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实用骨科杂志

实用骨科

实用骨科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Orthopaedics 실용골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影响因子: 1.2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5572
  • 国内刊号: 14-122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2-17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骨科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山西
  • 主编: 卫小春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两种植骨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失稳

    作者:徐林军;许永涛;马亮;汪勇刚;唐周舟

    目的:比较椎间融合器( Cage)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自体骨环形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失稳的疗效。方法对40例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失稳患者,采用后路手术治疗,依植骨方式的不同分为Cage植骨融合组( A组)和自体骨环形植骨融合组( B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及手术前后的JOA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时,A组优16例,良2例,可2例;B组优14例,良4例,可2例。两组的优良率均为90%。两组椎间隙高度均有所丢失,A组丢失量少于B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所有手术节段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后路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和环形植骨融合分别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都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的良好方式,临床疗效相似。

  • 跟骨复位器配合克氏针撬拨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46例

    作者:陈欣;姜宏

    目的:观察跟骨复位器配合克氏针撬拨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2年10月苏州市中医医院骨伤科治疗46例51足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病例,研究术前术后B?hler角、Gissanes角与跟骨宽度的复位情况,随访期间观察并发症,采用Maryland评分系统评价足部功能。结果46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为10个月,术前B?hler角、Gissanes角、跟骨宽度分别为(14.2±5.1)°、(108.6±7.6)°、(40.1±3.2)mm,术后分别为(33.6±3.2)°、(130.2±5.6)°、(30.1±2.2)mm,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按照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评估效果,优37足,良10足,可3足,差1足,优良率达92.1%。结论该方法纠正跟骨宽度和关节结节关节角可获得良好的复位和固定,能够减少跟骨关节内骨折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满意。

  • 应用双加压螺钉关节融合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病

    作者:杨金江;刘凤岐;王宝军;鲁英

    目的:总结应用双加压螺钉行踝关节融合治疗重度踝关节骨性关节病的临床疗效及存在的问题。方法2008年3月至2011年1月,北京友谊医院骨科对11例重度踝关节骨性关节病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男性4例,女性7例;年龄55~72岁,平均61岁,行外侧腓骨截骨暴露踝关节,去除胫距关节软骨,应用双加压螺钉行踝关节融合,术后支具保护10~12周。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9个月,所有患者均一期融合;优6例,良4例,差1例;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评分系统( Americam or 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评分由术前平均39分提高至术后末次随访平均82分。结论踝关节融合术是治疗重度踝关节骨性关节病的有效方法,双加压螺钉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的内固定方法。

  • 3种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方法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周炎;刘世清;瞿新丛

    目的:探讨3种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方法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08年12月采用经髓腔固定(34例)、“8”字交叉固定(30例)及经双皮质固定(32例)3种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方法治疗尺骨鹰嘴骨折96例。其中男57例,女39例;年龄19~49岁,平均35.5岁。按Wadsworth分型,Ⅱ型55例,Ⅲ型36例,Ⅳ型5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肘关节功能。结果96例患者术后随访14~22个月,平均16.5个月。术后并发症比较,“8”字交叉固定组与经双皮质固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少于经髓腔固定组(P<0.05)。三组术后肘关节功能按Broberg-Morre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方法,“8”字交叉固定及经双皮质固定较经髓腔固定术后并发症更少。

  • Bioflex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初步临床研究

    作者:王彩明;刘洋;李明辉

    目的:探讨Bioflex动态稳定系统在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23例,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44~67岁,平均57岁。单节段病变15例,多节段病变8例。椎板减压后根据退变程度选择椎间盘部分切除或椎体融合器进行融合的方法,采用Bioflex动态固定系统稳定脊柱后路,观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index,ODI)、脊柱节段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结果术后随访12~40个月,平均(22±9)个月。统计显示术前VAS评分为(7.2±1.7)分,末次随访为(2.6±1.1)分;术前ODI为(71.4±17)%,末次随访为(21.3±11)%。非融合节段ROM术前为(8.1±1.9)°,末次随访为(2.8±1.1)°;邻近上位椎体ROM术前为(7.9±1.7)°,末次随访为(7.2±1.8)°;邻近下位椎体ROM术前为(8.4±2.1)°,末次随访为(7.9±1.9)°。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VAS、ODI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前后非融合节段腰椎活动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邻近椎体节段活动度较术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初步研究表明Bioflex动态固定系统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加长型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下骨折

    作者:张庆林;冯彩燕;李江;尚建伟;邓国权;袁志鹏;曾瑜瑜;邓照辉;涂青虹

    目的:总结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方法与经验。方法对20例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下骨折应用加长型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股骨转子下骨折的Seinsheimer-Bergman分型,Ⅱc型3例,Ⅲa型4例,Ⅲb型5例,Ⅳ型8例。观察分析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观察有无骨折再移位、髋内翻畸形、内固定失败、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的出现。结果20例均获得随访3~16个月,平均9个月,无骨折再移位、髋内翻畸形、内固定失败、骨折不愈合的情况发生。髋关节Harris评分,优16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达95%。结论加长型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下骨折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恢复快、疗效好,有利于早期康复及恢复伤前的生活质量。

  • 腕背桡侧入路掌侧“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巴尔通掌侧型骨折

    作者:凌长敦

    目的:探讨采用腕背桡侧入路掌侧“T”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巴尔通掌侧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3年3月巴尔通掌侧型骨折患者20例,给予腕背桡侧入路掌侧“T”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骨折愈合时间,复查X线片,测量桡骨关节面掌倾角和尺偏角,采用放射学Lidstrom评分标准评价术后桡骨关节面恢复情况,采用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价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28个月,平均14.3个月。平均手术时间67.2 min,平均骨折愈合时间8.4周,有1例患者出现肌腱黏连,经功能锻炼后恢复,无神经血管损伤、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严重并发症发生。X线片示掌倾角9°~19°,平均11.5°;尺偏角17°~25°,平均22.6°,桡骨轴向无短缩。桡骨关节面Lidstrom评分优良率为95.0%,腕关节功能Gartland-Werley评分优良率为95.0%。结论腕背桡侧入路掌侧“T”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巴尔通掌侧缘骨折,关节面达解剖复位,固定牢固可靠,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且手术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保留残端自体腘绳肌腱单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

    作者:程文丹;李品;江淮;孙良业;吕建军;刘兴国;邵松;许俊胜

    目的:探讨保留残端自体腘绳肌腱单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临床疗效。方法12例患者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ACL损伤,其中完全断裂9例,部分束支断裂3例。对ACL完全断裂的残端稍作清理后予以保留,部分束支断裂的残留束支予以保留,同时对断裂束支的残端予以保留,采用经低位前内侧入路自体四股腘绳肌腱单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股骨端采用Endobutton固定,胫骨端采用界面螺钉固定。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12个月,平均11个月。膝关节稳定性恢复良好,Lachman试验阴性10例,弱阳性2例;轴移试验阴性11例,阳性1例。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0~140°±3.15°(120°~160°),所有患者均恢复伤前运动水平。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54~76分,平均(60±5.21)分,术后88~100分,平均(95±3.31)分。结论保留残端自体腘绳肌腱单束解剖重建ACL,恢复了膝关节固有的生理运动功能,并且有助于重建韧带的再血管化、腱骨愈合及本体感觉的建立。

  • 过伸位复位配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作者:沈国蔚;林靖峰;颜世昌;顾章平

    目的:探讨过伸体位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5例41椎,其中男10例,女25例;年龄60~92岁,平均(75.7±7.3)岁。过伸体位复位后行PVP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情况、椎体高度及Cobb角变化,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5例41椎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20~85 min,平均(35.0±14.1)min。椎体骨水泥注入量为1.8~9 mL,平均为(4.6±1.6)mL。患者PVP术后VAS疼痛评分、椎体高度及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过伸体位复位结合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部分恢复椎体高度和矫正后凸畸形,安全可行,实用性强。

  • 两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谢世隆;方楚权;严瑾;成钊敏;黄振盛

    目的:比较背侧双钢板与掌侧“T”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28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资料,男8例,女20例;年龄31~65岁,平均50.7岁;所有骨折均为闭合性骨折。骨折按AO分型,A3型4例,B3型2例,C1型5例,C2型6例,C3型11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双钢板组(采用背侧双钢板固定)11例和“T”型钢板组(采用掌侧“T”型钢板固定)1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掌倾角、尺倾角、术后早期和远期并发症、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等。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2~16个月(平均14.4个月)随访。两组患者在骨折愈合时间、掌倾角、尺偏角、术后早期并发症、腕关节功能恢复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远期并发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背侧双钢板或掌侧“T”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背侧双钢板技术手术时间相对延长,但远期并发症较掌侧钢板相对较少。

    关键词: 桡骨骨折 疗效 比较
  • 开窗减压万古霉素骨水泥链珠填塞治疗硬化性骨髓炎

    作者:李高陵;孙长英

    目的:探讨手术开窗减压万古霉素骨水泥链珠填塞治疗硬化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回顾2004年5月至2010年6月于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诊治的硬化性骨髓炎患者16例,其中男6例,女10例;年龄14~46岁,平均年龄22.4岁;胫骨11例,股骨5例,均采用开窗减压万古霉素骨水泥链珠填塞抗感染,二期取出骨水泥链珠并行同种异体骨植入治疗。结果所有16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7年,平均随访3.4年;所有患者治疗后疼痛消失,化验检查正常,无病理性骨折发生。结论手术开窗减压万古霉素骨水泥链珠填塞治疗硬化性骨髓炎控制感染理想,二期植骨治疗骨髓炎,疗效满意。

  • 应用VSD分期救治四肢Gustilo Ⅲ型软组织损伤

    作者:李明超;马学玲;曲艳萍;李福春

    目的:探讨依据分期救治策略治疗四肢Gustilo Ⅲ型软组织损伤中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的体会。方法自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对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四肢GustiloⅢ型损伤患者24例,急诊行早期清创、血管、神经及肌腱修复,骨折外固定,应用VSD覆盖创面,间隔24~72 h反复清创,直至创面完全无感染坏死组织为止,并应用VSD覆盖创面,待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创面无感染渗出,行游离植皮或皮瓣移植修复创面。结果24例患者创面感染均得到很好的控制,创面肉芽细菌培养均为阴性,游离植皮及皮瓣移植修复创面均达到一次手术成功。其中21例经9~36个月的随访,有1例前臂损伤患者10个月后行肌腱松解术,3例踝关节损伤患者半年后行踝关节融合术,所有创面均愈合良好。结论对四肢Gustilo Ⅲ型损伤软组织的修复应分期进行,急诊清创后,应用VSD覆盖创面,有利于感染性炎性坏死组织的排出,有利于创面感染控制,有利于创面肉芽生长,为后期创面游离植皮或皮瓣移植修复创造良好条件。

  • EPSTR技术在髋臼后壁骨折固定中的应用

    作者:张功林;甄平;陈克明;安勇;朱雄;赵来绪;杨军林;周建华

    目的:报告EPSTR技术在髋臼后壁骨折固定中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对46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行内固定后应用EPSTR技术修复髋关节后侧软组织,其中男36例,女10例;年龄25~55岁,平均42.5岁,伤后手术时间2~7 d,平均5 d。髋关节后侧软组织采用“T”形切开,行髋臼内固定后,关节囊和外旋短肌作为一层再次附着到大粗隆。结果术后随访2.5~6.0年,平均4.5年。随访期间没有发生髋关节脱位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2例发生骨关节炎,没有出现与本项技术相关的并发症。按Harris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良率为93.5%,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髋臼后壁骨折固定后采用EPSTR技术,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和加强髋关节稳定性。

  •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与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疗效比较

    作者:陈昆;蔡惠民;陈荣滋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与Bryan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 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ACDR)两种手术方式用于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及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系统分析我院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70例(70个节段)脊髓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病例资料,将70例(70个节段)脊髓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CDF组(35例)及Bryan组(35例)。通过分析术前及术后随访12个月的Odom′s标准评分、活动度( range of motion,ROM)、日本骨科协会(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健康调查简表( 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及颈椎残障功能指数( 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观察指标的差异,同时对随访12个月的上述各项指标进行两组间比较,比较两者疗效,分析两种术式的优点及他们产生的问题。结果两种手术方式都能取得明确疗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 P<0.05),两种术式在创伤、出血量等方面差异性不显著( P>0.05);JOA评分及SF-36评分两者差异性不显著( P>0.05);而在12个月随访ROM评估及NDI比较有差异,Bryan组数据优于 ACD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Bryan组在Odom′s评分中因减压不彻底及异位骨化,有2例等级为差,ACDF组则为0例。结论 Bryan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在减少颈椎临近节段退变上优于ACDF,短中期疗效优于ACDF,但Bryan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同时存在减压不彻底及异位骨化等并发症,远期疗效不如ACDF。

  • 经皮微创与开放手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晓峰;李文强;刘金凯;唐先忠;赛比江

    目的:探讨应用解剖型锁定钢板经皮微创与常规开放性手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对两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手术,29例(观察组)应用解剖型锁定钢板经皮微创治疗,27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开放性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日、踝关节功能保留及Johner-wruh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随访16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无骨不连、骨延迟愈合的发生。观察组:按Johner-wruhs评分,优20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为89.66%。手术时间(85±10)min、术中出血量(110±20)mL、平均住院日(10±2)d,平均临床愈合时间15周,踝关节背伸(20±3)°,踝关节跖屈(38±3)°。对照组:按Johner-wruhs评分,优10例,良10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74.07%。手术时间(116±10)min、术中出血量(200±30)mL、平均住院日(12±2)d,平均临床愈合时间18周踝关节背伸(10±2)°,踝关节跖屈(26±3)°。两组间各指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经皮微创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伤口并发症少,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量相关性分析

    作者:孙海波;彭阿钦;张万龙;齐明;李华;冯国英;王心宽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阶段性隐形失血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采用PFNA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病例均为初次患病,24 h补液量不超过2000 mL,排除严重内科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对术前、术后1 d、3 d、5 d、7 d血常规以及术中、术后出血量,使用Gross方程进行计算,应用方差分析对不同时间段的隐性失血量进行比较(以P<0.05为标准),同时,探讨总失血量和阶段性隐性失血量变化值的相关性。结果36例患者平均总失血量为(956.82±207.61)mL,其中平均显性失血为(88.08±16.28)mL,占总失血量的9.88%,平均隐性失血为(820.96±164.34)mL,占总失血量的90.23%。1 d阶段性隐性失血量和2~3 d阶段性隐性失血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二者与4~5 d阶段性隐性失血量相比,却有着显著性差异。Pearson相关性检验显示,围手术期总失血量与1 d内阶段性隐性失血量( r=0.770)、2~3 d阶段性隐性失血量( r=0.884)、4~5 d阶段性隐性失血量(r=0.589)呈正相关(P<0.05)。得到佳线性方程:围手术期总失血量=0.978×1d内阶段性隐性失血+1.029×2~3 d内阶段性隐性失血+0.779×4~5 d阶段性隐性失血量+58.327。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以隐性失血量为主,主要发生于术后前3 d,应严格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及时复查血常规以减少贫血导致的并发症。

  • 微创PHILOS钢板内固定在儿童股骨粗隆下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陈俞涛;杜璠;杨江伟;王春生;王坤正

    目的:总结应用微创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与非手术治疗儿童股骨粗隆下骨折的结果和并发症。方法2005年2月至2011年2月,我院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和非手术治疗儿童股骨粗隆下骨折共24例患者,回顾性比较15例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和9例采用非手术治疗的患者,从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和影像愈合时间以及结果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对两种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1.5个月,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和影像学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组结果评分更高( P<0.05)。和非手术组相比,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组总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P<0.05)。结论对于儿童股骨粗隆下骨折,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系统与非手术组相比评分更高,总并发症率更低,是治疗儿童股骨粗隆下骨折的良好内固定之一。

  • 三维重建技术在上胸椎和颈椎椎弓根螺钉植入的临床应用

    作者:宁金沛;陀泳华;覃求;梁柱德;韦武;李泉;何恩谋;潘式新

    目的:通过应用三维重建技术辅助椎弓根螺钉的植入,评价其在上胸椎和颈椎置钉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3年11月,对12例需要行上胸椎、颈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手术的患者术前通过Mimics三维重建图像设计进钉通道并获取相关参数,术中辅助植入上胸椎、颈椎椎弓根螺钉共50枚,术后CT扫描评价螺钉位置,记录有无与螺钉植入的相关并发症。结果通过Mimics三维重建植入的50枚椎弓根螺钉,47枚完全在椎弓根内,3枚穿破椎弓根壁,椎弓根穿破率为6%,植钉准确率为94%,所有穿破椎弓根壁的螺钉的穿出距离均小于2 mm,螺钉位置可接受率为100%。无一例出现螺钉植入有关的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Mimics三维重建技术辅助上胸椎、颈椎椎弓根螺钉植入的置钉准确性高、安全,且明显缩短手术时间。

  • 微创经肌间隙单双侧TLIF治疗盘源性腰痛的比较

    作者:王洪伟;孙连星;王尚忠;段洪凯;陈广辉;赵湘军

    目的:比较应用微创经多裂肌间隙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单侧固定与双侧固定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方法2009年4月至2012年10月,将60例经临床检查和椎间盘造影确诊的单节段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在Quadrant系统辅助下经多裂肌间隙入路行TLIF手术。A组32例,行单侧钉棒内固定单枚Cage融合;B组28例,行双侧钉棒内固定单枚Cage融合。60例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0~55岁,平均40.5岁;L3~4节段5例,L4~5节段35例,L5 S1节段20例。于术后3个月、6个月、18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损伤、并发症、植骨融合及医疗费用并进行总结分析。应用视觉模拟评分系统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疼痛情况。按照改良的MacNab法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出血A组平均120 mL,B组平均250 mL;手术时间A组平均85.5 min,B组平均120 min;治疗费用A组平均2.0万元,B组平均3.5万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治疗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并发症A组1例硬脊膜撕裂,B组2例,同时B组有2例非减压侧螺钉损伤神经根而行二次手术。随访8~36个月,平均25.3个月,术前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同组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植骨融合率A组93.7%,B组96.4%。临床疗效评定A组优28例,良1例,可3例,优良率90.06%;B组优23例,良2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93.2%。两组间VAS评分、临床疗效及植骨融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微创经多裂肌间隙入路行单侧和双侧TLIF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单侧TLIF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低,安全有效,费用更低,是椎间盘源性腰痛手术治疗的一种选择。

  • 外固定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

    作者:李琳

    目的:探究外固定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Tile C型骨盆骨折采用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进行治疗,本组27例,25例获得随访,根据Tile分型,C1型17例,C2型8例。结果本组随访时间为6个月~2年,平均1.5年。骨盆骨折复位后根据Tornetta评分标准评价,优12例,良9例,可3例,差1例,总体优良率为84%;术后功能恢复情况采用MaJeed评分系统评价,优11例,良11例,中2例,差1例,总体优良率为88%。结论对于Tile C型骨盆骨折,采用外固定联合有限内固定双重固定不仅可以恢复骨盆环解剖序列的连续性和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而且该方法具有实用、有效、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外固定支架调整拆卸方便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Ilizarov技术微创治疗儿童僵硬型马蹄内翻足

    作者:李华龙;孔圳;孙永建

    目的:探讨利用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儿童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畸形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评估。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利用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25例30足儿童僵硬性马蹄内翻足畸形患者,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足部X线检查,测量正位跟距角( talocalcaneal angle of anteroposterior radiograph,TCA-AP)、侧位跟距角( talocalcaneal angle of lateral radiograph,TCA-LAT)、正位距骨-第1跖骨角( talo-first metatarsal angle of anteroposterior radiograph,TMT1-AP),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外固定架,术中按照Ilizarov固定原则固定于患者胫骨及足部相应位置。术后第5天开始调整外固定架螺母,以1 mm/d,6次/d的幅度进行调整,直至畸形得到完全纠正,并适当过伸。将患足固定于过伸矫正位4~6周,期间佩戴外固定架行走。拆除外固定后定期复查X线,测量并对比相关数据。结果25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2年,平均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调整外固定架矫形期间均未见血管神经损伤等症状。术后5~7周踝关节恢复到中立位,平均固定时间14周。按Garceau标准评定,优23足,良4足,差3足。治疗前后比较,TCA-AP、TCA-LAT明显增大(P<0.001),TMT1-AP明显减小(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l-izarov技术对于儿童僵硬型马蹄足治疗效果明显,具有微创、安全、操作简单等优点,且影像学数据改善明显,可作为评价矫形效果的有效指标。

  • 生物型膝关节假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智勇;张志强

    生物型膝关节假体即非骨水泥型膝关节假体,其通过假体-骨界面紧密接触,促使骨组织长入假体,提高假体与髓腔的结合强度,从而达到假体的长期稳定。使用生物型人工膝关节,可保存患者骨量,同时避免或降低了骨水泥所导致的毒副作用。目前,随着工程技术与生物材料的发展,临床与科研对于生物型膝关节假体的研究也愈发受到关注。本文就生物型膝关节假体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在峡部裂性腰椎滑脱临床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张华庆;申才良

    近年来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异常被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不少学者将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发生、病情进展归因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异常,并提出应根据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将峡部裂性腰椎滑脱进行分型,并据此判断是否行手术复位及评估手术复位的效果。本文综述了目前报道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变化的文献,旨在探讨其在峡部裂性腰椎滑脱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 成骨细胞局部调节的信号传导通路

    作者:吴耀国;迟志永

    骨骼是一组不断进行新陈代谢的器官,其代谢的动态平衡依靠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间的相互调节。成骨细胞是骨组织形成的主要功能细胞,还参与破骨细胞的分化及成熟的调节,因此,成骨细胞的调节在骨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成骨细胞的调节包括全身性调节和局部调节,其中局部调节对成骨细胞分化、成熟及功能多个环节的调节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成骨细胞的局部调节成为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许多局部调节因子及信号传导通路对成骨细胞分化、成熟及细胞活性具有重要作用。其中Wnt信号传导通路,骨形态发生蛋白( bone morphogenic protein,BMP)信号传导通路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传导通路与成骨细胞局部调节关系密切。

  • 2个月小儿被头发环形缠绕险致截指1例报告

    作者:黄平;余晓芳;尹卫东;王金波

    1病例资料
      患儿,男,2个月,因“左拇指环形红肿、间断哭闹3d”入院。入院查体:患儿发育正常,左拇指近节红肿明显,拇指近节中部见环形缩窄伤口,缝隙约1 mm,深约2 mm,卡压以远组织水肿,颜色暗红,触摸患指哭闹加剧,拇指活动尚可。入院前2天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行X线片检查未见明显异物存留,骨质未见明显异常。行换药时发现伤指环形伤口内似有毛发状物存留,遂来我院就诊,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入手术室在基础麻醉下行手术探查,显微镜下探查见左拇指近节环形伤口内有成人毛发1根,围拇指缠绕3圈并呈死结,将发丝小心剪断取出,解除卡压患儿拇趾末端肤色红润,见深达肌腱,双侧指固有神经、动脉挫伤明显,连续性存在,拇长屈肌腱连续性存在,拇长伸肌腱部分断裂,清创后予以吻合拇长屈肌腱,缝合伤口。伤指予以石膏外固定。术后患儿哭闹中止,伤口愈合良好,伤指功能活动良好(见图1~4)。

  • “脊柱外科基础与临床研究新技术学习班”通知

    作者:

    由宁波市第六医院主办的国家继续教育项目“脊柱外科基础与临床研究新技术学习班”[ 项目编号:2014 -04 -07 -007 (国)],将于2014 年9 月25 日至27 日在宁波举行。我院已成功举办九届脊柱外科学习班,并不断总结往届学习班存在问题,借鉴国内、外学术会议的经验,努力打造品牌学术会议。

  • 《上颈椎外科学》出版

    作者:

    由中日友好医院谭明生教授主编的《上颈椎外科学》一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详细介绍了国内外上颈椎外科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的新进展,反映了上颈椎外科发展的现状和方向。作者们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具有原创性的寰枢椎椎弓根钉复位固定融合技术,对上颈椎外科的基础和临床知识作了系统的阐述。

  • 2014中国脊柱侧凸年会征文通知

    作者:

    关键词: 中国 脊柱侧凸 年会
  • “世界显微外科穿支皮瓣峰会暨第16届国际穿支皮瓣学习班”征文通知(第2轮)

    作者:

  • 《关节周围骨折》一书出版

    作者:

    由姜宝国、王满宜教授主编的《关节周围骨折》一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关节周围骨折是创伤骨科临床常见损伤,由于关节周围解剖结构复杂,骨折复位困难,治疗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关节周围骨折的治疗效果差别很大。近年来创伤骨科各种固定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治疗理念不断得到更新。正是由于关节周围骨折的普遍性和难治性,2006 年开始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难治性骨折的治疗研究”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五家医院顺利开展,课题组对多家医院既往关节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恢复效果进行了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总结了既往关节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在创伤骨科处理骨折的基本理念“ 复位、固定、功能锻炼”的基础上锤炼形成了“微创保护血运、重视软组织和韧带重建、关节面骨折解剖复位、支撑固定、填塞植骨、支具辅助下的早期主被动功能锻炼”的崭新理念,相关理念在多家医院诸多专家的论证和交流中形成了多个关节周围骨折治疗的专家建议。

  • 本刊关于参考文献的撰写要求

    作者:

    参考文献应根据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序,要求各项齐全,严格按照稿约要求的格式书写。除引用方法类文献不限年限,其余参考文献应以近5年内为宜,其中近1~2年文献占半数以上,尤其注意对我刊近2年内发表文献的引用。

  • 关节炎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雪峰;宋雄英;甄志强;尚俊英

    目的: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RA)和骨关节炎( osteoarthritis,OA)患者血清及关节液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检测,探讨VEGF在两种疾病中的鉴别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RA组(40例)、OA组(40例)血清及关节液中VEGF的含量。结果 RA组血清VEGF含量(94.41±43.32)ng/L,明显高于OA组(35.60±17.0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987,P<0.001);RA组关节液VEGF含量(188.26±90.76)ng/L,明显高于OA组(69.72±30.4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832,P<0.001);关节液中VEGF和血清中VEGF含量之间存在相关性(r=0.714,P<0.001)。结论 VEGF在RA患者体内高表达,可作为RA与OA鉴别的参考指标。

  • 弹性弧形骨钻用于椎体成形术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军;王新虎;杜伟;刘夏君;左春光

    目的:观察自制弹性弧形骨钻在体外骨质疏松椎体成形术中的手术效果,从而探讨其在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 EDTA-Na2)浸泡法制备小牛体外骨质疏松椎体,将40个骨质疏松椎体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20个椎体行椎体成形术,A组行常规直钻穿刺,B组采用自制弹性弧形骨钻穿刺,弧形方向朝向穿刺对侧,深度达到椎体中前1/3终止,对两组穿刺骨钻及骨水泥是否达到或越过椎体矢状中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EDTA-Na2浸泡法脱钙9 d时成功制备出体外骨质疏松椎体,直钻穿刺组钻头达到或越过椎体矢状中线有7个椎体,骨水泥分布达到或越过椎体矢状中线11个;弹性弧形骨钻组穿刺钻头达到或越过椎体矢状中线有18个椎体,骨水泥分布达到或越过椎体矢状中线19个,两组骨钻穿刺效果及骨水泥分布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9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椎管内渗漏,B组4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椎管内渗漏,两组间在骨水泥渗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弹性弧形骨钻通过一侧椎弓根穿刺,可以建立一个达到或越过椎体矢状中线的骨性通道,引导骨水泥向穿刺对侧分布,避免了双侧椎弓根穿刺的弊端,其实验效果优于直骨钻。

  • 怎样写好前言?

    作者:

    正文前言部分的作用是对全文有个概括的了解,论述研究的背景和原理、研究的必要性、研究对已有科学知识的联系与补充、研究的新颖和重要之处、研究的问题和目的以及研究的方法。前言一般300-400 字。

    关键词: 科学知识 原理 方法
  • 怎样写好资料与方法?

    作者:

    资料和方法主要介绍研究对象、所用材料、所循方法。包括起止时间、病例的详细情况(性别、年龄分布、部位、侧别、分型、受伤机制等)、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有多少种?比例、开放和闭合、评分或评级等)、影像学资料( X线、CT、MRI,分别叙述其主要表现、特点、比例等)、疾病、影像学、功能等国际标准分型、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研究纳入和排除标准、手术方法(新方法)的详细介绍(包括麻醉体位、切口与显露、病变处理及术中监测)、术后处理、康复(包括引流、药物应用、离床与负重、特殊治疗)、研究方法、技术(基础)。

  • 高位颈椎骨折的漏诊原因分析

    作者:金文杰;刘兴振;沈康平;吴玉杰;傅智轶;王慧东;朱燕辉

    目的:探讨高位颈椎骨折高漏诊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自2007年1月至2013年2月诊治的19例早期漏诊的高位颈椎骨折病例的诊治记录,并分析2组不同年资的骨科医师对漏诊病例的影像资料的读片准确性。结果高位颈椎骨折易同时合并重要的复合伤发生,导致颈椎损伤症状被掩盖,是骨折漏诊的关键因素。低年资医师依据颈椎X线摄片和普通颈椎CT扫描片对高位颈椎骨折的诊断率较低,也是导致其漏诊的重要原因。结论为减少高位颈椎骨折的漏诊,必须重视头面部外伤患者,同时建议行颈椎螺旋CT薄层扫描和二维重建以提高骨折诊断的准确性。为预防因漏诊导致的继发损伤,对可疑高位颈椎骨折患者必须给予必要的颈部保护和严格随访。

  • 关节镜下腘绳肌腱双入路固定重建PCL的护理观察与康复

    作者:章亚青;朱莎;张雅真;黄长明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腘绳肌腱双入路固定重建后交叉韧带(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手术前后的护理观察要点与康复训练方法。方法对76例行关节镜下腘绳肌腱双入路固定重建PCL患者手术前后进行有效的护理观察与系统的康复训练。男59例,女17例;年龄16~68岁。左侧42例,右侧34例。所有患者均有膝关节疼痛、跛行、关节不稳、“打软腿”现象。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个月。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19~51(30.81±11.65)分,术后评分88~98(92.26±2.25)分,术前术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CL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腘绳肌腱双入路固定做好手术前后的护理观察,以及手术前后配合实施系统的护理康复,对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确保患者安全,更好的恢复膝关节的功能起着积极而又重要的作用。

实用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