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중화미생물학화면역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4-5101
  • 国内刊号: 11-230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海二路38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沈心亮
  • 类 别: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期刊荣誉:
  • 小鼠4-1BB-Fc分子的真核表达及其体外抑制T细胞增殖的效应

    作者:黄保军;徐军发;熊平;冯玮;徐勇;郑芳;方敏;龚非力

    目的 克隆并构建含小鼠4-1BB胞外段和人IgG Fc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4-1BB-Fc融合蛋白,初步探讨其体外生物学效应.方法 借助RT-PCR技术,从小鼠脾脏总RNA中扩增4-1BB全长编码基因,并导入克隆载体pGEM-T Easy.经测序证实,用PCR扩增其膜外区cDNA,酶切后与hIgG1 Fc基因一起装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应用脂质体将重组子pcDNA3.1-4-1BB-Fc转染COS-7及CHO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4-1BB-Fc融合蛋白的CHO细胞株.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融合蛋白表达,经蛋白A亲和层析纯化,借助免疫印迹进行鉴定.应用FACS检测融合蛋白与DC细胞系DC2.4表面4-1BBL结合情况.采用MTT及CFSE(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标记法检测4-1BB-Fc融合蛋白对同种异基因小鼠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经测序证实,所克隆和构建的小鼠4-1BB-Fc cDNA阅读框及连接部位序列正确;ELISA与免疫印迹证实4-1BB-Fc蛋白的表达及其对T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成功构建4-1BB-Fc融合基因并获稳定表达,可望用于探讨4-1BB参与移植排斥的作用及其机制,并为研究4-1BB-Fc的其他生物学作用奠定初步基础.

  • IL-2促进PBMC来源的NK、NKT、CD8+T细胞高表达NKG2D

    作者:邬鹏;魏海明;田志刚

    目的 观察大剂量IL-2活化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NKG2D在NK细胞、T细胞和NKT细胞表面的表达规律.方法 使用三重免疫荧光标记的流式细胞术检测NKG2D的表达情况.使用sMICA蛋白与人PBMC共同培养,之后使用流式细胞术分析NKG2D在NK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使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大剂量IL-2活化的人PBMC中NKG2D及其锚定蛋白DAP10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使用大剂量IL-2活化人PBMC细胞后,NKG2D在NK细胞、CD8+T细胞和NKT细胞表面的表达均增加,但是在CD4+T细胞表面始终不表达.同时IL-2可以拮抗sMICA对NKG2D的下调作用.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使用大剂量IL-2活化人PBMC之后,NKG2D及其锚定蛋白DAP10的mRNA水平并不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大剂量IL-2培养人PBMC之后,NKG2D在NK细胞、CD8+T细胞和NKT细胞表面的表达均增加,可能是PBMC活化并获得广谱抗肿瘤效应的机制之一.

  • 早期和晚期凋亡细胞对骨髓源性不成熟DC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文瑾;章云涛;沈克震;郑树森

    目的 研究早期、晚期凋亡细胞对骨髓源性不成熟DC(imDC)的影响.方法 体外以紫外线照射诱导出早期凋亡细胞;将照射后的细胞在37℃,5%CO2条件下孵育10 h,得到晚期凋亡细胞;在-70℃条件下反复冻融得到坏死细胞碎片.提取、纯化并培养骨髓源性imDC;分别以流式细胞仪、ELJSA、3H-TdR掺入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等方法分析imDC吞噬早期、晚期凋亡细胞或坏死细胞碎片后在表达共刺激分子、分泌IL-12 p70以及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imDC吞噬晚期凋亡或坏死细胞碎片后,明显趋于成熟,表现为MHCⅡ、CD40、CD80、CD86的表达均显著上调,分泌IL-12 p70增强,和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后可以充分激活T淋巴细胞.而吞噬早期凋亡细胞后,仍然维持不成熟状态,表现为MHCⅡ、CD40、CD80、CD86的表达均维持于低水平,和培养中的imD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泌IL-12 p70的水平以及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均显著低于吞噬坏死细胞或晚期凋亡细胞后的DC,和培养中的imD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凋亡细胞和晚期凋亡细胞的性质完全不同,晚期凋亡细胞可以充分活化抗原提呈细胞,并进一步激活T淋巴细胞,而早期凋亡细胞没有这种活化作用.

  • IKKα、β、ε及TBK1在CD154诱导转录因子NF-κB活化中的作用

    作者:张烜;张文;张奉春

    目的 研究IκB上游激酶IKK在CD40配体CD154诱导NF-iB活化中的作用机制以及与构架蛋白TRAF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重组CD154刺激EBV/LMP1阴性Ramos B细胞,研究IKK质粒转染表达对NF-κB luciferase活化的影响,并通过IKK免疫复合物激酶试验测定IKK对GST-IκB-α磷酸化活性以及免疫共沉淀试验判断IKK与TRAF的相互关系.结果 IKKα/β、IKKε和TBK1活性在CD154刺激5~15 min内达到高峰;抗IKKα磁珠可以免疫共沉淀IKKβ,反之亦然.而抗IKKε或TBK1磁珠不能共沉淀其他3种IKK;CD154刺激诱导TRAF2与IKKε和TBK1,TRAF5与TBK1共沉淀增加,而TANK与TBK1共沉淀减少.IKKα或IKKβ并不与TANK或任何TRAF共沉淀.结论 CD154刺激诱导IKKα、β、ε及TBK1活化,并诱导TRAF2与IKKε和TBK1结合,TRAF5与TBK1结合,而TANK与TBK1逐渐解离.IKKα/β激酶复合物位于IKKε和TBK1的下游.

    关键词: IKK TRAF CD154 NF-κB
  • 新型隐球菌甘露糖蛋白及TLR-9配体CpG-ODN对树突状细胞的激活作用

    作者:肖刚;席云;陈月燕;林美玲

    新型隐球菌病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关注.目前还没有一种针对新型隐球菌的人体疫苗.鉴别可作为候选疫苗的有免疫保护作用的隐球菌抗原已成为必要.鼠模型显示机体对新型隐球菌感染的防御主要由细胞免疫介导.其中CD4+TH1细胞起着积极的调节作用,而TH2细胞则起着消极的调节作用.CpG的寡聚核苷酸(CpG-ODN)在体内可作为佐剂介导TH1型免疫反应.为了探讨CpG-ODN在抗新型隐球菌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我们将新型隐球菌和CpG-ODN接种于实验鼠,取气管旁淋巴节细胞与经甘露糖蛋白(mannoprotein,MP)刺激过的DC共培养可诱导淋巴细胞产生IFN-γ.实验结果提示隐球菌的MP通过DC诱导了TH1型反应并作为抗原激活了新型隐球菌特异的TH1细胞.

  • 儿科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酶的研究

    作者:董方;徐樨巍;宋文琪;甄景慧;俞桑洁;杨永弘;沈叙庄

    目的 了解目前儿科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酶的情况.方法 本研究收集了2003年12月至2005年11月,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患儿中分离出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59株.使用E试验法检测金属酶的耐药表型,PCR技术检测编码金属酶的IMP、VIM、SPM和GIM 4种基因型.结果 本研究59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29株金属酶耐药表型结果阳性,占49.2%.39株金属酶基因型阳性,占66.1%,其中扩增出IMP型阳性35株,占89.7%,VIM型阳性4株,占10.3%.未检测出SPM和GIM型金属酶.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产金属酶不敏感率高于非产金属酶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产金属酶菌株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的MIC50均达到256μg/ml,MIC90均大于256μg/ml,高于非产金属酶菌株.结论 从本研究分离的菌株显示儿科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酶率高于成人报道,产金属酶是儿科分离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重要耐药机制.且以产IMP型金属酶为主,少部分产VIM型金属酶.产金属酶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比非产金属酶菌株更严重,尤其对哌拉西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性高.E试验法易用于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酶的初步筛选,但不能单独作为检测铜绿假单胞菌产生金属酶的确证性试验.

  • 脑膜败血金黄杆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基因型的研究

    作者:张嵘;周宏伟;陈功祥

    目的 了解杭州市脑膜败血金黄杆菌的流行及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情况并对其基因型进行研究.方法 对100株分离自4所综合性医院的多重耐药脑膜败血金黄杆菌,用三维试验、改良三维试验和2-巯基丙酸抑制试验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用blaB和GOB的通用引物对表型试验阳性的菌株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测序分析金属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并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对其中的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用三维试验、改良三维试验和2-巯基丙酸抑制试验检测到61株菌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用blaB和GOB通用引物进行扩增和测序,有60株菌株扩增到金属β-内酰胺酶,其中有51株检测到blaB基因型,有36株检测到GOB基因型.检测到的blaB基因型主要为blaB-1、2、3、5和blaB-11这5种类型;检测到的GOB基因型主要为GOB-1、2、4、6和GOB-8这5种类型.其中产生一种金属β-内酰胺酶的有33株,产两种金属β-内酰胺酶的有27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和附属第二医院主要是blaB-3和blaB-11型为主,邵逸夫医院主要是GOB-4和GOB-8为主,杭州市中医院主要是GOB-8基因型.其中1菌株表型试验检测阳性而未能检测到基因型,可能为一种新的基因型,有待以后进一步研究.菌株经同源性分析,杭州市中医院的菌株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而与其他医院的结果完全不同.结论 杭州市多重耐药的脑膜败血金黄杆菌的耐药机制证实携带的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型主要为blaB和GOB型,4所医院流行的基因型均不相同.而从PFGE结果分析中医院的脑膜败血金黄杆菌具有一定的同源性,有别于其他3所医院,可能为院内感染菌.

  • CTXФ在霍乱弧菌两个染色体上的整合分析

    作者:田德桥;闫梅英;高守一;阚飙

    目的 研究是否可以在没有TLC(toxin-linked cryptic)因子的非产毒霍乱弧菌染色体上整合,以及是否可以在霍乱弧菌小染色体上整合.方法 筛选染色体上没有整合CTXФ及TLC基因组的霍乱菌株(CTX-TLC-),检测这类菌株染色体上是否有类似的CTXФ染色体整合位点attB.以含有CTXФ的RS区及整合位点的自杀质粒pKRSn与pKRSe结合转移到CTX-TLC-及CTX-TLC+菌株,观察染色体整合情况,并分析整合位置的序列.结果 CTX-TLC-菌株存在与CTXФ染色体整合位点相似的序列.在CTX+TLC-菌株当中,CTXФ基因组存在于小染色体上.自杀质粒pKRSn与pKRSe可以在TLC+及TLC-菌株的大染色体发生整合,也可以在TLC-菌株的小染色体发生整合.结论 CTXФ可以在霍乱弧菌的两条染色体上通过高度相似或一致的attB位点发生整合,另外也提示TLC在CTXФ的大染色体整合中可能发挥作用.

    关键词: 霍乱弧菌 CTXФ 整合
  • Elafin重组气道上皮细胞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抗菌作用

    作者:聂晓红;周向东;黄长武

    目的 探讨Elafin重组气道上皮细胞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生物被膜(biofilm,BF)的抗菌作用.方法 体外平板法制备Pa生物被膜模型,用银染法及扫描电镜鉴定.体外培养A549细胞,将pEGFP-N1-Elafin重组到A549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情况.采用猪胰弹性蛋白酶(NE组)、铜绿假单胞菌(Pa组)上清、大肠埃希杆菌(E.coli组)上清分别诱导孵育重组细胞24 h,另设转染未含Elafin基因空载体的A549细胞作为对照组.将成熟BF载体放入4组中继续孵育8 h,扫描电镜观察4组BF结构的变化,并于第8小时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细菌存活数.结果 扫描电镜下观察到3个诱导组的BF结构较对照组的BF明显松散,尤以Pa组和NE组为甚;NE组[(3.238±0.316)×106 CFU/cm3]、Pa组细菌数量[(3.317±0.247)×106 CFU/cm2]均较对照组[(5.946±0.453)×106 CFU/cm3]显著减少(P<0.01),E.coli组细菌数量[(5.138±0.391)×106 CFU/cm2]较Pa组和NE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诱导组BF细菌清除率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为45.6%、44.2%和13.6%.结论 Elafin重组气道上皮细胞能有效清除Pa生物被膜中的细菌,而Pa产物也是Flafin表达的有效诱导物.

  • 同一株菌两种新基因型CMY-22、TEM-144β-内酰胺酶的发现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冯福英;胡望平;杨湘越;张亚彬

    大肠埃希菌是临床常见致病菌,也是院内获得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其耐药性的变迁和多重耐药的出现,主要与耐药基因编码酶有关,其中以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和AmpC酶为重要.我们在近一项关于大肠埃希菌抗生素耐药相关基因的研究中,发现1株大肠埃希菌(ZY163)同时携带2种新型ESBL和AmpC酶,现报告如下.

  • 汉滩病毒M片段噬菌体表位文库的构建及筛选

    作者:罗保君;石英;常国辉;张秀娟;周育森

    目的 通过构建汉滩病毒M片段的噬菌体展示文库,筛选汉滩病毒包膜蛋白的抗原表位.方法 DNase Ⅰ随机消化的M片段与载体pComb3连接,转化宿主XL-1Blue,在辅助噬菌体VCSM13存在的条件下,获得M片段的随机噬菌体文库.利用纯化的恢复期病人血清对M片段噬菌体文库进行3轮淘洗,通过ELISA、序列分析对所获得的克隆进行鉴定.并对其中2个阳性克隆的目的 片段进行了原核表达和免疫原性分析.结果 筛选获得的5个阳性噬菌体克隆均位于G1蛋白编码区,原核表达的2个阳性克隆片段蛋白免疫兔,免疫兔血清能与病毒抗原发生特异反应.结论 本技术路线可用于汉滩病毒包膜蛋白抗原表位的研究,为汉滩病毒诊断试剂的研制、亚单位疫苗的设计提供了数据.

  • 广东省首例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病原体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作者:邹丽容;陈秋霞;倪汉忠;李晖;郑夔;方苓;黄平;莫艳玲;杨杏芬;柯昌文

    人禽流感病是由甲型禽流感病毒(AIV)某些亚型的毒株感染人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3 d,起病急,早期表现类似普通流感.主要症状为发热,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和全身不适.2006年2月22号,广州市一家医院发现1名患者出现"流感样"症状,表现为发热、咳嗽和白细胞数降低等发热肺炎症状,3月3日因治疗无效死亡.

  • 肝移植术后受者巨细胞病毒感染PBMC中干扰素γ和IL-4阳性细胞的变化

    作者:王玉亮;李云;曹明;丁岩;唐志琴;朱志军;姚智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器官移植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CMV感染率在所有实质性器官移植病人中约为20%~60%,CMV发病的危险性在移植术后第2~3个月高.TH1和TH2细胞因子平衡的改变与许多免疫相关疾病的转归和预后相关,也与CMV感染的急性反应、播散、活化及逃避宿主的免疫清除等致病性密切相关,因此本文通过检测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探讨其与CMV感染发病的关系.

  • 人冠状病毒229E、OC43与SARS-CoV血清学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王压娣;丘立文;廖志勇;梅亚波;车小燕

    目的 检测正常人和SARS患者血清中3种人冠状病毒(229E、OC43和SARS-CoV)特异性抗体,分析3种冠状病毒血清学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免疫荧光和ELISA方法检测100例健康献血员、34例SARS患者恢复期以及11例SARS患者双份血清中229E、OC43和SARS-CoV 3种冠状病毒核衣壳(N)蛋白抗体.结果 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100例健康献血员血清中229E、OC43和SARS-CoV IgG阳性率分别为98%、100%和1%,34例SARS患者恢复期血清中3种冠状病毒IgG的阳性率均为100%;免疫印迹检测100例健康献血员血清中229E、OC43和SARS-CoV N蛋白IgG阳性率分别97%、99%和2%,34例SARS患者恢复期血清中229E、OC43和SARS-CoV N蛋白IgG阳性率分别97%、100%和100%;11例SARS患者的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中,免疫荧光检测有5例出现229EIgG滴度4倍或以上升高,10例出现OC43 IgG滴度4倍或以上升高,ELISA检测2例出现229E N蛋白IgG滴度4倍以上升高,没有一例出现OC43 N蛋白抗体滴度升高.结论 正常人群中普遍存在229E和OC43两种人冠状病毒抗体,SARS-CoV感染者存在对人冠状病毒229E和OC43血清学交叉反应,提示核衣壳蛋白不是引起血清学交叉反应的主要抗原,结果对研究SARS溯源有重要意义.

  • 我国HIV-1 B'亚型流行株vif基因序列特征及变异分析

    作者:李林;刘永健;鲍作义;李韩平;庄道民;刘思扬;李敬云

    目的 研究人免疫缺陷病毒-1(HIV-1)B'亚型vif基因的变异特征,探讨其与HIV传播和致病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集河南省部分HIV感染者的外周血,提取41例HIV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其前病毒基因组中的vif基因,对于扩增阳性的29例PCR产物进行vif区基因的测序及分析.结果 29条vif基因的平均离散率是0.0328,突变主要集中于90~120、270~302、372~405、450~470四个区域.Vif多肽链的90~93位和157~160位存在两个富含R和K带有强烈正电荷的亲水区,带正电荷的R或K交替出现,几乎没有其他的氨基酸残基.29个Vif多肽链有21条在90~93位存在R90 RKR93基序;有26条在157~160位存在K157 RRK160基序,29条序列在114位和133位存在两个在HIV-1和HIV-2以及SIV内保守的半胱氨酸(A).结论 vif在HⅣ-1基因组内具有相对保守性,其特征性区域和氨基酸基序对于保持Vif蛋白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

  • 成人腹泻轮状病毒J19株依赖RNA的RNA聚合酶基因序列分析

    作者:蒋盛军;纪绍忠;唐青;杨红彦;崔晓英;毕烨;阚飙;高守一

    目的 进一步了解新的成人腹泻轮状病毒J19株依赖RNA的RNA聚合酶基因特征.方法 利用一种改良的非依赖核酸序列的单引物扩增方法扩增新的成人腹泻轮状病毒J19株的VP1基因,克隆至pMD18-T中并进行测序.利用DNAStar和PHYLIP软件包进行序列之间的比较分析并绘制系统发生树.结果 J19株的VP1基因为基因1,全长3538个核苷酸,编码1167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J19株的VP1蛋白序列对B组轮状病毒IDIR株的一致性为55.7%,对A组轮状病毒SA11株和C组轮状病毒Bristol株的一致性分别为20.4%、19.2%.对J19株的VP1蛋白序列的遗传进化分析表明,J19株在系统发生树上的位置是靠近外群蛋白并靠近A、B和C组轮状病毒分支的根部,而且它比较偏向于B组轮状病毒的分支.结论 J19株的VP1蛋白序列与其他轮状病毒的VP1蛋白序列存在显著差异.J19株可能是一个与B组轮状病毒的起源和进化密切相关的毒株之一.

  • Jo-1抗原的质谱分析

    作者:冯星;唐福林;姚志建

    目的 制备纯化的Jo-1抗原,进一步研究Jo-1/抗Jo-1系统的本质.方法 从兔胸腺中提取粗制Jo-1抗原后经亲和层析纯化,采用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分析肽谱和各肽段的氨基酸序列,经数据库检索鉴定Jo-1抗原的生化性质.结果 用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对Jo-1抗原进行分析,发现得分较高的有谷氨酰-tRNA合成酶和酪氨酰-tRNA合成酶.结论 谷氨酰-tRNA合成酶和酪氨酰-tRNA合成酶有可能是Jo-1抗原的不同亚型.

  • 系统性红斑狼疮单核细胞中转录因子STAT1 DNA结合活性的研究

    作者:郑学毅;方锐华;唐培昀;曾仁山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核蛋白中可与序列特异DNA结合、具有基因调控能力的转录因子STAT1(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1,STAT1)的DNA结合活性和含量.方法 对7例活动期SLE患者,6例病情稳定期SLE患者及8例健康人,采用凝胶滞留法(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核蛋白中转录因子STAT1的DNA结合活性,并对其进行定量.结果 所有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核蛋白中转录因子STAT1的DNA结合活性和含量明显增高(P<0.05).活动期SLE患者组外周血单核细胞核蛋白中转录因子STAT1的DNA结合活性和含量明显高于稳定期SLE患者组和正常人对照组(P<0.01).稳定期SLE患者组也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经统计学检验,转录因子STAT1的DNA结合活性和含量与患者的抗核抗体滴度、血沉相关;与补体C3浓度负相关;不与SLE疾病活动评分相关.结论 SLE患者组外周血单核细胞核蛋白中转录因子STAT1的DNA结合活性和含量显著增高,这一结果提示转录因子STAT1的DNA结合活性的异常增强与SLE的发病有关.

  • HLAⅠ、Ⅱ类基因与肾综合征出血热重型与轻型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盖中涛;张景遥;高淑春;常秀珍;宁志杰

    目的 探讨HLAⅠ、Ⅱ类基因多态性与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PCR-SSO(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using sequence-specific oligonucleotides)基因分型技术对中国北方地区56例汉族HFRS患者HLAⅠ、Ⅱ类基因频率分布进行了检测.结果 HFRS重型组HLA-B35携带率为20%,HLA-B62及HLA-DR11携带率皆为15%,与轻型组比较差异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AⅠ类基因中HLA-B35、HLA-B62及HLAⅡ类基因中HLA-DR11与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群HFRS患者病情严重性密切相关.

  • IL-1B-31及-511基因多态性与结核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相东;裴凤艳;申红;王海英;汪运山

    目前,IL-1B基因启动子区-31位点SNP与结核易感性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 人类白细胞抗原-A基因芯片分型研究

    作者:肖家全;李成涛;康敏华;方燕红;沈瑾;谭建明

    目的 探索人类白细胞抗原-A(HLA-A)基因芯片分型,为器官移植临床配型服务.方法 根据中国汉族南方人常见的HLA-A位点基因及其多态性的独特序列,设计并合成48条特异性的寡核苷酸分型探针,将其点在玻片上,制成芯片.基因组DNA通过组间特异性引物扩增,并用荧光素Cy5标记.标记后的产物与结合在芯片上的探针进行杂交,通过荧光扫描仪获得杂交产生的荧光信号值,再经过计算机软件自动分析,确定样品的HLA-A基因亚型.用该方法对120份样本进行HLA-A基因分型.结果 120份待检样本,其中6份因PCR无产物,不能分型.1份信号杂乱,不能分型.其余113份样本分型成功.实际检出A抗原特异性结果为A2(含A203):56;A11(含A1101):52;A24:33;A1:8;A30(含A3001):7;A33:21;A26:1;A29:2;A31:3;A68:2;A3:9;A32:1.未检出A*3002基因型.整个检测耗时约4.5 h.芯片检测的重复率为100%.结论 HLA-A基因芯片是一种理想的分型方法,具有特异性高、重复性好、操作简便、所需样本量少、结果判读容易、一次可作多份样本的优点,适合临床器官移植配型应用.

  • 呼吸道病毒感染多重、快速检测技术

    作者:陆学东;陆长东;周一平;杨来智;刘键;韦洁宏;黄烈;韩健

    众多资料显示急性呼吸道感染中90%~95%是由病毒感染所致,其中多种病毒具有感染力强、传播快、潜伏期短、发病急等特点,并且近来新的致病性病毒还在不断地被发现,如人类偏肺病毒、SARS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等,给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造成极大的困难.

  • 检测HSV等5种病原体抗体的微阵列技术

    作者:刘毅;曹鲁全;黄海燕;王进鸿;韩金祥

    目的 建立抗原微阵列技术检测多种病原体抗体.方法 将病原体的基因工程抗原,以电脑操纵的机械手将其点在赖氨酸修饰的玻片上,制备抗原微阵列,与血清反应后随之与Cy3标记的二抗反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仪扫描玻片,检测血清中相应病原体的IgG,并进行了灵敏度和重复性的检测.结果 5种抗原的低检测限度为HSV1-gG 1.56 μg/ml,HSV2-gG3.125 μg/ml,CMV-p150 1.56 μg/ml,RV-E1E2 3.125 μg/ml,MT-LAM 31.36 μg/ml;抗原微阵列与ELISA检测的结果相比有较高的符合率;检测IgG和IgM的灵敏度分别为50 pg、10 pg;不同批次2张玻片间总体变异系数为IgG6.52,IgM 18.89.结论 抗原微阵列可用于平行检测血液中病原体特异性抗体.

  • 用PFGE鉴定结核分枝杆菌与非结核分枝杆菌

    作者:唐曙明;何林;龚文胜

    快速、准确地鉴定结核分枝杆菌与非结核分枝杆菌(MOTT)对结核病与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以传统鉴定法为"金标准",对94株分枝杆菌进行了分析,基于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及聚类分析的原理,建立了鉴定结核分枝杆菌与MOTT的新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方法学评价.

  • 应用上转磷光免疫层析技术快速定量检测炭疽芽孢

    作者:李伟;周蕾;王静;胡孔新;王津;姚李四;陈维娜;闫中强;牛春莉;杨瑞馥

    目的 建立上转磷光免疫层析技术快速定量检测炭疽芽孢.方法 利用上转磷光检测技术和免疫层析技术(双抗体夹心法),建立检测炭疽芽孢的快速检测方法,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进行评价,在面粉、淀粉等材料中掺入炭疽芽孢模拟"白色粉末",评价该法检测炭疽芽孢生物恐怖和环境样品的可行性,拟合检测曲线进行定量研究.结果 该法可在30 min内完成定性检测,多种芽孢菌及其他病原菌评价显示该法特异性良好,检测灵敏性为104芽孢,模拟"白色粉末"的样品检测敏感性也相同,盲法考核,该法定性、定量结果较好.结论 建立的检测炭疽芽孢杆菌的上转磷光免疫层析方法,能快速、特异、灵敏地检测炭疽芽孢,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

  • 重症肌无力致病性自身抗体的人工构建

    作者:杨康鹃;孟繁平;魏晶;李强;李红花;李英信;M.Stassen;M.de Baets

    目的 构建一株具有致病性的人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自身抗体,用于诱导猴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模型.方法 将分离自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的抗AchR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Fab637)克隆至含有免疫球蛋白(IgG1)基因的载体pIgG1,构建能在哺乳类细胞表达完整IgG1类抗AchR抗体(IgG1-637)的重组表达载体(pIgG1-637),将pIgG1-637转染CHO-k1细胞系,筛选出稳定表达IgG1-637的细胞株扩大培养.将纯化的IgG1-637注射5只恒河猴,通过检查猴肌肉收缩强度和复合肌肉运动电位(CMAP),判定猴EAMG发病情况,从而鉴定IgG1-637的致病性.结果 20 μmol/L MSX(L-methionine sulfoxmine)选择的CHO-k1细胞表达高水平的抗体IgG1-637,表达产量为17.4μg/ml.3只猴(分别接受1.7、1.7和5.0 mg/kg的注射剂量)在注射IgG1-637后1周内出现肌肉收缩无力临床症状,并表现出CMAP减弱现象.结论 由Fab637构建的完整的IgG1-637是一株致病性抗AchR抗体,可在猴诱导出EAMG.

  • 人源性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和抗CEA抗体的筛选及表达

    作者:范健;赵刚;张建琼;俞扬;沈宇清;缪凤琴

    目的 构建人源性噬菌体抗体库,筛选和表达人源性抗癌胚抗原(CEA)单克隆抗体.方法 从结肠癌患者肠系膜淋巴结中的淋巴细胞克隆出免疫球蛋白Fd段和κ链基因,建成噬菌体抗体库.用人CEA对抗体库进行筛选,将得到的阳性克隆进行表达及检测.结果 抗体库库容为5.2×106,Fab基因重组率为30%.ELISA及Western blot分析检测,证实表达出人源抗CEA单克隆抗体.DNA序列测定,证实所获基因为人免疫球蛋白可变区基因.结论 成功构建噬菌体抗体库,从中获得人源性抗CEA的单克隆抗体.

  • 抗人CD134单抗对植物血凝素诱导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穿孔素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鸣;张源潮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抗人CD134单抗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穿孔素表达的影响及时间效应,旨在探讨抗人CD134单抗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能机制.方法 在植物血凝素诱导下,分别以1 μg/ml、5 μg/ml和10 μg/ml的抗人CD134单抗作用于人PBMC,于6 h、12 h、24 h、48 h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穿孔素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穿孔素蛋白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的CD134单抗作用不同时间后,健康成人PBMC穿孔素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调,且在24 h达低值.当CD134单抗≤5 μg/ml时,随着单抗浓度的增加,穿孔素mRNA明显下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CD134单抗浓度>5 μg/ml时,穿孔素mRNA不再下调(P>0.05);穿孔素蛋白表达也有类似的变化.结论 抗人CD134单抗可以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上抑制穿孔素的表达,这种作用在24 h达到高峰且会饱和,这可能被用于治疗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

    关键词: CD134 OX40 穿孔素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