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逆行交锁髓内钉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类风湿踝关节炎

    作者:张强;吴佳琦

    目的:观察逆行交锁髓内钉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类风湿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6月~2013年10月,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踝关节融合术治疗RA患者30例,术后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 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分。结果:术后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由术前平均53.3分(40~65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0.6分(61~89分)。术后无疼痛28例,轻度疼痛2例。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骨不连、骨延迟愈合和感染等并发症,融合率100%。结论:逆行交锁髓内钉踝关节融合术可有效缓解踝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对患侧下肢活动、负重未见不良影响,是一种治疗类风湿踝关节炎的有效术式。

  • 在临床工作中加强踝足外科学的基础研究

    作者:毛宾尧

    踝关节外科的临床水平,反映了踝足外科整体研究的进展.历经四十余年尤其是近十余年来的探索,我国踝足外科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踝关节结核病灶清除、化脓性踝关节炎病灶搔刮后踝关节加压融合、胫骨滑槽植骨踝关节融合等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踝关节破坏性病变治疗的成功率有了很大提高.如以1938年施行三关节融合作为我国足踝外科开端(1941,外科学报),漫长的战火硝烟,迟滞了我国踝足外科技术研究与发展,真正发展还是在近十多年时间里,经过学界同仁的不懈努力,我国的踝足外科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已逐渐接近世界踝足外科发展水平.

  • 关节成形术治疗血友病性关节病

    作者:高增鑫;邱贵兴;翁习生;林进;金今;王炜;钱文伟;盛林;杨新宇

    目的 评价关节置换术治疗血友病性关节病的临床效果,总结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 2002年5月至2007年3月共收治血友病性关节病患者20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14例(20膝),人工全髋关节置换6例(8髋),踝关节融合2例.术前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系统(HSS评分)平均46分(17~64分);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34分(13~61分);美国足部和踝部矫形协会对踝部和后足评分(AOFAS评分)平均35分(19~51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7.3个月.全膝关节置换术后HSS评分平均83分;全髋关节置换术后Harris评分平均89分;踝关节融合术后AOFAS评分平均78分.并发症:1例迟发出血;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迟发感染伴假体松动.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踝关节融合能够明显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是血友病性关节病手术成功的保障.

  • 人工踝关节置换术与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早期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王朝清

    目的 比较人工踝关节置换术与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57例创伤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予踝关节融合术,观察组予假体人工踝关节置换术,比较2组相关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观察组患者SF-36及AOFA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此外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34%(3/29),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0.71%(3/2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踝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疗效更佳,功能改善显著.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术式,对踝穴结构稳定性较好、无内外翻畸形的患者可选用踝关节置换术,而对踝周软组织受损严重的患者则可选择踝关节融合术.

  • 人工全踝关节置换与踝关节融合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作者:许骏;谢林

    背景:目前人工全踝关节置换和关节镜踝关节融合均可用于治疗严重的创伤性关节炎,但是何种治疗方式可使患者获益更多尚无定论.目的:探究人工全踝关节置换与踝关节融合在创伤性踝关节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省中西结合医院收治的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64例64踝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26例26踝行人工全踝关节置换,对照组患者38例38踝行踝关节融合.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翻修率、跛行率以及出院后随访情况,同时评估和比较2组患者的术前、术后踝关节Kofoed评分、目测类比评分以及美国矫形足踝协会踝-后足评分(AOFAS)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P < 0.05).而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②组内比较,2组患者术后6个月、1年Kofoed评分、目测类比评分、AOFAS评分均高于术前(P < 0.05);组间比较,2组患者术前Kofoed评分、目测类比评分、AOF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1年的Kofoed评分和AOF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1年的目测类比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对照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切口愈合延迟率、纤维粘连和踝关节疼痛或肿胀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P < 0.05);④对照组患者随访1年时的翻修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但轻度跛行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⑤综上,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具有创伤小、费用低、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但其术后跛行率较高;人工全踝关节置换则在改善踝关节功能和活动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其术后翻修率和部分并发症发病率相对较高.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患者病情、年龄以及经济情况等因素,选择优的治疗方案,积极避免各种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无头加压螺钉和锁定加压钢板在踝关节融合固定中的对比

    作者:桂忠山;徐晓峰;李桓毅

    背景:踝关节融合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疾病的重要手段,置入内固定成为目前首选的固定方式,不同的内固定方式导致修复后效果亦不一致。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在踝关节融合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5年3月行踝关节融合内固定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置入内固定方式分为2组,每组32例,观察组行无头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骨融合时间以及踝-后足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在手术时间和骨融合时间方面,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对照组的切口长度和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大于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治疗前2组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踝-后足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末次随访观察组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④结果表明,与锁定加压钢板相比,应用无头加压螺钉行踝关节融合可以获得更好的内固定效果,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固定牢固,更加符合生理和生物力学要求。

  • 前侧钢板结合后外侧螺钉踝关节融合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谢强

    背景:终末期踝关节炎常导致患者踝关节持续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经保守治疗症状未见好转者需经外科手术治疗,踝关节融合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的金标准.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相关软件分别建立前侧钢板踝关节融合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1枚后外侧螺钉,模拟人体步态,分析前后模型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将采集到的正常人踝关节 CT 图像数据导入相关软件,建立正常人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经相关软件处理,模拟踝关节融合,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单纯前侧钢板踝关节融合模型及前侧钢板结合后外侧螺钉踝关节融合模型,模拟踝关节4种活动模式(中立位、背屈位、内旋位和外旋位)时的受力状况,进行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结果与结论: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对比前后两种模型融合面的大位移、应力峰值及应力分布情况,发现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钢板结合后外侧螺钉模型较单纯钢板模型在内旋、外旋、背屈应力位时大位移及应力峰值明显降低,中立位时两者无变化,应力分布情况两者无明显变化,钢板结合后外侧螺钉模型较单纯钢板模型明显增加了融合稳定性及安全性.

  • 三维有限元分析钢板踝关节融合后的力学稳定性

    作者:谢强;王智慧;刘文一;高云峰;薛鑫鑫

    背景:目前钢板踝关节融合方式主要包括前侧钢板及外侧钢板踝关节融合,但针对上述2种固定方式对比的生物力学研究未见报道.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技术分别建立前侧及外侧钢板踝关节融合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人体步态,分析其生物力学稳定性及安全性.方法:基于正常人体踝关节CT图像重建踝关节几何形态,应用限元分析软件Abaqus 2016建立前侧钢板及外侧钢板踝关节融合模型,分别给予模型施加内旋、外旋、背屈、中立4种应力,分析其生物力学变化.结果与结论:①三维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对比2种踝关节融合模型在不同应力下的大位移及应力分布情况,在固定稳定性上两者并无明显差异;②外侧钢板融合模型在对抗内旋及背屈应力时稍好于前侧钢板,外旋应力时反之,峰值都集中于钢板螺钉结合处;③前侧钢板模型在对抗内旋应力时钢板、螺钉及骨质应力峰值大,存在断钉及断板的可能;④外侧钢板在对抗外旋应力时出现大应力峰值.

  • 经外踝截骨锁定钢板联合组合式外固定架在踝关节融合术中的应用

    作者:海国栋

    目的:探讨经外踝截骨锁定钢板联合组合式外固定架在踝关节融合术中的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26例病人行经外踝截骨锁定钢板联合组合式外固定架踝关节融合术,18例男性患者,8例女性,年龄范围为33~68岁,平均为42岁。左侧踝膝关节病变16例,右侧踝关节病变10例。结核9例,距骨坏死7例,创伤性关节炎4例,化脓性关节炎5例,绒毛性色素性沉着性结节性滑膜炎1例,术后行随访6~13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1.5个月。结果:术后12~24周复查显示,26个关节术后均很好融合,予以解除外固定支架,力线优;血管神经损伤0例。结论:基于上述分析和治疗结果,经外踝截骨锁定钢板与组合式外固定架在踝关节融合术中联合应用,具有显露完全、固定稳定、操作简单、应用方便,早期活动、加压均衡而且术后愈合迅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前路锁定钢板联合加压螺钉与锁定钢板行踝关节融合的疗效比较

    作者:李岩;龙江;隋天琪;王陶然;袁志

    目的:比较运用前路锁定钢板联合加压螺钉与单用锁定钢板行踝关节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7月收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52例终末期踝关节炎患者,按照不同的手术固定方式分为锁定钢板联合加压螺钉组(A:n=27)和锁定钢板组(B:n=25),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关节融合时间、AOFAS评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所有关节终都获得骨性融合,A组平均骨愈合时间为(13.0±2.1)周,B组为(16.0±4.6)周,较A组明显缩短(P<0.01);A组末次随访时平均AOFAS评分为(81.8+ 5.19)分,B组为(78.3±6.94)分,较A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与单用锁定钢板相比,锁定钢板联合加压螺钉用于踝关节融合术可获得更加坚强的固定,有利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负重,缩短骨愈合时间.

  • 关节镜下植骨全螺纹加压螺钉固定与切开钢板固定进行踝关节融合的疗效比较

    作者:范国崇;吴继国;吕世乾;王承林

    目的:对关节镜下植骨全螺纹加压螺钉固定与切开钢板固定进行踝关节融合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将63例重度踝关节炎患者按照内固定方式不同分成两组,即关节镜下全螺纹加压螺钉固定组(实验组,n =37)和切开钢板固定组(对照组,n=26).术后所有病例随访48~60个月,评价两种内固定方式近期及远期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延长,但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疼痛、踝关节的活动度、踝关节的功能和稳定性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例数少于对照组.结论:关节镜下植骨全螺纹加压螺钉固定进行踝关节融合比切开钢板固定有一定优势,但切开钢板固定也有其适应证,临床上需要妥善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 骨外固定支架技术治疗踝关节创伤踝关节融合及矫形的疗效

    作者:孙士强

    目的:探讨骨外固定支架技术在踝关节创伤患者踝关节融合及矫形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踝关节创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踝关节融合术,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骨外固定支架技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关节功能恢复、骨性融合、踝-后足评分、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骨性融合率、踝-后足评分、治疗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踝关节创伤患者治疗中,实施骨外固定支架技术的效果理想,骨性融合率好,且可达到良好的矫形效果,值得临床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 骨细胞同种异体移植物用于踝关节融合术后疗效评估

    作者:刘建华

    目的 评价骨细胞同种异体移植物(CBA)在踝关节融合术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踝关节外伤或术后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56例,采用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根据术中是否采用CBA填塞分为两组,CBA组33例,术中采用CBA填塞;非CBA组23例,术中未采用CBA填塞.术后2个月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并记录患者的视觉模拟(VAS)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和SF-36健康状况问卷评分.结果 术后2个月,未使用CBA组融合率为52.2 %,使用CBA组融合率为87.9%;术后3个月,未使用CBA组融合率为77.3%,使用CBA组融合率96.9%.高危患者(如糖尿病或肥胖)的融合率与正常患者融合率相当.使用CBA组患者疼痛、功能和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无CBA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使用CBA治疗的患者,早期融合率及终融合率均高于使用自体骨移植患者,并且不受高危因素的影响.CBA能促进踝关节融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移植材料.

  • 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的治疗进展

    作者:毕大鹏;解冰;周大鹏;张浩;赵孝凯;田竞

    对于终末期踝关节骨关节炎, 关节融合术不仅解决了踝关节疼痛、畸形等问题, 且踝关节丧失的部分功能可由邻近关节部分代偿.因此, 踝关节融合术一直是终末期踝关节骨关节炎手术治疗的金标准[1].1983年, Schneider[2]首次报道关节镜辅助下踝关节融合术 (arthroscopic ankle arthrodesis, AAA), 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近年来, 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快速发展, AAA在晚期踝关节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3].AAA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具有融合率高、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4-5].然而, 多年的临床研究表明, 虽然AAA较传统开放手术相比优势突出, 但目前在适应症及治疗方式上仍然存在诸多分歧.因此, 着重对近些年国内外AAA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 前路锁定钢板联合加压螺钉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初期疗效

    作者:李岩;袁志;龙江;隋天琪;王陶然

    目的 探讨前路锁定钢板联合加压螺钉行踝关节融合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06/2015-09月收治的23例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关节愈合时间及愈合率;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运用美国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系统评价足踝功能;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询问患者的整体满意度.结果 术后随访12~51个月,平均35.4个月,所有关节在16周内都获得骨性融合;VAS疼痛评分显著降低;AOFAS评分从术前(30.8±8.5)分增加到术后(82.4±4.8)分;患者整体满意度91.30%.结论 前路锁定钢板联合加压螺钉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创伤性踝关节炎操作简单有效,可显著缓解疼痛、改善终末期踝关节炎患者的下肢功能.

  • 带血供腓骨下段骨瓣移位融合踝关节的解剖与临床

    作者:陈振光;余国荣;喻爱喜;谭金海;郑晓晖

    目的 探讨带血供腓骨下段骨瓣移位融合踝关节的可行性、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在73根干燥、完整的成人腓骨标本,28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和5侧新鲜截肢标本上观测腓骨下段的骨性结构及其营养血管.对12例施术病案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腓骨下段的内侧面较为平坦,与胫、距骨形成侧向相贴的构建,可就地取材,就近植骨.所携带的营养血管主要有腓动脉的弓形动脉和外踝后动脉.全部病例均经1~2年随访,术后3~4个月,关节均获骨性愈合,无感染现象.结论 经踝关节外侧人路,以带血供的腓骨下段骨瓣植骨行踝关节或四关节融合具有良好疗效.

  • 阶段性康复训练结合加压螺钉融合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猛;宋远征;张峰;张率功;朱法豪

    目的 探讨阶段性康复训练结合加压螺钉融合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笔者自2011年7月至2016年7月对本院29例终末期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应用阶段性康复训练结合加压螺钉融合治疗,所有患者在术后6周、12周、24周及1年时各随访1次,术前术后采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 Maryland评价足踝部功能,随访时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伤口感染、血栓栓塞等并发症,没有患者需要去除螺钉或接受进一步的翻修手术;2例患者诉平地行走有轻度疼痛,2例诉上坡时轻度疼痛;末次随访时患者AOFAS踝关节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28,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临床效果评价为优11例,良14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为86.2%.结论 阶段性康复训练结合加压螺钉融合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骨性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有助于患者踝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上推广.

  • 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踝关节融合术与开放性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晚期创伤性踝关节炎的疗效对比

    作者:李刚;张鹏;王小武

    目的:对比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踝关节融合术与开放性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晚期踝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晚期踝关节炎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性躁关节融合术,观察组在关节镜辅助下行内固定关节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关节融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4周、8周及12周,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Ko-foed法评估患者踝关节疼痛程度和踝关节功能.术后24个月,采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价两组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关节融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93%(P<0.05).观察组术后Kofoe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个月,观察组AOFAS评分优良率为72.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41%(P<0.05).结论:关节镜下内固定关节融合术治疗晚期创伤性踝关节炎的近、远期疗效均优于传统开放性踝关节融合术,能明显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

  • 创伤性踝关节炎:人工踝关节置换术与踝关节融合术的早期疗效对比

    作者:赵学良;路星辰;陈贤明;王子明;王爱民

    目的 对在创伤性踝关节炎的手术治疗中,传统的踝关节融合术与踝关节置换术这两种手术方式的早期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回顾性研究收集自2009年3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因创伤性踝关节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55例(56踝),平均年龄为51.2岁,平均随访35.3(3 ~68)个月.分别将采用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踝关节融合外支架固定术、踝关节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分为3组,其中行人工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4例(14踝),平均随访35.4(7 ~67)个月;行踝关节融合外支架固定术的患者18例(19踝),平均随访31.2(3 ~68)个月;行踝关节融合内固定组的患者23例(23踝),平均随访38.8(10 ~58)个月;对3组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使用美国骨科足踝协会后足评分(AOFAS)、SF-36评分、关节活动度(ROM)进行分析评价,对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比较踝关节置换术与融合术的早期疗效.结果 5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踝关节置换术组术后AOFAS评分为72.92±5.42,SF-36评分为79.42±4.23,踝关节融合组(外支架固定)术后AOFAS评分为69.36±3.21,SF-36评分为67.78±4.51,踝关节融合(内固定)术后AOFAS评分为67.41±6.49,SF-36评分为72.86±6.37,3组均较术前评分有明显改善(P<0.05),且踝关节置换组在术后各评分较融合组高,踝关节置换组术后踝关节活动度为(32.1±4.7)°较术前明显改善.随访3组并发症的发生分别为2例、4例(外固定组)、3例(内固定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创伤性关节炎的手术治疗中,人工踝关节置换术较踝关节融合术在早期内对病患的生活质量改善更明显,没有增加相应的术后并发症.

  • Ilizarov外固定行踝关节融合治疗晚期创伤性踝关节炎疗效分析

    作者:李军;黄泽宇;方跃;黄富国;刘雷

    目的 评估Ilizarov外固定技术行踝关节融合治疗晚期创伤性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6月-2015年6月采用Ilizarov外固定技术治疗晚期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27~69岁,平均45.7岁.左侧16例,右侧11例.患者均为首次外伤导致踝关节骨折或韧带损伤,经6个月以上规范保守治疗无效,且踝关节疼痛、活动障碍.病程为3 ~ 39年,平均11.5年.根据Takakura踝关节炎分期,3期16例,4期11例.术前摄双足站立正侧位X线片测量胫距角为(102.55±4.02)°.术前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足与踝关节评分为(45.72±6.45)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8.61±1.96)分.结果 2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42个月,平均28.1个月.踝关节均达骨性融合,融合时间11 ~ 18周,平均12.9周.随访期间未出现切口及针道区域持续性出血.出现轻度针道感染4例,距骨前脱位2例,不同程度踝关节活动受限3例;未见创伤性骨缺损、骨不连、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AOFAS评分、VAS评分、胫距角分别为(80.53±9.14)分、(2.77±0.82)分、(94.36±2.48)°,均较术前显著改善(t=16.17,P=0.00;t=14.28,P=0.00;t=9.01,P=0.00).临床疗效评价为优9例、良13例、可5例,优良率81.5%.结论 Ilizarov外固定行踝关节融合治疗晚期创伤性踝关节炎可获得满意疗效,远期疗效仍需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