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期刊为您保价护航
-
您好,我们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期刊推荐
2、咨询绿色通道
3、医生论文咨询
-
现在咨询——先见刊后付款
请输入您想要咨询的问题......
《中医药学刊》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几种大型中医药学术刊物之一。编委会中,由4名院士及全国最负盛名的20余位名中医专家(均为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员)作为顾问,全国26所中医院校校长担任编委,为高层次、高品位的中医药期刊。主要面向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中医药学术发展同步。重点报道专家、学者及各级立项课题的最新发展动态,并为国家级科研项目开辟有绿色快速通道。
1-3个月
本刊只刊登首发稿。凡投本刊的稿件一律不收审稿费。
来稿应有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要求立题新颖,资料真实,方法科学,统计合理,结论推导合乎逻辑。数据应准确,有可重复性,应做统计学处理。诊断和疗效标准应注明出处,使之具有权威性。词语准确,句子精练,使用标准简化字。遵从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数字用法、标点符号及其他标准。
若作者投稿3个月后未收到本刊编辑部的任何通知,可自行处理稿件,请勿一稿多投。如不拟刊用,不退原稿,请自留底稿。来稿如涉及保密事项,概由作者本人负责。
凡向本刊所投稿件,如被刊发,其复制权、发行权、优先数字出版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翻译权、汇编权等权利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稿酬均由本刊一次性支付。
文稿的格式要求如下。
1 文稿的构成、首页注释、层次标题
文稿的内容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以上5项建议均翻译成英文)、中图分类号、首页注释、正文、(致谢、)参考文献、及英文部分。
当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和访问学者时,应当以作者中的导师为通讯作者。
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凡取得国家或部、省、市级以上基金或相关项目,应予说明,并附基金证书拍照图片或扫描件(本刊可优先录用)。论文刊登后获奖者,请及时通知本刊,并将获奖证书复印件寄至本刊。
首页地脚注释按以下格式。
————————
收稿日期: yyyy-mm-dd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类别(项目编号)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姓名(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具体到市县),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通讯作者:姓名,(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具体到市县),职称,学位,研究方向。E-mail:……。
文稿的层次标题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码,左顶格书写,不同层次序号之间用下圆点相隔,如:一级标题使用1、2、3、……;二级标题使用1.1、1.2、1.3、……;三级标题使用1.1.1、1.1.2、1.1.3、……。层次标题以下,还可使用1)、2)、3)、……;①、②、③、……;a)、b)、c)、……等书写。文稿的引言部分不写编号和标题。
图片、表格、引文、公式、定理等的序号,均要按其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全文统一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码。例如:图1、表2、文[3]、式(4)、定理5。
2 文题、作者姓名、作者机构、摘要、关键词和中图分类号
中文文题应做到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一般不超过20字,不能使用笼统的、泛指性很强的词语,避免使用简称、缩写、化学结构式、药品商品名等不规范名词。尽量不设副标题。。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署名顺序排列。各作者之间以“,”分隔。在编排过程中如需改动,应由第一作者出具书面证明,并加盖单位公章。
作者机构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简称,后加城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名。多个机构的情况下,机构名称之前加编号,同时作者姓名右上角加相应编号。不同机构之间以“;”分隔。
文章必须有中文摘要、关键词。摘要不少于200汉字。要求以第三人称撰写,其中的缩略语应说明后再使用。摘要应包括4个层次: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摘要独立成篇,不分段,意义完整;信息具体:使用科学性文字和具体数据,不使用文学性修饰词;不使用图、表、参考文献、复杂的公式和复杂的化学式。
关键词应有3~8个关键词。不同关键词之间用“;”分隔。缩略语应先写中文全称。
中图分类号应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查找。
3 英文部分
英文文题的内容与中文标题相应。其长度一般不超过100个字符。第一个词不用冠词。除第一字母及专有名词应大写以外,一律小写。
作者姓名 其内容和顺序均与中文相同。中国作者姓名应按汉语拼音:例如:WANG Da-zhong。
作者机构的英文 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缩写。
英文摘要的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的内容相应,不少于100个英文单词,缩略语应加以说明。英文摘要的文字要求:1)第一句话不应与文题重复;2)尽量使用简单句;3)尽量使动词靠近主语;4)不用第一人称作主语;5)以重要的事实开头,而不以辅助从句开头;6)在有动作主体的情况下,使用主动语态。
英文关键词的内容、数量和顺序,均应与中文关键词相应。缩略语应先写全称再写简称。除专有名词大写以外,一律小写。
4 量名称、量符号与量单位
文稿作者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正确地使用量的名称、量的符号与量单位的符号。文中所用量符号,应在首次出现时加以定义。同一个量的符号,应全文统一。
量的符号、一般函数及其变数等,一般用单个斜体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表示。量符号可带有角标或带有括弧中的说明。量的数值与量的单位符号之间, 留一英文空格。如“10毫米”应为“10 mm”。
每一个组合单位符号中,斜线不得多于1条,如体重每天每千克用药剂量应写成mg·kg-1·d-1或mg/(kg·d)。
5 数字和字符的用法
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用阿拉伯数字,如:公元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物理量量值,非物理量的量词(计数单位)前面的数字,计数的数字,文后参考文献(古籍除外)著录中的数字。应使用汉字数字的场合:固定词语中作语素的数字,相邻2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的概数,带有“几”字的数字表示的概数,中国及世界各国、各民族的非公历纪年,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特定含义词组中的数字,古籍参考文献标注中的数字。
单一字母量的符号、变量符号、从量的符号转化的角标、一般函数符号等使用斜体。多个字母组成的量的符号:除特征量使用斜体以外,一般使用正体。
矢量(向量)、矩阵、张量的符号使用黑斜体。使用正体的情况有:国际标准单位(SI)词头和量单位、从文字转化的角标、阿拉伯数字、叙述性文字、化学元素符号、缩略语、仪器的规格型号、自然对数的底 e、圆周率π等。
6 数值的表示和有效位数
数值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合理地选取数值的有效位数。合理地使用SI词头或10的幂,使数值范围在0.100~999之间。
数值中的小数点后位数,全文应保持统一。
7 插图
插图应当清晰,有自明性。插图应随有中文文字清晰明了表示,顺序为插图、图注、图题。插图应放在引用该插图的文字自然段之后。
8 表格
表格在文中的位置:应随文给出,表格内容不与文字、插图重复,顺序为:表题、表格、表注。表格宜用“三线表”,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需注释处,用*、▲、#等表示。
9 参考文献
9.1 参考文献表的著录原则
1) 本刊所发表科技论文必须列出参考文献表,以便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详细出处,提供论文论点的科学依据,反映科学技术的继承与发展的传承关系,表示作者的严肃科学态度,尊重研究人员(不仅包括其他研究人员,也可以包括该文作者)的前期研究成果。
2) 所引用文献必须是作者本人直接阅读过的、正式出版的、最主要的、最新鲜的相关文献。
9.2 参考文献著录表的一般要求
1) 参考文献表应放在论文的结论之后。
2) 本刊采用顺序编码制,即按参考文献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进行编码,并在正文中指明其标引处。
3) 研究型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不得少于5条。
4) 建议:中文的参考文献,在原文参考文献之后,附加英文译文。文献译文与文献原文共用一个引文编号。并在一文之后,加注“(in Chinese)”。
9.3 作者人名的表示方法
1) 作者人数不超过3人的,全体姓名都写;作者人数超过 3 人的,前3人的姓名都写,余者不写,后面加“,等”或“, et al”。 人名之间用“,”分隔。不用“和”或“and”。
2) 不论中国和外国的作者,作者的姓名,一律“姓在前,名在后”。
3) 西方作者的姓名中,名字部分缩写,但是缩写后不加缩写点。
4) 拼音写法书写的中国作者姓名只分为“姓”、“名”两段。“姓”的全部字母都大写,“名字”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小写,中间加连字符。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发文量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总被引频次
热门常见问题
知网显示,杂志的复合影响因子为1.360,综合影响因子为1.007。
杂志官网:zhzyyxk.cbpt.cnki.net
杂志是医学类核心期刊,杂志目前是科技核心、中文核心期刊。
根据投过稿的作者反应,杂志的投稿成功率还是蛮高的,如果文章有基金类的支持更容易接受。
推荐刊物均可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正刊
可签署保密协议 ,不透露任何用户信息可跟踪进程,全程协议
1对1服务,7x24小时在线
14年经验沉淀,实体公司运营
目的:研究中药槐杞黄颗粒联合弥凝片治疗单症状性夜遗尿症的远近期疗效、中医证候改善及预后状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来医院就诊的患有单症状性夜遗尿症患者84例进行研究.经过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弥凝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槐杞黄颗粒联合弥凝片治疗.治疗1个疗程之后,进行夜尿次数等指标的观察.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夜尿减少次数.同时,对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 =9.722;P <0.05).治疗前,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阴虚体质,舌质红苔薄脉细等中医症状积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阴虚体质,舌质红苔薄脉细等中医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x2=0.941;P<0.331).治疗前,两组夜间尿量及排尿次数也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夜间排尿量及排尿次数显著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年,观察组患者总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4.459;P<0.05).结论:中药槐杞黄颗粒联合弥凝片治疗单症状性夜遗尿症具有较好的远近期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症候,并且具有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的广泛推广.
目的:探讨温和灸扳机点干预对局部组织TGF-β1和Smad4表达影响.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B组(模型对照)和C组(模型干预)3组,每组18只;每组又均分3小组(A0-A2、B0-B2和C0-C2).B、C两组建立肌筋膜痛扳机点模型,并分别给予C1组和C2组温和灸干预.分批处死大鼠,扳机点部取材,制片并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RT-PCR对TGF-β1mRNA及Smad4m-RNA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TGF-β1、Smad4在正常组织中弱表达,B组和C组强表达;C0组与肋组间TGF-β1 mRNA、Smad4mRNA表达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C1组与B1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C1组较B1组显著下降;C2组与C1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C2组较C1组显著下降.结论:温和灸法干预能够下调TGF-β1和Smad4的表达,可能间接调节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的靶基因表达,从而改善扳机点局部肌组织的病理化状态.
目的:探究三黄汤联合负压吸引在糖尿病足深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40例糖尿病足深部感染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三黄汤联合负压吸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的保肢率(92.86%)与对照组患者的(81.43%)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抗生素使用时间(8.47±1.31)d、换药次数(18.96±2.01)次、创面愈合时间(27.56±2.98)d和住院时间(25.47±3.28)d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11.64±1.53)d、(23.11±2.38)次、(35.85±4.29)d、(35.48±4.3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糖尿病足部溃疡Wanger分级中1级的患者(55.71%)明显优于对照组(5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IgG、IgA、IgM、CD4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hs-CRP、N、WB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黄汤联合负压吸引在糖尿病足深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提高患者保肢率,缓解溃疡症状,减少换药次数,机体免疫能力提高,缓解炎症病变,促进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
目的:探讨马伟明主任中医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组方用药规律,阐述其临证经验.方法:收集及选取马伟明主任中医师临床治疗GERD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组方规律;并分析及阐述马伟明主任中医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用药经验.结果:纳入马伟明主任中医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446首处方,明确其常用药物10个、核心组合10组及新处方4首.将病案分为肝胃郁热、中虚气逆、脾虚湿热、痰气交阻、瘀血阻络及肝胃阴虚6个证型,确定6个证型的常用药物.以上结果,均绘制其网络图进行展现.结论: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进行数据挖掘,提出马师治疗GERD以“和、清、通、降”为四大常法;并体现其“用药轻润,注意顾护脾胃”“病久痰瘀论治”的临证特点.
目的:探究200例高血压痛患者的发病刺激因素,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和证候特点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法,对2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发病刺激因素及中医体质的问卷调查,依据王琦“体质九分法”同时结合中医理论辨证分型终总结体质辨识结果,进行中医四诊资料采集及证候诊断,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讨中医体质类型和证候的相关性.结果:(1)发病刺激因素调查结果表明,多数患者受到喜怒情致过激、思虑过度、饮食不节、饮食偏成、抑郁情志不遂等刺激因素的影响,前三位依次为:喜怒情致过激142例(71%)、思虑过度138例(69%)、饮食不节127例(63.5%);(2)200例患者中,平和质3例,特禀质4例,其余193例均为病理体质,如果兼杂质者按每种体质出现频次统计,以痰湿质出现频次高,其后依次为气郁质、血瘀质、阴虚质、湿热质、气虚质、阳虚质、特禀质、平和质;(3)中医辨证分型结果表明,200例入选患者中以痰湿壅盛证为常见,占39%,其后依次为痰瘀互结证(25%)、肝阳上亢证(16%)、痰热内阻证(10%)、气阴两虚证(6%)、阴阳两虚证(4%);(4)中医体质类型与证候相关数据表明,痰湿质与痰湿壅盛证、痰瘀互结证、痰热内阻证呈正相关;气郁质与肝阳上亢证、痰瘀互结证呈正相关;血瘀质与痰瘀互结证、肝阳上亢证呈正相关;阴虚质与肝阳上亢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呈正相关;湿热质与痰热内阻证呈正相关;气虚质与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痰湿壅盛证呈正相关;阳虚质与阴阳两虚证呈正相关(P<0.05或P<0.04).结论:高血压患者体质类型以痰湿质、气郁质为常见,证候特点以痰湿壅盛证为常见,体质类型与本病临床表现证候具有明显相关性,可作为其危险因素及至关重要的特质.其中痰湿质多为痰湿壅盛证、痰瘀互结证、痰瘀互结证;气郁质表现为肝阳上亢证、痰瘀互结证,这些体质和证候的形成可能与喜怒情致过激、思虑过度、饮食不节、饮食偏咸、抑郁情志不遂等刺激因素有关.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对骨关节炎小鼠局部淋巴管结构与分布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探究其对关节退变的治疗效果.方法:清洁级雄性C57BL/6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仅打开小鼠右膝内侧皮肤及关节囊而不损伤其他结构;其余小鼠则切断内侧副韧带及内侧半月板前部致骨关节炎模型;补肾活血方组于造模后第2天开始以补肾活血方浓缩煎剂按0.2 mL/只的剂量灌胃;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同等剂量0.9%氯化钠溶液干预,每天1次,持续12周.分别于4周及12周处死小鼠取右膝关节,Safranin-O染色观察关节组织的形态和结构;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及全切片扫描系统检测小鼠局部淋巴管结构与分布情况.结果:术后12周,模型组小鼠膝关节呈现软骨裂隙、关节游离体及关节软骨丢失等典型骨关节炎改变,OARSI评分显著升高(P<0.01);其关节周围毛细淋巴管及总淋巴管增加(P<0.01和P<0.05)而成熟淋巴管减少(P<0.05);术后12周,补肾活血方组小鼠成熟淋巴管及总淋巴管均显著增加(P<0.01);其OARSI评分亦显著下降(与模型组比较,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可能通过促进淋巴管成熟,增加其回流功能从而延缓关节退变.
辨证优化疗法是将中医的宏观辨证与现代医学的微观认识结合起来,不同于单纯的中医辨证方法.辨证优化疗法通过辨疾病、辨阴阳、辨病因病机、辨证型、辨治疗与调护的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于疾病的认识和诊疗方面能够更深刻,在临床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把辨证优化疗法运用在慢性肾脏病的诊治,不仅提高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准确性,而且为现代医学的单一性治疗提供了另一种方法.辨证优化疗法为慢性肾脏病患者提供了一个个体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策略.
目的:以补阳还五汤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建立补阳还五汤中红花药材的煎煮动力学模型.方法:建立HPLC法测定补阳还五汤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以Fick扩散定律为基础,推算出煎煮动力学参数并拟合方程.结果: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0.40~2.80 μ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48.924X-1.380 9 R2=0.999 8;煎煮动力学方程为CB=[0.015 96/(MIR)t1/2]1/6.3,且验证结果良好.结论:本次研究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与试验结果相吻合,各条件下的试验数值与计算数值的标准偏差(6.72%)基本能满足工业标准偏差要求.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NKI、VIP、万方、CBM、PubMed以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评价所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篇随机对照试验,137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治疗前后HAMD积分变化情况说明在改善PSD患者抑郁状态及降低血清中5-HT的再摄取方面针刺治疗优于抗抑郁药物对照组[SMD=-0.45,95% CI(-0.71,-0.19),Z =3.38(P =0.000 7)].(2)在改善PSD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方面针灸疗法疗效尚不明确.意义:治疗前后HAMD量表积分变化提示针灸治疗组疗效优于抗抑郁药物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过程中,针灸治疗疗效优于抗抑郁药物治疗.针灸疗法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较小.但各亚组间结论不明确,今后需要开展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
透灸法是高希言教授在古代重灸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临床用灸经验,总结出的疗效显著的施灸方法.透灸法有其显著的优势:灸时温度控制在43~ 45℃,持续时间28~32 min;灸量充足,灸感会向深部透达;无水疱、灸疮、瘢痕等出现.头部、肩关节部位、膝关节部位、腹部、颈部、背部、腰部以及面、手和足部等不同部位的透灸法均有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目的:观察附子理中汤对腹泻型肠易激(D-IBS)大鼠模型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健康SPF级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附子理中汤组,用束缚应激加番泻叶灌胃方法为基础联合复制腹泻型IBS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正常组、模型组以生理盐水灌胃(按20 mL·kg-1),中药组以附子理中汤(按1.5g·kg-1)给药,1次/d,连续14 d.采用ELISA法检测IgA、IgG、IgM、CD4、CD8、CD45的含量.结果: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血清的CD4高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大鼠血清的CD4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CD4/CD8比值与正常组相比有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大鼠血清CD4/CD8比值与正常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的IgA、IgG高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附子理中汤中药组大鼠血清的IgA、IgG,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附子理中汤可以提升细胞免疫功能,改善体液免疫,对协调D-IBS的免疫失衡状态是有积极作用的.
目的:通过比较鹿角、鹿角脱盘、鹿骨中总多糖含量,为鹿角与鹿角脱盘同用,以及鹿骨的药用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苯酚-硫酸法和蒽酮-硫酸法,测定鹿角、鹿角脱盘、鹿骨中总多糖含量.结果:两种测定方法中,三者总多糖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鹿角脱盘,鹿角,鹿骨;两种测定方法中,蒽酮-硫酸法测定结果,各样品总多糖含量均高于苯酚-硫酸法测定结果.结论:从总多糖角度,鹿角及鹿角脱盘含量具有显著差异,不宜作同一药材使用;同为鹿的骨化部分的鹿骨,与鹿角总多糖含量差异较大,应分别药用.
目的:探究左归丸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中降钙素受体蛋白(CTR)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去卵巢大鼠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组、左归丸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ALP和TRAP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股骨组织ALP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股骨组织CTR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去卵巢组血清中ALP和TRAP含量明显升高(P<0.01),股骨组织ALP和CTR蛋白表达明显下降;与去卵巢组比较,左归丸组血清中ALP和TRAP明显降低(P<0.05),股骨组织ALP和CTR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结论:左归丸能明显降低血清中ALP和TRAP的含量,显著升高ALP和CTR蛋白表达的水平,从而有效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目的:评价温经通络中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学术论文总库及Pubmed、Web of science、Elsevier等数据库中关于温经通络中药对比其他药物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对照研究.对纳入研究的试验根据Jadad评分量表和Cochrane Handbook 5.1评估文献质量和偏倚风险,采用软件Revman 5.3.5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22项临床研究、1651个病例,温经通络中药组852例,对照组799例.Meta分析表明:温经通络中药与对照组相比有更高的临床有效率和安全性,能更显著地降低WOAMC评分、VAS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结论:温经通络中药可以有效改善KOA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本次系统评价仍存在一些局限性,未来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目的:研究龙胆酒制前后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差异.方法:大鼠灌胃生龙胆和酒龙胆后,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腹腔注射2.5% CC14植物油溶液(1.5 mL/kg),复制急性肝损伤模型,比较肝脏指数、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急性肝损伤程度,考察龙胆酒制前后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差异.结果:生龙胆、酒龙胆均能明显降低肝损伤大鼠体内ALT、AST、TNF-α、MCP-1、IL-6、MDA含量(P<0.05),酒龙胆组大鼠TNF-α、MCP-1、IL-6含量比生龙胆组大鼠下降更为显著(P<0.05).生龙胆、酒龙胆均能明显提高SOD、GSH、GSH-Px含量,生龙胆组大鼠GSH、GSH-Px含量较酒龙胆组上升更为显著(P<0.05).HE染色结果表明龙胆水提物能够减轻CCl4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结论:生龙胆、酒龙胆均对CCl4所致的大鼠急性肝损伤均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中生龙胆提升肝组织的抗氧化作用较强,酒龙胆消除炎症因子、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较强.
环状RNA (circRNA)是一类不同于线性RNA的内源非编码RNA,它是通过反向剪接形成的闭合环状RNA分子,不具有5'端帽子和3'端poiyA尾巴结构.在生物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已经在真核细胞中发现大量内源性circRNA,其中一部分circRNA表达呈现出表达特异性以及物种间保守性,表明circRNA在调节基因表达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近年来研究发现,circRNA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过程中的调节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就circRNA在神经退行性疾病调控作用进行总结和综述.
肝硬化主要是因为慢性肝脏疾病发生反复的中末期阶段,会产生很高的死亡率、预后较差以及并发其他病情复杂的经.池晓玲教授证治肝硬变,提倡个体化治疗,其中“辨证、辨病、辨质”相结合是治疗过程中重要方面.主张中西互补,各有侧重,提高治疗肝硬变的疗效.肝硬变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慢性肝脏疾病反复发生,主要存在于疾病发展的中末期,具有较高死亡率,不良预后以及并发复杂的其他疾病.现代医学对其治疗并未收到较好的效果,并花销较大,同时肯能引起其他并发症的发生[1-2],池晓玲教授现任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现已在临床上工作时间达到20多年,在治疗肝硬化疾病方面有很多经验,故对池晓玲教授在证治肝硬化方面的经验进行综述.
目的:研究天花粉蛋白(TCS)对乳腺癌紫杉醇耐药株侧群细胞(MCF-7/PTX-SP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从干细胞角度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FACS分选MCF-7/PTX细胞中的SP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SP细胞、非SP细胞中CD44+CD24-细胞比例、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对其进行鉴定;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TCS对SP细胞的促凋亡作用;RT-PCR法检测不同浓度TCS对SP细胞内Bcl-2和Bax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非SP细胞及SP细胞中CD44+/CD24-细胞的比例分别为0.47%和59.14%;与非SP细胞相比,SP细胞具有更高的体外克隆形成能力;TCS对SP细胞具有凋亡诱导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SP细胞的凋亡率也随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751,P<0.01;t2=-10.892,P<0.01;t3=-6.999,P<0.01);不同浓度TCS处理后SP细胞内BaxmRNA的表达量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上升趋势(P<0.01),而Bcl-2 mRNA的表达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浓度组Bcl-2/Bax值呈减少趋势(P<0.01).结论:天花粉蛋白对乳腺癌耐药株侧群细胞具有凋亡诱导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ax基因的表达有关.
目的:建立并验证测定柴胡皂苷b1、b2、迷迭香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柴胡皂苷流动相为甲醇-水(72:28),检测波长为254 nm,迷迭香酸流动相为甲醇(B)-0.1%三氟乙酸水(A)(0~5 min,35%B,5.01~15 min,35%~40%B,15.01~30 min,40%B),检测波长为330 nm,体积流量1 mL·min-1,柱温35℃.结果:柴胡皂苷b1、b2、迷迭香酸分别在0.37 ~9.25 μg(r=0.9999)、0.52 ~13 μg(r =0.999 9)、0.2~5.61 μg(r =0.999 9)范国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准确度实验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6.89%、99.01%、97.09%,RSD(%)分别为1.93%、1.51%、1.61%;重复性实验含量RSD(%)分别为1.88%、2.28%、1.65%.结论:所建的测定方法准确、简便、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可用于甲炎康泰颗粒的质量控制.
目的:比较生血灵系列辨证与环孢素治疗糖皮质激素抵抗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疗效及卫生经济学效益.方法:选择120例激素抵抗型IT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予以生血灵系列辨证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以及对照组予以环孢素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每组各60例.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两组治疗期间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并比较成本-效果比以分析卫生经济学效应.结果:两组激素抵抗型ITP患者治疗12周以后,治疗组总有效率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费用及成本效果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血灵系列辨证治疗激素抵抗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优于环孢素,并具有更好的卫生经济学效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目的:探讨三七茜草有效组分宫内缓释系统对大鼠子宫组织中碱性磷酸酶(ALP)、碳酸酐酶(CA)含量变化的影响,进一步评价三七茜草有效组分对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选择已生育的雌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三七茜草缓释系统组(SQ-IUD组)、缓释材料(LR)对照组、节育器模型组(IUD模型组),观察大鼠一般精神状态、子宫内膜形态和大鼠子宫组织中ALP、CA含量的变化.结果:一般精神状态方面,空白对照组大鼠的皮毛色泽、精神良好,饮食、饮水正常;IUD模型组大鼠的一般状态相对于空白对照组差,阴道分泌物稍多.子宫组织中ALP含量方面,SQ-IUD组、IUD模型组ALP分别为(204.70±20.89) μ/L、(159.05±20.36) μ/L(P <0.05);SQ-IUD组、LR组和IUD组分别较空白组ALP含量升高,但P>0.05.子宫组织中CA含量方面,SQ-IUD组、IUD模型组ALP分别为(191.81±14.30) μ/mL、(162.10±25.12)μ/mL,但P>0.05;SQ-IUD组较空白组ALP含量升高,且P<0.05;LR组和IUD组分别较空白组ALP含量升高,但P>0.05.结论:三七茜草有效组分可以有效减轻子宫内膜的炎症表现,对放置含铜IUD后的子宫内膜组织起到了改善作用.
乳腺增生症多以肾虚肝郁为主要病机.查阅中医药补肾疏肝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相关内治法、外治法、联合应用、心理疗法等途径以及疗效,对中医药补肾疏肝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现状进行评述,为临床中运用补肾疏肝法治疗乳腺增生症提供依据.
目的:观察刺骨调筋针法对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FBSS)的临床疗效,探讨提高本病治疗疗效的方法.方法:将60例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针刺组和刺骨调筋针刺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常规针刺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选择腰部夹脊穴、环跳、委中、阳陵泉、悬钟治疗;刺骨调筋组针刺基本同常规针刺组,不同的是,腰部夹脊穴选择棘突上缘旁开3 cm处为进针点,进针直刺抵骨,小幅度提插3次后留针.两组均留针30 min,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月、治疗后3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腰痛评估表进行疗效分析,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记录不良事件.结果:治疗2月后3组VAS、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传统针刺组和刺骨调筋组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月后,对照组VAS评分较治疗2月时升高(P<0.05),表明对照组患者疼痛较治疗2月时有所加重,对照组JOA评分与治疗2月时无明显改善(P>0.05),传统针刺组与刺骨调筋组VAS、JOA评分均较治疗2月时明显改善(P<0.01),刺骨调筋组VAS评分优于传统针刺组(P<0.05),两组之间JOA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5%、95%、100%,3组有效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刺骨调筋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0.0125).结论:刺骨调筋针法治疗FBSS疗效确切,且在改善远期疼痛疗效方面优于传统针刺,但其起效机制仍待进一步揭示.
目的:通过分析10种不同来源的扁桃药材的指纹图谱,建立可以反映蒙药材扁桃化学成分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AgilentEclipseXDB-C18 (4.6 nm×250 n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水-甲醇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 μL;柱温30℃;检测波长225 nm,分析比较十种产地扁桃药材.结果:以苦杏仁苷为参照峰建立了扁桃的指纹图谱,并标定了11个共有峰;10种不同来源的扁桃药材与共有模式之间具有良好的相性,相似度在0.905 ~ 1.0.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重现性好,可为扁桃药材的质量控制和化学成分研究提供参考.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干预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ve injury,CCI)大鼠痛阈变化及脊髓背角P2X4受体的表达情况,探讨P2X4受体在电针镇痛效应中的作用.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模组(Sham Group)、模型对照组(CCI Group)和电针干预组(EA Group),CCI组及EA组结扎坐骨神经造成CCI疼痛模型,各组于术前(0 d)及术后20 d分别测量患侧足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EA组于术后第5天电针“足三里”-“阳陵泉”连续14 d,1次/d.术后20d取各组大鼠L4~6脊髓段用免疫荧光检测P2X4受体表达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CCI大鼠痛阈明显降低,出现痛觉过敏(P<0.01),而电针干预后EA组较CCI模型组痛阈明显增加(P<0.05)但仍低于假模组.术后20 d EA组较CCI组脊髓背角中P2X4受体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脊髓背角P2X4受体参与了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电针可能通过抑制大鼠脊髓中P2X4受体的表达而产生镇痛作用.
目的:观察背部循经推拿手法对慢性束缚应激亚健康模型大鼠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mRNA与CRH蛋白表达及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的影响,探讨推拿调理亚健康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成年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与推拿干预组,每组20只.模型组连续21 d造模干预,每天给予3h的连续束缚以限制其活动.干预组于每日造模后1h内给予背部循经推拿干预.正常组正常饲养,每天亦经过前两组同样的抓取、固定而非束缚等过程.造模干预结束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方法检测下丘脑CRH mRNA含量,Western Blot法测CRH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ACTH与CORT.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下丘脑CRH 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大鼠下丘脑CRH 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下降(P<0.05).(2)模型组血清CORT浓度高于正常组(P<0.05),干预组CORT浓度较模型组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模型组、干预组血清ACTH浓度均高于正常组(P<0.05),但干预组ACTH浓度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应激致亚健康模型大鼠出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功能亢进,推拿干预能够下调下丘脑的CRH mRNA表达从而下调血清CORT与ACTH含量,达到拮抗亚健康状态下HPA轴的功能亢进,改善亚健康状态身心症状,这是推拿调理亚健康的作用机制之一.
目的:探讨黄芪、莪术配伍联合顺铂(DDP)抗肝癌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成瘤后,将其随机分为8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DDP)、黄芪莪术配伍高剂量组(H)、黄芪莪术配伍中剂量组(M)、黄芪莪术配伍低剂量组(L)、黄芪莪术配伍高剂量+顺铂组(H +DDP)、黄芪莪术配伍中剂量+顺铂组(M+ DDP)、黄芪莪术配伍低剂量+顺铂组(L+DDP),每组8只,给药15 d,检测肿瘤新生微血管密度计数(CD34)、MMP-2、bFGF.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H、M、H+DDP、M+DDP组移植瘤组织微血管数目均减少(P <0.05或P<0.01),血清中bFGF、MMP-2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与DDP组相比,H、M、H+DDP、M+DDP组移植瘤组织微血管数目均减少(P<0.05或P<0.01),H、H+DDP组血清中bFGF、MMP-2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黄芪、莪术配伍可能是通过下调MMP-2、bFGF的表达对新生血管生成产生抑制作用.
目的:探索中药成分致敏性与总脱靶数量及致敏脱靶数量的关系.方法:参考《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管理办法》的中药形成“安全中药成分数据集”.参考CFDA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确定有致敏风险的中成药品种,作为“致敏风险中成药数据集”.对两组中药成分进行抽样和脱靶预测(主要预测总脱靶数量及致敏脱靶数量两项指标),其后,进行ROC曲线分析,探索3种模型预测成分致敏风险的优临界值(cutoff).结果:致敏成分组与安全成分组总脱靶数量和致敏脱靶数量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由总脱靶个数和致敏脱靶个数共同建立的综合预测指标具有好的预测准确度(AUC =0.81).
慢性肾脏病是威胁全世界公共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肾脏疾病与免疫异常、组织内过度炎症反应、微循环障碍和血液的高凝状态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某些凝血、纤溶相关物质参与了一些信号通路的激活,而这些信号通路的激活又与炎症反应、纤维增生相关,并直接参与到肾脏病的发生、发展中.通过对这些物质的干预能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现代医学的凝血和纤溶与中医学的瘀血理论有相似之处.从中医角度分析,血脉瘀阻是慢性肾脏病的病因也是病理产物,益气活血治疗法则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中非常重要.
近年来随着中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已有积累了大量单味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以及药理效应研究基础,关于中药复方的研究的突破与创新也是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传统的复方配伍理论有七情配伍和君臣佐使等,是古代医家的智慧凝练与经验汇总.而现代复方配伍规律研究工作主要围绕复方的有效组分配伍、给药后的入血成分和仿生学筛选得到的潜在活性成分研究,药效与配伍量或是指纹图谱的关系,活性成分的药代学-药动学特征以及复方的代谢组学等层次,结合化学,药理,数据分析,代谢多角度多交叉学科,证明其内在蕴含的科学性与协同性规律.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3、4期中医证型与舌苔脱落细胞分布规律,促进舌诊客观化.方法:选取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80例,计算各个证型之间舌苔脱落细胞的成熟指数(MI)、成熟价值(MV),将各证型及20例正常人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脾肾阳虚证、脾肾气阴两虚证表层细胞所占比例、细胞成熟价值高于其他3组,中层细胞所占比例与此成负相关(P<0.01);湿浊证、湿热证表层细胞所占比例、细胞成熟价值高于其他4组,中层细胞所占比例与此成负相关(P<0.01);CKD4期、CKD3a期、CKD3b期、对照组之间的表层、中层的舌苔细胞所占比例、细胞成熟价值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舌苔脱落细胞MI、MV分布规律与慢性肾脏病3、4期中医证型有关.
目的:从C57BL/6成年雄性小鼠肺组织中高效分离、纯化肺成纤维细胞.方法:用改良的组织法分离小鼠肺成纤维细胞,并用差时贴壁法进行纯化.结果:改良的组织法可以在第8天获得原代小鼠肺成纤维细胞,差时贴壁法纯化后获得的第一代小鼠肺成纤维细胞3d可长满单层,继续传代后2d可长满单层,培养5~7代后成纤维细胞保持较好的细胞活性.结论:改良的组织法能够高效获得数量可观、活性较好的小鼠肺成纤维细胞.
目的:基于热层析联合超声,观察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采取针刺疗法,对照组用火山泥湿热敷疗法.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分别采集患者颈项部热层析成像图,并行超声检查,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颈项部温度变化及眩晕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针刺组患者热层析成像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能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对照组,针刺改善椎-基底动脉流速更显著(P<0.05).结论:热层析成像新方法联合超声对推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判定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临床推广.
目的:分析真实世界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联合用药规律.方法:以全国19家大型三甲医院的使用过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的334例2型糖尿病为研究对象,利用频数统计及关联规则分析其一般信息、合并疾病和联合用药.结果:2型糖尿病应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临床联合单个西药频次高的是阿司匹林164例(49.10%);联合单个中药频次高的是疏血通注射液124例(37.13%);联合2种西药时,常联合阿司匹林+二甲双胍组合(规则支持度为20.66%);联合2种中药时,常联合灯盏细辛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组合(规则支持度为20.958%);常与降血糖药、抗血小板药、活血化瘀剂类药物联用.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用药以化学药为主,既针对2型糖尿病并发症,又针对患者的基础疾病,联合用药较为合理;同时应重视超说明书用药的问题,临床联合用药应注重科学性,以防发生不良反应.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疾病,由遗传、免疫炎症、环境、感染等多因素共同参与.特征性临床表现为鳞屑性丘疹或斑块.目前治疗的主要措施为系统应用维A酸、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外用糖皮质激素、维生素D衍生物、维A酸类等,治疗措施虽然有效,但不能达到长期缓解.中药复方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在临床研究及动物试验中得到广泛验证,以中药复方治疗银屑病为线索,阐述中药复方治疗银屑病的理论基础,从细胞因子与信号通路角度,总结中药复方治疗银屑病的作用靶点,提出TNF-α、IL-23/Th17轴、JAK/STAT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为其共性作用靶点,旨在为今后中药复方治疗银屑病的实验设计和新药研制提供依据.
目的:观察归脾汤对ITP模型小鼠脾中协同刺激分子CD80及CD86的影响.方法:用腹腔注射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APS)方法,建立ITP小鼠模型.造模第5天给药治疗,正常组、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归脾汤高剂量组、归脾汤中剂量组、归脾汤低剂量组、醋酸泼尼松组小鼠分别灌服相应药物.连续给药10 d.提取脾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脾中CD80及CD86.结果:各造模组小鼠CD80均显著增高,CD86表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P<0.001,;经治疗后只有归脾汤高剂量组小鼠CD80表达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著性(P<0.01),但未达到正常水平.归脾汤高剂量组降低CD86效果好,与正常组比较P=0.647,归脾汤低剂量组效果差,CD86值与模型组接近,其他治疗组表达均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但未达到正常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01).结论:归脾汤治疗ITP的作用机制可能包括通过降低脾脏中CD80与CD86的表达,抑制B淋巴细胞的活化,减少血小板自身抗体的产生,进而保护血小板.
现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腰痛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严重地给家庭、医疗及社会增添了经济负担,与此同时也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对腰痛的发病原因、机制一直成为许多学者的疑惑,而在其多发的病因中发现腰椎小关节退变是引起腰痛的原因之一.目前,关于腰椎小关节退变与腰痛的相关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小关节的解剖生物学改变、病理学改变、影像学改变及实验研究等方面,故而收集相关文献对腰椎小关节的退变做一相关性综述.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刀作为一种新中医疗法对颈椎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基于前期颈椎病兔实验研究,从颈椎病的中医病机“筋出槽,骨错缝”理论和颈椎生物力学平衡理论入手,结合针刀治疗颈椎病的理论,分析针刀“调筋治骨”法治疗颈椎病的力学机制,为针刀基础研究、颈椎筋骨理论和颈椎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术后腹腔粘连防治一直是亟待解决的外科问题,其发生与局部炎症失衡及其介导的免疫级联调控密切相关,其中炎性细胞因子及其信号通路影响尤为显著.综述了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KGF)等炎性细胞因子及Smad通路、NF-κB通路、CD40/CD40L等通路与术后腹腔粘连间关系,同时对中医药防治术后腹腔粘连进行归纳,以期为防治术后腹腔粘连提供思路与依据.
目的:考察健脾通腑颗粒对肝郁脾虚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大鼠模型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乳鼠10窝,随机留取一窝乳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9窝乳鼠采用母婴分离、冰水灌胃、限制饮水和低纤维饮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肝郁脾虚型IBS-C造模,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枸橼酸莫沙必利组(2.7 mg·kg-1,临床等效剂量2倍)、复方芦荟胶囊组(0.31 g·kg-1,临床等效剂量2倍)、健脾通腑颗粒高、中、低剂量组(23.58,11.79,5.90g生药·kg-1,临床等效剂量2、1、1/2倍)、逍遥丸组(3.24 g·kg-1,临床等效剂量2倍),每组10只.各给药组大鼠每天ig给予相应药物,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连续14 d.给药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的排便相关指标、肠道压力阈值、旷场实验相关指标、糖水偏好百分比、血清中5-羟色胺(5-HT)、生长抑素(SS)、P物质(SP)的含量、小肠推进率.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健脾通腑颗粒能使肝郁脾虚型IBS-C大鼠的粪便粒数、粪便含水量、Bristol分值、肠道压力阈值、中央格停留时间、水平运动、糖水偏好百分比、小肠推进率明显增加(P <0.01或P<0.05),血清中5-HT、SS、SP的含量明显降低(P<0.0或P<0.01).结论:健脾通腑颗粒可改善IBS-C模型大鼠的肝郁脾虚及便秘症状,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中5-HT、SS、SP的含量有关.
目的:探讨复发性唇疱疹实热“上火”患者Th17、Treg、CD8、CD19细胞含量及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变化,从免疫学角度探讨复发性唇疱疹实热“上火”发病机制,为该病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临床上收集复发性唇疱疹实热“上火”患者28例和非疱疹人46例(正常平和质26例、非复发性疱疹阴虚和非复发性疱疹实热型10例),采用流式细胞检测仪检测外周血Th17、Treg、CD8、CD19细胞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IL-4、TGF-β、IL-2、IL-10、IL-17A和GM-CSF细胞因子含量.结果:与正常平和质人相比,RHL实热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Th17细胞、CD4+ CD25+ Treg细胞、Foxp3+ Treg细胞含量显著升高(P<0.05);IL-2、IL-10和TGF-β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非复发性疱疹阴虚人相比,RHL实热患者Th17细胞和记忆B细胞(CD19+)含量显著升高(P<0.05),非复发性疱疹实热患者血浆TGF-β显著上升(P<0.05).与非复发性疱疹实热型相比,检测指标无统计学差异.非复发性疱疹实热外周血B细胞(CD19+)细胞含量显著高于非复发性疱疹阴虚人(P<0.05).结论:复发性唇疱疹实热“上火”患者可能与免疫功能紊乱密切相关.
目的:为今后白术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白术及其活性成分的研究文献,并就其治疗胃肠道疾病的作用机制来分类阐述药理作用研究.结果:在白术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理研究中,作用机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调节胃肠道运动、调节肠道微生态、修复胃肠道黏膜损伤、抗炎、抗肿瘤等.结论:白术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理作用较为明确,可应用于多种胃肠道疾病,但其作用机制和药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中医学中的“天人相应”思想,与古代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观同理,是对天人关系的一种认识,《灵柩·岁露》日:“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这一思想贯穿在《黄帝内经》全书中,是中医整体观的主要内容,而整体观念是中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过程中整体观念是研究思路和方法论的基本遵循,其内涵和精髓自然也是中医藏象理论模型构建中的必要途径.尝试探讨从整体观角度构建脾藏象理论模型,这一理论模型以“脾主运化”基本生理功能为核心,包含了脾-神系统、脾-精微系统、脾-气血系统、脾-津液系统和脾-肉系统五大模块,形成了以“脾主运化”为核心的,以神、精微、气血、肌肉、津液等脾所主功能为要素的脾藏象理论模型,完整保留和诠释了中医脾脏的功能特点和内涵,为中医脾藏象理论的系统、全面、深入研究提供了结构层次较为清晰、功能内涵较为丰富的理论模型,有助于中医藏象文化特色优势在中医脾藏象理论研究中的发挥.
目的:观察中药茶方降脂粉治疗围绝经期女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2例合并有高脂血症的围绝经期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中药茶方降脂粉+阿托伐他汀),对照组41例(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及KuppermanIndex(KI)评分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1个月、2个月及3个月的TG、TC及LDL-C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TG、TC及LDL-C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DL-C明显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KI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KI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茶方降脂粉能改善围绝经期女性的脂代谢,改善围绝经女性的临床症状,安全性较为可靠.
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探讨BRCA1/2基因与卵巢癌的预防.从中医“治未病”思想、卵巢癌、BRCA1/2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提出的BRCA1/2基因之无瘤先防和既瘤防变对于卵巢癌防治的重要性,以期达到卵巢癌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降低卵巢癌病死率的目的.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9 10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1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7月下旬投的稿件,9月中旬外审返回,11月初小修后录用,编辑很好,可以及时的处理稿件问题,回答问题也很及时,很有耐心,对我文章的修改帮助很大,很感谢。
8月底投的稿件,9月中旬外审返回,修改后提交,9月底退修编辑联系,进行第二次修改,10月25日修改后返回,一个月后被录用,前后历时三个月的时间,编辑工作负责,态度很好,有问必答,值得称赞。
外审时间还是比较长的,一个专家审稿结束送审另一个专家,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之后速度就很快了,修改返回后,几天就被收录了,编辑的处理速度很快,值得称赞。
11月9投的稿件,一个星期初审,然后送外审,花了一个月的时间,送审了三个专家,一个专家觉得文章的创新性不高,拒稿了,一个专家建议修改文章,还有一个专家拒审,编辑结合意见给的是拒稿,还是比较失落的,还需努力,文章要一定的创新性,质量过硬,才更利于被录用,希望大家投稿顺利。
急需发表文章,投稿时给编辑留了言,编辑处理很快,投稿到录用历时两个月的时间,审稿时,专家对文章的思路和论述做出了肯定的评价,在内容补充上提出了点意见,以及一些错字病句上指出了问题,审稿很仔细,小修后被收录,还是很快的。
审稿返回了十条意见,主要是针对文章的格式上提出的,文章内容上的意见有两条,都很中肯,修改时,针对专家给出的意见逐一进行了修改,并作出了解释说明,之后就被录用了。个人觉得文章要求有自己的见解,创新性强,内容丰富,这样更利于被期刊录用。
投稿后一个半月返回信息,提出了几个小的问题,修改后提交,三个月左右显示录用,速度还是很快的,以后有合适的文章还会投稿的。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4年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4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1.医学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已有论文-内部合作见刊
5.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客服正在输入...
投稿后编辑初审,文章质量不过关初审就会被拒稿,之后送外审,我的文章投稿后,半个月返回外审意见,修改后送复审,投稿到录用历时两个多月的时间,中华中医药学刊送核心期刊,对文章的质量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录用率也不是特别高,很有幸能被期刊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