学科建设严重滞后和全科医学师资整体水平不高。结论:我国全科医生培养现状不理想,应该强化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力度,健全全科医生职称考核和激励机制,建立一支稳定的全科医生队伍。

  • 中西药联用所致不良反应的研究分析

    作者:周德胜

    目的:探讨分析中西药联用所致的不良反应情况及相关防治对策。方法:对本院近三年间发生的122件中西药联合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选取的122件中西医药联合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现象中,轻度不良反应62件,中度不良反应35件,重度不良反应25件;其中,中药注射液配伍西药注射液所致的重度不良反应所占比率高。本组122件不良反应事件中39例患者年龄小于12岁;25例患者年龄为13~55岁;58例患者年龄大于55岁。幼儿及老年人为中西医药联合使用所致不良反应的高发人群。结论:中西医药联合使用是现阶段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其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也极易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上必须要加强对中西医药联合使用情况监管的重视,高度警惕中西药联合使用的对象及使用方式,尽可能减少药物联合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现象发生。

  • 《内经图》之“姹女”在内丹养生中的功用

    作者:王体;何振中;程至立;顾漫;曹丽娟;李敬华

    《内经图》中的“姹女”含有“元神”和“真意”之义,静为元神,动为真意。真意在内丹养生实践过程中,表现为火候之意,起到勾引神气的主导作用,几乎贯穿于整个内丹修炼过程,是内丹养生实践的要素之一。

  • 不同入肝血流阻断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甄茂川;刘平果;王效民;吴绍峰;俞可克;尹震宇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方案在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肝胆外科2007年4月-2013年12月所收治肝癌切除病例58例,随机分为第一肝门阻断组(Pringle法)(A组22例)、半肝血流阻断组(B组19例)和保留半肝动脉血流阻断组(C组17例),分别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指标的水平以及安全性。结果:手术时间上B组较C组和A组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肝功能及恢复情况B组、C组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不同的入肝血流阻断均能有效地控制出血,半肝血流阻断和保留半肝动脉血流阻断更安全,安全性高;同半肝血流阻断相比,保留半肝动脉血流阻断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安全省时的优点。

  • 泮托拉唑对胃食管反流伴声嘶的疗效分析

    作者:陈敏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伴声嘶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由反流疾病问卷(RDQ)和胃镜确诊的GERD伴声嘶的患者,行电子喉镜检查和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SI)、反流检查计分量表(RFS)、嗓音症状量表(VoiSS)评估,将其中RSI评分>13分且RFS评分>7分者诊断为喉咽反流(LPR)。所有患者给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2次/d,疗程6个月,并于治疗第3、6个月复诊时评价RDQ、RSI和VoiSS。结果:比较完成随访的患者,治疗结束时RDQ、RSI和VoiSS均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其中RDQ第6个月与第3个月相比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SI与VoiSS在第3、6个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RSI与VoiSS具有较强相关性(r=0.526,P=0.003),但RDQ与RSI、VoiSS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泮托拉唑对GERD伴声嘶患者疗效确切,但确定合适的疗程需要更多的研究。

  • 老年糖尿病患者非酶糖基化与左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

    作者:卢妙;洪牮;王森

    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羧甲基赖氨酸(CML)水平与血管硬化及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8月本院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16例,应用ELISA法检测血浆CML水平;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测量左心室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并计算出E/A,组织多普勒测量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E’),计算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与瓣环运动速度比值E/E’;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测量仪测定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CML、年龄与baPWV、E/E’均呈正相关(P<0.05);与E/A呈负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CML与baPWV、E/E’呈正相关(P<0.01);CML与E/A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老年糖尿病人群CML水平的升高导致左室舒张功能下降;降低糖基化终末产物的生成可以作为改善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一种干预手段。

  • 强化护理干预对ICU获得性院内感染的影响

    作者:万晓珍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通过改善医护人员感控意识,强化护理干预以减少ICU获得性院内感染(IAI)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6月的115例ICU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选取本院2013年9月-2014年2月119例ICU患者为观察组,实施强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的部位、病原菌种类、耐药菌状况以及IAI发生率。结果:两组相比院内感染的部位、病原菌种类和耐药菌状况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的IAI发生率分别为6.7%、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鲍曼不动杆菌性IAI发生率分别为2.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可以降低IAI发生率。

  • 循征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母婴结局的影响分析

    作者:于蕾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对妊娠糖尿病(GDM)患者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于本院住院的66例GDM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和母婴结局。结果:干预后研究组FBG、2 h PG、HbA1c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妊娠高血压病、胎膜早破和早产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巨大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GDM患者血糖水平,并改善其母婴结局。

  • 探究Neuman系统模式和Orem自护理论在特殊老年人护理中的联合应用

    作者:章丽芳;余道兵;胡娟

    目的:观察Neuman系统模式和Orem自护理论联合应用与高血压患者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00例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联合Neuman系统模式与Orem自护理论。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的血压以及生活质量维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euman系统模式和Orem自护理论联合应用于高血压患者可以在控制血压的同时改善生活质量。

  • 新型湿性敷料联合洁悠神在伤口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余纪岚;程芬;叶丽茹

    目的:探讨新型湿性敷料联合洁悠神在伤口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压疮210例、下肢静脉性溃疡52例、糖尿病足4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换药,治疗组采用新型湿性敷料联合洁悠神换药,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伤口治疗总有效率为98.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33%(P<0.05);治疗组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和换药总费用均较对照组缩短和减少(P<0.05);治疗组患者满意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00%(P<0.05)。结论:新型湿性敷料联合洁悠神在伤口护理中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换药,安全有效地控制伤口感染,降低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提升患者满意度;使伤口护理从经验性护理向科学规范的护理方向发展,解决了临床护理中疑难伤口的护理问题,提高了伤口护理质量,体现了护理的价值,值得推广。

  • 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循证护理

    作者:纪双宝;陈红;王亚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预防及治疗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4个人为区组单位采用区组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运用循证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DVT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2.08%,对照组为16.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不仅为临床提供护理依据,提高了护理质量,还有效的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中西医结合辨证护理对冠心病PCI术后胸痛的影响分析

    作者:曹媛;徐泽兰;潘展霞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辨证护理对冠心病PCI术后胸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2年8月本院确诊治疗的冠心病PCI术后胸痛患者1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辨证组和常规组各7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用药、健康宣教等基础护理,辨证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护理。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临床症状和遵医的改善情况,应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评定的焦虑状况。结果:辨证组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辨证组治疗后总依从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辨证组治疗后SAS评分、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前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护理可有效提高冠心病PCI术后胸痛患者心绞痛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遵医情况和焦虑状况,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 优质护理在杀鼠剂中毒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作者:彭莲香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应用于杀鼠剂中毒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7月本院急诊病房收治的杀鼠剂中毒患者88例进行研究,按住院顺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并发症和满意度。结果:88例全部治愈,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高效的护理措施,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促进医患关系的健康发展。值得临床推广。

  • Rap1GAP及其启动子甲基化与肿瘤的关系

    作者:张峰;史增祥

    近年来,抑癌基因Rap1GAP研究比较热门,研究发现Rap1GAP与肿瘤关系密切,在乳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胰腺癌、宫颈癌等多种肿瘤中表达减低,并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关系。作为抑癌基因下调的重要机制,Rap1GAP启动子甲基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其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就Rap1GAP及其启动子甲基化与肿瘤的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RAP1GAP 甲基化 肿瘤
  • 非镇静下经鼻内窥镜:食管癌早期筛查新策略

    作者:

    近年来,食管腺癌(EAC)发病率明显升高,出现临床症状的患者五年生存率始终维持在20%以下,生存状况不容乐观。若能对高危人群(如食管炎、Barrett 食管患者等)开展筛查及早期干预治疗,其五年生存率有望达80%以上。

  • 影响居家治疗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因素调查分析

    作者:李春明;蒋钰

    目的:分析影响居家治疗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从而探讨有效的治疗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肺结核患者221例,对所有患者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患者在家中服用药物的依从性,并根据依从情况将其分为依从性好与依从性差。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影响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果:性别(β=1.448,P<0.05)、年龄(β=1.221,P<0.05)、学历(β=0.979, P<0.05)、家庭月收入(β=1.207,P<0.05)以及居住情况(β=1.204,P<0.05)是影响患者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论:性别、年龄、学历、家庭月收入以及居住情况对肺结核居家治疗依从性有所影响,要对其进行相关教育,给予重视,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 依达拉奉对小鼠脑损伤后脑功能的保护机理

    作者:高占良;王合金;何建凡;阳书坤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小鼠脑损伤后脑功能的保护机理。方法:取健康小鼠40只,制作脑损伤模型,将小鼠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20只,实验组给予依达拉奉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在相同条件下培养,测定并比较两组SOD、MAD等指标。结果:实验组建模后身体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SOD、MAD和S-100蛋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对于保护小鼠脑功能、避免大脑血塞具有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含HSV-TK基因及IL-18基因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作者:徐春华;刘越;肖利民;邓圣泽;李东海

    目的:分别构建含TK及IL-18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进行鉴定。方法:通过DNA重组技术,构建含有目的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AdCMV-TK及AdCMV-IL-18;将上述重组腺病毒液感染293细胞,提取DNA,进行PCR鉴定;将病毒液感染293细胞,扩增病毒,用OD260法测定病毒滴度。结果:经PCR鉴定,鉴定正确的腺病毒命名为AdCMV-TK及AdCMV-IL-18,测定病毒滴度AdCMV-TK=1.28×109 PFU/mL;AdCMV-IL-18=1.28×109 PFU/mL。结论:成功构建了含HSV-TK基因及IL-18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为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实验数据。

  • 姬松茸多糖促进OVA抗原免疫反应的研究

    作者:崔立然;李洪军;王宏艳;刘颖;徐浩;胡灵佳;许惠玉

    目的:探讨姬松茸多糖(ABP-AW1)促进OVA抗原诱导Th1/Th2免疫反应的研究。方法:ICR小鼠随机分为PBS免疫组、OVA免疫组、DT免疫1、2、3组和Alum免疫组。第1次免疫后,间隔2周再免疫第2次。采集二免2周后小鼠血液,间接ELISA法测定IgG及其亚类抗体水平,取重要脏器HE染色观察ABP-AW1佐剂对主要脏器继发的损伤反应。结果:OVA免疫组血清中抗OVA特异性抗体IgG的产生与PBS免疫组、DT免疫组2、Alum免疫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VA免疫组血清中抗OVA特异性抗体IgG2b的产生与PBS免疫组、DT免疫组2、DT免疫组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VA免疫组血清中抗OVA特异性抗体IgG1的产生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主要脏器的损伤反应,无继发性的免疫损伤。结论:ABP-AW1佐剂可同时促进OVA免疫小鼠Th1和Th2型免疫反应,调节抗原刺激小鼠Th1/Th2失衡的作用,具有不同于铝佐剂的Th1优势反应。

  • 悬钟透刺三阴交治疗失眠症60例

    作者:何旭东;许建阳;刘静;司玲

    目的:观察悬钟穴透刺三阴交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失眠症患者按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悬钟穴透刺三阴交法用于治疗组,常规针刺方法用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均1次/d,10 d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PSQI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PSQI积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钟穴透刺三阴交可提高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医学创新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