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중화미생물학화면역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4-5101
  • 国内刊号: 11-230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海二路38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沈心亮
  • 类 别: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期刊荣誉:
  • 异基因小鼠皮肤移植后阻断T细胞活化双信号途径诱导耐受

    作者:张庆殷;谢蜀生;刘彦平;郭宏伟

    T细胞的有效活化需要抗原信号(或称第一信号),同时还需要第二信号的协同作用,即T细胞表面的CD152、CD28分子与APC表面的CD80(B7-1)、CD86 (B7-2)分子有效结合.器官移植中,T细胞是介导移植排斥的主要效应细胞[1].因此,我们试图通过阻断这两种信号来诱导移植耐受.本实验中,我们采用不同的抗体组合,以治疗用药的方式观察小鼠皮肤移植物的存活情况,并检测受体小鼠的耐受状态.

  • 大鼠哮喘模型外周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γδ T细胞明显活化

    作者:李超乾;徐永健;张珍祥;刘先胜;杨丹蕾

    T淋巴细胞依据其表面的细胞抗原受体(TCR)的不同,分为αβ T细胞和γδ T细胞.气道淋巴细胞和嗜酸粒细胞的浸润是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病理特征,但尚未见有关γδ T细胞在哮喘中变化的研究报道.我们探讨了大鼠哮喘模型外周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 中γδ T细胞亚群的数量变化和活性改变.

  • 重组腺相关病毒转导外源基因入EB病毒转化的B淋巴细胞获长期表达

    作者:史耕先;刘音;李琳;朱立平

    目的采用重组腺相关病毒(AAV)载体pAGX(+),把6A8 α-甘露糖苷酶基因的正义或反义DNA片段转导入EB病毒转化的B淋巴细胞,以获得正义或反义6A8 DNA长期表达的B淋巴细胞株. 方法构建含正义或反义6A8 DNA片段的重组pAGX(+)质粒.经包装后转导淋巴细胞,经G418筛选,用有限稀释法克隆转导成功的淋巴细胞.Northern杂交和RT-PCR检测转导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Con A结合试验检测细胞在转导基因后6A8 α-甘露糖苷酶活性的改变. 结果 pAGX-反义6A8 DNA及pAGX-正义6A8 DNA经包装获得了高复制滴度的重组AAV(rAAV)颗粒,藉助rAAV成功地把6A8基因转导入EB病毒转化的B细胞株SKW6和B淋巴样白血病细胞株BJAB.Northern杂交结果显示,转导的正义或反义6A8 DNA获得表达.经1年余传代培养,RT-PCR检测见BJAB和SKW6细胞中转导的正义或反义6A8 DNA的mRNA表达增加,新霉素抗性基因(neoR)也获得表达,表明转导基因获得了长期表达.Con A结合强度在转导反义6A8 DNA的细胞升高,提示转导反义6A8 DNA可影响6A8 α-甘露糖苷酶的表达. 结论用AAV载体成功地把6A8 α-甘露糖苷酶基因的正义或反义DNA片段转导入EB病毒转化的B淋巴细胞SKW6和B淋巴样白血病细胞株BJAB,转导的基因获得长期表达,并干扰6A8 α-甘露糖苷酶的表达.

  • 人B细胞活化相关基因BC-1514全长cDNA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作者:芦兴武;殷际义;李永海;崔莲仙

    目的克隆与B细胞活化相关的新基因及其原核表达. 方法采用差异显示反转录PCR(DDRT-PCR)技术对人扁桃体活化和静止B细胞mRNA的差异表达进行分析,差异显示的片段经过Northern杂交验证后,作为探针进行人活化B细胞cDNA文库的筛选.将所获得的阳性克隆的编码区经PCR扩增后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5X-1中,重组质粒经酶切、测序鉴定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以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 结果以在活化B细胞高表达的EST32为探针,经3轮筛选人活化B细胞文库获得一个新的全长为1?514bp的cDNA克隆(命名为BC-1514).重组的BC-1514蛋白可在E.coli中以融合蛋白的形式有效表达,其表达量约占细菌总蛋白量的14.3%左右.BC-1514 cDNA的GenBank的登录号为AF304442. 结论获得了1条新的与B细胞活化相关的cDNA克隆并在E.coli BL-21中得到了有效表达.

  • IL-4和IL-10调节嗜碱性粒细胞CXCR4表达及功能

    作者:黄保军;谭锦泉;胡春松;王兴兵;王明军;李群;罗畅民

    目的研究IL-4和IL-10对人嗜碱性粒细胞上CXC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4(CXCR4)表达和配体SDF-1α(Chemokine 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 alpha)功能的调节. 方法嗜碱性粒细胞的纯化技术,流式细胞术,实时定量逆转录PCR (RT-PCR),胞内游离Ca2+的变化,趋化性技术和组胺释放等方法进行测定与分析. 结果 CXCR4大量表达在人外周血静息嗜碱性粒细胞上.IL-4可显著上调CXCR4蛋白和mRNA的表达,而IL-10则明显下调其表达.SDF-1α可通过CXCR4诱导嗜碱性粒细胞中游离Ca2+增加,激活嗜碱性粒细胞使之产生趋化性游走并释放组胺.此活性可被抗CXCR4单抗所阻断. 结论 IL-4和IL-10是CXCR4表达和功能重要的调节细胞因子,CXCR4-SDF-1α复合物相互作用对嗜碱性粒细胞的聚集和活化起着重要作用.

  • 人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A亚单位重组蛋白纯化及免疫活性研究

    作者:王缚鲲;邹全明;张卫军;杨排;田文标;郭学青;郭红

    热休克蛋白(heat shook protein,Hsp)为幽门螺杆菌(Hp)共同的抗原成分,分为A(HspA)、B(HspB)两个亚单位.目前,通过细菌培养获得大量Hp,并从中纯化出足量的亚单位抗原非常困难.因此,我们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重组HspA基因工程菌,并对HspA重组蛋白纯化条件及免疫学活性进行研究.

  • 与霍乱毒素A1亚基突变体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

    作者:杨淑静;曹诚;马清钧

    目的寻找新的与霍乱毒素A1亚基(CTA1)突变体(S63F)相互作用的蛋白,来探讨CT佐剂活性的分子机理. 方法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以CTA1(S63F)为诱饵蛋白筛选人脾细胞cDNA文库,并通过共转染、免疫共沉淀和Western杂交在哺乳动物细胞COS-7中确证诱饵蛋白和候选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结果筛选获得一个与HLAⅠ类分子α亚基高度同源的蛋白,这个蛋白在酵母核内以及COS-7细胞中都显示出与CTA1(S63F)的相互作用. 结论 CTA1(S63F)与HLAⅠ类分子α亚基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HLAⅠ类分子进入“膜筏“,引起膜筏不断聚集增大,聚集到一定程度后筏相关酪氨酸蛋白激酶活化,启动胞内信号的级联传递,增强免疫反应.

  • 幽门螺杆菌长期感染蒙古沙鼠模型的建立

    作者:郭刚;王毅超;邹全明;刘开云;解庆华;张卫军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在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及胃淋巴瘤的发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Hp的动物感染模型一直未获成功.国内外虽有报道建立了小鼠及大鼠感染模型[1,2],但或者是稳定性较差,或者是都采用特定的Hp菌株-Sydney strain 1(SS1),对于进一步研究Hp的致病机理和疫苗存在着一定局限性.1996年起,国外陆续有学者[3, 4]报道用沙土鼠建立Hp感染模型并取得较好效果的实验研究.为此,我们采用临床分离的Hp菌株对蒙古沙鼠(Mongolian gerbil)进行了感染,以建立一个稳定的适合Hp疫苗及其它相关方面研究的小动物模型.

  • 中性红摄入法检测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活性

    作者:杜奕奇;屠振兴;许国铭;李兆申;龚燕芳

    空泡变性细胞毒素(VacA)是幽门螺杆菌(H. pylori)分泌的一种重要毒素,其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87~95)×103,初发现该毒素与哺乳动物细胞共同孵育后可导致细胞内产生大量的空泡.既往多采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计数空泡形成细胞的比例来评价VacA活性,我们采用中性红摄入法(Neutral red uptake assay, NRU)对Hp菌株VacA进行定量检测,评价该方法检测VacA活性的应用价值.

  • embB基因突变与结核分支杆菌耐乙胺丁醇的关系

    作者:吴雪琼;李洪敏;张俊仙;由昆;金关甫;梁建琴;刘佳文;闫国蕊

    对embB基因突变与结核分支杆菌耐乙胺丁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建立敏感、特异、简便、快速地检测结核分支杆菌耐乙胺丁醇基因型的分子药敏试验方法.

  • 幽门螺杆菌18kD外膜蛋白的基因克隆、重组载体的构建

    作者:姜政;陶小红;王丕龙;蒲丹;黄爱龙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广泛的、大剂量的应用,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鉴于此,不少研究工作者正致力于开发研究新的有效控制幽门螺杆菌引发疾病的疫苗.研制Hp疫苗至关重要的问题有三种:(1) 必须发现能干扰粘附和毒性且存在于所有菌株的保护性抗原;(2)临床前试验需要能模仿感染和疾病的动物模型;(3) 需要适合人体的粘膜佐剂.因此首先要寻找有效的保护性抗原.细菌的外膜蛋白是一种里外不对称、半通透性、

  • 幽门螺杆菌依赖蛋白酪氨酸激酶途径诱导胃上皮细胞分泌IL-8

    作者:何兴祥;胡品津;何瑶;吴捷莉;Jianfeng Li;Jianshe Fan

    目的分析中国临床分离的幽门螺杆菌的cag致病岛的差异和不同激酶抑制剂对幽门螺杆菌诱导中国人胃上皮细胞IL-8分泌的影响. 方法在体外分别用中国临床分离的cagA+ cagE+、cagA+ cagE-0、cagA- cagE+、cagA- cagE-的幽门螺杆菌与中国人胃上皮细胞MGC-803共培养,分泌的IL-8用ELISA进行检测,比较蛋白激酶A、C、G和蛋白酪氨酸激酶的抑制剂对幽门螺杆菌诱导胃上皮细胞IL-8分泌的影响. 结果 cagA+ cagE+幽门螺杆菌显著增加了胃上皮细胞IL-8的分泌,cagA+ cagE-、cagA- cagE+幽门螺杆菌作用次之,而cagA- cagE-幽门螺杆菌不能增加胃上皮细胞IL-8的分泌.蛋白激酶A、C、G的抑制剂不能阻断幽门螺杆菌增加胃上皮细胞IL-8的分泌,而蛋白酪氨酸激酶的抑制剂阻断了幽门螺杆菌增加胃上皮细胞IL-8的分泌. 结论 cagA+ cagE+幽门螺杆菌显著增加了胃上皮细胞IL-8的分泌并且依赖于蛋白酪氨酸激酶的活性.

  • 肠杆菌科细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研究

    作者:王辉;吴伟元;陈民钧

    目的调查我院院内肠杆菌科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株的发生率以及ESBL的表型和基因型. 方法对1999年2月~5月临床分离的162株肠杆菌科细菌,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规定的ESBL表型筛选和确证试验确定ESBL的发生率;等电聚焦电泳、抑制试验、接合试验确定ESBL菌株中酶的表型;质粒的提取、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TEM-、SHV-、CTX-M-3特异引物的PCR和测序确定ESBL的基因型. 结果 11.4%(5/44)的大肠杆菌、39.5%(17/43)的肺炎克雷伯菌、6.0%(3/50)的阴沟肠杆菌和8.0%(2/25)的弗劳地枸橼酸菌产ESBL.对于这27株菌,头孢噻肟的MIC明显高于头孢他啶.除1株阴沟肠杆菌外,其它26株菌对亚胺培南敏感.大多数菌株产2~6种酶.70.3%(19/27)的菌株产生CTX-M-3型的ESBL (等电点为8.6),这种酶能被克拉维酸抑制,其编码的耐药性能够转移至敏感株,并且对头孢噻肟的耐药高于头孢他啶.对小部分菌株用PFGE分型发现存在多个克隆. 结论产ESBL的肠杆菌科在院内较普遍;CTX-M-3型的ESBL为常见.

  • 浙江省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SHV型β-内酰胺酶分布

    作者:周伟琳;俞云松;陈亚岗;马亦林

    随着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和单环酰胺类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在革兰阴性杆菌中产生率不断增加,ESBLs种类也不断增加,至2000年6月,已发现近100种ESBLs亚型[1],其中TEM型有67种,SHV型有24种,非TEM非SHV型有20多种.TEM和SHV型分别由广谱酶TEM-1、TEM-2和SHV-1编码基因中1~5个位点发生点突变而来.各国各地区流行的ESBLs亚型各不相同[2].我们对浙江省各地区临床分离的表型鉴定为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SHV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进行克隆、序列分析和亚型鉴定,结果如下.

  • 钙调蛋白基因缺陷TRP1酿酒酵母菌株的构建和鉴定

    作者:陈孙孝;廖万清;温海;姚志荣;邓安梅;仲人前

    目的构建钙调蛋白基因(CMD1)缺陷TRP1酵母菌株,为探讨钙调蛋白功能性基团对真菌致病性的影响打下基础. 方法通过基因等位置换,筛选产生cmd1::TRP1置换的YPH501菌株,并转入含CMD1序列的质粒Ⅱ.减数分裂后经省却Trp/Ura培养基选择得到发生cmd1::TRP1置换的酵母菌单倍体菌株. 结果 Southern blot证实了cmd1::TRP1基因置换,经省却Trp/Ura培养基选择得到了带有TRP1序列的酵母菌单倍体菌株. 结论成功构建了钙调蛋白基因缺陷TRP1酿酒酵母菌株,为后续研究打下了基础.

  • 登革2型病毒全长cDNA克隆定点诱变的OL-PCR方法

    作者:赵卫;胡志君;杨佩英;秦鄂德;于曼;陈水平;王鹏程;耿丽卿;范宝昌

    目的对带有登革2型病毒(DEN-2)全长cDNA的质粒pDVWS501上E62、E203位点进行定点诱变. 方法设计4对点诱变引物,运用OL-PCR(overlap PCR)法,扩增出分别在E62或E203位带有点突变的2条DNA片段,克隆至T载体,获T-TB62、T-TB203两个克隆.将T-TB62用ClaⅠ和SphⅠ分别酶切,T-TB203用SphⅠ+NheⅠ酶切后,用T4连接酶分别连接至pDVWS501,获重组质粒TB62和TB203.对TB62和TB203进行序列测定. 结果成功得到分别在E62、E203位带有点突变的TB62、TB203克隆. 结论 OL-PCR法是具有较高突变效率的定点诱变方法.

  • PCR-RFLP结合克隆测序监测乙肝病毒拉米夫定耐药突变株的产生

    作者:孙剑;侯金林;王战会;章廉;冯筱榕;骆抗先;肖蕾

    目的建立PCR结合酶切的方法监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拉米夫定耐药突变株的产生,并与PCR产物克隆后测序相结合,了解此方法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同时用此方法筛查50例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耐药株的发生情况. 方法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治疗时间9个月~24个月,设计错配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快速检测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HBV) 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Tyrosine-Methionine-Aspartic acid-Aspartic acid, YMDD)变异株的发生情况,对筛检耐药株阳性的标本应用PCR产物克隆后测序加以证实. 结果在50例服用拉米夫定患者中发现9例患者在用药超过9个月时出现拉米夫定耐药突变株 (YMDD变异株),其中YIDD变异5例,YVDD变异4例,后者有3例合并有L526M突变. 结论本方法在检测YMDD变异方面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经克隆后测序证实,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 中药尾叶香茶菜对人胚脑神经细胞感染单纯疱疹病毒的细胞病变影响

    作者:李薇;佟梅丽;郭岩;叶丽卡;王慧芬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常潜伏在神经节内,诱发脑炎.因此,筛选有预防作用的药物十分重要.传统中医认为,尾叶香茶菜对口腔疱疹、溃疡、呼吸道急性感染有明显的抗炎作用[1],为此,将其作用于HSV-1感染后的人胚脑神经细胞,进行了药物毒性、抑毒指数、酶学测定,观察其抗病毒作用.

  • pSFV1载体系统的改造

    作者:陈水平;秦鄂德;于曼;赵卫;范宝昌;胡志君;王鹏程;杨佩英

    目的获得具有多种稀有酶位点和CMV IE增强子/启动子及SV40晚期poly(A)加尾信号的pSFV1载体系统. 方法首先将含有多种稀有酶位点的人工接头插入到pSFV1的BamHⅠ和SmaⅠ位点(获得的载体称为mpSFV1),然后在mpSFV1和辅助载体Helper2的SpeⅠ和SphⅠ位点分别插入SV40晚期poly(A)加尾信号和CMV IE增强子/启动子序列.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构建的表达载体mpSFV1-A-CMV表达登革2型病毒PrME基因的效率,并用RT-PCR法鉴定辅助载体Helper2-A-CMV包装形成重组病毒的能力. 结果经PCR和酶切鉴定证明,接头、CMV IE增强子/启动子序列和SV40晚期poly(A)加尾信号序列均已导入pSFV1载体系统中;测序结果也与已知序列一致.间接免疫荧光法证明,PrME蛋白在BHK21细胞中获得了表达,同时,改造后的辅助载体也具有包装形成重组病毒的能力. 结论已将以RNA为基础的pSFV1载体系统构建成以DNA为基础的表达载体系统.

  • 甲型肝炎病毒中国流行株5′ NCR核苷酸序列异质性研究

    作者:陈勇;洪艳;杨连华;陈念良;倪崖;凌志强;余为群;毛江森

    目的了解甲型肝炎病毒中国流行株5′非编码区(5′ NCR)核苷酸序列的异质性. 方法选择浙江、江苏、安徽、云南等地的甲肝病人粪便或血清标本,以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PCR),扩增合成5′ NCR高变区基因片段,并进行直接核苷酸序列分析和差异比较. 结果所有甲型肝炎病毒株间5′ NCR高变区核苷酸差异≤3nt;与美国株LA差异≥4nt;与澳大利亚株HM175差异≥11nt;差异的大小与基因型无关. 结论甲肝病毒基因结构非常稳定,变异率极低.

  • 黄病毒属病毒的感染性克隆研究进展

    作者:曾明

    黄病毒科包括了一大类人和动物的病毒性病原体,这些病毒均为包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目前分三个属:经典的黄病毒属、瘟病毒属和丙型肝炎病毒属.每个属中病毒的感染性cDNA遗传学研究都使人们进一步了解病毒复制和致病性原理.对RNA病毒进行反向遗传学研究的历史,可追溯到20多年前,1978年Taniguchi首次从cDNA克隆获得了RNA噬菌体Qβ[1],1981年通过脊髓灰质炎病毒cDNA首次获得动物病毒的感染性克隆[2],从此对正链RNA病毒的反向遗传学研究系统逐步完善起来了.随后,对负链RNA病毒、分节(流感病毒)和不分节(狂犬病毒)的cDNA感染性克隆研究也获得成功.近对双链RNA病毒的反向遗传学研究也有了突破,至此,对RNA病毒的反向遗传学研究已涵括了大部分的RNA病毒.这些研究结果为疫苗开发研制提供了新途径.本文就黄病毒属病毒感染性克隆研究的技术方法和进展作一综述.

  • 含CpG基序的大肠杆菌DNA对柯萨奇病毒基因免疫的增强作用

    作者:吴晓羽;田野;赵铁强;孟繁超;刘雅君;艾银红;王乐民;钟照华;李呼伦;周令望

    柯萨奇病毒B组(CVB)有6个血清型,即CVB1~6.由于CVB血清型多,采用传统疫苗预防本病难度较大.为此我们构建了CVB1/B3型VP1基因重组质粒pCR3-uniB1B3,将该重组质粒转染后进行RT-PCR及免疫荧光检测,证明该表达系统可以在细胞内获得瞬时表达,并应用该质粒免疫BALB/c小鼠,免疫后小鼠体内产生了相应的抗体,但是其抗体水平并不令人满意.为了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本研究探讨了大肠杆菌CpG DNA作为免疫佐剂以期增强pCR3-uniB1B3的免疫效果.

  • 宋内志贺菌S7株作为活疫苗受体的研究

    作者:李生迪;杜琳;靳志刚;宋树珍;王秉瑞

    目的了解一株自发突变的宋内志贺菌S7株作为活疫苗受体的安全性. 方法应用肠道细菌毒力和侵袭力检测、宋内菌大质粒DNA图谱分析和猴体口服耐受试验对S7株、S7R株进行安全性和稳定性分析. 结果 S7株能很好的表达宋内O抗原,有免疫原性.毒力、侵袭力试验阴性;细菌侵入HeLa细胞的侵袭百分率为4.3%,毒株S512为83.6%;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无4种侵袭性外膜蛋白(IpaA、B、C、D);质粒稳定性试验表明,连续传代36次,Ⅰ相大质粒仍稳定存在.S7含的Ⅰ相大质粒、猴体口服实验等与宋内毒株S512有明显的区别. 结论宋内菌S7株作为活疫苗受体是安全的,其形态的变化代表抗原的有无,标志明显,易于检测.

  • 汉坦病毒疫苗株84FLi的全基因序列测定

    作者:李新红;杨为松;白雪帆;杭长寿;马本江

    汉坦病毒(Hantavirus, HV)属于布尼亚病毒科,其基因组是一个单链含大(L)、中(M)和小(S)3个基因片段的负链RNA.编码的结构蛋白分别为L蛋白(即依赖RNA的RNA多聚酶)、外膜糖蛋白G1和G2以及核壳蛋白.

  • 两种结核DNA疫苗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力

    作者:吴雪琼;李洪敏;史迎昌;张俊仙;张灵霞;梁建琴;金关甫;由昆;张军芝

    MPT64和ESAT6都是结核分支杆菌复合群主要的分泌性蛋白,也是其重要的T细胞抗原,ESAT6编码基因在BCG菌株中缺失[1],而MPT64编码基因在某些BCG菌株中也缺失[2].因此,本研究将结核分支杆菌MPT64和ESAT6 DNA疫苗免疫小鼠后,观察小鼠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并通过脏器的菌落计数评价这两种DNA疫苗的保护效力,以筛选有效的结核病DNA疫苗.

  •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对BALB/c小鼠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

    作者:张弛;廖雪雁;冯仁田;梁争论;张华远;李河民

    目的研究不同来源乙肝表面抗原(HBsAg)对BALB/c小鼠的某些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 方法采用血源、CHO和酵母HBsAg分别免疫BALB/c小鼠,于免疫后不同时间制备脾脏单个核细胞(MNC),测定MNC对刀豆蛋白(ConA)和细菌脂多糖(LPS)的增殖反应性;采用绵羊红细胞(SRBC)作为致敏原,测定不同HBsAg免疫小鼠后迟发性超敏反应(DTH)的发生程度. 结果不同来源HBsAg对ConA或LPS 刺激的反应指数(SI)表现出不同的时间曲线,一般于免疫20?d和25?d时显著升高,其中血源HBsAg较高,酵母较低.H.M.-HBsAg在免疫5?d时即显出较高的SI值.CHO-HBsAg对SRBC诱导的DTH反应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 结论不同来源HBsAg诱导细胞免疫反应的类型和程度存在差异,CHO细胞来源的HBsAg对TH1细胞介导的DTH反应有抑制作用.

  • UreA/KatA双价减毒沙门菌疫苗株抗幽门螺杆菌的免疫保护作用

    作者:廖文俊;陈湖;朱森林;陈洁;陈为;王锦辉;胡品津

    目的探讨由2种幽门螺杆菌(Hp)抗原组合的双价疫苗在防治Hp感染中的作用以及减毒鼠伤寒沙门菌作为传递Hp抗原的活疫苗载体的可行性. 方法 PCR技术扩增尿素酶A亚单位(ureA)和过氧化氢酶(katA)基因片段,构建表达UreA/KatA融合蛋白的重组质粒,重组质粒宿主菌经IPTG诱导,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UreA/KatA的表达情况.将该重组质粒转入减毒鼠伤寒沙门菌SL3261株中构建重组口服活疫苗株,经口服免疫C57BL/6小鼠,再用Hp悉尼株进行攻击,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细菌定量培养对胃粘膜中Hp的定植及生长情况进行观察. 结果 SDS-PAGE电泳图上显示1条相对分子质量(Mr)约108×103的新生蛋白带,占细菌总蛋白的5%,并能与抗GST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经UreA/KatA双价疫苗免疫的小鼠能有效防御Hp的感染. 结论表达UreA/KatA融合蛋白的双价减毒沙门菌疫苗株能诱导抗Hp保护性免疫反应,有望在Hp感染及其相关性疾病的防治中发挥积极作用.

  • 念珠菌变应性鼻炎的sIgE检测

    作者:吕宏光;高晗

    在耳鼻喉科研究领域中有关念珠菌引起的变应性疾患研究少有报道.本文以念珠菌引起的变应性鼻炎为对象,用RAST EIA法(Radioallergosorbent test)以及CAP System对其血清中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抗体进行测定.

  • 用随意扩增多态性DNA PCR方法检查实验小鼠的嗜肺性巴氏杆菌

    作者:常丙功;张远富;李红;石朝辉;张丽芳;刘星

    嗜肺性巴氏杆菌是动物致病菌,人感染多通过猫、狗咬伤或抓伤而致.嗜肺性巴氏杆菌是实验啮齿动物(特别是小、大鼠和豚鼠)巴氏杆菌病的主要病原菌.为了鉴定从实验小鼠分离的15株嗜肺性巴氏杆菌的基因型,本文用3个随机引物(每个引物不得由0个碱基组成),用RAPD-PCR方法对分离的15株嗜肺性巴氏杆菌进行扩增试验,以鉴定这15株嗜肺性巴氏杆菌的基因分型.本试验所用的15份测试菌株标本采自小白鼠,编号1~15号.24?h培养物离心沉淀,收集嗜肺性巴氏杆菌,细菌用PBS洗2次,再用单蒸水洗1次,沉淀物加0.7ml无菌水悬起,样品于100℃温度下加热煮沸5?min,迅速放冰水中冷却,直接用于PCR扩增,毋须提取DNA.3个随机引物的名称及碱基序列如下:OPL-7 5′AGG CGG GAA C-3′;ORL-11 5′ ACG ATG AGC C-3′;OPL-12 5′GGG CGG TAC C-3′,每次反应只用1个引物(图1).

  • 采用通用引物PCR配合SSCP及RFLP技术快速检测常见病原菌

    作者:罗雯;万雅各;彭宣宪;王三英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病原菌的方法以利于临床诊断. 方法选取10种具有代表性的病原菌,采用通用引物PCR(UPPCR)对其16S rRNA基因进行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 结果 RFLP电泳图谱呈现多态性,但半数菌的图谱两两相同或相似;SSCP电泳图谱各异,可以相互区分. 结论 UPPCR-SSCP技术能快速简便地检测病原菌.

  •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

    作者:刘敬忠;谭淑珍;周艳;雷箴;闫梅;邵伟;吴燕;何蕴韶;肖白

    目的建立检测HBV病毒DNA的荧光定量PCR法(FQ-PCR),并与运用常规凝胶电泳技术观察特异扩增带检测的结果加以比较. 方法合成扩增HBV DNA 314bp特异保守序列的1对引物及1条带2个荧光基团的寡核苷酸探针.用PE-5700型定量PCR仪完成PCR反应及产物的荧光定量检测.同时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EB染色,UVP(凝胶成像仪)检出有314bp带者为阳性或弱阳性. 结果建立了检测HBV DNA的荧光定量PCR技术,用已知HBV阳性模板不同拷贝数的标准溶液测得标准曲线Ct,原始拷贝数在105/ml以上者为阳性,用定量及定性PCR 2种方法检测698例血清标本的结果表明:用FQ-PCR技术共检测出204例为阳性,阳性率29.2%;用定性PCR观察到193例有阳性特异带,阳性检出率为27.65%.没有发现用定性PCR检测为阳性而用FQ-PCR检测为阴性者. 结论 FQ-PCR检测HBV DNA较普通定性PCR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更高,减少发生污染可导致假阳性结果的可能性及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检验中推广应用.

  • 肾移植患者不同病期淋巴细胞与细胞因子的检测

    作者:徐秀红;张玉海;贾保祥

    急性排斥反应期患者血和尿中多种细胞因子有不同程度升高.近年来各种方法测定细胞因子可作为诊断及鉴别诊断排斥反应的手段.由于外来抗原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使淋巴细胞激活、增殖和分化,直接检测患者体内的淋巴细胞增殖程度以期为排斥反应的监测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将淋巴细胞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 比较跨膜型和分泌型TNF-α的体内杀瘤效应及其机制

    作者:李清芬;李卓娅;龚非力;徐勇;姜小丹;熊平;冯玮

    目的比较跨膜型和分泌型TNF-α在体内的抗瘤作用及机制. 方法在小鼠接种肿瘤细胞H22第3天,于肿瘤接种部位分别皮下注射插入TNF-α及其突变体基因的质粒DNA(分泌型TNF突变体、跨膜型TNF突变体和野生型TNF-α),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并用TUNEL检测肿瘤细胞是否发生凋亡;用免疫组化检测肿瘤局部淋巴细胞浸润和肿瘤组织表达的Fas和CD44V3. 结果 TNF-α及其突变体均可被肿瘤细胞有效表达,并都可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P<0.01) ,其中跨膜型TNF突变体抑瘤作用强,可促进肿瘤表达Fas,引起肿瘤细胞发生明显凋亡,同时抑制其表达CD44V3(P<0.01);而分泌型TNF则可诱导肿瘤局部大量淋巴细胞(CD4+、CD8+)浸润(P<0.01),并引起肿瘤组织出血坏死. 结论直接注射跨膜型和分泌型TNF-α裸DNA均可在体内有效杀瘤.跨膜型TNF的体内杀瘤机制可能不同于分泌型TNF,前者可直接和通过Fas途径间接诱导瘤细胞凋亡;后者则可能通过募集和激活淋巴细胞发挥抗瘤作用.

  • 新城疫病毒HN基因对肿瘤抗原诱导的抗肿瘤免疫的增强作用

    作者:魏林;戴建新;孙树汉;傅传刚

    目的了解新城疫病毒HN基因增强肿瘤抗原诱发的抗肿瘤免疫反应的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方法将构建的HN基因-癌胚抗原(CEA)cDNA共表达质粒(pcD-CEA/HN)免疫小鼠,通过淋巴细胞增殖实验、NK细胞活性检测了解HN对抗CEA免疫反应的影响;并以免疫组化的手段追踪HN质粒表达产物在体内组织的分布,以及HN质粒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影响. 结果 (1)共表达质粒pcD-CEA/HN免疫小鼠获得了较其他对照组强的淋巴细胞增殖指数及NK细胞活性.(2)HN质粒在肌肉、肿瘤组织有明显的表达.(3)HN质粒对肿瘤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能增强荷瘤小鼠的抗肿瘤免疫. 结论新城疫病毒HN基因对肿瘤抗原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具有增强作用.

  • 三氧化二砷对H22肝癌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唐印华;刘铁夫

    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在临床上已取得了一定的功效,大量研究表明AS2O3对肿瘤细胞具有促进凋亡作用.目前有学者推测,AS2O3可能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达到抗肿瘤效应.我们通过研究AS2O3对H22肝癌小鼠外周血的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的影响来探讨AS2O3的抗肿瘤作用.

  • 口服携带人IL-12、GM-CSF基因的减毒沙门菌抗肿瘤作用的试验

    作者:李玉华;郭坤元;杜江;陈慧;解咏梅;黄建生;任大明

    目的探讨以减毒沙门菌作为口服基因治疗载体的可行性. 方法通过电转化法将真核表达载体pCMVhIL-12、pCMVhGM-CSF、EGFPN1导入减毒鼠伤寒沙门菌SL3261中,经由胃管喂给BALB/c和C57BL/6小鼠.6周后分别用4T1乳腺癌细胞和Lewis肺癌细胞进行攻击.通过流式细胞仪、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绿色荧光蛋白在小鼠各组织中的表达,通过PCR和ELISA法检测IL-12、GM-CSF基因的整合和表达情况.并考察肿瘤的受抑情况和小鼠的生存期. 结果在小鼠的肝、脾、小肠、肾脏和肿瘤中可检测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和相应细胞因子基因的整合.血清中相应的细胞因子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生存期远远超过对照组小鼠(P<0.05). 结论减毒沙门菌可作为口服基因治疗载体,可能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一条简便、安全、有效的途径.

  • 不同免疫策略获得c-erbB2单克隆抗体及其结合特性的比较

    作者:郑刚;吴健;寿成超;韩梅

    人类c-erbB2/HER2原癌基因属于EGFR家族.将c-erbB2真核表达载体转染NIH3T3细胞,可赋予该细胞以恶性表型[1];1998年由鼠源抗erbB2抗体人源化改造而来的Herceptin(商品名)已被美国FDA批准用以治疗c-erbB2高表达的转移乳腺癌,并已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2].本工作采用不同免疫策略获得了数株c-erbB2单抗,并对其与靶分子的结合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相对更易获得能与天然erbB2结合的抗体制备策略,可供后续工作参考.

  • 抗CD3/抗CD20双特异双链抗体的生物学活性研究

    作者:熊冬生;许元富;杨纯正;彭晖;邵晓枫;刘汉芝;韩俊岭;赖增祖;朱祯平

    目的研究抗CD3/抗CD20双特异双链抗体的生物学活性. 方法采用亲和层析法纯化本室构建的抗CD3/抗CD20双特异双链抗体可溶性表达产物,并用SDS-PAGE,Western blot和分子排阻层析鉴定纯化产物;采用FACS法和玫瑰花环试验测定纯化产物与靶细胞的结合活性;采用3H-TdR掺入实验和51Cr释放试验测定该双特异双链抗体的生物学性质. 结果纯化的抗CD3/抗CD20双特异双链抗体具有与Jurkat(CD3+)和Daudi细胞(CD20+)的结合活性,且能同时与Jurkat和Daudi细胞结合形成玫瑰花环,并能竞争性封闭亲代鼠源性抗体HIT3a和HI47与Jurkat和Daudi细胞的结合位点;该双特异双链抗体具有促有丝分裂原作用和介导激活的T细胞杀伤Daudi细胞的活性. 结论抗CD3/ 抗CD20双特异双链抗体具有与亲代鼠源性抗体HIT3a和HI47相同的性质,且能介导激活的T细胞杀伤表达CD20抗原的肿瘤细胞,是一个有望用于B细胞恶性肿瘤临床治疗的双特异性抗体.

  • 启动子控制严密性对抗体库多样性影响的研究

    作者:刘晓琳;王刚;化冰;王琰

    目的比较阿拉伯糖(arabinose, Ara)启动子和Lac启动子的控制严密性,探讨启动子控制严密性对抗体库多样性的影响,寻找适合构建抗体库的启动子. 方法 1.以Ara启动子和Lac启动子驱动抗HBs、TNF-α及角蛋白的人Fab段,比较其本底表达.2.比较2种启动子表达载体对宿主菌生长的影响.3.观察2种启动子在抗体库扩增过程中对含有抗体基因的克隆重组率的影响. 结果1.本底表达在Lac启动子载体远高于Ara启动子载体; 2.经相应诱导物诱导后二者表达水平相似; 3.相同条件下,含有Lac启动子的抗体表达载体的细菌与Ara启动子相比处于生长劣势.4.在抗体库扩增过程中,含Lac启动子的抗体库中抗体基因克隆的重组率逐渐下降,而使用Ara启动子基本无变化. 结论启动子控制严密性差会导致抗体克隆重组率下降而影响抗体库的多样性,Ara启动子更适合于构建噬菌体抗体库.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