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중화미생물학화면역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4-5101
  • 国内刊号: 11-230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海二路38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沈心亮
  • 类 别: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期刊荣誉:
  • CD28噬菌体展示及其生物活性检测

    作者:李娜;张利宁;王群;王晓燕;石永玉;刘兴田;高飞;孙汶生

    目的以噬菌体展示具有天然结构的人CD28分子胞外区同二聚体,检测其抗原性和生物活性,为CD28拮抗性类肽的筛选奠定基础.方法 RT-PCR从Jurkat细胞扩增CD28胞外区,将其克隆入噬菌粒载体pComb3HSS,构建的重组载体电转入受体菌XL1-blue,并加辅助噬菌体VCSM13,使CD28胞外区展示在噬菌体表面.以ELISA、流式细胞仪检测噬菌体展示CD28的抗原性和与B7-1的结合力.MTT法检测噬菌体展示CD28的生物活性.结果成功构建表达人CD28分子胞外区同二聚体的重组噬菌粒载体pComb3H-CD28,并以噬菌体展示系统展示CD28分子.ELISA和FCM结果显示,噬菌体展示CD28可与抗CD28抗体特异性结合,也可与Jurkat细胞表面CD28竞争结合抗CD28抗体,具有CD28抗原性.噬菌体展示CD28可与B7-1特异性结合,也可与Raji细胞表面CD80结合,具有与配体结合能力.体外生物活性实验显示,噬菌体展示CD28可抑制抗CD28抗体刺激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论利用噬菌体展示系统成功展示CD28同源二聚体,噬菌体展示CD28具有抗原性及生物活性,为以CD28为靶点体外筛选CD28拮抗性类肽,从而防治移植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病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CD28 噬菌体展示
  • 内毒素致伤小鼠肺组织SSeCKS表达变化的研究

    作者:沈爱国;刘海鸥;陈梦玲;高永静;程纯

    目的观察内毒素/脂多糖(LPS)致伤小鼠肺组织中Src抑制的蛋白激酶C的底物(SSeCKS)的表达变化和细胞定位.方法腹腔注射LPS制备小鼠内毒素肺损伤模型,依据注射时相和剂量不同随机分组.用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肺组织SSeCKS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表达情况,间接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SSeCKS在肺组织中的细胞定位.结果 SSeCKS表达水平与LPS用量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1、5、10和15 mg/kg组SSeCKS mRNA水平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注射剂量增高SSeCKS mRNA表达量亦逐渐增高;不同时相LPS(5 mg/kg)注射后肺组织中SSeCKS mRNA水平表达呈动态变化过程,1 h开始增高,3 h达到表达高峰,12 h降至正常水平;SSeCKS蛋白水平表达变化与mRNA水平变化相一致.SSeCKS在肺组织中定位于肺泡间隔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结论SSeCKS是炎症反应蛋白,其表达量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内毒素可诱导肺泡间隔毛细血管内皮细胞SSeCKS表达上调.

  • 吡格列酮对哮喘模型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潘世秀;曾天舒;崔天盆;胡丽华;吴健民

    目的初步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γ(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哮喘模型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1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和药物组,每组各6只.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T-bet和GATA3的表达,同时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脾细胞胞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结果哮喘组肺组织T-bet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相比显著升高(P<0.01),GATA3无显著变化(P>0.05);经吡格列酮治疗的小鼠肺组织T-bet的表达与哮喘鼠比显著增高(P<0.01),而GATA3无显著变化(P<0.05).哮喘鼠T细胞内IL-4/IFN-γ比值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经吡格列酮治疗后细胞内IL-4/IFN-γ比值明显降低(P<0.01).结论 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可能通过参与调控TH1细胞转化过程中重要转录因子T-bet的表达,改变IL-4/IFN-γ比值,从而改善相应的炎性症状,PPAR-γ可能成为哮喘治疗的新靶点.

  • RhoA/ROK信号通路对LPS诱导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

    作者:许韩师;张式鸿;梁柳琴;杨岫岩;叶玉津;连帆;詹钟平

    目的探讨RhoA/ROK信号通路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TNF-α、IL-1β、IL-6、IL-8等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用Percoll非连续性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核细胞,并用LPS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活化;Pull down方法检测用RhoA活性,ROK活性用其底物MBS的磷酸化来表示,总RhoA、ROK及磷酸化MBS蛋白表达用免疫印迹法测定,用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LPS可诱导单核细胞RhoA快速活化,并呈时间依赖性,Rho特异性抑制剂C3转化酶能显著抑制LPS诱导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TNF-α、IL-1β、IL-6、IL-8等细胞因子;LPS亦可诱导单核细胞ROK活化,ROK特异性抑制剂Y27632可显著降低LPS刺激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TNF-α、IL-1β、IL-6、IL-8等细胞因子.结论LPS可活化人外周单核细胞RhoA/ROK信号通路,选择性抑制RhoA和ROK活化能抑制单核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提示RhoA/ROK信号通路可能在调控单核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中发挥重要作用.

  • 硝普钠对TRAIL诱导的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杨柳芹;房殿春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TRAIL)与FASL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又名APO-2L[1].研究发现,TRAIL可选择性杀伤多种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细胞、转化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而对正常细胞则无细胞毒性.

  • CD40配基化调节小鼠树突状细胞上B7-H3分子表达的研究

    作者:陈成;朱一蓓;周桓;瞿秋霞;王勤;马倩茹;胡玉敏;张学光

    目的探讨CD40配基化对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上B7-H3分子表达的调节作用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GM-CSF和IL-4联合方案体外诱导小鼠髓系DC,并利用mCD40L-CHO和TNF-α分别刺激凋亡肿瘤细胞负载的DC制备成熟DC;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成熟DC上B7-H3分子的表达;RT-PCR检测B7-H3 mRNA转录水平;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和B7-H3单抗阻断实验分析CD40配基化的DC表面B7-H3分子在T细胞活化中的作用;3H-TdR掺入试验检测DC对T淋巴细胞的促增殖效应;ELISA测定各组MLR反应和DC培养上清中IFN-γ的分泌水平.结果 B7H3分子在DC不同分化发育阶段均有表达,CD40配基化能显著上调凋亡肿瘤细胞负载的DC中 B7H3表达,TNF-α激发的DC弱表达(P<0.05);阻断CD40配基化的DC上B7-H3分子能抑制T细胞增殖和IFN-γ的分泌;CD40配基化促进凋亡肿瘤细胞负载的DC分泌IFN-γ的量也明显高于TNF-α组(P<0.05).结论体外CD40配基化DC的B7-H3分子上调性表达有助于其刺激T细胞增殖和IFN-γ的产生.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CD40 B7-H3
  • 慢性牙周炎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胶原酶水平与牙周病变程度的关系

    作者:楼永良;陈莉丽;胡美多;阮萍;严杰

    目的检测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患者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胶原酶基因prtC及其产物PrtC,了解PrtC水平与牙周病变程度的关系,确定PrtC诱导细胞分泌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方法采用SDS-PAGE检测原核表达系统重组PrtC(rPrtC)表达和Ni-NTA亲和层析法提取的rPrtC纯度.rPrtC免疫家兔获得抗血清.建立多重PCR检测56例CP患者209牙位的龈下菌斑标本中Pg 16S rDNA和prtC基因.建立ELISA检测上述标本中的PrtC,并分析PrtC水平与牙周病变程度的关系.采用ELISA检测rPrtC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VC-304分泌IL-1α、IL-8和TNF-α的作用.结果 rPrtC表达产量约占细菌总蛋白的50%.提纯的rPrtC SDS-PAGE后仅见单一的蛋白条带.96.1%(201/209)和92.3%(193/209)的龈下菌斑标本分别Pg16SrDNA和prtC基因PCR阳性,91.4%的龈下菌斑标本(191/209)PrtC ELISA阳性.重度CP龈下菌斑标本中PrtC含量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CP标本(P<0.05),但轻度和中度、中度和重度CP标本之间PrtC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μg的rPrtC作用EVC-304细胞24h后,5和10 μg的rPrtC作用EVC-304细胞12 h后均可使EVC-304细胞分泌的IL-1α、IL-8和TNF-α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 Pg有很高的prtC基因携带率和表达率.CP牙周病变程度与龈下PrtC水平密切相关.rPrtC有直接诱导细胞合成并分泌IL-1α、IL-8和TNF-α的活性.

  • 壳聚糖体内外抗幽门螺杆菌的实验研究

    作者:谢勇;周南进;谢正兴;熊水印;陈江;吕农华;王崇文

    目的研究壳聚糖体内外抗幽门螺杆菌(Hp)作用.方法 (1)采用打孔法检测了不同浓度、pH值、脱乙酰度壳聚糖及羧甲基壳聚糖在体外对Hp的抑菌作用.(2)建立BALB/c小鼠Hp感染的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8组:①对照组;②PPI组;③AM组;④AM+PPI组;⑤壳聚糖组;⑥壳聚糖+PPI组;⑦壳聚糖+AM组;⑧壳聚糖+AM+PPI组.分别给予上述药物每日2次灌胃,共2周.停药后4周,处死小鼠,无菌条件下取胃黏膜进行Hp定量培养和石蜡包埋切片,进行Giemsa染色.结果(1)壳聚糖和羧甲基壳聚糖在体外对3株Hp标准菌株具有普遍的抑菌作用;在pH6~4范围内,随pH值降低,抗菌作用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佳pH值为4;70%、88.5%脱乙酰度壳聚糖及羧甲基壳聚糖的抗Hp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菌强度依次为DD70壳聚糖、DD88.5壳聚糖和羧甲基壳聚糖;在1%~5%浓度范围内羧甲基壳聚糖抗Hp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0.5%~2%浓度范围内70%、88.5%脱乙酰度壳聚糖抗Hp作用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Hp感染的小鼠,以上8组的Hp清除率分别为0%、0%、41.7%、58.3%、58.3%、66.7%、83.3%、91.7%,其中③~⑧组的Hp清除率显著高于①和②组(P<0.05),⑧组的Hp清除率还显著高于③组(P<0.05).Hp定植密度研究发现,各组之间Hp定植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p定植密度在③~⑧组显著低于①和②组(P<0.05);⑥~⑧组显著低于③组(P<0.05);⑧组显著低于④组(P<0.05).结论壳聚糖和其衍生物对Hp有普遍的抑菌作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抗Hp作用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pH值对壳聚糖抗菌作用的影响为明显,在pH值6~4范围内,壳聚糖的抗Hp活性随着pH值的下降而显著增强;壳聚糖在体内有抗Hp作用,并与AM有协同作用.

  • 新生隐球菌荚膜相关基因CAP10启动序列的活性研究

    作者:赵志宇;温海;陈孙孝

    目的筛选具启动活性的新生隐球菌荚膜相关基因CAP10编码区上游5'侧翼序列(启动子序列),为进一步研究其调控机制打下基础.方法利用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的编码基因为报告基因,构建了含不同长度的新生隐球菌荚膜相关基因CAP10编码区上游5'侧翼序列和报告基因的重组体,转化酵母,ISA方法检测各转化子的CAT表达活性,并通过比较找到CAP10启动序列.结果发现含CAP10编码区上游-303bp、-390bp、-500bp、-951bp的转化子具有明显的CAT表达活性,而含-202bp、-102bp的转化子无明显的CAT表达活性.结论 CAP10上游5'侧翼端-303bp~0bp是具完整启动活性的小单位.CAP10上游5'侧翼端-202bp~-303bp内含CAP10启动所必需的序列.

  • 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鼠疫疫源地鼠疫菌的基因分型研究

    作者:祁美英;戴二黑;周冬生;崔百忠;金丽霞;戴瑞霞;赵海红;李存香;杨晓艳;于晓涛;吴得强;唐永姣;李敏;杨瑞馥

    目的研究我国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鼠疫疫源地鼠疫菌的基因分型.方法根据已经证实的22个DFR(差异区段)设计引物,每株鼠疫菌的每个DFR都采用PCR技术进行验证.结果17株甘宁黄土高原疫源地鼠疫菌株共包括3个基因型,即7、11和13型.7、11和13型所占比例分别为5.9%(1/17)、5.9%(1/17)和88.2%(15/17).结论我国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鼠疫疫源地鼠疫菌的基因型主要为13型,而且13型是该疫源地鼠疫菌所特有的基因型.

  • HIV-1拉米夫定(3TC)耐药毒株的体外诱导培育和鉴定

    作者:李珏;鲍作义;刘思扬;庄道民;李韩平;刘永健;李林;杨坤;李敬云

    目的通过体外传代培养,将我国HIV-1药物敏感毒株诱导为拉米夫定耐药毒株.方法在MT4细胞-中国HIV-1B'亚型CNHN24毒株培养系统中加入0.008 μmol/L拉米夫定,逐渐增加药物浓度进行传代和培养,每隔3~5代测定半数抑制浓度(IC50),并用RT-PCR法扩增pol区基因,进行基因型耐药性分析.将表型和基因型耐药结果与敏感株进行比较.结果培养6代后,IC50由野生毒株的0.018 μmol/L逐渐提高到0.15 μmol/L;第7代时,IC50突然增加到大于2048 μmol/L;pol区的184位氨基酸由甲硫氨酸(M)突变为异亮氨酸(I).去除药物继续培养5代,IVC50仍维持>2048 μmol/L,pol区184位氨基酸仍为异亮氨酸,没有发生回复突变.结论在国内首次用中国HIV-1毒株诱导培育出可能稳定传代的3TC耐药株,可用于HIV-1耐药性的研究和HIV-1药物的药效学评价.该耐药株已申请国家专利.

  • 1型与4型戊型肝炎病毒ORF2抗原性比较

    作者:何鹏;张华远;王佑春;李卓

    目的比较1型和4型HEV ORF2抗原性的差异.方法对1型和4型ORF2同样位置各3个抗原片段分别进行表达,1型ORF2的3个重叠抗原以从N端到C端的顺序编号为1-pET-1、1-pET-2和1-pET-3;同样4型3个片段的编号为4-pET-1、4-pET-2和4-pET-3.用纯化后的各抗原片段分别建立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检测临床肝炎病人血清136份,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6个抗原片段成功地进行了表达,纯化后6个抗原片段的纯度在95%以上.通过检测136份临床肝炎病人血清,显示1型抗原中3个抗原片段均存在抗原性差异,4型病毒ORF2中间的抗原片段与C端和N端抗原片段存在抗原性差异,1型和4型病毒之间N端抗原存在抗原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型和4型HEV ORF2 N端重组蛋白之间存在抗原性差异.

  • 抗SARS冠状病毒中和活性单克隆抗体的筛选及其结合位点分析

    作者:杨保安;杨银辉;李佳明;吕富双;刘洪;常国辉;刘伯华;卢山;祝庆余

    目的建立能分泌具有中和活性的抗SARS-CoV单克隆抗体(McAb)细胞株,制备有中和活性的抗SARS-CoV McAb,用于SARS-CoV感染的早期特异诊断和进行SARS-CoV结构蛋白的功能研究.方法用灭活纯化SARS-CoV(BJ01株)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建立能稳定分泌SARS病毒McAb的杂交瘤细胞系,然后用中和试验进一步筛选分泌具有中和活性的抗SARS-CoVMcAb细胞株.利用SARS-CoV的S和N蛋白的不同长度肽段通过ELISA鉴定McAb的特异结合区域,分析S和N蛋白不同区域诱导产生抗体的能力和特性.结果建立了12株能稳定分泌抗SARS-CoV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体效价在1:320~1:20 480之间,其中6株具有较好的中和SARS-CoV的能力.具有中和活性的McAb中,3株是针对S蛋白的,2株是针对N蛋白的,其中抗S蛋白的中和抗体活性比抗N蛋白的中和抗体活性高,另外1株可能是针对SARS-CoV的其他结构蛋白的.进一步对6株抗S蛋白的McAb的特异抗原结合表位分析,发现其中3株结合位点在S蛋白第12~311氨基酸之间,2株在第310~535氨基酸之间,后者中和效价高于前者,另1株是针对S2蛋白的,SARS病毒的受体结合区正位于第310~535氨基酸这一区段.具有中和活性的McAb通过间接免疫荧光、ELISA、酶标免疫组化法和胶体金方法对SARS病毒进行检测,都显示出高度的特异性和良好亲和力.结论成功制备了具中和活性的抗SARS-CoV单克隆抗体,并分别测定了McAb对S蛋白和N蛋白的特异抗原结合活性,初步确定了S蛋白的中和表位.为今后SARS病毒的特异诊断、结构蛋白的功能分析和重组疫苗的研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 寻常型天疱疮抗原Dsg3 EC1-EC2片段的重组表达

    作者:耿龙;孙峥嵘;肖汀;翟宁;牛红喜;宋芳吉

    寻常型天疱疮(Pemphigus vulgaris,PV)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皮肤病,靶抗原位于细胞间重要的连接结构一桥粒上,主要是桥粒芯糖蛋白3(desmoglein3,Dsg3),获得Dsg3,不仅可以用来检测PV抗体,还可用来进行基础研究,探索天疱疮的发病机理.

  • 中国HIV感染者细胞毒性淋巴细胞内穿孔素的差异性表达

    作者:王琪;尚红;姜拥军;王亚男;张子宁;刁莹莹;刘静;张民;韩晓旭

    目的了解中国HIV感染者细胞毒性相关的NK细胞及CD8+T细胞内穿孔素表达水平,探讨HIV感染过程中穿孔素表达与机体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采集31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和经过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的17例HIV/AIDS患者以及15例健康对照的抗凝全血,应用流式细胞仪胞内染色法检测CD56+/CD3-、CD3-/CD16+NK细胞及CD8+/CD3+内穿孔素表达的百分数,分析其与NK细胞绝对值、NK细胞百分数、CD4+T、CD8+T淋巴细胞绝对值及血浆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结果中国HIV感染者的NK细胞CD56+/CD3-及CD3-/CD16+亚群穿孔素表达百分数(平均13.17%,平均24.05%)高于CD8+T细胞穿孔素表达百分数(平均9.03%);NK细胞内穿孔素表达低于健康对照(P<0.05,P<0.05),CD8+T细胞内穿孔素表达高于健康对照(P<0.05);NK细胞及CD8+T细胞内穿孔素表达水平与其绝对计数显著相关,与疾病进展不相关.HAART治疗组NK细胞内穿孔素表达升高,CD8+T细胞内穿孔素表达无显著变化.结论中国HIV感染者NK细胞内穿孔素表达降低,抗病毒治疗后升高;CD8+T细胞内穿孔素表达升高,抗病毒治疗后无显著变化.

  • Fas抗原在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中的动态变化

    作者:唐志琴;王玉亮;江雁;彭林;朱志军

    Fas(CD95)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通过Fas/FasL途径触发激活细胞凋亡,参与器官移植免疫过程.文献报道,在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受者活检组织中可检测到Fas抗原表达的改变,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表型改变能够反映移植物内浸润性淋巴细胞的状态.本研究动态监测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受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表面Fas抗原的定量表达.

  • IgA肾病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表达TGF-β1功能的研究

    作者:程军;吕国才;张雯;肖荣;陶筱娟;方鲁

    IgA肾病(IgAN)是以出现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或蛋白尿、血清IgA水平升高、肾小球系膜区IgA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特征的一类肾小球肾炎,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之一.IgAN中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的IgA为多聚IgAl,多聚IgAI主要来源于黏膜免疫系统,提示IgAN的发病与黏膜免疫有关.在黏膜免疫系统中,γδT细胞占了主导地位,因此,γδT细胞在IgAN中的作用和功能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并日益成为IgAN研究的热点.泌TGF-β1的功能进行了研究.

  • 病毒性脑炎患者S-100b蛋白浓度与临床的相关性

    作者:王振海;吴庆秋;吕洁;谢鹏;孔繁元

    目的观察病毒性脑炎急性和恢复期患者血液和脑脊液的S-100b蛋白浓度变化,探讨其与异常脑电图和影像学低密度灶体积等方面的相关性.方法 42例病毒性脑炎住院患者为观察组,25例与观察组相匹配的阑尾或胆囊摘除手术病人以及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其血液及脑脊液S-100b蛋白浓度;并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毒性脑炎急性期患者血液和脑脊液S-100b蛋白显著高于恢复期患者和对照组(P<0.01);血液和脑脊液S-100b蛋白浓度与低密度灶体积均呈显著正相关(rCSF=0.756,P<0.01;r血液=0.685,P<0.01);轻度、中度及重度异常脑电图患者脑脊液S-100b蛋白浓度均高于血液(P<0.01);重度、中度异常脑电图患者血液及脑脊液S-100b蛋白浓度均高于轻度(P<0.01).结论脑脊液或血液中的S100b蛋白浓度反映了神经胶质细胞的损害程度,也是脑组织破坏后较合适的生化标记物,对监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疗效观察具有重要价值.

  • TLR2及其介导的抗致病性分枝杆菌免疫

    作者:陈小华;翁小满

    结核病和麻风病是主要的致病性分枝杆菌感染疾病.结核和麻风杆菌侵入机体后,巨噬细胞首先对它们识别、处理,由此发动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但是,巨噬细胞可对它们表现为"吞而不噬",即这两种细菌可在巨噬细胞内长期存活,而成为持久菌.

  • 咪喹莫特对朗格汉斯细胞及角质形成细胞细胞因子mRNA表达及分泌水平的影响

    作者:骆丹;缪旭;吉玺;吴迪;朱洁;林向飞;徐丽贤

    目的观察咪喹莫特(Imiquimod)溶液对人表皮朗格汉斯细胞(LC)及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KC)株-HaCaT细胞细胞因子mRNA及分泌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免疫调节机制.方法联用密度梯度离心及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人表皮LC,将LC及HaCaT细胞均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5 μg/ml咪喹莫特,对照组不加药,处理4 h后,提取总RNA,采用RT-PCR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中细胞因子TNF-α、IL-1β及IL-6 mRNA的表达量,取培养上清,用ELISA方法检测3种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 LC实验组TNF-α、IL-1β及IL-6 3种细胞因子mRNA表达量及分泌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而HaCaT细胞组加药后3种细胞因子mRNA表达量及分泌量较对照组未见明显增加(P>0.05).结论 5μg-/ml咪喹莫特溶液能增加LC细胞因子TNF-α、IL-1β及IL-6的mRNA表达量,但其对HaCaTT细胞上述3种细胞因子mRNA表达量均未见有明显上调作用.

  • 中国旱獭α干扰素家族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作者:卢银平;王宝菊;黄红平;田拥军;鲍俊杰;董继华;陆蒙吉;杨东亮

    目的克隆中国旱獭α干扰素(IFN-α)家族基因,以期利用克隆的中国旱獭家族IFN-α在动物模型上探索慢性乙型肝炎有效的干扰素治疗方案和策略.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对中国旱獭IFN-α家族基因进行克隆,并对所克隆的系列基因进行测序、分型、系统发生树分析、同源性比较及理化特性分析.结果从112个中国旱獭IFN-α基因克隆中获得18个独立的不重复序列,其中的14个序列来自4次以上相对独立的PCR产物,将它们分为14个基因亚型,其中8个是功能基因亚型,6个是假基因亚型.中国旱獭IFN-α各基因亚型之间在核苷酸水平和氨基酸水平有很高的同源性,平均分别为93%和85%,前体蛋白N端含23个氨基酸的疏水性信号肽.结论中国旱獭IFN-α家族至少有14个基因亚型,这些基因的克隆可能应用于中国旱獭HBV动物感染模型,进行干扰素基因治疗和研究干扰素治疗策略.

  • 人Epsilon干扰素在CHO细胞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活性的研究

    作者:马丽丽;盛伟华;谢宇锋;缪竞诚;王金志;庄文卓;李丽娥;杨吉成

    目的为了研究新发现的人epsilon干扰素(hIFN-ε)的生物学活性,我们通过RT-PCR克隆了hIFN-ε基因,并构建pcDNA3.1/myc-his(-)A-hIFN-ε(以下简称pcDNA3.1A-hIFN-ε)的真核表达载体,在CHO细胞中表达,并研究真核细胞重组表达的rhIFN-ε的生物学活性.方法用TNF-α刺激人宫颈癌HeLa细胞,抽提总RNA,经RT-PCR获得全长cDNA,与pcDNA3.1/myc-his(-)A真核表达载体连接,构建重组体pcDNA3.1A-hIFN-ε,并在CHO细胞中进行表达,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试验研究表达产物中的rhIFN-ε对多种病毒的抗病毒活性;MTT法检测其对A375、HeLa和A549细胞的生长影响,并通过在Wish、HeLa、A375细胞中诱导MxA抗病毒蛋白的产生研究hIFN-ε的抗病毒机制.结果经PCR和限制性酶切鉴定以及DNA测序,结果表明已经成功构建了重组体pcDNA3.1A-hIFN-ε,并在CHO细胞中稳定表达了rhIFN-ε蛋白,该蛋白具有抗HSV-Ⅰ、PolioV、Ad3和VSV病毒的作用,能够抑制HeLa、A375、A549细胞的生长,刺激Wish、HeLa、A375细胞产生MxA蛋白.结论本研究成功地构建了pcDNA3.1A-hIFN-ε真核表达载体并在CHO细胞中获得稳定表达,证明了rhIFN-ε蛋白具有抗病毒和抗增殖活性,其抗病毒效应的分子机理可能与诱导细胞产生MxA抗病毒蛋白有关,为今后研究rhIFN-ε的生物学功能和基因重组药物研制及其开展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 肝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者T细胞表面CD38的动态变化

    作者:唐志琴;王玉亮;江雁;彭林;王智平;黄繁嫱;朱志军

    目的动态监测肝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者T细胞表面CD38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将研究对象的淋巴细胞与相应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反应,经洗涤、固定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表面CD38的表达量,健康对照组采血1次、稳定组术前及术后各采血1次、巨细胞病毒感染组受者分不同时间段采血.结果健康成人淋巴细胞表面CD38的表达量为(642.1±107.3)/细胞,在不同性别及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移植感染组受者因CMV病毒感染发病时,CD38的表达量显著增加,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感染治疗1周后,CD38的表达量逐渐下降,与感染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非病毒感染的移植受者CD38的表达水平不增高;CMV病毒感染组的患者在临床出现CMV感染症状前CD38+CD8+的表达水平已经增高,至治疗3个月以后由于体内CMV抗原的存在,CD38的表达水平仍然超出健康成人.结论双色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淋巴细胞表面CD38+CD8+的表达水平对于监测CMV感染是较灵敏且特异的指标之一,在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评估治疗效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CD38 移植 巨细胞病毒
  • 急性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免疫应答的观察

    作者:徐锦;杨毅;孙家娥;丁韵珍;苏犁云;邵彩虹

    目的研究小儿在轮状病毒急性感染期的免疫应答特点.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和粪便轮状病毒特异性抗体,流式细胞术进行淋巴细胞亚群分析,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转录因子、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腹泻患儿血浆中轮状病毒特异性IgM/IgG抗体和大便中轮状病毒特异性IgA抗体及CD19细胞亚群比例,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升高.腹泻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12p40 mRNA的表达升高.粪便和血浆中IgA抗体的滴度与患儿腹泻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结论急性轮状病毒感染小儿早期出现的免疫应答反应,以特异性抗体显著增加为主要特点,并且抗体产生的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 Human β-defensin 2(hBD-2)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中的表达

    作者:姜葵;王邦茂;刘心娟;阎雪燕;马晴;张洁

    目的检测human β-defensin 2(hBD-2)在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胃黏膜上皮中的表达,评价其在Hp感染的胃黏膜表面的抗菌作用.方法随机选择患者18例,取胃窦黏膜组织,以快速尿素酶及改良Giemsa染色两种方法判断Hp的存在与否.两者同时阳性诊断为Hp阳性,同时阴性为Hp阴性.18例患者中,Hp阳性10例,阴性8例.另以RT-PCR法检测标本中hBD-2的表达.结果 10例Hp阳性标本中8例呈现hBD-2 mRNA的高表达,1例呈现低表达,总表达率90%;8例Hp阴性标本中6例未检测出hBD-2 mRNA,2例呈现hBD-2 mRNA的表达,表达率25%.结论 Hp感染可诱导hBD-2在胃黏膜上皮中的表达.体外试验表明hBD-2抑制Hp的生长,推测hBD-2在Hp相关性胃炎中起到一定的抗菌作用.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