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特别健康杂志

特别健康

特别健康杂志

Special Health 가정보건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主办单位: 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2095-6851
  • 国内刊号: 42-185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167
  • 曾用名: 家庭保健
  • 创刊时间: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特别健康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胡其山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帝王养生参考书

    作者:周贻谋

    蒲虔贯是宋代养生学家,他认为前人所著的一些养生书“拘忌太多,节目繁多,行者难之”,便编写了一本“其术简易,乘闲可行”的养生书《保生要录》.由于其所述内容切于实用,所以被当时的皇帝作为摄生颐养的参考书.该书分为八个门类:养神气门、调肢体门、论衣服门、论居处门、论药食门、果类、谷菜类、肉类.现摘取其精华,供读者参考:

  • 大厨可以是良友

    作者:聂凤乔

    阿拉伯人有一句谚语:“老头子毒辣的敌人,莫过于手艺高明的厨子.”从养生方面来说,老年人面对美味佳肴,适当节制是十分必要的.中医在这方面有许多箴规之言.孙思邈的《千金翼方·养老食疗》说:“人子养老之道……食啖鲜肴务令简少,饮食当令节俭,若贪味伤多,老人肠胃皮薄,多则不消,彭亨短气,必致霍乱.”《寿亲养老新书》说:“尊年之人不可顿饱,但频频与食,使脾胃易化,谷气长存.”

  • 七七八八养生法

    作者:王太生

    人到中年,我的那些朋友开始陆续学养生.就像一只用久了的木水桶,要搬到通风有氧的地方去修补.开装潢公司的李老板喜欢吃滋补品,一张厚嘴唇,红润得像18岁少男.在他眼里,只要是绿色的东西,他都崇拜.李老板这几年发财了,追着新鲜的东西吃,前几天他说不喝牛奶,改喝羊奶了.喝过羊奶的李老板,自称明显地感到精力比以前充足了.有一天,李老板怅然若失地对我说:“养生,让银子都哗哗地流到别人的口袋里,不如我自己做羊奶生意.”

  • 四阶段日行万步

    作者:刘玉璋

    走路的好处大家都知道,可就是懒,不爱运动;就是忙,没有时间.有什么好的方法吗?我们通过统计数据发现,一个人从不爱走路到喜欢走路,并且享受走路带来的乐趣,大致需要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强迫地走开始的时候,需要有一种外力强迫我们走下去,走过难的30天,以后就会越来越爱走了.

  • 一笔37年的健康投资

    作者:胡筠若

    那是1977年夏天,我为了解决以往一到冬天就爱犯急性支气管炎的苦恼,请教了一位老中医.他给我开了中药,还提了几条做慢功的建议.别的我都忘了,只有两条一直铭记在心,且从此照办不辍:一是常年吃核桃仁,二是每天快步行走半小时以上.这样,我从1977年开始,就选择了散步健身这项简便易行的健身方法,晚饭后用四十分钟左右时间外出快步行走.

  • 牛顿四爱

    作者:于金宝

    牛顿,1642年诞生于英国东北部格兰瑟姆镇附近的农村,享年85岁.他一生都没害过大病,只掉了一颗牙,从未戴过眼镜,临终时头发仍茂密未脱.这在当时人均寿命不足50岁的英国,简直是凤毛麟角.牛顿长寿主要得益于他有四大爱好.爱思考.从学龄前开始,牛顿就非常爱思考,并制作各种“小玩意”,这种爱好一直保持到晚年.手与脑并用,对健康无疑是有益的.

  • 多听点用药故事

    作者:张继春

    从医院退休后,我重要的一件事儿,就是经常到各个社区,告诉那些老姐妹、老兄弟,应该如何正确用药.这些老人中,80%的需要药物治疗,而25%的需要服用4~6种药物.然而,很多老人却因为用药错误导致令人惋惜的后果.为此,我把一个又一个案例用故事的形式告诉老人们,让他们听得懂、用明白.

  • 模仿动物从头练到脚

    作者:杨璞;何世桢

    鹰视狼顾转眼珠.“鹰视”就是像老鹰寻找猎物一样,慢慢地睁开眼睛,向远处眺望,尽量不眨眼睛,坚持两分钟,再闭目休息.“狼顾”是古代养生导引术的一种动作,身不动而回头看,瞪大双眼,尽量使眼球沿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转动(头不动).远眺能调节睫状肌等眼部组织,缓解眼睛疲劳;转眼球能锻炼眼肌,提神醒目.

  • 中国式抗癌显生机

    作者:汤钊猷

    中国式抗癌并不是简单的西医加中医,而是要把中华文明的精髓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中华文明的精髓除了中医之外,还包括老子的辩证思维、孔子的儒家思想、孙子兵法的取胜之道,比如“以正合,以奇胜”,还有“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些道理都能应用在中国式抗癌之路上.西方医学一直强调消灭癌症,我们在“追赶西方”的过程中也很注重手术、放化疗,想方设法杀死癌症.

  • 古巴式瘦身与非洲富贵病

    作者:何裕民;倪红梅

    1951年,中国和欧洲期望寿命差27岁;到1 981年,30年间,中国一口气追赶了25.8岁,两者只差6.2岁.但到了2004年,两者之间仍差4.2岁;后23年间,差距只缩小了2岁.除了医疗模式、医疗对策等有所失误外,一个重要因素不可忽略:1981年之后,中国人的餐桌快速丰盛,营养过剩,因此而导致的健康威胁、健康难题急剧飙升,诱发的死亡危害也直线增多.也许,参照下面两个例子更能够说明这一规律.

  • 真晒黑与假晒黑

    作者:周京

    很多女性发现,自己的皮肤在晒黑后,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白皙状态,同伴在晒黑后,肤色却可以慢慢地变白.这是为什么呢?皮肤在经过日光照射后,皮肤内的黑色素会根据肤质和晒后皮肤的保养方式,形成不同的状态.这些不同的形态会影响皮肤的颜色,形成真晒黑或假晒黑.若是皮肤在晒伤变黑之后,过了几天又慢慢地变白了,就是所谓的假晒黑.

  • 南怀瑾饮食微薄清淡

    作者:杨梅

    南怀瑾在饮食上力求“微薄清淡”.首先是“微薄”.南怀瑾的饭量很小,讲究“过午不食”,中午经常只吃少许花生米.晚餐则是一碗稀饭,常吃的是小米红薯稀饭.秋天时,便喝薏米小米稀饭.有人曾问道:“饮食方面应该是饿了再吃,还是定时定量吃?”南怀瑾回答:“普通人觉得饿的时候,其实并没有饿,胃里头的东西还多得很.因为普通人习惯把胃塞得满满的,胃里稍稍空了一点,就觉得饿了.饮食之道就是牢记四个字:‘少吃多餐’.饿了就吃一点,量要少.”

  • 李鸿章病马咏

    作者:二郎

    人活世上,每天呼吸吐纳,吃进拉出,睁开眼睛劳作,闭上眼睛休息,即使睡着了,心肺肠胃各种器官还在工作.肉身就像一部机器,一刻不停地在运转,今天这里卡住了,明天那里缺油了,出点问题,那是免不了的事.一个人的身体难免染恙,心志却不能有病.对此,清末重臣李鸿章颇有心得,他在给侄儿的信中专门论述过这个道理:“汝今多病,我不忍以学业督汝.然病者身也,而心志则不能病也.

  • 游泳益健康

    作者:胡婷;袁丽丹

    游泳能够促进人体健康,前提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第一,游泳前要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活动,避免运动过程中因肌肉僵硬引发拉伤和溺水事故发生.第二,在自然水域游泳切忌一人前往,一定要结伴而行,同时注意水流、水速,提前做好预防措施.第三,游泳前不能空腹或饱腹.饭前一个小时或饭后一个小时佳,如果没有时间吃饭,下水前好喝一点温水.

  • 高加索为何寿星多

    作者:吴向阳

    前苏联高加索地区是世界著名的五大长寿乡之一,现在由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等几个国家分辖,这里每10万人就有50人在庆祝自己的百岁寿辰.六个永恒几个世纪以来,高加索地区的人们一直保持着稳定不变的饮食习惯.法国一个研究机构对该地区进行了六年调研后发现,在他们的饮食习惯中,有六个永恒的因素.一、食不过量.高加索人认为肥胖是一种病态,不吃“后一口”,养成按时进餐、吃饭时心情愉快的习惯.

  • 毛泽东按照月亮办事

    作者:顾英奇

    用“奇人、奇事、奇招”来概括毛泽东的养生习惯,那真是再恰当不过了.按毛泽东自己的话来说,他跟医生的关系长期以来是“三分合作,七分不合作”.保健医生们经常会听到他说这样的话:“要是都按照你们说的去做,那我就没得活了.”他就是这样,原则上配合医生,又时不时同医生搞搞小“摩擦”.摩擦的结果,就是形成了一套既吸纳了医生的部分意见,又有他自己个性特色的“毛氏养生术”.

  • 把老太太盘舒服

    作者:李海清

    老太太不舒服是医学界大的难题,她们的主诉可以从头到脚,她们可对所有的药物过敏,她们可跟随药品说明书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她们的症状严重程度大都和查体不一致,医院开的药物对她们都没有效果,她们一般都喜欢隔壁邻居推荐的药.故强烈建议成立单独科室——老太太不舒服科.我的母亲、婆婆和我生活在一个城市里,让我揪心的就是带她们去看病.

  • 健跑达人

    作者:黄建高

    陈建新64岁,看上去还像是四五十岁.“跑步15年来,我大的收获是血压恢复了正常,长期坚持跑步不仅锻炼了意志和耐力,更让我跑出了健康和快乐.”陈建新说.来津三年了,他每天坚持跑步一小时,并带动小区里二十多个居民参加跑步.陈建新的老家在新疆昌吉市农村,退休前,他是昌吉市一家企业的部门经理.“以前我身体很弱,工作忙,平时也不注意锻炼,血压老不正常,感冒发烧是常有的事儿,同事们都说我是‘药罐子’.”

  • 骗父母迷上健身

    作者:张忠全

    老爸退休后,迷上了打麻将,坐上麻将桌一玩就是一天.老妈忍不住在电话中跟我诉苦,让我想个办法,把老爸从麻将桌上拉回来.我一下班就连忙赶回家,一进门,我就从兜里掏出一张健身卡递给老爸,说:“老爸,我们单位隔壁开了家健身中心,这两天优惠,我帮您也办了一张卡.”老爸摇摇头说,不去.我一脸惋惜地说:“卡是不给退的,这可是我半个月的工资啊.”老爸心疼钱,埋怨我一通,答应第二天去健身中心看看.

  • 皇帝寿命悬殊之谜

    作者:杨键

    西汉诸帝平均寿命不到40岁,唯汉武帝过了70岁,这主要是因为汉武帝一生十分注意养生,如睡眠方面提倡“五不睡”,即露天不睡,有风吹头不睡,张灯不睡,脚凉不睡,床头朝北不睡.中医认为正确的睡觉姿势应该是向右侧,半侧卧,微曲双腿.这样,心脏处于高位,不受压迫;肝脏处于供位,供血较好,有利于新陈代谢;胃内食物借重力作用,朝十二指肠推进,可促进消化吸收.

  • 食之道顺天意

    作者:刘纳

    中华民族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朝,已有了“四季食单”.“小满河歪瘦蹩子,夏至鲫鱼空壳子,端午螃蟹虚架子”,说的便是违时之食.清明前,刀鱼刺软,河蚌浆足,夏用鲤、虾,秋鲈霜蟹,都是因为此时的鱼虾,体肥味美,养分充足.“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说的就是鳜鱼、河豚的佳食用时机.

  • 服药顺口溜

    作者:韦川南

    一位药剂师总结了一套用药顺口溜:空腹记住一和二、每八小时吃一次、餐中和饭一起吃、漏服一次不要补、缓控释片剂不能嚼碎、服药千万别干吞、吃完药后要歇歇、喷雾用完应漱口、中药超七天重煮.空腹记住一和二.一和二分别代表吃药的两个时间点,即空腹服药是指饭前一小时和饭后两小时吃药,并不是不吃饭.每八小时吃一次.一日三次指的是每隔八小时服药一次,跟一天三顿饭没什么关系.

  • 与两种病斗智斗勇

    作者:肖保根

    1980年,我考上省城一所师范大学体育系,在例行的入校体检中,被查出患有“窦性心动过速”被退学.1990年,参加工作后,由于喝酒应酬较多,又引发牛皮癣.从此,我开始与牛皮癣和心脏病作战.二十多年过去了,年过花甲的我成功控制住牛皮癣,心脏病的症状也得到大大缓和,大多数时候胸闷心痛的症状一点都没有.我的实践体会有如下四点.

  • 单方验方

    作者:

    关键词:
  • 国医大师的养肝经

    作者:杨璞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主藏血,具有调畅情志、疏泄气机的重要作用.我国历代名医大家也都很注重养肝,当代国医大师们更是如此.朱良春——喝粥养肝1917年出生的国医大师朱良春,从医七十余载.朱良春有一道“养生粥”,而且一喝就是70年.“把绿豆、薏仁、扁豆、莲子、大枣清洗干净,用黄芪浸泡过的水大火煮开,换小火煮40分钟,再放入枸杞煮10分钟,煮出来的粥不仅味美,而且能抗疲劳、强体力.”

  • 好的孝

    作者:曹文学

    前段时间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段子,是关于不常回家看望父母将违法的一段采访:镜头中,一位头发花白的大爷非常生气地说:“孩子不经常看我他违什么法?30岁了不结婚那才是违法,该判刑!”中国人倡导百善孝为先,可什么样的孝才是父母想要的孝呢?我想起了我的一位朋友王姐.

  • 病魔成就霍金

    作者:韩万青;洪舒展

    1985年,由于感染肺炎,支气管被摘除后,霍金再也不能说话.现在,他是通过轮椅前的电脑和声音合成器来和他人交流的,每分钟只能说十个左右单词.如果知道霍金年轻时曾是一名活跃的赛艇选手时,想必很多人会大吃一惊.事实上,霍金在牛津大学的三年及之后进入剑桥大学继续博士学习期间,身体一直非常健康.但霍金非常坦然地接受了患病这一事实.有人曾问过霍金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没有患上卢伽雷氏症,你现在的生活将会是怎样的?”

  • 变老是变得更好

    作者:蒋子龙

    过去人们对脑细胞的死亡和老年的健忘症、痴呆症有许多可怕的误传,说人的大脑从25岁以后每天要死亡10万个脑细胞,思维的衰退和健忘是不可避免的.现代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精确的计算,得出了令人鼓舞的结论:“人到二十几岁以后,每天损失的脑细胞大约只有一百个,按这一速度,只能在五六十年以后,也就是说在活到七八十岁以后,才会出现记忆力衰退的现象.”

  • 我和孙子做主编

    作者:稻香翁

    我刚搬进这个小区,就发现小区内有一块水泥板报.以前我在学校时,没少看到板报,上面写写画画,都是些有用的知识.可惜的是,小区里的这块板报却贴满了各种街头小广告,还有一些不堪入目的“垃圾画”,小区居民走过这里,都要骂上几句.在这块板报上“涂鸦”的人似乎非常坚决,你今晚擦掉,他明天又涂上.为了除掉小区居民这块心病,我决定和八岁的小孙子飞飞“承包”这块板报.我们不要报酬,只求一周出一期板报,让它成为小区的一处文明亮点.

  • 不想再活一百年

    作者:任万杰

    本焕长老是南禅临济法派第四十四代传人,曾任广州几个大寺院的方丈住持,一生致力于传播佛教.本焕长老于201 2年4月2日在深圳弘法寺安详示寂,世寿106岁.2012年3月,一名记者去采访本焕长老.这时候他的身体已经很虚弱了.

  • 我妈旅游有瘾

    作者:李娟

    显摆旅游经历自从我妈从台湾旅游回来后,观念大变,一会儿嫌乌鲁木齐太吵,一会儿嫌红墩乡太脏,整天一副“这日子简直没法过下去”的模样.抱怨完毕,换了衣服,她立刻投入清理牛圈、打扫鸡粪的劳动中,毫不含糊.之后,足足有半年的时间,无论和谁聊天,她老人家总能在第三句或第四句话上成功地把话题引向台湾.在台湾,她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大海,感到忧心忡忡.她说:“太危险了,也不修个护栏.你不知道那浪有多大,水往后退的时候,跑不及的人肯定得给卷走.会游泳?那么深,咋游?”

  • 控者无欢

    作者:倪匡

    一个在感情上极度失意的人感叹:“一个人一生之中的悲欢离合,如果能由心控制,那就好了.”听到他这样说的人,自然都以为他在异想天开,绝无可能.若是真可以由心控制的话,那么任何人都会只选择一个“欢”字,其余一切皆可不论.离、合只不过是一种现象,并不重要,离可以欢,也可以悲;合可以欢,也可以悲,所以重要的只是欢.

    关键词: 控制 选择 失意 离合
  • 80岁车夫送老伴上学

    作者:刘超

    80岁的张馥,是云南财经大学的离休干部;老伴吴郁芝小他两个月,从云南省标准化研究院退休.他们自16岁相识,于1956年结婚至今,携手共度57载春秋.2003年年初,张馥已是69岁,当时正在美国的他忽然看到国内将对驾考年龄限制在70岁的新闻,立马决定提前回国,准备报名学习.刚开始遭到了老伴的反对,认为他都快70岁了,开车不安全.而且3400元的学费,够打几年车了.子女们倒是对父亲的这个想法表示支持.后,老伴拗不过固执的张馥,只好随他去了.

  • 玩的就是“老东西”

    作者:李蕾

    退休前身为机械修理工的王志英,与各种现代工具打惯交道,却偏对各种老工具情有独钟.24年前,下班回家的王志英与一个边走边吆喝的收破烂的小贩并肩而行,小贩箩筐里几件破铜烂铁让他眼前一亮.其中几件前苏联援华时带来的工具,已十分罕见.他花了50元“高价”买下,少不得被爱人一顿骂,心里却在窃喜.

  • 水中金婚情

    作者:张虹

    几乎每天18时至21时,乌鲁木齐市红山游泳馆和友好百盛商场楼上的餐厅内总会出现这样一对身影:头发花白的老先生挽着双鬓略白的老太太,两人背着双肩背包小心翼翼地穿梭在两地之间.这是一对已相伴五十年的金婚老人.“听话,下去,你是棒的.”79岁的老先生胡信才将76岁的老伴张淑珍哄到浅水区扶梯处,两人一个在岸上,一个脚踩在距水面近的扶梯上,面对面地站着.

  • 视老为幸运

    作者:陈村

    有一次,一个年轻女子说话时带出“这个老女人”,阿城立即将她打住,实在地说:你也要老的.近年“神童文化”的风气顿开,“70后”刚显摆了几天,“80后”抢班夺权,更有“90后”已蹲在身后.比年轻,总有更年轻的,否则人类就要灭种.当年我看那些四十岁以上的人,敬而远之,觉得他们已老无可老.我没去想老也有光泽与层次,有厚度.只要不夭折,人人都曾年轻,算不上特殊的资本.年轻到莫扎特,活35岁写出那么多的杰作是上帝的意思;年老到托尔斯泰,临死还想离家出走是人的意思.我读托翁后一年的日记,感慨良多.

  • 五十岁如是说

    作者:高建群

    人一上五十岁,就会明白许多事情.不到明白的年龄,就不会明白.孔老夫子说:“过而知之.”意思是说只有经历过,你才能知道的呀!五十岁的时候,你会觉得这个世界不像二十岁时那样美好,也不像三十岁时那样悲观,亦不像四十岁时那么复杂.五十岁时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既不美好,也不悲观;既不简单,也不复杂,如是而已.熙熙攘攘,皆为利来;攘攘熙熙,皆为利往.几千年的人类都是这样走的呀!那么让它继续走好了.你可以成为参与者,你也可以成为旁观者,但是你没有必要成为评判者.

  • 半百之年真新鲜

    作者:朱天衣

    “人变老,真是一个新鲜的经验呀!”这是近常让我惊叹的事.曾有人针对女性做过访查,一生中惬意的年岁竟然是五十二岁左右.成家的,儿女多已独立自主;未婚的,也已摆脱两性的角力,身心闲适下来.回首半百人生,有未尽之处的,可重整旗鼓,去完成梦想;再不济,也可和同年龄层的姊妹到处溜达,重温年轻时闺密情,同性情谊是更入佳境了.

  • 空中农家院

    作者:李存葆

    迁入新居不到两年,小区内住在顶层的几乎所有户主,都已在楼顶砌起池子,栽上了花木果蔬.妻子每有闲暇,便逐户参观取经,希冀后来居上.2010年孟秋,小孙子檀檀入托后,我渴望修建的农家院,方付诸实施.如何充分利用楼顶的面积,是颇费脑筋的事儿.丈量,构想,可行性研究,请业内人士指导、点化,耗时月余,才拿出了效果图.越两月,于隆冬时节,砌好了花池,防腐木搭起了可供藤本植物攀爬的棚架,浇水设施也安装停当.

  • 10万张追鸟图

    作者:魏斌;俞佳铖

    六旬“鸟叔”,既不会唱《江南style》,也不会跳骑马舞,却是名副其实的“鸟叔”.“鸟叔”爱鸟,爱到什么程度?他说,恨不得插上翅膀跟着鸟儿一起飞.没翅膀飞不了,“鸟叔”拿起相机追鸟.五年来,“鸟叔”走遍诸暨山水,拍下十万余张鸟照,记录了四十多种鸟.“鸟叔”叫郦以念,60岁,浙江诸暨市浣纱中学退休教师.1998年,爱好摄影的他,买来相机,先拍山水和人像.五年前,他开始追鸟之旅.鸟很敏感,一有风吹草动就没影.“鸟叔”摸索出一套“隐蔽战术”,每次拍,他都身穿迷彩服、头戴迷彩帽,隐蔽在草丛里.看到鸟,他轻手轻脚,恨不得呼吸也停止.一阵“咔嚓”声后,鸟飞走,他也拍完了.

  • 银发有风采

    作者:杨明

    人过中年,头上的白发渐渐多起来了,斑斑点点像海滩边的芦苇花.转眼间岁至天命,白发又突然茂盛起来.女儿从深圳捎回两盒染发剂,对我说:把头发染一下吧,看上去会年轻些.第一次染发后,面对镜子里满头乌黑头发的自己,好像真的年轻了许多.

  • 烦恼是一根小刺

    作者:葛取兵

    一个朋友突然觉得自己患上了绝症,因为他用手指按身上每一个部位都觉得疼痛,一夜之间,他几乎要崩溃了.第二天,他绝望地来到医院做了全面检查,可是身体都很正常.一个医生无意中捏住了他的手指,他立马就说,完了完了,连指头都疼得厉害.医生仔细一看,原来他的食指上有一根木刺.

  • 一呆救父

    作者:欧一呆

    这天,一呆接到母亲的电话,说父亲心口痛,但没查出病因……一呆直奔医院,想起自己这几年没尽到孝道,早已泪流满面.于是让父亲做了全身检查.结论是父亲得了急性心肌梗死.父亲自认过不了这个门槛了,如即将诀别一般,怔怔地看着儿子,再看看小孙子,然后痛苦地闭上了眼睛.主治医师把一呆叫到门外,说:“你父亲这次手术的风险比较大,能不能挺过去,主要靠你父亲的配合,但现在你父亲心态很不好,这需要你们做亲人的多多鼓励他.”

  • 辞世如此多情

    作者:罗素霞;刘端祺

    老金是我在门诊接诊的病人.初次见他,我根本没有想到他是一个病人.一个五十多岁、衣着讲究的中年男人拿着PET-CT结果让我看.“这是你父亲的片子吗?估计是左肺癌,病变的范围挺广的,要入院治疗.”我一边看片子一边对他说.“病人是我本人.”他不好意思地说,“没关系,我知道自己是什么病.”我惊讶地看看他,一般来门诊咨询的都是患者的家属.

  • 跟儿媳赛着穿

    作者:钟秀

    小李到布店替我买一块由铁锈红、杏红、鹅黄和白四种颜色组成的格子布,售货员边量布边说:“年轻人都喜欢这种布.”小李说:“我是替年纪大的买的.”“多大岁数?”售货员的声音有点变.“五十多点儿.”售货员没言语,继而补一句:“那人家会打扮.”这块布本是小李向我推荐的.她说:“老李,有块花布特漂亮.我皮肤黑,不能穿,你能穿.”

  • 我的『新』妈妈

    作者:金柏莉·威廉姆斯

    2005年圣诞节,父母对我们宣布:妈妈患了老年痴呆症,多再过五到七年,就需要全天候护理照料.事实上,她已经让爸爸把她得病的消息瞒了大家好几个月.她决定,只要能坚持一天,她就要继续工作,不需要别人可怜.我们都向妈妈保证,为她保守这个秘密.

  • 积蓄投向芳香高地

    作者:钱国宏

    三年前,在上海工作的儿媳生孩子了,我和老伴准备去上海照顾小孙子,家中的积蓄便成了“死钱”.当时社会上有很多老年人在炒股,我身边也有人因炒股而“发”了.我和老伴没有“跟风”“听劝”,将家中的积蓄存进了银行,而且是三年定期.身边的老友知道了,都笑话我们老两口傻——好好的活钱不挣,反倒去挣那几个死钱.但我们有我们的实际情况啊,实际情况不允许我们带着活钱去上海炒股.三年后,当我俩从上海返回老家时,不但毫厘不少地取出了积蓄,还小赚了一笔利息.而身边的朋友中,却有几位在股海中“呛了水”,连养老钱都打了水漂.

  • 失眠时玩文字游戏

    作者:严修

    我有时会失眠,但从来不吃安眠药,因为害怕产生依赖性.近,又一次失眠,我依旧不吃药,对付的办法是,与其在床上辗转反侧,胡思乱想,白白浪费时间,不如索性动动脑筋,来做文字游戏.游戏开始,我用现代知名人士的名字来制作谜语.我发现,我们复旦大学几位前校长的名字是很好的谜底:“反客为主”可射“马相伯”(“伯”为“伯乐”,本应是伯乐相马,现在反而是马相伯乐了,主客易位矣);“天上星星几何”可射“苏步青”(与“数不清”谐音,“几何”意为“多少”,又暗指苏步青擅长的数学分支);“神州大团圆”可射“华中一”(卷帘).

  • 难觅当年小馄饨

    作者:食家饭

    读大学时,周边全是农田,近的一个乡下小店,也要穿过铁路走上一站多的路程.学校食堂晚饭开得早,下午4点半吃晚饭,到8点多钟晚自习结束,大家早已经饥肠辘辘.唯一的盼望是校门口的馄饨担子.这馄饨担子只有寒冬的夜晚才出现,只卖小馄饨,一头一个简易的竹木架子,放着碗盏和各种调料,一头一只柴炉,永远“噗噗”地沸腾着,冒着热气.摊主用一支竹篦爿,从一盆肉酱中刮一点,往另一只手中的小馄饨皮上飞快地一抹,手指灵巧地一捏,一只小馄饨就包好了.手法纯熟的,一分钟可以包上四五十只小馄饨.

  • 无缺点的贡糖

    作者:焦桐

    部队刚移防金门时,她每天都会写一封情书给我.如此半年,忽然就音讯全无.我心知肚明,她已经有了新的男朋友.我觉得快要罹患忧郁症了,每天早晨醒来都失去起床的力量,不知如何鼓起勇气去过新的一天.很难想象,如果金门没有高粱酒和贡糖怎么过日子?我几乎夜夜喝高粱酒,喝酒时含泪想念着恋爱三年的芭蕾舞女伶;也常常吃贡糖,那糖似乎能瞬间帮助人暂忘痛苦.我在金门居住了18个月,这辈子的贡糖配给,恐怕早就消耗光了.

  • 筷子刀功与养生

    作者:聂凤乔

    中国菜系用筷子进餐,至少已经有3000年了.《周礼》与《礼记》所记的“秩”和“箸”都是筷子,前者木制,后者竹制.据《韩非子》所记,殷纣时已有“象箸”,即象牙筷子.再以前,五六千年前曾用叉子.考古上曾出土过骨制餐叉,数量很多,有两齿的、三齿的.筷子出现后,叉子被淘汰了.筷子的发明,有个先决条件:刀功已很精细.餐桌上的食物已经分解得很细小,可以用筷子夹起来送入口中.

  • 猪这么卖

    作者:钟洁玲

    猪手比猪脚贵,这个道理从前跟北方人怎么说也说不明白.凭什么,难道猪还会直立行走,手不触地?干吗要这么分呢,只有广东人知道,道理很简单,猪手就是比猪脚好吃.所以猪脚卖16.8元一斤时,猪手卖到26元一斤.一只猪能卖多少钱,养猪户会有一个大概的数目.但一只猪是怎么卖掉的,我估计吃了半辈子猪肉的人,都没有几个知道.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很专业的事情.

  • 青椒炒肉天生一对

    作者:南官浩

    青椒为何要炒肉?这不是个简单的问题.青椒当然可以炒别的东西,比如炒猪肝、炒黄鳝,炒板凳也没人管你.但我认为青椒天生是应该炒肉的,二者是天然一对,是明媒正娶,是结发夫妻,是道南正脉.青椒诚然可以独善其身,干煸油淋,各尽其妙.猪肉的做法也丰富多彩,蒸煮炖烩,无不可为.但单就炒肉而言,佳拍档莫过于青椒.宝剑赠烈士,红粉配佳人.

  • 男人如果爱上厨房

    作者:赖广昌

    男人治国,女人烹小鲜,那是古话,现在男女平等,女人可以治大国,而且治得很不错,女总统就不少;男人烹小鲜也很出色,顶级大厨男人尤多.男人走进厨房,心态不尽相同,可谓是条条道路通厨房,不管路上有什么崎岖和风景.一类是,有些男人在家没身份、没地位,被河东狮吓进去的;二类是,因老婆厨艺拙劣,不堪忍受,只有自己操刀,逼进去的;三类是,经不起老婆孩子的甜言蜜语,骗进去的;四类是,怕烟熏火燎折损爱妻娇嫩的肌肤,自己权衡利弊进去的;五类是,我不进厨房谁进厨房,奉献进去的,如此等等.

  • 凉菜考验真功夫

    作者:闫涛

    越是不起眼的东西越考验真功夫.其实像佛跳墙这类“高级杂烩”的东西,讲究的是一个备材料的实力,如果我手头的货齐,照本宣科也差不到哪里去.反而是像凉菜这样一些“雕虫小技”的东西足以考验出厨师的功夫.粤菜不怎么讲究凉菜,而川菜和淮扬菜里凉菜要配专门的师傅.川菜中凉菜成功的地方就是发明了红油这一概念,泡菜上淋一点红油就不觉得太斋,水煮的白肉拌进一匙红油便回味绵长.

  • 异国美味难消受

    作者:毛利

    去年冬天,有人送了我一包西班牙伊比利亚火腿,声明好生吃,接受不了的话可以切成小丁,蛋炒饭炒到后两分钟时撒进去,口感美味异常.我跃跃欲试地把珍贵的黑猪肉火腿拿出几片切丁,像撒葱花一样撒在寻常蛋炒饭上,翻了几勺,香味迅速四溢.但这种世界驰名的猪肉,在迫不及待送进口中后,却有一种难堪的体验,说不清,道不明,像带有沧桑历史感的老油肉.勉强吃几口,只好一一挑出来全数作废.

  • 一撕一吮的性感

    作者:陈大咖

    每次吃到上好的脆皮乳鸽,我都会仪态尽失.乳鸽是少见的允许贵宾不用筷子吃的佳肴,不仅中国,法国餐桌礼仪也如此.乳鸽就应该是一整只上桌,食客双手并用,吃得满嘴肉汁才对.在厨房里切好再摆盘,固然让你吃相要文雅一些,但乳鸽妙的奇香肉汁会丧失殆尽,只会留下类似炸鸡的口感.

  • 趁热吃

    作者:许石林

    西餐不讲究食得及时,即不懂得鲜.西方人一个大冰箱,就解决了所有问题.这里说的是大概,别较真儿.中餐就不一样,讲究“得其时”.比如关中人给你下一碗捞面,面不是干捞,要带一点儿汤,搅拌起来有一种黏黏的感觉,这叫“然”面,这就要随捞随吃,不能等,再等就坨了,不好吃.所以,在北方,饭桌上常听人劝您:“趁热吃!”关中人说“闻热吃”,一个意思.四川水煮肉片,不趁热吃的话,就赶紧倒了吧.

  • 等美味才美

    作者:沈嘉禄

    美味靠等.有时候,等很长时间才能享受到的食物,因为积蓄了太多的欲望和想象,味道会变得格外鲜美.现在上海商务楼里有不少饭店,扎堆营业,规模不大,生意奇好.顾客一般都是白领和准白领,反正三十岁上下的小青年,在下午五六点的样子就聚集在落地大玻璃门门口.这种饭店,你说它属于什么帮派,不好说.寿司、刺身、红豆冰沙、大肠煲、京酱肉丝、蛋炒饭、咖喱鸡、冬阴功、咖啡、奶茶都有,整个儿一个混搭,但他们的生意就是好到要排队.你再看这些小青年在等座位时的表现,用手机玩游戏,或者卿卿我我,旁若无人地琢一口.他们心里有底,美味就是在这种气氛中诞生的.

  • 兰州拉面傲得很

    作者:堵力;任老来

    兰州的牛肉面馆子没啥档次,伙计却牛得很,你催他快上,没用.你上班急,人家精工制作,比你心情更迫切,好好等吧,没诚心还想吃正宗牛肉面?为了显示技术,师傅推来个小车,当场拉面.你要喜欢圆面条,可以选择粗、二细、三细、细、毛细五种;喜食扁的,可以选择大宽、宽、韭叶三种;想吃出个棱角分明的,拉面师傅会为你拉一碗特别的“荞麦棱”.拉到得意处,师傅还会来个华丽亮相,让客人摸摸,以示手艺童叟无欺.

  • 舌尖上的地理课

    作者:榕杨

    中学地理老师姓董,是天津师范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小小的个头,大大的嗓门,将原本枯燥的地理课,讲得声情并茂、出神入化.有特色的是,她的“美食记忆法”,调动起同学们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让大家轻而易举地记住和了解全国各地丰富的人文物产常识.比如,一堂课讲到山东地区——“烟台的苹果、莱阳的梨;威海的对虾、肥城的桃”;“德州的扒鸡、章丘的葱;临沂的煎饼、黄河口的蟹”,诸多的瓜果梨桃、虾蟹饼鸡,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念念不忘.

  • 妙语论泡茶

    作者:华强

    明人许次纾在《茶疏》一书中说:“一壶之茶,只堪再巡.初巡鲜美,再则甘醇,三巡意欲尽矣.余尝与冯开之戏论茶候,以初巡为婷婷袅袅十三岁余,再巡为碧玉破瓜年,三巡以来,绿叶成阴矣,开之大以为然.”林语堂将许次纾的话“翻译”成了白话文:“严格地说起来,茶在第二泡时为妙.第一泡譬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第二泡为年龄恰当的十六岁女郎,而第三泡则已是少妇了.”

  • 茶三水四

    作者:于坚

    我的朋友聂勒是个佤族人,黑脸,写诗.他在冬天开始的时候送我一盒茶叶和一百多个核桃,他交代说,核桃是他家种的,茶是佤山产的.我把他送我的茶放些在茶杯里,倒上开水,少顷,水色变成了深秋的颜色,褐黄,重些的茶叶,已经沉到了底,轻些的浮在水面,降落伞一样缓慢地一片片打开,然后旋转着落下去.茶是清心的.到了清心,就进入了境界.茶是慢的,水是快的.

  • 黄焖河鳗

    作者:荆歌

    一天,吴中区木渎镇搞美食节,作家车前子、陶文瑜混在几个烹饪大师中间,名义上是去当评委,其实是去混吃.据说吃了一下午,等我赶到著名的石家饭店,烹饪大赛已经尘埃落定.面对满满一桌子“参赛作品”,评委们已经没有了半点胃口,我正好以虎狼之势大啖一通.吃到了久违的黄焖河鳗.看它九节鞭一样盘在那里,我一下子拦腰搞掉了好几段.

  • 粮食的神性

    作者:鲍尔吉·原野

    我羡慕那些吃饭很慢、一直吃尽碗里后一粒饭的人,后那粒饭,可能正是农民弯腰从地里捡起来的那粒稻谷.见到这样的人,我岂止是羡慕,简直会景仰他.吃饭占用了人生很长的时间,虽然它够不上恢宏大气,它也真不需要恢宏大气.相反,小气和安静适合于每一顿饭.慢慢用餐、吃干净每粒饭的人,身上至少有两项美德.第一是懂得感恩,感恩实在是要从敬重粮食开始.

  • 防颤抖汤匙

    作者:王秀梅

    帕塔克是哥伦比亚大学的一名学生,自幼就和爷爷生活在一起,祖孙俩的感情特别好.虽然大学生活丰富多彩,但每个星期天,帕塔克都要回家去探望爷爷.就在半年前,爷爷的手不知道怎么了,总是不由自主地抖动.越是拿东西的时候,越是抖得厉害.爷爷常常发火,感觉自己是老了,不中用了.帕塔克把爷爷送到医院,医生确定爷爷患了帕金森病.

  • 模范义工卡特

    作者:李译

    卡特是美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未能成功连任总统的“倒霉蛋”.1980年11月,因为选民认为他对经济问题和外交事务处理不力,他被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纳德·里根以压倒性优势击败.当年卡特56岁,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年轻的卸任总统之一.他带着妻女回到老家佐治亚州普莱恩斯.回乡后,他发现自己已经破产.在任总统期间,卡特把农场委托给别人全权经营.由于天旱严重,加之又没有亲自监督,负债近150万美元.回忆当时的心情,卡特说:“一种全新的、未曾料想的极度空虚的生活在等待着我.”

  • 银发游戏厅

    作者:徐国栋;闵航

    与传统的日本老人相比,现在这一代日本老人更具活力、思想更加开放.女儿家隔壁住着一位姓浅田的单身老太太,每天早上我和女儿去送外孙上幼儿园时,都会在楼下碰到同样出门的她.“这么早,她一个人要到哪里去呢?”我问女儿.女儿随手指了一下街对面的一家游戏厅.

  • 为情敌紧急手术

    作者:赵伟

    乐极生悲布迪是美国辛辛菲尔德电视台的一名员工,曾在海军陆战队服役,荣获过红星勋章.布迪进入辛辛菲尔德电视台不久,就交了个女友——电视台的播音员索菲朗.谁知不到半年,索菲朗竟爱上一个新来的旅游栏目主持人奥斯汀.2002年4月26日,辛辛菲尔德电视台派出一个摄制组去美国西海岸一座岛屿拍摄节目,布迪、索菲朗和奥斯汀都参加了.在美丽如画的海岛上,索菲朗和奥斯汀离开摄制组,兴致勃勃地登上了一座临海的陡崖.

  • 跃过长寿心碎坡

    作者:大卫·斯诺登;李淑珺

    1992年9月15日,玛丽修女满100岁.她在77岁时减少了教学时数,成为兼职教师及教师助理.84岁时,从教职退休.但是如果你问玛丽修女,她不会承认她已经退休.“我只有在晚上才休息.”她说.玛丽修女在91岁搬到生活协助大楼时,还是继续勤奋工作.她会帮助身体状况不像她那么好的姊妹们清洗碗盘,提醒她们服药.她也开始在祈祷时使用地图或地球仪,每天为不同的大陆祈祷.她热切地阅读书报,一手拿着放大镜,头纱上戴着绿色遮阳帽.其他修女都喜欢跟她说,她看起来像个赌场的庄家.

  • 日本也有伪劣食品

    作者:近藤大介

    我在北京生活的3年里,经常会在新闻上看到关于中国国内伪劣食品的报道.每次看到这些报道,我都会洋洋得意地向身边的中国朋友吹嘘:“看吧,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伪劣食品问题.中国有这么多伪劣食品,大家每天都担惊受怕,但住在日本列岛上却不用这样,真是幸福啊.”然而如今,再也没有日本人可以说这种风凉话了.6个月前,席卷整个日本的伪劣食品“大型台风”,使日本这个国家的诚信一瞬间荡然无存.

  • 为女儿举行水痘聚会

    作者:伊丽莎白·班尼特;李荷卿

    我的女儿安娜正在上小学三年级.这天,她放学回来后,交给我一张字条,上面写着:亲爱的家长:我们班有一个学生感染了水痘.请注意您的孩子身上有没有出水痘的症状,如果有,请让他们待在家里.谢谢!格林夫人“呃,”我对安娜说,“你的一个同学得了水痘.我不知道你是否也被传染上了.”接着,我检查了一下安娜的身体,没有发现异常情况.因此,第二天,我照常打发安娜去上学.

  • 享受要趁老

    作者:关志鹏;安芬

    比起中国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慨叹,英国老年人信奉“夕阳无限好,享受要趁早”.66岁的劳瑞太太和我住在同一个街区.劳瑞的丈夫两年前因患肺癌去世,女儿嫁到了苏格兰,儿子则被外派到北京工作,她已经有三年时间没有见到儿孙了.160平方米的大房子里,只剩下她和一只短毛猫.按照我的想法,劳瑞的晚年生活有点可怜.

  • 给九旬妈妈美容

    作者:玛丽·皮尔斯;陆凌寒

    妈妈洗过头发,坐到梳妆台前的椅子上,我开始给她做发型.她对着镜子仔细端详了一番,就像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容貌.她说:“差点认不出镜子里的人了,看起来就像刚满18岁.”她比18岁要稍稍大上一点儿,今年91岁.去年,妈妈搬来和我们一起住.她身体很健康,头脑也很清楚,不像大多数同龄的老人那样离不开人.但我们还是经常帮助她、照顾她,让她过上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 新加坡特级树医

    作者:黄丽娥

    “树医”李振来,高高瘦瘦,给人弱不禁风的感觉,很难让人把他与这个特殊的职业联系在一起.李振来是新加坡唯一考获“特级育木师”的人.他还曾经创下23秒爬上1 5米高树的纪录,成为新加坡国家公园局速度快的攀树师.大学毕业后,李振来决定从事“树医”这一冷门职业,随即招来旁人的冷嘲热讽,就连深爱的女朋友也离他而去.面对别人的不解和异样的眼神,他坚持自己的选择.

  • 母亲的空巢综合征

    作者:Celia Dodd;冯国川

    女儿爱丽丝给我打电话说,她要在柬埔寨多待一个月.她原本应该明天回家的.坦诚地说,我体会到所有父母放手儿女后的感受:她能独立了,离家很远都有安全感,很不错.但是今天,我很想她.那是一种异常煎熬的感受.其他母亲也描述过类似痛彻心扉的体会:当她们提到孩子离家后的那种空虚、病痛般的感觉时,手会不由得摸向心口.

  • 埋葬豪车

    作者:张珠容

    2013年9月中旬,巴西圣保罗市年逾古稀的富翁斯卡帕,在各大报纸的头版刊登这样的广告:本人将于9月20日把价值1 50万巴西雷亚尔的宾利车埋在自家后院.此消息一出,舆论一片哗然,人们纷纷斥责斯卡帕:“好好的车,为什么要平白无故埋掉它?这是极大的浪费!”“如果你用不着这辆车,完全可以捐出去!”

  • 冰酒不欺骗大自然

    作者:张珠容

    加拿大闻名世界的冰酒,被赋予非常高贵的名字——“液体黄金”.世界上有多个国家在酿造冰酒,只有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冰酒产量和质量堪称世界之.加拿大的冰酒有何独特之处?1963年,加拿大安大略省一个名叫乔·威尔的葡萄酒商开始接触酿造冰酒.为了让酿制出的葡萄酒口感能达到理想效果,乔·威尔制定了一系列标准.他严格要求葡萄园的工作人员按照自己的标准工序去工作.

  • 芬兰中医玛丽亚

    作者:朱丽亚

    我认识玛丽亚时,她已经四十出头了,在一家广告公司干着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有个当医生的丈夫和一对十几岁的儿女.这样的生活在一般人眼里几乎是完美的,但不知足的玛丽亚硬是开始了艰难的中文和中医学习.那时她虽然才开始学中文,但打太极拳已经好几年了,而且动作非常漂亮规范.

  • 珍惜不完美

    作者:孙道荣

    偶尔看到一段视频,是国外一个普通人的葬礼.追思会上,逝者的妻子上台讲话.她的神情显得肃穆、疲惫.她说:“今天我不打算在这里赞美我的丈夫,我也不打算说他任何的优点,因为这些大家都已经说了很多,也听了很多.”我不能确定这是哪个国家,但我想,在这样的场合,任何地方的人恐怕都一样,都会说说逝者的好处和优点,说说那些让人们感动和难以忘怀的往事.可是,这位妻子看来有别的话要说.

  • 对岁月反戈一击

    作者:孙君飞

    我看过不少成功者的故事,但令我震撼的是澳大利亚百岁老人鲁思·弗里思的故事.鲁思·弗里思在儿时就怀有一个体育梦想——当世界冠军,但是到实现这个梦想,她竟用了将近一百年的时间,速度的缓慢和时间的漫长可谓罕见.鲁思·弗里思的梦想产生后,她每天都早早起床跑步,课余时间如果不做家务,就一定去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离开学校后,她像其他普通女性那样开始忙着结婚,相夫教子.

  • 百本日记述真情

    作者:李鸿君

    61年前,高中毕业的刘惠清风华正茂,成为四川遂宁市高升街小学的一名老师.在同一城市教书的冉永辉妻子去世,拖着三个孩子艰难度日.一次工作接洽中,刘惠清认识了冉永辉,既当爹又当妈的冉永辉给刘惠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了解,刘惠清爱上了大她八岁的冉永辉.一个年轻貌美的姑娘,却爱上一个已经有三个孩子的单身父亲,自然受到双方家长的极力反对.但重重的压力并没有阻挡两个年轻人炽热的爱情,不久,两人结为夫妻.

  • 一瓶猪肉罐头

    作者:曹文轩

    那是一个全民渴望肥肉的时代.那年,我们大队人马(约有两千多师生)到北京南郊的大兴的一片荒地上开荒种地,一天三顿见不到一星半点儿荤腥.这天夜里,我感到十分饥荒,心里干焦干焦的,翻来覆去难以成眠,月光像一张闪光的大饼挂在天上.对面的床上,我好的朋友小一轻轻问我:“曹文轩,你在想什么?”我歪过脑袋:“我在想肥肉!”他在从窗外流进来的月光下小声地咯咯咯地笑起来.我问他:“你在想什么?”他说:“我不告诉你!”我小声地说:“你一定也是在想肥肉!”他说:“滚蛋!”

  • 墨宝烧灰祛邪气

    作者:老猫

    唐朝有个老太太田氏,到集市上买饼.回家半道走到彭家的墓地石人前面,天气太热,累了,就在这里歇了会儿.走的时候,一张饼滑落,掉在了石人面前.后来有人看见这么一张饼,随口说:“这石人能治病吧?这饼是人家来拜谢他,搁在这儿的.”结果一传十,十传百,石人能治病的事儿就这么传开了.肚子疼,就一手抚摸石人的肚子,一手抚摸自己的肚子;头疼,就一手抚摸石人的脑袋,一手抚摸自己的脑袋,依此类推.

  • 珍贵的军大衣

    作者:林廖君

    屋外,寒冷的冬夜,大雪纷飞;屋子里,油灯的火苗舔着夜色,像贪婪的舌头舔着糖.父亲坐在火桶旁读《论语》:“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从《论语》中寻找处世的指针,这是他的习惯,而且他也习惯将此强加于人.我正在走神.“你小子在不在听啊?”父亲要冲我发火了.这时,响起了敲门声.门开了,风雪卷了进来,一个陌生人立在门口.来人穿件军大衣,一身雪花,年龄看起来比我父亲小几岁.这个人手扶门框,自我介绍说,他姓闻,是地质队的,这次来这个山区探矿,迷路了.父亲热情地将陌生人迎了进来.

  • 两个有性别的太阳

    作者:麦家

    每个对代都有时尚.我的少年时代是一个讲阶级的时代,把人划成两个阶级:革命和反革命;分成了两种颜色:红色和黑色.黑色又细分为五类,即“地富反坏右”,俗称“黑五类”.这黑五类中,我们一家占了两类:右派和地主.右派是我父亲,地主是我外公.两顶黑帽子,是两座大山,压在头顶,压得全家人都直不起腰,受尽屈辱和伤害.

  • 叶利钦晚年乐陶陶

    作者:林一

    叶利钦这位曾纵横俄罗斯政坛的风云人物,在退休之后并未消沉,而是开始了另一种精彩生活.读书写作搞设计叶利钦是搞建筑出身的,他在辞职的第二天就操起了自己的旧业——建筑设计.他准备为莫斯科设计一个新的电视塔,以替换原有的奥斯坦金诺电视塔.普京和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都很支持他,这更坚定了他做好首都电视塔重新设计工作的信心.

  • 战火中的成年浴

    作者:牧徐徐

    奥列格是二战时苏军的一位大尉.1942年4月的一天,他奉命带领一个排,向伏尔加河左岸的一小股纳粹德军发起突围反攻.可遗憾的是,反攻终失败了,他和另外三名幸存下来的士兵,被德军围困在一栋三层高的房子里,进退两难.更让奥列格没想到的是,这栋易守难攻的房子里居然还住着一个人——17岁的美丽少女莉娜.莉娜的家人全死于德军的炮火,无依无靠的她每天都生活在恐惧、孤单和绝望中.

  • 书生临危当郎中

    作者:何祚欢

    “文革”时期我读医书消遣,倒印证了古人说的“秀才学医不费难”,碰到了实践机会,它们竟发挥了很大作用.1970年,“全家一锅端”下放湖北崇阳.一天夜里,一个老太婆找到我,说她儿子发冷发寒,让我去看看,希望我有药能给他一点.我没有药,但从杂七杂八的书上记住了一些诊断治疗的方法.我去了后,一切脉,洪大虚浮,典型的伤风感冒,便选择了几个穴位,按“君臣佐使”配伍为他按摩.

  • 茅房里喝汽水

    作者:林清玄

    我小时候对汽水有一种特别奇妙的向往,原因不在汽水有什么好喝,而是由于喝不到汽水.喝汽水的时机有三种,一种是喜庆宴会,一种是过年的年夜饭,一种是庙会节庆.有一回,我走在街上的时候,看到一个孩子喝饱了汽水,站在屋檐下呕气,呕长长的一声.我站在旁边简直看呆了,羡慕得要死掉,忍不住忧伤地自问道:什么时候我才能喝汽水喝到饱?什么时候才能喝汽水喝到呕气?

  • 鼠洞寻粮

    作者:郝有富

    1960年,整个伏天老天爷没下一场透雨,庄稼长得很不好.一天,隔壁的郑大爷从地里回来很生气:“你们看,这是从鼠洞里挖出来的麦穗.”七十多岁的王广老人说,不用着急,田鼠能藏咱们的粮食,咱们也能把它藏的粮食夺回来.第二天晚上,生产队开会研究抗灾救灾的事,王广就慢慢地讲了起来:“越是遭灾的年份,尤其是旱灾,田鼠繁殖得就越多,它们储存粮食的行动也越早,不等庄稼成熟就把洞打好.

  • 且说以意用药

    作者:费振钟

    苏轼与他的老师欧阳修谈医药问题.欧阳先生讲,有一个人得了惊悸症,医师问患者得病的原因,病人说,乘船遇风浪受了惊吓,于是医师对症下药,取多年船舵木把,从被舵工手汗浸渍过的地方刮下木头末儿,加上丹砂、茯苓等药煎服,一饮而愈.欧阳先生因此议论道,医以意用药这样的情况很多,初看有一点如同儿戏,但有时很有效,不能轻易怀疑.从欧阳修的话里,不仅可以了解当时“医者意也”的观点已颇为流行,而且还知道人们对这个观点也有微词.

  • 萧乾八十自省

    作者:萧乾

    一晃竟然成为一个八旬老人了,连自己都觉得难以相信.回首这80年我所走过的路,童年和中年吃尽了苦头,然而青年和晚年,却还顺当.晚景更为重要,因为这时期胳膊腿都不灵了,受苦的本事差了.我庆幸自己能有一个安定舒适的晚年.现在回顾这段旅程,我算不上是胜利者,然而我很幸运.

  • 鸡毛换糖

    作者:陈洪才

    1967年腊月,我第一次跟随堂兄到诸暨用鸡毛换糖,时年23岁.据说那里的鸡毛非常好,特别是阉鸡毛,诸暨人将其当宝贝,非要用瓷碗换不可,那地方碗奇缺.我跟堂兄各买来120只大碗,加上糖和小百货等装成一担,约有160斤,然后到荷叶塘火车站上火车.车到诸暨直埠站,还要挑15里路才到目的地江藻村,那里住着十几位鸡毛换糖人.

  • 靴子缓解失落感

    作者:刘玉杰

    我们小区有个冯有为,当厂长的时候,整天忙得不亦乐乎.今年退下来,整天躺在床上不说话,也不出门.家人很担心,连忙请了一个心理医生.医生给老冯讲了一大堆道理,然后对他儿子和媳妇说,这是失落感造成的,这病应该以谈心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于是家人展开车轮大战,三天两头给他做思想工作,并且药一瓶一瓶地吃下去,可老冯还是一言不发地躲在家里.儿子跟心理医生急上了.

  • 怕电脑咳嗽

    作者:李绪廷

    岳父来我这里小住几日,住着住着就烦了,要回去.我说:“别啊,您住了这几天就回去,岳母还不说我啊?这么着,您在家不是爱下象棋吗,我上班时您可以在电脑上下下象棋.”一听这话,岳父来了兴致:“那你给我说说怎么玩法?”我登录QQ游戏,一步步教岳父怎样下棋.岳父在农村住了六十多年,知道电脑,但不知道这东西能下象棋,于是,兴趣一下就上来了,每天下个几盘,不再提回去的事了.

  • 可乐太太

    作者:吴书纯

    胖瘦魅力刚结婚时,太太长得精瘦,生完孩子之后才丰腴起来.一次,我试着对太太说:“你是不是该减肥了?”太太听后调皮地说:“我这不是为你着想嘛!”我心里纳闷儿:这怎么算为我着想?太太说:“我这是想让你领略一下瘦女人和胖女人的不同魅力.”博览群书一次,我对太太说:“女人犹如一本书,区别在于有的如经典,读上千遍不厌倦;有的如通俗小说,只能闲着没事随便翻翻.”

  • 百岁人生

    作者:蔡昌卓;莫雅平

    0岁我们的出生没什么了不得,但我们的死亡早已开始.——爱德华·杨《夜思》4岁4岁的时候我往果酱里加盐,结果被抓住了.我想那不是由于邪恶,而是出于一种对科学的兴趣.总之,这是我唯一能记住的罪过.——让·保罗·萨特《词语》10岁噢! 10岁的我在雄心勃勃的想象中击败了所有的人——拿破仑和所有的人!

  • 长寿经越念越糊涂

    作者:董玉洁

    火车上偶遇同学,喜出望外.同学从事长寿研究,五年前就在各地开班授课,听者云集.问他近又出了多少新成果,同学竟摇摇头,长长地叹息:“唉,对于长寿,以前我谈起来,古今中外,头头是道,有理论,有数据,有案例,如今却越研究越糊涂,有两年没敢出论文、办讲座了.没有哪一条所谓的长寿秘诀具有真正的普遍意义.”“你不是强调饮食要均衡吗?”

  • 不靠谱的医生和病人

    作者:吴维根

    从不开口亚桑密大夫在门诊值班时,一眼认出患者是过去学医时的老同学.久别重逢,两人十分高兴,亲热地交谈起来.亚桑密大夫问:“你在做什么工作?”老同学回答道:“我现在是兽医.”大夫不解地笑着说:“兽医?你怎么干起兽医来了!太可惜了,你看我,真正的大夫……好了,不谈这些了,你哪儿不舒服?”兽医没有回答大夫的问话,只是“哞哞”地叫了两声.大夫又问他哪儿不好受,兽医又是“哞哞”地叫了两声.大夫不耐烦了:“你不告诉我哪儿不好受,我怎么能给你看病?”

  • 民间经济信号

    作者:一枚

    预判经济走势,有很多指标.除了官方的统计数字、华尔街的调研报告和股市的V线图外,在民间,也有很多另类的经济信号.您瞧,一位内科医生判断经济走势的信号是栓剂的使用量.财务焦虑会引起饮食缩减,饮食缩减会引起胃肠失调.因此,当栓剂销量增加时,半年后经济必然下滑;相反,当栓剂使用量下降时,经济则会上涨.

  • 不愁熊猫血

    作者:曾勇

    乡长儿子遭遇车祸,急需输血救命.乡长老婆忙给在外考察的乡长打电话.乡长一听,生气地说:“跟我说有什么用,赶紧催医生给输血呀!”老婆哭着说:“儿子血型跟你一样,是RH阴性,本地和邻市的血库都没有这种血型的血.医生说,这种血型的人十万个里面才有一个.”乡长也急了:“相隔这么远,我一时半会儿也赶不回来呀!”想想又说:“你赶紧去找乡计生办刘春芳的儿子德才,他也许是这个血型!”

  • 医生都是修理工

    作者:张志谦

    我的老同学是外科医生,他说医生都是修理工.老同学说,外科医生没什么了不起.得了阑尾炎,只不过是把阑尾剪下来,把留下的那个窟窿缝缝补补就行了;肠子长瘤子了,把那一段肠子裁下来,把两头的肠子缝到一块就行了.其实外科医生跟裁缝是一样的.一个人的腿保不住了,骨科医生就要用锯子把他的腿锯掉;因为外伤,病人骨折了,医生就要在骨折的地方放上钢板,用改锥拧上螺丝钉固定;得了骨结核,医生就要用凿子一点一点地把死骨去掉.其实骨科医生跟木工是一样的.

  • 高血压利弊四六开

    作者:季振邦

    我有个朋友,写诗的,常给我写稿.忽一日接到他一封信,一个个字东倒西歪如同醉汉,还是受了伤的,缺胳膊少腿,前言不搭后语,基本上是天书,只有“燕子报春来”五字还勉强可认,这是他投给我的一首诗的标题.事后一问,此人中风了!让人感叹的是,这等模样了,还记得自己的诗稿.当然,这是高血压的晚期了.我算初期,也不太高,可以得过且过.不过,我也有现实的苦恼,那就是有些体育节目要少看了.

  • 健康不用走钢丝

    作者:胡其山

    神仙与凡人大的差别,就是神仙不会生病.太上老君颤颤巍巍,但不会缺钙,也不老年痴呆.玉帝终日纵酒,却与酒精肝无缘.所以,凡人向往“神仙般的生活”.出于对健康的渴望和对疾病的恐惧,人们创造了许多警句.有种流行的说法:健康是1,财富、事业、地位等等都是后面的0,没有1,0再多终究是0.大白话就是,如果不幸患病,人生就被一票否决.还有一种升级版的:疾病有成千上万种,健康只有一种.

特别健康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13 14 15
2018 02 03 04 05 06 07 08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23 24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8 09 10 12
2003 01 03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