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实用骨科杂志

实用骨科

实用骨科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Orthopaedics 실용골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影响因子: 1.2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5572
  • 国内刊号: 14-122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2-17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骨科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山西
  • 主编: 卫小春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

    作者:王斌;闫长明;夏东升;贾星海

    目的 评价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2012年采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患者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36~70岁,平均53岁.术前、术后均行胸腰椎X线检查,评定VAS评分改善情况、胸腰段Cobb角矫正情况、融合情况、临床疗效、内固定位置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无术中死亡及术后感染病例,术中l例患者硬膜破裂,2例出现短暂不全瘫.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 ~60个月,平均38.8个月.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平均降低5.3分,Cobb角平均矫正30.5°,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5).术后1年截骨界面均达骨性融合,末次随访X线片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等相关并发症.结论 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融合率高,并发症少,效果好,是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较理想的方法.

  • 胸腰椎后路手术后早期感染的分析与治疗策略

    作者:周庆;刘树平;徐巍;张德盛;刘跃洪;周宇;陈曦

    目的 探讨胸腰椎后路手术后切口早期感染的原因与治疗策略.方法 2008年12月至2012年10月共进行胸腰椎后路手术615例,非内固定手术318例,后路内固定手术297例.其中胸腰椎后路手术感染9例,非内固定手术术后感染5例.对这14例因胸腰椎退行性脊柱疾病后路手术后切口早期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42 ~ 81岁,平均58.6岁.结果 14例患者终切口均甲级愈合,经8~36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随访,未见感染复发.内固定组优7例,良2例,无一般及差评,优良率100%;非内固定组优3例,良1例,一般1例,无差评,优良率80%.结论 早期彻底清创,置管冲洗,结合抗生素使用,可有效控制感染,避免内植物取出,是处理胸腰椎后路手术早期切口感染有效方法.

  • 微创经皮钢板技术治疗胫骨复杂骨折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薪华;孙根发;赵炜;韩建伟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接骨板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治疗胫骨复杂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对32例患者小腿高能量损伤致胫骨粉碎骨折均采用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结合MIIPO技术治疗,其疗效及关节功能按Johner-Wruhs 方法评价.结果 32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均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8个月(3~12个月),1例术后伤口感染,经换药后愈合.结论 高能量损伤所致胫骨复杂骨折采用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固定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

  • 锁定接骨板治疗外侧壁粉碎的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施鸿飞;熊进;陈一心;王骏飞;邱旭升

    目的 完整的外侧壁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的稳定性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采用锁定接骨板治疗外侧壁粉碎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2009年12月至2013年6月以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前CT证实为外侧壁粉碎的AO/ASIF A3型骨折、接受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手术治疗且随访超过18个月者共24例,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48~79岁(平均63.5岁).术中在牵引床辅助下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14例采用对侧股骨远端外侧锁定加压接骨板倒置固定,10例采用股骨近端外侧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术后定期随访并行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24例患者中,手术骨折复位优良率为91.7%.术后3个月时骨折全部愈合.平均随访时间26.4个月(18 ~44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62~86分,平均71.4分.无复位丢失、内固定失败等.结论 采用锁定接骨板治疗外侧壁粉碎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ALLOMATRIX(R)可注射式硫酸钙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作者:蔡国锋;周立新;张云峰;邵标;张克强;李盛杰;段洪

    目的 探讨ALLOMATRIX(R)可注射式硫酸钙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8月至2013年2月,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采用ALLOMATRIX(R)可注射式硫酸钙治疗36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18 ~64岁,平均年龄43岁.根据AO分型,A3型5例,B2型6例,C1型4例,C2型10例,C3型11例.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8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7~16周,平均愈合时间为13.5周.术后1年根据Conney腕关节活动评价标准评分,优33例,良2例,中l例,优良率为97.2%.结论 采用ALLOMATRIX(R)可注射式硫酸钙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不仅能够固定和复位粉碎性骨折,而且能防止骨折移位,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有利于腕关节功能恢复.

  • Ludloff+Akin截骨矫形治疗极重度(足母)外翻

    作者:李盛杰;张云峰;段洪;邵标

    目的 探讨Ludloff+ Akin截骨矫形手术治疗极重度(足母)外翻的疗效.方法 自2010-2012年采用Ludloff+ Akin截骨手术方法治疗极重度(足母)外翻患者26例.按常规治疗(足母)外翻的手术方法,清除(足母)囊炎内赘生物,切除骨赘,行第1跖骨基底部Ludloff截骨,跖骨远端外移,双头螺钉固定,行近节趾骨Akin截骨,螺钉固定.结果 随访时间0.5~1年,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优24例,良1例,中1例,优良率96.1%.术后无1例出现截骨延迟愈合及跖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并发糖尿病患者,术后术口感染,经换药1个月后术口痊愈.结论 该手术方法是治疗极重度(足母)外翻的首选术式,且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 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胭窝囊肿的体会

    作者:王勇;徐友高;黄林科;乐国平;方怀玺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胭窝囊肿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柳州市工人医院关节骨病科收治的28例胭窝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1例,女17例;年龄6~65岁,平均年龄48岁,全部为单膝.术前通过彩色B超或MRI检查确诊,按Rauschning和Lingdgren分级法,其中Ⅰ级3例、Ⅱ级19例、Ⅲ级6例,均采取关节镜下前路关节清理+后路囊肿切除术治疗.结果 28例胭窝囊肿患者在术中均可发现伴有关节内疾患,其中内侧半月板撕裂19例,外侧半月板撕裂6例,软骨退变18例.术后未出现血管、神经或手术切口并发症.28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26个月,按Rauschning和Lingdgren分级法分级,0级25例,Ⅰ级2例,Ⅱ级1例.27例治愈,1例胭窝囊肿复发,总有效率96.4%.结论 关节镜下前路关节清理+后路囊肿切除术治疗腘窝囊肿,具有创伤小、复发率低、手术安全,可同时处理关节内病变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经皮脊柱内镜下半椎管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李大刚;苏培基;陈世忠;吴俊哲;高恒

    目的 评价经皮脊柱内镜下半椎管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应用经皮脊柱内镜下半椎管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4例,其中男24例,女10例;年龄27~78岁,平均45.2岁.全部为单节段突出,其中L4-532例,LsS12例.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分析术前及术后腰痛及腿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的变化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效果.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60~ 150 min,平均80 rain;术中出血量10~25 mL,平均15 mL.术后不同时间点随访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末次随访时按照MaeNab标准评定,优26例,良6例,可l例,差1例,优良率94.1%.结论 经皮脊柱内镜下半椎管技术近期效果优良,是非高度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想手术方法,是否能减少复发尚需要长期随访结果.

  • 负压辅助下保留内固定治疗骨折术后感染12例分析

    作者:张继党;蔡锦方;李宗玉;解琛;吴世奇;王平山;曹学成

    目的 研究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因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在济南军区总医院进行治疗的12例患者进行分析.采用清创,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敷料覆盖创面,负压吸引治疗7~21 d后,拆除敷料然后行直接缝合皮肤、游离植皮或行皮瓣转移修复术进行治疗,并分析疗效.结果 4例行封闭负压引流治疗1周,7例行封闭负压引流治疗2周,1例行封闭负压引流治疗3周.创面感染控制后5例直接缝合伤口或任其自然愈合,3例直接中厚皮片植皮,4例行局部皮瓣转移修复创面.经随访3~12个月,创面均愈合良好,无再次感染或窦道形成.结论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能彻底清除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刺激肉芽生长,快速控制感染,明显缩短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治疗时间,减少了发展为骨髓炎的概率,效果显著.

  • 三柱固定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盛成;卜猷东;朱永强

    目的 探讨三柱固定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自2007年2月至2013年2月对22例胫骨平台三柱骨折采取切开复位,三柱均以钢板螺钉固定,术后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2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l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均获骨性愈合,无一例发生神经、血管损伤,无一例内固定失败,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6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0.9%.结论 采取三柱固定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在直视下对胫骨平台的内侧柱、外侧柱、后侧柱进行复位,尽大可能恢复平台三柱的解剖结构,固定强度好,可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大限度恢复膝关节功能.

  • 胸锁钩接骨板治疗胸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近端骨折

    作者:潘超;瞿绪勇;吴学仪;王振亮

    目的 探讨胸锁钩接骨板治疗胸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对8例胸锁关节脱位、1例锁骨近端骨折及1例胸锁关节脱位合并肩锁关节脱位行胸锁钩接骨板及锁骨钩接骨板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29~64岁,平均41.2岁.坠落伤2例,车祸伤8例.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 ~18个月.依据Rockwood胸锁关节术后评分法,优8例,良l例,可l例,优良率90%,疗效满意.结论 胸锁钩接骨板治疗胸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近端骨折较克氏针、钢板内固定治疗具有风险小、固定可靠、符合胸锁关节生物力学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内固定治疗方法.

  • 经后内侧入路“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冠状面骨折

    作者:张文祥;陈宇;谭相齐;陈嘉

    目的 探讨“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冠状面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对24例采用后内侧入路“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男11例,女13例;年龄21 ~ 42岁,平均27.8岁.损伤原因:车祸伤17例,坠落伤7例;右侧14例,左侧10例.根据Schatzker分型,Ⅴ型14例,Ⅵ型10例.结果 2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 ~18个月,平均14.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术后8个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优18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1.7%.结论 “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冠状面骨折,手术效果满意,关节功能恢复好.

  • 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谭健;李平元;欧军;苏小桃;卢政好

    目的 探讨行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行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年龄42 ~ 68岁,平均52.3岁;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测评入院时和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腰腿疼痛程度),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并行CT检查了解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96例患者手术后随访12 ~ 30个月,平均18.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神经损伤和脑脊液漏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的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结果,优良率为94.79%.末次随访时行CT检查,均无内固定失效和椎间不融合发生,6例发生椎间融合器塌陷入终板,但无不适,考虑与骨质疏松或过早负重活动有关.结论 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的优点.

  • 保留髌骨型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中期疗效

    作者:于延勇;赵明泉;陈宝国

    目的 评价膝关节退变性骨关节炎行保留髌骨型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膝前痛发生率、临床功能及髌骨软骨退变等级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2月至2009年2月采用保留髌骨型TKA治疗151例(151膝)膝关节退变性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9例,女92例;平均年龄72.3岁(56 ~82岁).髌骨软骨退变等级采用Outerbridge分级标准、术后膝前痛采用VAS评分、临床功能采用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the knee society scale,KSS)和髌骨评分(Patellar scores,PS).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6.4±1.8)年.所有患者切口达Ⅰ期愈合.髌骨软骨退变等级:Ⅰ级18例,Ⅱ级36例,Ⅲ级62例,Ⅳ级35例.末次随访时,6例(4.0%)患者有膝前疼痛,其中轻度疼痛4例,中度2例,无重度疼痛.患者平均KSS评分由术前(82.6±9.3)分提高到术后(169.8±13.2)分;患者平均PS由术前(10.5±3.3)分提高到术后(27.8±4.5)分.不同髌骨软骨退变不影响术后膝前痛发生率(x2 =0.42,P =0.94)、KSS评分(膝评分:F=1.83,P=20.14;功能评分:F=0.56,P=20.64)和PS评分(F=0.78,P=20.51).结论 膝关节退变性骨关节炎行保留髌骨型TKA术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髌骨软骨退变等级不影响临床疗效.

  • 60例韧带样型纤维瘤病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作者:杨力;扈文海;胡彤宇;齐典文;张国川

    目的 探讨韧带样型纤维瘤病临床、影像学及病理特点,为临床诊治及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2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本院收治的60例韧带样型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34例,男女比例1:1.3.患者年龄8个月~55岁,中位年龄25岁.发病部位位于臀部25例,肩部5例,背部4例,上肢4例,手4例,足部4例,颈部3例,腹部2例,锁骨部位2例,胸壁2例,肘部2例,髂窝1例,小腿2例.60例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33例复发患者均行扩大或广泛切除术,其中1例行右上肢截肢术,其余27例初治患者20例行扩大切除术,7例行边缘切除术.结果 27例原发初治患者,2例术后复发.33例复发再治患者,8例复发,以上均未见转移.结论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是一种临床表现以肢体局部疼痛、质硬肿块为特点,病理以浸润侵袭周围正常组织为特征的罕见良性肿瘤.肿瘤切缘阳性或边缘性切除是导致肿瘤复发的重要原因,无论是原发还是复发韧带样纤维瘤患者,都应在保全肢体功能的情况下,争取做到扩大切除或广泛切除时,在无法保证肿瘤完整切除时,应进行术后放疗的进一步治疗并密切随访.

  • PFNA治疗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任磊;孙永青;崔准;郝敬东;蒋育欣

    目的 探讨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及与髋关节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对82例接受PFNA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Gross方程计算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以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与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的相关性,对相关因素(性别、年龄、BMI、患侧、骨折分型、骨质疏松、高血压病、糖尿病、术前抗凝、伤后手术延迟时间、手术持续时间、术后输血)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为(645.38±84.98) mL,与髋关节功能呈负相关(r=-0.674,P<0.01);单因素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均显示,年龄、骨折分型、高血压病、糖尿病、术前抗凝、伤后手术延迟时间是影响PFNA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隐性失血是影响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与年龄、骨折分型、内科合并症、伤后手术延迟时间、术前抗凝等因素密切相关.

  • 不同类型的膝关节假体对站立时静态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作者:米尔阿里木·木尔提扎;赵巍;王利;袁宏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选用固定平台(fixed-bearing)型(PFC-sigma)和旋转平台(rotating-platform)型(PFC-RP)膝关节假体对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OA)患者术后躯体静态稳定性产生的影响.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单侧TKA的OA患者45例(选用旋转平台型假体PFC-RP的患者21例,选用固定平台型假体PFC-Sigma的患者24例)进行分析.术前、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时采用HSS评分标准对术侧膝关节进行功能评估,并用重心测量仪对患者进行站立平衡试验,连续记录躯体重心位置(gravity center position,GCP).对GCP在水平方向上转移程度(medio-lateral displacement,ML-X range)以及GCP漂移轨迹(locus of GCP,LG)进行量化并分析两组患者之间的静态稳定性、术侧膝关节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 TKA后单位时间内GCP在水平方向上平均位置由初始位置逐渐向术侧转移,且两组患者之间ML-X range上变化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选用PFC-RP型假体的患者LG水平明显较选用PFC-Sigma的患者小,且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组患者术后术侧膝关节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性,而选PFC-RP型假体的患者较PFC-Sigma的患者具有更好的静态时稳定性.

  • 低强度激光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有效性的Meta分析

    作者:钱选昆;林乔;魏孔孔;李兆伟;吴宏梓;王建民

    目的 应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评价低强度激光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的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筛选与低强度激光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相关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起至2014年1月.由两位评价员按照预先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评价纳入文献质量.用RevMan 5.2软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9个随机对照研究,共51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低强度激光组治疗后0周(治疗刚结束时)在缓解疼痛,改善手握力、指捏力和临床症状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而在改善手功能状态方面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指捏力在治疗后2周恢复好于对照组;随访12周后在缓解疼痛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而在改善手握力、临床症状和手功能状态方面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目前研究结果,低强度激光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可以缓解疼痛、改善手无力和临床症状,但在改善手功能状态方面疗效不明显.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该研究结论仍需高质量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 两种髋关节后方关节囊重建法的对比研究

    作者:沈宁江;周钢;王广积;林坚平;黎早敏;林庆彪

    目的探讨两种髋关节后方关节囊重建方法对于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脱位的预防作用.方法703例THA术按照有无进行髋关节后方关节囊修复重建分组进行统计分析.A组:398例,不修复后方关节囊;B组:179例,将后方关节囊和短外旋肌群缝合至短外旋肌在股骨大转子附着处;C组:126例,将后方关节囊和短外旋肌群经骨道缝合至股骨大转子上.结果A组、B组和C组术后脱位率分别为7.04%、3.35%和0.C组的术后脱位率低于B组(P<0.05),而B组的术后脱位率低于A组(P<0.05).结论两种后方关节囊修复方法均能有效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而经骨道缝合的方法能更可靠地恢复髋关节后方稳定性.

  • 前外侧有限切开结合内侧微创锁定板接骨术治疗Pilon骨折

    作者:钮心刚;宫锋;严力生

    目的 探讨前外侧有限切开结合内侧微创锁定板接骨术治疗Pilon骨折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3月至2012年9月采用前外侧有限切开复位结合内侧经皮微创锁定板接骨术治疗合并腓骨远端骨折的胫骨Pilon骨折26例.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23~58岁;平均37.2岁;左侧15例,右侧1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5h~14d,平均8d.所有病例均为闭合性骨折.骨折按AO/OTA分型,43C1型9例,43C2型17例.软组织损伤按Tscherne分度,0度4例,1度14例,2度8例.结果 患者随访12 ~ 24个月,平均17.5个月.切口愈合良好.骨折愈合时间12 ~ 20周,平均14.2周.按Mazur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疗效,优12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为84.1%.结论 前外侧有限切开复位结合内侧经皮微创锁定板接骨术治疗Pilon骨折具有减少术中软组织损伤,保护骨折端血供,有效进行骨折复位固定的优点,术后并发症少,疗效优良.

  • 高黏度骨水泥用于重度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治疗

    作者:张亮;王静成;冯新民;杨建东;陶玉平;王永祥;张圣飞;蔡俊;黄吉军

    目的 分析采用高黏度骨水泥及其椎体成形手术系统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采用高黏度骨水泥及其椎体成形手术系统治疗的12例重度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手术前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评估腰背部疼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评估腰背部功能、SF-36健康调查评分表评估生活质量、Frankel评分评估神经功能,影像学测量伤椎椎体高度百分比、伤椎后凸角度等参数,同时观察骨水泥渗漏、肺栓塞、邻近椎体骨折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12个月以上,期间均未发现临近椎体新发骨折及神经功能恶化.单节椎体骨水泥填充量3.0~5.0 mL,平均4.2 mL.所有患者疼痛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明显降低,ODI评分明显降低,SF-36评分明显改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及伤椎椎体中部高度百分比明显改善,后凸畸形角度明显改善,以上所有指标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共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渗漏率为25%,但均无特殊不适及神经症状.结论 使用高黏度骨水泥及其椎体成形系统对重度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行椎体成形术治疗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可以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可显著减少术后骨水泥渗漏并发症的发生.

  •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治疗现状

    作者:王浩;刘智

    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骨折,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占股骨干骨折1%~9%[1].其诊断治疗难点在于如何预防股骨颈骨折漏诊、手术时机的把握、股骨颈骨折与股骨干骨折复位固定顺序及内固定的选择[2].长期以来,国内外诸多学者对上述治疗难点的解决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尤其在内固定选择方面做了大量研究,现将其综述如下.

    关键词:
  • 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微囊泡在关节软骨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杨坤;向川

    微囊泡(microvesicles,MVs)是机体细胞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释放的直径在30~1 000nm之间的微小囊泡[1].1967年,Wolf在血液系统中发现并首次报道了MVs,当时仅被看作细胞活化或损伤的标志物.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MVs的损伤修复功能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关键词:
  • 细胞凋亡在激素诱导性股骨头坏死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小龙;赵建民;刘瑞;王雪梅

    股骨头坏死主要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种形式,由于糖皮质激素被广泛用于治疗某些疾病如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白血病、器官移植后等,因而激素诱导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femoral head necrosis,SIFHN)已成为目前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常见原因[1-3].尽管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的许多学说已经提出,但其生物学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近年来,许多国内外研究表明骨细胞凋亡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密切相关,本文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的细胞凋亡研究状况作一分析.

    关键词:
  • 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合并胫骨近端应力性骨折的临床报道

    作者:赵光辉;马建兵;肖琳;李辉

    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其主要病变是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好发在负重较大的膝关节.应力骨折并非应力的直接作用,常由于无直接外伤史所产生的骨折,胫骨近端应力性骨折常发生于新兵、运动员、舞蹈演员等年轻的患者[1].然而,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合并胫骨近端应力性骨折在临床上较为罕见,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尚未报道.本文现将近期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2位患者进行病情分析,同时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 髋臼骨折髂腹股沟下入路的风险

    作者:徐顺利;吕翔;王义生;李洋;张辉

    目的 探讨髂腹股沟下入路的风险及注意事项.方法 对20具(40侧)成年国人尸体髂腹股沟区进行分层解剖,按临床髂腹股沟下入路步骤分析其存在的风险或注意事项.结果 浅表血管神经存在较多变异易受损伤;髂股血管和深部淋巴系统易受到牵拉损伤;内侧窗显露时可因破坏耻骨肌孔下区结构导致股疝发生等,需注意预防或重建.结论 髂腹股沟下入路相对经典的髂腹股沟入路虽对外侧窗显露充分,但并未减少中间窗和内侧窗显露时存在的问题,需进行改良.

  • 骨质疏松绵羊腰椎内不同椎弓根螺钉界面的组织学研究

    作者:刘达;康夏;谢庆云;张波;周江军;王财儒;郑伟;雷伟;潘显明

    目的 通过硬组织切片及染色技术观察骨质疏松绵羊腰椎内膨胀式椎弓根螺钉(expansive pedicle screw,EPS)与骨水泥强化螺钉(polymethylmethacrylate-augmented pedicle screw,PMMA-PS)的钉道界面.方法 建立骨质疏松绵羊后将每只绵羊的腰椎(L1~6)随机分入三个不同的置钉组.使用相同的方法制备钉道后,普通椎弓根螺钉(CPS)组:经椎弓根向椎体内拧入CPS;PMMA-PS组:向制备好的钉道内注入1.0 mL的PMMA后拧入CPS;EPS组:直接经椎弓根向椎体内拧入EPS.术后6周和12周处死绵羊,经硬组织切片及染色后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组织学观察表明,在术后6周和12周,CPS组和EPS组中骨小梁直接与螺钉接触,形成了“螺钉-骨质”界面.PMMA-PS组中PMMA包裹螺钉,阻碍了螺钉与骨小梁的直接接触,形成了“螺钉-PMMA-骨质”界面,EPS组螺钉的前端明显膨胀形成了一个“爪状”结构,挤压并显著改善了局部的骨质条件.从术后6周到12周,CPS组和PMMA-PS组中螺钉周围的骨质条件无明显变化,PMMA无明显降解吸收,PMMA组中形成了二次界面,然而,术后12周EPS前端周围的骨质情况和钉道界面均明显优于术后6周.结论 在骨质疏松绵羊腰椎内,术后早期EPS通过螺钉前段的膨胀挤压刺激周围骨小梁生长,显著改善了周围的骨质基础,随着螺钉膨胀部分持续挤压的刺激,螺钉前段周围的骨质条件在远期有进一步的显著改善,形成了良好的生物性界面,为螺钉的远期稳定提供了良好的骨质条件.

  • 一种新型髌骨骨折内固定装置的生物力学特点

    作者:熊中伟;申庆民;赵太茂;赵文

    目的 探讨一种以双空心套筒替代传统克氏针的新型髌骨骨折内固定装置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 截取8具新鲜冰冻尸体正常膝关节标本16个,按均衡原则分两组,每组8例标本,建立同一标准的髌骨骨折创伤模型,同一标本左右髌骨骨折固定方式不同,分别以双空心套筒钢丝张力带和改良AO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测试不同方式固定下骨折断端间压力、反复伸曲运动时骨折间位移程度及内固定损坏时内固定承受的大负载.结果 不同方式固定的两组在屈膝90°和伸直位时骨折间压力及疲劳试验中骨折前缘和关节缘的分离移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套筒组优于克氏针组,但膝关节伸直位时骨折端前后方向位移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双空心套筒与改良AO钢丝张力带固定髌骨骨折相比较,前者更加符合滑动加压的钢丝张力带固定原理,因而具备更好的稳定性和抗疲劳性,生物力学优势明显.

实用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