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实用骨科杂志

实用骨科

实用骨科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Orthopaedics 실용골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影响因子: 1.2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5572
  • 国内刊号: 14-122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2-17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骨科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山西
  • 主编: 卫小春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空心钉钢丝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临床分析

    作者:冯锡光;张敏;唐俊;胡广健

    目的 研究分析采用切开复位空心钉钢丝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受治疗的20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男13例,女7例;年龄16~65岁,平均(42.5±12.3)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空心钉钢丝内固定治疗,观察分析患者术后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20例患者全部进行随访,其中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为优11例,良6例,中3例,差0例.结论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空心钉钢丝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显著,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应用Ilizarov架牵引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陈旧性胫骨干骨折

    作者:郑永红;刘金榜;罗耀超;何雨;樊明堂

    目的 探讨Ilizarov架在胫骨干陈旧性骨折带锁髓内钉手术中的复位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自2006年8月至2013年6月应用Ilizarov架术中牵引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26例陈旧性胫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疗效.结果 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18个月,平均8个月.本组均闭合复位成功.术中C型臂及术后X线检查,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或功能复位,无骨不愈合发生;无感染发生.结论 应用Ilizarov 架牵引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陈旧性胫骨干骨折,手术操作方便、创伤小、疗效满意.

  • 高频彩超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刘青秀;李霞

    目的 探讨术前应用高频彩超定位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血管的方法.方法 术前采用高频彩超检测患肢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血管,依据管径粗、流速快、走行距离短的穿支血管体表定位设计皮瓣,比较术前定位检测结果与术中观察情况是否一致.结果 本组共发现拟设计皮瓣范围内的穿支血管28支,均经术中证实,准确率为100%.术中见穿支血管走行方向与术前彩超检测基本一致,沿穿支血管追踪分离肌肉或肌间隔至血管主干,均按照术前设计成功切取皮瓣.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皮瓣外形、色泽、质地良好,出汗情况和感觉恢复情况可.结论 术前应用高频彩超体表定位能有效提高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切取的准确性.

  • Quill缝线在腰椎手术切口闭合中应用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肖伟;殷剑;孙俊刚;缪晓刚;李祖涛;袁宏

    目的 探讨自锚定双向锯齿缝线在腰椎手术切口闭合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83例拟行后路腰椎手术的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3例为Quill可吸收自封缝线双向逐层缝合切口至皮内,对照组40例为强生爱惜康缝线逐层缝合至皮内,两组皮肤终由“U”形钉缝合表皮切口,术毕统计手术切口的长度,缝合所需的时间;术后观察切口愈合情况、术区引流量及住院期间换药次数.结果 实验组缝合所需时间、术区引流时间及住院期间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中有1例发生切口局部渗出,切口不愈合,给予清创缝合后正常愈合.两组患者中无一例发生切口红肿、流脓,其他观察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锚定双向锯齿缝线具有提高手术效率、缩短缝合时间、减少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期间换药次数等优势,可广泛在脊柱类开放性手术缝合中应用.

  • 重建接骨板治疗胸骨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梁洪杰;陈长河;李冀;焦祥

    目的 评价胸骨骨折重建接骨板手术内固定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对15例外伤导致移位明显的胸骨骨折患者进行胸骨骨折切开复位重建接骨板内固定术,其中男14例,女1例;年龄26~ 55岁,平均46岁.结果 15例患者X线检查提示胸骨骨折愈合良好,临床效果满意.无远、近期切口感染及前胸活动受限及局部皮肤明显不适,无再骨折、内固定物松动、脱位.结论 采用重建接骨板治疗胸骨骨折有简便易行、固定牢固、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经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外侧双小切口结合钢板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作者:黄文海;潘月勤

    目的 探讨采用外侧双小切口入路,结合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累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对切口并发症及足踝功能的影响.方法 自2008年2月至2013年5月,采用外侧双小切口入路,有限切开暴露并复位跟骨,插入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30例(32足).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25 ~ 65岁,平均39.8岁.骨折依据Sanders分型,其中Ⅱ型14足,Ⅲ型16足,Ⅳ型2足.测量术前、术后B(o)hler角和Gissane角并进行比较.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对患足术后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30例获得12 ~24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15个月.切口没有发生感染和坏死.术后B(o)hler角和Gissane角比术前明显改善.所有跟骨骨折均一期骨性愈合.取钢板时间10~18个月,平均12.3个月.根据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分,优15足,良13足,可4足,优良率87.5%.结论 外侧双小切口,切口并发症少,结合跟骨钢板牢固固定,使患者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治疗累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 动静力型髓内钉及弹性髓内钉治疗胫腓骨干骨折

    作者:刘德俊;严晨;李关兴

    目的 探讨动静力型交锁髓内钉及钛弹性髓内钉治疗胫腓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9年10月至2013年10月,25例胫腓骨干中下段骨折患者,男17例,女8例;年龄22~ 65岁.左侧13例,右侧12例.胫骨使用动静力型交锁内钉内固定,腓骨采用钛弹性髓内钉内固定.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 ~48个月.按照Johner-Wruhs 评价标准评定,优18例,良6例,可1例,未出现感染病例,无骨不连病例,无断钉病例.结论 动静力型交锁髓内钉及钛弹性髓内钉治疗胫腓骨干骨折,创伤小、愈合率高、皮肤软组织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股骨远端单髁锁定板治疗Hoffa骨折

    作者:王永

    目的 探讨股骨远端单髁锁定板治疗Hoffa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采用股骨远端单髁锁定板复位固定的Hoffa骨折8例,男5例,女3例;年龄32 ~78岁,平均46.2岁.根据Letenneur股骨髁冠状面骨折分类方法分类,Ⅰ型3例,Ⅱa型2例,Ⅱb型1例,Ⅲ型2例.根据骨折的类型和伤情特点分别采用膝关节前外侧或前内侧入路、开放复位、股骨远端单髁锁定板固定治疗.结果 经过5~34个月,平均18.2个月的随访,8例均获得骨性愈合,无骨折不愈合、感染、骨块移位、内固定松动和股骨髁缺血性骨坏死发生.根据Letenneur等的Hoffa骨折术后功能恢复评估标准综合评估,优良7例,可1例,优良率为87.5%.结论 Hoffa骨折是一种少见的股骨髁部骨折,属关节内不稳定骨折,不论是否存在移位,均应早期切开解剖复位、坚强固定.手术时膝关节前外侧或前内侧入路常用,固定方式较多,临床效果不一.解剖型股骨远端单髁锁定板为临床治疗HAoffa骨折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固定物选择.

  •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近期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分析

    作者:王伟;李安军;李锦华;卜志勇;赵宙;施永彦

    目的 分析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改变.方法 回顾2012年9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行单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30例,其中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21例,于术前及术后7d、1个月、3个月、6个月行临床评估和影像学数据采集.使用Odom评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通过颈椎正侧位、动力位X线片观察颈椎整体、置换节段脊柱功能单位的曲度及活动度,以及置换节段相邻节段的活动度.结果 21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6~9个月,平均6.8个月.NDI评分自术前(40±8.4)分下降到末次随访的(12±7.3)分(P<0.05),JOA评分由术前(9±3.2)分提高到末次随访的(13.6±3.0)分(P<0.05),上肢疼痛VAS评分由术前(7.6±1.6)分下降至末次随访(1.8±0.4)分(P<0.05).术后3个月颈椎曲度、置换功能节段曲度、颈椎活动度及置换功能节段的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3、6个月邻近节段活动度无明显改变.结论 人工颈椎间盘假体行椎间盘置换术临床效果可靠,影像学资料显示术后可改善颈椎整体及置换节段曲度和活动度,保留临近节段活动度.

  • 复杂肢体离断再植的临床治疗体会

    作者:曾文超;郭洪敏;王洪宾;刘淑永;梁文勇;纪林善;颜景坤;王帅

    目的 笔者对收治的复杂性肢体离断再植手术治疗进行分析,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性意见,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自2009年6月至2014年4月共收治12例患者进行肢体离断再植手术,骨骼一般短缩3 ~5 cm,2例患者因血管缺损进行血管桥接,重要肌肉功能一期予以修复,不能修复者二期行功能重建手术.对于皮肤及软组织缺损面积较大,骨质及肌腱外露者,一期可使用封闭式负压吸引闭合伤口,二期行皮瓣修复手术.结果 12例肢体再植全部成活,1例术后出现静脉危象,行血管探查术后成活.后期随访,外观及功能较为满意.结论 对于临床上的复杂性肢体离断再植手术,在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证的同时,应同样重视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治疗.

    关键词: 复杂 断肢 再植
  • Herbert螺钉与钢板治疗MasonⅡ型桡骨小头骨折临床分析

    作者:陈鹏;傅德皓

    目的 比较Herbert螺钉与微型钢板治疗MasonⅡ型桡骨小头骨折的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 自2010年6月至2014年8月采用Herbert螺钉和微型钢板分别治疗MasonⅡ型桡骨小头骨折24例,其中男18例,女6例;年龄20~50岁,平均30.5岁.12例行切开复位Herbert螺钉固定,12例行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固定,均术后1周开始功能锻炼.术后定期行肘关节正侧位X线检查,采用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判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6 ~16个月的随访,平均11个月.Herbert螺钉治疗评分结果:8例97分,3例85分,1例78分;优8例,良3例,一般1例,优良率为91.7%.微型钢板治疗评分结果:6例96分,4例86分,2例68分;优6例,良4例,一般2例,优良率为83.3%.结论 用Herbert螺钉治疗MasonⅡ型桡骨小头骨折具有暴露切口小、复位满意、固定可靠、避免跨越“安全区”的优点,同时有效的减少了异位骨化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 单侧穿刺PKP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作者:李鲲;赵胜豪;勘武生;张坤;苗润生

    目的 评价单侧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单侧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60例86椎,其中男18例,女42例;年龄58~83岁,平均68.5岁.均为新鲜骨折,均有明显腰背部疼痛不适,无脊髓、神经根受损症状和体征.术前CT显示椎体后壁完整.MRI显示伤椎在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经皮单侧椎弓根穿刺球囊扩张,填充骨水泥.测量术前、术后正侧位X线片椎体高度及后凸畸形角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随访观察患者术前、术后腰背疼痛、日常功能等改变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评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6 ~ 24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腰背部疼痛迅速缓解,随访期间疗效满意,椎体高度明显恢复,后凸畸形得以改善,伤椎高度无明显丢失.7例术后再发其他椎体压缩性骨折再次入院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得以改善,术后椎体高度及后凸角度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 <0.05,P<0.01),术后VAS评分及Oswestry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单侧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矫正后凸畸形,迅速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满意.

  • 岷县地震24例骨折伤员的病情特点及救治措施

    作者:杨巧巧;王飞;张怡;杨彩

    目的 探讨岷县地震后伤员四肢和脊柱骨折的病情特点及救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研究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2013年7月22日至2013年8月13日收治的岷县地震骨折伤员24例53处骨折,男14例,女10例;年龄5 ~63岁,平均39.4岁.开放性骨折6例,闭合性骨折18例;上肢骨折13处,下肢骨折17处,脊柱骨折5处,骨盆骨折2处,肩胛骨骨折1处,颅骨骨折5处,其中合并肋骨骨折10处.采用分类检伤,多学科合作控制病情,分次手术等方法积极救治,术后采取心理及康复等综合措施.结果 全部病例均得到及时准确的救治,无死亡、无院内感染、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岷县地震后送伤员病情复杂,应分类检伤,根据其临床特点予以个体化救治,并行综合治疗,包括原发病、相关并发症治疗、康复及心理等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 地震伤 骨折 伤员 治疗
  • 髋关节镜下治疗成人进行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盂唇撕裂

    作者:李梁;蒲昭德;吴海山

    目的 探讨髋关节镜下治疗成人进行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合并盂唇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9例确诊为轻度DDH(Cowel分型1-2型),无明显骨关节炎,确诊合并有髋臼盂唇撕裂,经保守治疗无效,但尚未达到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标准的患者,施行髋关节镜下髋臼盂唇修补缝合术.采用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analogue score,VAS)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年,平均(2.4±1.05)年,术前HHS评分平均为(74.1±6.1)分,末次随访平均为(83.0±9.7)分.术前术后HH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2.62,P<0.05);术前VAS评分平均为(3.7±1.0)分,末次随访VAS评分平均为(2.1±1.6)分,术前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8,P<0.05).结论 对于DDH合并盂唇撕裂,无明显骨关节炎表现的患者,通过关节镜下修补损伤的盂唇,可在术后早期有效缓解疼痛并改善功能.

  • Philos钢板结合同种异体骨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外科颈骨折

    作者:钱臣

    目的 研究Philos钢板结合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总结在骨质疏松性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治疗过程中的经验.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入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骨科的25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外科颈骨折,采用Philos钢板结合同种异体骨移植的治疗方法,术后指导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并在随访期内对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25例患者获得12~18个月随访,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25例均骨性愈合,其中优8例,良14例,可3例,优良率88.0%.结论 采用Philos钢板结合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外科颈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靠,患者可以早期锻炼,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

    作者:江君;任爽;何涛贞;马会旭;杨立勋;刘敏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不同类型儿童股骨颈骨折的复位效果、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自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儿童股骨颈骨折21例,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3 ~ 14岁,平均12.5岁.按Delbet分型,Ⅰ型4例,Ⅱ型10例,Ⅲ型5例,Ⅳ型2例;均为闭合骨折,无合并损伤.所有患者采用C型臂X线机引导下骨折闭合复位,复位满意后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并予以针吸减压.结果 所有患儿均得到随访,随访12~28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复位评定:Ⅰ型好1例,可2例,差1例;Ⅱ型好3例,可6例,差1例;Ⅲ型好3例,可2例,差0例;Ⅳ型好1例,可1例,差0例.Ratliff评定治疗效果:Ⅰ型优1例,良1例,中1例,差1例;Ⅱ型优7例,良1例,中1例,差1例;Ⅲ型优4例,良1例,中0例,差0例;Ⅳ型优2例,良0例,中0例,差0例.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无骨折不愈合,1例骺板早闭,1例髋内翻,1例股骨头坏死,1例针道感染.Ⅰ型骨折并发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骨折.结论 采用C型臂X线机引导下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创伤小,治愈率高,疗效可靠.但本组仅有21例患者,样本量较小,长期疗效还需较多病例长期随访观察.

  • 线缆钢板与锁定钢板治疗B1型假体周围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韩俊柱;朱勋兵;韩冠生;陈辉

    目的 探讨线缆钢板与锁定钢板治疗温哥华B1型假体周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9年6月至2013年2月手术治疗B1型假体周围骨折24例,其中锁定钢板固定12例,线缆钢板固定1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4例均获随访,锁定钢板组切口、出血量较小(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1例出现骨折不愈合、假体松动,1例出现骨折延迟愈合.线缆钢板组1例出现骨折延迟愈合、骶尾部褥疮.两组骨折愈合率均大于90%.结论 锁定钢板与线缆钢板各有优势,皆是治疗此型骨折的较好方法;如能将两者的优势结合,设计出有钛缆孔槽的锁定钢板,效果可能会更好.

  • 腰椎前路椎体间融合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治疗分析

    作者:朱海波;马南;蔡海康;汤杰

    目的 介绍一种前路腰椎融合方法,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手术注意事项及力学特性.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共采用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腰椎融合固定(KLA-PACH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45~ 64岁,平均50.4岁;Ⅰ度7例,Ⅱ度5例;滑脱位于L4~5节段9例,L5S1节段3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下腰痛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价患者术前及术后症状改善情况,定期复查腰椎X线片观察脊柱融合情况.结果 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95 min,失血量平均300 mL,1例术中髂血管破裂经修补后完成手术.所有病例均获得6~32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VAS评分由术前平均6.8分降至末次随访时平均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由术前平均9.8分升至末次随访时平均2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Suk和McAfee的融合标准,12例植骨全部融合,融合率100%,平均植骨融合时间9个月.结论 利用前路ALIF术式治疗腰椎滑脱症,融合效果确定,脊柱后柱结构保留完整,神经无干扰,有效的恢复椎体间高度,维持腰椎生理曲度,术后疗效满意.但其手术路径并非为大多数骨科医师所熟悉,且髂血管的遮挡和潜在的损伤风险使得这一术式未被广泛接受.

  •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中期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黄卫国;李玉民;海涌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中期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PKP治疗的163例OVCFs患者.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术后2年伤椎Cobb角变化、伤椎椎体平均高度变化、患者VAS评分、ODI指数变化,统计其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术后2年临床疗效、影像学评估及术后骨水泥渗漏、术后神经根、脊髓损伤及相邻椎体再骨折等并发症.结果 本组术后随访2~4年,平均3年.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PKP治疗,无神经根损伤并发症,骨水泥渗漏5例,渗漏率2.60%.无骨水泥渗漏引起的临床症状.术前均采用GE公司生产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和髋部骨密度;术前椎体前缘高度平均为(18.42±0.73) mm,术后1周椎体前缘高度平均为(25.01±1.34) mm,术后1年椎体前缘高度为(24.23±1.09) mm,术后2年椎体前缘高度为(22.12 ±0.65) mm;术前伤椎Cobb角平均(25.65±1.74)°,术后1周伤椎Cobb角平均(17.49±1.58)°,术后1年伤椎Cobb角平均(17.90±1.18)°,术后2年伤椎Cobb角平均(18.70±1.12)°.术前VAS评分平均为(8.12±0.30)分,术后1周VAS评分平均为(2.54±0.21)分,术后1年VAS评分平均为(2.31±0.19)分,术后2年VAS评分平均(3.02±0.54)分.术前患者ODI平均(48.16±9.50)%,术后1周ODI平均(22.48±4.87)%,术后1年ODI平均(22.73±4.68)%,术后2年ODI平均(23.65±3.49)%.术前分别于与术后1周、术后1年、术后2年的VAS评分、ODI指数比较,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分别与术后1周、术后1年、术后2年的Cobb角、椎体高度比较,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随访期间,术后1年后出现非相邻节段椎体骨折8例,3年后出现相邻节段椎体骨折13例,相邻节段骨折发生率占7.98%.结论 PKP治疗OVCFs有效恢复压缩椎体高度,纠正脊柱局部后凸畸形,迅速减轻或缓解患者疼痛,快速恢复患者下地活动能力,避免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发生相邻椎体骨折及渗漏率低,中期临床疗效可靠.

  • 腰椎布鲁杆菌脊柱炎一期后路病灶清除短节段内固定术可行性分析

    作者:杜鑫冲;杨新明

    目的 评估一期进行病灶清除及椎间植骨融合短节段内固定术对于腰椎布鲁杆菌脊柱炎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8年2月至2013年6月,对35例布鲁杆菌脊柱炎患者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隙植骨融合、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为单间隙病变,累及两椎体.男25例,女10例;年龄18 ~ 65岁,平均40.8岁.L2~3椎体4例,L3~4椎体13例,L4~5椎体18例.35例患者术前至少经过一疗程正规药物治疗.术前均行腰椎X线、CT扫描及MRI检查,按影像学结果拟定病椎椎弓根钉的进钉角度,通过术前术后腰背部和下肢神经疼痛缓解VAS评分、自主生活能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指数)以及实验室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ose bengal plate agglutination test,RBPT)指标作为临床评价标准.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2 h(2.6~4.2h),出血量平均380 mL(200~650 mL),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局部窦道形成,无脊髓、马尾或神经根及血管损伤发生.随着时间的推移,腰背部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自主生活能力逐步提高,VAS评分及ODI指数术后各时间点与前一个时间点及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ESR、CRP、RBP转为正常的病例逐步增多,其术后转阴率即正常率与前一个时间点及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融合时间7~11个月,平均8.4个月.随访24 ~36个月,平均27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复发、内置物松动、移位及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应用有效的药物控制前提下,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布病脊柱炎是可行的,且具有缓解疼痛、治愈病灶、重建脊柱稳定性、提高自主生活能力等较好疗效.

  • 腰椎Modic改变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症状的影响

    作者:万安营;唐淼;芦磊磊;汤瑞新

    目的 探讨腰椎终板Modic改变对椎板间开窗椎间盘摘除术术后腰腿痛的影响.方法 2009年7月至2011年8月,我院采用椎板间开窗椎间盘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4例,男45例,女69例;平均年龄48岁(28~69岁);L4-5突出43例,L5S1突出71例.根据有无终板改变分为A、B两组.A组:MRI影像显示终板有信号改变,共50例,其中Modic Ⅰ、Ⅱ、Ⅲ型分别为11例、35例、3例(其余1例为混合型);B组:MRI影像示终板无信号改变,共64例.分别记录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VAS、ODI值及腰腿痛的术后复发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平均随访14个月(4~27个月)术前A、B组的VAS、OD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腰痛VAS值、腿痛VAS值、ODI值改善率分别为75.6%、89.2%、79.2%,B组分别为86.4%、90.6%、87.3%.A组腰痛VAS值及ODI值改善率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组腿痛VAS值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类型Modic改变的腰痛VAS值、腿痛VAS值及ODI值改善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腰腿痛的复发率高于B组.结论 椎板间开窗椎间盘摘除术能显著减轻椎间盘突出患者腰腿痛症状,对与伴有终板Modic改变的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腰痛的缓解程度较无Modic改变者差,但腰腿痛复发率高,其可能原因之一是未处理发生Modic改变的终板.

  • 超声引导持续股神经阻滞在TKA术后镇痛及功能锻炼的应用

    作者:陈嘉华;黄凯;李朝晖;邓烨;陈林建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持续股神经阻滞(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 guided by ultrasound,CFNB)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镇痛及功能锻炼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0例TK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TKA患者,术后接受CFNB.对照组:60例TKA患者,术后接受持续静脉镇痛.对比两组镇痛效果、膝关节活动度、并发症、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及生活自理能力.结果 观察组术后24h、48 h、72 h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01);同时观察组术后24h、48 h、72 h的膝关节屈曲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术后嗜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静过度、加用镇痛药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CFNB应用到TKA术后镇痛中,不但能获得明显的止痛效果,同时还可改善患者关节功能,使其生活自理能力得以提升,且并发症少,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谢志进;方跃;王彦川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于1992年由德国乌尔姆大学创伤外科Fleischmann等人首创,早即应用于骨科创伤的治疗.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裘华德教授于1994年将其从德国引进、改良并发展,其在国内应用已有20年历史,经过多年的临床使用,该技术已日臻完善,覆盖骨科疾病治疗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并且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当然,这其中也存在值得改进的地方.现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就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 微创技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应用现状

    作者:何鹏;张余;尹庆水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00年全世界有1 000万人被诊断为癌症,到2020年预计达1 500万,癌症发病率提高50%.随着治疗方案的不断改进,患者生存率也不断提高.恶性肿瘤死亡患者中约有36%的人发生脊柱转移[1-2],其中70%发生于胸椎,其次是腰椎(20%)和颈椎(10%)[3].脊柱转移癌常见的原发肿瘤是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4].传统脊柱开放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住院时间长、功能恢复差等缺点[5].近几年,微创技术逐渐成为现代外科手术发展的趋势及方向,符合患者的现代审美观念和要求,亦可达到常规开放手术的要求.各种脊柱微创技术逐渐进入脊柱外科医生的视野,并在转移癌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微创技术在脊柱转移癌治疗中的应用简单作一综述.

    关键词:
  • 诱导膜技术治疗大段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振山;程鑫葵;侯福山;潘耀峰;尹芸生

    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大范围长骨干骨缺损的修复,目前仍然是骨科的一个难题,当前的治疗方法有[1]:a)带血管的自体骨移植技术;b)Ilizarov骨搬移技术;c)Masquelet诱导膜技术.带血管的自体骨移植技术和Ilizarov骨搬移技术是目前被广泛接受的方法[2].带血管的自体骨移植技术需要做血管显微吻合,且容易出现受区应力性骨折及供区并发症.

    关键词:
  • 第2肋骨软骨母细胞瘤1例

    作者:林强祯;赵劲民

    1 病例资料患者,男,50岁,于2013年8月28日因“检查发现右第2前肋骨肿物9天”入院.查体:右侧腋窝顶部局部隆起,触诊肿物质地硬,边界清楚,大小约5cm×4cm×4cm.外院胸部CT提示:右侧胸壁见一约6.4 cm ×4.0 cm ×5.0 cm软组织密度影,内见多发斑点状致密影,右第2前肋骨质破坏、吸收、边界尚清,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诊断:a)右第2前肋骨软骨肉瘤.b)右第2前肋骨骨肉瘤.入院后查三大常规、凝血功能及腹部彩超未见明显异常,查胸部正侧位X线片提示:右第2前肋骨质破坏、吸收,软骨肉瘤、骨肉瘤.

    关键词:
  • Ⅱ型胶原基因型变化与Legg-perthes病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孟海涛;李林;王翠苹;曾文超;聂志奎;郭洪敏

    目的 使用mRNA探针检测Ⅱ型胶原基因型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Ⅱ型胶原抗体浓度,阐明Ⅱ型胶原基因型改变是Legg-perthes病的病因.方法 实验选用健康杂种幼犬20只(年龄为2个月,相当于人3.5岁),雌雄不限,采用自身对照方法,任选一侧髋为实验侧,另一侧作为对照侧,实验侧股骨颈内注射医用TH胶1 mL制作Legg-Perthes病动物模型,对照侧注入生理盐水1 mL.于注胶后4、8、12周时分批处死取材,采用mRNA探针检测Ⅱ型胶原基因型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Ⅱ型胶原抗体浓度.结果 Ⅱ型胶原基因型及血清Ⅱ型胶原抗体浓度测定发现在第8 ~12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Ⅱ型胶原基因型的改变可能是Legg-perthes病的病因,可能是因为Ⅱ型胶原刺激产生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导致自身免疫攻击,参与Legg-perthe病的发病过程.

  • 非融合技术人工椎间盘在山羊体内模型建立的效果研究

    作者:孙晋保;王永清;熊庆广;张庆杰;赵志辉;毕红宾;李毅

    目的 通过建立非融合技术人工椎间盘(artificial disk of non-fusion technology,ADNFT)的山羊体内模型,研究其喷钛涂层骨长入、固定效果及非融合技术,为临床应用提供可行性证据.方法 选择10只成年健康山羊作为实验对象,体重35~55 kg,羊龄10 ~24个月,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5只,经腰椎前外侧入路,行非融合技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B组分别在术后3、6个月行腰椎正侧位的影像学检查,并分别在术后3、6个月取出包括假体在内的周围骨组织和软组织,常规制作标本后分别行病理、扫描电镜检查.通过腰椎影像学、病理及扫描电镜评价假体的固定效果、喷钛涂层骨长入及人工椎间盘的活动度.结果 10只山羊均建模成功,术后取出假体及周围组织的病理结果及电镜下可见假体喷钛涂层骨组织长入良好,人工椎间盘的钴铬钼合金、硅胶及喷钛涂层与周围组织相容性良好,腰椎X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人工椎间盘有一定的活动度.结论 非融合技术人工椎间盘的喷钛涂层骨长入良好,与椎体的固定效果可靠,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好,具有非融合技术的效果.

  • 反馈法与经验法促进胫腓骨骨折愈合的临床研究

    作者:毕宏政;杨茂清;张峻玮;侯金永;孙磊;于满秋;李嘉

    目的 比较微动测控系统与患者自主控制相结合的反馈控制法及经验法控制胫腓骨干骨折断端微动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对外固定支架固定的胫腓骨干骨折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微动测控系统与患者自主控制相结合的反馈方法控制患者负重行走,对照组采用医生指导患者踩踏体重计获得适宜踩踏力值的感觉后自主控制负重力度行走.对两组12周内达临床愈合的病例数及因治疗失败再次手术治疗的病例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12周内达临床愈合病例8例,占80%,无再次手术病例;对照组12周内达临床愈合病例4例,占40%,再次手术治疗病例2例,占20%.两组患者12周内达临床愈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手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促进胫腓骨干骨折早期愈合方面,微动测控系统与患者自主控制相结合的反馈法优于经验法.

  • 脊柱后路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护理干预

    作者:范秋红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减少脊柱后路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 将山东省淄博市第一医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择期行脊柱后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手术室传统护理,而观察组根据引起苏醒期躁动的因素给予针对预防性的护理措施,监测并记录两组苏醒期的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及心率情况,同时分析两组躁动的发生率并评价躁动分布情况.结果 两组的基础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苏醒期的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躁动发生率为35.3%低于对照组的14.7%,P<0.05),且两组的躁动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干预可减少脊柱后路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并降低手术对苏醒期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实用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