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实用骨科杂志

实用骨科

实用骨科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Orthopaedics 실용골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影响因子: 1.2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5572
  • 国内刊号: 14-122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2-17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骨科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山西
  • 主编: 卫小春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髋加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张喜才;黄海;潘华;许丽江;左海强;余晓栋

    目的:探讨髋加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煤矿工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对57例煤矿工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髋加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早期功能康复训练,对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及髋关节功能进行随访。结果57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6~3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10个月,平均5.8个月。患髋 Har_ris 评分,优34例,良18例,可5例,优良率91.2%。结论髋加压锁定钢板,固定的稳定性好,有利术后早期功能康复训练,并且术中操作简便及术后发症少,是治疗煤矿工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较好选择。

  • 有限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 Pilon 骨折

    作者:杜玉喜;刘年喜;牛智慧

    目的:探讨采用胫骨远端前外侧锁定钢板有限切开复位治疗 Pilon 骨折,并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自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泽州县人民医院采用胫骨远端前外侧锁定钢板有限切开治疗Pilon 骨折的患者54例。闭合性骨折47例,开放性骨折7例。根据Ruedi_Allgower 分型,Ⅰ型28例,Ⅱ型17例,Ⅲ型9例。合并同侧腓骨骨折37例,骨盆骨折3例,腰椎骨折1例。结果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1. 8个月,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3. 8个月(3~9个月)。按照Bourne 标准评价,优34例,良15例,差5例,优良率90.7%。结论胫骨远端前外侧锁定钢板有限切开治疗Pilon 骨折的手术技术创伤较小,必要时配合使用空心钉及链条板可牢固固定骨折块,术后患者功能恢复优良率高,是治疗Pilon 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 两种手术入路治疗 Pilon 骨折43例疗效观察

    作者:王伟;刘增瑞;李艳卫;王春生

    目的:通过对 Pilon 骨折两种手术入路方式疗效分析,为临床合理选择手术入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河北省正定县人民医院2010—2014间有随访记录的43例 Pilon 骨折患者,以手术入路方式分为两组:A 组单一直接外侧切口入路22例;B 组双侧切口入路(前内侧﹢后外侧)21例。通过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率、复位情况及踝关节 Mazur 评分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A 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4.5 d,B 组为18.6 d;A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7%,B 组为33.3%;A 组 Mazur 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86.3%,B 组为80.9%。结论对于Ⅱ、Ⅲ型 Pilon 骨折,单一直接外侧切口疗效及预后明显优于双侧切口入路方式。

  • 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干粉碎性骨折

    作者:周岳来;戴善和;虞堂云;何金山;胡元斌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间,我们使用 AO 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15例3~11岁的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儿童,术中采用闭合复位或局部小切口辅助复位股骨骨折,术后髋“人”字石膏或支具外固定4周后拆除,术后6~12个月骨折愈合后取出弹性髓内钉。结果所有患儿都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无一例出现感染、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所有患儿髋、膝关节屈伸活动正常,行走步态无异常。结论采用闭合复位或小切口辅助复位股骨干骨折,弹性髓内钉内固定及髋“人”字石膏或支具外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具有损伤小、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便于护理、并发症少等优点。

  • Wallis 系统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马南;朱海波

    目的:观察 Wallis 系统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5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资料,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25~52岁,平均46岁。距首次手术时间为2~6年,平均3.2年。首次手术均行患侧后路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二次手术根据症状行同侧椎板扩大开窗或对侧椎板开窗,棘突间 Wallis 系统固定术。L2~3间隙2例,L3~4间隙7例,L4~5间隙6例。对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症状进行 VAS 评分、下腰痛 JOA 评分。结果15例患者术后获得6~36个月的随访,平均12个月。术后4周的 VAS 评分(2.31±1.12)分和 JOA 评分(18.36±1.85)分,与术前1 d VAS 评分(7.53±1.56)分和 JOA 评分(9.25±2.31)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 VAS 评分(0.91±0.68)分和 JOA 评分(22.36±2.03)分,与术前1 d VAS评分(7.53±1.56)分和 JOA 评分(9.25±2.31)分、术后4周 VAS 评分(2.31±1.12)分和 JOA 评分(18.36±1.85)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Wallis 系统可以防止脊柱过度活动,减轻相应节段椎间盘的负荷,有利于椎间盘组织的自我修复和防止椎间盘突出的复发。同时 Wallis 系统作为脊柱后柱支撑,可以扩大椎管容积和增加椎间孔直径,减轻神经根的压迫,将其用于复发性腰椎间盘患者的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良好。

  • 髓内钉技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兵兵;邵建军;袁治国;白登彦;杨世宁

    目的:回顾性评估髓内钉技术在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功能结果。方法选择50岁及以上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为研究对象,骨折类型为关节外骨折或简单的部分关节内骨折,并可以通过闭合或经皮撬拨复位,均采取髓内钉固定技术。本研究总共包括31名患者,其中只有29名患者进行了为期1年的随访,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67岁(51~85岁)。根据 AO 分型,A2型1例,A3型24例,C2型4例。分别对患者在术后6周、3个月、6个月以及1年经行评估,评估方法包括放射学参数、腕关节活动度、握力、Mayo 腕关节评分以及上肢功能调查(disability of arm shoulder and hand,DASH)问卷。结果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评估,腕关节活动度(伤侧对比健侧):掌屈95%,背伸95%,尺偏93%,桡偏91%,旋前99%,旋后99%;平均握力(伤侧对比健侧)96%;Mayo 腕关节评分,优20例,良9例;平均 DASH 问卷评分4.8分;终的影像学参数:平均尺偏角25°,掌倾角11°,桡骨高度10 mm,尺骨变异﹢1 mm,2例患者术后1年发生了复位丢失,有1例患者出现了短暂的桡神经浅支损伤症状,术后2个月逐渐恢复。结论髓内钉技术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关节外骨折或简单部分关节内骨折中具有安全有效和并发症小的特点。

    关键词: 髓内钉 治疗 桡骨 骨折
  • 跟骨骨折术后骨折引流时间对切口愈合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志磊;姜棚菲;张民泽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选取外侧切口术后引流物引流时间对切口愈合的影响,对早期并发的软组织问题可否避免,是否可通过改变引流时间来降低其发生率。方法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患足的60例临床病例资料,通过合理的外科手术操作和围手术期处理以及术后引流时间的对比来观察伤口愈合情况。观察引流物24 h 拔除和48 h 拔除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结果24 h 拔除引流物时有17例甲级愈合,8例乙级愈合,丁级愈合5例;48 h 拔除引流物者25例甲级愈合,3例乙级愈合,丁级愈合2例。出现伤口裂开后经积极换药等对症处理,伤口愈合分级为乙级。结论跟骨骨折术后48 h 拔除引流物对伤口甲级愈合率更高,为伤口愈合提供了更好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切口 愈合
  • 小夹板联合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作者:罗忠开

    目的:探讨小夹板联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1年4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组给予外固定支架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两组的骨折复位维持情况(桡骨前倾角、尺偏角、缩短恢复情况)、骨折愈合情况,放射学 Lidstrom 分级,腕关节功能 Gartland_Werle 评分分级。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桡骨前倾角、尺偏角、缩短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放射学 Lidstrom 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 Gartland_Werley 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745,P <0.05)。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复位后外固定支架的早期固定牢固可靠,骨折愈合相对稳定时改用小夹板固定可有效解决患肢的早期功能锻炼问题,两种固定手段相结合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经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舟骨骨折

    作者:武展雄;任龙韬;郭志坚

    目的:探讨经皮掌、背侧入路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经皮掌、背侧入路治疗无移位腕舟骨骨折9例,B2型采用掌侧入路,B3型采用背侧入路。结果术后随访10~12个月,平均10.8个月,9例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2~4个月,平均3.1个月。患手握力恢复至健侧的80%以上,活动度达到健侧90%以上,无疼痛等不适感觉,没有并发症。恢复工作时间平均为7周。结论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新鲜舟骨骨折,常规行 CT 检查以明确骨折分型,经皮加压螺钉固定,手术创伤小,根据骨折类型不需外固定或外固定时间较保守治疗缩短,愈合率高,治疗结果满意。

  • 应用 MED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田世文;安静;赵正阳;张金荣;刘海建;张静轩;范涛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的总体变化特点及疗效影响因素,并比较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icro endoscopic discectomy,MED)与传统开放术式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其中男34例,女30例;年龄18~73岁,平均年龄为42岁。采用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者36例,传统开窗手术治疗者28例。对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与传统开窗手术组比较,两者近期手术效果近似,但 MED 组手术切口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卧床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结论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

  • 经椎弓峡部截骨术在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

    作者:梅治;李青;张爱明;梁道臣;赵成毅;范志丹;姚海燕

    目的:探讨经椎弓峡部截骨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和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提出新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经椎弓峡部截骨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45例,其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56~75岁,平均65.8岁。单节段椎管狭窄15例,2节段狭窄18例,3节段狭窄12例。术后复查腰椎三维 CT 了解截骨部位愈合情况。采用Nakai 分级标准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29分法下腰痛评分标准评定疗效,并进行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8.6个月。术后1年峡部骨性连接率平均为87.6%,术后2年全部45例未见明显腰椎滑脱。本组病例根据 Nakai 分级标准评定结果优良率达91.1%,JOA 29分法评定结果优良率达88.9%。结论峡部截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术中显露充分、减压彻底,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值得临床应用的手术方式。

  • 不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作者:郭恒;石明国;杨占辉;赵继刚

    目的:对比三种不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1例 Evans Ⅲ_Ⅳ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proximal femoral locking plate,PF_LCP)组34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组34例及股骨近端顺行联合拉力交锁髓内钉系统(Inter Tan)组33例,按照各自的分组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三种治疗方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临床愈合时间、Harris 评分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三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临床愈合时间及卧床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Inter Tan 组的优良率高于 PF_LCP 组及 PFNA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Inter Tan 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03%,明显低于 PF_LCP 组(20.59%)及 PFNA 组(23.53%),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 PF_LCP 组及 PFNA 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Inter Tan 系统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在保证疗效的情况下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 加长型 PFNA 在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中的体会

    作者:王大伟;孙海钰;孟波

    目的:观察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在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中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0年2月至2013年9月使用加长型 PFNA 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病例共23例,记录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情况并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2个月,未出现感染、内固定失败及并发症。采用 Harris 评分标准,优17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5.7%。结论加长型 PFNA 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颈脊髓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的临床分析

    作者:陈磊;荆珏华;田大胜;钱军;许新忠;张积森

    目的:探讨颈脊髓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的诊断、治疗和机制。方法收集65例颈脊髓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22例;年龄19~74岁,平均53.6岁。Frankel 分级,A 级21例,B 级15例,C 级16例,D 级12例,E 级0例。分析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临床处理,分为三种类型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单纯性低钠血症7例,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患者45例,脑耗盐耗综合征患者12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后65例低钠血症患者均得到纠正。结论颈脊髓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病因可能是单纯低钠血症、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脑耗盐耗综合征等不同类型,治疗时需加以鉴别,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 内、外侧入路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何民;唐金平;王文龙;陈群

    目的:比较内侧入路和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78例肱骨干中下段骨折患者,其中42例行内侧入路钢板内固定,36例行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临床疗效。结果内侧入路和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P>0.05),但内侧入路可减少桡神经损伤的风险。结论内侧入路和外侧入路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可获得相当的临床效果,但内侧入路组切口隐蔽,减少了桡神经损伤的风险。

  • 手术治疗跟骨骨折47例分析

    作者:车晓凌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本组病例47例(52足),男35例,女12例;年龄31~55岁;左侧19例,右侧23例,双侧5例。根据 Sanders 分型,Ⅱ型28足,Ⅲ型20足,Ⅳ型4足,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4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5.6±3.0)个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 Marylang足评分系统评分,优25足,良22足,可5足。术后 B?hler 角23°~41°,平均(30.5±4.0)°,Gissane 角为100°~130°,平均(120.6±11.3)°。结论跟骨骨折的治疗在理解解剖的基础上,精心保护跟骨的皮肤软组织,采用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手术
  • 应用 LCU 股骨柄假体行全髋置换术的早期疗效

    作者:游镇君;孙俊英;查国春;董圣杰;蒋涛

    目的:探讨应用 LCU 股骨柄假体行生物学固定型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4月采用 LCU 股骨柄假体行 THA 术85例(90髋),男26例(28髋),女59例(62髋);年龄19~83岁,平均55岁;平均体重指数(23.33±3.13)kg/ m2。单髋80例,双髋5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34例(38髋),股骨颈骨折14例(14髋),股骨头坏死17例(17髋),原发性髋关节骨关节炎18例(19髋),类风湿性髋关节炎1例(1髋),髋关节结核1例(1髋)。股骨侧假体均采用 LCU 股骨柄假体。髋臼采用陶瓷_陶瓷界面者78髋,陶瓷_聚乙烯12髋。对术后及随访时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末次随访时采用髋关节 Harris 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82例(87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随访12~32个月,平均19个月,3例失访。术前髋关节功能 Har_ris 评分为(33.73±3.21)分,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 Harris 评分改善至(92.84±4.4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42.69,P <0.01)。末次随访时大腿轻度疼痛1例,中度疼痛1例,无重度疼痛。末次随访时无一例出现骨溶解、假体松动,按 Engh 标准评定:所有获访者均获骨长入固定,其中股骨侧假体诊断为骨性固定者85髋,诊断为纤维性稳定者1髋。假体下沉小于2 mm 者1髋,其余均无假体下沉。结论 LCU 股骨柄假体行生物学固定型 THA 的早期疗效满意。

  • 两种方法治疗 Evans Ic 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司枫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高龄Evans Ic 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间,我院共收治45例高龄 Evans Ic 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 PFNA 组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组,其中 PFNA 组2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24例。术后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3个月、12个月患髋Harris 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有43例患者得到随访,2例失访,平均随访时间16.1个月。PFNA 内固定失败患者3例,后改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PFNA 组低于关节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下床时间及术后3个月髋关节 Harris 评分方面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优于 PFN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术后1年髋关节 Harris 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高龄Evans Ic 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应首选PFNA 固定,但对于严重骨质疏松或内固定失败患者应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 根据改良的 Schatzker 分型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作者:于吉文;刘建;盛路新;张建;何维栋;霍永峰;顾光学

    目的:探讨改良的 Schatzker 分型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制定术前计划的指导作用,使术前计划更充分,减少术中误判。方法2006年3月至2013年10月,对58例需要切开复位及内固定的常规 Schat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随机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29例,对照组进行 Schatzker 分型,实验组进行改良的 Schatzker 分型,并分别确定手术入路、内固定物放置位置及数量,比较两种分型对手术进路、内固定物放置位置及数量的正确率,比较两种分型对指导治疗方案的满意度。结果根据改良的 Schatzker 分型,对 SchatzkerⅤ型、Ⅵ型骨折患者进行手术入路选择,确定内固定物放置位置及数量,进行术前计划和术中观察,对关节面的复位及主要问题骨的显露和直接固定的正确率为100%,而根据常规 Schatzker 分型,对 Schat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选择手术入路、内固定物放置位置及数量,正确率为8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改良的 Schatzker 分型,对需要切开复位及内固定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选择手术入路及内固定物放置位置及数量更准确,使术前计划更充分,减少术中误判,术中证明对关节面及主要问题骨的复位更好,对主要问题骨的固定更直接,更准确。

  • 累及后踝的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夏江霓;黄中岳;容可;夏庆泉;殷潇凡

    目的:探讨累及后踝的踝关节骨折的损伤机制、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自2008年7月至2012年3月间,手术治疗累及后踝的踝关节骨折共42例,男30例,女12例,应用 Lauge_Hansen 分类,旋后外旋型21例,旋前外旋型12例,旋前外展型9例。后踝骨折根据 CT 分类,Ⅰ型22例,Ⅱ型12例,Ⅲ型8例。后踝骨折根据骨块大小和关节面的塌陷情况,采用后侧支撑钢板或多枚拉力螺钉固定。结果4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18周。根据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优21例,良15例,可6例,优良率为85.7%。结论累及后踝的踝关节骨折,常伴有胫骨远端关节面塌陷和踝关节后脱位或半脱位,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手术方式和固定方法,可保证踝关节获得解剖复位,大限度恢复踝关节功能。

  • CT 引导下经皮微创治疗脊柱结核的近期疗效

    作者:陆晓生;黄湄景;赵劲民;凌尚准;韦文

    目的:总结 CT 引导下经皮微创治疗脊柱结核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82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 CT 引导下行经皮病灶清除,病灶置管,抗结核药物灌注冲洗引流。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术后随访时采用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并参照张西峰等改良的脊柱结核治愈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该组患者均顺利手术。复查均未发现结核复发,术后3个月 ESR、CRP 恢复至正常。所有患者均达到临床治愈,有神经功能损害者均完全恢复,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影像学、症状体征改变终末随访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微创治疗疗效好,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创伤小,治疗费用低等优点,对活动期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好,是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 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疗效分析

    作者:肖裕春;赵建国;袁涛;谢平;余斌

    目的:评价同侧股骨髁内侧髌股关节面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从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20例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主要损伤病因包括创伤后软骨缺损13例,距骨剥脱性骨软骨炎3例,局灶性骨关节炎1例,其他3例;Stephen Ⅲ型6例,Ⅳ型11例,Ⅴ型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同侧股骨髁内侧髌股关节面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随访患者12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踝关节的疼痛情况,踝关节活动范围的改善情况,踝关节的评分比较及同侧膝关节的功能评分情况。踝关节的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进行评价,膝关节功能评分参照 Harris 的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踝关节功能的评分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评分细则。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术后患者踝关节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25.6629,P =0.0000),而同侧膝关节的功能评分改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53,P =0.7618),术后踝关节的活动范围及踝关节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利用同侧股骨髁内侧髌股关节面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临床疗效显著,可以很好的改善踝关节功能。

  • 带翼加强杯Ⅰ期治疗髋臼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

    作者:王子富;尚希福;臧谋圣

    目的:探讨带翼加强杯在Ⅰ期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臼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12例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髋臼骨折行Ⅰ期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伤后5~18 d 接受 THA,12例均采用带翼加强杯合并自体植骨行髋臼侧固定,股骨侧均采用生物型固定。根据 Harris 评分和 X 线片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12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年9个月(2年1个月~5年7个月)。2例出现异位骨化,无脱位,未见假体移位及透亮带,无再翻修病例。术后 Harris 评分平均90分,较术前平均改善51分。所有随访患者髋关节功能均有明显改善,随访期内未发现假体松动。结论应用带翼加强杯行Ⅰ期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臼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强调髋臼重建结构的稳定性,避免了切开复位内固定引起的股骨头坏死等严重髋关节并发症,能显著改善关节功能,避免多次手术,减少患者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 双解剖锁定板治疗C型肱骨髁间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韩志强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双解剖锁定板治疗 C 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对15例采用切开复位双解剖锁定板治疗的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24~67岁,平均40.8岁。致伤原因为跌伤9例,交通事故伤4例,高处坠落伤2例。合并尺神经损伤1例。左侧9例,右侧6例,均为闭合性损伤。按 AO/ ASIF 分类,C1型3例,C2型8例,C3型4例。所有病例均行后路肱三头肌舌形肌瓣入路双解剖锁定板固定,同组医生手术,术后早期活动,定期复查。术后2周、6周、10周、14周、22周按 Cassebaum 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定术后肘关节功能。术后1年、4年用 Mayo 肘关节功能评分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随访12~48个月,平均19.4个月。术后22周 Cassebaum 评分,优9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为86%。Mayo 评分为60~100分,均分90.8分,优10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93.3%。结论切开复位双解剖锁定板治疗 C 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早期疗效满意。

  • 双膝骨关节炎一期与二期全膝关节置换的比较

    作者:黄健

    目的:比较双侧膝关节骨关节炎行一期或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4月至2012年4月93例双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分别接受一期(A 组)或二期(B 组)TKA 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 A 组54例,男5例,女49例,年龄56~79岁,平均(65.8±6.5)岁;B 组39例,男6例,女33例,年龄53~82岁,平均(66.1±7.7)岁。术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总天数、总出血量、隐性出血量、输血量、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治疗费用及术后疗效(KSS 评分、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根据 Gross 方程计算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输血量、总出血量、隐性出血量、住院天数及住院总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 KSS 评分、术前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术后 KSS 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两组患者术后血肿发生率、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率、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及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一期双侧 TKA 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有可能增加假体周围感染的风险,因此对这一术式的选择要慎重。我们建议对于年龄较轻、术前合并疾病较少及身体素质较好的双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充分告知相关手术风险,并经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可考虑一期双侧 TKA。

  • 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内倾型后踝骨折

    作者:韦昌南;彭仲华;胡德洪;罗洪斌;何斌

    目的:探讨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内倾型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治疗的117例资料完整的后踝骨折患者,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筛选出21例内倾型后踝骨折。男14例,女7例;年龄19~72岁,平均45.2岁;平地扭伤9例,坠落伤7例,车祸伤5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均伴腓骨远端骨折及关节软骨面损伤;患者术前均表现为足踝部肿胀、畸形及活动受限。根据 Haraguchi CT 分型:Ⅰ型13例,Ⅱ型5例,Ⅲ型3例;从外伤到手术时间1~12 d,平均5.1 d;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切开及骨折愈合情况,并采用 Baird Jackson 评定标准和 SF_36分别评价术后踝关节功能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结果21例患者均获完整随访,时间13~46个月,平均22.3个月。手术时间55~90min,平均(65.7±29.6)min;住院时间5~17d,平均(8.2±1.8)d;术后2 d X 线片显示,解剖复位(胫骨远端关节面无台阶)17例,复位良(有1 mm 台阶)4例,解剖复位率81.0%;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1~19周,平均14.6周,无骨不连及畸形愈合。末次随访时 Baird Jackson 评分为91~100分,平均95.5分,其中优14例,良7例,优良率100%。SF_36生理评分33.2~66.5分,平均(47.6±5.7)分,SF_36心理评分28.9~66.5分,平均(48.4±4.9)分。结论内倾型后踝骨折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可以获得良好的手术视野,并可直视下复位固定所有骨折块,使之达到解剖复位,从而获得满意临床疗效,是值得推荐的手术入路。

  • 马尾神经内多发性神经鞘瘤1例报告

    作者:方良勤;谭俊铭;杨雷;申练兵

    1资料与方法
      罗某,男,24岁,因腰骶部及右下肢酸痛1年入院。专科查体示:脊柱生理弯曲腰段平直,无台阶感,屈颈试验(_),仰卧挺腹试验(﹢),腰椎后伸活动受限,前屈65°、后伸15°、左侧弯25°、右侧弯20°、旋转25°,L4~5、S1棘间隙及椎板压痛不明显、叩击痛(﹢),以 L4~5椎间隙为甚,双髂腰肌肌力基本正常,双侧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右侧30°、左侧70°,梨状肌紧张试验(_),Thomas 试验(_),右小腿前外侧及足背前外侧皮肤稍减退,双侧股四头肌、胫前肌、腓肠肌及第1、2趾背伸肌力、跖屈肌等肌力Ⅳ_Ⅴ级,双侧膝腱反射减弱,跟腱反射、肛门反射正常,各病理反射均未引出,入院完善相关检查行 CR 示未见明显骨折,腰椎椎间盘CT 示无明显椎间盘变性突出。MRI 3.0示 T12~ L4椎管及椎间孔内多发大小不等类椭圆形、结节状稍长 T1、稍长 T2信号影,大者位于 L4水平,约1.54 cm ×1.02 cm ×2.69 cm,信号不均,边缘光整,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邻近脊髓、终丝、马尾受压,考虑雪旺氏瘤可能(见图1)。初步诊断椎管内肿瘤,马尾神经综合证。完善相关检查后行 L4椎管内占位病变经后路切除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中见包块约2.0 cm ×1.5 cm ×1.5 cm 成椭圆形,质较软,包膜完好,其背侧与马尾神经纤维黏连。钝性缓慢分离肿瘤后将其完整切除。术后病理诊断椎管内雪旺氏瘤(见图2),术后12 d 患者腰骶部疼痛明显好转,腰背部及右臀部束带紧缩感稍缓解,右下肢仍感麻木,双下肢肌力恢复,活动好。

  • 成人肱骨远端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杜利兵;乔虎云;梁炳生

    肱骨远端骨折是肘部常见骨折之一,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增多和社会老年化,发生率呈上升趋势[1]。肱骨远端骨折主要包括有肱骨髁上、髁间以及单纯的累及内外髁的骨折,这一部位具有解剖的特殊性和复杂性[2],此外由于骨质疏松,关节和干骺端的粉碎[1],使得其一旦发生骨折,多为粉碎性骨折,处理起来非常棘手。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成熟,内固定材料的完善,特别是双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骨折,术后功能优良率可达89%~100%[3]。肱骨远端骨折术后康复应及早介入,及时给予冰敷,消除肢体肿胀,减轻疼痛有利于更好发挥运动康复疗效,使肘关节能够得到大程度的恢复[4]。但目前治疗仍存在一定的弊端。因此,肱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至今仍是临床研究高度重视的课题之一。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肱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研究进行一综述。

  • 玻璃酸钠对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液中 miR_140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明;王铁军;刘书茂;黄东明;李辉;高飞;李悦;杜尧

    目的:玻璃酸钠治疗不同 Kellgren_Lawrence 分级骨关节炎患者,了解治疗前后膝关节液中微小 RNA_140(microRNA_140,miR_140)的表达变化,为更好的论证 miR_140与骨关节炎之间的因果关系打下基础。方法分别收集玻璃酸钠治疗不同 Kellgren_Lawrence 分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前、后关节液各40例,共80例(Ⅰ级组治疗前后各10例、Ⅱ级组治疗前后各10例、Ⅲ级组治疗前后各10例、Ⅳ级组治疗前后各10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 HSS评分。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玻璃酸钠治疗前、后关节液中 miR_140的表达。以 U6snRNA 为内参,求出每个样本的 Ct 值。结果与治疗前相比,HSS 评分、miR_140表达量均升高,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治疗前后 HSS评分、miR_140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Ⅳ级组治疗前后 HSS 评分、miR_140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级组 HSS 评分、miR_140的表达量与前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骨关节炎的不同分级与miR_140的表达量增加水平呈负相关(r =_0.825,P <0.05)。结论轻中度骨关节炎通过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疗效肯定;玻璃酸钠对不同分级骨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液中的 miR_140表达水平上调,并且和骨关节炎不同分级呈负相关,miR_140可能作为新的治疗手段以及判断预后,可能参与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 颈前路融合与非融合技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进展

    作者:福嘉欣;江汉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由于颈椎骨质或其相邻软组织出现退行性改变,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或椎体后缘的骨赘引起的脊髓及血管的压迫,进而出现四肢感觉、运动及括约肌功能障碍。脊髓型颈椎病占全部颈椎病的10%~15%[1],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随着影像医学的发展,MRI 技术广泛应用于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该病一旦确诊,应立即考虑手术治疗,防止脊髓功能进一步恶化,尽可能地挽救脊髓功能。目前对于颈前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方式的选择存在较大争议,前路手术对脊髓腹侧受压的直接减压,具有较确切的长期疗效,并有助于尽可能的恢复患者的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减少后路手术因脊髓向后漂移造成的轴性症状。目前颈前路手术方式有融合与非融合两种,融合技术以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_sion,ACDF)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结合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长节段钢板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为主要方法。非融合技术以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ACDR)为主要方法。目前国内外流行使用 Hybrid 方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但上述几种方法术后的并发症在近年来的报道屡见不鲜,目前国内外学者正进行积极的探索,使之能更能有效的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 《骨内科学--从临床到实验室到临床和社区》出版

    作者:

    由香港中文大学矫形外科和创伤学系秦岭教授主编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共同编写的《骨内科学--从临床到实验室到临床和社区》一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 本刊关于图、表的投稿格式要求

    作者:

    请作者在投稿和修稿时,按实用骨科杂志对图、表的格式要求进行处理。图表以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号。每幅图或表均应注明序号并冠以图(表)题,注释资料应置于图(表)下方,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表”采用三横线法(顶线、表头线、底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线条图应墨绘在硫酸纸或白纸上,规格:高×宽=10 cm ×14 cm。照片图要求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X 线图缩放比例要一致,左右不能拍反,肢体照片需包括一端关节。图中需标注的符号、说明等不要直接写在图片上,应另附纸说明。图片背面应贴标签,说明图号、上下方向和作者姓名。大体标本图片应在图内标有尺度,病理照片应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

  • 《上颈椎外科学》出版

    作者:

    由中日友好医院谭明生教授主编的《上颈椎外科学》一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书详细介绍了国内外上颈椎外科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的新进展,反映了上颈椎外科发展的现状和方向。作者们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具有原创性的寰枢椎椎弓根钉复位固定融合技术,对上颈椎外科的基础和临床知识作了系统的阐述。全书65万字,600幅插图,共分23章:第1~3章为上颈椎外科基础,包括应用解剖、生物力学、物理诊断学、影像学检查和脊髓功能评定。第4~5章重点介绍各种病因引起的寰枢椎脱位诊疗新理念和治疗原则,为临床治疗严重 C1~2脱位提供了有实用价值的分型治疗原则和手术方法。第6~14章为疾病学,对上颈椎创伤、畸形、感染、类风湿及退行性关节炎、肿瘤、血管相关性疾病和脊髓空洞症等作了详细的论述。第15~23章详细介绍上颈椎疾病的外科治疗,包括手术入路、手术方式、内固定技术等,同时对手术并发症的防治和翻修手术作了阐述。

  • 《脊柱外科学》一书正式面世

    作者: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陈仲强教授、刘忠军教授、党耕町教授主编的《脊柱外科学》一书正式面世,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全国发行。

  • 《实用骨外固定学》出版

    作者:

    由骨外固定专家夏和桃教授主编的、国内知名专家共同编写的《实用骨外固定学》一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本书以新颖的编写方式,系统介绍骨外固定的新理论、新概念、应用技术和临床医生所关注的问题。第一篇:绪论,介绍骨科再生控制学概念,应用力学、应用解剖与钢针布局,外固定器应用技术以及并发症分类及防治等内容。临床的应用是本书的重中之重;第二篇:重点介绍骨外固定在创伤骨科的应用,如骨折复位固定的一般原则,四肢骨折和骨盆骨折的应用原则;第三篇:介绍了无菌性骨不连、感染性骨不连、长骨的骨缺损和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等疑难骨病的治疗原则与进展;第四篇:介绍了骨外固定畸形矫正的原理及 CORA 原则,以及上下肢畸形矫治,治疗髋关节病的新概念;第五篇:介绍了肢体短缩畸形概念,分类与矫治原则,以及临床应用技术和人们关注的问题。以骨科再生控制为思维主线的无创意识、个性化原则、同期治疗、治用并举和自然康复等治疗原则和理念,也是内容之一。

  • 《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断与治疗》出版

    作者:

    由北京世纪坛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张福先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血管外科主任王深明教授共同主编的《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断与治疗》一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 《膝关节外科学》出版

    作者:

    由我国著名关节外科专家吕厚山教授等编写的《膝关节外科学》一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由九章构成,从解剖到生物力学,从创伤到肿瘤,从先天性遗传疾病到各种关节炎,从骨科检查法到放射影像学,从超声到核医学,对膝关节及其各种疾病做了全面的介绍。特别是若干章节详尽的讲述了关节镜和人工关节在创伤、骨肿瘤和各种关节炎治疗方面的应用,以及骨与软骨的组织工程和半月板移植等方面的技术,具有先进知识介绍和临床技术指导的两重意义。

  • 欢迎订阅2015年《实用骨科杂志》

    作者:

    《实用骨科杂志》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山西省优秀期刊,是广大骨科医生的良师益友。1994年创刊,月刊,由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承办。本刊设有专家论坛、论著、实验研究、综述、临床经验、短篇、个案、骨科史萃、骨科标准、基层园地、护理等栏目,审稿周期短,信息量大,并对基金项目、专家荐稿、新技术文章等开通审稿绿色通道。

  • 《髋关节外科学》(第2版)出版

    作者:

    由骨科知名专家科毛宾尧教授主编的《髋关节外科学》(第2版)一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本书由我国24位著名骨科专家联袂执笔,全面介绍了国内外髋关节外科的新成果、新认识、新疗效和新取向。全书分九篇三十四章,首篇为髋关节外科学基础理论和技术,介绍了世界髋关节外科的发展现状,借助胚胎学、解剖学、生物力学、影像学和数字技术、髋部疼痛与切口和选择等均有详尽介绍;第二、三篇对髋部各种创伤、髋部畸形和骨缺血坏死等,进行全面重点阐述,以使读者诊治时能依图索骥,进行规范操作;第四、五篇对髋部感染性疾患、强直性脊柱炎髋强直和一些常见及少见、甚至罕见的髋关节炎、滑膜炎进行分析;第六、七篇将肌瘫痪性髋病和其他诸多软组织病进行全面阐述;第八篇介绍髋部良恶性肿瘤,作者按国际新分类法逐一进行剖析,并提出诊治方向、方法和预后。后是髋部人工关节、髋强直经典的置换和截骨方法等常用手术;篇末还介绍了多种实用的髋部疗效评价方法。全书附有索引,使读者不必再为检索其他参考书而烦恼。

  • 《骨科专家病例解析丛书》陆续出版

    作者:

    由人民卫生出版社策划、组织国内知名专家编写的《骨科专家病例解析丛书》陆续出版发行。该书将专家们多年来收集的经典病例结合自己临床经验进行详细解读、点评、分析后编写成册。编写内容包括:病例介绍(成功、失败病例)、讨论分析、诊断要点、治疗原则、随访结果、经验教训。全套书主要对象为年轻医生、医学生、研究生、基层医院医生以及社区医院全科医生。

  • 《骨折》(第2版)出版

    作者:

    北京积水潭医院田伟教授、王满宜教授主编的《骨折》(第2版)一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积水潭医院创伤科、脊柱外科、骨肿瘤科、小儿骨科、手外科、运动医学等学科的一线专家在第1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全书共分三篇68章,分别从骨折的早期诊断、治疗、预后、骨折的程度、形态、部位及临床表现等方面针对骨折进行了认真细致的临床和病理研究。同时,本书首次将计算机辅助外科这种理念引入骨折的研究。作者在总结自己实践经验的同时,还吸收了国内外近年来对骨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本书采用了比较灵活的编写形式,不仅对一部分章节进行了缩减,也对一些更新的诊断及治疗技术、方法进行了增补。因此,本书包含了目前国内乃至国际上骨科相关领域的新知识,较全面地反映了当前骨科学的发展水平。本书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内容丰富实用,是骨科医师重要的工具书,对骨科教学和科研人员也有较高参考价值。

  • 《关节周围骨折》一书出版

    作者:

    由姜宝国、王满宜教授主编的《关节周围骨折》一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关节周围骨折是创伤骨科临床常见损伤,由于关节周围解剖结构复杂,骨折复位困难,治疗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关节周围骨折的治疗效果差别很大。近年来创伤骨科各种固定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治疗理念不断得到更新。正是由于关节周围骨折的普遍性和难治性,2006年开始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难治性骨折的治疗研究”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五家医院顺利开展,课题组对多家医院既往关节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恢复效果进行了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总结了既往关节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在创伤骨科处理骨折的基本理念“复位、固定、功能锻炼”的基础上锤炼形成了“微创保护血运、重视软组织和韧带重建、关节面骨折解剖复位、支撑固定、填塞植骨、支具辅助下的早期主被动功能锻炼”的崭新理念,相关理念在多家医院诸多专家的论证和交流中形成了多个关节周围骨折治疗的专家建议。

  • 实用骨科杂志关于开通网上支付宝付款的通知

    作者:实用骨科杂志编辑部

  • 权威性骨科专业巨著--《中华骨科学》已陆续出版

    作者:

    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牵头组织编写的,针对骨科医生继续教育、骨科专业准入培训及执业医师考试等专业的具有规范性和权威性的专业参考书--《中华骨科学》陆续出版,全国发行。

  • 2014年第20卷(1~12期)总目录

    作者:

    关键词:
  • 可吸收螺钉张力带固定横行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张继业;王新;杨琳;舒永辉;朱权;黄志平;李雯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张力带固定横行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及稳定性。方法在12具新鲜膝关节标本上制作横行髌骨骨折模型,分别用可吸收螺钉联合张力带(polydloxanone suture,PDS)(A 组)、AO 张力带(B 组)固定,牵拉股四头肌肌腱,使其从屈曲90°至完全伸直,反复加载后测试髌骨骨折端的位移。结果无论膝关节是处于屈曲位,还是伸直位,除第1次加载,A 组骨折端位移较 B 组大(P <0.05);两组随着循环加载次数的增加,骨折端位移逐渐增加(P <0.05)。A 组均在加载1200次左右固定失败(即位移大于3 mm)。结论可吸收内植物固定横行髌骨骨折无需二次手术,但是其稳定性显著低于克氏针张力带法,需要外固定支具辅助固定。

  • 怎样写好摘要?

    作者:

    论著需附中英文摘要。摘要书写应充分,包含杂志所允许报道的所有重要信息。在文章发表后的数据库收录及传播引用方面,摘要起着重要的作用。中文摘要一般为300~400个字,要以“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段格式书写。目的简单描述即可,方法要有具体的起止时间、病例的介绍(包括性别、骨折数、开放及闭合伤、合并伤)、研究类型及手术时间等,结果要有具体的数字说明问题,结论要明确、具体。摘要的撰写需用第三人称,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和解释。举例如下。

  • 怎样写好结果?

    作者:

    结果部分是论文的核心,要交待明确,包括随访情况(随访的时间、方法、内容)、临床改善情况(主要症状、主要体征,与术前对比)、影像学改善情况(主要表现和特点,与术前对比)、功能的改善情况,手术并发症及处理转归(全身、切口、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内固定疲劳、术中出现的意外及处理),不同随访时间的临床效果等。尤其注意对并发症的描述(术前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手术方法。切口、内固定、术后恢复;并发症的情况。何时、症状、表现;治疗方法。换药、清创、翻修;治疗结果),例如对股骨头早期坏死停滞并发症的描述。

  • 怎样写好资料与方法?

    作者:

    资料和方法主要介绍研究对象、所用材料、所循方法。包括起止时间、病例的详细情况(性别、年龄分布、部位、侧别、分型、受伤机制等)、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有多少种?比例、开放和闭合、评分或评级等)、影像学资料(X 线、CT、MRI,分别叙述其主要表现、特点、比例等)、疾病、影像学、功能等国际标准分型、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研究纳入和排除标准、手术方法(新方法)的详细介绍(包括麻醉体位、切口与显露、病变处理及术中监测)、术后处理、康复(包括引流、药物应用、离床与负重、特殊治疗)、研究方法、技术(基础)。

  • 怎样写好讨论?

    作者:

    讨论是对研究结果进行阐明、推理和评价,因文而异,写法较自由。但要注意以下问题:a)总结主要的研究结果,解释研究结果;b)当前研究与以往的相关研究进行比较,阐明本研究对以往的研究是支持还是反对,理由何在;c)研究结果推导新观点、新假设;d)提出今后的探索方向。如果介绍的是一种新的手术方法,需要阐述新手术的优点,与传统手术的比较;手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术中的要点及注意事项;手术的疗效及并发症。讨论字数不宜过多,一般在2000字左右;问题不宜太散,有3~4个即可;注意要内容条理,结构清晰,语言精炼。

  • 怎样写好文章题目?

    作者:

    文章题目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尽量不用缩略语,不加附标题,且文题要鲜明,紧扣内容,范围不宜过大或过小。题目要准确描述报道的内容,包含足够的信息以便了解论文内容,交待重要的关键词、研究所涉及的主要参数(自变量、因变量)、研究对象和/或研究方法。如:《小隐静脉栓塞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影响的实验研究》。

实用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