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实用骨科杂志

实用骨科

实用骨科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Orthopaedics 실용골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影响因子: 1.2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5572
  • 国内刊号: 14-122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2-17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骨科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山西
  • 主编: 卫小春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165例疗效分析

    作者:岳晓东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微创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提高围手术期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河北省遵化市人民医院通过C型臂与骨科牵引床结合技术、微创手术操作技术、自主研发器械辅助、三维骨折复位方法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65例,男89例,女76例;年龄60~92岁,平均75.2岁;骨折类型采用Evans分型,Ⅰ型32例,Ⅱ型45例,Ⅲ型54例,Ⅳ型34例。观察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放射线暴露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经PFNA微创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骨折均达到优良复位,平均住院时间7~10 d,手术操作时间25~65 min,放射线暴露时间25~45 s,术中出血量50~100 mL。术后6个月Sanders创伤性髋关节评分,优132例,良25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达95.15%。结论 PFNA微创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可靠,可提高围手术期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PKP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OVCF临床疗效

    作者:顾昊;薛启明;王瑞平;董明心;陈卫东;王正;沈忆新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PKP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并获得完整随访的26例(30个椎体)患者资料,通过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病椎前缘和中部高度、Cobb角的变化,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临床疗效,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26例患者的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4.8个月。患者术后VSA评分及OPI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与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术后3 d的椎体高度及病椎的Cobb角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的椎体高度和Cobb角与术后3 d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无严重临床并发症发生,出现骨水泥渗漏共计3节病椎。结论 PKP治疗的近期疗效与正确确认病椎有关,远期疗效与抗骨质疏松治疗有关,手术并发症与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护理有关。

  • “鸡尾酒”疗法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23例分析

    作者:周斌;冯玉旭;陈福扬;徐国浩

    目的:探讨手术中使用“鸡尾酒”疗法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23例骨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行“鸡尾酒”疗法治疗,选取同期在我院治疗的20例骨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术中给予生理盐水注入,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切口愈合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6、12、24、48 h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 d的膝关节平均主动活动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总体满意度高,无明显并发症。所有患者切口均愈合良好,无切口感染,组织坏死等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恶心呕吐,肌注胃复安后症状好转。对照组1例出现切口延迟愈合,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鸡尾酒”疗法,能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且方法简单实用,安全有效。

  • MIPPO技术结合胫骨远端内侧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作者:戴冲华;俞贵林

    目的:探讨微创接骨板技术(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结合胫骨远端内侧锁定加压钢板(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云南省陆良县人民医院自2011年6月至2014年1月应用MIPPO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16~74岁,平均41岁。按AO分类,A型22例,B型14例,C型6例。结果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骨折无延期愈合及不愈合,无内固定断裂,平均临床愈合时间14周,采用Johner-Wruhs评价标准,优36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为97.6%。结论 MIPPO技术结合胫骨远端内侧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是较好的治疗方法,符合骨折治疗的BO理念,具有创伤小,愈合快,功能佳,美观、并发症少的优点。

  • 脊柱导航系统在腰椎爆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都江胜;赵毓军;王小铁

    目的:探讨脊柱导航系统在腰椎爆裂骨折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0例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34~56岁,平均42岁。22例采用脊柱导航(导航组)、18例采用传统X线透视法(传统组)行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并评估术后椎体高度改善程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和螺钉位置精准度。结果导航组平均手术时间与传统组相似、出血量低于传统组,螺钉位置优良率明显高于传统组。两组未发现手术近期并发症。结论脊柱导航系统使腰椎爆裂骨折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更简便、精确和安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比较

    作者:杨秋军;孙国栋;马文书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术(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open reduction internal fixation,ORIF)治疗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MIPPO技术与ORIF技术治疗Schatzker 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0例,其中采用MIPPO技术治疗25例,平均随访(14.2±2.6)个月,ORIF技术治疗25例,平均随访(13.8±2.9)个月,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0~17.5个月,平均(14.0±2.8)个月。骨折均获得愈合。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进行Merchant疗效评定评分,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PPO技术治疗Schatzker 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相对较少的优点,疗效确切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两种微创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王树金;吴树华;孔丹辉;王遥伟;束伟平

    目的:比较分析经椎旁肌间隙椎弓根固定和经皮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胸腰段椎体骨折36例,按治疗方法分为经椎旁肌间隙椎弓根固定内固定( A组)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31~56岁,平均(41.7±8.5)岁。经皮椎弓根内固定( B组)17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29~51岁,平均(40.3±7.3)岁。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放射暴露次数、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随访患者影像学指标及腰背痛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放射暴露次数及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1周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后凸Cobb角较术前均有明显的改善( P﹤0.0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椎弓根固定和经皮椎弓根固定都可避免对椎旁肌的剥离,减小椎旁软组织的损伤,降低了腰椎术后综合征的发生。经肌间隙椎弓根内固定术在住院费用和放射暴露上有一定优势。

  • 急性髌骨脱位合并大块骨软骨损伤的治疗

    作者:刘小涛;孙景东;龚泰芳

    目的:探讨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或修复联合骨软骨复位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急性髌骨脱位合并大块软骨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3月收治11例急性髌骨脱位合并大块软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病例术前行MRI提示骨软骨损伤,术中关节镜检查确定软骨损伤的部位、大小、深度。给予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同时探查内侧髌股韧带,依据探查情况给予重建或修复术。术后功能康复,定期随访。以Lysholm评分系统评价患者术前及术后后一次随访时患膝功能,并对功能评分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术后1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6个月,平均8.3个月。术前患者Lysholm评分为(45.23±5.98)分,术后后一次随访Lysholm评分为(86.43±6.28)分,治疗前后患者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或修复联合软骨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急性髌骨脱位合并大块软骨损伤的疗效显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 外固定支架转换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作者:张国林;边绍清;汤庆;刘仕均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转换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4年2月早期应用外固定支架固定,分期转换应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的31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男24例,女7例;年龄18~73岁,平均36.5岁,左侧14例,右侧17例,致伤原因:重物砸伤17例,高处坠落伤4例,车祸伤10例。开放性骨折按Guslilo分型,Ⅰ型10例,Ⅱ型9例,ⅢA型12例。骨折AO分型:42-A型10例,42-B型19例,42-C型2例。结果31例患者术后获得3~24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外固定支架固定后一期转换髓内钉固定28例,3例有针道感染者二期转换内固定,所有病例外固定支架转换髓内钉固定后未出现感染,髓内钉无断裂,均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2~40周,平均20周。所有患者膝关节伸直功能恢复正常,膝关节屈曲大于90°,未次随访时按照Johner-Wruhs评分标准评定膝、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20例,良9例,差2例,优良率93.5%。结论外固定支架早期临时固定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待创口软组织损伤恢复后,分期转换髓内钉固定骨折,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 体位复位分次灌注骨水泥技术治疗Kümmell's病

    作者:张成亮;刘守正;李业成

    目的:探讨采用体位复位分次灌注骨水泥技术治疗Kümmell's病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体位复位、分次灌注骨水泥的椎体成形术治疗Kümmell's病15例,均为单椎体骨折,其中男5例,女10例;年龄55~88岁,平均为70.9岁。对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对比;比较术前、术后对椎体前缘高度比值;评估该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3个月。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射量3.0~9.0 mL,平均为4.5 mL。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术前与术后相比均有明显改善( P﹤0.05);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两个指标相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3例,无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体位复位、分次灌注骨水泥的椎体成形术可明显改善疼痛、恢复椎体前缘高度,有效降低骨水泥渗漏率,是微创治疗Kümmell's病的良好选择。

  • 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后柱骨折的疗效

    作者:马治国;娄宏亮;黄鑫;连霄飞;陈少鹏;刘世军;索木森;李治国

    目的:探讨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支撑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累及后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2月至2014年9月采用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支撑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累及后柱骨折10例,男9例,女1例;年龄23~52岁,平均32岁。按照Schatzker分型,Ⅰ型1例,Ⅱ型2例,Ⅳ型1例,Ⅴ型3例,Ⅵ型1例,2例单纯后柱骨折无法行Schatzker分型。回顾性分析了并发症、骨折愈合情况及肢体功能评分。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得到10~18个月随访,其中10例已完全临床愈合。临床愈合时间6~10个月。术后3个月患侧膝关节自主屈曲100°~125°,自主伸0°~5°。所有患者术后10个月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为78~95分(平均84.2分)。结论采用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支撑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累及后柱骨折经临床应用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 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高处坠落致Pilon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蒋锋;王力群

    目的: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对高处坠落致Ruedi-AllgowerⅡ、Ⅲ型Pilon骨折进行治疗,并研究其临床疗效。方法陕西省友谊医院对2009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38例高处坠落致Ruedi-AllgowerⅡ、Ⅲ型Pilon骨折,采用LCP治疗。男31例,女7例;年龄21~56岁,平均39.7岁。骨折按Ruedi-Allgower分型,Ⅱ型11例,Ⅲ型2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LCP行切开复位内固定。通过复查X线片观察术后骨折复位、骨折愈合情况及内固定牢固程度。并定期按Mazur评分标准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38例患者术后均获得有效回访,时间8~25个月,平均17.8个月。骨折全部获得愈合,愈合时间为8~21周,平均12.3周。所有患者按Mazur评分标准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优25例,良7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4.21%。结论 LCP作为一种内固定支架,大限度保护了骨膜及骨的血运,治疗Pilon骨折疗效满意。治疗时应注意手术时机的选择、准确复位骨折、重建胫骨远端关节面、合理植骨,能大限度减少骨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 PACS系统下影像学测量对桡骨远端骨折愈合后腕关节功能预测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罗鹏刚;熊浩;赖茂松;林伟文;吴增志;凌华军;夏雄超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前后的影像学参数与腕关节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53例,其中男22例,女31例;年龄28~91岁,平均51岁。AO分型A型12例,B型27例,C型14例。经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用PACS图文分析系统测量复位前、复位即刻,复位后2周、4周、12周、6个月时的桡腕关节面平整度、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6个月后随访进行腕关节功能评定,分析桡腕关节面平整度、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与腕关节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个月。53例中优良率79.2%(42例)。6例C型骨折在治疗后2周内出现反复多次再移位。腕关节功能优良的影像学参数主要表现在关节面台阶小于1.5 mm,桡骨高度大于8 mm,掌倾角大于5°,尺偏角大于15°。结论 C型骨折是不稳定性骨折,术后2周是再发移位的敏感时期,桡骨远端骨折的影像学参数可以为患者腕关节功能预后的判断及治疗方法提供客观依据。

  • 微创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的并发症与对策

    作者:詹世安;宋国全;丁晟;吴春清;周菲

    目的:探讨微创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的并发症相关因素及其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肱骨干骨折行微创钢板手术治疗166例患者资料,对可能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从单因素分析结果可知,并发症患者与无并发症患者比较,在年龄、营养状况、合并其他内科疾病、原发骨折类型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受伤到手术时间、手术时间、性别、骨折部位、麻醉方式上两组患者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营养状况、合并其他内科疾病、骨折类型以及年龄进入回归模型( P﹤0.05),是影响微创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微创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可能与患者营养状况、合并其他内科疾病、骨折类型以及年龄有关,在治疗中除了注意上述危险因素外,还需注意规范手术操作、术后正确功能锻炼,以尽可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改良Stoppa入路与腹股沟入路行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比较

    作者:钱荣勋;王洪震;高宜军;郝彦明

    目的:比较改良Stoppa入路与腹股沟入路行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术后并发症、临床功能及骨折复位质量。方法2007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共13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将患者分为改良Stoppa入路组(经改良Stoppa入路行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共41例)和髂腹股沟入路组(经髂腹股沟入路行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共9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术后引流)、并发症、骨折解剖复位率及临床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相比髂腹股沟入路组,改良Stoppa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骨折解剖复位率较高、临床功能得优率较高( 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临床优良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或髂腹股沟入路行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可获得相似的临床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但是前者具有手术时间短、失血量低、解剖复位率高等优势。

  • 布鲁氏杆菌病性脊柱炎的诊断及外科综合治疗

    作者:闫斌;杨新明;孟宪勇;胡长波;任义行

    目的:探讨布鲁氏杆菌病性脊柱炎的诊断和外科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93例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其中男59例,女34例;年龄21~65岁,平均(46.52±1.27)岁。通过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及病理学检查确诊,其中22例患者具有非手术指证采用强力霉素+利福平+磺胺甲基异唑药物治疗( A组),71例患者(颈椎6例、腰椎65例)具有手术指证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后3、6、12个月进行临床疗效评价。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93例患者治疗后3个月随访率100%,6个月随访率A组86.36%、B组91.54%,12个月随访率A组77.27%、B组83.09%,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无药物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异常发生,手术患者切口愈合好,无断钉、断棒病例,颈椎和腰椎手术植骨均愈合,无植骨并发症,脊柱稳定。随着时间推移,各组治愈率均逐渐提高,6个月、12个月时间点与3个月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一个时间点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容易作出诊断及鉴别诊断,长期、足量、联合敏感抗生素的应用是治疗和防止本病复发主要和可靠的方法,只要正确掌握非手术和手术指证均可以治愈病灶,提高临床疗效。

  • 儿童尺桡骨双骨折的外科治疗方案研究

    作者:胡欣

    目的:探究弹性髓内钉( titanic elastic nailing,TEN)治疗方案和钢板治疗方案对于尺桡骨双骨折儿童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尺桡骨双骨折患儿100例,把选择TEN治疗的50例患儿设为观察组,把选择钢板治疗的5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在手术和住院期间的相关状况、术后3 d中的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出院后10个月时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 P﹤0.01);两组患儿的VAS疼痛在术后3 d中均逐日降低,但在术后3 d中观察组患儿的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 P﹤0.01);观察组患儿在术后的切口感染、内固定物松动、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两组患儿在出院后10个月时的失败病例均为0,但观察组患儿在出院后10个月时治疗效果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相对于钢板治疗,采用TEN来治疗尺桡骨双骨折患儿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骨折愈合快等优势,而且术后患儿的疼痛较小、并发症少,出院后患儿的治疗效果优良率较高。

  • 后侧入路结合T型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

    作者:林松庆;黄惠梅;卢桥平;王本海;陈金水

    目的:探讨后侧入路结合T型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胫骨平台后髁骨折采用后侧入路结合T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本组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12±1.2)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18周,平均(12±3.6)周。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按Hohl评分标准,优10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86.7%。结论后侧入路结合T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显露充分,复位满意,内固定可靠,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一种优良术式。

  • 老年骨质疏松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的治疗

    作者:张圣飞;冯新民;张亮;杨建东;陶玉平;魏文凭

    目的:评价采用经后路椎弓根截骨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8月至2014年2月采用经后路椎弓根截骨内固定术治疗2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陈旧胸腰椎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的患者,通过X线片观察Cobb角改善情况,采用VAS评分评价患者疼痛情况,采用Frankel分级标准评价患者脊髓功能情况。结果手术时间平均214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753 mL;术前胸腰椎后凸Cobb角平均(43.5±7.2)°,术后第5天Cobb角平均(3.7±1.8)°,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矫正率平均91.5%;术前VAS评分平均(8.6±1.3)分,术后VAS评分平均(2.2±1.1)分,较术前明显改善( P﹤0.05);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1例C级患者改善为D级,2例D级患者改善为E级,1例由E级变为D级。末次随访时Cobb角平均(5.7±2.5)°,与术后第5天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形角度丢失平均为(1.9±1.1)°,纠正丢失率5.1%;影像学显示植骨融合,未见内固定断裂、松动现象。结论采用后路椎弓根截骨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颈椎不稳定因素分析

    作者:罗彬;冯浩;杨晓茂;蒲敏;王清

    目的:观察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fracture and disloca-tion,CSCIWFD)的MRI表现及术中探查发现,探讨颈椎管狭窄伴CSCIWFD颈椎不稳定因素及MRI在判断颈椎不稳定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02年5月至2013年8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58例颈椎管狭窄伴CSCIWFD患者,其中男性37例,女性21例,年龄34~71岁,平均(51.7±8.2)岁。入院时JOA脊髓功能评分4~13分,平均(7.2±2.3)分。受伤至入院时间平均(24±12)h,小于3 d者47例。58例患者均为颈脊髓功能不完全性损伤,颈脊髓损伤类型: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26例,前脊髓损伤综合征14例,脊髓半切综合征( Brown-Sequard综合征)6例,无法明确划分为四种不完全性损伤的某一类型12例。根据相关临床资料一期采用经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颈前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记录术中发现颈椎周围软组织、骨韧带结构损伤及颈椎不稳定情况,将MRI检查发现与术中所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颈脊髓损伤部位多位于椎间隙平面,且颈脊髓损伤和相对应的椎间隙节段性颈椎不稳定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6,P﹥0.05),即脊髓损伤相对应的椎间隙平面多伴有颈椎节段性不稳定,颈椎管狭窄伴CSCIWFD颈椎节段性不稳与颈椎前后纵韧带和椎间盘损伤、颈脊髓损伤、椎间盘退变等因素有关。结论MRI对颈椎组织结构损伤判断有假阴性结果,但仍能为我们判断颈椎不稳定提供丰富的临床信息,全身麻醉下颅骨牵引观察有无椎间隙增宽对判断颈椎不稳定有一定的补充帮助作用。

  • 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治疗现状

    作者:王浩;刘智

    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占儿童肘关节骨折的12%~20%[1],是儿童肘关节损伤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在全部儿童肘关节损伤中占第二位,仅次于肱骨髁上骨折。其好发年龄为5~10岁[2]。肥胖是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3]。其受伤机制多为伸肘位肘关节内翻应力下侧副韧带牵拉所致,其次为外翻应力下桡骨小头对肱骨的直接撞击所致[1,4]。

  • 椎间孔镜手术术中导丝断裂并发症1例报道

    作者:赵杉;张海龙;管晓菲;贺石生

    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即椎间孔镜(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作为一种常见的脊柱微创手术方法,已广泛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多种疾病的治疗,Kambin描述了PELD手术的适应证:伴有或者不伴有神经损害;顽固性疼痛保守治疗8周无效;疼痛具有典型的神经根症状[1]。由此可见,适合传统腰椎间盘手术的标准也适合PELD。但是随着椎间孔镜的广泛应用,它的并发症越来越被人们重视,Kim等[1]报道了梨状肌综合征,Ahn等[2]讨论了硬脊膜漏,Cho等[3]重点探讨了术后感觉迟钝( post op-erative dysesthesia,POD),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在进行椎间孔镜手术的过程中发生导丝断裂1例,现报告如下。

  • 附加锁定钢板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非感染性骨不愈合36例

    作者:罗开富;聂正全;舒启伦;罗杰;吕波

    股骨干骨折是临床上较多见的骨折,损伤机制多样化,损伤能量大,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常常较重,种种原因使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常有骨折不愈合发生。就目前骨科内固定的新也是多数医生的共识:股骨交锁髓内钉治疗没有感染征象的股骨干骨折成为了第一首选方案。股骨交锁髓内钉与股骨钢板内固定相比,由于股骨交锁髓内钉是中心固定,属于相对稳定性,随着复位与内固定技术的提高,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失效率明显降低,但因各种原因导致股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时有发生,较早期的文献报道不愈合率高达11.6%[1]。骨不愈合患者因伤肢疼痛和无力的困扰,无法正常生活。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的病例中,以肥大型骨不愈合多见,再总结目前对于股骨干骨折髓内钉治疗后肥大型骨不愈合的治疗方案有两种;a)更换髓内钉,选用更粗的髓内钉以获得更好的稳定性。b)取出髓内钉改用钢板固定并植骨治疗。两种方案都有较高的成功率,但两种方案创伤均较大,仍有失败病例,而且创伤大容易出现骨感染,对患者影响较大。我科对2010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36例股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发生肥大型骨折不愈合病例仔细分析后,均采用不取除原有髓内钉,微创闭合插入锁定钢板的方案,经过一年左右的观察,骨折均获得愈合。

  • NTX在兔实验性骨不连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林坚平;沈宁江;史占军;王健;肖军;吴多能;张武

    目的:建立骨不连的动物模型,发现实验性骨不连的生化指标变化规律。方法选取纯种新西兰大白兔分为两组,实验组在前臂桡骨中段截除1.5 cm(包括骨膜),骨断端用骨蜡封闭髓腔,对照组只是在前臂桡骨中段造成骨折,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2周、3周、4周、5周、6周、7周、8周、10周、12周进行X线检查及抽取血样。骨形成特异标志物选择: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bone-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BSAP)。骨吸收特异标志物包括Ⅰ型胶原氨基端末肽( N-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NTX),人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TRACP 5b)。检测方法采用生物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结果实验组第2周3例有少许骨痂形成,但5周后骨痂情况稳定,术后8周仍无一例愈合。骨折组术后2周开始骨折线模糊,术后6~8周骨痂大量生长。两组间的BSAP、NTX有统计学意义( NTX F值187.512,P﹤0.001。BSAP F值16.051,P=0.001),BSAP术前、术后两组内各数值无统计学意义,TRACP 5b术前术后、组间、组内各数值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NTX在术后5周开始出现明显下降,术后5周与术前术后各个时间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周、8周、10周、12周均与术后3周、4周、5周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周以后NTX水平基本稳定。结论新西兰大白兔骨不连缺损的模型可以选择为前臂桡骨中段,截除1.5 cm(包括骨膜),骨断端用骨蜡封闭髓腔。多个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测有益于骨折愈合过程的临床评估。术后5周,NTX的显著下降,是否可以早期诊断兔实验性骨不连。

  • 丹阳地区退变性脊柱侧弯流行病学调查和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周立建;吴小涛;戎琳晔;王树金;王遥伟;吴树华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老年人退变性脊柱侧弯发病及进展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退变性脊柱侧弯提供帮助,对丹阳地区老年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以了解退变性脊柱侧弯与肥胖、骨质疏松、雌激素及大量抽烟等的关系,为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提供更加合理的治疗,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方法设计为横断面研究,对丹阳地区采用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按人群的年龄构成比,抽取4个居委会,每个居委会随机抽取一个居民小组(每组合适对象500人以上),结果在3735名60岁以上人群中抽取到795人,抽样比为21.29%,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抽样人群应答率大于95%。入选对象排除糖尿病、慢性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有严重创伤病史或肿瘤病史者。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 body mass index,BMI)、侧凸角度、骶椎前倾角、L2~4椎体前后位骨密度,女性测雌二醇水平。采用SPSS 18.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对不同性别、年龄组做秩和检验、不同年龄组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骨密度(bone densitometry,BMD)应用趋势卡方检验,年龄、性别、大量吸烟或被动吸烟采用行×列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侧弯组比对照组的骨密度低。侧弯组比对照组BMI指数要高,但其中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年龄分等级进行分析,除了小于65岁这个年龄组外,其他都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在侧弯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于65岁、66~70岁、大于81岁这三个年龄组的雌激素水平与BMI指数呈正相关。两组雌激素水平在小于65岁、66~70岁、71~75岁三个年龄组分布不同。76~80岁、大于81岁两个年龄组雌激素水平与侧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大量抽烟及被动抽烟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骶椎前倾指数在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患者骨密度进一步降低与老年性脊柱侧弯的进展存在一定相互促进的关系,抗骨质疏松治疗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对于绝经后的女性。虽然雌激素水平在脊柱侧弯的发生中无明确相关性,但是侧弯组的BMI高于阴性对照组,所以肥胖女性一定要控制体重。外源性激素替代治疗需谨慎,因为外源性雌激素干预本身也存在一定风险。

  • 99m Tc-MDP SPECT/CT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代谢的定量分析研究

    作者:熊伟;李兴;史德刚;黄克敏;苏少弟;冯彦林

    目的:评价99m Tc-MDP SPECT/CT的定量分析方法,如局部放射性活性浓度( activity concentration,ACC)、标准摄取值(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对于评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骨代谢的应用价值。方法27例ANFH患者共39髋,按FicatⅠ-Ⅳ期分别为6髋、18髋、9髋、6髋,19名健康者股骨头为健康组38髋,共5组。按照定量的SPECT/CT方案首先使用与患者相同的扫描程序与重建参数,通过一个标准的球形模拟品计算出一个从体素值到放射性示踪剂( kBq/mL)的换算因子,它能被运用到患者的重建图像内换算出体内给定物体的ACC。常规扫描和图像重建后,利用感兴趣容积区划定技术进行靶区的划定体积( volume-of-in-terest,VOIs),测定27例ANFH患者及19例健康者的股骨头的活性浓度、平均CT值( Housfield,Hu)及股骨头病灶大小(cm3),通过标准摄取值的公式可获得患者股骨头的SUV值。结果5组ACC分别为(9.39±2.79)kBq/mL,(68.02±20.16)kBq/mL,(112.41±33.03)kBq/mL,(117.82±26.26)kBq/mL,(32.56±4.81)kBq/mL;SUV分别为(0.64±0.19),(4.61±1.33),(7.44±1.97),(7.80±2.03),(2.18±0.32)。5组之间的ACC以及SUV分别比较,其中Ⅲ期和Ⅳ期P﹥0.05,Ⅰ期和健康组P﹤0.05,其余组别分别P﹤0.001。5组Hu分别为(230.00±17.94),(363.06±129.75),(372.67±15.72),(369.83±32.40),(260.84±43.60)。其中Ⅰ期与健康组P﹥0.05,Ⅱ期、Ⅲ期、Ⅳ期三组之间P﹥0.05,其余各组间P﹤0.01。ANFH四组的病灶大小分别为(6.41±2.27)cm3,(10.79±5.82) cm3,(21.94±8.02)cm3,(26.97±5.39)cm3。其中Ⅰ期与Ⅱ期、Ⅲ期与Ⅳ期P﹥0.05,其余各组间的P﹤0.001。AN-FH四组的ACC、SUV及病灶大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ACC与病灶大小之间r=0.856,P﹤0.001;SUV与病灶大小之间r=0.851,P﹤0.001。结论利用SPECT/CT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得出,ACC以及表达的SUV值与ANFH的分期及其病理变化有着内在的关系,它能反映病变骨组织的骨代谢水平,较早预测病变骨组织的修复和愈合能力,从而评估现阶段治疗的有效性并及时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

实用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