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X线侧位片头颅姿势与颈椎曲度分型及平衡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宽;邓真;王辉昊;李正言;牛文鑫;陈博;张明才;元唯安;詹红生

    目的:分析自然平视状态下头颅姿势的差异与颈椎曲度分型及相关颈椎力学平衡参数间的关系.方法:调阅2015年1月至12月于骨伤科就诊、符合纳排标准的60例颈椎病患者颈椎X线侧位片,其中男22例,女38例,平均年龄(35.5±10.9)岁.进行颈椎曲度分型,测量McGregor倾角、C2下终板倾角、T1倾角、头颅重心至C7的矢状垂直偏距(CG-C7 SVA)、C2椎体中心至C7的矢状垂直偏距(C2-C7 SVA),使用Spearman法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颈椎曲度分型与C2下终板倾角、Co-C2夹角(C2下终板倾角与McGregor倾角的和)、CG-C7 SVA、T1倾角的相关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曲度分型与McGregor倾角无关(P>0.05).另外CG-C7 SVA与C2下终板倾角(r=-0.77)、C2-C7 SVA (r=0.87)呈一定程度正相关(P<0.05).结论:头颅在自然平视状态下的姿势与颈椎曲度一定程度上相关,头颅重心随着仰头向后移动,后移仰头者提示其可能伴有相对正常的生理曲度.部分曲度异常的患者在自然状态下表现出轻微低头的姿势,对于该类人群进行姿势、锻炼的健康宣教对恢复其颈部的平衡关系有一定的意义.

  • 中国人颈椎间盘几何参数规律研究

    作者:薛清华;姜锦鹏;季林红;刘伟强

    目的 全椎间盘置换术是治疗颈椎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而人工椎间盘假体精准的几何参数对于手术和治疗效力至关重要.通过研究健康自然条件下中国人颈椎间盘几何参数,为人工颈椎间盘的设计和尺寸选择提供基础和重要依据.方法 在多家高资质医院的万余例影像数据中收集筛选了208组X射线和170组MRI影像,建立一套操作性强、重复性好,精确稳定的测量法则,获取一系列颈椎间盘关键参数.结果 初步建立了中国人颈椎间盘参数数据库.从年龄、性别、节段和数据来源等多个角度对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定性判断各种椎间盘参数的相关性,并定量分析具体数量关系.结论 总结了若于几何学规律,为椎间盘假体的设计和尺寸序列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

  • 下颈椎椎弓根入口处皮质厚度的影像学测量

    作者:侯黎升;阮狄克;徐云可;何勍;林井付;叶晓健;赵书臣;徐成;辛洪奎

    目的:对下颈椎椎弓根四壁及入口毗邻结构的皮质厚度行影像学测量,为临床椎弓根钉植入提供参考.方法:对8例新鲜颈椎进行DR摄片和螺旋CT扫描重建,在AutoCAD软件中测量CT图像显示的椎弓根四壁及入口处毗邻结构(包括上关节突前壁(ACS)、椎板前壁(ACL)、下关节突前壁(ACI)和横突孔后壁(PCT))的皮质厚度,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双斜位DR片示颈椎椎弓根内壁(MCP)、上壁(SCP)、下壁(ICP)皮质较厚,而外壁(LCP)菲薄.统计学分析发现同一颈椎的MCP、SCP、ICP、ACL、ACS和ACI之间的厚度无差别,LCP和PCT皮质菲薄,明显薄于前6项指标.MCP、SCP、ICP、ACS和PCT在C3~7间的厚度无差别,PCTc明显小于其它4项指标.结论:同一颈椎PCT和LCP明显薄于其它各项指标,提示PCT和LCP抵抗外力强度小,MCP、SCP、ICP和ACS在C3~7间厚度无差别,提示其在不同颈椎间抵抗外力可能一致.颈椎椎弓根钉固定时应该避免靠近PCT和LCP.

  • 肩关节二维与三维影像学测量的对照性研究

    作者:常泰;韩雪;郑新;张丽

    目的:对肩关节前后立位的DR测量数值与MSCT三维后处理图像测量的数值进行比较,以为临床及科研提供快捷、准确的肩关节测量方法.方法:对68例健康志愿者行DR前后立位肩关节摄片与MSCT扫描并三维重建,分别测量盂高、盂肱间隙、肩肱间隙,对2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R组与MSCT组测量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DR测量经济易行,可为临床、科研提供快捷、准确的数据.

  • 健康成人心房间隔倾斜角的影像学测量与分析

    作者:王珏;张兆琪;范占明;刘家祎;马晓海

    目的:心房间隔在心脏内呈倾斜状态,与人体标准冠状面之间构成夹角,本文将其称为心房间隔倾斜角(SAAS).目前,国内外极少有对人体心脏解剖学角度的相关研究.本文以对比增强CT心血管成像(CECTA)为技术手段,对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健康成人SAAS进行了一系列的测量及定量分析,以补充并丰富心脏解剖学的基础知识.终为掌握左心房增大时SAAS的变化规律,为优化房间隔穿刺技术的进针角度奠定基础.方法:359例行心脏或胸部大血管CECTA成像,证实无器质性心脏及大血管疾病的健康成人,于心房中部水平横轴位层面上测量SAAS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的测量结果来自较大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无器质性心脏及大血管疾病的健康成人SAAS分布范围为8.49°~60.5°,均值为(33.03 ±6.86)°.该角度与性别、年龄,特别是与心脏纵径夹角无关,分布集中,个体差异小.结论:SAAS属于心脏解剖学的一项固有特征,测得的平均值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与心脏纵径夹角所决定的心脏形态等各种因素无关.

  • 现代影像学技术对肺静脉投射角的测量与研究

    作者:王珏;张兆琪;马晓海;刘佳祎

    目的:由于肺静脉近心端存在肌袖组织,在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及对比增强CT血管成像(CECTA)肺静脉-左心房图像上,可观察到固定存在的各支肺静脉与人体标准轴、矢、冠状面之间的夹角,称之为肺静脉投射角.本文对上述夹角进行了一系列测量,并对该角度的分布特点及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对肺静脉的这一解剖学特征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探讨持续性及长期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所造成的左心房形态的变化是否会造成肺静脉投射角度的改变,并为肺静脉造影时选择适宜的投照角度提供依据.方法:150例行CEMRA或CECTA检查的房颤患者及健康成人,分组测量各支肺静脉与冠状面及横轴面间的投射角,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各支肺静脉的投射角在男性组与女性组之间、房颤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以及CEMRA图像组与CECTA图像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右上肺静脉与冠状面及横轴面间的投射角分布曲线呈平阔峰型(峰度系数<0)外,其他各支肺静脉与冠状面及横轴面间的投射角均为尖峭峰型(峰度系数>0).各支肺静脉的对称性均为右偏峰型(偏度系数>0).结论:肺静脉投射角是各支肺静脉真实而稳定的解剖学特征.持续性及长期阵发性房颤不会造成肺静脉投射角度的改变.各支肺静脉的投射角由于分布比较集中,平均值具有相当好的代表性,可据此指导肺静脉造影时的投照角度.

  • 解剖学和影像学测量股骨头颈直径比的比较研究

    作者:接健;陈福扬;徐国浩;冯玉旭;周斌

    目的 对60对股骨标本进行实际测量,以获得国人股骨头颈直径比的正常值,并且和影像学数据进行对比,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解剖组包括60对股骨标本,采用游标卡尺直接测量尸体标本解剖形态,测量股骨头颈直径比.影像组纳入自2010-01-2012-12摄骨盆正位X线片检查的600例患者,按Doherty法确定股骨头大直径和股骨颈小直径,分别测量这2个指标并计算其比例.结果 解剖组的股骨头大直径为(43.83±4.13)mm,股骨颈小直径为(29.83±2.95)mm,股骨头颈直径比例为(1.47±0.08).影像组的股骨头大直径为(42.32±7.44)mm,股骨颈小直径为(28.87±5.46)mm,股骨头颈直径比为(1.47±0.12).解剖组和影像组股骨头大直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P=0.01),股骨颈小直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P=0.73),股骨头颈直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P=0.82).结论 应用标准方法测得的影像学数据可以直接用于临床研究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及撞击综合征的早期鉴别和诊断,股骨头颈直径比的测量对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分型以及异常影像征象的量化方面有重要意义.

  • 颈椎后凸畸形患者影像学测量指标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方加虎;周许辉;袁文;贾连顺;陆健;严望军

    及Cobb角=20°再分组,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M比值≤0.338是导致临床症状出现的主要相关因素(P<0.01),此外,后凸节段Cobb角≥20°或后切线夹角≥20°也是导致临床症状出现的相关因素.结论:颈椎后凸畸形患者a/M比值≤0.338、后凸节段Cobb角≥20°或后切线夹角≥20°与临床症状的出现密切相关,提示颈椎力学平衡被打破,颈脊髓被损伤,需治疗干预.

  • 寰椎后弓变异患者寰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策略

    作者:陈其昕

    目的:探讨寰椎后弓变异患者寰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方法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月寰椎后弓变异行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28例患者,其中男11例,女17例;年龄6~75岁,平均36.2±15.5岁.根据CT重建图像将寰椎椎弓根划分为后弓表面、椎动脉沟底和椎弓根侧块交界区3个切面,并将每个切面再分为内侧、外侧2个部分.对各部位相应切面的后弓高度进行测量,根据所测结果,将变异寰椎后弓分为3种类型,并采用相应的椎弓根螺钉置钉方法:Ⅰ型(寰椎后弓表面高度<3.5mm,椎动脉沟底椎弓根高度>3.5mm),采取后弓下置钉;Ⅱ型(后弓表面高度及椎动脉沟底椎弓根高度均<3.5mm),采取椎弓根侧块交界点处置钉;Ⅲ型(后弓表面高度>3.5mm,椎动脉沟底椎弓根高度<3.5mm),采取in-out-in技术置钉.术后采用CT片评价置钉准确性,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6个寰椎后弓变异的椎弓根中,Ⅰ型34个,Ⅱ型18个,Ⅲ型4个.术中成功置钉54枚,成功率96.4%;2个Ⅱ型变异后弓椎弓根(2例一侧)因椎弓根过小无法置钉而改用椎板钩固定.术后CT显示理想和可接受置钉52枚(96.3%);不可接受置钉2枚(3.7%),均表现为螺钉穿入椎管.2例患者术后出现枕大神经刺激症状,1例经对症处理、1例拆除内固定后症状缓解.术中与术后均未发生大出血,无椎动脉、神经根及脊髓损伤,无寰椎后弓骨折等其他并发症.结论:寰椎后弓变异患者仍可采用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在实施时应根据不同分型采用相应的置钉策略.

  • 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相关参数的解剖学和影像学测量

    作者:刘景堂;刘兴炎;唐天驷;葛宝丰

    目的:测量成人下颈椎椎弓根相关径线,为临床应用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提供相关解剖参数.方法:成人干燥尸体颈椎C3~C7标本20具,分别用手工和CT测量椎弓根宽度、高度,从横断面CT图像上测量椎弓根的内部宽度、内部高度,从纵断面CT图像上测量椎弓根矢状角.随机在CT窒保存的100例成人患者的颈椎CT图像上测量椎弓根的宽度、自身长度和椎弓根通道全长、椎弓根内倾角.结果:下颈椎标本各节段椎弓根宽度、高度的手工测量值与CT测量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椎弓根宽度小于高度;C3~C6节段CT测量椎弓根内部宽度平均为2.5~2.8mm,椎弓根内部高度平均为2.9~3.0mm,C7椎弓根的内部宽度和高度接近,约4.0mm;下颈椎标本CT测量椎弓根矢状角分别为C3 8.6°,C4 4.6°,C5-1.3.,C6-4.0°,C7-8.2°.100例成人下颈椎CT图像测量椎弓根宽度小值为3.1mm(C3),大值为9.3mm(C7),其中>3.5mm者为92.8%;椎弓根自身长度平均为19.1~20.5mm,椎弓根通道全长平均为33.2~35.0mm,椎弓根内倾角平均值C3~C5为43.2°~45.1°,C6为40.8°,C7为37.5°.结论:术前CT测量可为椎弓根准确置钉提供可靠的解剖参数,下颈椎椎弓根一般可接受直径3.5mm的螺钉同定.

  • 颈椎弓根置钉的影像学测量

    作者:傅一山;陈正形

    目的:探索一种能指导颈椎弓根螺钉置钉手术操作的影像学测量方法。方法:随机取福尔马林浸泡的成人颈椎标本(C1~T1)共7具,保留完整的脊柱三柱结构及相关的韧带和椎旁肌,分别摄取颈椎标本的X线片及CT断层扫描,测量其颈椎弓根内、外径的高、宽,选择以颈椎侧块平面为参考平面,进行进钉点和进钉方向的测定,并将7具标本全部进行实体解剖肉眼观察,对比影像学测量结果的有效性。结果:影像学测量结果与实体解剖测量比较有效率为100%。结论:该影像学测量方法可为颈椎弓根螺钉的置钉提供参考。

  • 脊柱侧凸畸形脊椎旋转的影像学测量及临床意义

    作者:邓幼文;邱勇

    脊柱侧凸是一种在三维空间发生和发展的畸形,脊椎的轴向旋转是脊柱侧凸的基本畸形之一.Adams在1865年就指出脊柱后凸伴一侧旋转是脊柱侧凸的主要发生机理.Somerville(1952年)及Roaf(1966年)也认为脊椎的轴向旋转是脊柱侧凸的首要因素.Dickson(1986年)和Archer(1987年)更提出脊柱前柱生长快于后柱造成的不平衡必然导致脊柱旋转,后者可能是脊柱侧凸发生的始动因素.虽然脊椎旋转在脊柱侧凸的发病机理中的具体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但脊柱侧凸的进展、胸廓的继发畸形及外观的改变都与脊椎的旋转有着重要的关系.因此定量评估脊椎旋转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目前常用的影像学脊椎旋转评定方法的优缺点作一概述.

  • 颈椎后结构的影像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谢宁;李家顺;贾连顺;贾宁阳;熊林平

    颈椎后路钢板螺钉在国外已广泛应用,其力学强度明显优于传统的颈椎后路钢丝[1],但由于颈椎解剖结构复杂,周围重要结构多,手术有一定的危险性.国内外已有一些下颈椎后结构的解剖学测量[2、3],但影像学测量尚不多见.作者测量了100套正常成人颈椎X线片及CT片,旨在为颈椎后路钢板内固定的设计和手术方式提供参考.

  • 肩肱距减小与肩袖损伤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殷钦;成欣;李云龙;从锐军;陶坤

    目的 评估肩肱距(acromiohumeral distance,AHD)与肩袖损伤之间的关系,为肩袖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指导.方法 对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就诊的115例肩关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在肩关节X线平片上测量肱骨头顶端与肩峰之间的短距离为AHD.评估术前MRI检查和术中肩关节镜下探查情况,根据肩袖撕裂位置、大小及肌腱挛缩情况分组,并比较AHD在不同亚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肩袖撕裂组患者115例,平均AHD为9.3 mm,对照组患者50例,平均AHD为10.6 mm,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通过不同亚组与对照组的比较,发现后方撕裂亚组(8.8 mm)、广泛撕裂亚组(6.7 mm)患者AHD显著小于对照组(P <0.05);Patte Ⅲ级亚组(7.0 mm)AHD显著小于对照组(P <0.05).结论 AHD与肩袖撕裂大小、位置及肌腱挛缩程度相关,肩袖后方冈下肌撕裂对肱骨头上移的影响尤为明显.

  • 支撑喉镜下声门暴露困难的相关影像学测量参数研究

    作者:马艳利;徐新林;庄佩耘

    目的 探讨支撑喉镜手术影响声门暴露的相关因素,为术前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整群收集2013年12月-2014年6月在该院行全麻支撑喉镜手术的声嘶患者共51例,按术中声门暴露情况分为声门暴露困难组和对照组,术前测量头颈仰伸侧位X片下的影像参数(LIMD,MA,MCD,MH,MDI,HMD,TMD,SMD),分析这些参数与声门暴露的相关性.结果 LIMD和MA在DLE组和对照组的((x)±s)分别为:LIMD:(4.82±.72)和(4.33±.55);MA:(120.04±11.52)和(115.48±6.42).LIMD(P=0.004)和MA(P=0.049)在DLE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测量LIMD、MA对预测声门暴露困难有重要意义.

  • 成人 DDH 髋臼影像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作者:许鸿;吕波;曲银娥;高峰

    目的:针对四川地区成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DDH)患者,探讨髋臼的解剖学形态变异,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9例(22髋)Crowe Ⅳ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作为脱位组,选择同期在骨科住院的同龄健康成年人22髋作为对照组。术前行X线及CT+三维重建检查,对髋臼的Sharp角和外翻角(ACV),改良髋臼指数( AAI),前后径和上下径,前壁、内壁和后壁,髋臼深度等进行测量,测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对比。结果脱位组的Sharp角、ACV大于对照组,AAI小于对照组,脱位组的ACV、后壁和内侧壁厚度大于对照组,髋臼前壁厚度、前后径、上下径和深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成人DDH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应考虑髋臼的解剖形态变异,在真臼处重建,尽量向髋臼后上方扩臼,选择合适或特制的臼杯并正确角度安放。

  • 膝内翻患者股骨形态的影像学测量及临床意义的初步研究

    作者:鲁洋;郑占乐;吕骥;吕红芝;张英泽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危及中老年健康的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生物力学、炎症、免疫、劳损、退变等多种原因,其中尤以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为常见[1].目前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研究多集中于膝关节的远端,根据张英泽教授的"不均匀沉降理论"[2],由于构成膝关节的胫骨内侧平台由松质骨构成,承受较大压力,并且无外侧平台的腓骨支撑,长期会出现"沉降"现象,同时关节软骨磨损,软骨下骨增生,下肢机械力线内移,使内侧平台承受更大的压力,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而这一切的始动因素就是内侧平台的塌陷.基于纠正下肢力线、恢复膝关节应力平衡的目的,目前保膝治疗常用的手术方法主要是胫骨高位截骨、腓骨截骨[3]、胫骨截骨可吸收垫片植入[4]、胫骨截骨可吸收垫片植入联合腓骨截骨等.以上手术方式均是通过改变膝关节远端的形态以纠正整个下肢的力线,但目前对于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研究中,关于膝关节近端的股骨形态的影像学研究尚不多.理论上股骨形态的改变同样可影响下肢力线,从而参与到骨性关节炎形成的恶性循环当中.

  • 枕骨髁置钉内固定的影像解剖学测量

    作者:温超轮;李严兵;曾昭池;晏正光;周小兵;王泽军;吕运成

    目的 对国人经枕骨髁进行置钉的相关结构行影像解剖学测量,探讨国人行枕骨髁螺钉内固定应用于枕颈固定融合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抽取40例患者在门诊就诊并进行颅颈部三维CT数据,男女比例1∶1,CT扫描层厚为1 mm.获得的CT数据行枕骨髁的轴面,矢状面和冠状面的重建.测量枕骨髁的长度、宽度、高度,在枕骨髁轴面上测量枕骨髁中轴线与正中矢状面的夹角.结果 轴向平面枕骨髁的平均长度为(21.5±2.2)mm,其范围为16.5~26.1 mm;矢状面枕骨髁的平均长度为21.61±2.1mm,其范围为17.4~26.5 mm;轴向平面上枕骨髁的平均宽度为(11.07±1.09)mm,其范围为9.1~13.6 mm;矢状面上枕骨髁的平均高度为(10.15±1.50)mm,其范围为7~13.9 mm;冠状面上枕骨髁的平均高度为(9.8±1.0)mm,其范围为7.7 ~11.9 mm;轴向平面上枕骨髁中轴线与正中矢状面的夹角平均为(32.53±3.88)°,其范围为24.3 ~42.6°.结论 国人枕骨髁解剖学特征具备植入螺钉条件,可以轻松容纳直径为3.5mm的螺钉.

  • 国人腰椎峡部裂直接修补螺钉的解剖学参数测量

    作者:陈文杰;王洪立;姜建元;吕飞舟;马晓生;夏新雷;王立勋

    目的:测量国人下腰段腰椎峡部裂直接修补螺钉的手术相关解剖学参数,探讨国人应用该方法的可行性及适当的螺钉规格.方法:随机选取18至40岁成年人腰椎三维CT影像资料男女各40名作为研究对象,在其第3、4、5腰椎3个节段确定以椎板下缘中点为理想进钉点,与峡部上下表面凹陷两点连线中点所在线段止于同侧椎弓根上切迹骨皮质凹陷处为理想钉道,测量所在矢状面进钉长度、峡部上径、下径、外径、进钉角度及水平面正中距离、冠状面外偏角度等手术相关参数,统计性别与节段间各参数的差异.结果:各节段间左右双侧各参数无差异,平均进钉长度第3腰椎35.79 mm大于第4腰椎34.74 mm、大于第5腰椎31.52mm,平均外径第3腰椎6.98 mm小于第4腰椎7.52mm、小于第5腰椎7.91mm,平均正中距离第3腰椎9.26 mm小于第4腰椎10.64mm、小于第5腰椎12.99mm,平均外偏角第3腰椎7.23°大于第4腰椎6.41°、大于第5腰椎4.0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各节段头偏角度无差异.男性各节段进钉长度及头偏、外偏角度均大于女性.结论:峡部裂直接修补螺钉既定的理想进钉点与钉道适用于国人第3~5腰椎各节段的峡部裂解剖学特征,大部分研究对象适用4.5mm直径的螺钉.

  • 下颈椎椎弓根的数字化影像学观测

    作者:刘俊堂;侯瑞;贾卫斗;赵丹;王素婷;马洁

    目的:探讨成人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相关解剖学参数,为临床选择应用螺钉的直径、长度、角度,进钉点定位及判断手术复位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颈椎CT图像,并依据性别与身高等因素分组,对椎弓根具有临床意义的数据进行测量.结果:椎弓根皮质、松质骨高度、宽度,第3~7颈椎同节段侧别间比较因性别和身高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较女性均宽大,第3~7颈椎总的趋势均逐渐增大.椎弓根轴线骨性长度、椎弓根长同节段侧别间比较与性别和身高因素关系密切,男性第3颈椎椎弓根轴线骨性长度短,第7颈椎椎弓根长度短;女性第4颈椎椎弓根轴线骨性长度短,第7颈椎椎弓根长度短.椎弓根外展角度及向头、尾侧倾斜角度,无性别差异.结论:下颈椎椎弓根等骨性结构个体差异较大(性别、身高因素关系密切),但仍是有规律可循的.术中螺钉直径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下颈椎椎弓根松质骨的宽度,但应注意个体差异,第3~7颈椎均可用3.5mm的螺钉;螺钉长度选用范围29~32 mm,置入角度有明显规律性,是术中螺钉进钉定位、判断手术复位程度的重要依据.

4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