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蒌蒿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张健;孔令义

    目的为阐明蒌蒿的有效成分,对其叶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乙醇提取、石油醚脱脂、大孔树脂、硅胶柱层析.结果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光谱方法鉴定分别为木犀草素-4',7-二甲醚(4',7-dimethylluteolin)(I),11,13-dihydromatricarin(Ⅱ),柯伊利素-7-O-β-D-葡萄糖苷(chrysoerid-7-O-β-D-glucoside)(Ⅲ),木犀草素-4'-O-β-D-葡萄糖苷(1uteolin-4'-O-β-D-glucoside)(Ⅳ),槲皮素-3-O-β-D-木糖苷(quercetin-3-O-β-D-xylcoside)(V),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Ⅵ).结论除胡萝卜苷(daucostero1)(Ⅵ)外,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1,13-dihydromatricarin(Ⅱ)在10-5 mol·L-1时对B-16细胞(小鼠黑色素瘤细胞)和HL-60细胞(人原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有显著的抑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93.42%和90.60%;随着样品浓度的递减,抑制作用也逐渐减弱.

    关键词: 蒌蒿 化学成分
  • 又是河豚欲上时

    作者:玳迦

    苏东坡有诗云"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提醒人们不要错过吃河豚的季节,也引发了人们对河豚的无限遐想.

  • 蒌蒿满地芦芽短

    作者:胡献国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 达斡尔人与柳蒿芽

    作者:张港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中有"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句中说的"蒌蒿",有人考证就是柳蒿.柳蒿为菊科植物,属蒿中的白蒿,略苦,味似柳叶,故名柳蒿.据说柳蒿有解毒作用,与河豚同煮,可消解河豚之毒.

  • 蒌蒿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张健;林玉英;孔令义

    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z.为菊科蒿属植物,分布于东北、华北至华东等省区.全草入药,有止血、消炎、镇痛、化痰之效,近年来发现用于治疗肝炎良好,四川民间作"刘寄奴"代用品.幼苗作蔬菜食用[1,2].冯孝章等对蒌蒿的地上部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artselenin、artselenoid、二十九烷醇、二十九烷基正丁酯、6,7-二-羟基香豆素、东莨菪素、β-谷甾醇、胡萝卜素等12个化合物[3].药理实验表明,蒌蒿能非常显著地延长小鼠耐缺氧时间和提高小鼠抗疲劳能力;能显著地增强小鼠耐高温和耐低温能力及RES系统的吞噬功能[4].蒌蒿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和真菌中的面包酵母有良好的抑制作用[5].

  • 蒌蒿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段和祥;罗文艳;杨毅生;程奇珍;刘绪平;胡红刚

    目的 研究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蒌蒿全草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反式白藜芦醇(1)、反式肉桂酸(2)、咖啡酸(3)、绿原酸(4)、没食子酸(5)、木犀草素(6)、异鼠李素(7)、7-甲氧基香豆素(8)、槲皮素(9)、毛蕊花糖苷(10)、7-甲氧基-4'-羟基异黄酮(11).结论 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蒌蒿叶的黄酮类成分研究

    作者:张健;孔令义

    目的 为阐明蒌蒿的有效成分,对其叶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乙醇提取、石油醚脱脂,大孔树脂、硅胶柱色谱分离.结果 分离得到12个黄酮类化合物,经光谱方法 分别鉴定为雷杜辛黄酮醇(retusine,Ⅰ)、阿亚黄素(ayanin,Ⅱ)、木犀草素-4',7-二甲醚(4',7-dimethylluteolin,Ⅲ)、柯伊利素(chrysoerid,Ⅳ)、芹菜素(apigenin,Ⅴ)、木犀草素(luteolin,Ⅵ)、3',4',5,7-四羟基二氢黄酮(3',4',5,7-tetrahydroxyflavanone,Ⅶ)、山柰素(kaempferol,Ⅷ)、槲皮素(quercetin,Ⅸ)、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apigenin-7-O-β-D-glucoside,Ⅹ)、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luteolin-7-O-β-D-glucoside,Ⅺ)、芦丁(rutin,Ⅻ).结论 其中化合物Ⅰ、Ⅱ、Ⅵ~Ⅹ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Fe2+半胱氨酸诱发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方法 测定单体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强度为Ⅸ(64.73%)>Ⅵ(64.18%)>Ⅶ(63.75%)>Ⅷ(60.18%)>Ⅺ(59.03%)>Ⅻ(47.09%).初步分析黄酮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的构效关系如下:分子中的酚羟基的数目和可以形成氢键的酚羟基数目与分子的抗氧化活性正相关.

  • 蒌蒿的研究进展

    作者:仲雨;秦明珠

    对蒌蒿的本草考证、化学成份研究、药理作用研究及应用现状作一综述,为萎蒿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蒌蒿 成份 药理
  • 食之道顺天意

    作者:刘纳

    中华民族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朝,已有了“四季食单”.“小满河歪瘦蹩子,夏至鲫鱼空壳子,端午螃蟹虚架子”,说的便是违时之食.清明前,刀鱼刺软,河蚌浆足,夏用鲤、虾,秋鲈霜蟹,都是因为此时的鱼虾,体肥味美,养分充足.“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说的就是鳜鱼、河豚的佳食用时机.

  • 白蒿本草考证

    作者:张树人

    经考证,较早载于<神农本草经>的白蒿应为菊科植物大籽蒿Artemisia Sieversiana Ehrh.ex Willd..

  • 一测多评法测定蒌蒿药材中10种成分的含量

    作者:罗文艳;段和祥;杨毅生;刘绪平;程奇珍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蒌蒿药材中10种成分的含量.方法:以白藜芦醇为内参物,建立白藜芦醇与绿原酸、咖啡酸、芦丁、毛蕊花糖苷、7-甲氧基香豆素、肉桂酸、槲皮素、木犀草素和异鼠李素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各成分的含量.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这10种成分的含量,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采用一测多评法和外标法测定的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该方法准确度高、回收率好,可用于蒌蒿药材中多成分的质量评价.

  • 蒌蒿地上部分挥发油成分的气-质联用分析

    作者:赵呈雷;陈彦;贾晓斌;王勇

    目的:分析蒌蒿地上部分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蒌蒿地上部分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52个峰,并鉴定出各峰所对应的化合物.其主要化学成分为α-石竹烯(8.245%)、10,10-二甲基-2,6-二亚甲基二环[7.2.0]十一烷-5-β-醇(7.089%)、6,10,14-三甲基-2-十五碳酮(5.199%)、氧化石竹烯(4.808%)等.结论:本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蒌蒿提供科学依据.

  • 蒌蒿提取物滴丸的制备工艺研究

    作者:赵呈雷;陈彦;贾晓斌;黄一平

    目的 优选蒌蒿提取物滴丸的佳制备工艺.方法 以溶散时限、丸质量变异系数、外观质量作为评定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实验优化蒌蒿提取物滴丸的制备工艺.结果 蒌蒿提取物滴丸的佳制备工艺为:以聚乙二醇4 000 (PEG-4 000)为基质,药物与基质比为2∶3,甲基硅油为冷凝剂,药液温度80 ℃,冷凝柱管口温度45 ℃,冷凝剂温度5 ℃,滴距5 cm,滴速为20滴·min-1.结论 优化的工艺条件稳定、可靠,制备的滴丸外观质量良好、丸质量差异和溶散时限均较理想.

    关键词: 蒌蒿 滴丸 制备工艺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