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중화미생물학화면역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4-5101
  • 国内刊号: 11-230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海二路38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沈心亮
  • 类 别: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期刊荣誉:
  • 不同免疫状态小鼠烟曲霉感染后肺组织dectin-1 mRNA表达

    作者:杨建勋;李若瑜;刘琬;鲁巧云;万喆

    目的 研究不同免疫状态小鼠感染烟曲霉后肺组织dectin-1 mRNA表达变化.探讨免疫抑制剂对dectin-1表达的影响与疾病发展的相互关系.方法 小鼠分4组:正常对照组、免疫抑制组、免疫抑制种菌组及免疫正常种菌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小鼠不同时间点肺组织dectin-1 mRNA表达.同时进行肺组织真菌载量测定观察疾病发展情况.结果 小鼠感染烟曲霉后第3天,免疫抑制种菌组菌载量明显高于正常种菌组.在感染后第1天及第3天,免疫抑制组小鼠肺组织dectin-1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第3天,免疫正常种菌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及免疫抑制种菌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对于免疫正常宿主,dectin-1可能在防御烟曲霉感染中起重要作用.环磷酰胺可降低肺组织dectin-1 mRNA表达,可能与其促发侵袭性肺曲霉病有关.

  • 蛋白激酶C在脂多糖诱导内皮细胞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Ⅰ表达中的作用

    作者:贲志云;程纯;孙晓雷;钱佶;肖锋;张冬梅;季玉红

    目的 研究蛋白激酶c(PKC)对脂多糖(LPS)诱导内皮细胞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Ⅰ(β-1,4-galactosyltransferase-Ⅰ,β-1,4-GalT-Ⅰ)表达的调节作用,以及对内皮细胞骨架结构改变及其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PKC激动剂或几种不同类型的PKC抑制剂预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30 min,LPS刺激HUVECs 4 h后,RT-PCR、Western blot方法 检测β-1,4一GalT-Ⅰ表达变化,细胞荧光染色观察β-1,4-GalT-Ⅰ催化的糖链表达变化及细胞骨架结构的改变,通过内皮-单核细胞黏附试验观察HUVECs黏附能力的改变.结果 几种不同类型的PKC抑制剂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LPS刺激HUVECs引起的β-1,4-GalT-Ⅰ表达的上调,PKC激动剂能够使上调的β-1,4-GalT-Ⅰ的表达进一步增加;在HUVECs中β-1,4-GalT-Ⅰ与细胞骨架有共同定位,PKC抑制剂显著抑制LPS诱导的内皮细胞骨架蛋白的重构和β-1,4-GalT-Ⅰ细胞内的再分布;PKC抑制剂显著抑制LPS诱导的内皮-单核细胞黏附能力的上调.结论 PKC可能参与调节LPS诱导的HUVECs β-1,4-GalT-Ⅰ的表达,可能多种类型的PKC参与了这一调节过程;PKC可能通过对β-1,4-GalT-Ⅰ的调节进而影响炎症过程中内皮细胞骨架蛋白的重构及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的黏附能力.

  • 粉尘螨变应原第5组分基因克隆及分子特征分析

    作者:崔玉宝;彭江龙;周鹰;王颖;孙炜

    目的 获得粉尘螨变应原第5组分的编码基因(Der f5)并了解其分子特征.方法 用RNAiso试剂盒提取粉尘螨总RNA,根据GenBank已公布的Der f5核酸序列设计引物,用RT-PCR扩增获得其编码基因,插入pMD19-T Simple载体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获得的Der f5基因与参考序列(GenBank AY283283)同源性达97.8%,含1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ORF),由132个氨基酸组成,信号肽位于1~19AA、跨膜区域位于1~19AA,为细胞外疏水性蛋白.二级结构由延伸主链(1.52%)、无规则卷曲(7.58%)和α螺旋(90.91%)组成.具有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2个.其氨基酸序列与屋尘螨变应原第5组分相似率为78%.结论 成功克隆了 Der f5,并初步预测得其分子特征.

  • 人类肝素酶B细胞表位的预测和免疫原性鉴定

    作者:杜玲;王惠菊;杨建民;方勇;赵仲生;高寒;叶再元

    目的 预测并鉴定肝素酶(heparanase)蛋白B细胞表位免疫原性.方法 以肝素酶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为基础,采用DNAStar分析软件以及Bcepred在线二级结构分析工具分析其蛋白二级结构并预测B细胞表位.根据预测结果 ,采用8分支多抗原肽结构合成针对该表位的抗原肽,将后者与通用型T辅助表位人IL-1β线性短肽(VQGEESNDK,氨基酸163~171)联合免疫日本白毛黑眼兔,检测免疫血清效价,鉴定其特异性和免疫原性.结果 软件预测显示,肝素酶蛋白大亚基的第1~15位(MAP1)、第279~293位(MAP2)及175~189位(MAP3)氨基酸序列可能为其优势B细胞表位.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印迹及免疫组化分析,证实MAP1、MAP2及MAP3均能诱导机体产生高滴度抗体,但仅MAP1、MAP2抗体具有高特异性,MAP2抗体与肝癌组织的结合力强.结论 肝素酶大亚基的第1~15位、第279~293位氨基酸为其优势B细胞表位,其中第279~293位氨基酸的免疫原性强,这为肝素酶多肽抗体及B细胞优势短肽疫苗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 铜绿假单胞菌密度感应信号分子OdDHL对小鼠肥大细胞作用观察

    作者:李洪涛;王丽丽;叶露;毛艳;谢旭华;宋建新

    目的 通过化学合成铜绿假单胞菌密度感应(quorum sensing,QS)信号分子OdDHL,并观察该分子对小鼠肥大细胞生物学作用.方法 通过化学方法 合成OdDHL分子,经质谱、磁共振和高效液相色谱确定其结构和纯度,并采用OdDHL分子感应菌株检测其生物活性.以不同浓度OdDHL分子作用于小鼠肥大细胞系P815,观察不同时间点细胞活力改变、凋亡现象以及胞内钙离子变化.结果 成功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OdDHL分子,该分子能以时间、剂量依赖方式抑制细胞活力,并能诱导细胞凋亡,同时可上调胞内钙离子浓度.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OdDHL分子可诱导P815细胞凋亡并上调胞内钙离子浓度.

  • 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肝组织CD14和促/抗炎细胞因子基因表达及抗生素干预研究

    作者:梁欢;卢中秋;邱俏檬;李景荣;洪广亮;李萌芳;周铁丽

    目的 探讨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肝组织内毒素受体CD14和促/抗炎细胞因子(TNF-α/IL-10)的基因表达及抗萧药物头孢哌酮钠联用乳酸左旋氧氟沙星的干预效应.方法 注射创伤弧菌构建创伤弧菌脓毒症模型及药物干预模型,RT-PCR检测大鼠肝组织CD14、TNF-α和IL-10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NC组)相比,创伤弧菌脓毒症组(VV组)感染细菌2、6、9、12、16 h的CD14mRNA和TNF-α mRNA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5),IL-10 mRNA表达昔在感染后9、12、16 h也明显升高(P<0.05).创伤弧菌脓毒症联用抗生素干预组(AA组)CD14 mRNA表达在感染后9 h,TNF-αmRNA表达在感染后9、12 h,IL-10 mRNA表达在感染后9、12、16 h仍明显高于NC组(P<0.05).与相同时间点的VV组相比,从组感染后9、12、16 h的CD14 mRNA表达量,16 h的TNF-α mRNA和IL-10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肝组织CD14 mRNA表达在脓毒症早期即达高峰,脓毒症过程中表现为持续增高,脓毒症早期肝组织TNF-α mRNA明显升高,脓毒症中后期肝组织IL-10 mRNA才逐渐增多.及早使用头孢哌酮钠和乳酸左氧氟沙星可明显减低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肝组织CD14 mRNA、TNF-α mRNA和IL-10 mRNA表达水平.头孢哌酮钠联用乳酸左氧氟沙星可显著减少创伤弧菌脓毒症肝组织的内毒素受体的表达,有利于机体致炎/抗炎平衡恢复.

  •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EspA-Stx2B融合蛋白的克隆、表达及生物学活性研究

    作者:王庆旭;毛旭虎;彭燕;刘艳青;余抒;程建平;邹全明

    目的 重组表达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的EspA与Stx2B融合蛋白,并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采用PCR技术从EHEC O157:H7基因组中扩增espA基因及stx2B基因,两基因通过连接子(linker)相连,T/A法克隆,克隆至pET-28a(+)表达载体上,转化宿主细胞E. coli BL21(DE3),IPTG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其表达量及表达形式,免疫印迹分析免疫反应性.用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检测其免疫原性,然后对免疫小鼠进行O157活菌攻毒试验和O157超声上清致死保护试验.结果 构建的espA-stx2B融合基因片段的测序结果 与理论预测值完全一致.融合蛋白在工程菌中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表达量约40%.免疫印迹显示融合蛋白能分别与EspA和Stx2B抗体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免疫小鼠其特异性抗体阳转率达100%,EspA和Stx2B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增长了124.30倍和58.49倍.免疫小鼠O157活菌攻毒保护试验免疫后排菌时间和排菌量与对照组相比并没有明显改变,O157菌超声上清致死保护试验免疫组存活率为10/15,对照组全部死亡.结论 在E. coli中高效表达了EspA-Stx2B融合蛋白,此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融合蛋白免疫小鼠并不能降低细菌在小鼠胃肠道的黏附与定植,但却起到明显的免疫保护作用,保护率为66.7%(10/15).

  • 新疆地区汉族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vacA亚型分布特征

    作者:许海峰;德里夏提·依米提;布海里切木·吾甫尔;王亚男;刘素辉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毒素相关蛋白基因(cagA)和细胞空泡毒素基因(vac4)是Hp的重要致病基因[1],本研究对新疆地区汉族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癌患者感染Hp的vacA基因型进行测定,探讨新疆地区汉族人群Hp vacA基因型分布及与胃疾病的关系.

  • 多重耐药不动杆菌主要β-内酰胺酶基因型及同源性研究

    作者:杜娟;尹冬虹;段金菊;张瑞琴;徐辉;侯洁;赵生芳

    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多重耐药的不动杆菌的比例不断上升,并在全球多处的重症监护病房发生暴发流行,成为抗感染治疗的棘手问题.近年来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不断增加,耐药率也不断上升,本研究分析了我院2007年7月-2008年5月临床分离的61株多重耐药不动杆菌属菌株的耐药性、同源性及主要β-内酰胺酶基因型.

  • 密度感应对铜绿假单胞菌运动能力及其生物被膜形成调控的研究

    作者:温红侠;陈一强;宋志军;吴红;王恒壮;闫萍;孔晋亮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u-nosa,P.a)生物被膜(BF)的形成主要受密度感应(quorum sensing,QS)系统调控,尤其在BF形成早期,QS对P.a泳动、丛集运动和颤搐运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以P.a野生型中PAOI菌株及其OS相关基因缺失菌株为实验菌株,检测其泳动、丛集和颤搐运动,测量菌落生长形成的云雾状区域半径,观察菌落生长形态.以无菌1 cm×1 cm聚氯乙烯气管导管为载体,建立体外P.a静止BF模型,扫描电镜观察载体表面BF.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与主动外排机制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静萍;朱婉;褚云卓;田素飞;陈佰义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动外排系统及双组分调节系统编码基因的携带情况,并观察外排泵抑制剂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水平的影响程度,以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与胞膜主动外排系统的关系.方法 PCR方法 扩增外排泵编码基因adeB及双组分调节系统编码基因adeR和adeS.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5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和亚胺培南的低抑菌浓度(MIC),并观察在含25μg/ml利血平条件下MIC值的变化程度.结果 5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deB、adeR及adeS基因的携带率分别为94%、96%及92%.以环丙沙星、头孢噻肟、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作为底物,分别有49、50、50和46株菌在含25μg/ml利血平的条件下MIC值降低4倍或4倍以上,呈现明显的外排作用.结论 主动外排机制是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

  • Ad-hLIF转基因饲养层细胞对CD34+造血干/祖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作者:井莹莹;杨吉成;盛伟华;胡志清;郁心;单云波;刘铁连;韩亚丽;包婉蓉;张日;朱南康;缪竞诚

    目的 用腺病毒载体介导的人白血病抑制因子基因(Ad-hLIF)感染WI-38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制备饲养层细胞,体外观察转基因细胞对CD34+造血干/柑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体内研究对辐射损伤SCID小鼠造血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用RT-PCR和ELISA法鉴定Ad-hLIF转基因饲养层细胞目的 基因的表达后,将经免疫磁珠法分离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后的CD34+细胞在饲养层和/或细胞因子培养体系中扩增28 d,检测不同时间点的单个核细胞(MNC)数量及CD34+细胞阳性率;扩增后的MNC经CFDA SE荧光标记后移植入辐射损伤SCID小鼠体内,RT-PCR和细胞荧光标记法检测小鼠内含Alu基因人源细胞的门巢情况.结果 感染50MOI(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Ad-hLIF的饲养层细胞均有绿色荧光,RT-PCR和ELISA法结果 显示hLIF目的 基因能在WI-38饲养层细胞中表达,免疫磁珠法分离的CD34+造血干/祖细胞经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纯度可达95.60%±2.58%,MNC在Ad-hLIF转基因饲养层培养体系持续扩增,高可达356.95±0.87倍,其中CD34+细胞仪在0~14 d能维持较高水平,高可扩增52.11±1.13倍,以后逐渐降低.将其移植辐射损伤SCID小鼠后,可明显提高小鼠存活率,4周内小鼠骨髓中不仅可观察到CFDA SE荧光标记的细胞,而且经RT-PCR法搭定后.还可检测到表达Alu人源基因的人脐血造血归巢细胞.结论 成功建立的Ad-hLIF转基因饲养层细胞不仅体外可以有效地扩增CD34+造血干/祖细胞,并延缓其分化.扩增的CD34+细胞对辐射损伤SCID小鼠具有造血功能恢复的功能.

  • CTLA4-Ig在小鼠病毒性心肌炎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作者:张仪;韩波;刘振虎;赵立健;席俊芳;路康;韩秀珍

    目的 探讨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融合蛋白(CTLA4-Ig)对柯萨舒B3(CVB3)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死亡率、心肌病理改变与病毒滴度、CTLA4蛋白表达及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 将106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CTLA4-Ig组16只、病毒组40只、IgG组40只及正常对照组10只,于接种病毒后第7天处死所有小鼠,采用光镜检查心肌病理变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检测心肌组织中CVB3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CTLA4蛋白的表达,取外周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2、IL-4及IFN-γ的含.结果 CTLA4-Ig组小鼠死亡率、心肌病理积分、心肌CVB3 mRNA均低于病毒对照组(P均<0.05);CTLA4-Ig组小鼠心肌组织中CTLA4表达较病毒组明显增加(P<0.05);病毒组小鼠血清IFN-γ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小鼠(P<0.01),IL-4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小鼠(P<0.01),两组小鼠间IL-2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LA4-Ig组小鼠血清IL-4水平明显高于病毒组及IgG组(P均<0.01),IFN-γ水平低于病毒组及IgG组(P均<0.01),三组小鼠血清IL-2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TLA4-Ig可减轻VMC小鼠心肌炎症,降低心肌病毒滴度及死亡率,其机制可能与阻断T细胞活化的共刺激信号,使Th2反应增强有关.

  • 两株登革2型病毒E基因重组质粒免疫BALB/c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水平的比较

    作者:王娇;左丽;王丛;李学政

    目的 用含登革2型病毒(Dengue type 2 virus,DEN2)B株和NGC株E基因部分序列pcDNA3.1重组质粒初次和加强免疫BALB/c小鼠,观察免疫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差异.方法 用两株含DEN2 E基因部分序列(1~476 bp)的pcDNA3.1重组质粒与含有佐剂的重组质粒共同免疫BALB/c小鼠,初次免疫后第14天、28天分别加强免疫1次,共免疫3次.收集初次免疫后第14、28、42、70和98天外周血标本,间接ELISA法测定小鼠血浆特异性IgM/IgG类抗体水平,细胞病变抑制法检测特异性抗体水平.结果 不同DEN2毒株E基因部分序列的pcDNA3.1重组质粒初次和加强免疫BALB/c小鼠诱导特异性IgM、IgG类抗体的产生存在差异,B株重组质粒加强免疫小鼠后特异性抗体效价水平较高并持续较长时间.结论 DEN2两毒株E基因部分序列重组质粒免疫小鼠后诱生的特异性抗体类别、水平存在差异.

  •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临床分离株基因型别分析以及与Oka疫苗株的区别

    作者:刘静静;王明丽;甘霖;杨森;陈敬贤

    目的 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 对从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皮肤疱疹液中分离得到的水痘-带状疱疹(VZV)株进行基闪型研究,并区分感染是南野牛株还是由Oka疫苗株引起的.方法 从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的皮肤水疱液中分离VZV,然后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对病毒株的ORF38、54、62和R5可变区基因进行分析.结果 在所分离的19株VZV中,存在PstⅠ+ Bgl Ⅰ+ R5A和Pst Ⅰ+ Bgl Ⅰ+RSB两种基因型,其中Pst Ⅰ+ Bgl Ⅰ+ R5A占52.7%,Pst Ⅰ+ Bgl Ⅰ+R5B占47.3%,没有发现与Oka疫苗株相同的基因型.结论 本研究中所分离的VZV毒株均系野生株,它们的基因型与欧洲、美国、日本的VZV分离株均不相同.利用病毒基因组中ORF38和ORF62区域的单一核苷酸多态性,能够区分疫苗株和野毒株.

  • HLA-B宽特异性抗原Bw4与HIV-1感染者疾病进展关系的研究

    作者:陈健平;洪坤学;贾明明;任国良;刘宏伟;邢辉;阮玉华;邵一鸣

    目的 对我国HIV-1感染者HLA-B基因不同基因型(Bw4、Bw6)的分布及其与疾病进展相关性进行研究,探讨HIA-Bw4基因在HIV-1疾病进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高分辨率HLA分型方法 对340名HIV-1感染者和69名健康对照进行HLA-B位点的等位基因分型,确定Bw4和Bw6特异性分布,分析HLA-B Bw4和Bw6特异性与感染者CD4+T细胞计数和血浆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结果 在HIV-1感染者人群共检测到65种HLA-B等位基因,Bw4携带者(Bw4Bw4纯合子和Bw4Bw6杂合子)相对Bw6纯合子具有更高的CD4+T细胞计数(P=0.004)和更低的病毒载量(P=0.003).与Bw4纯合子相比,Bw4Bw6杂合子的CD4+T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病毒载量更低(P=0.037).在CD4+T细胞数小于500个/μl组中,Bw4Bw6杂合子的百分比显著低于CD4+T细胞数大于500个/μl组(P=0.0002),而Bw6纯合子的百分比则显著高于CD4+T细胞数大于500个/μl组(χ2检验,P<0.0001).结论 HLA-Bw4对宿主感染HIV-1后,从病毒载量分析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性作用,其保护机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BIOMED-2引物系统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

    作者:李洁;徐兵;宋小燕;陈国枢;周淑芸

    目的 探讨BIOMED-2引物系统检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Ig基因重排的敏感性,分析Ig基因重排方式、各胚系基因的利用频率等.方法 采用BIOMED-2引物系统扩增29例成人ALL患者Ig重链(IgH)和Ig轻链(IgL)重排基因.将PCR产物直接测序,使用IMGT/V-QUEST等生物信息资源分析B细胞-ALL(B-ALL)患者IgH和IgL基因重排类型、胚系基因片段利用及体细胞突变情况.结果 24例B-ALL患者中IgH完全重排阳性率为70.8%,不完全重排为12.5%,IgK VH-JH重排为29.2%,IgK删失元件(IgK-Kde)重排为25.0%,未检测出IgL阳性重排.所有B-ALL患者Ig基因重排检出率可达100%.5例T细胞-ALL(T-ALL)患者1例检测到IgH不完全重排阳性,2例IgK VH-JH重排阳性,2例未检测出Ig基因重排.B-ALL中IgH重排优先利用的V、D、J家族分别为VH3和VH4、DH3和JH6.5例IgK重排中4例利用了 Vκ1家族.重排基因中发生替代突变的基因占23.5%.替代突变零星散布于Ig基因全长,互补决定区中替代突变与静寂突变的比例<1.结论 BIOMED-2引物系统可以检测出绝大多数B-ALL患者的Ig基因重排,国内的临床检测资料亦然.这是一种有效的检测工具,为定量分析微小残留病(MRD)水平提供了基础资料.

  • 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Notch受体的表达

    作者:侯瑞霞;尹国华;李新华;李俊琴;张开明

    Notch信号传导通路广泛参与了包括造血干细胞在内的诸多干细胞的发育分化过程,对干细胞状态的维持和终末分化的方向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造血细胞的发育过程中,Notch受体1和2不同程度地表达以及被不同的配体活化决定了造血十细胞向淋巴细胞系或髓细胞系分化.为进一步研究Notch信号通路是否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过程,本研究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了24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18例正常对照骨髓CD34+细胞两种Notch受体mBNA的表达情况.

  • 凋亡抑制蛋白c-FLIP在扁平苔癣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皮损中的表达

    作者:化红霞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蛋白c-FLIP(细胞型Fas相关死亡区域蛋白样IL-1β转换酶抑制蛋白)在扁平苔癣患者外周血和皮损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扁平苔癣患者和20例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内c-FLIP表达阳性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c-FLIP在其皮损中的表达.结果 扁平苔癣患者外周血T细胞c-FLIP表达(6.32%±1.17%)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2.28%±0.54%),P<0.05.而两组在外周血B细胞内的表达分别为0.78%±0.16%和0.69%±0.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FLTP蛋白在扁平苔癣患者皮损中的表达(89.73%±5.24%)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121.58%±7.93%),P<0.01.结论 凋亡抑制蛋白c-FLIP在扁平苔癣患者的外周血T细胞和皮损内明显高表达,可能参与扁平苔癣患者T细胞的增殖.

  • padi4_94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河北省汉族人群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研究

    作者:冯忠军;张淑兰;梁芸;牛艳丽;闻海丰

    Ⅳ型肽酰基精氨酸脱亚胺酶(pepti-dylarginine deiminase 4,PADI4)引起的蛋白多肽的瓜氨酸化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有关.我们对河北省汉族RA患者PADI4基因padi4_94(rs2240340)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进行分析,以探讨该SNP在本地区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

  • 秀丽隐杆线虫在固有免疫和病原菌致病机制研究领域的进展

    作者:贾熙华;曹诚

    脊椎动物抵抗微生物感染的免疫反应可归纳为两类:快速反应的固有免疫和延迟4~7 d的适应性免疫[1].前者在进化上相当保守,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都存在,涉及复杂的信号调控途径和效应因子.可以借助研究低等模式动物来了解高等动物免疫机制.果蝇、斑马鱼、线虫、阿米巴盘基网柄菌和植物等逐渐为免疫学研究者们认同,利用这些模式生物各自的不同优点研究整体水平到分子水平上的病原菌一宿主反应机制.

  • 手足口病病原体实时荧光RT-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临床应用

    作者:张永乐;潘克女;徐岱;梁伟峰;娄国强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特异件高的方法 检测手足口病病原体.方法 根据引起手足口病常见致病原肠道病毒71(EV71)、柯萨奇病毒A16(CA16)及肠道病毒(EV),设计相应的引物、探针对35例临床诊断的手足口病患儿及20例正常健康婴儿的粪便进行EV、EV71、CA16三种病原体实时荧光RT-PCR检测,同时对55分标本进行EV71病毒培养分离.结果 35例临床诊断手足口病患儿粪便中EV全部阳性,EV71阳性25例,CA16阳性8例,其中3例为EV71、CA16同时阳性,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85.71%,20例健康体检婴儿粪便中EV病毒5例阳性,EV71、CA16均阴性.结论 荧光RT-PCR对手足口病病原体检测准确性高、特异性强,具有快速、廉价等特点,适合于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断.

  • 环丙沙星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临床株qnr和aac(6')-Ⅰ b-cr基因的检测

    作者:张雪青;陈增强;陈坚;余方友

    目的 了解温州地区环丙沙星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临床株的qnr、aac(6')-Ⅰ b-cr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2005年8月-2008年4月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环丙沙星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共461株,其中大肠埃希菌370株,阴沟肠杆菌39株,克雷伯菌属细菌52株.应用PCR方法 检测qnr和aac(6')-Ⅰ b幕因,DNA测序检测qnrA、qnrB、qnrS和aac(6')-Ⅰ b-cr基因;接合传递试验方法 探讨细菌质粒介导的耐药性传递情况.结果 461株环丙沙星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临床株中检出含qnr基因阳性菌株15株(3.25%),包括qnrA基因阳性株5株(4株阴沟肠杆菌和1株解鸟氨酸克雷伯菌)、qnrB基因阳性株4株(2株肺炎克雷伯菌和2株大肠埃希菌)、qnrS基因阳性株6株(2株肺炎克雷伯菌和4株大肠埃希菌);检出52株细菌(包括42株大肠埃希菌、4株阴沟肠杆菌和6株克雷伯菌属细菌)携带aac(6')-Ⅰ b-cr.15株qnr基因阳性的菌株同时携带aac(6')-Ⅰ b-cr,药敏结果 显示对业胺培南敏感但对多种抗生素耐药.15株qnr基因阳性的菌株中7株质粒接合传递试验成功,临床株对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的耐药性部分传递给了受体株.结论 qnr基因在温州地区环丙沙星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临床株中较少见,而aac(6')-Ⅰ b-cr基因存在较普遍.

  • 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CD4+α/β T细胞受体四聚体筛选细胞系的构建及检测

    作者:陈伊;任亮亮;董涛;方毅敏;杜玄静;黄艳;高鸣;张娜;张建波;赖小敏

    目的 构建及应用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特异性CD4+α/βT细胞受体(TCR)四聚体筛选细胞系.方法 从Mtb多肽阳件反应结核患者中,PCR扩增HLA-DR β链,构建HLA-DR β链和加载有结核抗原肽的HLA-DR α链全长基因的表达载体pMT-HLA-DRB及pMT-HLA-DRA-P,磷酸钙转染法转入果蝇S2(Schneider2)细胞中进行表达配对,细胞免疫组化法初步鉴定表达情况,并应用所建立细胞系以流式细胞术筛选Mtb特异性CD4+α/βTCR四聚体.结果 细胞免疫组化法及流式细胞术鉴定显示获得细胞膜上表达结核抗原肽/HLA-DR复合物的稳定S2细胞株,并筛选出2种Mtb特异性CD4+α/β TCR四聚体.结论 成功构建Mtb特异性CD4+α/β TCR四聚体筛选细胞系,为分析鉴定Mtb特异反应性TCR四聚体,探索开发结核诊断新方法 及新型结核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工具.

  • 人乳头瘤病毒基因检测方法的初步比较及基因亚型分析

    作者:蔡筠;谢建生;徐晓昕;郝颖;吴维青;金晴;罗燕

    宫颈癌的筛查方法从分子水平检测通常采用多重核酸扩增荧光检测技术(FQ-PCR)和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Ⅱ)以及PCR结合反向寡核苷酸探针点杂交技术(PCR/RDB).FQ-PCR实验方法简单,其优点是易于操作,且全部实验均在一个密闭反应体系中完成,能有效避免交叉污染造成的假阳性;而HC-Ⅱ实验方法相对繁琐,其缺点是开放式的操作过程容易交叉污染造成假阳性,且试剂成本较高.但HC-Ⅱ的实验方法比FQ-PCR要早若干年应用于临床,现今仍在广泛应用,并在指导临床宫颈痛早防早治领域有不俗的表现.而FQ-PCR是近一两年来才应用于临床的实验方法,其对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如何,目前尚未见报道.

  •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书写规范

    作者: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