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实用骨科杂志

实用骨科

实用骨科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Orthopaedics 실용골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影响因子: 1.2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5572
  • 国内刊号: 14-122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2-17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骨科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山西
  • 主编: 卫小春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张磊;管旭日;杨六中;刘诗荣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出现假体周围骨折后,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进行治疗的疗效,同时对实施手术过程中的要点加以规范.方法选取我院21 例实施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再次出现骨折,采用LCP再次固定的患者21 例.其中男12 例,女9 例;年龄31~81 岁,平均年龄(66.7±9.3) 岁.考察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根据Vancouver分型,全部21 例患者均符合B型,无A型及C型.全部患者均有效的实施了LCP疗法,手术成功率为100%.经过12~24个月,平均(15.5±6.0)个月的随访发现,部分患者的骨质情况较差,恢复缓慢,愈合时间15~20个月,平均(17.1±5.0)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为68~92分,平均(80.7±5.7)分.治疗期间并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患者股骨假体周围性骨折(periprosthetic femoral fractures,PFF)进行精确的分型,是实现LCP治疗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关键,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的病情及骨折部位的综合情况,以获得佳的治疗方案.

  • 长Gamma3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高博;杨灵;陈曦;汪红;覃炜;刘跃洪

    目的 探讨长Gamma 3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采用长Gamma 3髓内钉治疗23 例股骨转子下骨折,其中男14 例,女9 例;年龄21~75 岁,平均年龄39.7 岁.左侧12 例,右侧11 例.致伤原因:车祸伤6 例,高坠伤7 例,其他损伤10 例.骨折按AO分型分类,A型4 例,B型6 例,C型13 例.对术后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及髋关节功能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21 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随访患者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6周,髋关节功能均获得良好恢复.无下肢深静脉血栓、脂肪栓塞、髋内翻、再次骨折、拉力螺钉切割股骨头及断钉等并发症.结论 长Gamma 3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具有固定牢靠、微创、出血少、并发症少、愈合时间短、患者可以早期下床等特点,是一种可行的内固定方式.但是该方法存在隐形失血,可能造成术后贫血,尤其是老年患者,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

  • 锁定钢板结合张力带钢丝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作者:王小武;张鹏

    目的 探讨应用锁定钢板结合"8"字钢丝张力带对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进行复位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锁定钢板结合"8"字钢丝张力带对28 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复位固定,NeerⅢ型23 例,Ⅳ型5 例.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为10~24个月,平均(11±3)个月.骨折均完全愈合,根据Ne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19 例,良6 例,差3 例.结论 锁定钢板结合"8"字钢丝张力带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复位固定确切,有利于关节功能早期恢复,疗效满意.

  • 腰椎术后伤口早期感染的治疗体会

    作者:欧阳振;杨斌辉;刘丰虎;张波;卫永鲲

    目的 探讨腰椎术后伤口早期感染的预防措施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7 例腰椎术后伤口感染病例拆除伤口部分缝线、及时换药,3 例未形成窦道患者肉芽组织生长后清创缝合,4 例形成窦道患者术前准备后行伤口切开彻底清除坏死组织、横突间植骨块,伤口一期闭合.结果除1 例患者术中清创不彻底导致再次清创外,其余伤口感染患者清创后均一期愈合,随访未见感染复发.结论 对早期深部感染需及时处理伤口、使用敏感抗生素,彻底清创,创口可以一期愈合,并可以保留内固定.

  • 经椎间隙减压融合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作者:石青鹏;张银顺;陈银河;张建湘

    目的 观察连续型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前路经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连续型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1 例,其中男20 例,女11 例;年龄45~70 岁,平均为(60.7±10.8) 岁.典型的脊髓型颈椎病症状的病程为1~6个月;病变累及椎间隙为C3/4~C6/7,其中C3~5节段为15 例,C4~6节段为11 例,C5~7节段为5 例.在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通过颈椎X线片对融合节段Cobb角及C2~C7 Cobb角进行测量分析,观察颈椎曲度的改变和植骨融合情况;通过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系统对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2.4±8.2)个月.颈椎曲度有明显改善.JOA评分由术前的(9.6±3.2)分增加至末次随访时的(14.4±2.2)分,优良率为83.9%.31 例患者随访结束时骨性融合率为96.8%.结论经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连续型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具有能良好改善颈椎曲度、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较高的植骨融合率.

  • 外侧"L"形切口锁定接骨板治疗跟骨骨折

    作者:陈兵乾;盛晓文;薛峰;钱宇峰;彭育沁

    目的 探讨外侧"L"形切口锁定接骨板治疗跟骨骨折的方法、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0月至2012年1月对26 例28足跟骨骨折采用外侧广泛"L"形切口,行骨折切开复位锁定接骨板固定术.其中男20 例,女6 例;年龄19~56 岁,平均37.3 岁.按照Sander分型,Ⅱ型9足,Ⅲ型12足,Ⅳ型7足.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30个月,平均随访16个月.1足伤口皮肤边缘轻度坏死,经换药4周后愈合拆线.余切口均一期愈合,满2周拆线.所有跟骨外形正常,术后3个月在侧位X线片测量Bhler角较术前平均增加了17.8°,Gissane's角较术前平均增加了23.4°.采用Maryland Foot Score评分标准评估术后功能,结果显示优11 例,良11 例,中3 例(均为Sander Ⅳ病例),差1 例(为Sander Ⅳ病例),优良率84.6%.未出现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锁定接骨板治疗固定跟骨骨折稳定性强,特别适合于粉碎性骨折;在行"L"形切口时,术中需骨膜下剥离,防止皮瓣分层,小心保护皮瓣血供.如注意上述技巧,皮瓣坏死率很低.采用外侧"L"形入路锁定接骨板治疗跟骨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 PFNA在髓芯减压术后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陈凌云;胡勇斌;俞能宝;卢伟民

    目的 探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髓芯减压术后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及髓芯减压术后股骨粗隆间骨折预防措施.方法 自2007年5月至2013年6月,我院共收治髓芯减压术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3 例,其中男性6 例,女性7 例;年龄38~58 岁,平均45 岁.骨折类型按AO分型均为A3型:A3.1型3 例,A3.2型6 例,A3.3型4 例.13 例均采用PFNA内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5~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1个月.按Harris评分评价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7 例,良4 例,可2 例.结论 髓芯减压治疗股骨头坏死有并发股骨粗隆间骨折风险,PNFA是治疗髓芯减压术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 经皮克氏针固定微创治疗Bennett骨折

    作者:刘德淮;庄小强;白宇;陆生林;王玮;黄晖;方旭

    目的 评价Bennett骨折微创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U"型石膏托外固定方法治疗Bennett骨折25 例,其中男15 例,女10 例;年龄18~45 岁,平均32 岁.受伤至手术时间0.5~5 d,平均2.5 d.结果 25 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3~13个月,平均9.5个月.疗效参照拇指腕掌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10 例,良13 例,可2 例,优良率92%.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Bennnet骨折创伤小,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是值得在临床推广的微创方法.

  • 游离足部组织联合股前外侧皮瓣治疗全手套状撕脱

    作者:寿建国;徐晓汉;汪可新

    目的 报道分解切取足部组织并联合修薄股前外侧皮瓣治疗全手套状撕脱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带足背皮瓣的足母甲瓣或带末节趾骨足 母甲瓣+足背皮瓣联同对侧第2趾再造拇指和食指,一期修薄的股前外皮瓣修复手掌和手背指蹼及虎口创面共5 例.结果术后5 例15块移植组织全部成活,供区创面一期愈合4 例,1 例右足足 母甲瓣切取后供区创面植皮部分坏死,经清洁换药愈合.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手功能按ATM标准评分[1],优3 例,良2 例,手部外形比较满意.结论 实施3块游离组织组合移植修复手撕脱伤,治疗风险相对较小,术后功能恢复好,是修复全手套状撕脱伤的理想方法之一.

  • 应用抗生素骨水泥治疗骨折术后髓内感染

    作者:孙国栋;吴占勇;范会龙;杨秋军

    目的 探讨应用万古霉素骨水泥治疗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髓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病例35 例,男25 例,女10 例;年龄20~64 岁,平均年龄38.2 岁;高处坠落伤10 例,交通事故伤16 例,重物压砸伤9 例.全部患者钢板取出,清创置入万古霉素骨水泥,6个月后待感染控制后,二期取出万古霉素骨水泥,自体髂骨植骨再次钢板内固定.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3.6个月.其中34 例清创置入万古霉素骨水泥患者感染获得控制,疗程3~6个月,平均4.3个月.1 例感染未控制,经再次清创置入万古霉素骨水泥,感染得到控制.结论采用彻底清创、置入万古霉素骨水泥法可有效控制感染,是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髓内感染的较好的方法.

  • 不同类型(足母)外翻截骨矫形术式的选择

    作者:张云峰;段洪;邵标;李盛杰;李兴伟;耿承奎;聂邦旭;张克强;蔡国锋;陈戈

    目的 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不同类型(足母)外翻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4月至2013年3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治疗足母外翻86 例(110足).根据(足母)外翻畸形程度不同分为3组.A组(中度):共36 例(48足),男2 例,女34 例;年龄22~70 岁,平均46 岁;(足母)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24°~36°,平均30°,第1、2跖骨夹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12°~16°,平均14°;手术方法采用McBride加第1跖骨头颈部楔形截骨术.B组(重度):共40 例(51足),男3 例,女37 例;年龄38~62 岁,平均50 岁;HVA 28°~44°,平均36°,IMA 14°~18°,平均16°;手术方法采用McBride加第1跖骨基底部楔形截骨术.C组(极重度):共10 例(11足),男1 例,女9 例;年龄64~82 岁,平均73 岁;HVA 45°~75°,平均60°,IMA 18°~20°,平均19°;手术方法采用B组(重度)术式+Akin手术.结果 随访6~36个月,平均21个月.参照美国足踝外科学会Marylland评分系统评分,A组优30足,良16足,可2足,优良率95.8%;HVA平均矫正18°,IMA平均矫正7°.B组优36足,良12足,可1足,优良率94.1%;HVA平均矫正21°,IMA平均矫正8°.C组优7足,良3足,可1足,优良率90.9%;HVA平均矫正42°,IMA平均矫正8°.结论 (足母)外翻的病理基础主要为第1跖骨内翻的骨性畸形与(足母)收肌高度紧张挛缩的软组织畸形,手术应针对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患者.手术设计应重点解除骨与软组织的畸形.

  • 关节镜下钢丝与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的对比研究

    作者:姜于志;孙福荣;葛广勇;张义福;束昊;邱昊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钢丝与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23 例移位胫骨髁间嵴骨折患者进行关节镜下固定治疗,其中A组10 例患者行关节镜下钢丝固定治疗,B组13 例患者行关节镜下缝线固定治疗.观察评估两组手术时间、骨折复位和愈合、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和关节稳定性(Lachman试验).结果 两组平均手术时间:A组(63.5±11.3) min,B组(46.3±6.0) min,钢丝组手术时间比缝线组要长(t=4.43,P<0.05).23 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1个月.术后3个月复查全部患者X线片示骨折复位满意,骨性愈合.末次随访膝关节屈伸范围0~130°,均无明显伸屈受限.A组患者Lysholm评分平均(91.6±4.2)分,B组患者Lysholm评分平均(90.4±3.9)分,两组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P>0.05).A组有1 例患者Lachman试验弱阳性,B组有2 例患者Lachman试验弱阳性,其余患者Lachman试验皆阴性.Lachman试验弱阳性患者却无明显膝关节疼痛、主观不稳症状.结论 关节镜下钢丝与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都能实现骨折良好复位,稳定固定,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满意.使用缝线固定治疗手术更简便,无需二次取出术.

  • 三种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陈银河;申才良

    目的 比较后路扩大开窗髓核摘除术、后路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后路腰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三种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5月至2012年6月收治并随访65 例,其中行后路扩大开窗髓核摘除术(A组)12 例、TLIF(B组)26 例、PLIF(C组)27 例.结果 A组和B组手术时间低于C组(P<0.05),A组术中失血量少于B组和C组(P<0.05).术中硬脊膜撕裂3 例(B组1 例、C组2 例),神经根损伤2 例(B组1 例、C组1 例).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三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和椎间隙高度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A组腰椎失稳1 例,B组和C组发生断钉各1 例),B组和C组椎间均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及腰椎失稳.结论三种术式均可获得满意疗效,相对而言,TLIF是较为安全理想的一种术式.

  •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陈旧性损伤的诊治

    作者:蔡国锋;段洪;余林薪;邵标;耿承奎;吴波

    目的 探讨及总结陈旧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3年1月我院32 例陈旧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诊治及随访结果,并以Lysholm评分方法评价诊疗效果.结果 32 例陈旧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经术前、麻醉后再次体检及X线片、MRI检查均得到确诊,经关节镜下重建并处理半月板损伤及软骨缺损等,治疗前平均lysholm评分为(75±2)分,随访1年平均为(95±3)分.结论 陈旧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较新鲜损伤具有较大诊治难度,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治疗方案是治疗的关键.

  • 经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吴健;杨金华;张伟;王筱林

    目的 对比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无神经症状、无需椎管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20 例,随机分为两组:肌间隙入路组及传统后正中入路组,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Cobb角矫正度、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和术后1年随访腰背痛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结果 椎旁肌间隙入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术后1年腰背痛JOA评分上均明显优于常规入路(P<0.05),Cobb角矫正度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多裂肌和长肌间隙入路保留了多裂肌的完整性,能显著减少手术创伤及术后腰背痛的发生,是一种实用的手术方法.

  • 局限减压结合内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

    作者:尹承慧;黄昌富;符臣学;叶永平

    目的 探讨应用局限神经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5 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采用局限神经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和后外侧植骨融合的术式治疗,分析手术效果和并发症,总结术中及术后注意事项,同时对减压和固定融合范围、融合方式等进行探索.结果 术后随访24~46个月(平均32个月),临床疗效采用Suk标准评定,植骨融合率88.9%,优良率为93.3%.脑脊液漏1 例,神经并发症3 例,内固定松动、断裂1 例,肺部感染1 例,肺栓塞死亡1 例.结论 采用腰椎管局限神经减压,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减压要彻底,但范围不宜过大.

  • 后路楔形截骨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

    作者:廖肇山;林松庆;罗建秀;王本海;黄文祺;林永炀

    目的 探讨后路楔形截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陈旧性压缩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后路楔形截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陈旧性压缩性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27 例.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分别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s association,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测量后凸Cobb角,评价临床症状的改善及后凸畸形的纠正情况.结果 25 例获得随访,余2 例失访,25 例患者临床症状均缓解,后凸畸形得到明显矫正.术后3个月后凸Cobb角(5.1±1.7)°,JOA评分(19.2±2.3)分,VAS评分为(3.5±1.3)分,术前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后凸Cobb角(6.4±2.1)°,JOA评分(24.5±3.2)分,VAS评分为(1.7±0.7)分,术后3个月与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后路楔形截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能够充分减压、矫正后凸畸形,并具有创伤小、短期内纠正角度无明显丢失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陈旧性压缩性骨折后凸畸形的理想方法.

  • 成软骨细胞瘤65例临床分析

    作者:郭中帅;刘宇雷;扈鑫;扈文海

    目的 分析成软骨细胞瘤的特点、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自1994年-2011年经手术病理确诊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成软骨细胞瘤共65 例.其中男45 例,女20 例,男女比例为2.25︰1;年龄3~45 岁,平均(18.42±7.94) 岁.病变部位为胫骨近端8 例(12%),股骨远端11 例(17%),股骨近端23 例(35%),肱骨近端和距骨各4 例(6%),髌骨3 例,跟骨和骨盆各2 例,足舟骨、桡骨近端、桡骨远端、肋骨、肩胛骨、腓骨、股骨干、C7附件各1 例.行单纯病灶内刮除5 例,刮除植骨40 例,刮除骨水泥填充11 例.行瘤段切除9 例(人工关节置换4 例,单纯瘤段切除5 例).结果平均随访65.3个月(15~200个月).3 例局部复发,经再次手术治疗无复发.复发率为4.6%.未发现转移者.结论 成软骨细胞瘤影像学诊断易与骨巨细胞瘤等混淆,病灶内刮除术可以达到较好的疗效,在保证患者肢体功能的前提下适度扩大病灶的切除范围可降低其复发率.

  • 分节段减压与椎体次全切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作者:蔡文涛;沈宁江;林明侠

    目的 比较分节段减压融合术与传统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中远期临床疗效,并评估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行分节段减压融合术(A组)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B组)联合髂骨取骨植骨治疗多节段颈椎病52 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随访并通过影像学测量融合节段前凸角度、全颈椎生理曲度和颈椎矢状面的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同时评估植骨融合程度、融合节段高度的变化以及相邻节段退变情况;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系统评估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中B组的出血量明显大于A组,但手术时间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2 例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2年(1.2~5年).术后6个月内JOA评分及改善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12个月后B组明显降低.两组术后融合节段高度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其中B组平均增加值明显,术后12个月B组高度丢失明显.术后两组ROM都明显下降,而融合节段Cobb角及全颈椎曲度与术前比较增加明显(P<0.05).术后两组脊髓减压程度相仿.结论 分节段减压融合术与传统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早期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合并颈椎前路长节段钛板固定的手术方式中远期效果更可靠.

  • 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外翻畸形的疗效

    作者:刘志远;李宝军;柴志勇;吴克;曹斌;徐海涛;吴向阳;莫顶峰;邹明;唐剑锋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外翻畸形的技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2月至2010年4月收治12 例12膝外翻畸形患者,8 例骨关节炎和4 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应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根据X线片比较术前和术后膝外翻角度,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 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无腓总神经麻痹发生;随访6~34个月,平均19个月;术前膝外翻角度13°~35°,平均(19.8±3.3)°,术后膝外翻角度4.9°~9.5°,平均(6.4±1.4)°,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HSS评分为31~63分,平均(38.0±2.7)分,术后末次随访膝关节HSS评分为78~89分,平均(84.0±2.9)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是膝关节炎合并外翻畸形的有效治疗方法.

  • 可吸收软骨钉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邹凯;覃松;车彪;王凯;刘骏;何精选;刘佳

    目的 探讨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切开复位可吸收软骨钉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软骨钉内固定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28 例,其中MasonⅡ型17 例,MasonⅢ型11 例,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观察肘关节及前臂的屈伸旋转活动度、肌肉力量、稳定性及主观疼痛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8.3个月.疗效评定:优16 例,良10 例,可2 例(Mayo标准),优良率92.86%.结论 可吸收软骨钉内固定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功能康复快,临床效果良好.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疗效分析

    作者:廖红兴;刘展亮;李晓彬;黄凯;邹学农

    目的 观察成人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 例24髋成人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5 例,女14 例,年龄39~72 岁,平均48.2 岁.术前进行详细影像学分析,患肢短缩平均(4.68±0.95) cm,术中通过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均采用生物型假体,以术前、术后Harris评分和放射学检查评价疗效.结果 19 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1个月(11个月~6年).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4.20±19.51)分,术后(88.70±9.34)分(P<0.05),下肢延长平均(4.46±0.94) cm.1 例患者术后出现坐骨神经损伤,对症治疗6个月后完全恢复,另有一例患者术后6个月出现后脱位,予以牵引固定3周后功能恢复.结论通过对成人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中期随访结果的分析,证实该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显著.

  • 成人锁骨中段骨折的治疗进展

    作者:贾光耀;刘时伟;梅炯

    成人锁骨骨折在临床中非常常见,尤其是锁骨中段骨折.对于成年人不同类型锁骨中段骨折,是否需手术治疗,保守或手术应采用何种方式,一直存在争议.深入了解锁骨中段骨折的解剖学及流行病学特点、损伤分型及各种治疗方法优缺点及可能的并发症等,有利于临床医生更有效的治疗成人锁骨中段骨折,本文就此做一综述.

  • 股骨前弓角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宁;魏杰;秦德安

    临床在行人工髋关节置换、股骨髓内钉固定时,经常遇到但容易忽视的一个重要的基础知识是股骨前弓角.前弓角是指股骨上段向前弯曲的角度,其测量方法是在股骨侧位片上划出股骨髁长轴线,并经该线中点作垂线,然后划出股骨上1/3骨干轴线,其与垂线的夹角.正常成人股骨前弓角为(10.6±1.8)°.

  •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系统研究进展

    作者:张宇明;郝永壮;高刚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老年人骨折的发病率呈逐步增高趋势.北京积水潭医院在2000年对11 000 例60 岁以上骨折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老年人常见的骨折有三种:髋部骨折(占19.8%),胸腰椎骨折(占18.8%),桡骨远端骨折(占17.6%),其中髋部骨折以股骨粗隆间骨折为常见.股骨粗隆间骨折占全身骨折的3%~4%,占髋部骨折的50%,其中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占50%~60%[1].高龄患者多有骨质疏松,且常伴发全身各个系统疾病,因此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应逐渐引起大家的重视.

  • 双侧股骨髁及股骨颈同时骨折1例报道

    作者:范猛;姜文学;滕东辉;潘子翔

    在高能量损伤中,下肢的多发骨折较为常见,同侧股骨两处骨折也并不少见,尤以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的报道多[1-7].但目前仅有2篇报道有同侧股骨颈及股骨髁骨折的报道[1,2],而双侧同时发生股骨颈及股骨髁骨折则极为罕见,目前尚未见报道.我科于2011年初收治骨盆骨折并双侧股骨髁及股骨颈骨折1例,报告如下.

  • 编织钢丝环扎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

    作者:李云龙;朱东波;成欣;夏炎

    目的 探讨编织钢丝环扎张力带配合克氏针治疗髌骨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2008年6月至2012年2月用编织钢丝环扎张力带以及克氏针固定治疗髌骨骨折48 例,男31 例,女17 例;年龄26~68 岁,平均43 岁.骨折分型,Ⅱ型骨折8 例,Ⅲa型26 例,Ⅲb型13 例,Ⅲc型1 例,骨折块复位后用克氏针串接固定,钢丝编织后予环扎张力带固定.术后不用石膏固定,伤口不痛即开始功能锻炼.结果 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6~10周.术后均无感染、不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无克氏针断裂.按陆裕朴疗效标准评定,优32 例,良16 例.结论 编织钢丝环扎张力带克氏针固定治疗髌骨骨折,操作方便、骨折固定可靠,可以预防髌韧带的切割,保护髌骨的血供,降低功能锻炼时的疼痛,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是治疗髌骨骨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 梯形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技巧及优点

    作者:刘光磊;张波涛;王峥;刘瑞

    目的 探讨梯形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优点.方法我院自2010年7月至2013年5月采用梯形切口跟骨解剖板治疗跟骨骨折8 例9足,男5 例6足,女3 例3足;年龄21~53 岁.结果本组8 例9足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6个月,切开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良好.结论 梯形切口较"L"形切口与斜切口术后皮瓣坏死率低,术中显露满意,术后恢复良好.

  • 感觉神经保护延缓失神经性肌萎缩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斌;陈月;杨焕友;张姚

    目的 研究感觉神经延缓失神经肌萎缩的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n=20)即感觉神经移植保护组,对照组(n=20)即纯失神经组.第一阶段:对照组仅横断肌皮神经.实验组完成近端锁骨上神经和远端肌皮神经吻合.第二阶段:第一阶段术后6个月,实验组及对照组完成胸小肌运动神经分支与肌皮神经远端的吻合.第二阶段术后4周及8周内,分别测定大鼠理毛实验、运动单位电位、肌肉湿重、肌肉HE染色、运动终板染色计数等.结果 实验组术后第4及8周运动单位电位波幅明显高于对照组,电流刺激敏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二头肌湿重恢复率、肌纤维直径、肌纤维截面积恢复率、运动终板数明显优于对照组.理毛实验于术后第2周时优势明显.结论 近端感觉神经与远端运动神经端端吻合可有效延缓失神经肌肉萎缩.

  • 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的进展

    作者:梁映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引起血栓远端静脉高压和肢体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的病症.若不及时处理,可导致患者患肢完全或部分功能丧失而致残,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有报导称约22%~29%的DVT患者可能并发致命的肺栓塞[1].DVT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危险因素.美国每年约有50万人发病,我国从文献统计结果显示DVT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现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实用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