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중화미생물학화면역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4-5101
  • 国内刊号: 11-230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海二路38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沈心亮
  • 类 别: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期刊荣誉:
  • IL-37在慢性乙型肝炎中表达水平与HBeAg血清学转换关系的研究

    作者:刘晶晶;李庆彦;管珊;刘春华;贺玉凯;陶昌明

    乙型肝炎病毒( HBV )感染是一个全球关注的健康问题,每年约有100万多人死于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的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IL-37在慢性乙型肝炎( CHB)中的表达水平及所起的作用,目前尚无相关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IL-37在HBeAg阳性的CHB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HBeAg血清学转换的关系,并观察与ALT、HBV DNA、IL-6、CRP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 HLA-G基因多态性与高危型HPV18易感的相关研究

    作者:许惠惠;陈莉莉;章鸯;周美英;颜卫华

    目的:探讨HLA-G 3′非翻译区( UTR)基因多态性与浙江省台州地区女性宫颈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易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 PCR扩增及基因测序检测高危型HPV18感染者及正常对照女性HLA-G 3′UTR基因多态性(包括14 bp插入/缺失和+3142C/G)分布及频率,寻找女性HPV18易感基因型及单倍型。采用SPSS16.0、SHEsis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探讨HLA-G基因多态性与HPV18易感风险及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生的关系。结果 HPV18感染者中等位基因-14 bp、基因型-14 bp/-14 bp和单倍型-14 bp/+3142C的频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3142C/C基因型频率在宫颈病理学正常伴HPV18感染者中显著降低(6.3% vs 21.1%,OR=0.25,P<0.05);而+3142G/G基因型频率在重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3级患者中显著升高(68.8% vs 35.1%,OR=4.06,P<0.05)。结论 HLA-G 基因3′UTR多态性与高危型HPV18感染及宫颈上皮内瘤变进程密切相关。

  • 在LPS刺激的枯否细胞中敲减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表达可影响多条信号转导通路

    作者:朱彤;涂文娟;谈志丽;刘亮明

    目的:探讨 IRF3 shRNA对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枯否细胞( Kupffer cell,KC) TLR4信号下游 IRF3-IFN-β、NF-κB/p38 MAPK-TNF-α/IL-1β和 IL-10分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在体灌注分离培养大鼠原代KC,并以IRF3 shRNA腺病毒体外感染KC。细胞分4组:1组:腺病毒(-)LPS(-);2组:腺病毒(-)LPS(+);3组:腺病毒(+)LPS(-);4组:腺病毒(+)LPS(+)。 KC培养上清液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采用ELISA分析;mRNA表达采用real-time PCR检测;KC核蛋白质表达采用 Western blot方法。结果 LPS刺激诱导了原代 KC对 IRF3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 IRF3 shRNA腺病毒应用后,细胞对IRF3 mRNA的组成性表达及LPS刺激诱导的IRF3 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明显受抑,但对IRF3蛋白质核内组成性表达无明显影响;LPS刺激枯否细胞IFN-β mRNA表达和蛋白质分泌均升高。 IRF3 shRNA应用后,抑制了上述LPS的刺激效应,但对细胞IFN-β的组成性表达和分泌无明显影响;LPS刺激诱导了细胞对前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 mRNA表达及蛋白质的分泌,IRF3 shRNA腺病毒的应用,抑制了LPS刺激诱导细胞TNF-α和IL-1β蛋白质分泌水平,但对LPS刺激细胞TNF-α和IL-1β mRNA表达以及细胞组成性TNF-α和IL-1β mRNA表达和蛋白质分泌无明显影响;LPS刺激后,细胞IL-10 mRNA表达和培养上清液IL-10蛋白质分泌均显著增加。 IRF3 shRNA腺病毒的应用,促进了LPS刺激诱导KC对IL-10的转录表达和分泌,但对细胞组成性IL-10表达和分泌无明显影响;LPS刺激使核内p-p65和p-p38 MAPK蛋白水平升高,但IRF3 shRNA腺病毒应用对LPS刺激细胞上述分子表达及对细胞组成性表达均无明显影响。结论干扰腺病毒能有效抑制LPS刺激原代枯否细胞IRF3表达及其下游信号转导;IRF3有助于促进LPS刺激KC对TNF-α和IL-1β分泌,但抑制LPS刺激后IL-10的表达;LPS诱导细胞NF-κB和p38 MAPK活化不受IRF3信号影响。

  • 医院感染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基因型及同源性研究

    作者:许青霞;孙明月;潘军;肖伟强;常彦敏

    大肠埃希菌是目前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与腹腔感染、尿路感染、伤口感染及血流感染等多种感染相关。由于广谱抗菌药物,尤其是三代头孢菌素的滥用及不合理使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不断增高,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本研究同时分析采自我院患者和医院环境样本,采用多重 PCR 的方法对试验菌株ESBLs基因 TEM、SHV、OXA、PER、VEB、GES、CTX及β-内酰胺酶基因AmpC进行扩增,确定基因型;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 PFGE)对患者菌株和环境标本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以追踪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 粪便移植对艰难梭菌引起的大鼠伪膜性肠炎的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王瑶;杨彪;叶芸;李卓;康炜

    目的:研究粪便移植对艰难梭菌引起的大鼠伪膜性肠炎的治疗作用和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组、粪便移植组和万古霉素组,后3组皮下注射克林霉素(10 mg/kg),24 h后用(产毒)艰难梭菌(105 CFU/ml)灌肠造模,造模1 d后分别用粪便悬液和万古霉素治疗。末次给药后禁食1 d,股动脉取血,对K、Na、血清白蛋白( ALB)、白细胞计数( 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 N%)、C-反应蛋白( CRP)、IL-1β、IL-10、IL-12和IL-17水平进行检测,取结肠行病理学检查。结果通过皮下注射克林霉素加(产毒)艰难梭菌诱导成功建立大鼠伪膜性肠炎模型,模型组大鼠体重和结肠长度显著降低,结肠湿质量指数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粪便移植组K和ALB明显升高(P<0.05),WBC、N%和CRP明显降低(P<0.05),IL-1β和IL-17明显降低(P<0.05), IL-10和 IL-10/IL-12含量升高(P<0.05)。结论粪便移植法可有效治疗伪膜性肠炎,机制与其影响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 我国乙型肝炎疫苗质量现况与免疫策略

    作者:何鹏;胡忠玉;赵铠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 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目前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估计全世界目前约有20亿人感染HBV,其中2.4亿以上为慢性感染,每年新增 HBV 感染约500万例,每年有超过78万人死于急性或慢性乙肝[1-2]。中国是HBV感染的中高流行区,近年来已经通过乙肝疫苗的广泛接种有效地控制了HBV的传播,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为7.18%,15岁以下儿童 HBsAg携带率为2.08%,与1992年调查结果相比,我国1~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下降了2.5个百分点,15岁以下儿童下降了7~8个百分点。然而,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因此仍存在庞大的感染群体,据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估计,至2006年,全国约有9300万人长期携带HBV,其中慢性乙肝患者约2000万[3]。 HBV感染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和经济方面的问题,是现阶段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治疗乙肝的药物包括干扰素、核苷类似物等,然而现有的治疗方法多价格高昂,且无法治愈慢性乙肝、解除患者痛苦,常伴有严重的副作用,并可能诱导HBV突变体产生,且停药后反跳现象较高,因此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是目前为有效的控制乙肝手段。

  • 血管内皮钙黏蛋白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丁洁;何杨;杨炳华

    VE-cadherin是内皮细胞特异性钙黏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间连接部位的细胞膜上,其表达依赖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反过来,其正常表达与功能为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成性所必需。简言之,VE-cadherin在正常血管发生、形成、保持血管内皮完整性、细胞内的信号转导的各个过程中均起着重要作用。现有的研究提示,除血管内皮外, VE-cadherin还在某些肿瘤细胞中发挥作用。近年来发现,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往往伴随着抗 VE-cadherin 自身抗体的出现,这预示着VE-cadherin可能在免疫功能紊乱的疾病中同样发挥重要作用。以下对VE-cadherin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些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外吐小体在变应性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沙骥超;孟粹达;董震;朱冬冬

    外吐小体( exosome, EXO)为磷脂膜包被的大小为20~100 nm的内吞囊泡,可由培养后的大多数细胞分泌产生。Trams等[1]1981年初将其描述为肿瘤细胞系分泌的具有5′-核苷酸活性的微囊泡。随后,Pan等[2]的研究发现培养后的网织红细胞多囊内吞体中存在外吐小体,内含转铁蛋白受体--参与细胞内吞作用及回收细胞表面蛋白质。通过电镜观察发现,含有外吐小体的多囊内吞体通过膜融合将细胞内的物质释放至细胞外,继而,多囊内吞体与细胞膜的融合并向细胞外释放外吐小体的现象在几乎所有的细胞类型中发现,例如,细胞毒性 T 细胞、B 细胞、肥大细胞、树突状细胞、血小板、肿瘤细胞、上皮细胞[3]。 EXO广泛参与体内的免疫应答过程,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将对EXO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布鲁菌病的疫苗研究现状

    作者:唐军;占玲俊;秦川

    布鲁菌病( Brucellosis)是由布鲁菌属( Brucella spp.)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常见传染病。依据其主要宿主,布鲁菌可至少分为10种,其中羊种、牛种和猪种是常见的导致动物感染和临床感染的布鲁菌。全球每年有大约50万人受布鲁菌感染,其主要流行地区包括拉丁美洲、中东、非洲、亚洲、地中海盆地等[1]。在我国,作为乙类传染病,其报告发病率近几年来呈逐年快速上升趋势,疫情主要分布在畜牧业较发达的北方地区,这对社会公共卫生产生了严重威胁。人感染布鲁菌主要是通过破损皮肤接触感染动物及其外排污染物、吸入含菌气溶胶、食入未灭菌奶制品等途径[2]。因此,人群中布鲁菌病的发生主要受该地区动物布鲁菌病疫情的影响。现在还没有获得国际公认的适合人预防布鲁菌病的疫苗,但我国有批准使用的皮上划痕人用布鲁菌活疫苗。为了消灭布鲁菌病,世界卫生组织在1998年提出了三方面工作重点,阻断动物间传播,对无布鲁菌病的畜群和地区持续监测;诊断、扑杀受感染动物,建立无布鲁菌病的畜群和地区;给动物接种免疫,以减少流行[3]。在这一指导原则下,一些发达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德国、荷兰等已经消灭了动物布鲁菌病[4]。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原因,主要依赖疫苗接种来控制动物布鲁菌病。实践证明,依靠现有疫苗可以有效减少动物布鲁菌病流行,但尚不能达到消灭布鲁菌病的目标。我国布鲁菌病人间疫情出现反弹上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监测、净化工作滞后于畜牧养殖的发展。这一方面说明了综合各项措施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新疫苗研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生殖支原体黏附蛋白MgPa特异结合多肽的筛选与鉴定

    作者:朱有葱;游晓拢;邓湘赢;王丽;王素果;曾焱华

    目的:利用噬菌体展示随机12肽库筛选生殖支原体黏附蛋白( MgPa)的特异结合多肽,以了解MgPa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可能的致病机制。方法以纯化的重组生殖支原体黏附蛋白( rMgPa)为靶分子,对噬菌体展示随机12肽库进行3轮生物淘选,收集淘选后的噬菌体进行扩增培养,利用碘化钠法提取其单链DNA进行测序分析。用ELISA、竞争性结合试验和斑点免疫印迹试验检测阳性噬菌体与rMgPa结合的特异性。结果进行3轮生物淘选后,噬菌体克隆有明显富集。随机挑取的38个噬菌体克隆中,共出现11种不同的外源性多肽序列( P1~P11)。根据11条多肽序列中氨基酸出现的重复次数,推导出两条核心序列,即:V-H-W-D-F-R-Q-W-W-Q-P-S和D-W-S-S-W-V-H/Y-R-D-P-Q-T/S。 ELISA、竞争性结合试验和斑点免疫印迹试验的结果表明:11个代表性克隆中,有10个(P1~P10)能与rMgPa发生特异结合。结论成功筛选到了能与rMgPa发生特异结合的2条多肽,为了解MgPa的生物学功能,从而进一步了解Mg可能的致病机制提供前期实验基础。

  • 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抑制HBV复制

    作者:吴涛;朱小娟;崔仑标;樊欢;陈银;郭喜玲;赵康辰;史智扬;朱凤才

    目的: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特定基因进行编辑,评价其抑制HBV复制的效应。方法针对HBV的S 基因设计2套CRISPR/Cas9表达质粒并转染HepG2-N10细胞株。采用噻唑蓝( MTT)法测定细胞毒性、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荧光定量RT-PCR( qRT-PCR)法检测病毒mRNA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 qRT-PCR)法检测HBV DNA含量,高通量测序分析HBV基因组编辑情况。结果未见明显细胞毒性效应;2套针对HBV的CRISPR/Cas9表达质粒组培养基中HBsAg含量较对照组降低了24.2%(P=0.031)和16.9%(P>0.05),细胞中HBsAg含量分别降低了16.4%(P>0.05)和32.1%(P>0.05);S、C、X基因mRNA基因表达呈现不同程度降低;培养上清中HBV DNA含量较对照组降低了23%(P>0.05)和35%(P=0.047),细胞中HBV DNA含量降低了7.2%(P>0.05)和18%(P>0.05);高通量测序提示HBV基因组出现不同类型的插入/缺失突变。结论针对HBV的S 基因设计的2套CRISPR/Cas9表达质粒能通过对HBV基因组的编辑实现抑制HBV基因表达及病毒复制作用,可能为HBV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 MICB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在抗体测定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应燕玲;和艳敏;陶苏丹;何吉;朱发明;吕杭军

    目的:构建可行的MICB (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Ⅰ chain-related gene B)基因原核表达系统及蛋白质纯化体系,利用表达纯化蛋白建立ELISA方法初步应用于肾移植患者中MICB抗体的检测。方法外周血RNA经RT-PCR和特异性引物扩增获得MICB基因cDNA, MICB cDNA和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分别双酶切后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转染宿主菌E. coli BL21 DE3,IPTG诱导表达。亲和层析的Ni-NTA Spin纯化蛋白质,并通过Western blot鉴定。利用纯化蛋白建立ELISA法检测肾移植患者中MICB抗体。结果构建3个MICB常见等位基因2、3外显子的pET-28a-MICB重组表达体系,经Ni-NTA Spin纯化获得重组的MICB蛋白,Western blot鉴定。利用3个不同MICB蛋白质成功构建了ELISA方法,初步检测24份肾移植患者标本MICB抗体,显示不同的重组蛋白敏感性存在差异。结论本研究建立MICB基因克隆与体外表达技术,鉴定并纯化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同时建立MICB抗体检测的ELISA方法,为进一步研究MICB与移植免疫的关系提供基础资料。

  • 本刊使用的医学缩略语

    作者:

    关键词: 医学
  • 远程投稿系统作者常见问题

    作者:

    问题1:作者如何投稿?
      (1)注册网站会员,邮箱获得登录名和密码;(2)申请成为杂志作者,需要给哪个杂志投稿,就申请成为哪个杂志的作者,一个作者可以同时申请成为多个杂志的投稿作者;(3)进入系统,点击左侧菜单栏【期刊管理系统】,点击之后系统会列出期刊系统作者的所有功能,点击【作者投稿】,按步骤一步步往下操作,后点击【投稿】,完成投稿操作。

  •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开始标注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

    作者: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数字对象惟一标识符( 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DOI)是对包括互联网信息在内的数字信息进行标识的一种工具。在传统的出版物中,书刊、磁带、光盘都有国际标准编号( ISBN、ISSN、ISCN)及其条形码,作为出版物的惟一标识。这些标识使出版物得到有效的管理,便于读者查找和利用。而网上的文档一旦变更了网址便无从追索。数字信息标注DOI如同出版物的条形码,是一个永久和惟一的标识号。随着时间推移,数字对象的某些有关信息可能会有变化(包括存储的物理位置),而DOI可让使用者直接由此链接到出版商的数据库、文献、摘要甚至是全文,识别码可以直接指引到出版物的本身,使国内外各种来源、不同物理地址的各种类型的学术信息实现互链互通。 DOI是一个可供全球期刊快速链接的管理系统,整个系统由国际DOI基金会( IDF)进行全球分布式管理。随着DOI的普及,可以借助其进行相关的科研评价,分析高被引频次作者、单位和论文等相关信息,了解各个领域学术研究的热点、影响和趋势,以及研究者在本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及新研究成果。中文和外文资源,一次和二次文献,科技文献和数据通过DOI可实现动态的、开放式的知识链接,整体提升包括期刊在内的数字资源的使用率,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进而逐步提高中国期刊的被引率,整体上提高中国精品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度和显示度,终推动并建立一个与世界接轨的、永久的、开放互动、成员主动参与、覆盖主要学术研究信息领域的知识链接系统,推动数字期刊的发展和繁荣。

  •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书写规范

    作者:

    1.根据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由特定起点与终点定界的时间段的表示,起点与终点之间以一字线为分隔符,而不再用波纹线。

  • 本刊启用稿件远程管理系统

    作者: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编辑部

    为顺应当今期刊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更好地为广大作者、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开发了稿件远程管理系统。该系统根据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稿件处理流程、编辑加工规范、审稿制度、管理规范等业务需求设计,采用先进的数据库及网络技术,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稿件远程管理系统将协助作者、编辑、审稿专家、编委、定稿会专家、总编等相关人员多位一体地进行稿件业务处理,解决编辑部对稿件网络化流程管理的需要,并实现各类查询功能。2009年9月,本刊正式启用稿件远程管理系统,访问中华医学会网站( http://www. cma. org. cn)首页上方“业务中心”进行稿件处理操作。

  •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征订启事

    作者:

  •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稿约

    作者:

  • 中国莱姆病螺旋体FP1外膜蛋白C克隆表达及免疫保护性初步研究

    作者:刘慧鑫;郝琴;侯学霞;张琳;刘炜;楼永良;吕建新;万康林

    目的:克隆并表达中国莱姆病螺旋体( Borrelia afzelli)基因型代表菌株FP1的外膜蛋白C( OspC),并对其免疫保护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莱姆病螺旋体FP1的ospC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上,构建pET-30a-OspC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BL21(DE3)中,利用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用Ni-IDA树脂层析纯化,SDS-PAGE电泳、Western blot分析。将rOspC免疫新西兰白兔,间接免疫荧光方法( IFA)检测免疫前、后兔血清中特异性抗体IgG的滴度,进行体外中和试验,从而对OspC的免疫保护性有初步的了解。结果重组质粒pET-30a-OspC构建成功并在宿主菌内高效表达;Western blot表明rOspC与莱姆病螺旋体FP1的多抗有明显的抗原抗体反应;rOspC免疫兔血清IgG效价显著升高(1∶3200或1∶6400);体外中和试验表明实验组的免疫兔血清均能中和106个/ml的莱姆病螺旋体。结论莱姆病螺旋体的rOspC蛋白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性,可作为研制莱姆病多价亚单位疫苗的一个成分。

  • 以伯氏疏螺旋体为载体菌研究梅毒螺旋体的基因功能

    作者:尹燕萍;史玢;唐志德;楼永良;杨晓峰

    目的:利用体外可培养的伯氏疏螺旋体作为载体菌,将梅毒螺旋体的基因转入相应的伯氏疏螺旋体菌株进行功能性表达,进而对梅毒螺旋体的基因功能进行研究。方法构建一个携带梅毒螺旋体基因tp0111的大肠埃希菌-伯氏疏螺旋体穿梭质粒,利用电转化法,将质粒转入相应的伯氏疏螺旋体菌株中,通过观察伯氏疏螺旋体的表型和相关基因表达变化,来研究梅毒螺旋体的基因功能。结果成功将梅毒螺旋体基因tp0111转入伯氏疏螺旋体rpoN突变株内,一定程度上回补了伯氏疏螺旋体突变株的表型缺陷。结论首次证明tp0111是梅毒螺旋体的rpoN基因,同时验证了伯氏疏螺旋体可以作为载体来研究梅毒螺旋体的致病因子及其基因调控系统。

  • 问号钩端螺旋体对J774A.1和THP-1细胞iNOS表达及NO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沛丽;刘英;马青;韦小瑜;游旅;唐光鹏;王定明;周碧君;李世军

    目的:了解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对小鼠和人单核-巨噬细胞株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了解不同宿主巨噬细胞对问号钩体的杀菌机制。方法采用问号钩体56601株感染J774A.1及人单核细胞株THP-1建立钩体细胞感染模型,采用re-al-time RT-PCR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细胞iNO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 Griess法测定细胞NO水平。结果 Real-time RT-PCR测定结果显示,问号钩体感染2、4、12和24 h的J774A.1细胞iNOS mRNA表达水平较未感染细胞分别上调1.37、2.82、25.76和27.47倍,THP-1细胞iNOS mRNA表达水平较未感染细胞上调1.59、3.98、3.89和8.81倍。流式细胞术测定结果显示,问号钩体感染2、4、12和24 h的J774A.1细胞iNOS蛋白表达率分别从感染前的34.16%上升至85.85%、93.82%、91.77%和93.65%,THP-1细胞iNOS 蛋白表达率分别从感染前的22.08%上升至72.64%、81.33%、80.03%和65.72%。 Griess法测定结果显示,问号钩体感染2、4、12和24 h的J774A.1细胞NO水平从感染前的0.1588μmol/L上升至0.2208、0.2668、0.3808和0.3828μmol/L,THP-1细胞NO水平分别从感染前的0.0988μmol/L上升至0.2848、0.3228、0.2608和0.3308μmol/L。结论问号钩体感染的J774A.1和THP-1细胞 iNOS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及NO产生量均显著上调,尤以J774A.1细胞上调更为明显,结果有助于揭示不同宿主巨噬细胞对问号钩体的杀菌机制。

  • 钩端螺旋体LA2144基因产物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活性的研究

    作者:唐梅荣;赵金方;董世雷;胡玮琳;林旭瑷;严杰

    目的:确定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 LA2144基因产物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 PAF-AH)活性、感染细胞时表达与分泌情况,以及诱导金地鼠内脏出血的作用。方法采用PCR扩增问号钩体黄疸出血群赖型赖株无信号肽LA2144基因并构建其原核表达系统,采用Ni-NTA亲和层析法提纯表达的目的重组蛋白rLep-PAF-AH。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rLep-PAF-AH水解PAF底物的活性、水解效率及Km和Kcat值。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 q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问号钩体赖株感染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HUVEC)、人单核细胞THP-1和小鼠巨噬细胞J774A.1后,LA2144基因mRNA( Lep-PAF-AH-mRNA)水平变化及产物外分泌情况。金地鼠尾静脉两次注射100μg无LPS的rLep-PAF-AH后观察肺、肝、肾组织中出血情况。结果所构建的问号钩体赖株LA2144基因原核表达系统在IPTG诱导下能高效表达rLep-PAF-AH,Ni-NTA亲和层析法提纯的rLep-PAF-AH经SDS-PAGE 后显示为单一的蛋白条带。5μg rLep-PAF-AH 对底物的水解效率为26.6 U/L,其Km和Kcat值分别为82.79μmol/L和0.24 S-1。问号钩体赖株与HUVEC、THP-1和J774A.1细胞共培养1或2 h,Lep-PAF-AH-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问号钩体赖株与上述细胞共培养2~12 h,培养物上清中检出大量Lep-PAF-AH,但其EMJH培养物上清中未检出Lep-PAF-AH。 rLep-PAF-AH注射金地鼠出现肺出血,但肝、肾组织中无明显出血现象。结论 LA2144基因产物具有较强PAF-AH活性,感染细胞时表达上调并外分泌、诱导金地鼠肺出血,故是问号钩体感染时引起宿主出血的重要毒力因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