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实用骨科杂志

实用骨科

实用骨科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Orthopaedics 실용골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影响因子: 1.2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5572
  • 国内刊号: 14-122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2-17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骨科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山西
  • 主编: 卫小春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三种方法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尹雪松

    目的:分析切开复位锁定钢板、经皮微创钢板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和锁骨外侧钩板固定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48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 A 组)、MIPPO 技术(B 组)和锁骨外侧钩板(C 组)固定治疗,每组16例。均成功进行手术,术后随访1年,定期行肩关节功能 Constant-Murley 评分,摄 X 线片复查骨折愈合情况,并统计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术后3个月 Constant-Mur-ley 评分优良率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1年B组优良率高于A,C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A 组2例出现骨折延迟愈合,C 组2例出现肩锁关节钙化,2例出现肩峰撞击症,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IPPO 技术内固定采用小切口复位,间接复位和桥接固定,术中保护骨膜,创伤较小,有利于骨折端愈合,同时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 经骨折椎单椎弓根置钉钉棒系统双节段固定治疗腰椎骨折

    作者:占紫龙;艾江平;王佳斌;罗贤红

    目的:观察经骨折椎单侧椎弓根置钉钉棒系统双节段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8月至2015年4月期间,采用经骨折椎三椎体五椎弓根螺钉置钉双节段固定的方式治疗36例腰椎骨折患者,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为24~50岁,平均36.3岁。损伤部位:L1椎体11例,L2椎体10例,L3椎体6例,L4椎体9例。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随访总结。结果术后5 d 内复查 Cobb 角为2.0°~11.0°,平均6.2°;椎体丢失高度0~10.0%,平均6%;椎管占位0~10.0%,平均5.1%。术后近期内无严重并发症。术后1年椎体高度未见明显丢失。伤口无感染、无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结论此方法有助于腰椎骨折的复位,增加脊柱的生物力学稳定性,降低内固定物断裂的风险,减少远期并发症。

  •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固定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

    作者:安小刚;丁文义;马爱原;倪金和;刘芳宏;黄文正;李克影;赵进薇;张海霞

    目的:探讨采用双侧切口扩张通道管辅助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固定术( 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的可能性。方法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收治29例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其中男16例,女13例;年龄31~57岁,平均48岁。病程3个月~11年。手术节段 L3~45例,L4~511例,L5 S113例。采用双侧切口,不使用自由臂固定工作通道,通过调整内外上下通道角度,扩大上下椎板减压范围,完成游离间盘组织摘除。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47 min,术中出血量146 mL,切口长度两侧各25~30 mm,术后下地时间4.5 d,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有1例术后出现胫前肌肌力减退,观察治疗3个月后恢复;未出现其他并发症。2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根据 JOA腰椎功能评价29分法:术前分值8~14分,平均10分;术后分值21~27分,平均25分。通过计算改善率大于75%的患者26例,改善率50%~75%的患者3例。术后 X 线显示内固定物位置良好,术后12个月 CT 平扫根据 Bridwell 融合评价标准评价椎体间骨性融合情况:Ⅰ级25例,Ⅱ级4例。结论采用双侧切口 MIS-TLIF 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安全可行,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 闭合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赵欢欢;袁珑杰;张蜀华

    目的:评估闭合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拓宽儿童跟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思路,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经验。方法自2008年10月至2014年9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采用闭合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儿童单足跟骨关节内骨折18例,为微创组;同期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单足跟骨关节内骨折12例,为切开复位组。30例均获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9.2个月,记录两组病例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 B?hler 角、术后足部功能评分(按照 AOFAS 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以及创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微创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低于切开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两组 B?hler 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术后 B?hler 角及足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微创组创口并发症发生概率低于切开复位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闭合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相比,同样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且具有创伤小、术后创口问题少等优点。

  • 两种不同术式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对比研究

    作者:史航;朱裕成;马军;李涛;吴小涛;王杨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与开放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胸腰椎爆裂或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治疗,30例采用开放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椎体 Cobb 角情况。结果6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8个月,平均12.8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较开放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末次随访 VAS 评分、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及椎体 Cobb 角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同组内不同时间点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椎体 Cobb 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两组患者同一时间点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椎体 Cobb 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微创组术后1周疼痛缓解较开放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出血少、创伤小、用时少等优点,能有效恢复并维持伤椎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对伤椎高度恢复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与开放手术相当,短期内对术后患者疼痛缓解优于开放手术。

  • 腕关节桡侧入路双钢板技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作者:王安硈;陈志坚;葛旻;周瀛梁;陈富强;沈珊安

    目的:探讨通过腕关节桡侧切口植入双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方法。方法自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对21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男8例,女13例;年龄26~71岁,平均47.2岁。按 AO 骨折分型,C1型4例,C2型10例,C3型7例。所有患者均通过腕关节桡侧入路行骨折复位,于桡骨远端桡掌侧植入两块2.4 mm 支撑钢板固定。结果21例患者均在术后3个月复查 X 线片获得骨性愈合影像学表现,未出现局部感染,桡动脉损伤,正中神经损伤等重大并发症。末次随访时 Gartland-Werley 评分平均3.2分(1~14分),优12例,良8例,中1例,优良率95.2%。结论腕关节桡侧入路双钢板技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较好,软组织损伤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关节镜下全内缝合技术修复半月板撕裂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璐;陈崇民;孙宇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 FasT-Fix 系统进行半月板撕裂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7月至2014年10月,对43例半月板撕裂应用 FasT-Fix 系统进行关节镜下全内半月板缝合,合并前交叉韧带断裂者同时用自体半腱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评估半月板缝合后的临床愈合情况,并进行 Lysholm 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 knee society score,KSS)、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the 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knee evaluation form,IK-DC)评分。结果随访12~26个月,平均18.5个月,根据 Barrett 标准评价半月板临床愈合情况,37例临床愈合,临床愈合率为86.05%;Lysholm 评分:术前(45.79±8.67)分,术后(90.05±4.75)分;IKDC 评分:术前(42.49±4.52)分,术后(73.95±1.85)分;KSS 评分:术前(39.14±5.29)分,术后(91.60±2.7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FasT-Fix 修补半月板安全有效,近期疗效良好,是临床上可靠的半月板缝合方法。

  • 袢钢板治疗 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及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俞旭东;盛晓文;杨兴

    目的:探讨采用袢钢板治疗 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及 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袢钢板技术治疗 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25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23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17例;年龄21~75岁,平均(37.12±13.21)岁。交通意外伤30例,摔伤16例,另2例为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观察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术后肩锁关节疼痛较术前明显好转,肩关节功能评估时肩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至伤前活动能力。术后 Constant-Muley 评分,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组术后6个月总分平均为(93.8±1.9)分, 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组术后12个月总分平均为(92.3±2.0)分。结论用带袢钢板治疗 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及 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近期及中期疗效较好。

  • 锁定钢板联合重建钢板治疗 C2型股骨远端骨折

    作者:张俊;沈燕国;邱永敏;尹伟忠;丁菊红;曹师锋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联合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 C2型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分析2008年8月至2014年8月运用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内侧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8例 C2型股骨远端骨折,男8例,女10例,年龄36~80岁,平均56岁。摔伤8例,车祸伤10例。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3.2±10.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40周,平均(19.8±7.2)周。2例发生延迟愈合,限制负重后均愈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95°~135°,平均(114.7±13.3)°,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0~3分,平均(1.0±0.9)分,1例在长时间行走时出现轻中度疼痛,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后症状明显缓解。根据 Schatzter-Lambert 评分系统,优7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83.3%。结论锁定钢板联合重建钢板内固定是治疗 C2型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 微创 Cable-Pin 系统与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余杰;冉兵;韦忠红

    目的:评价微创 Cable-Pin 系统与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闭合性髌骨横形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微小切口Cable-Pin 系统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48例(微创组),采用切开复位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48例(张力带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膝关节屈曲度、膝关节功能 Bostman 评分、并发症。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72.9±16.8)min,较张力带组(65.5±13.2)min 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微创组术中出血量(54.7±22.1)mL,较张力带组(269.8±92.6)mL 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微创组术后1、6个月的疼痛 VAS 评分明显高于张力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微创组术后1、6、12个月膝关节功能屈曲度都大于张力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12个月微创组膝关节功能 Bostman 评分明显优于张力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微创 Cable-Pin 系统治疗髌骨骨折在术后疼痛、术中出血量、膝关节屈曲度、膝关节功能评分和并发症方面要优于切开复位改良张力带内固定,但在手术时间方面没有优势。

  • 腓骨截骨与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膝骨关节炎伴轻度膝内翻疗效分析

    作者:赵飞;张剑刚;李存祥;王健;成存辉;孙建辉;寇宁招;王立卫

    目的:探讨腓骨截骨+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膝骨关节炎伴轻度膝内翻的疗效及术前因素在判断其愈后中的作用。方法2007年3月至2014年5月,40例膝骨关节炎伴轻度膝内翻的患者接受了腓骨截骨+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并获得1~3年的随访,平均1.5年。根据 Kellgren & Lawrencne(K & L)分级标准将患者分组三组,检验各变量的组间差异,分析术前各因素与愈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前、术后的股胫角及 HSS 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前股胫角及术后股胫角在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年龄、病程、术前 HSS 评分、术后 HSS 评分、改善率在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改善率的73.0%可由年龄、性别、病程、术前股胫角、K&L 分级、术前 HSS 评分解释。结论腓骨截断术加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膝骨关节炎伴轻度膝内翻效果明显。年龄小、K&L 分级低,症状体征轻,胫骨角小的患者,术后效果较好;反之则提示愈后相对欠佳。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管夹闭时间选择的比较研究

    作者:郑军;辛宗山;操儒道;毛丰;马维初

    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引流管夹闭时间对术后失血量及肢体肿胀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 TKA 治疗99例(99膝)膝关节退变性骨关节炎患者,其中男23例,女76例;平均年龄68.7岁(58~75岁)。根据夹闭引流管时间不同,术前采用计算机随机分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 h 组(引流管在切口缝合完夹闭2 h,33例)、4 h 组(引流管在切口缝合完夹闭4 h,33例)及不夹闭组(引流管在术后不夹闭,33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患肢肿胀发生率、皮下瘀斑发生率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4 h 组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2 h 组和不夹闭组(P <0.05),而2 h 组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不夹闭组(P <0.05)。三组患者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 h 组患肢肿胀发生率、皮下瘀斑发生率显著高于2 h 组和不夹闭组(P <0.05),而2 h 组患肢肿胀发生率、皮下瘀斑发生率与不夹闭组相似(P >0.05)。三组患者切口均获得一期愈合。结论相比引流管不夹闭,引流管夹闭2 h 及4 h 可显著减少术后总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但不影响隐性出血。尽管引流管夹闭4 h 术后总失血量少,但可显著增加患肢肿胀发生率及皮下瘀斑发生率。

  • 双 Endobutton 技术结合锁骨远端切除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作者:钱臣;徐扬;赵金坤;吴驷东;王磊

    目的:探讨双 Endobutton 技术结合锁骨远端切除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价值。方法22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24~81岁,平均58.2岁。所有患者均为单侧损伤。采用双 Endobutton 技术重建喙锁韧带(斜方韧带和锥形韧带)并结合锁骨远端切除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其临床疗效进行随访总结。结果本组2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16个月,平均9个月。X 线片检查未见肩锁关节脱位。按 Karlsson 疗效评价标准评价,优20例,良2例,优良率为100%。结论双 Endobutton 技术结合锁骨远端切除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方法安全、疗效满意、术式先进、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手法复位蛙式石膏外固定治疗低龄儿童股骨干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周岳来;杨立勋;戴善和;虞堂云;胡元斌;何金山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蛙式石膏外固定治疗低龄儿童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2011年7月至2015年6月,我们对本组57例年龄3周岁以下的股骨干骨折患儿采用闭合复位,蛙式石膏外固定,6周拆除石膏,2个月时患儿不完全负重行走(1岁以上)。随访期间观察患儿股骨骨折愈合、双下肢长度、行走步态等情况。结果所有患儿都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24个月不等,无一例出现骨折不愈合,一些轻微的畸形愈合在生长发育中自行矫正;几乎所有患儿都出现双下肢不等长,但都在1.5 cm 以内;所有患儿髋、膝关节屈伸活动正常,行走步态无异常。结论采用手法复位、蛙式石膏外固定治疗低龄儿童的股骨干骨折,具有护理方便、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低龄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 可扩张通道单侧椎弓根内固定在腰椎融合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帅;徐皓;尹承慧;黄小金

    目的:探讨经肌间隙可扩张通道单侧椎弓根内固定在单节段腰椎融合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8月至2014年6月,随机选取我院具有完整临床资料和随访信息的经肌间隙可扩张通道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患者45例。观察末次随访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1年 X 线片/ CT 观察测量椎间隙高度及观察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术后末次随访 ODI、VAS评分及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植骨融合率为100%。结论可扩张通道单侧椎弓根内固定在腰椎融合术中具有创伤小的优点,且疗效肯定,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 PKP 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脊柱矢状位平衡的影响

    作者:张景涛;耿伟;徐辉;马金柱;李忠;庞良龙;李昆朋;任杭岭

    目的:探讨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kyphoplasty,PKP)对全脊柱矢状位平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符合选择标准的 OVCF 患者65例。所有患者均行 PKP 术。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均摄自然站立位全脊柱(包括双侧股骨头)正侧位 X 线片,测量骨盆入射角(pelvic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局部矢状面 Cobb 角、C7~ S1的矢状面轴向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并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评估研究组术前脊柱-骨盆各矢状位参数与正常对照组的关系,并分析研究组患者手术前后各矢状位参数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术后末次随访时,研究组 VAS 评分、ODI 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 <0.05);术前研究组 C7~ S1的矢状面轴向距离长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研究组 TK 大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骨盆相关参数中除 PI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T、SS 改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 SVA 较术前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脊柱相关参数中,术后 LL 较术前增大而 TK 较术前减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骨盆相关参数中,PI、PT、SS 术后与术前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局部 Cobb 角术后与术前相比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患者局部 Cobb 角与 C7~ S1的矢状面轴向距离没有相关性,然而术后局部Cobb 角的变化与 C7~ S1的矢状面轴向距离的变化显著相关。术中及术后随访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来说,PKP 术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不仅可缓解骨折引起的疼痛,还能够通过改善局部后凸畸形来改善全脊柱的矢状位平衡状态。

  • TKA 术后股骨假体旋转对 KSS 主观评分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加勇;尚希福;贺瑞;胡飞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旋转对患者膝关节评分的影响。方法对在我院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PS 型假体)的158位患者198例膝关节于术后5年进行随访,其中男性54例68膝,女性104例130膝。通过CT 测量股骨髁扭转角(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来评价膝关节假体的旋转,同时对患者膝关节进行美国膝关节协会(knee society score,KSS)(2011版)主观功能评定。根据患者的 CTA 分为 A 组正常组(外旋3°至内旋3°),B 组外旋组(外旋大于3°),C 组内旋组(内旋大于3°),对 A、B、C 组的各项 KSS 得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在在功能活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满意度评分、期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功能评分的细项中,标准活动评分、高级活动评分、自由活动评分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步行及站立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膝关节置换中股骨假体的旋转位置影响膝关节功能活动主观评分,术者应避免股骨假体旋转不良。

  • 游离皮瓣失败病例的原因及临床处理结果分析

    作者:周喆刚;万圣祥;肖颖锋;张建;孟繁斌;褚云峰;于龙彪

    目的:通过对本院近10年来游离皮瓣血管危象病例的回顾,分析该类急症的常见原因,以制定更好的预防及治疗对策。方法对我院近10年来所有游离皮瓣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出现术后血管危象的病例。对患者一般情况、麻醉记录、手术过程、出现血管危象后临床处理方法及预后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共统计游离皮瓣术后病例243例,其中术后出现血管危象共23例,手显微外科病例14例,颌面外科病例9例。静脉危象20例,动脉危象3例。其中9例为术后组织水肿、血肿等导致血管受压所致,7例二次手术发现为血管吻合技术失误所致,3例为先天凝血功能障碍或肿瘤创伤血液高凝状态所致,2例为感染所致,2例为术后血管动力学不稳所致。保守治疗5例,皮瓣完全存活0例,部分存活1例。再次手术探查18例,完全存活12例,部分存活2例。出现危象8 h 内探查病例15例,存活12例,部分存活2例;出现危象10 h 以上探查病例3例,部分存活1例。结论研究表明游离皮瓣术后血管危象成因是多方面的,皮瓣的选择、血管条件不佳、先天凝血障碍、术中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血管受压、吻合技术失误是常见原因。术前进行血管条件检查及凝血功能检查,术中高质量血管吻合,维持术中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可减少血管危象发生率。发生血管危象应首选急诊手术血管探查,结合抗凝、溶栓、抗感染等辅助治疗手段可明显提高血管危象患者的预后。

  • 经内踝截骨入路微型钢板固定治疗 Hawkins Ⅲ型距骨颈骨折

    作者:陈志达;吴进;林斌;曾文容;刘晖

    目的:探讨经内踝截骨入路微型钢板固定治疗 Hawkins Ⅲ型距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我们对14例 Hawkins Ⅲ型距骨颈骨折的患者行经内踝截骨的前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根据患者主诉、后跟及踝关节外形、功能及 X 线片征象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本组14例病例均获得随访18~41个月,平均随访29.6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的平均 AOFAS 踝与后足评分为(79.8±17.3)分,按其疗效标准进行评价,优6例(42.9%),良3例(21.4%),可4例(28.6%),差1例(7.1%),优良率64.3%。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距骨缺血坏死,6例患者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累及胫距关节3例,累及距下关节2例,同时累及胫距及距下关节1例。结论经内踝截骨手术入路微型钢板固定治疗 Hawkins Ⅲ型距骨颈骨折具有软组织创伤小、对距骨颈显露充分、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优良等特点。

  • 早期关节内减压加自体红骨髓移植联合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应用

    作者:徐剑锋;邹祝艺;丁东胜;谢学义;李金生;陈钊鹏;利东升;符远征;温淑芬

    目的:探讨早期关节内减压加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 X 线片检查确诊暴力导致的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硬膜外麻醉,行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关节囊内多点穿刺减压和自体红骨髓移植。术后随访12~36个月,X 线片复查判断骨折愈合和股骨头坏死情况,同时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骨折不愈合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11.43%),观察组股骨头坏死率(2.86%)显著低于对照组(17.14%),观察组 Harris 总分(88.6±9.8)分明显大于对照组(83.1±8.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联合关节内减压和自体红骨髓移植,可显著降低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不愈合率和股骨头坏死率,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

  • 全髋关节置换假体位置对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观察

    作者:李加立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假体位置参数对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行 THA 治疗的2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假体位置参数,包括:髋臼外展角、前倾角、髋臼旋转中心及股骨偏心距。观察随访3年时 Harris 评分情况。采用等距分组法将假体位置参数进行分组,对比不同组间 Harris 评分及优良率。结果 THA 术后脱位率为1.22%(3/246);髋臼外展角重建在35°~55°者185例,占75.2%;髋臼前倾角重建在5°~25°者174例,占70.7%;术侧髋臼旋转中心位置及偏心距与健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平均随访时间为(18.32±6.57)个月,末次随访时的平均Harris评分为(90.76±8.45)分,优良率为88.6%(218/246)。髋臼前倾角和髋臼旋转中心水平位置不同组间的 Harris 评分及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髋臼外展角、髋臼旋转中心垂直位置及股骨偏心距不同组间的 Hariis 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THA 手术髋臼外展角重建不宜大于55°;髋臼旋转中心垂直位置重建向上不宜大于健侧50%;股骨头偏心距重建增大不宜大于健侧20%,超过以上范围,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会受到影响;而髋臼外展角重建小于35°和股骨头偏心距缩小大于健侧20%有可能会影响关节功能恢复。

  • Zero-P 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周波;贺西京

    目的:评价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rofile interbody fusion device,Zero-P)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应用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的24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患者的所有临床资料,并通过统计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患者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颈椎 Cobb 角、椎间高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对该术式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7~32个月的随访,平均12.7个月。24例患者术后主要症状均明显减轻,均无不良并发症出现,并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症状改善愈发明显甚至消失;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者 JOA 评分、VAS 评分、NDI 指数、颈椎 Cobb 角及椎间高度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除椎间高度外,其余指标均随术后时间推移改善明显,但仅 JOA 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Zero-P 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创伤小,症状改善明显,固定融合及恢复椎间高度效果好,并发症少,近期疗效确切。

  • 单间室膝关节与双间室膝关节置换术被患者自我化程度之间的比较

    作者:米尔阿里木·木尔提扎;王利;赵巍;袁宏

    目的:研究在我科接受膝关节单间室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orthroplasty,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患者术后1年、2年时人工关节被遗忘指数(forgotten joint scores,FJS)评分的差别,比较两种假体术后患者主观感觉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科行单侧膝关节 TKA 或UKA 治疗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90例,根据术中选用假体类型将患者分为 TKA 组与 UKA 组,两组各45例患者;UKA 组男性20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65.9±9.5)岁,体重指数平均(29.2±4.2)kg/ m2;TKA 组男性21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68.6±8.7)岁,体重指数平均(31.2±3.6)kg / m2。比较UKA组和TKA组患者在术后1年(平均1.5年,1~2年之间)和术后2年(平均1.5年,2~3.6年之间)时间段的 FJS 和 HSS 评分结果。结果术后随访1年时 UKA 组 FJS 评分为(74.1±2.4)分,术后随访2年时为(74.7±2.2)分;TKA 组术后随访1年时 FJS 评分为(60.1±3.1)分,术后2年时为(60.5±2.1)分;同一随访时间段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患者在术后1年和2年时,与同组患者之间比较 FJS 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UKA 组 HSS 评分术后1年时为(84.1±3.5)分,术后2年时为(86.1±3.2)分;TKA 组 HSS 评分术后1年时为(80.1±3.7)分,术后2年时为(86.1±3.3)分;术后1年时 UKA 组 HSS 评分明显高于 TKA 组(P <0.05);术后2年时 UKA 组与 TKA 组之间 HS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UKA 组与 TKA 组相比,接受 UKA 的患者具有较好的手术满意度且假体自我感觉更为明显。

  • 胫骨髓内针术前计划及数字影像测量应用进展

    作者:郑艮强;赵恩哲;田亮;郑上团;吴斗

    随着髓内固定技术的发展,髓内针已被广泛应用于长骨骨干骨折的临床治疗,其适应证也在逐渐拓宽,胫骨髓内针初主要应用于胫骨干中段横行、短斜形等较为稳定的骨折,有着严格的手术适应证。随着各种新型髓内针被推广应用,尤其是交锁髓内针的应用,对不稳定性胫骨干骨折术后恢复其长度纠正畸形、减弱应力遮挡效应等方面都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其适应证也从胫骨干中段骨折逐渐扩展至靠近远近干骺端的骨干骨折[1-3]。在欧美发达国家,长管状骨折髓内针治疗的采用率已达到90%以上,而我国髓内针在相关方面的应用率仅为1/4[4],骨科医师在对髓内钉的术前计划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甚至于术中才开始对胫骨髓内针的所用长度进行测量,缺乏必要的术前测量,选择理想规格的髓内针更多是依靠医师的经验,而这种经验需要时间的积累,这也影响着髓内针技术的发展与普及。

  • 特发性膝关节骨髓水肿相关文献回顾

    作者:刘丙立;牛雷;戴士峰

    膝关节疼痛是关节科及疼痛科常见的症状之一。随着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应用的日益广泛,部分患者膝关节的骨髓水肿现象引起了临床医师的注意,有些患者无明显发病诱因,文献中曾出现多种名称描述这种疾病,如:特发性骨质疏松、痛性营养不良、暂时性骨髓水肿、原发性骨髓水肿[1]、骨髓水肿综合征[2]等。该病活体病理显示:骨髓脂肪坏死,骨吸收,骨髓组织周围呈水肿样变化和轻度纤维化,常伴有血管性充血和/或间质性出血,细小分离的骨小梁局灶区为骨样组织和活性成骨细胞复盖,以及滑膜炎表现[3],即其主要表现为局部不同寻常的血液供应,水肿及骨转化增强[1]。本文将其称为特发性骨髓水肿。

  • 腰椎骨软骨瘤1例报告并国内135例文献复习

    作者:廖小林;刘锐;黄有荣

    患者,女性,42岁,因“腰痛伴左下肢后外侧放射麻痛1年余”入院。查体:左下肢后外侧放射麻痛,麻痛自左臀部、左大腿后侧、左小腿后外侧向足底放射,左足底皮肤浅感觉较对侧减退,肌力正常。腰椎 X 线未发现显著异常。腰部CT:L5右侧椎弓上关节突见一不规则骨性突起突向椎管内,大小约10 mm ×7 mm ×12 mm,相应硬膜囊右缘受压(见图1)。MRI 提示:L4~5平面右侧小关节处可见一低信号凸起,相应硬膜囊右缘受压,考虑椎间盘平面畸胎瘤或脂肪瘤(见图2)。诊断为 L5上关节突骨软骨瘤。手术:全麻下行腰椎后路椎管减压肿瘤摘除 L4~5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见图3),取腰椎后正中切口,见 L5右侧上关节突一骨性突起,压迫硬膜囊,咬除 L4双侧椎板及 L5椎板上缘部分,咬除黄韧带,将右侧 L5椎弓板及肿瘤组织切除干净,切除肿物约12 mm ×8 mm ×12 mm,表面可见软骨帽,术后送病理检查。术后病理报告:L5上关节突骨软骨瘤。术后腰痛缓解,左下肢麻木症状恢复良好,术后随访1年腰部及下肢症状消失,肿瘤无复发(见图4)。

  • 不同骨密度人群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分析

    作者:赵和平;蒋文艳;王冀邯;于燕

    目的:探讨不同骨密度人群外周血单核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运用 R 语言对公共数据平台 NC-BI 下的基因芯片数据集 GSE7158进行差异基因表达分析、DAVID(the database for annotation,visualization and integrated discovery)注释工具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注释、Medcalc 统计软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结果与高骨密度组相比,低骨密度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61个基因表达改变(倍数大于1.5,P <0.05),且多数基因呈上调模式。表达差异基因分别参与了71个生物学过程(biological process,BP)条目、4个细胞组分(cellular component,CC)条目、6个分子功能( molecular function,MF)条目以及1个 KEGG 通路。基因 CXCL10、IFI44L、IGKV4-1作为生物标志物鉴别两组样本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度及准确性,且 CXCL10&IGKV4-1基因联合检测能够增加鉴别诊断的准确性。结论运用高通量组学与相关数据库结合有助于全面的解析病理状态下生物样本中的组学改变,为后续骨质疏松症研究提供系统的分子学机制基础。

  • 血清钠水平与骨质疏松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红艳;崔威

    目的:探讨血清钠水平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质疏松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0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根据其骨质疏松程度分为重度骨质疏松组和轻度骨质疏松组,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1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及骨质疏松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骨质疏松组和对照组患者以及重度骨质疏松组和轻度骨质疏松组血钠水平。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骨质疏松组和对照组患者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清白蛋白、空腹血糖以及骨密度 T 值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骨质疏松组患者血清钠浓度(139.3±1.3)mmoL/ L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42.8±1.5)mmoL/ L(P <0.05);重度骨质疏松组患者血清钠浓度(138.6±1.7)mmoL/ L 显著低于轻度骨质疏松组患者(140.4±1.3)mmoL/ L(P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以及血清钠水平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OR =1.088,P =0.008,95% CI =1.022~1.157;OR =0.869,P =0.036,95% CI =0.713~0.989)(P <0.05)。结论血清钠水平降低可能加重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质疏松严重程度,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值得临床诊断过程中加以关注。

  •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 MRI 表现

    作者:杨焱;丁长青;单素平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 MRI 表现特征。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经手术证实的20例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患者的 MRI 诊断资料,男14例,女6例;年龄35~68岁,平均53.5岁。MRI 以矢状位T1 WI、T2 WI 及抑脂序列为主,辅以轴位 T2 WI 序列。结果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位置:L4~59例、L5 S110例、L3~41例;分型:椎管内椎间孔内型7例、椎间孔内型10例和椎间孔外型3例。本组术前 MRI 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完全符合。结论 MRI 可用于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术前诊断和分型。

实用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