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중화미생물학화면역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4-5101
  • 国内刊号: 11-230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海二路38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沈心亮
  • 类 别: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期刊荣誉:
  • CD4+T细胞活化诱导细胞凋亡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小鼠模型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蒋廷旺;邓安梅;吴传勇;陈波;周晔;钱琤;谷明莉;陈燕;仲人前

    目的 研究CD4+T细胞活化诱导细胞凋亡(activation induced cell death, AICD)在poly I∶C诱导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PBC)小鼠模型中的作用.方法 30只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poly I∶C 5 mg/kg,对照组小鼠注射等体积无菌PBS,16周后通过测定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 AMA)、碱性磷酸酶(alkali phosphatase, ALP)及肝脏HE染色验证模型.磁珠分离小鼠脾脏CD4+ T细胞,分别以Con A和anti-CD3体外诱导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T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和TRAIL(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D4+ T细胞中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结果 poly I∶C注射16周后模型组小鼠血清AMA均为阳性,同时肝组织汇管区出现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而对照组AMA均为阴性,肝组织未出现明显病变.模型组小鼠血清ALP[(110.4±18.3) U/L]显著高于对照组[(52.2±15.4) U/L], P<0.001;模型组小鼠脾CD4+ T细胞AIC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同时定量PCR结果表明:FasL mRNA水平较对照组有所降低(P<0.05),而两组Fa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AIL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模型鼠的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结论 TH1细胞的凋亡缺陷可能在PBC小鼠模型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该缺陷可能是由于自身免疫机制引起凋亡相关分子Fas体系及TRAIL的表达变化引起,同时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凋亡.

  • 脂多糖通过NF-κB途径上调大鼠腹膜间皮细胞表达CD40和ICAM-1

    作者:张云芳;阳晓;邹循亮;伍军;王雅宁;郭群英;董秀清;余学清

    目的 观察脂多糖(LPS)作用下大鼠腹膜间皮细胞NF-κB活性及其对CD40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离及培养大鼠腹膜间皮细胞.LPS不同浓度作用12 h 及LPS (5 μg/ml)作用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LPS(5 μg/ml)或BAY11-7085(一种IκBα的磷酸化抑制剂)不同浓度(1 μmol/L和5 μmol/L)预处理3 h加LPS,作用3 h后收集细胞;采用RT-PCR方法检测CD40和ICAM-1 mRNA表达.采用蛋白印迹检测NF-κB和磷酸化NF-κB(p-NF-κB)蛋白表达.结果 与常规培养基对照组相比,5 μg/ml LPS组CD40和ICAM-1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10 μg/ml LPS组显著高于5 μg/ml LPS作用组(P<0.05).5 μg/ml LPS 作用下,ICAM-1 mRNA表达从1 h开始升高,3 h达到高峰,之后逐渐降低.CD40 mRNA表达在1 h无显著变化,3 h时迅速达到高峰,之后逐渐降低.常规培养的大鼠腹膜间皮细胞结构性表达p-NF-κB蛋白;加入LPS后,p-NF-κB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其中30 min~1 h表达强,之后逐渐降低,至2 h仍显著高于常规培养组(P<0.05).加入5 μmol/L BAY11-7085后,LPS诱导的CD40和ICAM-1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LPS以时间依赖和浓度依赖模式上调CD40和ICAM-1的表达.NF-κB信号途径参与调节LPS诱导的大鼠腹膜间皮细胞CD40和ICAM-1的表达.

  • 肺炎链球菌青霉素结合蛋白基因pbp2x新的变异与青霉素及头孢噻肟耐药

    作者:田素飞;禇云卓;陈佰义

    目的 调查研究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pbp2x基因和氨基酸序列的变异特点,探讨本地区的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及头孢噻肟的耐药机制.方法 2006年1月-2007年2月收集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34株,进行青霉素及头孢噻肟药敏试验,对青霉素不敏感的肺炎链球菌(PNSP)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x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并进行BLAST分析.结果 有12株PNSP(青霉素及头孢噻肟MIC≥0.5 mg/L)发生了2个重要位点的氨基酸的替换:第一个保守基序STMK内Thr338→Ala及第三个保守基序KSG之前的Leu546→Val氨基酸替换.另外,菌株15发生了第二个保守基序SSN之前的His394→Leu氨基酸替换,而且本研究首次发现了紧邻第一个保守基序STMK后,Met342→Ile位点的氨基酸替换.有17个菌株的pbp2x基因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出现了新的变异,已向GenBank提交,获得序列号:EU044831、EU089706-EU089709、EU106881-EU106884、EU124672.结论 本地区大多数PNSP的pbp2x核苷酸及氨基酸变异序列高度相似,提示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及头孢噻肟的耐药与pbp2x基因变异相关.

  • 格林-巴利综合征空肠弯曲菌的wla基因簇序列对比研究

    作者:刘慧;李震中;张军峰;田新英;王惠凌;岳月红;朱一飞;李春岩

    格林一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是发生于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感染后的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根据病理生理表现的不同,GBS可分为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cute demyelinating pattern,AIDP)、急性运动轴突型神经病(acute motor axonal neuropathy,AMAN)及Miller.:Fisher综合征.我国常见的GBS类型为AMAN,其电生理改变及病理表现为轴突损害.大量研究表明,空肠弯曲菌感染后引起的细菌脂寡糖(1ipooligosaccharides,LOS)与周围神经中神经节苷脂的交叉免疫反应可能与GBS的发病有关[1].LOS编码区的突变和变异极其活跃,这种突变和变异有利于细菌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但由于LOS结构的变化,同时也导致了菌株致GBS能力的改变[2].wla基因簇编码的多种蛋白质参与了细菌表面LOS的生物合成[3],本文对3株致AMAN型GBS空肠弯曲菌菌株的wla基因簇进行扩增及测序,通过与已知空肠弯曲菌菌株的相应序列进行对比及分析,观察其序列特征及与致GBS的相关性.

  • 创伤弧菌溶细胞素融合蛋白细胞毒活性相关分子机制研究

    作者:桂静;胡蝶;郑丽;楼永良;肖美英;严杰;朱晔晶;肖翔

    目的 研究创伤弧菌溶细胞素融合蛋白(rVVC)诱导人ECV304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过程中Caspase-3,-8,-9活性变化.方法 应用MTT法、Hochest33342/PI荧光双染、流式细胞术及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rVVC对人ECV304细胞诱导凋亡的影响;比色法测定rVVC诱导人ECV304凋亡过程中Caspase-3,-8,-9活性变化.结果 MTT结果显示rVVC具有降低人ECV304细胞的存活率活性;浓度为2.0溶血单位(HU)/ml的rVVC作用人ECV304 12 h后,其诱导凋亡的活性高于对照组和浓度为0.5 HU/ml的 rVVC处理组,具有剂量依赖性;浓度为2.0 HU/ml rVVC处理组加40 μmol/L Caspase全酶抑制剂(Z-VAD-FMK)后凋亡率较2.0 HU/ml rVVC处理组有一定程度降低.浓度为2.0 HU/ml rVVC处理人ECV304细胞0.5 h后Caspase-3活性开始增高,于3 h达高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spase-8,-9活性无明显变化.结论 rVVC对人ECV304具有凋亡诱导的生物学活性,Caspase-3可能与活性rVVC诱导的人ECV304凋亡有关.

  • 结核分枝杆菌诱导的THP-1细胞转化及其相关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

    作者:秦妍妍;黄晓燕;李淑萍;李立伟;毛亚飞;严杰

    目的 了解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体外诱导人单核细胞株THP-1向类上皮细胞(EC)转化的效应及其相关信号传导通路和调控作用.方法 建立人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株、牛分枝杆菌bovis株、草分枝杆菌phlei株THP-1细胞感染模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感染前后THP-1细胞表面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分化抗原CD115和EC分化抗原CD82的表达情况.采用Sandwich ELISA Kits检测感染前后THP-1细胞p38MAP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Akt1(丝/苏蛋白激酶)和STAT3(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活化因子)磷酸化水平.采用特异性阻断剂,了解各信号通路阻断前后CD115和CD82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3株分枝杆菌感染的THP-1细胞均出现CD115表达减弱和CD82明显表达的现象.H37Rv株或bovis株感染的THP-1细胞可出现一过性p38MAPK磷酸化水平上调,但PI3K(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和STAT3磷酸化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38MAPK、PI3K/Akt或JAK/STAT通路被阻断后,上述3株分枝杆菌感染的THP-1细胞仍表达CD115.JAK/STAT通路被阻断时,各分枝杆菌感染的THP-1细胞仍表达CD82.但p38MAPK、PI3K/Akt通路被阻断时,H37Rv株和bovis株感染的THP-1细胞CD82表达消失.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株和bovis株感染后可诱导THP-1细胞向EC转化,p38MAPK、PI3K/Akt参与和调控了该转化过程,其中以p38MAPK通路较为重要.

  • 维生素A对肺炎支原体诱导A549细胞分泌IFN-γ和IL-4的影响

    作者:吴小兰;刘先洲;汤纪路;杨杨;朱芮

    肺炎支原体(Mp)的致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Mp在感染过程中诱导宿主细胞产生的多种前炎性细胞因子在疾病的急性和慢性阶段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学者们多认为Mp感染所致的局部炎症反应与机体的免疫应答造成的免疫病理反应有关.近年有报道指出,维生素A(VA)能提高儿童的免疫功能,增强呼吸道的抗感染能力,尤其是通过维持黏膜的完整性及提高TH2介导的免疫应答而发挥抗感染作用,因而有人在临床上试用VA治疗支原体肺炎.本研究以人肺腺癌上皮细胞株A549细胞为靶细胞,通过检测Mp刺激后靶细胞中IFN-γ和IL-4的分泌水平变化来研究VA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

  • 138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检测

    作者:傅爱玲;袭燕;李希华;马万山;宫奇林;石晓红;孙晓军;于翠香;李希波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近年来已成为医院感染和危重患者及老年患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耐药问题日趋严重,本文对其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做了研究,报告如下.

  • 腺病毒E1A蛋白对大鼠肺泡上皮细胞谷胱甘肽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作者:方怡;李冰;陈娟;刘启才;冉丕鑫

    目的 研究腺病毒E1A蛋白潜伏感染对大鼠肺泡上皮细胞谷胱甘肽(GSH)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构建稳定表达腺病毒E1A蛋白的大鼠肺泡上皮细胞,观察氧化剂刺激时细胞内GSH含量变化,检测GSH合成限速酶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催化活性的变化,通过观察γ-GCS 催化亚单位(GCLC)基因蛋白表达水平、mRNA表达水平和5′-上游调控序列调控的荧光素酶活性的改变,了解影响酶活性改变的机制.结果 腺病毒E1A蛋白表达抑制氧化应激时GSH的合成,抑制γ-GCS 催化活性和蛋白表达水平,抑制GCLC 基因mRNA表达,与5′-上游调控序列报导系统获得的结果一致.结论 腺病毒潜伏感染可能通过抑制GCLC基因 5′-上游调控序列的促转录活性,抑制了γ-GCS的表达和催化活性,从而抑制了氧化应激时GSH的合成,削弱机体的抗氧化作用,加重氧化损伤,可能是腺病毒潜伏感染参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发病的机制之一.

  • 猪戊型肝炎病毒株swGX32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作者:吉彦莉;李凌君;韦献飞;王玲;常义斌;唐荣兰;朱永红;庄辉

    目的 分析从广西地区分离的1株猪戊型肝炎病毒swGX32全基因组序列并比较其与其他分离株的差异.方法 设计PCR引物,用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nPCR)分段扩增戊型肝炎病毒(HEV)株swGX32全基因序列,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RACE)扩增其末端序列,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并对拼接后的基因组进行序列和进化分析.结果 除3′polyA尾巴外,swGX32全长7240 nt, ORF1与ORF2重叠4 nt, ORF3包含在ORF2序列中.swGX32全基因序列与HEV1~4型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73%~74%、73%、74%~75%,83%~94%,其中与中国人源HEV株JKO-ChiSai98C同源性高,达94%.全基因序列进化分析显示,swGX32位于HEV基因4型分枝上,ORF2部分核苷酸序列进化分析显示,swGX32与JKO-ChiSai98C同在HEV 4a亚型分枝上.结论 猪HEV swGX32在全基因组结构及分子进化上均与人HEV JKO-ChiSai98C有密切关系,为揭示戊型肝炎是一种人兽共患病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

  • 缺失半胱氨酸富集区的HIV-1 HXB2株Tat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

    作者:陈璐;邓松华;曹洁;何俊;陈秋莉;蒋少华;廖文婷;潘卫

    目的 删除人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 HXB2株Tat蛋白(长度101个氨基酸)的半胱氨酸富集区(22~37位氨基酸)以提高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量和分子稳定性,并分析缺失半胱氨酸富集区后的Tat蛋白[Tat(△C)蛋白]免疫原性的改变.方法 应用PCR方法对Tat基因的半胱氨酸富集区(64~111位核苷酸)进行缺失突变,获得其突变体序列[Tat(△C)DNA] ,并构建其重组表达质粒pET-32a-Tat(△C).相同的条件下将pET-32a-Tat(△C)和pET-32a-Tat质粒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及纯化.用pET-32a-Tat(△C)融合蛋白免疫家兔制备抗血清,ELISA和Western blot方法对抗血清进行免疫原性分析.结果 pET-32a-Tat(△C)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水平(7.12 mg/ml)明显高于pET-32a-Tat蛋白(1.50 mg/ml);pET-32a-Tat蛋白在表达纯化后及25℃和4℃放置7 d后均有明显二聚体的产生,而pET-32a-Tat(△C)蛋白则未形成二聚体;pET-32a-Tat(△C)蛋白免疫家兔可诱导产生高滴度的抗体(1∶320 000),该抗体与Tat(△C)蛋白、Tat蛋白(1~101 AA)及化学合成Tat(1~86 AA)蛋白均呈特异性反应.结论 缺失HIV-1 Tat蛋白的半胱氨酸富集区可明显提高其原核表达水平和蛋白的稳定性并较好地保留其免疫原性,为HIV-1 Tat疫苗研究提供了一种新型免疫原.

  • 基因1b型HCV核心蛋白不同功能区域对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

    作者:颜学兵;梅蕾;陈智;郑敏;周林福;许小燕;吴炜

    目的 研究基因1b型丙型肝炎病毒(HCV)不同病毒株编码的核心蛋白(CORE):癌中心株(T)、癌旁株(NT)、C191(HCV-J6)及同一病毒株(T)编码的不同功能区域(1~172、1~126、1~58、59~126、127~172 AA)在HCV致病机制中的作用,为治疗HCV感染提供靶位.方法 将含有3个不同病毒株(T、NT及C191)及T不同功能区域的CORE真核表达质粒,转染到HepG2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nnexin Ⅴ/PI,并用细胞生长实时观察仪观察细胞生长曲线.结果 基因1b型T、NT、C191和T不同功能区域的CORE均能诱导HepG2细胞凋亡和坏死且抑制了细胞的生长,其中,T诱导细胞凋亡和坏死及抑制细胞生长强于NT和C191, T的CORE的N端1~58 AA诱导细胞凋亡和坏死及抑制细胞生长均高于其他功能区域.结论 HCV基因1b型不同病毒株及同一病毒株编码的CORE不同功能区域的分子致病机制存在一定的差异,N端的1~58 AA在CORE的致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基因治疗的重要靶位之一.

  • 桥本甲状腺炎患者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基因多态性分析

    作者:张海清;赵家军;赵跃然;高聆;廖琳;管庆波;焦玉莲

    目的 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cell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 KIR)基因多态性与桥本甲状腺炎(HT)的关联性.方法 选择100例散发HT患者,260例无血缘关系的正常人作为对照,提取全血基因组DNA,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的方法,对KIR2DL1~5、KIR3DL1~3、KIR2DS1~5、KIR3DS1及KIR2DP1共15个KIR基因进行检测,其中除KIR2DS5基因外,每个基因均采用2对不同的特异性引物.结果 HT病例组中KIR2DL5基因的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0.200 vs 0.312,RR=0.64,P<0.01).结论 KIR2DL5基因频率的降低可能与HT的发病相关.

  • 中国HIV感染长期不进展者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变化研究

    作者:张子宁;姜拥军;张旻;刘静;施万英;金鑫;孙国权;王亚男;韩晓旭;尚红

    目的 对中国HIV感染长期不进展者(LTNP)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水平及其与疾病进展相关性进行研究,探讨CD4+CD25+Foxp3+ 调节性T细胞在LTNP保护机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选取74名HIV-1感染者(LTNP、典型进展HIV组、AIDS组)及16名健康对照,应用流式细胞仪胞内染色技术在单细胞水平检测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分析其与CD4+ T细胞数量、病毒载量、淋巴细胞活化、凋亡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中国HIV感染LTNP CD4+CD25+Foxp3+ T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典型进展HIV、AIDS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HIV/AIDS患者CD4+CD25+Foxp3+ T细胞百分率与CD4+ T细胞显著负相关(r=-0.509,P<0.001),与病毒载量明显正相关(r=0.414,P<0.01),与CD4、CD8+ T细胞表面CD38、CD95表达水平明显正相关(P<0.05),与CD4、CD8+ T细胞表面HLA-DR表达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中国HIV感染LTNP CD4+CD25+Foxp3+ 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典型进展者,提示调节性T细胞与LTNP保护机制相关.

  • 趋化因子受体CXCR3在慢性乙肝患者肝脏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赵金红;王健;王平平

    趋化因子是反映炎症活动的新型敏感指标,趋化因子受体是能够特异性结合趋化因子的细胞膜蛋白,通过与相应配体结合对表达该受体的多种淋巴细胞趋化和激活,在机体防御、抗感染等多种炎症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为了解趋化因子受体CXCR3在慢性乙肝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本文选择45例慢性乙肝患者以SP(streptavidin-peroxidase)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肝活检组织中CXCR3蛋白表达水平下.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CD4+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章圣辉;韩义香;吴建波;胡晓霞;陈丹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外周血中CD4+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的表达、功能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8例AS患者和5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 Treg、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和NK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β型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水平.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磁珠分选出CD4+CD25+ Treg细胞,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ixed lymphocyte culture, MLC)分析其免疫抑制功能.结果 AS活动期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Treg占CD4+ 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为(4.36±1.21)%,MLC中CD4+CD25+ Treg抑制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低下,与其Treg分泌TGF-β减少相关,CD4+ Treg含量及功能均低于健康志愿者(P<0.05).AS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 Treg水平与TGF-β呈正相关,与TNF-α呈负相关.结论 AS患者外周血中Treg表达水平低,且存在功能缺陷,导致体内诱导免疫耐受机能不足,可能参与AS免疫发病.

  • 丙型肝炎病毒阳性血清体外感染人肝细胞的研究

    作者:刘艳;祁自柏;张贺秋;李河民;谷金莲;于洋;杨振;陈坤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Ab)阴性,HCV-RNA阳性血清建立体外感染肝细胞模型.方法 HCV Ab阴性,HCV-RNA阳性的窗口期血清与人肝细胞共同培养,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共聚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等方法检测细胞内HCV核酸复制、蛋白质表达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细胞与病毒共同培养7~45 d,细胞内和/或培养上清中可间断检出HCV正、负链RNA;细胞浆内有HCV 核心和NS3抗原的表达;细胞超微结构有改变,并于感染后第24天时观察到类似病毒样颗粒.结论 窗口期血清中的HCV能在人肝细胞7701中复制一段时间.

  • 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曹金;于孟学;李薇;王国锋

    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 AIH)是一种累及肝脏实质的慢性进展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上以血清氨基转移酶增高、高免疫球蛋白G血症、血清中可检测到非器官特异性和肝脏特异性的自身抗体为特征.此病女性多见(男女比例为1∶3.6),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典型病理组织学特征为界面性肝炎,如未给予有效治疗,可逐渐发展为肝硬化,终导致肝功能失代偿引起死亡或需要进行肝脏移植.目前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对阻止病情进展显示了一定疗效.基于血清免疫学的进展,目前认为AIH分为两个型:1型AIH(AIH-1)是常见的疾病类型,与抗核抗体(ANA)、平滑肌抗体(SM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核周型(p-ANCA)和/或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体(抗SLA/LP)相关;2型AIH(AIH-2)以抗肝/肾微粒体抗体1型(抗LKM-1)为特点[1].无论何种类型的AIH,病因及其发病机制均不清楚,目前仍是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AIH发病机制作一简要概述.

  • 以假病毒为基础的HIV-1中和抗体检测体系的建立以及初步应用

    作者:种辉辉;洪坤学;张春涛;聂建辉;孔维;王佑春

    目的 建立以假病毒为基础的HIV-1中和抗体检测方法,并对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 从重组质粒中扩增出gp160基因片段,并克隆到pcDNA3.1质粒上,酶切鉴定得到阳性克隆.将阳性克隆分别和pSG3△env质粒共转染获得假病毒.用假病毒分别检测单克隆抗体和HIV-1抗体阳性血清的中和活性.结果 成功地获得了4株假病毒CHB01、CHB02、CHBC03和CHAE04.单克隆抗体4E10可以中和4株假病毒;单克隆抗体2F5不能中和CHBC03假病毒株,但可以中和CHB01、CHB02和CHAE04假病毒株;单克隆抗体IgG1b12 可以中和CHBC03、CHB01和CHB02假病毒株,则不能中和CHAE04假病毒株.43份HIV-1抗体阳性血清中针对不同假病毒的中和抗体明显不同.结论 所获得的假病毒可以用于中和抗体的检测,但不同假病毒株的中和特性不同.

  • 鼠疫耶尔森菌与表面抗体相互作用的原子力显微镜观测研究

    作者:索华倩;胡孔新;杨蕴秋;刘燕飞;岳启安;王静

    目的 以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观察比较鼠疫耶尔森菌EV76株与正常兔血清以及兔抗F1抗体反应后微观形态变化,探讨以原子力显微镜为工具的鼠疫耶尔森菌的免疫检测方法.方法 用兔抗F1抗体及正常兔血清处理鼠疫耶尔森菌菌液,并与对照菌一起制样后在原子力显微镜下观察鼠疫耶尔森菌的表面结构的改变,并对其主要指标,包括Ra、Rq改变进行测量比较.结果 正常菌体组细胞呈椭圆形,两端钝圆,长为1.1~1.3 μm,宽为0.8~1.0 μm,阶高为0.04~0.06 μm,细胞形状规则,表面相对比较光滑;对照抗体及F1抗体加入组,细菌阶高均明显增高;F1抗体结合株菌体形状不规则,表面粗糙度明显增加.结论 获得原子力显微镜下的鼠疫耶尔森菌形态特征;表面抗体与鼠疫耶尔森菌结合后,对鼠疫耶尔森菌的表面超微结构有显著的影响,其中粗糙度可以作为原子力显微镜免疫检测的指标.

  • 不同黏膜上皮细胞中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转录水平的荧光定量RT-PCR比较分析

    作者:高彤;邱趁丽;赵辉;刘强;邵一鸣;杨贵波

    目的 定量比较分析不同黏膜上皮细胞中人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MIP-3α)的转录水平.方法 体外转录制备MIP-3α RNA标准品,人工合成MIP-3α mRNA序列特异的引物及TaqMan探针.利用TaqMan EZ RT-PCR试剂盒的反应体系和ABI实时荧光定量PCR仪进行实时荧光定量RT-PCR.通过对RT-PCR产物测序、使用标准品和质控品进行多次独立测试等评估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可重复性.随后对不同黏膜上皮细胞系Caco-2、T-84、HeLa和淋巴细胞系PM1中MIP-3α mRNA水平进行了定量检测.结果 建立了可用于MIP-3α mRNA水平定量检测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好(扩增片段测序结果与参考序列完全一致)、灵敏度高(25 μl反应体系中有5个拷贝就可以检出)、检测样品浓度范围广(103~1010拷贝/ml).对Caco-2、T-84、HeLa和PM1细胞中MIP-3α mRNA水平的定量分析表明,肠黏膜上皮细胞Caco-2和T-84的MIP-3α mRNA水平比HeLa和PM1细胞高.结论 黏膜上皮细胞能表达丰富的MIP-3α,不同黏膜上皮细胞MIP-3α的表达水平可能不同.

  • T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与HIV-1感染

    作者:解晓燕;万延民;徐建青

    在抗病毒免疫中,有效而强大的T细胞免疫应答是清除病毒的关键,病毒感染的持续和慢性化常常是由于效应和记忆性T细胞的功能缺陷所致.而多数情况下,T细胞活化需要至少双信号刺激,有效的第二刺激信号,即非抗原特异性的共刺激信号,是决定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进入增殖、分化过程成为效应细胞,还是进入无应答状态或凋亡状态的关键[1].介导第二刺激信号的是表达在T细胞表面的各种受体.根据其所传导的信号不同,可将这些受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介导激活信号的受体,如CD28、4-1BB、CD40、OX40、CD27、ICOS (inducible costimulator);另一类是介导抑制信号的受体,已发现的主要有3种,包括CTLA-4(cytotoxic T-lymphocyte associated molecule-4)、PD-1(programmed death-1)和BTLA(B and T lymphocyte attenuator)[2].这些受体大多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或称CD28/B7超家族),其中的几个负调控受体分子因与艾滋病病程相关而在近年来倍受关注.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