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损伤控制理论在骨盆骨折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奇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论在骨盆骨折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自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急诊收治的骨盆骨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急诊护理,研究组接受常规急诊护理联合损伤控制理论干预.比较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前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盆骨折患者急诊护理中应用损伤控制理论干预措施的效果显著.

  • 损伤控制理论在骨盆骨折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王淑香

    目的 分析和探究损伤控制理论在骨盆骨折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挑选在我院于2008年12月-2012年12月急诊门诊接诊的骨盆骨折患者111例,记录并统计其临床资料,分析和探究其护理方法.结果急诊门诊在接诊骨盆骨折患者在45 min以内完成初步检查并治疗,并将患者安全送往相关专科,使得尽快得到专业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这其中只有1例患者因为情况严重而死亡,其余110例患者都痊愈出院.结论在骨盆骨折患者急症的护理过程中需要全程应用损失控制理论,而且使用要极其熟练,处理每一次环节都快、准,整体护理对患者的后期治疗有很大的帮助,提升了患者的生存几率,同时也降低了并发症的出现几率.

  • 损伤控制理论在创伤骨科救治领域的应用

    作者:王敬博;金鸿宾

    对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观念正在从早期全面救治向损伤控制治疗转变,其原因为严重创伤可引发机体全身炎症反应,以白细胞介素-6、血清降钙素原为代表与炎症反应有关的标记物在血液中浓度升高,可导致患者体温降低、酸中毒和凝血机制异常,进而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长时间的手术治疗可视为二次打击,加重患者的病情.时于严重创伤患者的股骨干骨折急性期以外固定治疗为宜;骨盆骨折以外固定架固定为主,对难控制骨盆部出血的患者可行直接手术止血、骨盆动脉造影和栓塞、骨盆填塞止血;眷柱骨折早期治疗的目的是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避免脊髓的二次损伤.开放性脊柱损伤要注意相邻重要脏器损伤的治疗,同时要预防感染的发生.早期手术治疗时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好.

  • 骨盆骨折救治的损伤控制理念及手术方式的选择

    作者:禹宝庆

    骨盆骨折是创伤骨科中的一大重点和难点,约占全身骨折的2%~8%,大多为高能量损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1.9%~36.6%)和致死率(5%~20%)[1-2].该型损伤导致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难以控制的大出血以及颅脑、胸腹部等合并损伤.因此,运用损伤控制理念在骨盆骨折早期救治中具有重要意义.1 骨盆骨折的损伤控制理念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的理念是由美国学者Stone等[3]在1983年首次提出.

  • 损伤控制理论在基层医院骨科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项菲菲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论在基层医院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其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2015年在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80例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DOC理论指导下实施有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率.结果:在DOC理论指导下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后,观察组与护送人员交接时间、术前准备时间和基本生命支持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降低(P<0.05);患者的致残率、ARDS、MOF发生率及死亡率相比,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DOC理论指导下的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抢救效率并改善预后,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 研究损伤控制理论在骨盆骨折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张政红

    目的:研究损伤控制理论在骨盆骨折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材于近2年(2015~2017年)来我院治疗骨盆骨折疾病的患者,数量为80例,将选取的患者平均分为2组,其中一组患者的护理中落实损伤控制理论(观察组),剩余一组则使用传统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分析2种不同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均明显较高,观察组患者所需住院治疗时间以及出现不良病症的患者数量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均明显较低(P<0.05).结论:患者的护理中落实损伤控制理论,出现不良病症的患者数量明显减少,患者骨折愈合所需时间明显缩短,患者对于治疗工作的满意情况也明显提高,具有较为显著的作用效果,值得在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中落实使用.

  • 应用损伤控制理论对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急诊护理的疗效分析

    作者:吴威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论( DCT)对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急诊护理的疗效。方法:笔者医院在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共接收了108例骨盆骨折患者,在DCT尚未开展前有55例患者接受骨科常规护理,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而另53例患者则接受DCT护理,作为本研究的DCT组,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DCT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0.3小时、平均住院时间为7±2天,并发症发生率为5.7%,骨折恢复优良率为88.6%,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1.5小时、平均住院时间为13±4天,并发症发生率为18.2%,骨折恢复优良率为63.6%,2组的上述比较指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骨盆骨折患者的急诊护理中应用损伤控制理论,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骨折恢复优良率。

  • 总结损伤控制理论在骨盆骨折患者急诊护理中 的实施价值

    作者:欧琳娜

    目的:研究分析损伤控制理论在骨盆骨折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骨盆骨折患者共90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使用随机数字法,将全部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2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应用损伤控制理论,将2组患者损伤控制效果以及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在损伤控制效果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骨盆骨折患者的急诊护理中应用损伤控制理论具有显著的效果,明显减少患者的损伤,降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对患者的预后具有显著的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 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围术期治疗36例临床分析

    作者:侯宏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的诊断、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及围术期注意问题,以提高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诊治水平.方法:对本院2006~2010年实施的36例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围术期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中,治愈34例,死亡2例,1例为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家属放弃抢救治疗,死亡率为5.6%;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腹腔感染、切口裂开2例,肺部感染15例,心律失常6例,无一例胆漏发生,24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均痊愈.结论:对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早期正确诊断,积极的术前准备,把握好手术时机,依据损伤控制理论,采用正确手术方式和加强围术期管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 损伤控制理论在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叶征;陈舰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理论对老年人髋关节骨折患者疾病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同济大学附属普陀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7年5月145例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采用损伤控制理论.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牛津残障评分(OHS功能量表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在均显著低于护理干预前,且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OHS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护理干预后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采用损伤控制理论可以加快愈合时间,减少患者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骨盆骨折患者护理中应用损伤控制理论的临床效果

    作者:潘文霞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理论在骨盆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6例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骨科护理,观察组患者根据损伤控制理论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95.3%,高于对照组的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损伤控制理论在骨盆骨折患者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 损伤控制理论对多发骨与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朱道信

    目的:探讨多发骨与关节损伤患者采用损伤控制理论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50例多发骨与关节损伤患者,采用损伤控制理论治疗,回顾临床资料。结果:50例患者中1例死亡,占2%,死因为创伤严重,合并休克,未能有效纠正。严重碾挫伤且合并主要动脉损伤3例,左侧腘动脉吻合后广泛粗线血栓栓塞而失败2例,Ⅱ期开展左大腿截肢术,肱动、静脉成功吻合1例。小腿外固定支架者观察皮肤条件,明显好转后出院,其他均治愈后办理出院手续。行8~24个月随访,对骨折观察,均与愈合标准符合,邻近关节有理想的活动情况。外固定支架者,因骨折未愈合,术后半年返院再行内固定治疗后,骨折在随访时呈愈合显示。生存质量评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临床开展损伤控制的宗旨,是使患者承受二次打击的程度减轻,确定性手术过早且不恰当的应用,会有二次打击现象出现。而骨科医生对早期手术是否实施具有可控制性,故使早期不必要的手术减少,避免严重多发骨与关节损伤患者创伤加重,使死亡率降低,生存率提高,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 创伤骨科救治领域中损伤控制理论的应用

    作者:张钊

    损伤控制理论是骨科救治领域中一直存在着很大争议的理论之一,学界对于损伤救治理论与常规治疗理论的探讨一直在进行,本文中,笔者根据工作所在医院的具体救治实例,对比两种救治方法在实践中的运用效果,进而达到对于损伤控制理论的全面分析.

  • 损伤控制性理论在腹部外伤中的应用

    作者:彭丽侠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理论对腹部外伤患者救治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84例腹部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急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损伤控制性理论实施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创伤严重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肠道蠕动恢复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排便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损伤控制性理论能有效促进腹部外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降低患者并发症,促进患者预后.

  • 损伤控制理论在骨盆骨折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陈清秀;朱福君;陈海英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论在骨盆骨折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8例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应用损伤控制理论指导急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送诊到手术所用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81%,P<0.05.结论:在骨盆骨折患者急救护理中应用损伤控制理论,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愈率、值得推广应用.

  • 损伤控制理论结合中医治疗在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邓鹏军;邓杰

    目的:探究损伤控制理论在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56例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依据骨折严重程度划分为参照组以及观察组,各28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损伤控制理论以及中医时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并发症、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92.86% (26/28)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的参照组79.37% (22/28) (P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57% (1/28)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的参照组10.71% (3/28) (P <0.05).结论:损伤控制理论、中医联合应用于此种伤情患者治疗过程中,可明显减少并发症,效果确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损伤控制理论在交通事故伤骨折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郑兰华

    目的 研究损伤控制理论(Damage control theory,DCT)在交通事故伤骨折手术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急救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从2012年3月至2013年7月治疗的交通事故伤所致骨折手术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成DCT组(51例)以及非DCT组(45例).非DCT组患者在Ⅰ期常规以切开复位联合内固定方案治疗和护理,术后转至ICU行复苏治疗.待患者病情稳定之后实施后期的康复治疗.而DCT组则基于DCT治疗和护理理念,分四阶段实施.主要为围手术期的心理干预护理,手术室急救和ICU内复苏,以及二次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情况以及护理满意情况.结果 DCT组的输血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非DCT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CT组治疗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非D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T组的满意度为98.04%(50/51),显著高于非DCT组的77.78%(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T应用于交通事故伤骨折患者的护理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好,具有推广价值,值得临床关注.

  • 损伤控制理论在创伤骨科救治领域的应用

    作者:周大为;姜绍帅

    近年来,损伤控制理论逐渐应用于创伤骨科领域。损伤控制理论(即DCO)作为创伤骨科领域重要的进展,对于救治危重的创伤病人意义重大。本文总结分析了损伤控制理论在创伤骨科领域的应用,进行如下综述。

  • 损伤控制理论在复杂肝外伤中的运用

    作者:徐卫卫;朱斌;严栋梁;张鹏;钱益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论在复杂肝外伤的外科救治中的应用方法,分析其预后相关因素,并探讨降低复杂肝外伤患者病死率的外科救治理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22例严重肝脏外伤患者的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22例AASTⅢ级及以上严重肝外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2例严重肝外伤患者中,存活16例,死亡6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休克时间、失血量,手术时间、手术方式等与患者顸后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期损伤控制性手术组患者病死率为12.50%,早期确定性手术组患者病死率为3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肝外伤的外科急诊救治采用损伤控制理论的分阶段处理原则,个体化治疗,快速的绿色通道,恰当的手术方式,尤其是损伤控制性手术的实施,能够提高肝外伤抢救的成功率。

  • 损伤控制性理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赵文君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损伤控制性理论应用到手术室护理工作当中可有效预防患者二次损伤的发生,极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1-3].颅脑损伤患者是手术室接诊的较为常见的严重手术类型,本研究选择66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损伤控制性理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3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