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중화미생물학화면역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4-5101
  • 国内刊号: 11-230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海二路38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沈心亮
  • 类 别: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期刊荣誉:
  • 人Man2c1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

    作者:向志光;蒋东东;曲莉;鞠吉雨;周异群;田云;刘音;张连峰;朱立平

    目的为在体内研究MAN2C1的生物学意义而建立转hMan2c1基因的小鼠.方法构建pIRES2-EGFP-hMan2c1重组表达载体,经体外转染实验鉴定转染的基因能在COS-7细胞表达后,注射入ICR小鼠受精卵,以制备转基因小鼠.用基因组PCR鉴定目的基因在宿主基因组DNA的整合.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hMan2c1在转基因小鼠的表达.结果在116只原代小鼠中,有7只hMan2c1基因组PCR阳性.在所检测的20只F1代小鼠中,有9只hMan2c1基因组PCR阳性.在所检测的21只F2代小鼠中,有16只基因组PCR阳性.用鼠尾组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Man2c1基因表达,确定基因组PCR阳性的7个系中有4个系阳性.结论建立了4个稳定表达hMan2c1的转基因小鼠系,为深入研究MAN2C1的生物学意义打下了基础.

  • 氟伐他汀抑制内皮细胞MHCⅡ表达的研究

    作者:吴健;郑树森;吴丽花;蒋国平;徐骁

    目的研究氟伐他汀抑制干扰素-γ(IFN-γ)诱导的内皮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Ⅱ(MHCⅡ)表达的作用,并研究其抑制作用的机理.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MHCⅡ在内皮细胞中的表达,通过RT-PCR检测Ⅱ类反式激活因子(CⅡTA)mRNA的生成,通过Western blot分析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STAT1)的总量和磷酸化STAT1(P-STAT1).结果氟伐他汀预处理可以抑制由IFN-γ刺激诱导的内皮细胞表面MHCⅡ表达,RT-PCR分析表明CⅡTA mRNA的诱导生成可以被氟伐他汀阻断.Western blot分析表明氟伐他汀预处理并不影响STAT1的总量和在IFN-γ刺激后STAT1的磷酸化.结论在内皮细胞中,氟伐他汀预处理可以抑制由IFN-γ刺激诱导的CⅡTA mR-NA的表达,并因此抑制了细胞表面MHCⅡ表达,这种抑制作用主要发生在CⅡTA的转录水平,可能与转录因子和CⅡTA启动子的结合有关.

  • 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在支气管哮喘TH1/TH2细胞失衡中的作用

    作者:祖莹;李成荣;李德发;邓继岿;郑跃杰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SOCS)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儿TH细胞亚群(TH1/TH2)功能失衡中的作用,以及转录因子T-bet和GATA3与TH1/TH2反应的关系.方法观察20例哮喘患儿及相同数量同龄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哮喘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浆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NF-γ)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PCR)测定淋巴细胞SOCS3、SOCS5、T-bet、GATA3 mRNA表达水平.结果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TH1细胞比例显著下降,TH2细胞显著增高(P<0.01);哮喘患儿淋巴细胞SOCS3、GATA3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同龄对照(P<0.01),SOCS5、T-bet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1).结论 SOCSS3、SOCS5、T-bet和GATA3表达异常与哮喘患儿TH1/TH2失衡有关,其中SOCS3和SOCS5表达异常可能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 MRSA mecI基因和mec启动子的多态性研究

    作者:王大方;韩立中;杨莉;蒋晓飞;吴文娟;蒋燕群;周敏;朱月秋;倪语星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上海地区分离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中mecⅠ基因和mec启动子的多态性分布状况.方法收集上海地区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143株,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试验、苯唑西林MIC(小抑菌浓度)测定和mecA基因检测等方法进行MRSA的筛选,RAPD法进行细菌的同源性分析,后通过PCR和序列分析技术研究分布状况.结果头孢西丁筛选试验、苯唑西林MIC试验与mecA基因PCR扩增相比有100%的一致性,均证实这些菌株为MR-SA,RAPD法证实这些菌株分为4个型,在21株菌中有20株有mecI基因,所有的菌株有mec启动区,所有MRSA都有mecI或mec启动子的改变,其中mecI的改变有mecI缺失、mecI 43位碱基G→T和mecI 202位碱基C→T.mec启动子的改变有G→T和C→A.结论mecI或mec启动子突变在临床分离的MRSA中普遍存在,上海地区MRSA以mecI 202位碱基突变常见.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SCCmec基因型及耐药谱研究

    作者:余方友;李美兰;林晓梅;周铁丽;陈增强;王薇薇;戴美杰;陈坚;刘桂胜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常引起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MRSA由于获得了外源性甲氧西林耐药决定子A(methicillin resistance determinant A,mecA),该基因编码青霉素结合蛋白2a,造成对所有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mec基因存在于葡萄球菌盒式染色体(Staphylococcal cassette chromosome mec,SCCmec)中,SCCmec是一种新型的可移动元件,不同于噬菌体和转座子,而且该元件还携带除mec4基因外的其他抗生素耐药基因,造成多重耐药.

  • 幽门螺杆菌尿素酶B亚单位H-2d限制性TH表位的预测与鉴定

    作者:石云;吴超;邹全明

    目的鉴定幽门螺杆菌(Hp)尿素酶B亚单位(UreB)的H-2d限制性TH表位,为研究Hp表位疫苗奠定实验基础.方法用RANKPEP软件预测尿素酶B亚单位可能的H-2d限制性TH细胞表位,合成表位肽,采用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流式细胞分析及CD4+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进行表位鉴定.结果经软件预测获得7条可能的H-2d限制性TH细胞表位,多肽合成经分析各表位肽纯度均>85%,其中3条表位肽U546-561、U229-244、U237-251能够刺激rUreB致敏的BALB/c(H-2d)小鼠的CD4+T淋巴细胞增殖(SI>2).结论U546-561、U229-244、U237-251是UreB的H-2d限制性TH细胞表位,可进一步用于Hp表位疫苗的研究.

  • 乳酸菌的黏液黏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孙进;乐国伟;施用晖;苏广伟

    食物源乳酸菌发挥有益作用的前提是能在胃肠道定植.定植可能和乳酸菌细胞表面性质有关.用大鼠或鸡小肠黏液作为黏附基质,研究了10株乳酸菌的黏附性和细胞表面性质.

  •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 espA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作者:王庆旭;毛旭虎;邹全明;曾韦锟;罗萍;程建平;易勇;马颖

    目的通过DNA重组技术表达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的EspA蛋白,并分析其免疫学性质.方法采用PCR技术从EHEC O157:H7基因组中扩增espA基因,T/A法克隆,连接至pET-28a(+)载体上,转化宿主细胞E.coli BL21(DE3),IPTG诱导表达,亲和层析法纯化目的蛋白,SDS-PAGE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同时分析其N端氨基酸序列,免疫家兔鉴定其抗原性.结果重组espA基因片段的测序结果与GenBank上基因序列只有1个碱基不同,一致性为99.83%,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没有改变.重组EspA蛋白在工程菌中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表达量约30%.免疫家兔所得抗体滴度为1:32.结论构建高效表达EspA蛋白的重组载体pET-28a(+)-espA,表达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进一步制备亚单位疫苗奠定基础.

  • 路氏乳杆菌JCM1081黏附相关蛋白的初步鉴定

    作者:王斌;魏银萍;袁静;唐欢;魏泓

    目的研究路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也称罗伊氏乳杆菌)JCM1081菌体表面蛋白对其黏附HT-29细胞的影响.方法将路氏乳杆菌JCM1081菌体进行胰蛋白酶、蛋白酶K处理;用氯化锂和盐酸胍对乳杆菌表面的蛋白进行抽提,进行SDS-PAGE后与黏蛋白受体进行Western blot,并对杂交阳性蛋白进行质谱分析鉴定.结果路氏乳杆菌JCM1081菌体经胰蛋白酶、蛋白酶K处理后,其对HT-29细胞的黏附力显著下降(P<0.01);用氯化锂去除路氏乳杆菌JCM1081菌体外表面的S层蛋白后,路氏乳杆菌JCM1081对HT-29细胞的黏附力无显著变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相对分子质量(Mr)为29×103和14×103的两种菌体表面蛋白与黏蛋白受体杂交中出现了强阳性;质谱分析结果显示29×103蛋白与路氏乳杆菌ATCC55730的lr0793蛋白相似性高达71.1%.结论路氏乳杆菌JCM1081菌体表面的蛋白参与了乳杆菌的黏附,其中29×103和14×103的两种胞壁表面蛋白能够特异地识别黏蛋白受体并与之结合,29×103蛋白属ABC转运蛋白家族.

  • 鼠巨细胞病毒感染对小鼠脾细胞IL-12 p35和p40基因转录和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瑾;方峰;甄宏;周玉峰;舒赛男;孙涛涛;李革

    目的探讨鼠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对小鼠脾细胞内TH1细胞调控因子白细胞介素-12(IL-12)p35和p40基因转录和表达影响的时序性变化特点.方法制备全身播散型MCMV感染小鼠模型,于感染后3 d、5 d、7 d、10 d和14 d分离小鼠脾细胞,在PHA刺激后用RT-PCR法检测脾细胞内IL-12p35和p40mRNA水平时序性变化,ELISA法测定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L-12 p70和IFN-γ蛋白水平变化.结果模型鼠在感染后第3天IL-12 p70表达显著增高(P<0.05),但第5天后急剧下降,显著低于正常鼠(P<0.05);IFN-γ在感染后第3天增高达峰值(P<0.01),随后逐渐下降,在感染后第10~14天降至正常水平;IL-12 p35 mRNA水平变化与IL-12 p70完全一致;而p40 mRNA则从感染第3天开始持续高水平表达(P<0.01).结论IL-12 p35 mRNA和 IL-12 p70在感染5 d后持续明显下降是感染后期TH1类细胞因子持续低表达、TH1反应受抑制的主要原因之一;感染后IL-12 p40 mRNA持续高水平可能导致拮抗剂(p40)2表达增加,后者可进一步抑制IL-12功能.

  • 中国人群HIV-1B亚型Nef蛋白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反应的研究

    作者:庄严;翟嵩;王少扬;李新红;康文臻;于旭;Marcus Altfeld;Bruce Walker;孙永涛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HIV-1B亚型Nef蛋白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反应特征及其与病毒载量以及CD4细胞数量间的关系.方法选取33例HIV-1B亚型感染者.用合成的HIV-1B亚型Nef全基因序列肽库作为抗原,ELJSPOT方法检测HIV-1B亚型Nef蛋白特异性CTL反应,同时测定病毒载量及CD4细胞数量.结果70%的感染者对Nef产生特异性CTL反应,单一肽段能够被识别的频率不超过40%,应答强度为(1102±2136)SFC(斑点形成细胞数)/106PBMC.HIV-1B亚型Nef特异性CTL应答的强度和频率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HIV-1 Nef特异性CTL反应强度与病毒载量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与CD4细胞数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初步确定了Nef蛋白CTL应答的优势区域.这些区域主要集中在一些高度保守的氨基酸序列.提示HIV-1B亚型Nef特异性CTL应答在疾病进展中对机体具有保护性作用.

  • HBsAg重组腺病毒转染的树突状细胞诱导BALB/c小鼠抗HBV免疫的研究

    作者:黄茵;陈智;贾红宇;吴伟;蔡玲斐;周承

    目的研究HBsAg重组腺病毒转染的小鼠树突状细胞(DC)体内外免疫刺激活性和诱导小鼠抗HBV免疫的特点.方法BALB/c小鼠的骨髓细胞体外扩增为DC,转染HBsAg重组腺病毒Ad-S或被HBsAg蛋白冲击后,流式细胞术分析DC的表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DC的刺激活性;或与pcDNA3.1(+)-S质粒分别免疫小鼠后,LDH法测定脾细胞CTL活性,放免法检测血清抗-HBs;流式细胞术分析体外自体MLR中及免疫后小鼠脾脏T细胞内细胞因子.结果DC/Ad-S、DC/HBsAg和各对照组DC之间的表型和ML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均刺激TH和Tc分泌IFN-γ.DC/Ad-S免疫后2周能诱导比DNA疫苗更强产生IFN-γ的TH(P<0.05),以及比DC/HBsAg和DNA疫苗更强分泌IFN-γ的Tc(均P<0.01)和特异性CTL(P<0.05,P<0.01).但DC/Ad-S和DC/HBsAg诱导的CTL反应及Tc分泌IFN-γ在免疫后4周均明显减弱,且诱导抗-HBs作用弱于DNA疫苗.结论HBsAg重组腺病毒转染的DC比HBsAg冲击的DC及DNA疫苗能诱导更强的TH1/Tc1(Ⅰ型)细胞免疫和特异性CTL反应,是诱导抗HBV细胞免疫的有效刺激细胞.

  • 上海地区儿童下呼吸道人类偏肺病毒感染的初步研究

    作者:曾玫;陆权;钱渊;朱汝南;顾兰琴

    目的了解人类偏肺病毒(hMPV)在上海地区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中的致病情况.方法采集2004年8月-2005年1月秋冬季节我院479例因社区获得性急性下呼吸道感染(CALRTIs)住院儿童的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对直接免疫荧光法常规检测病毒阴性的259份标本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hMPV M基因.对PCR阳性产物随机挑选23份直接作核苷酸序列测定,用DNAS-tar软件对基因序列分析.结果259份标本中hMPV检测阳性例数为59例(22.8%),占总例数的12.3%.冬季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秋季(31.3% vs 7.5%,P<0.01).5岁及以下儿童53例(89.8%),5岁以上儿童6例(10.2%).23份hMPV阳性标本目标基因部分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公布的hMPV M基因同源性达82.8%~100%,部分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3.0%~100%,对核苷酸序列作基因进化树分析显示存在2种不同的基因型,以Bj1816组为代表的基因型14株,以Bj1887组为代表的基因型9株.结论hMPV是上海地区儿童CALRTIs的重要致病原,上海地区儿童感染的hMPV同时存在2种不同的基因型.

  • Delta 1与Jagged 1在诱导T细胞分化中的不同作用

    作者:于哲;邢飞跃;曾耀英

    Delta 1(又称delta-like 1或Dll 1)与Jagged 1(又称Serrate 1)是脊椎动物Notch的两个配体,它们与相同或不同的Notch受体结合激活Notch信号通路,决定细胞分化的命运,参与调控许多组织的生长发育.

  • 人乳头状瘤病毒16型不同基因疫苗联合免疫的实验研究

    作者:范江涛;赵莉;陈心秋;任皎;张卉;阮力;田厚文

    目的探索联合免疫策略在预防和治疗人乳头状瘤病毒16型(HPV16)相关肿瘤中的作用.方法在C57BL/6动物模型中,观察了表达HPV16基因的融合蛋白L2E7疫苗和重组痘苗病毒mE67疫苗的不同联合免疫方式在预防和治疗HPV16相关肿瘤中的作用.用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和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反应评价它们在诱发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应答中的作用.结果我们发现以HPV16 L2E7融合蛋白+佐剂(CpG)初免,用重组痘苗病毒rVVmE67加强免疫的联合免疫方式在C57BL/6小鼠实验中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HPV16相关肿瘤的攻击.ELISPOT可以检测到高水平的E749-57肽特异性,分泌IFN-γ的效应T细胞.CTL检测同样反应出这种联合免疫方式所诱发的CTL细胞可以有效识别并杀伤含HPV16 E6/E7的靶细胞.结论以HPV16 L2E7融合蛋白+CpG初免,用重组痘苗病毒rVVmE67加强的联合免疫策略可以有效防治HPV16相关肿瘤,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科学基础.

  • 双歧杆菌完整肽聚糖对重组乙肝表面抗原的佐剂效应

    作者:谢成彬;王跃;陈淑惠;刘明方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完整肽聚糖对重组乙肝表面抗原的吸附作用及其佐剂效应.方法从双歧杆菌细胞壁提取完整肽聚糖,以不同方式与重组乙肝表面抗原结合,检测其对重组乙肝表面抗原的吸附作用;制备免疫原接种BALB/c小鼠,观察小鼠免疫后状态和生长情况,检测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应答情况的变化.结果在磷酸盐缓冲液中,完整肽聚糖对重组乙肝表面抗原的吸附呈剂量依赖性,作为佐剂免疫小鼠后无毒副反应出现,小鼠血清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滴度明显提高,IgG2a/IgG1增大.结论双歧杆菌完整肽聚糖能够吸附重组乙肝表面抗原,增强机体相应的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具备良好的免疫佐剂效应.

  • 促进乳头状瘤病毒L1蛋白表达和DNA疫苗免疫效应的研究

    作者:王红;赵蔚明;齐眉;周亚滨;栾怡;程轶喆;于修平

    目的探讨促进乳头状瘤病毒(PV)晚期基因L1的蛋白表达和DNA疫苗免疫效应的途径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分别将含人源化优化密码BPVL1-GFP融合基因(HL1-GFP)和野生型BPVL1-GFP融合基因(WL1-GFP)的真核表达质粒体外单独转染或与tRNAser真核表达质粒共转染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荧光显微镜及Western blot方法观察L1-GFP融合蛋白的瞬时表达情况.半定量RT-PCR分析不同PV L1基因mRNA的表达.BALB/c小鼠股四头肌内分别接种野生型、优化密码L1DNA疫苗,同时将L1 DNA疫苗与tRNAser真核表达质粒混合后接种小鼠,观察诱导产生的体液免疫反应.结果野生型WL1-GFP融合基因在HaCAT细胞中未能有效表达,优化密码HL1-GFP基因在HaCAT细胞中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强;但两者在m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L1-GFP与tR-NAser真核表达质粒共转染细胞中L1蛋白的表达较单独转染WL1-GFP基因时增强.动物DNA免疫结果表明,优化密码HL1 DNA疫苗接种可使小鼠特异性L1中和抗体水平明显升高;而野生型WL1DNA疫苗接种组小鼠仅产生低滴度的L1抗体,WL1 DNA疫苗与tRNAser真核表达质粒混合接种使小鼠的L1抗体水平增加.结论优化密码能显著促进乳头状瘤病毒晚期基因L1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和DNA疫苗的免疫反应;补充外源tRNAser基因能够提高野生型L1基因的蛋白表达和DNA疫苗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 以LongSAGE方法寻找不同菌相生长白念珠菌细胞差异表达基因

    作者:周村建;郝飞;邓永键;王鲁;钟白玉;李永平

    目的以长片段基因表达系列分析技术(LongSAGE)寻找酵母相和菌丝相生长的白念珠菌细胞差异表达基因.方法采用LongSAGE方法,分别构建白念珠菌酵母相和菌丝相细胞LongSAGE标签文库,比较文库获得不同菌相生长白念珠菌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成功构建了白念珠菌酵母相和菌丝相细胞的LongSAGE标签文库,比较文库获得了白念珠菌酵母相和菌丝相细胞间差异表达的单基因匹配标签.结论用LongSAGE方法较完整地获得了白念珠菌酵母相和菌丝相细胞基因表达谱及其丰度的量化信息,文库间比较可获得不同菌相生长白念珠菌差异表达基因.

  • 反相斑点杂交技术在解脲脲原体分型中的应用

    作者:张帝开;覃春容;李秀云;史成军;胡斌;程钢;杨冬梓

    解脲脲原体(UU)被认为是盆腔及生殖器炎症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然而,女性下生殖道内查到UU者,是否皆须按非淋菌性阴道炎进行治疗,近年来一直困扰广大妇产科医生.有学者研究认为UU的感染与其群别和亚型的型别相关,但目前临床中尚缺乏一种简单易行的进行UU分型的方法,为此我们对UU基因型的分型方法进行了一些研究,报道如下.

  • 显色法芯片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基因

    作者:郭乃洲;王万相;严爱华;马达;周步全;景奉香;唐向荣

    目的建立显色法芯片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的方法.方法设计4对地高辛标记引物,扩增结核分枝杆菌rpoB、katG、inhA和ahpC 4个基因部分片段,根据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RFP)和异烟肼(INH)4条耐药相关基因上8个位点的25种单核苷酸多态性设计探针制作芯片,扩增产物与芯片杂交,显色法判断结果;用该法检测46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结果扩增产物琼脂糖电泳可见4条大小分别为165、181、245、315bpDNA条带;结核分枝杆菌菌液浓度为1.6×103/ml时,该法仍可检测到各位点野生及突变信号;19种非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和9种非分枝杆菌标准株扩增产物无DNA条带,与芯片杂交亦无信号,H37Rv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芯片检测各位点均为野生型;5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重复检测5次,结果完全一致;6份PCR产物的测序结果与芯片检测结果完全一致;46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RFP耐药株28株,芯片检出突变株24株,突变率为85.7%,RFP敏感株18株,芯片检出突变株2株.INH耐药株31株,芯片检出突变株20株,突变率为64.5%,INH敏感株15株,芯片检出突变株4株.结论显色法芯片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无需特殊仪器设备,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 人参皂甙Rg3促进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重建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华庆;张会来;姚智;郝希山

    大剂量放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系治疗恶性血液肿瘤及部分实体瘤的新疗法之一[1].然而,移植后仍有部分病人出现复发和转移.移植后免疫功能的状态及免疫治疗对清除体内残留肿瘤细胞和移植后的抗感染作用都至关重要[2].因此移植后的免疫重建及免疫治疗已成为当今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 反义白介素4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气道给药对哮喘大鼠的影响

    作者:曹勇;熊维宁;徐永健;张珍祥;高宝安;杜春玲;陆俊羽;唐以军

    目的构建携带反义IL-4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真核表达载体,并以此干预大鼠哮喘模型,探讨其作为哮喘基因治疗方案的可行性.方法磷酸钙沉淀法将质粒pasIL4、pXX2及pXX680共转染293T细胞合成携带反义IL-4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asIL4).Southern blot法检测合成病毒的滴度.rAAV-asIL4在动物实验开始的第1天和第14天2次通过气道给药干预哮喘大鼠(T组),实验中同时设立大鼠正常组(N组)、哮喘组(A组)以及rAAV-GFP干预组(C组).末次激发后处理大鼠,计数肺泡灌洗液(BALF)中有核细胞以及嗜酸性细胞总数,ELISA检测BALF中IL-4和IgE蛋白量,RT-PCR检测肺组织IL-4 mRNA变化,取肺组织作病理学检查.结果分析BALF中有核细胞细胞总数和Eos总数,结果表明:T组该2项指标较A组和C组有降低趋势,但这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BALF中IL-4、IgE的ELISA检测结果以及肺组织IL-4 mRNA RT-PCR半定量检测结果表明:T组的上述指标水平较A组和C组均明显降低(P<0.01).T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较A组和C组轻.结论携带反义IL-4基因的rAAV载体,对于哮喘的干预具有一定的作用.rAAV-asIL4可能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前景.

  • 编码AFP-CTLA4融合蛋白的DNA疫苗诱导小鼠抗肿瘤免疫的研究

    作者:田耕;易继林;刘积良;熊平

    目的构建能够表达AFP和CTLA4融合蛋白的DNA疫苗并检测其诱导特异性CTL反应及抗产生AFP肿瘤的能力.方法利用RT-PCR从Hepa1-6细胞总RNA中克隆mAFP基因.连接mAFP基因和编码小鼠CTLA4膜外部分的基因构建质粒DNA疫苗.对此疫苗进行酶切、测序和表达鉴定.用pmAFP稳定转染EL-4细胞建立EL-4(mAFP)细胞系.以此DNA疫苗免疫小鼠,用ELISPOT检测免疫后小鼠脾脏细胞中产生IFN-γ的细胞频数.以EL-4(mAFP)肿瘤细胞攻击免疫后小鼠,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另外,对免疫的小鼠采血进行肝、肾功能检测.结果利用RT-PCR从Hepa1-6细胞总RNA中成功克隆出1.8kb的mAFP基因.酶切、测序和表达鉴定证实编码mAFP-CTLA4融合蛋白的DNA疫苗构建成功.RT-PCR证实EL-4(mAFP)细胞中有mAFP mRNA的表达.ELISPOT检测结果显示:pmAFP-CTLA4免疫组产生IFN-γ的细胞频数显著高于pmAFP组、pcDNA3.1组和PBS组.pmAFP-CTLA4免疫组小鼠的肿瘤体积为(385.93±52.9)mm3,明显小于pmAFP组(1042.42±123.71)mm3、pcD-NA3.1组(2292.38±276.94)mm3和PBS组(2303.5±233.13)mm3,P均<0.01.各组肝、肾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编码mAFP-CTLA4融合蛋白的DNA疫苗能诱导产生AFP特异性的CTL增殖并诱导小鼠产生明显的抗肿瘤免疫力,此疫苗对小鼠肝、肾功能不产生影响.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