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实用骨科杂志

实用骨科

实用骨科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Orthopaedics 실용골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影响因子: 1.2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5572
  • 国内刊号: 14-122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2-17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骨科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山西
  • 主编: 卫小春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作者:罗狄鑫;孙鸿涛;陈为坚;齐勇;徐汪洋;李超;周晓忠;李奕奕

    目的 评价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对3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经闭合复位、小切口置入PFNA固定治疗.结果平均随访12个月,X线片均显示骨折端复位良好,一期愈合,无髋内外翻畸形、股骨干骨折、螺旋刀片切割股骨头及断钉等并发症.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标准评定,优26例,良5例,中1例,优良率达96.9%.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微创,固定可靠,有利于患者早期负重行走,减少并发症.

  • 骨旁脂肪瘤的临床诊断分析及治疗

    作者:曹忠书;林晓丹;田家祥;魏振;夏青;李利昕;江海良

    目的 分析和讨论骨旁脂肪瘤的临床诊断路径及治疗方法.方法 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我科曾临床诊断及治疗6例骨旁脂肪瘤的资料,其中股骨旁2例,桡骨旁1例,髂骨旁1例,腰椎棘突旁1例,肱骨旁1例,该组病例男4例,女2例;年龄5~58岁,平均35.6岁.6例患者均行X线、彩超检查及MRI检查,4例行CT检查,治疗方法均采用手术切除,术中采取瘤体包膜外边缘的完整切除,并将基底骨突及少许周边外观正常骨膜、骨质凿除.结果 3例术中行快速冰冻切片,6例术后均做常规病理化验,证实瘤体为脂肪组织来源,术后随访3~7年,无一例复发.结论 骨旁脂肪瘤术前可以通过完善的病史、体征及详细的影像学分析做出初步诊断,结合术中及术后病理检查,明确肿瘤性质,完整的手术切除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疗效满意.

  • 自发性伸拇长肌腱断裂的临床诊治

    作者:雷林革;沈美华;何如祥;张伟;冯海军;闫宛春

    目的 探讨自发性伸拇长肌腱断裂的病因、病理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16例自发性伸拇长肌腱断裂的发病原因及诱因,16例病发前分别有桡骨远端骨折史,类风湿关节炎史,反复多次行局部封闭治疗病史,并分别采用端端缝合,食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掌长肌移植,桡侧伸腕长、短肌及伸拇短肌腱转移修复.结果 术后随访3~6个月,1例端端直接缝合,术后2周再断裂,改用拇短伸肌腱移位修复,另1例发生肌腱黏连二次手术松解,其余患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骨折端磨损或炎症侵蚀是伸拇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病理基础,修复方法有多种选择,拇短伸肌腱转位重建拇长伸肌腱疗效更为确切.

  • 负压封闭引流在骨科临床的应用

    作者:王波;罗建成;连海云

    负压封闭引流(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由于持续高负压引流,可及时彻底清除创面及腔隙内的渗液,从而使创面保持洁净,避免了交叉感染,促进组织修复,在骨科临床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我科2006-2010年间对56例复杂创面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6例,男39例,女17例;年龄24~57岁,平均36岁.其中骶尾部褥疮14例,Ⅲ度5例,Ⅳ度9例;大面积15 cm×12 cm,小5 cm×7 cm;小腿开放骨折骨外露25例,依据Gustilo分型,Ⅱ度4例,ⅢA度6例,ⅢB度12例,ⅢC度3例;原位反植皮者17例.

  • 后内侧入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作者:张成亮;盛威忠;谭诗平;杨建;刘守正

    目的 探讨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入路和固定方法.方法 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对17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11例用1~2枚空心钛钉固定,6例用钢丝固定.结果 17例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6.4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定按Hohl评分标准评定,优12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88.2%.结论 膝关节的后内侧入路为骨折的直视复位和固定提供了良好的操作空间,结合空心钉或钢丝内固定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 应用双固定螺钉固定后交叉韧带胫骨侧骨折

    作者:肖文兴;赵晓明;刘鹏;刘列;宋宁亚;张永刚

    目的 观察总结应用双固定螺钉固定后交叉韧带胫骨侧小块或粉碎性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3例后交叉韧带胫骨侧小块或粉碎性撕脱骨折患者,采用膝后内斜切口进入,应用双固定螺钉使骨折块得到有效复位,恢复韧带的连续性.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18个月,平均13个月.患者膝关节屈伸功能正常,无关节失稳,骨折处愈合良好.结论 采用双固定螺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侧小块或粉碎性撕脱骨折具有操作简便、疗效良好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 经皮胫骨近端穿刺减压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作者:唐开军;孙勇;谢强;钱祥武;刘涛;程晋山;杨东林

    目的 探讨经皮胫骨近端穿刺减压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方法 将15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根据就诊时间顺序以奇偶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治疗组男26例,女52例,平均年龄为(63.50±10.25)岁,平均病程为(20.35±7.20)个月,采用经皮胫骨近端穿刺减压治疗.对照组男25例,女53例,平均年龄为(61.25±9.18)岁,平均病程为(19.12±8.50)个月,采用口服芬必得12h1次,每次0.3g治疗.从自觉症状和临床检查两方面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15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48个月,平均26.8个月.治疗组在自觉症状和临床检查方面与治疗前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对照组在自觉症状和临床检查方面治疗前后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显效率和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经皮胫骨近端穿刺减压能有效缓解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口服芬必得组,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再手术治疗

    作者:李俊;廉凯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手术治疗的原因、方法和疗效.方法 我院2005-2010年收治28例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 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36个月,平均14.2个月.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11例(39.29%),良13例(46.43%),可4例(14.29%).结论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原因包括初次手术方案选择不当、继发性腰椎不稳、合并腰椎管(侧隐窝)狭窄、残存髓核组织再突出及硬膜外瘢痕形成.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 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作者:刘永强;范金鹏;李一鹏;王朝君;徐凤周;赵岗坡

    目的 探讨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自2006年3月至2009年9月,我科对48例胸腰椎骨折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术后随访并评估此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8个月,平均18.3个月.随访均未出现明显椎体高度再度丢失,无一例发生内固定断裂、松动.结论 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有效消除伤椎的蛋壳效应,可减少椎体高度再丢失及内固定断裂、松动等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 老年肱骨髁间骨折经尺骨鹰嘴截骨手术治疗的研究

    作者:陈波涛;丁勇;解庆骐;刘振宇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肱骨髁间骨折经尺骨鹰嘴截骨手术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22例老年肱骨髁间骨折行尺骨鹰嘴截骨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男8例,女14例;年龄60~79岁,平均69.2岁.按Riseborough分型,Ⅰ型2例,Ⅱ型6例,Ⅲ型10例,Ⅳ型4例.术后采取影像学、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上肢肩手功能障碍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6~35.8个月,平均25.7个月.X线片显示肱骨远端前倾角12°~28°,平均22°,关节面台阶均小于2 mm.除了1例严重肘关节功能障碍外,其余肘关节平均屈曲角度为106°,平均伸直角度丢失25°.Mayo评分为50~94分,平均77.2分,优5例,良10例,可3例,差4例,优良率为68.2%.上肢肩手功能障碍评分为24.7分.并发症包括2例肱骨髁上延迟愈合伴内固定失效,1例鹰嘴骨不连,1例严重的肘关节僵硬,2例尺神经麻痹.结论 经尺骨鹰嘴截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髁间骨折可以获得较好的关节功能恢复,但手术治疗在老年患者严重骨质疏松且骨折粉碎严重时需要慎重.

  •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下腰痛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赵文亮;俞立进;武大为;王力文

    目的 探讨下腰痛患者通过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椎间盘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2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31例,腰椎管狭窄伴腰椎间盘突出1例,并对患者的术前、术后即刻、2周、6周、3个月及6个月日本骨科协会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及Oswestry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患者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视觉疼痛模拟评分和Oswestry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间盘射频消融是治疗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 角度板在股骨颈骨折微创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闫剑平;孔亚军;刘海东;张永

    目的 探讨角度板在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微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72例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均采取空心钉或外固定支架行微创骨折固定.观察组手术中应用自制前倾角角度板做向导打入导针,对照组未使用角度板做向导,仅凭目测及经验打入导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穿刺一次性成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穿刺一次性成功率、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合并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微创手术中应用前倾角角度板,可使导针打入迅捷、准确,可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作者:徐慰凯;陈芒;宋晓斌;苏琦;谢喜波;詹海鹏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抗螺旋刀片(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进行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并进行疗效评定.患者男12例,女48例;年龄70~95岁,平均81岁.按Tronzo-Evans分型分类,Ⅱ型12例,Ⅲ型28例(ⅢA 21例,ⅢB7例),Ⅳ型17例,Ⅴ型3例,均为闭合性骨折.结果 本组60例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1 ]评定,优14例,良35例,可8例,差3例,优良率81.7%.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创伤小、内固定牢靠并且有效解除疼痛,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 原发性冻结肩与肩峰撞击征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作者:戴祝;华英汇;陈世益;李云霞;廖瑛;陈志伟;唐正午

    目的 探讨原发性冻结肩与肩峰撞击征的鉴别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42例肩关节镜手术病例资料,其中原发性冻结肩20例,肩峰撞击征2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方法.结果 原发性冻结肩和肩峰撞击征患者在症状、体征、影像学、治疗方法方面均有不同.两组术前肩关节大外展、前屈和内收位外旋有显著性差异,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术后1年肩关节大外展、前屈和内收位外旋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两组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认识原发性冻结肩与肩峰撞击征的致病机理,详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并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仔细鉴别诊断,有利于提高诊断率,指导正确的治疗.

  • 经皮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赵成毅;刘少喻;李青;袁元杏;梁道臣;张爱明

    目的 探讨经皮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39例具有临床症状的颈椎间盘突出症和19例具有临床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经皮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各项观测指标包括患者症状的缓解率,采用改良的Macnab法分析腰椎术后疗效,手术中失血量,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结果 本组随访时间1~6个月,平均3.4个月,总的症状缓解率90.2%,Macnab法分析腰椎术后疗效优良率为79%,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d,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满意率高,住院治疗时间短,创伤小,不影响再次手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新方法.对颈椎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应尽早行此手术,以控制相关疾病的发展.

  • 严重前臂绞轧伤1例治疗体会

    作者:冯毅;吕智

    目的 探讨严重前臂绞轧伤临床处理方面的治疗体会.方法 前后治疗历时8个月,手术5次,历经清创后软组织修复和骨折克氏针髓内固定,术后出现感染进行扩创并换用外固定架固定,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drainage,VSD)、植皮修复创面、骨折不愈合取髂骨植骨并换用钛板内固定等复杂的治疗过程.结果 术后1年,骨折完全愈合,前臂旋前70°,旋后50°;腕关节背伸45°,掌屈30°;手指能完成对掌和部分屈伸功能.根据Anderson等[1]评分标准评分结果为满意.结论 严重的前臂绞轧伤(汉诺威评分Ⅲ级以上)临床处理极为棘手,感染、软组织缺损和骨不愈合是易发的并发症,准确的伤情评价、及时妥善的处置、合理的骨折固定和转换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关节镜下应用射频治疗臀肌挛缩症

    作者:劳贵昌;吴强初;林树体;黄家良;苏允裕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射频治疗臀肌挛缩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7年5月至2010年4月,我科采用关节镜下射频治疗臀肌挛缩症22例35髋,男12例,女10例;年龄6~22岁,平均16岁.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8~24个月,平均10个月.依据俞松等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价,优29髋,良6髋,优良率100%.结论 关节镜下射频治疗臀肌挛缩症,是一种安全、美观、创伤小、恢复快、可早期功能锻炼、疗效确切的手术方法.

  • 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高德生;王明忠;安伟;郭枭;蒲昊

    对于不稳定的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及完全脱位的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选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已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疗效[1-4],但如处理不当,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笔者自2003年1月至2010年5月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部损伤55例,其中14例出现并发症,结合文献报道,现就出现并发症的可能原因、治疗及预防进行分析探讨.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不稳定转子间骨折

    作者:邓建龙;王剑敏;张茗慧

    目的 分析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不稳定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48例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男28例,女20例;年龄36~85岁,平均65.6岁.骨折按AO分型,A2.2型19例,A2.3型16例,A3型13例,均为闭合骨折.术后采用Harris评分对患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10.4个月.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2.5~4个月,平均3个月.无一例发生髓内钉断裂、螺旋刀片切割、骨折延迟愈合、髋内翻畸形、肢体短缩等并发症.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4例,良21例,可3例,优良率93.8%.结论 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不稳定转子间骨折能有效恢复股骨近端稳定性,减少卧床时间,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

  • 切开复位不同内固定治疗桡骨头颈骨折

    作者:邱永敏;倪明;胡晓亮

    目的 介绍应用开放复位不同内固定治疗桡骨头、颈骨折的方法并分析疗效.方法 2006年5月至2009年12月,应用开放复位不同内固定的方法,对22例桡骨头、颈部骨折进行治疗,患者中男14例,女8例;年龄19~54岁,平均36.6岁.术中肘关节后外侧入路,直视下复位骨折端,并用微型钢板、螺钉或可吸收棒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4.4个月.术后X线片证实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1.8周.末次随访时按Mayo肘关节评分标准评价,优12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为87.5%.X线片检查未发现肘关节提携角丢失,无骨关节间隙狭窄及异位骨化.结论 开放复位内固定是治疗桡骨头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应针对不同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固定材料.

  •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

    作者:李玉军;周建伟;范勇;王一剑;胡玉平;蒋毅

    目的 评价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我院2001年2月至2009年8月期间,手术治疗Bennett骨折22例,方式均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后短臂石膏固定2~3周,并与非手术治疗Bennett骨折28例,方式均为手法复位前臂加拇指近节管型石膏固定的患者进行比较.50例患者随访3~18个月,平均10.5个月.结果 疗效参照拇指腕掌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手术组:优7例,良12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86.4%;非手术组:优5例,良8例,可5例,差10例,优良率46.4%.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操作简单、损伤小、复位固定可靠,可有效降低术后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和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是治疗Bennett骨折的有效方法.

  • 髋臼前柱骨折微创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聪林;刘志斌;屈小鹏;陈军

    目的 研究微创治疗方法在髋臼前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部分髋臼骨折按照Letourne型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为传统切开复位手术治疗,另一组为微创手术治疗,对其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随访结果按照Matta标准进行分级,临床结果评价采用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Harri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随访发现,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在出血量及操作时间上明显小于传统切开复位手术治疗,且有感染低、异位骨化轻、血管神经损伤少及恢复快等优点.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在髋臼前柱骨折具有可行性,而且效果非常明显,安全系数高于传统切开复位手术治疗.

  • 旋转剥离器的研制与应用

    作者:汪心毅

    目的 设计一套股骨颈骨折经皮内固定手术中使用的旋转剥离器,探讨其在手术操作中的优越性.方法 根据股骨颈骨折经皮内固定的手术过程,设计一套方便手术操作的旋转剥离器.通过前瞻性研究,对股骨颈骨折经皮 内固定手术患者24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使用旋转剥离器,另一组未使用旋转剥离器.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使用旋转剥离器组的手术时间是(42±6)min,未使用旋转剥离器组的手术时间是(55±15) min,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使用旋转剥离器组的切口长度是(2.20±0.09) cm,未使用旋转剥离器组的切口长度是(2.60±0.22) cm,两组切口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旋转剥离器的应用方便了手术医生的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是一套较好的微创手术器械.

    关键词: 骨折 内固定 剥离器
  • 前路带锁钢板联合钛笼植骨融合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作者:林龙宝;周兵

    目的 评价前路带锁钢板系统结合钛笼内植骨融合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25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钛笼内植骨,纯钛带锁钢板内固定术,神经功能按JOA评分,于术前、术后1年余对所有病例均进行评分.结果 25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5个月.骨折、脱位复位均满意,植骨于术后3个月融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钛笼陷入椎体内等并发症,术后1年JOA评分恢复率为(69.2±12.5)%.结论 应用前路带锁钢板系统结合钛笼内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能充分保证固定节段的稳定性,植骨融合率高,有效地维持了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使脊髓在相对生理环境下达到大程度的功能恢复,在颈髓损伤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远期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 颈椎 骨折 脱位
  • 肱骨近端粉碎骨折锁定钢板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的对比研究

    作者:汤剑斌;樊天佑

    目的 探讨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Neer三、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37例,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0例,其中Neer三部分骨折14例,四部分骨折6例;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7例,均为四部分骨折.采用Neer评分标准从疼痛、活动、功能等方面评定两组疗效.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为20个月(12~30个月).内固定组优良率为83.3%,置换组优良率为8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钢板与人工肱骨头置换在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均能达到满意的疗效,但对于骨折严重粉碎无法重建的肱骨近端骨折,尤其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人工肱骨头置换仍是佳选择.

  • PFNA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作者:高伟强;王光林;陈经勇;李钟

    目的 通过36例患者的病例回顾及随访,评估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总结2010年3月至2010年8月四川省骨科医院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6例,采用PFNA固定治疗,应用Evans-Jerson分类方法对骨折分类,Ⅰ型3例,Ⅱ型11例,Ⅲ型5例,Ⅳ型13例,Ⅴ型4例.复位质量评价按Baumgaertner's标准进行评价.功能评估根据Harris评分表评价治疗的效果.结果 3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4个月,平均6个月.复位质量按Baumgaertner's标准对骨折的复位进行评估,结果优28例,良4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9%.功能评价按Harris hip scoring system评分表进行评分,结果本组优30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2%.结论 PFNA髓内性生物力学优势、骨折愈合率高,能使患者早期负重和患肢功能锻炼,是治疗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非常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 重建椎体完整性和稳定性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李云峰;陆坚;刘百伟;黄盛昌;张伟峰;吴国明;王晖

    目的 探讨胸腰段骨折重建椎体完整性和稳定性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35例胸腰椎骨折全部行后路椎体撑开复位病椎内植骨联合RF短节段内固定手术,平均15个月取出内固定.结果 35例患者平均随访19个月,X线片示全部骨性愈合,即刻矫正满意,远期矫正无丢失,采用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进行神经功能评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胸腰段骨折经伤椎椎弓根椎体撑开复位椎体内植骨联合RF内固定以重建椎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可有效防止矫正度丢失、内固定松动断裂、晚期脊柱不稳及继发椎管狭窄等并发症,而且创伤小,效果可靠,操作简便.

  • 桡骨远端关节内复杂骨折内固定治疗策略

    作者:高先亭;杨太明;许兴柏;朱爱祥;王博

    目的 总结桡骨远端关节内复杂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手术治疗47例,骨折类型按AO分型,B1型7例,B2型8例,B3型10例,C1型11例,C2型6例,C3型5例.均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骨缺损者植骨.结果 4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18个月,平均14.3个月.腕关节功能按Dienst等评分方法评定,结果优27例,良15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9.3%.结论 手术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复杂骨折的有效方法,可靠的内固定、植骨及有效的关节功能锻炼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手段.

  • 骶髂关节结核的诊断及治疗

    作者:穆哈买提;车立新;孟晓源;李坤

    目的 探讨骶髂关节结核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 我院2003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51例骶髂关节结核,分析其病史、体征、影像特点,手术治疗35例,保守治疗16例.结果 根据Kim分型法,Ⅰ型5例,Ⅱ型11例,Ⅲ型15例,Ⅳ型20例.手术治疗35例,28例患者获得随访,手术优良率为80%,随访时均为临床治愈.结论 骶髂关节结核下腰及臀部疼痛不适多见,根据Kim分型来指导临床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 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死亡率分析

    作者:张怀华;孙永青

    目的 研究影响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死亡率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6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随访研究,其中男29例,女34例;年龄28~106岁,平均(75.7±14.6)岁.左侧36例,右侧27例.观察患者的社会状况、医疗情况等因素对其死亡率的影响.用Kaplan-Meier法描述患者生存率,Log-rank检验、Cox回归找出与患者死亡率相关的因素.结果 女性、年龄大于等于80岁、术后并发症均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脑部功能异常、术中出血量多是决定其早、中期(3年内)死亡率的危险因素,而慢性合并症、骨折后至手术间隔时间、手术持续时间均与死亡率无关.结论 对女性、高龄、脑部功能异常、术后出现并发症、术中出血量多的患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减少术后死亡率.

  • 股骨颈囊内骨折血供变化与内固定手术时机选择

    作者:欧毅;梅炯

    有移位的股骨颈囊内骨折多发于老年人,因其特殊的解剖关系,常并发股骨头坏死及骨不连,治疗方法虽屡经改革,但迄今无理想治疗手段,被称之为尚未解决的骨折.过去认为这类骨折需要紧急手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近期有学者报道,延迟手术并不增加股骨头坏死率.本文就有移位的囊内股骨颈骨折对股骨头血供的影响以及手术时机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作一综述.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不稳定

    作者:方镇洙;舒帆;杨荣;杨凯;龚高明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如果发生关节不稳定,患者早期就开始主诉疼痛、反复肿胀及步行障碍,中长期继发感染、假体松动及磨损概率明显增高,占翻修手术原因的10%~22%.而导致术后不稳定的原因常见于患者的神经肌肉疾患、下肢其他关节强直变形、功能障碍等因素,但是大部分原因主要是手术因素、术后外伤及过度使用所致,其中控制手术因素对预防不稳定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实际上对不稳定的防治非常困难而复杂.治疗的第一阶段就是确定其原因,然后根据原因制定治疗方案.可以是非手术治疗,但是大部分需要行翻修手术,但翻修手术的预后不是很满意.髌股关节不稳定也列入术后并发症的内容,但在本文不列为研究对象.

  • 双膝内侧盘状半月板1例

    作者:于庆巍;王永琨;常非;李德新

    膝关节盘状半月板又称盘状软骨,是解剖学上出现的一种异常症状,多发生在外侧,内侧少见,而发生于双膝内侧更是极为罕见.主要治疗以关节镜手术为主.我院2010年6月收治1例双膝内侧盘状半月板,行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成形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患者,男性,37岁.双膝关节疼痛近10年,加重1个月,于2010年6月19日入院.该患近10年前无明确诱因先后出现双膝关节疼痛,左侧重于右侧,未作系统治疗,疼痛间歇性加重.10年来症状无明显改善.1个月前不慎扭伤右膝关节,疼痛加重,行走时疼痛剧烈,左膝较以前有所加重.平素身体健康,无外伤手术史.右膝肿胀,内下方压痛阳性,左膝无明显压痛.双膝活动0°~135°.右膝内侧麦氏征阳性,左膝内侧麦氏征弱阳性.

  • 股骨远端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报道

    作者:王经韬;孙仕华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7岁.左膝关节间歇性疼痛、酸困不适8个月,渐加重1个月.体格检查:左膝关节未见明显红肿,未见包块及皮肤血管扩张,局部皮温不高,膝关节股骨内、外侧髁压痛,尤以外侧明显,关节活动自如.X线片示:左侧股骨远端偏心性骨质破坏,境界清楚,呈皂泡状,骨皮质变薄,周边骨质无硬化,无骨膜反应(见图1).CT平扫示:左侧远端骨皮质偏心性变薄,内见骨嵴及软组织密度肿块,密度不均匀,周围骨质未见明显硬化(见图2).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急性蜂窝组织炎1例报告

    作者:王天雄;姚一民;赵福胜;陈施展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管外科常见急症之一,尤以下肢DVT多见且易并发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其发病率在国内外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在临床上日益受到重视.我院于2010年1月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急性蜂窝组织炎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5岁,因反复左下肢肿胀、疼痛1个月,加重伴红肿3d于2010年1月19日入院.体检:轮椅入科,查体38.9°,急性面容,左小腿及以下红肿明显,指压后稍褪色,红肿边缘界限不清,可见大量张力性水疱形成,部分水疱破溃,少许淡黄色渗液,皮温较右侧明显偏高,左下肢Ⅱ度凹陷性水肿,左足背动脉搏动未明显扪及,左足远端运动、感觉、血供尚可.院外彩超提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入院后急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12.5×109/L;红细胞:4.0×1012/L;血红蛋白:102 g/L;血小板:120×109/L;中性分叶核粒细胞:85%;淋巴细胞:22%.

  • 拇指背侧皮瓣移位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

    作者:涂应兵;杨德菊;田光磊;李志华;汪波;高泓一;王一强;邹三明

    临床上,拇指皮肤及皮下组织缺损是一种常见的损伤,常常需要皮瓣移位或移植修复.其中,拇指背侧皮瓣移位,包括拇指尺背侧皮瓣移位,操作简单、效果良好,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自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我们采用此法修复拇指远节、中节皮肤及皮下组织缺损15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20~50岁,平均35.2岁.压砸伤7例,热压伤3例,切割伤3例,撕脱伤2例;远节指背软组织缺损5例,远、中节指背软组织缺损2例,指端软组织缺损2例,指腹软组织缺损6例;缺损面积1.5cm×2.0 cm~2.5 cm×4.0 cm.

  • 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大鼠巢蛋白与GFAP表达的影响

    作者:卢帆;李典;杨拯;张晓

    目的 探讨在电刺激干预下大鼠脊髓损伤节段巢蛋白(Nestin)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及二者关系与非电刺激组的区别,及其产生的可能原因.方法 应用Allen's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电刺激组于术后24 h开始给予夹脊穴和足三里穴电刺激,频率10 Hz,电压2.5V,每天1次,每次30 min,空白组和对照组无特殊处理.采用BBB评分观察大鼠后肢运动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处理系统分析和显示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期(1、3、5、7、14 d)脊髓T9巢蛋白和GFAP表达变化.结果 行为学观察,电刺激组大鼠术后1周BBB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于空白组(P<0.05).电刺激组1~7 d巢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第7天达到峰值并且其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第14d巢蛋白表达降低,但同比高于对照组.电刺激组1~5d GFAP表达升高,第5天达到峰值,7~14 dGFAP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 电刺激干预下,脊髓组织局部巢蛋白表达增强,GFAP持续表达被抑制,电刺激促进损伤脊髓神经元再生修复和功能恢复,并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持续反应性增生,减少胶质瘢痕形成.

  • 膝关节强直行膝关节表面置换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

    作者:沈明娟;骆园

    目的 总结膝关节强直患者行初次膝关节表面置换围手术期护理经验及康复训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膝关节强直患者行膝关节表面置换的临床资料,对比其与普通患者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护理要求的区别,总结其康复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未发生任何并发症;随访时间5~15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患者截骨处平均5个月愈合;末次随访关节平均屈曲95°(60°~110°).VAS评分由术前平均5.5分(4~8分)降低至术后平均2分(0~4分).结论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可以明显缓解膝关节强直患者的疼痛,恢复关节活动度,达到生活基本自理.加强膝关节强直患者行膝关节表面置换的围术期护理及康复锻炼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带胸大肌蒂锁骨膜瓣转位治疗锁骨骨折不愈合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孙强;梁庆晨;郑加法

    目的 为带胸大肌蒂锁骨膜瓣转位治疗锁骨骨折不愈合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观测10例成人上肢标本胸大肌锁骨部解剖学形态,设计带胸大肌蒂锁骨膜瓣转位治疗锁骨骨折不愈合的新术式.结果 胸大肌锁骨部血供主要来自胸肩峰动脉三角肌支,进入三角肌前发出1~3支进入锁骨部,并参与锁骨骨膜血管的形成.结论 胸大肌蒂锁骨的解剖学研究为该部位的相关手术操作提供了必要的解剖学数据.根据胸大肌锁骨部的解剖特点设计带胸大肌蒂锁骨膜瓣治疗锁骨骨折不愈合的新术式.

实用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