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중화미생물학화면역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4-5101
  • 国内刊号: 11-230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海二路38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沈心亮
  • 类 别: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期刊荣誉:
  • 鼠衣原体感染L929细胞致宿主死亡方式的研究

    作者:陈丽香;于辛;刘雪;李顺;赵秀云;周晓辉

    目的 对鼠衣原体感染L929细胞48 h后细胞发生死亡的方式(凋亡、自噬、坏死)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以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0.85的鼠衣原体感染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48 h后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DAPI染色情况;应用Propidium Iodide(PI)与Annexin V染色后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的凋亡-坏死情况;转染GFP-LC3质粒后荧光显微镜观察LC3表达,Western blot检测LC3蛋白分析细胞自噬情况.结果 鼠衣原体感染L929细胞48 h后,表现为DAPI染色无凋亡时细胞核碎裂特征,PI与Annexin V染色后流式分析表明细胞坏死增多,转染GFP-LC3后,与未感染对照相比,鼠衣原体感染组可见荧光弥散状变为点状分布;Western blot分析可发现鼠衣原体感染的L929细胞LC3Ⅰ蛋白向LC3Ⅱ蛋白转化增强.结论 鼠衣原体感染48 h后L929细胞主要发生细胞坏死而非细胞凋亡,并伴有细胞自噬现象.

  • c-di-GMP通过趋化调节蛋白CheB/CheR调控钩端螺旋体运动

    作者:孔亮亮;肖国辉;袁富迪;严杰;林旭瑷

    目的 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是引起钩体病的重要病原体,人类通过带菌动物尿液污染的疫水或疫土而感染,趋化和运动系统在钩体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钩体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其中有数个趋化调节蛋白CheB和CheR的编码基因,但其具体的调控机制未知.方法Real-time PCR检测了钩体基因组中5个基因在钩体感染宿主细胞过程中mRNA的水平变化;T-A克隆了CheB和CheR的编码基因片段并构建了原核表达系统;检测了c-di-GMP浓度变化对CheB和CheR表达菌株表型的影响.结果 在感染细胞60 min后,cheB1的mRNA水平显著提高,cheB3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而cheB2和cheR则无明显差异;成功构建了5个基因的原核表达系统,其中重组CheB1、CheB3和CheR2蛋白使大肠杆菌运动能力明显增强;在加入二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后,各表达菌株形成菌落大小与对照相比无明显不同,但CheB2菌落形态与对照相比出现明显褶皱.结论 CheB和CheR可影响大肠杆菌的swarming运动能力,并受胞内c-di-GMP浓度的影响.

  • IFN-γ与PDL2对间充质干细胞黏附、增殖和迁移的实时调节作用研究

    作者:易君祝;徐逢皇;王斐斐;王卓亚;付强;栾希英

    目的 在发现IFN-γ可通过JAK/STAT途径上调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human placenta-derived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hPMSCs)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2(programed death ligand 2,PDL2)表达的基础上,研究IFN-γ、PDL2及JAK/STAT信号通路对hPMSCs黏附、增殖和迁移功能的实时调节作用.方法 应用酶消化法分离hPMSCs.实时细胞分析仪(real-time cell analysis,RTCA)分别动态分析IFN-γ、阻断型PDL2单克隆抗体(McAb)和JAK抑制剂干预下hPMSCs黏附、增殖及迁移的变化特点.结果 IFN-γ在40~80 h之间明显抑制hPMSCs的增殖,抑制hPMSCs的非靶向迁移,但对hPMSCs的黏附无明显调节作用.抗体阻断实验结果显示,PDL2阻断抗体促进了hPMSCs的黏附,抑制了hPMSCs的非靶向迁移,但对hPMSCs的增殖无明显的调节作用.IFN-γ和阻断型PDL2 McAb共同作用下hPMSCs的增殖与单独阻断型PDL2 McAb处理组相比,hPMSCs的增殖能力明显下降.JAK抑制剂可显著抑制hPMSCs的黏附、迁移和增殖.结论 IFN-γ可明显抑制hPMSCs的迁移和增殖;PDL2可上调hPMSCs的迁移能力,下调其黏附能力;hPMSCs的黏附、迁移及增殖受JAK/STAT途径控制.

  • DEN2感染对小鼠髓源性树突状细胞膜表面分子TLR4、TLR7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海燕;左丽;尹科;曾雯

    目的 探讨登革病毒2型(DEN2)感染对小鼠髓源性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 TLR4、TLR7表达影响.方法 BALB/c乳鼠脑内接种及C6/36细胞增殖病毒,RT-PCR鉴定病毒核酸;rmGM-CSF和rmIL-4联合诱导鼠源性DC;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DEN2感染DC;流式细胞术检测DC被DEN2感染后膜表面分子CD11c、CD86、I-A/I-E类分子表达的动态变化;RT-PCR动态检测DEN2感染DC后DEN2 RNA、TLR4和TLR7 mRNA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 IL-4和GM-CSF诱导小鼠骨髓来源DC的纯度可达到70%;DEN2能够感染小鼠骨髓来源DC;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接种病毒组[1×104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50)]的DC膜表面分子CD86、I-A/I-E的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接种病毒组(1×105TCID50)的DCs膜表面分子CD86、I-A/I-E的百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各组百分率的变化并未随着时间的延长呈现出明显的上升或下降的趋势;随着病毒剂量的增加,DC膜表面分子CD86、I-A/I-E的百分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与阴性对照组比较,RT-PCR证明各组病毒mRNA水平随着病毒剂量的增大而逐渐升高.与阴性对照组比较,RT-PCR检测各组被DEN2感染的DC TLR4、TLR7 mRNA随着病毒剂量的增加,呈现下调的趋势.结论 DEN2可促进DC的成熟;DEN2感染DC后,TLR4、 TLR7 mRNA水平随病毒mRNA水平的增加而降低,提示TLR4、TLR7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在DEN致病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和功能.

    关键词: DEN2 树突状细胞 TLR4 TLR7
  • 益生菌联合低聚果糖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作者:姚芳芳;黄煌;白利梅;丁一芮;梅璐;刘思濛;郑鹏远

    目的 探讨副干酪乳杆菌N1115联合低聚果糖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5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给予正常饮食(ND)、高脂饮食(HFD)、高脂饮食+副干酪乳杆菌N1115(2.2×109 CFU/ml)(HFD+L)、高脂饮食+低聚果糖(4 g/kg)(HFD+FOS)、高脂饮食+副干酪乳杆菌N1115+低聚果糖(HFD+L+FOS),所有实验组小鼠连续干预16周.干预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以及血清内毒素(LPS)、二胺氧化酶(DAO)水平;检测小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和Occludin的表达水平,并检测小肠p38、p-p38的表达.结果 与高脂饮食组相比,副干酪乳杆菌N1115联合低聚果糖干预可显著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小鼠血清TC、TG、LDL、LPS、DAO水平,升高血清HDL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改善肝脏脂质沉积,增加肠道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和Occludin的表达,抑制肠道p38的激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副干酪乳杆菌N1115联合低聚果糖可能通过抑制肠道p38的激活,增加肠道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和Occludin的表达,增加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从而起到改善NAFLD的作用.

  • 鲍曼不动杆菌外膜蛋白OMP33-36抗原多表位的构建与筛选

    作者:邓凯丽;刘星;陈思遐;杜兴冉;冯旰珠

    目的 筛选鲍曼不动杆菌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 33×103~36×103, OMP33-36)抗原的B细胞、T细胞表位.方法 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OMP33-36蛋白分子小鼠B细胞及T细胞表位并人工合成相应肽段;构建重组质粒pET-30a-OMP33-36并原核表达、纯化获得OMP33-36蛋白;以OMP33-36蛋白免疫BALB/c小鼠,5周后收集小鼠血清并分离小鼠脾脏细胞.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B细胞表位抗体水平,双夹心ELISA法检测经候选T细胞表位体外刺激后脾细胞分泌IFN-γ量.结果 构建候选B细胞和T细胞表位各3条,分别为PB1、PB2、PB3,PT1、PT2、PT3;间接ELISA结果显示,PB1及PB2与OMP33-36蛋白免疫组小鼠血清发生反应,其A450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双夹心ELISA结果显示,PT3刺激免疫组小鼠脾脏细胞产生的IFN-γ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 结论 成功构建并筛选出鲍曼不动杆菌OMP33-36蛋白的2个B细胞表位PB1及PB2,1个T细胞表位PT3.

  • 肠炎沙门菌PFGE分子分型及耐药性研究

    作者:陈前进;曹春远;李美华;陈海滨;廖琳虹;何春荣;金建潮

    目的 分析龙岩市肠炎沙门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特点和耐药特征,为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发现及疫情控制和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收集自2014、2016年龙岩市食物中毒、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临床散发病例分离的77株肠炎沙门菌进行PFGE分析,并测定其中57株对16种常用药物的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结果 77株肠炎沙门菌分为17个PFGE型别,其中P4、P6和P8为优势型别;按照90%的相似度可得到3个优势PFGE型别簇(Cluster 1~3).暴发相关的带型主要为P8、P6、P4和P14,分别与5次食物中毒事件有关.57株肠炎沙门菌药敏结果以耐萘啶酸高(93%),其次是氨苄西林(74%)和链霉素(54%).耐3种或3种以上抗生素的多重耐药菌占71.93%(41/57). 结论 龙岩市肠炎沙门菌PFGE型别呈现多态性,存在3个优势PFGE型别簇,在食物中毒事件中以PFGE分子分型检测能快速预警肠炎沙门菌散在暴发和溯源.肠炎沙门菌多重耐药现象应引起重视,需加强对多重耐药株的监控及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

  • Roscovitine抑制HBV复制的机制研究

    作者:胡杰;陈彦猛;乔淼;袁琳;周星;胡源

    目的 研究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抑制剂Roscovitine抑制HBV复制的分子机制.方法 首先通过构建SAMHD1蛋白dNTPase活性位点及T592磷酸化位点的突变体研究磷酸化负调控抑制作用;接着在肝癌细胞Huh7.0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Roscovitine,通过MTT法检测了Roscovitine化合物对细胞毒性的影响;转染HBV复制质粒后,提取病毒核心颗粒DNA,通过Southern blot检测了Roscovitine对HBV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检测SAMHD1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在增殖细胞中,SAMHD1 蛋白dNTPase活性突变体D207N丧失了对HBV的抑制作用;T592位点的去磷酸化增强了SAMHD1对HBV的抑制作用;Roscovitine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为11.20 μmol/L,Roscovitine可以显著抑制SAMHD1的磷酸化和HBV的复制.结论 在增殖细胞中,SAMHD1蛋白T592位点的去磷酸化增强了其对HBV的抑制作用,Roscovitine可以通过抑制SAMHD1的磷酸化后抑制HBV的复制.

  • 重组轮状病毒NSP4蛋白对大鼠神经元细胞内钙离子的干扰及损伤作用

    作者:熊晓顺;刘彩霞;胡音音;李向阳

    目的 研究轮状病毒非结构蛋白4的86~175位氨基酸肽段(amino acid residues 86 to 175 of nonstructural protein 4,NSP486-175)对大鼠神经元细胞内钙离子的干扰及损伤作用.方法 利用前期制备好的活性NSP486-175蛋白处理原代培养的大鼠神经元细胞,观察蛋白质处理后细胞的形态变化,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Fluo-3 AM标记细胞内游离的钙离子,蛋白质处理细胞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神经元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结果 正常生长的神经元细胞胞体丰满,呈不规则形或梭形,细胞突起数量较多并且较长,纯化的NSP486-175蛋白刺激后的大鼠神经元细胞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细胞密度稀疏,细胞胞体皱缩,细胞突起数量减少;蛋白质处理组细胞培养液中的LDH活性均增大;外源性添加NSP486-175能引起神经元细胞内荧光强度和分布改变.结论NSP486-175 对大鼠神经元细胞具有损伤作用,这可能与它导致细胞内钙库释放引起的钙离子浓度升高有关,为轮状病毒肠道外播散感染和致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EGR1对HTLV-1病毒感染后宿主细胞自噬的影响

    作者:黄青松;牛志国;赵伟栋;丁自强;毋梦林;侯小美;吕若涵;毛璐爽;李泽;黄新祥;王辉

    目的 探讨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GR1)对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HTLV-1)感染后宿主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 获得病毒早期感染模型,免疫印迹检测病毒核心蛋白p19、宿主细胞EGR1的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EGR1的5′端调控序列转录活性;筛选有效的EGR1 siRNA,将EGR1 siRNA转染HeLa细胞,随后HTLV-1病毒阳性细胞系MT2与HeLa细胞进行共培养,免疫印迹检测病毒核心蛋白p19、EGR1、自噬相关蛋白LC3;real-time PCR检测病毒载量;免疫荧光检测自噬体数目.结果 共培养后,宿主细胞EGR1蛋白表达和调控序列荧光素酶活性逐渐增强,且EGR1蛋白的表达与细胞自噬水平呈现正相关;筛选了有效的EGR1 siRNA,命名为siE2;共培养模型干扰EGR1的表达后,病毒核酸载量、核心蛋白p19的表达以及自噬相关蛋白LC3B/LC3A比例均下调,同时伴有胞内自噬体数目的减少(P<0.01).结论 EGR1与HTLV-1感染后宿主细胞自噬水平和病毒复制密切相关.

  • 原发性肝癌患者CXCR1、CXCR2及CXCL8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毕惠娟;陈建民;陈静静;王健

    目的 通过检测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H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肝活检组织CXC趋化因子受体1(CXCR1)、CXCR2及CXC趋化因子配体8(CXCL8)表达,探讨其在PH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抽取36例临床确诊PHC患者、30例肝硬化患者及28例健康体检者血液,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BMCs中CXCR1、CXCR2及CXCL8 mRNA水平,分析CXCR1、CXCR2及CXCL8水平与PH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SP法检测肝组织CXCR1、CXCR2及CXCL8蛋白表达水平;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受试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甲胎蛋白(AFP)及铁蛋白(FER)水平,并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PHC组PBMCs内CXCR1、CXCR2及CXCL8 mRNA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HC组CXCR1、CXCR2及CXCL8 mRNA结果均高于肝硬化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C组CXCR1、CXCR2及CXCL8分别与肿瘤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TNM分期及血清CRP、AFP及FER水平有关(P<0.05),其他指标之间无相关关系.SP结果提示,PHC组CXCR1、CXCR2及CXCL8蛋白水平也较对照组升高.结论 PHC患者PBMCs及肝活检组织CXCR1、CXCR2及CXCL8表达明显升高,且与血清CRP、AFP及FER呈正相关,推测CXCR1、CXCR2及CXCL8介导的信号转导过程可能在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肝癌免疫干扰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 国内外百日咳实验室诊断标准现状及血清学诊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雨笑;谌志筠;何秋水

    尽管疫苗覆盖率很高,近年来百日咳全球发病率仍有所上升,在局部地区甚至出现暴发流行.青少年和成年中隐性感染率升高,成为婴幼儿发病的重要传染源.由于临床医生对百日咳非典型病例认识不足,需要结合实验室方法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百日咳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细菌学方法、PCR和血清学检测法.因疫苗接种、标本采集和就诊时间等原因,不同诊断方法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在青少年和成年人中,血清学检测因其特异性和敏感性成为合适的检测方法.本文就国内外百日咳实验室诊断标准的现状及血清学诊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 新生儿侵袭性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及分子特点研究

    作者:耿文静;董方;翁景文;董世霄;靳绯;沈叙庄;齐宇洁

    目的 研究新生儿侵袭性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ommunity-acquired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CA-MRSA)感染的临床特征、分离株耐药性及分子特点.方法 2014年1月-2014年12月从国内6家儿童专科医院共收集到35例新生儿侵袭性CA-MRSA感染菌株,对其分离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葡萄球菌染色体盒(SCCmec)、spa分型,采用琼脂稀释法对15种抗生素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35例侵袭性CA-MRSA感染的新生儿中,88.6%的患儿是晚期新生儿,败血症(24, 68.5%)是主要的感染,16例(45.7%)患儿有并发症.ST59-MRSA-SCCmecⅣa-t437 (14, 40%)是主要的克隆,其次是ST59-MRSA-SCCmecⅤ-t437 (13, 37.1%).ST59-MRSA-SCCmecⅤ-t437引起严重并发症的比例高于ST59-MRSA-SCCmecⅣa-t437(P<0.05),菌株多重耐药率高.结论 新生儿侵袭性CA-MRSA感染以败血症为主,常为多脏器受累,伴有严重并发症,CA-MRSA多重耐药率高,ST59-MRSA-SCCmecⅣa-t437是新生儿CA-MRSA感染的主要克隆.

  • 2016年北京市西城区第二剂麻腮风疫苗复种效果监测分析

    作者:王青海;张璐;卢渝军;王庆;秦京宁

    目的 了解北京市西城区6~7岁儿童接种麻腮风疫苗后,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的复种效果.方法 采集41名北京市西城区6~7岁儿童麻腮风疫苗免疫前和免疫后 1 个月双份血标本,ELISA 法定量检测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IgG 抗体.结果 41名监测对象麻腮风疫苗中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成分复种前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5.12%、90.24%和92.68%,抗体滴度分别为(825.88±499.91)IU/ml、(53.83±32.48)IU/ml和(697.83±535.82)IU/ml;复种后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97.56%和100%,抗体滴度分别为(1 102.98±356.77)IU/ml、(95.08±26.88)IU/ml和(3 383.85±1 903.06)IU/ml.复种后较复种前3种抗体阳性率无明显变化(P>0.05),而抗体滴度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北京市西城区麻腮风疫苗的18月龄和6岁复种成功率较高,有效保护儿童免受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的侵袭.

  • 飞凡,非凡!——纪念著名医学科学家汤飞凡诞辰一百二十周年

    作者:杨光林

    家道中落,湖南醴陵旺族.五岁入塾,朝夕勤奋苦读.哀乡民之多灾多病,弃工学医心愿悬壶济世;叹英语之未谙困扰,三月磨砺通过语言初考.就读湘雅,七年寒窗.生活维艰,奋力自强;打工促学,教学相长.勤学苦研,齐名学霸孝骞;论文优秀,同摘博士桂冠. 赴美留学,飞渡重洋.师从著名学者秦瑟,行拓荒病毒学之研究.仰望天空浩渺宏大;俯看人间病毒微观.深入精微世界,是探索病毒之中国第一人.同其导师阐明病毒本质,为奠基病毒学做出贡献,英才初显. 身小体弱,爱国情怀如火燃烧;七七事变,愤然奔赴抗日前哨.离敌数百米,救伤员日夜辛劳;忘却生死险,历时三月士气高.

    关键词: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