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중화미생물학화면역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4-5101
  • 国内刊号: 11-230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海二路38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沈心亮
  • 类 别: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期刊荣誉:
  • 融合表达对人工重组多表位蛋白M.RCAg-1构象及免疫效能影响的研究

    作者:王健;蔺亚辉;陈祥鹏;李莉莉;李军;王恒;张振龙

    目的 研究载体融合肽段对人工重组多表位蛋白M.RCAg-1构象、免疫原性及体外保护性的影响.方法 将人工多表位抗原M.RCAg-1基因通过不同的酶切位点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DS-ex上,从而获得带有不同载体融合标签或没有标签的蛋白,表达产物经纯化得到P312-1、P312-2、P312-3这3种多表位蛋白,利用生物信息学和色谱技术对制备的3种蛋白的二级及三级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将这3种纯度大于95%的重组蛋白与弗氏佐剂乳化后分别免疫接种小鼠和新西兰白兔,免疫后血清按常规进行ELISA间接法检测抗体滴度,采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分泌细胞因子的特异性淋巴细胞克隆数,同时进行了间接免疫荧光分析(IFA)以及对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的生长抑制试验(GLA).结果 P312-1、P312-2、P312-3这3种多表位蛋白在动物模型体内诱导的抗体滴度水平并无差异(P>0.05),但蛋白免疫小鼠后却诱导了不同类型的T细胞反应,而且3种蛋白免疫血清IgG体外生长抑制率出现明显差异(分别为93.9%、14.7%、54.3%).利用生物信息学和色谱技术分析,发现从不同表达载体制备的重组蛋白在二级和三级结构上出现极大差异,预测蛋白质分子的空间构象发生了改变,而且一些表位在分子中的位置也有明显的改变.结论 不同的载体肽融合表达对多表位蛋白M.RCAg-1结构及免疫活性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直接影响多表位蛋白的构象,进而会增强或抑制多表位蛋白的免疫效应.

  • 白桦酯酸对人CIK细胞杀伤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功能影响及机制研究

    作者:王美梅;张南征;陈复兴;刘军权;周忠海;张娟

    目的 观察白桦酯酸作用前后对人CIK细胞增殖及对胃癌SGC-7901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发生的机制.方法 分离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诱导为CIK细胞,收集培养第10天的CIK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白桦酯酸诱导48 h,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人CIK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白桦酯酸作用前后CIK细胞穿孔素(PFP)、颗粒酶B(GrB)、CD107a的表达变化;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测定白桦酯酸对CIK细胞杀伤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活性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药物诱导前后CIK细胞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和接头蛋白76KD含有SH2结构域的白细胞特异性磷酸蛋白(SLP-76)、T细胞活化连接分子(LAT)的表达变化.结果 白桦酯酸浓度在0.08 ~ 10μg/ml时能促进CIK细胞生长;经白桦酯酸诱导后的CIK细胞PFP、GrB、CD107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杀伤活性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白桦酯酸作用的CIK细胞,其SLP-76、LAT、ERK1/2的表达不同程度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白桦酯酸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够促进CIK细胞增殖,并增强其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杀伤活性,其机制可能与活化SLP-76、LAT、ERK1/2,上调CIK细胞表面PFP、GrB、CD107a的表达有关.

  • NF-κB信号通路蛋白和细胞因子在金黄色葡萄球菌PV杀白细胞素相关肺炎症性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张翠萍;马筱玲;常文娇;周馨

    目的 探讨NF-κB信号通路蛋白和细胞因子在金黄色葡萄球菌PV杀白细胞毒素(PVL)介导的肺炎症性损伤中的变化和作用.方法 取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5只.rPVL组用重组PVL灌入,正常对照组使用PBS灌人.造模后,于3、6、9h处死兔,每个时间段5只,取肺组织做病理学检查;ELISA方法检测肺组织匀浆IL-6、IL-8、IL-10、TNF-α蛋白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肺组织中NF-κB p65蛋白.结果 rPVL组兔肺组织病理检查显示有弥漫性炎性细胞浸润、出血、水肿等肺损伤表现;肺组织匀浆中IL-6、IL-8、TNF-α含量随感染时间延长逐渐升高,IL-10含量于9h开始升高;NF-κB p65蛋白活化强度随感染时间延长逐渐增强.结论 NF-κB信号通路蛋白激活及细胞因子大量释放是PVL相关肺损伤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下调肺内NF-κB激活细胞数量有望成为治疗PVL相关肺损伤的途径.

  • 新生期移植耐受依赖嵌合体的形成

    作者:郑配国;全志伟;明亮;张水军

    目的 研究新生期移植耐受机制,探讨免疫系统发育程度、嵌合体在诱导移植耐受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C57BL/6(或GFP-C57BL/6)小鼠与雌性BALB/c小鼠杂交获得F1(或GFP-F1)小鼠,不同剂量F1或GFP-F1小鼠脾脏细胞(辐照处理的细胞作为对照)静脉注射到新生24hC57BL/6小鼠体内诱导耐受,6周后皮肤移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实验检测小鼠耐受程度,流式细胞分析小鼠外周血细胞嵌合程度.结果 具有增殖活性的F1小鼠脾脏细胞可诱导新生C57BL/6小鼠嵌合体和针对F1小鼠皮肤移植物的特异性耐受;辐照处理的F1小鼠脾脏细胞不能诱导嵌合体,也没有耐受产生;长期耐受小鼠的嵌合程度明显大于慢性排斥小鼠的嵌合程度(分别为6.48%±4.02%和1.57%±0.89%),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供体细胞剂量高则诱导小鼠的耐受程度高,3×107剂量F1小鼠脾脏细胞可诱导80%的小鼠长期耐受,0.7×107剂量诱导仅使移植物生存时间轻度延长.结论 新生期移植耐受依赖嵌合体的形成,嵌合体使同种异体反应性T细胞特异性克隆清除.

  • 肠道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基因分型方法研究副溶血性弧菌的基因多态性

    作者:宋启发;徐景野;朱国良;沈玄艺;章丹阳

    目的 采用肠道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ERIC)基因分型技术对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分型,评估其基因多态性,探讨其在鉴别该菌散发和暴发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ERIC-PCR分型方法对187例分离自患者、海产品和环境中的副溶血性弧菌基因组模板进行扩增,根据PCR产物中不同产物片段组合模式获得基因型,采用进化树分析软件直观评价不同基因型的相似性,并根据离散程度分为不同的族,同时进行血清分型.结果 187例菌株可获得产物长度160~2780 bp共16种大小不同的PCR产物片段,所有菌株根据扩增片段分布可分为59种基因指纹模式,通过进化树软件可分为12族,血清分型结果表明O3∶K6为86% (161/187),O2、O4和O12占4% (8/187),10% (18/187)无法分型.结论 ERIC-PCR分型结果表明,我国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具有较高基因多态性,ERIC-PCR具有高分辨力,可用于快速基因分型.

  • 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ompW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

    作者:陈沁;李娜;梁昊宇;王斌;魏华;曾明

    目的 利用λRed重组系统敲除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ompW基因构建突变株,并且制备相应的回复株,进而初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方法 PCR扩增得到上、下游同源臂,与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片段共同构建打靶片段,将其浓缩后转化含λRed重组系统的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50973株),经PCR鉴定后得到突变株;将重组酶表达质粒pACU184与ompW基因的调控区和编码区序列连接后电转入突变株中,双酶切鉴定得到相应的回复株;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野生株、突变株与回复株中OmpW蛋白的表达情况;生化鉴定野生株、突变株与回复株,并观察野生株与突变株生长曲线的差异;测定野生株、突变株与回复株活菌半数致死量( LD50),以此来观察ompW基因与细菌毒力的相关性.结果 在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50973株中成功敲除了ompW基因,并构建了相应回复株;野生株与回复株均可表达出OmpW蛋白,突变株没有出现该蛋白的表达;野生株、突变株与回复株生化鉴定结果均为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且野生株和突变株生长无明显差异;三者LD50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ompW基因与该菌致病毒力无相关性,但突变株的构建为后续研究该基因具体功能提供了基础.

  • eDNA水平差异对表皮葡萄球菌临床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

    作者:王荔;宋诗铎;于树云

    目的 检测表皮葡萄球菌(表葡菌)临床株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研究胞外DNA(eDNA)水平差异对表葡菌临床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 收集227株临床分离表葡菌,黏附试验检测其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PCR方法扩增icaA基因片段,黏附试验阳性和icaA基因扩增阳性的表葡菌为成膜组,黏附试验阴性和icaA基因扩增阴性的表葡菌为非成膜组,应用浮游培养法和微量板静置培养法检测eDNA水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生物被膜中eDNA的分布.结果 227株表葡菌中黏附试验阳性26株,icaA基因阳性32株.选取黏附试验阳性和icaA基因扩增阳性的成膜组表葡菌20株,黏附试验阴性和icaA基因扩增阴性的非成膜组表葡菌19株,浮游培养2、4、6h后,成膜组菌株的eDNA水平分别为(32.2±10.1) μg/ml、(33.6±11.9) μg/ml、(34.3±10.0)μg/ml,非成膜组菌株的eDNA水平分别为(28.7±8.9)μg/ml、(31.5±11.7) μg/ml、(31.8±l2.7)μg/ml,浮游培养成膜组菌株各时相eDNA水平分别高于非成膜组菌株,但差异尚无显著性(P>0.05).微量板静置培养法成膜组20株eDNA水平为(740.0±264.4) ng/A600,高于非成膜组19株eDNA水平(80.1±31.1) ng,/A60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通过AO-PI荧光染色于CLSM下观察静置培养的成膜株表葡菌Y36,其生物被膜中可见eDNA分布;非成膜株Y26没有生物被膜结构形成,未见eDNA分布.结论 表葡菌临床株具有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eDNA是表葡菌形成生物被膜的重要基质成分,在判断表葡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方面微量板静置培养法检测eDNA水平优于浮游培养法.

  • 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模拟肽的筛选和鉴定

    作者:孙文霞;袁仕善;谭云洪;张小萍;余艳艳

    目的 应用噬菌体随机12肽库免疫淘筛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模拟肽.方法 以结核患者血清IgG为靶分子,3轮淘筛噬菌体随机12肽库,ELISA鉴定阳性噬菌体克隆,并进行测序分析.选择高频出现的阳性克隆用ELISA法初步分析其诊断能力.结果 经3轮免疫筛选,噬菌体得到有效富集,12个阳性噬菌体克隆经测序分析获得6种短肽序列.高频出现的两个阳性克隆诊断结核病的敏感性分别为71.4% (A2)和55.4% (A7).结论 结核患者血清IgG筛选噬菌体随机12肽库获得了能结合抗结核抗体的噬菌体展示短肽.

  • 钩端螺旋体vwA1和vwA2基因原核表达产物功能的初步研究

    作者:邱文娜;楼永良;严杰;孙爱华

    目的 构建致病性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黄疸出血群赖型赖株vwA1和vwA2基因原核表达系统,初步了解目的重组表达产物rVwA1和rVwA2与血小板性出血相关性.方法 采用高保真PCR扩增问号钩体赖株vwA1和vwA2基因并测序,常规方法构建vwA1和vwA2基因原核表达系统.采用SDS-PAGE联合Bio-Rad凝胶图像分析系统检查rVwA1和rVwA2表达情况及其可溶性,Ni-NTA亲和层析柱提纯rVwA1和rVwA2.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问号钩体赖株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前后vwAl-mRNA和vwA2-mRNA水平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VwA1与人血小板膜糖蛋白结合能力.采用酶切试验及SDS-PAGE观察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水解rVwA2的情况.结果 所克隆的钩体vwA1和vwA2基因与报道的相应基因比较,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均为100%.所构建的vwA1和vwA2基因原核表达系统能分别表达可溶性rVwA1和rVwA2.问号钩体赖株感染HUVEC 8 h后,钩体vwAl-mRNA和vwA2-mRNA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钩体rVwA1与人血小板结合率为60.8%.人ADAMTS13可水解重组人vWF-A2( rhvWF-A2),但不能水解钩体rVwA2.结论 vwA1和vwA2基因可能在钩体感染中发挥作用,其中vwA1基因产物功能与钩体病出血密切相关.

  • 应用CD4+Vα9-J27/Vβ29-D1-J2四聚体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初步研究

    作者:谢丹;张扣兴;杜玄静;方毅敏;李研;陈伊;张建波;高鸣;赖小敏

    目的 初步探讨CD4+ Vα9-J27/Vβ29-D1-J2 TCR四聚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检测的特异性.方法 应用果蝇S2恒定细胞株表达、纯化获得生物素化TCR复合物单体制备四聚体.流式检测PE-四聚体与细胞株膜结核抗原肽/HLA-DR复合物以及肺结核患者外周血的单核细胞的结合百分率,并设立病例对照组.激光共聚焦倒置显微镜观察肺结核病理组织及对照组织中四聚体与结核抗原双染阳性的细胞及四聚体与CD14双染阳性细胞.结果 四聚体对表达C14/HLA-DRB1 *1504的细胞株结合能力强.四聚体与结核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结合率显著高于各对照组.结核组织标本可观察到四聚体与CD14双染阳性及四聚体与结核抗原双染阳性的细胞;而对照组织均为阴性.结论 CD4+ TCR四聚体对结核检测有一定的特异性,为TCR四聚体应用于结核的诊断和免疫机制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资料.

  • AIM2炎性体识别胞浆鼠巨细胞病毒DNA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旭芳;刘玲玲;舒赛男;刘兴楼;李革;方峰

    目的 观察AIM2( absent in melanoma 2)在感染早期识别胞浆小鼠巨细胞病毒(MCMV) DNA的变化状况.方法 建立MCMV全身播散型感染模型,接种MCMV Smith株后第1、3、5和7天各处死3只小鼠;同时设模拟感染小鼠作为正常对照.Western blot检测脾脏巨噬细胞中AIM2、衔接子凋亡相关点样蛋白(ASC)和caspase-1蛋白的表达状况;同时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β和IL-18的水平;空斑法测定感染小鼠唾液腺感染性病毒滴度.结果 MCMV感染后第3、5、7天,小鼠唾液腺组织中感染性病毒滴度逐渐增加;MCMV感染鼠脾脏巨噬细胞中AIM2、ASC和caspase-1蛋白的表达呈现一致的变化,与模拟感染对照鼠比较,AIM2、ASC和caspase-1蛋白相对吸光值在感染后第1天开始升高(P>0.05),第3天明显升高并达峰值[分别为(1.121±0.243) vs(0.240±0.046),(1.318±0.333) vs (0.248±0.090),(1.085±0.243) vs (0.247±0.064); P<0.01],其后接近正常;MCMV感染鼠血清IL-1β和IL-18水平在感染后第3天也明显高于模拟感染对照鼠[分别为(112.72±5.20) pg/ml vs (47.86±4.35) pg/ml,(42.74±4.23) pg/ml vs( 22.60±2.82)pg/ml;P<0.01],其后均逐渐下降接近正常.结论 MCMC感染早期巨噬细胞通过AIM2炎性体识别胞浆MCMV DNA,可能成为CMV感染及感染后所引起的疾病的治疗靶点.

  • 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疫情后病毒污染调查报告

    作者:宋灿磊;李澜;袁佳春;吴洪彦;曹志城;朱建明

    诺如病毒(Norovirus,NoV)是引起人类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体.为评价一起养老院胃肠炎暴发疫情处置效果,本研究对采集的既往病例及院内环境样本进行NoV检测,探讨疫情暴发处置后期既往病例病毒携带及环境污染情况,为今后养老院内NoV胃肠炎暴发的防控提供依据.

  • 人偏肺病毒A与B基因型对小鼠致病性的观察

    作者:周真;崔玉霞;张永波;秦弦;李荣培;刘平;窦颖;王莉佳;赵晓东;赵耀

    目的 观察人偏肺病毒( 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A和B亚型感染BALB/c小鼠后,小鼠在体重、病毒载量、病理及气道反应性等方面的改变,探讨两亚型病毒致病性上的差异,为hMPV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hMPV感染BALB/c动物模型后,通过使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鼠肺内病毒载量的变化,肺功能检测仪监测小鼠气道反应性的变化及组织系统评分判定病理改变情况,来观测两亚型致病性的差异.结果 hMPV两亚型感染组,在体重的动态监测、病毒载量、肺组织病理改变及气道反应性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MPV两基因型感染BALB/c小鼠的致病性无差异.

  • 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软骨细胞信号转导通路

    作者:陈颖娟;黄慈波;牛素平;张春媚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多关节炎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关节软骨具有不可再生性,RA关节软骨损伤不容忽视.本研究采用博奥生物公司的人类全基因组寡核苷酸微阵列芯片V1.0技术,分析RA关节软骨细胞差异性表达基因相关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初步探讨RA关节软骨破坏机制.

  • CC趋化因子受体6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中的作用

    作者:杨影;罗英;李春林;付明福;罗璝;熊辉强

    近年来,随着对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polyps CRSwNP)研究的深入,与变应原因素相关的炎症反应在CRSwNP中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报道在CRSWNP患者CC趋化因子受体6(CC chemokine receptor 6,CCR6)的表达与疾病相关性的研究中,发现CRSwNP患者黏膜的CCR6表达增加,可能在疾病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 急性HI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57抗原动态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

    作者:赵艳;王爽;闫惠平;李昂;张欣;王子康;代艳超;吴昊;张永宏

    目的 研究CD57在HIV急性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动态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06年11月-2009年12月期间确诊为HIV-1急性感染的17位患者为研究对象,1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收集HIV感染者1、3、6个月时间点及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以流式细胞仪双色、三色分析法分别分析CD3+ CD57+T淋巴细胞、CD3+ CD4+ CD57+T淋巴细胞、CD3+CD8+CD57+T淋巴细胞的比例,并分析其与病毒载量、CD4+T细胞计数间的相关性.结果 在感染1、3、6个月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57+T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为15.24%±1.49%、13.51%±2.45%及14.65% ±1.83%,正常对照组CD57+T淋巴细胞比例为3.72%±0.56%,HIV感染1、3、6个月CD57+T淋巴细胞比例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1).在感染的1个月、3个月外周血中CD8+CD57+在淋巴细胞中的比例分别为7.79% +2.10%、9.88%±2.36%,与对应时间点的病毒载量成正相关关系,R2分别为0.3700、0.3768,P值分别为0.0096、0.0088;与对应时间点CD4+T细胞计数成负相关关系,R2分别为0.3768、0.4235,P值分别为0.0215、0.0017.急性HIV感染1个月时间点,6例病情快速进展患者与11例病情非快速进展患者,CD8+ CD57+T细胞比例分别为11.20%±2.21%、6.16%±1.09%,CD4+ CD57+T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为2.79% ±0.31%、1.40%±0.30%,病情快速进展患者CD8+CD57+T、CD4+CD57+T淋巴细胞比例均高于病情非快速进展组,P值分别为0.0338、0.0106.结论 HIV感染急性期CD57+T淋巴细胞比例增加,其中CD8+ CD57+T淋巴细胞百分比可反映HIV病毒载量变化及CD4+T淋巴细胞的计数情况,HIV急性感染早期CD57在淋巴细胞高表达提示病情进展迅速.

  • 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IgG-Fc受体表达变化

    作者:崔亚杰;廖建湘;李成荣;蒋莉;王国兵;李长钢;祖莹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aITP)外周血单核细胞(MC) IgG-Fc受体(FcγR)表达变化.方法 急性ITP患儿组27例,同龄健康对照组25例,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细胞表面活化型受体FcγR Ⅰ及FcγRⅢ表达;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PCR)检测MC活化型FcγRⅡa及抑制型FcγRⅡb 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IFN-γ、IL-4和IL-10浓度.结果 (1)急性ITP患儿组MC FcγR Ⅰ和FcγRⅢ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cγRⅡa mRNA及FcγRⅡa/FcγRⅡb mRNA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后,经地塞米松治疗后,活化型FcγR Ⅰ、FcγRⅢ、FcγRⅡa mRNA表达下降,抑制型FcγRⅡb mRNA表达增加,FcγR活化型/抑制型平衡逐渐恢复.(2)血浆炎症细胞因子IFN-γ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增高;抗炎因子IL-4显著低于对照组.IFN-γ浓度水平与MC FcγRⅡa mRNA表达显著正相关(r=0.79,P<0.05),IL-4与FcγRⅡb mRNA表达正相关(r=0.84,P<0.05).结论 单核细胞活化型FcγRs过度表达,抑制型FcγRⅡb表达降低,活化型/抑制型FcγRs表达失衡可能参与儿童急性ITP免疫发病机制,MC FcγRs异常表达可能与细胞因子IFN-γ、IL-4的改变有关,地塞米松治疗可恢复FcγRs活化型/抑制型平衡表达.

  • microRNA调控基因表达作用及其对病原微生物致病性的影响

    作者:李小余;程东庆;孙爱华;严杰

    微小RNA(microRNA或miRNA)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小RNA分子.自1993年Lee等用经典的定位克隆方法在线虫(Celegans)体内发现首个microRNA( Lin-4)以来,迄今已发现约16772个microRNA(miRBase数据库17版,http://microrna.sanger.ac.uk/sequences),成为目前已知大的基因表达调控家族.microRNA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果蝇、线虫、植物、细菌甚至病毒中,在进化上具有保守性,但在序列、结构、表达和功能上具有多样性.

  • 应用噬菌体展示肽库筛选生殖支原体黏附蛋白的模拟表位

    作者:曾焱华;游晓星;何军;刘良专;唐正宇;余敏君;吴移谋

    目的 利用纯化的兔抗重组生殖支原体黏附素蛋白(rMgPa)的多克隆抗体(pAb)从噬菌体展示随机12肽库筛选MgPa的模拟表位.方法 用纯化的兔抗rMgPa的pAb对噬菌体随机12肽库进行生物淘洗,随机挑取噬菌体克隆进行DNA测序与分析,并用MIMOX对噬菌体克隆所展示的肽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用ELISA、竞争性结合试验和Western blot检测噬菌体与pAb结合的特异性.结果 4轮生物淘洗后特异性噬菌体克隆得到了明显的富集.依据氨基酸组成的不同,74个噬菌体克隆所展示的肽序列可大致分为3组.经对肽序列进行比较分析以及用MIMOX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这3组的核心序列分别为:P-S-A-A/V-X-R-F/W-E/S-L-S-P、A-K-I/L-T/Q-X-T-L-X-L和K-S-L-S-R-X-D-X-I.ELISA、竞争性结合试验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的结果表明噬菌体能与pAb发生特异性结合,说明其可能是MgPa的模拟表位.结论 成功筛选到MgPa的3个可能的模拟表位,为研制基于Mg抗原表位的诊断试剂与多肽疫苗奠定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 AllGlo探针4重荧光定量PCR技术同时检测4种疱疹病毒

    作者:余道军;吴盛海;王贤军;童文娟

    目的 探讨多重荧光定量PCR技术的优化条件,建立基于AllGlo探针技术荧光定量法检测4种疱疹病毒新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单重和多重定性PCR扩增临床常见4种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HSV-2、Epstein-Barr病毒(EBV)、巨细胞病毒(CMV)]并测序鉴定,然后分别采用AllGlo探针和TaqMan探针的单重和多重定量PCR技术对4种疱疹病毒进行单种和多种病毒同时定性定量检测.结果 TaqMan探针和AllGlo探针单种疱疹病毒检测阳性率和特异性均为100%,AllGlo探针单重定量PCR检测比4重探针单种定量PCR的检测Ct值高1~3,AllGlo探针4重定量PCR可以同时检测4种疱疹病毒,相同样品AllGlo探针4重定量PCR检测与单探针单重定量PCR分别检测的结果符合率100%.结论 AllGlo探针荧光定量PCR技术的通量、灵敏度和特异性均高于TaqMan探针,应用前景广阔.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