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实用骨科杂志

实用骨科

实用骨科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Orthopaedics 실용골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影响因子: 1.2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5572
  • 国内刊号: 14-122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2-17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骨科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山西
  • 主编: 卫小春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鹰嘴骨折手术治疗与并发症分析

    作者:孙俊;杨柳青

    目的 通过对尺骨鹰嘴骨折术后病例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不同类型的尺骨鹰嘴骨折佳固定方法.方法 尺骨鹰嘴骨折手术内固定153 例,其中张力带钢丝组60 例,中空螺钉组19 例,鹰嘴钢板组74 例.根据术后6个月关节功能、X线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对比分析术后疗效.结果153 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随访时间1.2年.发生各种并发症27 例,其中张力带钢丝组22 例,中空螺钉组2 例,鹰嘴钢板组3 例.再手术4 例,所有骨折均临床愈合.结论 尺骨鹰嘴骨折应根据骨折类型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方式,鹰嘴钢板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适用于各种类型尺骨鹰嘴骨折.

  • 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韦秀芳;疏致富;孙军

    目的 介绍多种固定方式联合使用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3年5月至2010年9月,观察经联合使用可吸收缝线、克氏针、分体式聚髌器固定31 例粉碎性髌骨骨折至骨折愈合内固定取出后膝关节功能.结果本组23 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年,平均随访3.2年,均骨性愈合,按Bstman制定的评分系统评定,优7 例,良11 例,差5 例.结论 对于粉碎性髌骨骨折需多种固定方式联合使用并配合术后积极的康复训练才可获得满意疗效.

  •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30例

    作者:黄超;陈勇喜;农新盛

    目的 对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方法和疗效进行总结.方法 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30 例.男12 例,女18 例;年龄10~78 岁,平均48 岁.根据肱骨近端Neer骨折分型,一部分骨折5 例,二部分骨折24 例,三部分骨折1 例.结果30 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根据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进行评定,优19 例,良6 例,可5 例,优良率83.3%.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具有微创、住院时间短、费用低、避免二次手术、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 金属铰链式外固定支架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中的应用

    作者:衡立松;马建兵;高天旗;孙相祥;张堃

    目的 介绍肘关节"恐怖三联征"(肘关节后脱位合并桡骨头和冠状突骨折)治疗体会及金属铰链式外固定支架在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自2006年7月至2011年7月,共收治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38 例,桡骨头骨折按Mason法分类,Ⅰ型13 例,Ⅱ型17 例,Ⅲ型8 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按Morrey法分类,Ⅰ型12 例,Ⅱ型19 例,Ⅲ型7 例.38 例均采取了手术内固定治疗,其中24 例术后采用石膏固定,14 例术后采用金属铰链式外固定支架.手术主要固定或置换桡骨头,其中固定35 例,置换3 例,尽可能地固定修复重建冠状突骨折,修复相关的关节囊及内外侧副韧带.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0周,手术治疗石膏固定组:肘关节平均屈伸范围为85°~120°,平均(102.24±15.55)°;前臂平均旋转范围为100°~125°,平均(112.40±20.28)°;Mayo肘关节评分为72~94分,平均82分.手术治疗铰链式外架固定组:肘关节平均屈伸范围为115°~135°,平均(125.78±21.69)°;前臂平均旋转范围为135°~175°,平均(165.15±15.25)°;Mayo肘关节评分85~95分,平均93分.结论 对于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在重建骨关节和软组织机构的稳定性的基础上,金属铰链式外固定架可以帮助肘关节获得更好的功能恢复.

  • 经皮脊柱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李大刚;苏培基;陈世忠;高恒;孙奎

    目的 观察经皮脊柱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2年8月至2012年12月应用经皮脊柱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8 例,其中男14 例,女14 例;年龄27~72 岁,平均年龄42.1 岁.均为单节段突出,其中L4~515 例,L5S1 13 例.平均随访6个月,分析术前及术后4个月时腰痛及腿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的变化情况,术后4个月时采用Macnab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效果.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0~180 min,平均90 min;术中出血量10~30 mL,平均20 mL.术后不同时间点随访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随访4个月时按照MacNab标准评定,优15 例,良9 例,可3 例,差1 例,优良率为85.7%.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脊柱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效果较好.

  • 尺骨鹰嘴截骨双解剖锁定接骨板治疗成人肱骨远端C型骨折

    作者:陈芙蓉;王彦红;付常见

    目的 介绍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侧解剖锁定接骨板治疗成人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35 例成人肱骨远端C型骨折均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侧解剖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男20 例,女15 例;年龄18~68 岁,平均年龄36.5 岁.按AO/ASIF分型,C2型18 例,C3型17 例,采用Cassebaum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本组随访8~24个月,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6~10个月,平均7.8个月.未出现接骨板及螺钉松动、断裂发生,未出现尺骨鹰嘴不愈合.按Cassebaum评分标准评分,优16 例,良12 例,可7 例,优良率82.35%.结论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使用双侧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成人肱骨远端C型骨折固定牢靠,可以早期功能锻炼,疗效好.

  • 全内窥镜技术治疗下腰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鲍自立;倪建平;田跃军;顾军;孙宣

    目的 观察全内窥镜镜下切除椎间盘对治疗下腰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全内窥镜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下腰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6 例,其中男29 例,女7 例;年龄25~69 岁,平均41.46 岁.从术前与术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三个方面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术后均得到缓解.VAS评分术前(8.63±0.75)分,术后(1.75±1.24)分,术前及术后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ODI评分术前(86.54±4.25)%,术后(21.32±2.25)%,术前及术后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优8 例,良23 例,可4 例,差1 例.结论 全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下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 DHS联合防旋螺钉和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作者:丁富军;顾国明;龚景海;鲍欣彪;王小军;沈光银

    目的 分析比较应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联合防旋螺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治疗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应用DHS联合防旋螺钉(DHS组)、股骨近端髓内钉(PFN组)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共73 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中DHS组35 例,PFN组38 例,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骨性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73 例获得随访,随访12~18个月,平均13.2个月.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比较,PFN组少于DH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骨性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HS联合防旋螺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粗隆间骨折各有其特点,但对于Evans-Jenson Ⅳ、Ⅴ型骨折,以PFN内固定较为理想.

  •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

    作者:张发平;何罗彬;罗仕武;杨勇;胡晓刚;尚庆

    目的 分析评价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自2007年4月至2012年4月使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18 例,其中男10 例,女8 例;年龄17~67 岁,平均46 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引起的挥鞭样损伤6 例,各种原因导致的头部直接撞击伤12 例(其中高坠伤8 例,平地跌伤3 例,砸伤1 例);累及部位:C4~510个节段,C5~612个节段,C6~78个节段(其中双节段受累12 例,单节段受累6 例).入院后均行颈椎X线片、CT三维重建及MRI检查,其中单纯骨折5 例,脱位关节突交锁3 例,无骨折脱位的脊髓中央综合征10 例(其中原有颈椎管狭窄的8 例).脊髓损伤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标准:B级2 例,C级6 例,D级10 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14 d.治疗方法:均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颈椎前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疗效,分析结果,后对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手术时间90~220 min,平均160 min;术中出血量50~800 mL,平均400 mL.全部患者经过4~48个月随访,平均24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复位,恢复颈椎生理曲线.植骨融合时间3~5个月,平均3.5个月,所有患者均骨性融合.本组无螺钉置入椎间隙,无术后喉头水肿、声音嘶哑、食道瘘、脑脊液漏、内固定松动滑脱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结论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具有减压直接彻底、固定牢固、融合可靠达到永久生物力学稳定、并发症少等优点.

  • 近端空心螺钉锁定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梅紫安

    目的 探讨近端空心螺钉锁定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52 例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切开复位近端空心螺钉锁定解剖板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是否髋内翻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随访3~36个月.按照Charnley髋关节功能评分,优38 例,良13 例,可1 例,无髋内翻.结论 应用近端空心螺钉锁定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创伤较小,固定可靠,适应证广泛,髋内翻发生少,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的诊治

    作者:赵志杰;唐国军

    目的 探讨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 对16 例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经过进行分析,其中8 例行后路病灶清除、对口置管冲洗,1 例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1 例前路病灶清除,5 例局部换药处理,1 例保守治疗,总结腰椎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的合理治疗措施.结果16 例患者治疗后切口均愈合,1 例患者伤口感染后双下肢神经症状加重,16 例患者均未行内固定取出.16 例平均随访4.5年(2~12年),无感染复发者,疗效优良率93.8%.结论 脑脊液漏、糖尿病是腰椎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的高发因素.腰椎后路病灶清除、对口置管冲洗是治疗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的有效治疗措施,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有效性仍需临床进一步研究.

  • 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李行浩;陶海涛;张志;许嘉宁;赵秀玲

    目的 分析椎间孔镜(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重点探讨治疗复杂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 自2011年4月至2012年11月采用脊柱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2 例,共132个椎间盘.所有手术均采用德国标准椎间孔镜侧后方经皮穿刺路径方案,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和改良Macnad标准评定手术疗效.结果腰痛及下肢放射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术前为(8.7±1.2)分,术后3 d为(3.5±1.4)分,末次随访(1.5±1.1)分;术前、术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Macnad标准临床效果评定结果为优52 例,良40 例,可6 例,差4 例,优良率为90.2%.患者对疼痛缓解满意率为95.2%.结论 TESSYS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安全有效的新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视野清晰、操作精准、术后恢复快、安全性能好、手术效果优良等优点.

  • 复方倍他米松椎间盘内注射治疗盘源性下腰痛

    作者:陈玮;阿不来提·买买提;杨卫新;乔德林;黄丙仓;郁彭

    目的 探讨椎间盘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治疗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CT引导下椎间盘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治疗经椎间盘造影证实有单节段的盘源性下腰痛患者48 例,其中椎间盘内裂型(internal disc disruption,IDD)19 例,椎间盘退变型(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DDD)29 例.于术后2、12周随访,采用WHO疼痛缓解标准和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回顾性分析其疗效.结果术后2周的总体有效率79.2%(38 例),术后12周有效率64.6%(31 例).术后2、12周IDD组和DDD组的VAS评分及疼痛缓解程度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IDD和DDD组在各自的2周与12周VAS评分做自身前后的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在各个时间点上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椎间盘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治疗可同时缓解IDD型和DDD型盘源性下腰痛的疼痛程度,对于接受此治疗的患者而言,这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石膏外固定或手术治疗桡骨头骨折43例

    作者:蒋学军;李健华;余建文;杨挺;刁天月

    目的 探讨桡骨头骨折多种治疗方法的效果、优缺点.方法 对江苏邳州市铁二局医院自2006年6月至2012年3月采用多种方法治疗桡骨头骨折43 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28 例,女性15 例;年龄3~67 岁,平均25 岁.MasonⅠ型14 例采用石膏外固定,Ⅱ~Ⅳ型29 例,均采用手术治疗.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7个月.仅有1 例骨折未愈合.HSS2肘关节功能评分低84分,高100分,平均96.87.结论 桡骨头骨折MasonⅠ型采用石膏外固定疗效确切,MasonⅡ型手术内固定是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MasonⅢⅣ型的骨折,不能达到坚强内固定并行早期功能锻炼的病例,采用维持内固定+短期石膏外固定也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 关节镜下微骨折术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

    作者:曹建伟;何明武;张琼;姚忠军;廖有乔;胡军;刘有余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膝关节软骨缺损患者68 例,根据术式分为两组,34 例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关节清理术治疗为对照组,34 例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微骨折术治疗为观察组,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行Tegner运动能力评分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Tegner运动能力评分、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Tegner运动能力评分(4.3±1.2)分,HSS膝关节功能评分(84.3±15.2)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7±0.8)分、(61.5±14.8)分,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病症消失情况(97.1%),肿胀病症消失情况(100.0%)均明显好于对照组(76.5%),(82.4%),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94.1%)明显高于对照组(7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是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和活动能力,提高治愈率,安全性高.

  • 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并膝内翻

    作者:李瑞;宋德臣;张有磊;邢斌

    目的 探讨胫骨高位截骨Giebel钢板内固定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并膝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08年8月至2012年2月,我科实施胫骨高位截骨Giebel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并膝内翻患者38 例47膝.所有患者均以内侧间室疼痛为主.其中男13 例15膝,女25 例32膝;年龄36~58 岁,平均48.5 岁;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结果38 例均获随访,随访18~24个月,平均20.2个月.术后未出现伤口感染、钢板螺钉断裂、膝内翻复发、骨不愈合等并发症.截骨处在术后12~14周均达到骨性愈合,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摄片检查力线维持在术后水平.膝胫骨角术前平均为(102.1±4.3)°,术后平均为(91.5±4.1)°,所得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1,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采用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24膝,良16膝,中5膝,差2膝,优良率85.1%.结论 胫骨高位截骨Giebel钢板内固定术式简单,组织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患者下床活动早,功能恢复快,效果满意,是一种治疗膝内翻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良好方法.

  • 甲基强的松龙在脊髓型颈椎病围手术期的应用

    作者:张贵春;周振宇;曹学成

    目的 观察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甲基强的松龙(methyloprednisonlone,MP)预防脊髓神经功能损害的效果,探讨佳用药方案.方法 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36 例确认为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或一期后、前路椎管减压内固定治疗,手术由同组医师完成.A组20 例,减压前30 min给予MP 1 000 mg冲击,术后第1天起MP按照200 mg、200 mg、80 mg、80 mg逐日减量,共应用5 d.B组16 例,减压前不予冲击,减压即刻80 mg及术后80 mg/日静推共5 d.如果减压后8 h内出现脊髓损害加重的情况,立即按第三次全美急性脊髓损伤研究冲击方案执行,并排除血肿压迫等原因.两组手术开始后均给予20%甘露醇125 mL静滴,术后按125 mL/8 h静滴,共4 d.对两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进行脊髓型颈椎病JOA评分.结果A组有1 例,B组有2 例减压后8 h内出现神经症状加重,按第三次全美急性脊髓损伤研究方案冲击后缓解;两组术前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3个月、6个月两组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提高(P<0.05);术后1周JOA评分A组优于B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围手术期应用MP可预防脊髓神经功能损害,促进近期神经功能恢复.术前宜权衡利弊,术中、术后仔细观察神经功能变化并及时处理,MP冲击应用并无必要.

  • 小切口TLIF结合单侧钉棒及对侧关节突螺钉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

    作者:罗宇;谭家昌;肖奇攀

    目的 探讨小切口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辅助单侧钉棒及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对我院收治的50 例腰椎退行性变(腰椎失稳、单侧症状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单侧TLIF椎间植骨融合、辅助同侧钉棒及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治疗.采用单侧长4~6 cm的旁正中椎旁切口,钝性分离长肌和多裂肌间隙并显露关节突,直视下症状侧腰椎管减压,椎间盘摘除,置入椎弓根螺钉并Cage植入、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等操作.结果患者手术时间为100~160 min,平均125 min,出血量160~330 mL,平均250 mL.术后平均引流量40 mL,无血肿及术后感染、无硬脊膜撕裂、神经根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获得8~24个月(平均19个月)随访,未发现继发性脊柱侧弯,无椎弓根钉、螺钉松动、断裂等情况.患者术后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并且在随访期间内没有新的临床症状出现.在固定融合后3~18个月取出内固定钉棒后3~6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评价疗效,优35 例(70%),良13 例(26%),可2 例(4%),效果优良.结论 小切口单侧TLIF椎间植骨融合、辅助单侧钉棒及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能有效固定融合并预防邻近上下节段退变,具有对入路软组织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术后手术部位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经皮微创内侧锁定板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

    作者:宋锦程;徐卫袁;张兴祥;赵科平

    目的 观察经皮微创钢板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技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29 例胫骨下段骨折病例采用MIP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其中男23 例,女6 例;年龄20~71 岁,平均47.7 岁.对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26 例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4个月.1 例软组织感染,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2个月.按Johner-Wruh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其中优23 例,良2 例,可1 例,优良率为96.2%.结论 采用MIPPO技术结合LCP治疗胫骨下段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率高、功能好的优点,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理想方法.但需重视小腿内侧软组织条件,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软组织并发症.

  • 肾功能不全患者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处理

    作者:石小军;周宗科;沈彬;杨静;康鹏德;裴福兴

    目的 探讨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行全髋或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行全髋或全膝关节置换病例资料,对围手术期处理以及合并症、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共17 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男性10 例,女性7 例,平均年龄56 岁,肾功能不全代偿期9 例,氮质血症期8 例.术前合并干燥综合征2 例,房室传导阻滞3 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1 例,肾结石5 例,尿路感染4 例,高血压8 例,Ⅱ型糖尿病10 例,痛风2 例,贫血13 例,冠状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1 例.术前准备平均8 d,平均住院18 d,肾功能不全代偿期和氮质血症期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血肌酐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术后并发症包括2 例出现肺部感染,4 例切口渗液,6 例切口周围大片皮下瘀斑.无肾功能恶化、切口感染等病例发生,无死亡病例.结论 肾功能不全患者行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是经过缜密的围手术期处理,选择好手术时机,这类患者完全可以安全度过手术期.

  • 活动平台与固定平台全膝关节置换的比较研究

    作者:肖俊;张朝贵;唐广满;许科峰;刘卫峰;汪建良

    目的 评价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活动平台和固定平台假体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早期疗效.方法 对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诊断为膝骨关节炎的患者,随机应用活动平台型假体和固定平台型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手术.记录术前及随访时术膝的膝关节评分、疼痛评分、功能评分、髌骨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以及股骨角、胫骨角、膝外翻角、胫骨平台后倾角、截骨高度.结果术前活动平台组和固定平台组的年龄、体重指数、患膝内翻畸形、大屈曲角度及屈曲挛缩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平均随访26个月,活动平台组和固定平台组的术前术后膝关节评分、疼痛评分、功能评分、髌骨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都明显地改善了患膝的症状和功能.活动平台组和固定平台组的术后大屈曲度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股骨角、胫骨角、膝外翻角、胫骨平台后倾角、截骨高度和术前术后髌骨高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活动平台型假体和固定平台型假体TKA均明显改善了患膝的症状和功能,两组的膝关节评分、功能评分、疼痛评分、髌骨评分及X线检查评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固定平台组的术后大屈曲度大于活动平台组的大屈曲度.

  • 应用侧后路椎间孔镜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罗磊;柏光泽;罗江洪

    目的 探讨腰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操作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2月至2011年1月,对20 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行腰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手术治疗,男8 例,女12 例;年龄33~60 岁,平均47.5 岁.病程3~10年,平均6年5个月.比较分析20 例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末次随访腰腿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末次随访Macnab评分.结果20 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8.3个月.术后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Macnab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末次随访时优10 例,良8 例,可1 例,差1 例,优良率为90.0%(18/20).结论 在熟悉掌握操作技术的前提下,使用椎间孔镜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短期内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陶对陶界面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

    作者:王涛;孙俊英;查国春;魏召劝;方远

    目的 探讨现代陶对陶界面人工髋关节术后早期脱位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间行陶对陶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92 例(212髋)的资料,其中初次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75 例(195髋),人工髋关节翻修17 例(17髋),从股骨头假体的大小和所采用的手术入路以及髋臼的方位三方面,分析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脱位的影响.结果本组患者平均随访28个月(3~42个月),术后脱位率为0.47%(1/212),其中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脱位率为0,翻修THA术后脱位率为5.89%(1/17);无骨溶解,无假体松动,无陶瓷破裂等其他并发症.结论 现代陶对陶界面THA采用大直径的股骨头、改良Hardinge入路且髋臼位置恰当,可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脱位率.

  • 265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分析

    作者:王滋润;王跃;吕波;郝鹏;黄崇新

    目的 探讨非手术治疗265 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疗效.方法 1995年至2011年共收治265 例(共312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其中男41 例,女224 例,年龄4个月~3.5 岁,平均1.4 岁.左侧128 例,右侧90 例,双侧47 例.按脱位程度分型,Ⅰ型41髋,Ⅱ型102髋,Ⅲ型169髋.根据年龄分为四组,一组:1 岁以内81 例,二组:1~2 岁117 例,三组:2~3 岁46 例,四组:大于3 岁21 例.采用牵引、内收肌松解、手法复位、四期树脂绷带外固定治疗.采用Mckaym临床标准和Severi X线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经随访1.5年后疗效评价:Mckaym临床评分总优良率85.57%,Severi X线评分总优良率82.37%.结论 手法复位加树脂绷带外固定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早期(小于3 岁)有效的方法,应尽早治疗.

  • 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原因及机制分析

    作者:梁刚;张志强

    全髋关节置换术作为一种成功的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退行性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及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和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常用的方法.它能够有效消除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纠正畸形和稳定关节,从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前交叉韧带黏液样变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叶义杰;尹文哲

    前交叉韧带黏液样变性是由葡萄糖胺聚糖聚集在前交叉韧带胶原纤维间质引起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的一种疾病.Kumar等[1]于1999年首次描述了这种疾病的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并初步采用韧带切除缓解症状.之后存在多例类似情况的报道,但由于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明确,早期对疾病分类不清,缺乏足够多可靠的病理学证据,此病经常与前交叉韧带黏液样囊肿混淆.近年来,随着对前交叉韧带黏液样变性认识和研究的深入,对本病的整体认识、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又有了更加完善的标准,本文对前交叉韧带黏液样变性的发病机制及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方面综述如下.

  • 右大腿巨大脂肪瘤囊性变并脂质肉芽肿性炎1例

    作者:牛海平;徐长德;杨世忠

    1病例资料患者,男,84 岁,因右大腿肿物20余年,进行性增大,于2013年2月28日入院.患者20余年前于右大腿中段内侧触及一肿物,位于皮下,约蚕豆大小,质软,无任何不适,未予重视,此后肿物进行性增大,但生长速度缓慢,期间无红肿、疼痛、发热、消瘦等不适,一直未就诊,近1年肿物增大明显,右大腿前内侧明显隆起,肿物使患者感到患肢沉重,行走困难,遂在家人陪同下来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

  • 双侧胫骨内髁对称性骨内腱鞘囊肿1例报道

    作者:包理中;郑胜平;张文凯;王昊;曹振强

    1临床资料患者,女,50 岁,以"双侧膝关节疼痛不适2年,加重3个月"之主诉入院.患者自诉2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行走时双侧膝关节疼痛不适,酸困感明显,休息时无症状,膝关节无肿胀,3个月前症状进行性加重,随即出现膝关节轻度肿胀,在当地医院行X线检查示:双侧胫骨内侧髁内低密度影,考虑骨囊肿.入院查体:患者一般情况可,无发热盗汗及体重下降等,双侧膝关节无肿胀,双侧胫骨内髁处轻度叩击痛,局部皮温、皮色正常,无静脉弩张,膝关节主动活动度正常,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X线及CT检查示双侧胫骨内髁各有一低密度区,边界清楚,周围可见骨质硬化带,考虑骨囊肿可能(见图1~2).术前准备后在腰麻下行骨肿瘤刮除灭活自体髂骨+同种异体骨植骨术.术中见:双侧胫骨内侧髁各有一直径约3 cm的囊性病灶,囊壁较薄,囊腔内有多个骨嵴,含有大量果冻样囊液.刮除果冻样囊液、囊壁及周围部分硬化骨,无水酒精灭活,生理盐水冲洗后自体髂骨+同种异体骨混合植骨,术后病检结果证实为骨内腱鞘囊肿,半年后复查未见复发,膝关节疼痛症状消失.

  • 人类细胞凋亡芯片筛选骨肉瘤凋亡相关蛋白

    作者:张明;刘立宏;肖涛

    目的 通过人类细胞凋亡芯片筛选骨肉瘤中表达异常的凋亡相关蛋白,为近一步深入功能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应用人类细胞凋亡芯片,筛选骨肉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表达有差异的凋亡相关蛋白.应用ImageJ1.42图片处理软件求出每个孔的灰度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凋亡相关蛋白Bcl-2、cIAP-2、Clusterin、HSP27、Survivin在骨肉瘤组织中和癌旁组织中都有表达,且其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大于癌旁组织(P<0.05).结论 凋亡蛋白Bcl-2、cIAP-2、Clusterin、HSP27、Survivin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上调,可能参与骨肉瘤的发病机制.

  • 中空植骨式动力髋螺钉固定并促进股骨颈骨折愈合

    作者:沈佳祚;练克俭;林达生;李林;李强;张栋;齐鹏

    目的 研究中空植骨式动力髋螺钉与普通动力髋螺钉对股骨颈骨折愈合的影响.中空植骨式动力髋螺钉是普通动力髋螺钉的改进,是否防止股骨头坏死和促进骨折愈合,目前尚不清楚.方法 本实验选取8只山羊(雌雄各半,40~50 kg/只)纳入实验研究,制作股骨颈骨折动物模型,骨折间隙为0.5 mm,分别采用中空钉和普通钉固定.术后6、12周进行X线、CT分析及髋关节活动度评分.结果术后6周及12周X线及CT检查发现中空钉组与普通钉组在骨小梁容积百分比及骨密度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术后6周骨小梁容积百分比:中空钉组为(0.891±0.014)%,普通钉组为(0.763±0.023)%,P<0.001;骨密度:中空钉组张力侧为(138.68±2.58) mg/mL,压力侧为(139.46±2.11) mg/mL,普通钉组张力侧为(135.16±2.27) mg/mL,压力侧为(136.22±2.16) mg/mL,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周骨小梁容积百分比:中空钉组为(0.966±0.021)%,普通钉组为(0.835±0.037)%,P<0.05;骨密度:中空钉组张力侧为(145.33±1.37) mg/mL,压力侧为(148.25±2.14) mg/mL,普通钉组张力侧为(141.73±2.26) mg/mL,压力侧为(143.53±3.71) mg/mL,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周及12周髋关节内收、外展、前屈、后伸、旋内、旋外活动度中空钉组与普通钉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空钉能够稳定的固定股骨颈骨折端,可以刺激骨小梁形成及增加骨密度,促进骨折愈合和恢复髋关节活动度.本实验研究将为临床采用中空钉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 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对不同骨质椎弓根螺钉的强化作用

    作者:高明暄;李旭升;任民;李生贵;邵宏斌;周鹏;雷伟

    目的 评价不同骨质疏松程度条件下,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对椎弓根螺钉稳定性强化作用,为其应用于合并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脊柱手术提供力学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新鲜尸体脊柱标本,根据骨密度检测结果,按临床诊断标准分成骨质正常、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和重度骨质疏松四个水平;然后,每个骨密度水平,分直接置入椎弓根螺钉(对照组)和用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强化钉道后置入椎弓根螺钉(钉道强化组),各12枚,进行螺钉轴向拔出实验,测定大拔出力、刚度和能量吸收值三项指标,进行组间的对比分析.结果骨密度水平从正常下降到重度疏松程度,大拔出力、刚度、能量吸收值均随之下降,同种置钉方法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骨质疏松条件下钉道强化组大拔出力、刚度、能量吸收值与骨量减少条件下对照组的比较,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重度骨质疏松条件下钉道强化组的大拔出力、刚度、能量吸收值均显著性低于骨量减少条件下对照组的(P<0.05).结论 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强化钉道后可以提高椎弓根螺钉的稳定性,尤其是骨质疏松条件下经钉道强化后可以达到需要固定强度.

实用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