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实用骨科杂志

实用骨科

实用骨科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Orthopaedics 실용골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影响因子: 1.2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5572
  • 国内刊号: 14-122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2-17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骨科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山西
  • 主编: 卫小春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椎间孔镜 BEIS 技术治疗老年患者腰椎管狭窄症疗效研究

    作者:宋晓磊;王红建;李灏;姜星明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 BEIS 技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腰椎管狭窄症64例患者临床资料,男39例,女25例;年龄63~82岁,平均(68.3±3.7)岁。并评价手术疗效。结果与术前对比,术后3个月和1年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呈逐渐下降趋势(P <0.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椎间孔镜 BEIS 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创伤小,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腰椎及下肢功能改善效果良好。

  • 26例特殊后踝骨折的诊断及治疗

    作者:王志生;吴志新

    目的:对一组特殊类型后踝骨折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方法2009年2月至2013年1月,我院共收治特殊后踝骨折患者26例,受伤机制均为扭伤,CT 检查显示后踝骨折后外侧为主要骨块,内踝后丘为单独骨块,待局部皮肤条件允许,在俯卧位,采取后内、外侧联合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本组24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4~21个月,平均16个月。根据 Olerud 和 Molander 踝关节骨折评分标准评分,优19例,良5例,优良率100%。结论对此类特殊类型骨折,优先复位内踝后丘,并以此为复位标志复位后踝,疗效满意。

  • 微型钛板与带线螺钉在颈后路手术中应用的疗效对比

    作者:张邵军;李会军;庞伟峰;李东利;苏巍;姚栋;郭大兴;齐峰

    目的:比较 Arch 微型钛板固定与带线锁定螺钉悬吊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6年3月至2011年8月我院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手术治疗的4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开门节段均为 C3~7。其中带线锁定螺钉悬吊门轴固定25例(悬吊固定组),Arch 微型钛板固定开门侧22例(钛板固定组)。统计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外固定时间、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轴性症状、手术前后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改善率、颈椎总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变化,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颈椎 CT 轴位像测量的开门幅度变化等,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47例患者中,43例获得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6~28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率91.49%。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均包括性别、年龄、术前 JOA 评分和 ROM 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及随访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轴性症状、ROM、开门幅度变化等。Arch 微型钛板固定组在手术费用上较带线锁定螺钉悬吊固定组略高,术后颈托外固定时间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ROM 变化小,开门幅度变化小,但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项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悬吊固定组出现 C5神经根麻痹1例。结论 Arch 微型钛板内固定和带线锁定螺钉悬吊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术中均可有效防止开门椎板的再关门,Arch 微型钛板内固定可为开门的椎板提供即刻、更稳定的固定,减低潜在的再关门风险,缩短术后外固定时间,减少或减轻轴性症状的发生,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 经后入路“漏斗”法植钉治疗上胸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分析

    作者:严小虎;杨红胜;曹宗瑞;常山;隋曌

    目的:探讨经后入路“漏斗”法植钉治疗上胸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8月至2015年5月,6例上胸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患者采用“漏斗”法植钉,行后路脊髓减压、后凸矫形治疗。采用 ASIA 分级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Ozdemir 评定标准评定植骨愈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8~24个月,6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后凸角纠正(11.0±3.3)°;植骨愈合好,内固定无松动、断裂,ASIA 分级较术前改善。结论“漏斗”法植钉后路脊髓减压及后凸矫形治疗上胸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疗效确切。

  • 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苏建成;包杰;曾月东;左文建

    目的:将经皮椎间孔镜(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与椎板开窗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治疗方式的优劣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4年我院行 PT-ED 手术和再次椎板开窗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76例。其中经皮椎间孔镜治疗(PTED 组)36例,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为40例(对照组)。通过术后随访,记录并评价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卧床时间、VAS 评分、功能障碍指数评定(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PTED 组患者手术时间(1.3±0.2)h,术中出血量(20.0±6.5)mL,住院时间(4.5±1.2)d,术后卧床时间(1.3±0.4)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病例术前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 ODI 值与术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与椎板开窗术并无明显差异,但在卧床时间等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可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工作中开展和推广,但要严格把握适应证。

  • 局部换药法治疗伴随内固定的同种异体骨移植排斥反应

    作者:董献成;荆鑫;郭文龙

    目的:探讨局部换药法治疗伴随内固定的同种异体骨移植排斥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23例伴随内固定的同种异体骨移植排斥反应病例采取单纯换药的方法治疗,在排斥反应早期,予充分引流渗出液。中后期,采取单纯局部换药方法,即首先采用碘伏棉球消毒创面周缘,再以双氧水、生理盐水棉球擦拭创面。注意保留创面中心失活组织,不给予刮除和彻底清创,渗出物减少时仅于创口置表浅少量引流条并逐渐去除。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36个月,平均22个月。1例病例拒绝换药处置,予清创,去除异体骨等措施治疗。1例术后半年并发迟发性感染,取除内固定后抗感染治疗治愈,其余患者单纯换药创口均成功愈合。换药时间7~30 d,平均18 d。结论对于伴随内固定的同种异体骨移植排异反应,可通过单纯局部换药法治疗。

  • 肘关节后脱位合并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手术疗效分析

    作者:梁卫东;李立东;王志生;齐威;苏立新;李力更

    目的:探讨肘关节后脱位合并尺骨冠状突骨折手术疗效。方法2009年4月至2013年10月我科采用手术治疗肘关节后脱位合并尺骨冠状突骨折3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20~55岁,平均32.6岁。根据Regan-Morrey 分型,肘关节后脱位合并Ⅰ型冠状突骨折5例,Ⅱ型14例,Ⅲ型11例。根据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ROM、并发症和 Broberg-Morrey 评分系统对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随访6~21个月,平均13.5个月。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8周,均未发生肘关节再脱位。肘关节屈伸 ROM 丧失大于10°者4例,旋转 ROM 丧失大于10°者2例,1例轻度异位骨化。Broberg-Morrey 肘关节功能评分,其中优18例,良7例,可3例,差2例,总优良率83.3%。结论手术治疗肘关节后脱位合并尺骨冠状突骨折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 “P”形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作者:笪晓伟;李启中;郭海欧;梁锐康

    目的:评价“P”形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80例髌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方法分为实验组(“P”形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和对照组(常规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分析两组患者骨折愈合、克氏针松脱、张力带脱套、克氏针尾痛及针尾穿破皮肤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克氏针松脱0(0%)例、张力带脱套0(0%)例、克氏针尾痛2(4.9%)例及针尾穿破皮肤0(0%)例较对照组少,骨折愈合时间无差别。结论“P”形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手术方法操作简单、内固定牢靠且并发症少,临床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 掌侧与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比较研究

    作者:康宝林;王东建;张鑫

    目的:研究掌侧入路与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C 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 C 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接受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接受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内固定效果、腕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周、1个月以及3个月时,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075~0.215,P >0.05);两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8,P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629,P <0.05)。结论掌侧入路与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C 型桡骨远端骨折均能取得相当的内固定效果以及腕关节功能改善效果,但掌侧入路手术能够更为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经 Quadrant 通道 TLIF 联合对侧 Wiltse间隙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

    作者:李鹏;侯秀伟;胡军华;徐永辉;吴广良

    目的:探讨经 Quadrant 通道一侧微创 TLIF 联合对侧经 Wiltse 间隙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6月至2013年3月,采用经 Quadrant 通道一侧微创 TLIF 联合对侧 Wiltse 间隙固定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46例,男29例,女17例;年龄44~68岁,平均56.8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21例,腰椎管狭窄症13例,腰椎滑脱症12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下腰痛评分标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临床疗效。结果4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24个月,平均为17.6个月。平均手术时间(135.28±25.32)分,平均术中出血(189.19±58.63)mL,平均术后引流量(89.20±17.26)mL。术前VAS评分平均(8.12±1.34)分,末次随访时为(3.16±0.67)分,术前 JOA 评分平均(15.36±3.27)分,术后末次随访时为(21.19±1.51)分,术前及术后有明显差异。结论 Quadrant 通道一侧微创 TLIF 联合对侧 Wiltse 间隙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方式,具有术中及术后出血少、机体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等优点,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手术方式。

  • 两种椎管减压方法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严重椎管受压的比较

    作者:沈友银;杨月舟;汤龙海;孙振中;殷渠东

    目的:探讨两种椎管减压方法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严重椎管受压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4年5月,86例患者行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加保留椎板椎管减压(试验组43例)或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对照组43例),男50例,女36例;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34.5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1周和术后12个月随访时椎体后缘高度、残留椎管受压,以及末次随访时神经损伤 Frankel 分级恢复和腰背痛 VAS 评分。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周和术后12个月两组椎体后缘高度和残留椎管受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除完全性神经损伤外,不全性神经损伤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两组不全性神经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保留椎板椎管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严重椎管受压与椎板切除椎管减压的复位减压效果相近,而手术创伤和腰背痛更轻。

  • 皮质骨板联合髁钢板治疗全膝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作者:钟航;杨静;裴福兴;沈彬;周宗科;康鹏德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3例膝关节假体周围骨折病例,均为 Rorabeck Ⅱ型(Kim ⅠB 型),其中男5例,女8例,年龄58~79岁,平均年龄66.9岁。13例均采用解剖型股骨髁锁定钢板固定,其中7例联合异体皮质骨板钢丝捆扎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3.3个月。术后1个月时HSS评分平均(71.2±6.0)分,半年时平均(91.6±4.1)分,末次随访时平均(94.1±2.6)分。所有病例无内固定失败情况发生,至术后第6个月随访时骨折均达临床愈合,未见假体松动,膝关节屈伸功能良好,活动度可达90°~120°,无明显疼痛。结论对假体稳定的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采取解剖型股骨髁锁定钢板;对假体稳定的,但骨质条件差、骨质疏松、粉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采取解剖型股骨髁锁定钢板结合异体皮质骨板捆扎可获得良好的术后效果。

  • 颈椎间盘置换与融合治疗退变性颈椎间盘疾病的 Meta 分析

    作者:石青鹏;朱永林

    目的:系统性评价颈椎间盘置换与颈椎间盘摘除和融合治疗单节段退变性颈椎间盘疾病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Cochrane Library、Ovid、SpringerLink、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杂志及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用 RevMan 5.1软件对效应量进行 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 SF-36评分(MD =0.98,95% CI:-0.33~-2.29,Z =1.46,P =0.14)、并发症(OR=0.60,95% CI:0.34~1.04,Z =0.93,P =0.07)及再次手术率(OR =0.52,95% CI:0.26~1.05,Z =1.83,P =0.07)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MD =-2.74,95% CI:-4.57~-0.91,Z=2.93,P =0.003)、颈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MD =-2.84,95% CI:-4.85~-0.84,Z =2.78, P =0.005)及上肢疼痛 VAS(MD =-1.84,95% CI:-3.07~-0.61,Z =2.92,P =0.003)上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单节段退变性颈椎间盘疾病中,融合组在疼痛症状和颈部功能方面的疗效差于置换组,在并发症、再次手术率、SF-36方面无明显区别,此结论仍需要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 椎间植骨量对腰椎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后融合效果的研究

    作者:郝建学;周斐;钟娜;陈美青;冯伟;涂鹏发;杨斐;闫崇超;刘锁利;李雪波

    目的:探讨研究植骨量对于椎间融合成功率及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行腰椎后路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98例,均给予采取后路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椎间植骨+ cage 植入椎间融合手术,术中分别给予植入4 mL、5 mL、6 mL 骨粒,给予打压后植入 Cage,给予行椎弓根钉棒固定系统加压固定。3组病例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定期随访,进行 CT 检查及患者功能评分检测,通过对3组患者植骨粒体积、临床效果改善率、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变化等进行对比,评估不同植骨量椎体植骨融合术后效果。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28个月,平均21个月。三组 VAS 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ODI 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采用 Macnab 标准评价临床结果 A 组优良率为90.3%,B 组为91.0%,C 组为91.2%,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A、B、C组椎间隙高度变化分别为(8.7±1.7)mm、(9.8±1.7)mm、(10.1±1.8)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年复查腰椎 CT 片提示:三组椎间融合成功率均较高,B 组、C 组其椎间植骨融合率明显高于 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植骨量在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但随着植骨量的增加,术后影像学评价效果显示植骨量越大早期植骨融合率越高,减小了椎间隙高度丢失。长期随访显示植骨量低于5 mL 存在植骨不融合隐患,因此建议椎间植骨量应达5 mL 以上。

  • 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治疗Ⅲ型 Kummell 病疗效观察

    作者:黄吉军;冯新民;杨建东;陶玉平;张亮;韩奎敬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Ⅲ型骨质疏松性骨折不愈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3例Ⅲ型骨质疏松性骨折不愈合患者,本组男性5例,女性8例;年龄61~82岁,平均72.6岁。Frankle 分级:C 级3例,D 级7例,E 级3例。患者均行 X 线片、CT 和 MRI 检查。所有患者全身麻醉后先行体位复位,再行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同时测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受累节段矢状面 Cobb 角。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80±16)min,出血量为(110±30)mL,平均住院时间为(6.1±2.2)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6个月。VAS 评分、ODI 评分、伤椎前缘高度、Cobb 角术后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 <0.05),术后末次随访患者 Frankel 分级,E 级11例,D 级2例。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结合手法复位,行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Ⅲ型骨质疏松性骨折不愈合安全有效,是可行的手术方式。

  • 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术期血液管理策略研究

    作者:曾昭勇;魏鲁青;张健平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血液管理方法。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我院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患者132例,随机分成四组:实验组32例采用自体血回收(preoperative autologous blood donation, PAD)联合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cute normovolemic hemodihtion,ANH),对照一组30例单纯采用 PAD,对照二组40例单纯采用 ANH,对照三组30例仅予以术后封闭式负压引流(closed suction drainage,CSD),对比四组的术后失血量以及异体血输注量等。结果实验组及对照一组术后1 d 时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及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无明显变化(P >0.05),而对照二组及对照三组显著降低(P <0.05);四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实验组的贫血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各对照组(P <0.05);实验组的急性失血量以及异体血输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PAD 联合 ANH 应用于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血液管理有利于减少术后异体血输注量以及术后急性失血量,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专家型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初期疗效

    作者:沈松坡;强华;赵尔弘

    目的:评价 AO 专家型胫骨髓内钉(expert tibia nail,ETN)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自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应用 ETN 治疗的17例胫骨远端骨折,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34.2岁(20~57岁);闭合性骨折10例,开放性骨折7例(Gustilo Ⅰ型5例,Gustilo Ⅱ型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闭合复位 ETN 内固定术,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情况及二次取出手术时的手术时间、出血及并发症等的情况。术后根据 Joh-ner-Wruhs 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所有纳入病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手术时间平均62 min(38~94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47 mL(35~80 mL)。至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 X 线片显示骨折愈合良好。根据 Johner-Wruhs 评分标准,优16例,良1例,优良率100%。无感染、断钉、畸形愈合、骨不愈合等并发症。至成文时有8例取出内固定,二次手术容易,手术时间平均43 min(27~60 min),创伤与初次手术相当。结论专家型胫骨髓内钉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一种可靠的固定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小,固定坚强,并发症少,取出容易等优点。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位置变化的影像学研究

    作者:贺强;卿忠;姚舒馨;赵光辉;孙相祥

    目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影像学参数对手术技术的判断和假体松动的早期发现都是十分重要的,但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影像学参数会受到下肢位置变化的影响,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下肢位置变化与膝关节置换术后影像学参数的关系。方法对2014年9月到2015年5月我科收治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2名患者进行测量分析,从患者胫骨外旋20°到内旋25°每内旋5°摄一次前后位全长 X 线片,测量 X 线片中下肢力学轴线角度、下肢解剖轴线角度和胫骨解剖轴的角度的数据,获得下肢位置变化与膝关节置换术后影像学参数的关系。结果在内旋下肢的过程中,下肢力学轴线角度从胫骨外旋20°的内翻3°变成胫骨内旋20°的外翻2°,下肢解剖外翻角从胫骨外旋20°的外翻7.57°减小为胫骨内旋20°的外翻3.71°,胫骨解剖轴的角度从胫骨外旋20°的内翻1.6°减小到胫骨内旋20°的外翻1.4°。结论拍摄前后位 X 线平片时应该明确下肢的解剖标志的旋转位置,以避免下肢旋转而导致的测量误差。

  • 膝关节镜下髁间窝成型术后疗效分析

    作者:白成瑞;杨金江;刘凤岐;鲁英;于浩淼

    目的:通过对合并股骨髁间撞击症的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关节镜下髁间窝扩大成形术的疗效分析,总结髁间撞击症的膝关节镜下治疗效果。方法我科自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膝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合并股骨髁间撞击症患者60例,共72膝。其中男22例,女38例;年龄42~69岁,平均(53.6±11.2)岁。以上患膝均接受关节镜下髁间窝扩大成形手术治疗并定期随访。对患膝术前术后屈曲伸直角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Lysholm 评分进行评估比较,总结疗效。结果随访12~24个月,平均17.5个月。术后1年时平均伸直角度由(12.1±4.5)°变为(4.6±2.7)°,平均屈曲角度由(88.3±9.8)°增大到(93.2±8.5)°,VAS 评分由(8.16±0.92)分下降至(2.43±0.56)分(P <0.05)。Lysholm 评分由(71.3±7.1)分提高到(88.6±6.5)(P <0.05)。屈曲畸形、疼痛和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在膝关节镜下进行髁间窝扩大成形术,可以有效地改善膝关节屈曲畸形,消除疼痛,改善功能,是一种理想有效的治疗方式。

  • 椎间孔镜靶向穿刺新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曾月东;苏建成;谢伟;谭平先;包杰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靶向穿刺新技术减少经皮椎间孔全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TELD)的 X 线暴露和避免穿刺并发症的方法。方法运用我科自主研发的腰椎间盘突出靶点瞄准仪及靶向穿刺新方法,对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 PTELD 手术,对术中的 X 线透视次数、靶向穿刺准确性、疼痛反应程度和术后的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MacNab 评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靶向穿刺准确性:穿刺一次成功38例(82.6%),穿刺2次6例(13.1%),穿刺3次2例(4.3%)。局麻下置入套管疼痛反应:轻度37例(80.4%),中度8例(17.4%),重度1例(2.2%)。平均 X 线透视次数5.6次。无神经损伤、大血管损伤和硬膜囊撕裂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10.6个月,术前术后 VAS 评分和 ODI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个月进行 MacNab 疗效评定:优38例,良6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5.7%。结论腰椎间盘突出靶点瞄准仪引导靶向穿刺新技术能有效减少 PTELD 的 X 线暴露,降低手术风险,减轻疼痛反应,对 PTELD 初学者有很好的帮助。

  • Zero-p 与钛板+ cage 内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近中期疗效对比

    作者:陈昆;蔡惠民;陈荣滋

    目的:讨论 Zero-p 与常规钛板内固定系统在治疗颈椎间盘突出近期、中期疗效上的差异。方法2009年6月至2010年7月我科采用颈前路减压、Zero-p 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23例,同时期采用常规颈前路减压、钛板加 Cage 植骨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25例,分别比较两组在术前及术后1年、5年随访中 Ba-zaz 吞咽困难分级、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Japan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症状改善率、颈椎功能障碍指数( the 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摄颈椎 X 线片评价植骨融合程度、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及相邻节段异位骨化的发生。结果Zero-p 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低于钛板 cage 组,术后1年症状改善率、JOA 评分、NDI 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中期疗效评价中,两组患者极少发生内固定相关并发症;Zero-p 相较于常规钛板内固定,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低相邻节段异位骨化发生方面具有优势。结论 Zero-p 相较于常规钛板内固定能有效降低吞咽困难发生,两组近期疗效相当,Zero-p 中期疗效优于常规钛板内固定。

  •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髌股关节骨关节炎发病机制

    作者:李泽成;吕松岑

    前交叉韧带是膝关节重要结构,损伤后可造成膝关节不稳及生物力学改变。前交叉韧带损伤很常见,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后可以达到良好效果,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但人们逐渐意识到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影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躯体活动,需要得到足够重视,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是预防其发生的关键。作者对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就 ACLR 术后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

  •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月骨坏死1例

    作者:王洪宾;曾文超;梁文勇;刘淑永;岳震;杨祥雷;郭洪敏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原因未明,以多系统或器官病变和血清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SLE 引起骨坏死并不少见,常见部位为髋关节,其他部位如膝关节、踝关节、肩关节或肘关节也有报道,并发月骨坏死病例极为少见,现予以报道2013年底我院收治的1例患者。

  • 关节镜下经后内侧入路检查及治疗后交叉韧带囊肿

    作者:李元耿;时华南;孙刚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囊肿较少见,后交叉韧带囊肿的发生多与慢性损伤有关[1]。以往均行切开手术治疗,随着膝关节镜技术日益成熟,部分医生已经能经后内侧入路检查和治疗后交叉韧带囊肿。关节镜下经后内侧入路能清晰显露囊肿,可将囊肿进行切除同时避免神经血管损伤。较开放手术取得更好效果。我院于2003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囊肿2例,经后内侧入路关节镜下囊肿切除治疗,随访1年,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 橡皮筋持续牵张结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廖军

    随着社会进步,生产工具及交通工具的不断发展,各种原因导致肢体严重创伤并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成为当今创伤医学棘手的难题。为了寻求更好的修复方法,我院从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采用橡皮筋持续牵张结合封闭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取得了良好效果。

  • miRNA146a对软骨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清;杨静;陈经勇;李钟;张鹏;毕梦娜;张上上;朱江伟;鲁丽莎

    目的:研究在正常软骨细胞及中期和晚期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软骨细胞中激活或抑制 miRNA146a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xth factor,VEGF)表达的变化规律,探索 miRNA146a 在 OA 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正常人膝关节软骨4例,OA 患者膝关节软骨12例。OA 组又依据 Kellgren-Lawrence 的放射学诊断标准分为中期和晚期 OA。通过化学转染的方法转染 miRNA146a mimic 或 miRNA146a inhibitor 于各组软骨细胞,测定激活或抑制 miRNA146a 后,VEGF 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正常人软骨细胞中激活 miRNA146a 后,VEGF 的蛋白水平较对照组及抑制组均出现明显的上升,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抑制 miRNA146a 后,VEGF 蛋白水平下降,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期 OA 软骨细胞表达 VEGF 水平高于晚期 OA 软骨细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期 OA 软骨细胞激活 miRNA146a 后,VEGF 的蛋白水平上升,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抑制 miRNA146a 后,VEGF 的蛋白水平下降,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晚期 OA 软骨细胞激活 miRNA146a 后, VEGF 的蛋白水平上升,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晚期 OA 软骨细胞抑制 miRNA146a 后,VEGF 的蛋白水平下降,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NA146a 可调控软骨细胞 VEGF 表达,从而参与 OA 的发生、发展。关键词:骨关节炎;miRNA146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RNA 干扰

  • 关节软骨下骨缺损植入不同填充物对关节软骨早期组织形态的影响

    作者:梁青福;王翀;蒋昆利;秦旭栋;王俊江;田征

    目的:研究关节软骨下骨缺损行骨移植或骨水泥修复后,关节软骨的早期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3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 A、B、C、D 四组,在胫骨内侧髁距胫骨平台关节面5 mm 处,模拟临床膝关节周围良性骨肿瘤局部病灶刮除术,建立关节软骨下骨缺损动物模型,分别填充不同材料修复骨缺损( A 组自体髂骨、B 组骨水泥、C 组骨水泥联合自体髂骨、D 组空白对照)。术后4周取造模侧胫骨平台关节软骨行大体观察、HE 染色组织学观察,观察关节软骨的早期形态学改变。同时将各组组织学观察结果行软骨退变的病理学 Mankin 评分,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体观察:A 组与正常关节软骨接近,关节软骨表面光滑平整,浅蓝白色,无裂纹、糜烂及溃疡形成;B 组表面粗糙,苍白或灰黄色,滑膜增生,部分有骨赘及软骨塌陷形成;C 组表面光滑,发黄,滑膜增生;D 组关节软骨表面光滑,颜色较A组稍深,基本与A组相似。组织学HE染色观察:A组6例正常,2例表现为早期退变,Mankin评分为(0.875±1.642)分;B 组7例表现为中期退变,1例表现为早期退变,Mankin 评分(6.875±0.991)分;C 组6例表现为早期退变,2例正常,Mankin评分为(3.250±2.053)分;D组5例表现正常,3例表现为早期退变,Mankin评分为(1.500±2.138)分。A 组与 D 组间及 A 组与 C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与 A 组间及 B 组与 C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在关节软骨下骨缺损程度相同的情况下,自体骨对早期关节软骨的影响小,骨水泥加重关节软骨的损伤,骨水泥与关节软骨间填充部分自体骨可减轻或延缓骨水泥对关节软骨的损伤。

  • 山西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山西省首届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培训班通知

    作者:山西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工作委员会

  • 德国外科医生-Friedrich Trendelenburg

    作者:马技;张民

    Friedrich Trendelenburg(1844—1924),德国著名外科医生,被誉为19、20世纪伟大的外科医生之一,同时也是杰出的创新者、教育者。以其名字命名的“垂头仰卧位”闻名世界,该体位一直延续使用至今。

  • 怎样写好讨论?

    作者:

    讨论是对研究结果进行阐明、推理和评价,因文而异,写法较自由。但要注意以下问题:a)总结主要的研究结果,解释研究结果;b)当前研究与以往的相关研究进行比较,阐明本研究对以往的研究是支持还是反对,理由何在;c)研究结果推导新观点、新假设;d)提出今后的探索方向。如果介绍的是一种新的手术方法,需要阐述新手术的优点,与传统手术的比较;手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术中的要点及注意事项;手术的疗效及并发症。讨论字数不宜过多,一般在2000字左右;问题不宜太散,有3~4个即可;注意要内容条理,结构清晰,语言精炼。

  • 怎样写好摘要?

    作者:

    关键词:
  • 快速康复外科在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应用的效果评价

    作者:刘沛珍;张瑞英;郑新意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50例全膝关节置换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按照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围术期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综合措施,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来评价关节功能及疼痛的改善程度。结果患者术后平均 HSS 评分和关节活动度均高于术前水平,同时,术后 VAS 评分低于术前。结论快速康复外科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疼痛减轻,未发生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 脊髓医学(第2版)正式出版

    作者:

    关键词: 脊髓 医学
实用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