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杭州市下城区1987-2000年意外死亡状况分析

    作者:何玉芳;裘伟康;余志强

    目前意外死亡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解我区1987-2000年的意外死亡变化趋势,分析意外死亡对期望寿命和工作的损失,以提供制订意外伤害的控制策略的科学依据.

  • 云南省1993年疾病监测点居民健康状况分析

    作者:周一兵;杨春驹;张开祥

    本文根据云南省1993年全省疾病监测资料,分析了1993年全省疾病监测点居民健康状况.结果表明:全省疾病监测点居民健康水平略高于1992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的平均水平,城市健康水平优于农村;慢性病为全省监测人群的主要死因,意外死亡及老年慢性病防治不容忽视,传染病仍然是危害人群健康的重要疾病.本文也指出了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重点传染病,死因顺位及在不同地区、性别上的差异,以及各年龄段的主要死因,为全省疾病监测点制定卫生防病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 世界艾滋病流行趋势和防制对策

    作者:龚震宇;陈恩富;杨介者;王臻;孙颂文;林君芬

    艾滋病的广泛流行是全球公共卫生系统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艾滋病是非洲的首位死因和世界范围的第4位死因.艾滋病影响了全球许多国家,使非洲期望寿命减少了10年,婴儿死亡率翻了一倍.对国内生产总值有实质性贡献的年轻人受艾滋病影响大.对一个家庭来说,父母一方或双方因艾滋病死亡会导致收入减少、儿童教育停止、儿童劳动增加和家庭与社会保障系统崩溃.为了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流行,我们分析了全球艾滋病的流行趋势,探讨防制策略.

  • 齐齐哈尔市1998-2000年恶性肿瘤死亡状况分析

    作者:刘清;于勇刚;姜冬梅

    由于恶性肿瘤对人民生活影响巨大,为了探讨恶性肿瘤对期望寿命的影响,为防治恶性肿瘤提供依据.现对齐齐哈尔市区1998-2000年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分析.

  • 20世纪美国传染病控制情况及21世纪的展望

    作者:袭震宇

    20世纪美国传染病的死亡人数显著下降,这种下降主要由于婴儿和儿童死亡率的显著下降,导致期望寿命增加了29.2岁.1900年,美国<5岁儿童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30.4%,而到了1997年,这个比例只有1.4%.1900年,美国导致死亡的3种主要疾病是肺炎、结核病、腹泻和肠炎,加上白喉占全部死亡人数的1/3,其中有40%是5岁以下的儿童,而1997年,心脏病和癌症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54.7%,肺炎、流感和艾滋病死亡占4.5%.尽管有这些进步,但20世纪仍然发生了许多人类历史上的灾难性暴发流行,其中之一是:1918年流感大流行1年内造成全球2000万人死亡,其中美国死亡50万人,死亡率达950/10万,超过任何一次世界战争的年死亡人数.1981年初次认识的艾滋病感染形成流行,造成全球3300万人感染,估计死亡1390万人.这些插曲说明了传染病死亡率的多变性和疾病紧急事件的不可预料性.

  • 2011年上海市徐汇区户籍人口主要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徐荆庶;顾海雁;李申生;王飞;王冠中

    目的 通过对死亡案例统计结果的描述性分析,确定主要死因的分布及其变化趋势,探讨危害居民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为相关部门指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1年死亡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来自上海市徐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亡登记资料进行不同人口学特征的主要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结果 2011年上海市徐汇区户籍人口死亡率为7.55‰,标化死亡率为7.76‰;男性人口死亡率为8.18‰,标化死亡率为8.42‰;女性人口死亡率为6.94‰,标化死亡率为7.11‰.主要死因为循环系病、肿瘤、呼吸系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和损伤中毒,占总死亡的82.39%.2011年上海市徐汇区户籍人口期望寿命为84.26岁,男性82.13岁,女性86.41岁.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徐汇区户籍人口的主要死因.制定相关策略,建立由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专业机构支持、全社会参与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预防和控制是当前慢性病防控的发展目标.

  • 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监测点居民死因资料分析

    作者:秦秋兰;毛玮;杨虹;许晶晶;蔡剑锋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疾病监测点居民死亡水平和主要死因,为制定有效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3年广西居民死亡资料,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进行死因归类,进行死亡率、死因构成比、死因顺位和平均期望寿命等分析.根据全国死因监测漏报调查资料计算死亡率.结果 2013年广西粗死亡率和调整死亡率分别为634.22/10万和736.16/10万,性别和城乡之间均有差异;人群期望寿命为75.11岁.前5位死因依次为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前5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肝癌、肺癌、胃癌、唇口腔和咽恶性肿瘤、食道癌.结论 慢性病及伤害是广西居民的主要死因,应针对不同年龄段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加强慢性病与伤害的防控是当前工作重点.

  • 1981-2014年江苏省昆山市全死因死亡率趋势分析

    作者:胡文斌;张婷;秦威;仝岚;邱和泉;金亦徐;周杰;史建国;罗晓明

    目的 探究江苏省昆山市1981-2014年全死因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时间趋势及主要死因构成,为卫生部门循证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历年全死因死亡病例来源于全死因监测,计算分性别的全死因死亡率和平均期望寿命,使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年龄构成为标准计算年龄标化死亡率;使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评价各个指标在年份之间变化趋势.结果 男女合计人群中全死因年龄标化死亡率由1981年的726.26/10万下降到2014年的258.40/10万(APC=-3.33%,95% CI:-3.54%~-3.12%);男性人群中由1981年的830.16/10万下降到2014年的289.30/10万(APC=-3.44%,95% CI:-3.68%~-3.20%);女性人群中由1981年的654.63/10万下降到2014年的226.40/10万(APC=-3.38%,95%CI:-3.60%~-3.16%).男女合计人群平均期望寿命由1981年的69.67岁上升到2014年的82.26岁(APC=0.57%,95% CI:0.53% ~0.61%).恶性肿瘤(30.33%)、脑血管病(17.22%)、心血管病(9.09%)、呼吸系统疾病(15.30%)及损伤和中毒(8.08%)是当前影响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 昆山市1981-2014年全死因死亡率逐渐下降,平均期望寿命逐步提升,但恶性肿瘤、循环与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损伤与中毒仍是当前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原因.

  • 2014年陕西省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作者:刘峰;朱妮;邱琳;郁会莲

    目的 了解陕西省居民死亡情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对2014年陕西省居民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分别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比、死因顺位、潜在减寿年数(PYLL)、减寿率(PYLLR)和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居民死亡情况相关指标.结果 2014年陕西省居民总死亡率为579.10/10万,经死因回顾调查数据校正后死亡率为668.64/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x2=193.02,P<0.05),不同年龄段的死因各有特点.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伤害以及呼吸系统疾病是造成2014年陕西省居民死亡前5位的原因.期望寿命男性为74.20岁,女性为79.26岁.而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伤害和呼吸系统疾病则是导致2014年陕西省居民潜在寿命损失前5位的疾病.结论 影响陕西省居民健康和寿命的主要疾病为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提示慢性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重点关注并且采取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

  • 2015年甘肃省兰州市居民死因及期望寿命分析

    作者:刘舒瑜;任晓岚;席金恩;宋桂杭;赵红军;格鹏飞

    目的 调查兰州市2015年疾病监测点居民死因情况,为制定慢性疾病的综合防控策略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兰州市居民死因监测资料,分析监测点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及期望寿命.结果 2015年兰州市居民期望寿命为79.43岁,男性77.68岁,女性81.36岁;报告粗死亡率为480.48/10万,标化死亡率为381.99/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死因前5位疾病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及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循环系统疾病以心脏病和脑血管病为主,恶性肿瘤死因前3位依次为肺癌、胃癌和肝癌,呼吸系统疾病以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慢性支气管炎为主;分别去除顺位前5类疾病死因后,不同人群期望寿命增加0.43~7.01岁,循环系统疾病对期望寿命影响大.结论 目前,危害兰州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是慢性非传染病,应对其加强开展常见慢性病的健康教育,防治结合,提高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

  • 2014年安徽省居民死因及期望寿命分析

    作者:邢秀雅;贺琴;陈叶纪;李蕊;刘志荣

    目的 分析安徽省常住居民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和期望寿命,为制定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国家“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安徽省2014年全国疾病监测点的数据,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死因顺位、期望寿命和去死因期望寿命等指标.结果 安徽省2014年23个全国疾病监测点常住居民老龄系数为10.18%,人群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624.94/10万和551.44/10万,居民人均期望寿命77.72岁.死亡率男性(716.95/10万)高于女性(530.53/10万)(U=44.81,P<0.05)、农村(659.26/10万)高于城市(587.56/10万)(U=17.2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人均期望寿命女性(80.59岁)高于男性(75.33岁)、城市(78.20岁)高于农村(77.12岁).慢性病占总死因的86.87%,居民死因顺位前5位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对男性和女性期望寿命影响大的疾病分别为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疾病,伤害对男性期望寿命的耗损大于女性,而心脏病对女性期望寿命的耗损大于男性.对城市和农村期望寿命影响大的分别为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疾病.结论 慢性病尤其是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对安徽省居民健康影响日趋严重,在疾病防控中,应根据性别、城乡和年龄差异,采取针对性的综合防控措施.

  • 2007-2012年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居民死亡资料分析

    作者:王心祥;张勇

    目的 了解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居民死亡水平和死亡原因,为政府制定有效预防控制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烟台市芝罘区2007-2012年居民死亡资料,按照ICD-10进行死因归类,用死亡率、构成比、死因顺位和期望寿命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2年烟台市芝罘区总死亡率为467.26/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7-2012年烟台市芝罘区居民前5位死因依次是肿瘤、心血管病、脑血管病、伤害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构成占总死亡的89.04%.性别、年龄组死亡率呈“U”形变化,从15岁开始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50岁以后上升趋势明显加剧.平均期望寿命为80.97岁,呈上升趋势.结论 肿瘤、心脑血管病和伤害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烟台市芝罘区居民的主要死因.芝罘区社会逐步步入老龄化,要大力发展老龄事业.

  • 浙江省岱山县居民死因分析

    作者:胡国忠;何存弘;邱凤梅

    目的 为掌握浙江省岱山县海岛地区居民健康状况和主要疾病死亡原因,评价居民健康水平,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岱山县1986 -1988年和2009-2010年两个时期居民死亡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进行编码,以2000年全国标准人口构成比进行死亡率标化.结果 岱山县两个时期居民粗死亡率分别为657.46/10万和767.65/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699.37/10万和399.07/10万,两个时期死亡率均男性高于女性(u=6.17,P<0.01;u=7.48,P<0.01);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分别为恶性肿瘤、呼吸系病、损伤中毒、脑血管病及消化系病和恶性肿瘤、呼吸系病、脑血管病、心脏病及损伤中毒,5类死因占死亡总数分别为77.74%和84.33%.居民平均期望寿命男性分别为68.58岁和75.80岁,女性分别为72.17岁和81.76岁,平均期望寿命分别上升了7.22岁和9.59岁,两个时期均为女性大于男性.结论 岱山县居民以恶性肿瘤、呼吸系病、脑血管病、心脏病及损伤中毒为主要死因,其中肿瘤死亡率以肝癌居首,其次为胃癌.

  • 北京市西城区1990~2004年居民期望寿命

    作者:姜吉英

    期望寿命是一个综合各年龄组死亡概率后计算的相对指标,它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某个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人口的健康状况,提高居民期望寿命,是控制慢性病和其它因素导致死亡的长期工作.

  • 2006年北京市大兴区居民病伤死因分析

    作者:侯文平;赵培英

    为了解北京市大兴区居民病伤死亡现状,对2006年居民各类病伤死亡谱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2014年北京市怀柔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状况分析

    作者:刘静

    目的 了解北京市怀柔区居民恶性肿瘤的死亡状况及死因特征,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ICD-10标准进行死因编码,对2014年怀柔区居民死因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怀柔区居民恶性肿瘤死因特征及其对居民寿命的影响.结果 2014年怀柔区居民病伤死亡1 882例,粗死亡率671.87/10万,其中恶性肿瘤死亡469例,死亡率为167.43/10万,在全死因顺位中居第三位,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为210.20/10万,女性124.49/10万.结论 恶性肿瘤是影响怀柔区居民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

  • 北京市与世界各国期望寿命对比分析

    作者:苏健婷;李刚;王苹;杜婧;王晶;刘庆萍;高燕琳;韦再华

    目的 对比分析北京市和世界各国的期望寿命及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2013-2015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死亡登记资料,分析期望寿命并与2015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015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期望寿命为81.95岁,男性79.81岁,女性84.16岁;2013-2015年平均增长0.15岁.2015年北京市期望寿命高于社会人口指数较高的国家和地区(79.3岁),高于全球高收入国家和地区(80.8岁),仅低于世界上13个国家和地区的水平.结论 2015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期望寿命较高,增长缓慢,且不同区的期望寿命及其增长速度有较大差异.

  • 2017年北京市居民死因与期望寿命分析

    作者:刘庆萍;王苹;李刚;高燕琳;苏健婷;杜婧;王晶;韦再华

    目的 分析2017年北京市居民健康状况,为实现健康北京中长远规划及制定卫生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7年北京市居民死亡监测资料,使用死亡率、死因顺位、期望寿命等统计指标对北京市居民健康状况进行描述.结果 2017年北京市居民婴儿死亡率2.29‰,孕产妇死亡率8.17/10万,期望寿命82.15岁,女性高于男性4.43岁.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仍以恶性肿瘤、心脏病及脑血管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占全部死亡的71.66%.男性前十位死因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女性的精神疾病已位居第10位死亡原因.1 ~14岁组的意外跌落和机动车辆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也需要予以足够的重视.结论 2017年北京市户籍居民健康状况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女性健康状况优于男性,恶性肿瘤、心脏病及脑血管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造成居民健康损失的主要原因,提高老年人口的健康及生存质量,进一步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是今后工作的重点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 和龙市2015年居民期望寿命调查分析

    作者:张春英

    目的:居民期望寿命是反映当地经济水平、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的重要要指标.为全面描述和分析诸多因素对居民生命健康的综合影响,并为行政决策提供依据,在全市开展了2015年人均期望寿命的调査研究工作.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和龙市2015年死亡监测数据,计算期望寿命.结果:通过居民期望寿命调查分析发现,和龙市2015年朝鲜族居民期望寿命为77.29岁、汉族期望寿命为77.75岁;朝鲜族男性期望寿命为74.39岁,汉族男性期望寿命为74.94岁;朝鲜族女性期望寿命为80.62岁,汉族女性期望寿命为81.01岁.朝鲜族男、女性期望寿命均低于汉族.结论:婴幼儿死亡及青少年死亡直接影响居民期望寿命,加强婴幼儿健康监护及伤害监测,降低婴幼儿及青少年死亡率,将有利于提高和龙地区期望寿命.

  • 2017年无锡市梁溪区居民死因及期望寿命

    作者:王琳

    目的:了解无锡市梁溪区居民主要死因、期望寿命及主要疾病对期望寿命的影响,为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利用死亡率、构成比、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等指标,对2017年无锡市梁溪区居民人口资料和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7年辖区户籍居民粗死亡率763.29/10万,标化死亡率352.56/10万,其中男性粗死亡率875.54/10万,女性粗死亡率654.19/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5.345,P<0.01).居民出生时期望寿命83.36岁,其中男性80.65岁、女性86.29岁.结论:通过加强慢性病预防以及意外伤害危险因素干预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居民的健康寿命.

412 条记录 1/21 页 « 12345678...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