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012-2016年四川省肿瘤医院肿瘤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种属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倪苏娇;宋晓玉;胥萍瑶

    目的 了解2012-2016年四川省肿瘤医院肿瘤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统计肿瘤患者血培养中分离病原菌种类及对常见临床药物的耐药特征,依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2016年标准,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血培养共分离到病原菌603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分别为165、434和4株;各肿瘤患者以宫颈癌患者分离率高.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阴沟肠杆菌分离率较高,分别为34.33%、13.27%、9.29%、6.80%和4.98%.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的检出率分别为12.50%和73.17%.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高度敏感,大多数细菌耐药率均低于5.00%,非发酵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甚至达到了80.00%.结论 肿瘤医院患者血培养中分离的细菌以肠杆菌科为主,各分离菌耐药情况差异较大,鲍曼不动杆菌属对碳青霉烯的耐药情况较为严峻,临床应根据不同肿瘤及分离细菌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治疗.

  • 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及菌株耐药性分析

    作者:梁秀婷;圣朝军

    目的 探讨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的感染危险因素及细菌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呼吸科2015年1月 ~2017年12月住院的115例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机械通气、侵入性操作、经验性抗菌药物的使用以及细菌耐药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115例患者中男性80例(69.6%),女性35例(30.4%),平均年龄(51.7±19.8)岁.进行侵入性操作97例(84.3%),机械通气患者60例(52.2%).103例(89.6%)患者入院后接受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其中接受碳氢酶烯类抗生素66例(57.4%),同时接受3种或3种以上抗菌药物联合应用者79例(68.7%),经治疗后死亡患者45例(39.1%).菌株耐药率均较高,2015、2016及2017年度,分离菌株包括碳青霉烯类药物在内的所有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低于35%.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多有接受侵入性操作、机械通气以及多种抗生素的经验性治疗史等危险因素,病死率高,且多为耐药菌株感染,应引起重视.

  • 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对中心静脉导管发生相关性血流感染事件的影响

    作者:王轶

    目的: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对中心静脉导管发生相关性血流感染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7年12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血液科患者,所有患者白细胞均在正常范围,均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并依照入院先后顺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将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给予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探究对比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感染持续时间以及观察记录相关性血流感染感染发生率.结果:经过1周护理后,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及感染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且其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血液科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患者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降低其相关性血流感染事件的发生率,还能缩短其住院时间,有助于其的恢复,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 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

    作者:卓志华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中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高危因素以及临床干预的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重症监护病房确诊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86例做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治疗的患者中未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86例作为对照组.结果:CRBSI感染中革兰氏阴性菌67株(67.68%),革兰氏阳性菌19株(19.19%),真菌14株(14.14%).两组患者平均年龄与住院时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到管留置时间相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置管时间在15~21天以及22天以上的ICU 患者感染率显著升高(P<0.05).讨论:重症监护中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要致病菌,置管时间超过2周则危险性增加,应当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预防.

  • 血培养病原菌种类分布与耐药性

    作者:李国玉

    目的 分析血培养病原菌种类分布与耐药情况.方法 2017年1—12月医院共送检7148份血培养标本,采用WHONET 5.6软件对血培养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排除了污染及同一患者同一时间检出相同菌株,以第1次检出阳性304株进行分析,革兰阴性菌181株,占59.54%;革兰阳性菌103株,占33.88%;真菌20株,占6.58%.排在前5位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替加环素、厄他培南及亚胺培南的敏感性均较高,对头孢哌酮、头孢噻肟的耐药性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对达托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头孢唑林的敏感性均较高,对青霉素的耐药性均较高.结论 血培养病原菌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主要集中在外科及ICU等有侵袭性操作的科室,对这些科室需要加强血流感染意识,肠杆菌科细菌引起的血流感染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性极低,碳青霉烯类药物可以作为经验治疗药物.

  •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全血乳酸联合检测对早期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

    作者:欧双余;叶仁清;林培叶

    目的 分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全血乳酸(LAC)联合检测对早期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2月医院收治的疑似早期血流感染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诊断金标准将确诊为早期血流感染的6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将非早期血流感染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PCT、CRP、LAC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评比.结果 试验组PCT、CRP、LA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CRP、LAC联合检测特异度和灵敏度均明显高于PCT、CRP、LAC单一检测.结论 PCT、CRP、LAC联合检测对早期血流感染具有重要诊断价值,且三者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诊断特异度和灵敏度.

  •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分析

    作者:陈亚琴;王飞;张晓明;许伟芳

    目的:了解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目标监测2008年8月-2009年7月ICU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患者,对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患者一般情况及病原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共监测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患者168例,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25例,感染发生率为14.88%;年龄>60岁患者感染发生率(19.590o)高于<60岁患者(8.45%);导管留置时间>10天感染发生机会增高;留置部位不同无统计学差异;感染病原菌以G+菌为主,占72.0%(18/25).结论:长期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的感染率较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 ICU病房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韩建华

    目的:探讨ICU病房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选择ICU病房患者88例,置入导管总数256个,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88例患者中,发生血流感染21例,发生率23.86%.革兰阳性球菌阳性株数12株(57.14%);真菌阳性株数2株(9.52%);革兰阴性杆菌阳性株数7株(33.33%).置管个数>1、抗生素应用个数≥3是引发ICU病房血流感染危险因素产生的直接原因.结论:应严格按照中心静脉导管穿刺要求,每天做好严格评估,减少置管留置时间,确保置管能早日拔除.严格执行无菌要求,使穿刺工作更具合理性,合理选择置管部位,做好导管观察及护理,合理选择适合患者的抗生素,以提升患者免疫力,降低血流感染发生率.

  • 新生儿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白菌血流感染5例分析

    作者:何建荣

    新生儿血流感染肺炎克雷白菌检出率较高,耐药水平较高,已出现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需引起足够重视.临床治疗中应严格把握抗菌药物指征,做好手卫生及隔离防控措施,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及传播.本文回顾性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白菌血流感染患儿5例临床资料,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白菌引起新生儿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抗感染治疗.

  • 探讨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集束化预防策略

    作者:王艳菊;陈奕文;姜爱丽

    ICU收治急危重症患者,大多数患者需要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测压、输液等,但其同时存在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风险,从而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和病死率升高等。选择优的穿刺途径、严格的手卫生、消毒皮肤、大消毒屏障以及定期更换辅料等,应用集束化预防措施进行置管及日常护理是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

  • 集束化护理对降低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的影响分析

    作者:狄捷

    目的 分析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降低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期间该院ICU病房开展集束化护理干预的43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14年1-12月该院ICU病房开展常规护理的42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对比两组插管时间、住院时间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结果 观察组插管时间(6.12±0.32)d,短于对照组(9.28±0.76)d;观察组住院时间(6.68±0.52)d,短于对照组(8.68±1.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4.65%低于对照组16.67%(P<0.05).结论 开展集束化护理干预,可降低ICU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同时可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大力推荐.

  • 血流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分析

    作者:罗艳

    目的:监测综合性医院患者血流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状况.方法:收集104株非重复血流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复核后用琼脂稀释法进行体外敏感试验,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2007年的标准测定MIC,以MIC50和MIC50表示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并计算出耐药率(R%)和敏感率(S%).结果:14种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敏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多黏菌素B(90.3%),美罗培南(79.5%),哌拉西林/三唑巴坦(75.8%),亚胺培南(71.6%),阿米卡星(70.7%),左氧氟沙星(68.4%).结论:血流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多重耐药且耐药率较高的细菌,临床应根据血培养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 定量CRP检测在血流感染中的调查研究

    作者:李俊华

    目的 研究定量CRP检测在血流感染的应用.方法 血流感染患者、健康人群均接受实验室CRP定量检测,对比两组CRP检测结果,将所得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后给予相应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 经对比可知研究组血流感染患者CRP检测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群(P<0.05);研究组血流感染患者中,革兰氏阴性菌组CRP检测水平显著高于革兰氏阳性菌组(P<0.05).结论 定量CRP检测作为血流感染的诊断指标,提高诊断血流感染的准确性同时对区分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或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医院血流感染分离菌的分布和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作者:何丽彩;支蕾;赵立格;翟明表

    目的:分析医院血流感染分离菌的分布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上治疗败血症和菌血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10月采集的血液标本6988份,分离出菌株后进行分析。结果6988份血液标本中,共检出470株病原菌,阳性率为10.4%。470株病原菌中,检出221株革兰氏阳性菌,占47.0%;243株革兰氏阴性杆菌,占51.7%;6株真菌,占1.3%。结论血液培养后结果显示,病原菌主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病原菌呈现为多重耐药,临床上应当加强合理用药。

  • 皮肤消毒范围对预防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的影响

    作者:郑小琴;胡歆蕾

    目的 研究皮肤消毒范围对预防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细菌培养法和临床观察,对扩大中心静脉置管穿刺部位皮肤消毒范围及其置管期间护理消毒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将中心静脉置管部位皮肤消毒范围由5cm×5cm扩大到10cm×12cm,试验组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穿刺口及其周围皮肤和导管尖端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0.6%、24.7%和16.9%.消毒范围仍为5cm×5cm的对照组患者相同部位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8.8%、32.5%和26.9%.试验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为1.56%,对照组患者为4.38%.结论 中心静脉置管部位皮肤扩大消毒范围对于有效防控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的发生具有明显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血流感染人葡萄球菌及其耐消毒剂基因检测

    作者:李继红;时东彦;李晓菲;李志荣;董倩倩;田辉

    目的 了解医院住院患者血流感染人葡萄球菌临床特点及其耐消毒剂基因携带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和基因检测技术,对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患者血标本中分离人葡萄球菌及其抗消毒剂基因进行调查与检测.结果 连续3年,该医院从患者送检的血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2 897株,其中检出人葡萄球菌596株,占检出病原菌总数的20.57%,标本主要来自各科室重症监护室和呼吸科.所检出的耐甲氧西林人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菌株.从93株血流感染人葡萄球菌中检出32株携带耐消毒剂基因qacA/B,检出率为34.4%.结论 该医院住院患者送检血标本中人葡萄球菌检出率高,严重耐药和抗消毒剂基因检出率均较高.

  • 儿科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监测

    作者:薛菊兰;胡晓原;李碧婷

    目的 了解医院住院患儿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住院患儿送检的血标本进行检测与结果分析.结果 在调查的3年期间从该医院儿科患儿送检的血标本中共分离感染病原菌310株,包括革兰阴性菌166株、革兰阳性菌144株,未检出真菌和其他病原微生物.构成比居首位的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头孢类几乎全部耐药;革兰阴性杆菌代表菌株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对碳稀类青霉素耐药率达到60%以上,对复方新诺明、米诺环素全部敏感.结论 儿科血流感染病原菌种类中革兰阴性菌略高于革兰阳性球菌,但两类病原菌耐药性均比较严重,应特别关注碳稀类抗菌药物耐药性变化趋势.

  • 小儿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与药物敏感分析

    作者:周凯;吴鹏;胡静;徐飞;王晓卫

    目的 分析儿童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为防控相关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某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确诊为大肠埃希菌感染的82例患儿临床资料,分析阳性菌株的血清分型与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结果 发生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的患儿以年龄在30 d内多,占54.9%;有53.6%的患儿来自新生儿科,20.7%患儿患有血液肿瘤病;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血清型以O142K86、O126K71、O44K74、O127K63、O55K59居前5位,其中以O142K86型为多见,占24.4%.药敏试验显示,临床分离株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林的耐药率高,分别为76.8%和70.7%;头孢亚胺培南和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敏感,敏感染率均达到了97.6%.结论 该医院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发病以新生儿及存在血液病等基础病患儿发病率高,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而诱发化脓性脑膜炎.

  • 恶性肿瘤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前瞻性调查

    作者:彭根英;韩蔚;王蔚;梁妙丽

    目的 调查恶性肿瘤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的方法,对本医院住院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恶性肿瘤患者血流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2008年全年住院801例中心静脉置管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血流感染69例,日感染率为3.8‰,例数感染率为8.6%.引起恶性肿瘤患者血流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抗肿瘤治疗、侵袭性操作、抗生素的使用以及血管内留置导管时间等.选用适宜导管并尽早拔除、加强穿刺技术的规范性、无菌隔离技术、合理使用抗生索和强化局部护理等措施,可有效降低感染率.结论 恶性肿瘤病人血管留置导管血流感染诱发因素主要是侵袭性操作、抗肿瘤药物应用以及置管时间等,可通过加强导管技术和无菌隔离技术以及正确护理得到有效控制.

  • 肝硬化患者合并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研究

    作者:商振球;彭根英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肝硬化患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送检标本检验资料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调查期间该医院共发现肝硬化合并血流感染患者188例,从这些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20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6.67%,革兰阳性菌占30.39%,真菌占2.94%.引起肝硬化患者血流感染的优势菌居前四位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葡萄糖非发酵菌和肠球菌,构成比依次是26.47%、20.59%、13.73%和10.78%.药敏试验筛选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比例为38.8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所占比例分别为33.33%和38.46%,未发现耐药万古霉素菌株.结论 引起肝硬化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多见,也有真菌感染,应特别加强监控和抗菌药物管理.

1174 条记录 1/59 页 « 12345678...585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