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神经-肌电图表面电极 与针电极检测结果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对比

    作者:谢黎;万婕;卢意翔

    目的:探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神经传导应用表面电极与针电极记录结果的差异性及临床应用分析.方法:选择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2018年3月—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腕管综合征患者26例,均对其进行正中神经传导表面电极与针电极分别记录检查.结果:表面电极组与针电极1组、2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电极检测的进针部位的不同部位得到CMAP数据有一定差异.

  • 轻-中度腕管综合征中西医结合及康复治疗分析

    作者:唐宇红;刘佳;黄巍;饶萍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综合非手术治疗及康复练习治疗对轻-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症状及手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轻-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42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使用中文版Boston腕管问卷调查表、肌电图仪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前后比较患者手功能评分及神经电生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综合非手术治疗及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轻—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症状及手功能.

  • 扶他林软膏外用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疗效观察

    作者:宋正锋

    目的:对比观察扶他林软膏外用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把68例轻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扶他林软膏外用组和扶他林片剂口服组。两组均减少双手和手腕的活动,并口服维生素B1和弥可保30天。结果:两组于治疗后7天和30天对比分析,扶他林软膏外用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他林软膏外用与口服扶他林片剂对比具有疗效好、见效快、不良反应少的特点。

  • 神经传导检测在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腕管综合征中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

    作者:杨波;李京

    目的:观察神经传导检测在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腕管综合征中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0例和腕管综合征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正中神经运动、感觉传导检测.结果:腕管综合征患者的正中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长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P<0.05).腕管综合征患者的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慢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P<0.05).结论:明确神经根型颈椎病、腕管综合征患者正中神经传导特征,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及腕管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 腕管综合征40例临床及神经电生理分析

    作者:杨巧凤

    目的:分析腕管综合征(CTS)患者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特征,提高全科医师临床诊断及时性、准确性.方法:56例手麻患者测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和感觉传导速度(SCV),其中40例行微移法检查腕部正中神经.结果:56例手麻患者中40例为CTS,24例正中神经末端运动潜伏期(DML)延长(≥4.5ms);40例均SCV减慢(≤46m/秒);40例均有腕部正中神经传导阻滞(≥0.5ms/cm).微移法为3项检查中为敏感的指标,SCV异常早于DML异常.结论:患者症状及体征非特异性时,排除主要内科疾病后,神经电生理检查早期是诊断CTS有效的方法之一,全科医师需积极依托三级医院,及时转诊.

  • 小切口腕管松解术结合一指禅推法对腕管综合征患者电生理指标的影响

    作者:王国贞

    目的 探讨小切口腕管松解术结合一指禅推法对腕管综合征患者电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 132例腕管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手术组与结合组,每组66例.手术组患者行小切口腕管松解术治疗,结合组患者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行一指禅推法治疗.治疗结束后,检测两组患者的拇指-腕SCV、中指-腕SCV、拇指-腕SNAP、中指-腕SNAP、拇指展肌CMAP以及正中神经DML指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拇指-腕SCV、中指-腕SCV、拇指-腕SNAP、中指-腕SNAP、拇指展肌CMAP指标较治疗前升高,正中神经DML指标降低;且结合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小切口腕管松解术结合一指禅推法可有效的改善腕管综合征患者的周围神经电生理指标.

  • 经腕横纹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早期疗效

    作者:薛云皓;陈山林;李淳;荣艳波;刘路

    目的 探讨经腕横纹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早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3-1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经腕横纹小切口治疗的18例(20侧)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8例,女10例;2例双侧发病,16例单侧发病.于腕中横纹处掌长肌腱尺侧做一2 cm的横行切口,松解前臂屈肌筋膜,并在头戴式放大镜下切开腕横韧带.结果 所有病例均随访3个月以上,16例患者(18侧)感觉恢复正常,其中包括五个手指均有麻木的患者;另外2例患者仍感觉麻木,但有所减轻;术前大鱼肌中度萎缩的8例患者,肌萎缩程度明显改善,拇指对掌功能已恢复正常,捏力、握力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经腕横纹小切口直视下行腕管松解术是一种有效微创的方法 .

  • 掌心刺激法在腕管综合征中的应用

    作者:韩春风

    资料与方法本组腕管综合征病例26例,男5例,女21例;年龄24~74岁,平均49岁;病程2周~10余年;共48只患手,有3例患手出现大鱼际肌萎缩、手无力.患者均为2010年5月1日~6月1日就诊于本院神经内科和骨科,临床诊断为腕管综合征者.采用丹麦产KEYPOINT肌电电位诱发仪对患手进行电生理检测,患者取平卧位,肢温30~35℃,分别对正中神经、尺神经进行运动及感觉传导检测,正中神经运动传导在传统的检查方法基础上加做掌心刺激,检测腕到掌心、肘到腕传导速度,并比较分析加用掌心刺激法前后阳性率,结果报告如下.

  • 针刀治疗腕管综合征60例疗效观察

    作者:李乐敬

    目的 观察针刀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1月至2010年8月我科门诊6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予针刀治疗.结果 6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其中1次治愈31例,2次治愈10例,3次治愈9例,4次治愈7例,5次治愈3例.治愈率100%.结论 针刀治疗腕管综合征疗效显着,值得推广.

    关键词: 针刀 腕管综合征
  • 电针配合TDP、局部制动治疗腕管综合征40例

    作者:宋爱群;张阳普

    目的 探讨电针配合TDP、局部制动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74例腕管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TDP、局部制动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临床愈显率为90.00%,对照组为52.94%,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电针配合TDP、局部制动治疗腕管综合征,疗效显著.

  • 温针灸结合推拿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36例

    作者:叶子维;陈洁洁;苗芙蕊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温针灸与推拿相结合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评价其疗效。方法温针灸结合推拿36例为治疗组,先行推拿,再予针刺,同时在内关、合谷穴上各艾灸3壮;单一针刺治疗36例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温针灸取穴相同,但不采用艾灸。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72.2%,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后两组VAS评分相比差异明显(P<0.01),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温针灸与推拿结合治疗腕管综合征能取得良好效果,临床疗效优于单一针刺。

  • 针灸阳池穴对腕管综合征疗效的影响

    作者:丁乾;沈芳

    目的 探讨针法与灸法并用对阳池穴治疗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中医科门诊CTS患者38例,按病例尾号随机分为两组各19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灸法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5次/周,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治疗前后根据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整体症状分数表(GSS)得分情况进行系统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后两组VAS、GSS评分[治疗组分别为(3.95±1.87)分、(13.42±7.81)分;对照组分别为(4.26±2.38)分、(14.63±9.97)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治疗组分别为(6.89±1.56)分、(25.58±8.09)分;对照组分别为(5.79±1.69)分、(20.37±8.67)分]减少(P<0.05),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06、-3.39,P< 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两组患者VAS、GSS评分[治疗组分别为(3.29±2.31)分、(8.06±7.77)分;对照组分别为(3.28±2.95)分、(10.44±9.82)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治疗组分别为(6.76±1.56)分、(24.76±8.17)分;对照组分别为(5.78±1.73)分、(20.33±8.92)分]减少(P<0.05),但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9,P>0.05); GSS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t=-2.64,P<0.05).结论 针刺可改善CTS患者的疼痛感、麻木感及运动能力.

  • 腕横韧带切除预防桡骨下端骨折迟发性腕管综合征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王彦杰;王世刚;苗淑娟;苏霞

    目的:探讨桡骨下端骨折采用掌侧切口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并I期行腕横韧带切除对术后发生迟发性腕管综合征的预防作用.方法:自2000年3月至2007年3月,桡骨下端骨折患者采用两种方法治疗.采用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并I期行腕横韧带切除治疗32例,男8例,女24例;年龄46~66岁;B3型骨折21例,C1型骨折6例,C2型骨折4例,C3型骨折1例.采用单纯骨折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30例,男7例,女23例;年龄45~65岁;B3型骨折13例,C1型骨折9例,C2型骨折6例,C3型骨折2例.对两组术后迟发性腕管综合征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骨折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并I期行腕横韧带切除组32例,其中3例发生迟发性腕管综合征,而单纯骨折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组30例,其中10例发生迟发性腕管综合征,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期行腕横韧带切除能较好地预防桡骨下端骨折掌侧切口术后迟发性腕管综合征.

  • 掌部小切口减压治疗腕管综合征

    作者:靳国强;杨军;李春游;明晓峰;赵晓非;程春生

    目的:介绍掌部小切口横断腕横韧带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7年9月,采用掌部纵形小切口,切断腕横韧带治疗腕管综合征15例(18侧),男2例,女13例;年龄34~69岁,平均48岁;单侧12例,双侧3例;病程8~26个月,平均18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桡侧3个半指麻木或疼痛,腕部疼痛,并向前臂放射,夜间麻醒史,大鱼际肌肉萎缩,Tinel征阳性,Phalen征阳性.电生理检查均有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减慢、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下降或缺失,严重者拇短展肌可有自发电位.术后随访时采用GSS评分(Global symptom score),分别从疼痛、麻木感、感觉异常、肌力减退和夜醒等5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术后所有患者伤口均甲级愈合,无并发症发生.1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0~28个月,平均24个月.除1例患者未完全缓解外,其余患者症状消失,拇短展肌肌力增强,GS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小切口减压治疗腕管综合征具有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瘢痕小等优点,直视下切断腕横韧带,可彻底松解正中神经,是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

  • 微型钩刀治疗腕管综合征12例

    作者:李林生;王文彪;杨素敏

    我们自行设计了微型钩刀配合扩张导管在半直视下松解腕管的新方法,治疗腕管综合征12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 内镜下两点单侧钩切法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君;桑秋凌;李墨;赵文海

    目的:探讨应用内镜的两点单侧钩切法切断腕横韧带,解除正中神经压迫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临床治疗原发性11例13侧(左侧3例,右侧6例,双侧2例)43~68岁女性腕管综合征患者.全部患者均有桡侧3个半指的指端刺痛觉减退,腕部正中神经Tinel征阳性,11例大鱼际肌萎缩,同时4例存在拇指对掌功能减弱.术中局部麻醉,分别采取近侧腕横纹线处,掌长肌腱与桡侧屈腕肌腱之间1 cm皮肤横切口(入口)和患者拇指大桡侧外展位,拇指尺侧平行线与中环指间的长轴线交叉点向尺侧1 cm处呈45°切口(出口).预制隧道后入口处置入腕关节镜,由出口插入钩刀.钩刀钩住腕横韧带近段后,内镜随钩刀移动而远行,全程镜视下由近及远切断腕横韧带.结果:患者经随访4~20个月全部疗效满意,捏握功能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时恢复至S3+M3以上.无血管、神经或屈肌腱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两点单侧钩切法操作步骤简单,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 腕管综合征96例分析

    作者:周伟荣

    自1993年1月-2000年12月,诊治腕管综合征96例,其中手术治疗31例,现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

  • 封闭配合局部制动治疗腕管综合征

    作者:禚宝华

    腕管综合征是以单手或双手出现桡侧3~4个手指麻木、疼痛、甚至功能障碍,夜间或晨起时较明显为特征的疾患.麻木、疼痛有时放射至肘或肩部,重者拇指外展、对掌无力,动作不灵活.

  •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误诊为腕管综合征1例

    作者:孙卫东;温建民

    患者,女,46岁,因左手麻木无力半年余,右手麻木2个月就诊.患者半年前感左手麻木后逐渐无力,自诉刷牙时需用两手才能握住牙刷.辗转数家医院求治,均诊断为腕管综合征,给予局部封闭、理疗、神经营养药物口服等处理,疗效不佳,有医院拟手术治疗遭患者拒绝.

  • 针刀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张开勇;杨洋;徐斯伟;寿崟;蒋会茹;张必萌

    目的:研究针刀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60例门诊收治的腕管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针刀治疗组(治疗组)和支具药物组(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男8例,女22例;平均年龄(49.38±7.43)岁.对照组男7例,女23例;平均年龄(50.23±8.71)岁.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SNAP)、运动传导末端潜伏期(D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采用针刀治疗1~2次;对照组患者口服塞来昔布、维生素B1、维生素B12,并采用支具固定;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SCV、SNAP、DML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SCV 分别为(48.63±7.33)、(41.24±6.15) m/ s,SNAP 分别为(9.89±3.71)、(8.22±2.19) m/ s,DML 分别为(5.11±2.28)、(6.13±2.23) m/ s,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刀疗法可以减轻患者症状,具有可行性,适合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680 条记录 1/34 页 « 12345678...33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