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妇科腹部手术后手术切口脂肪液化64例治疗体会

    作者:王桂芬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妇科经腹手术64例脂肪液化患者,分别给予胰岛素、高糖注射治疗(试验组)、切口理疗加清创换药(对照1组)及清创换药治疗(对照2组)治疗,观察其刀口愈合时间的差别.结果:试验组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创后行胰岛素高糖注射治疗是治疗腹部刀口脂肪液化一种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脂肪坏死 妇科手术
  • 高频彩色超声对乳腺脂肪坏死的诊断

    作者:唐锦君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超声检查技术对乳腺脂肪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9例乳腺脂肪坏死患者超声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讨论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高频彩色超声检查技术对病变检出率明确,其中有23例诊断为乳腺脂肪坏死,5例诊断为乳腺癌,2例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2例诊断为纤维囊性乳腺病,2例诊断为乳腺皮脂腺囊肿,2例诊断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诊断为乳腺导管扩张症,1例诊断为乳腺脓肿,1例诊断为乳腺内血肿;误诊率41%.结论:高频彩色超声检查技术对诊断乳腺脂肪坏死的诊断、定位具有重要价值.

  • 乳腺脂肪坏死的声像图特点

    作者:杨德启;周波;李建国

    目的:探讨乳腺脂肪坏死的超声影像学特征.方法:对我院1994年4月至2001年12月间诊治的30例乳腺脂肪坏死超声影像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切除获得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乳腺脂肪坏死的声像图表现分为:皮下型:9例(30%)位于皮下的脂肪组织呈增强的中等回声区.此型误诊率为33%(3/9).腺体型:21例(70%)病变位于腺体内,声像图表现为:(1)62%(13/21)呈低回声,后方回声增强或无改变;(2)24%(5/21)呈无回声,后方回声增强;(3)5%(1/21)呈无回声,后方回声衰减;(4)5%(1/21)呈无回声,腔内壁呈高回声结节,后方回声增强;(5)5%(1/21)声像图正常.此型误诊率达76%(19/21).结论:了解乳腺脂肪坏死的特征性声像图,对诊断此病具有重要价值.

  • 脂肪坏死病变误诊为淋巴结1例的超声表现

    作者:朱玉云;薛莉;田海涛

    患者男,58岁.主诉下腹部肿胀、疼痛.体检:于耻骨联合上方见一宽带状隆起,局部皮肤潮红色,有压痛.第一次超声检查:于隆突部位显示无包膜的低回声带.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提示:下腹部皮下软组织炎性病变.经消炎治疗10 d后,局部隆起明显变小,但可触及淋巴结样包块.再次超声检查:皮下多个大小不等酷似淋巴结样回声,但未见淋巴结的门样血流信号(图1).提示为淋巴结肿大.为明确诊断行局麻下手术探查,术中见多个淋巴结样包块.病理报告:脂肪坏死.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浅表脂肪瘤及脂肪坏死的鉴别诊断

    作者:郑建勋;臧晓红;杨林;祝凯;姚小奇

    目的描述脂肪瘤及脂肪坏死的超声表现,比较两种病变的图像特征,探讨超声对皮下脂肪瘤及脂肪坏死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的20例皮下脂肪瘤及10例脂肪坏死的病例,对它们的彩超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归纳出了脂肪坏死及脂肪瘤的超声图像特征.结论两种位于皮下的软组织疾病,图像很有特点,超声对它们有肯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35例疗效观察

    作者:杨更新;朱慧

    近年来随着肥胖人群增加及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切口脂肪液化有增多的趋势.我院1998-06~2005-03腹部手术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35例,报告如下.

  • 乳腺脂肪坏死36例分析

    作者:韩宝三;倪多;朱丽萍;房新志;吐尔鸿;波拉提;齐新;张国庆

    1995~2005年我院共收治乳腺脂肪坏死36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均为女性,年龄24~69(48.3±9.6)岁.病程1周~5 a,病史中外伤史9例(25.0%),手术史3例(8.3%),炎症史7例(19.4%),合并全身结缔组织病2例(5.6%),无明显原因者15例(41.7%).肿块大小0.5~4(1.3±0.5) cm;单发30例,多发6例;肿块质地较硬,边缘不清与皮肤粘连,位于乳晕区和靠近乳头者伴有乳头偏移和回缩;6例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

  • 腹部手术后伤口液化2例分析

    作者:秦金爱

    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加及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增多的趋势.对我院2006年手术后发生脂肪液化2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例1:女,45岁.卵巢囊肿切除术后第5天,切口出现较多的黄色渗液,无其他自觉症状,触摸切口皮下有一种柔软分离感.

  • 自体脂肪移植隆胸术后脂肪坏死乳腺X线摄影及MR表现

    作者:张静;王振威;郭勇

    目的 探讨自体脂肪移植隆胸术后脂肪坏死的乳腺X线摄影及MRI表现.方法 收集自体脂肪移植隆胸术后发生脂肪坏死的患者资料33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后3~15年分别接受乳腺X线摄影、MR检查,分析脂肪坏死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33例患者中21例X线摄影表现为类圆形脂肪密度病灶,其中12例为多发病灶,邻近乳腺腺体受压移位,14例有“囊壁”伴点状、弧形钙化;12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等密度结节.23例MR表现为单发或多发薄壁富含脂肪病灶,其中19例囊壁厚度均匀,4例囊壁厚度不均;10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等信号结节,动态增强扫描呈渐进性环形强化,其中2例DWI呈高信号.结论 自体脂肪移植隆胸术后脂肪坏死以“囊变”合并钙化为乳腺X线摄影及MRI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与恶性肿瘤相鉴别.

  • 超声和钼靶检查对乳房受区脂肪移植术后脂肪坏死的诊断价值

    作者:柏树玲

    目的:分析超声和钼靶检查对乳房受区脂肪移植术后脂肪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9月诊治的89例乳房脂肪移植术后坏死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超声诊断、钼靶X线片检查和乳房摘除结节手术后病理诊断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并观察超声与钼靶检查技术诊断特征。结果手术病理检出115处脂肪坏死,薄壁囊肿37处,囊肿厚壁58处、无壁囊肿20处;其中,薄壁囊肿和囊肿厚壁均可显象于超声、钼靶X线片,无壁囊肿仅显象于X线片;其次,钼靶X线检出115处病损,其中,37处为囊壁无钙化征象,58处为囊壁钙化,20处为钙化但囊肿界线不明。病损部位:Ⅰ象限25处、Ⅱ象限39处、Ⅲ象限33处、Ⅳ象限18处;其次,有钙化78处,环形连续性13处、不连续性9处、点状形21处、弧形28处、结节样7处,无钙化37处;内部脂肪密度均匀33处,附壁结节无钙化19处、附壁结节有钙化43处。结论超声与钼靶检查均可显示乳房受区移植脂肪坏死影像表现,但超声诊断在显示不规则性坏死脂肪征象中存在漏诊可能,对此,临床可联合应用超声及钼靶摄片,以提高病灶诊断效率,为临床提供有效诊疗信息。

  • 特发性收缩性肠系膜炎一例

    作者:顾国利;王石林;魏学明;王洪海

    患者男,51岁,农民.因反复腹部胀痛半年入院,体检:右中下腹有直径约10cm质中圆形肿物,轻压痛,活动,边界不清楚.CT示:腹腔肿物,考虑畸胎瘤.2004年3月2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距回盲部50cm处回肠系膜有5cm×5cm×4cm大小肿物,边界不清.肿物内有炎性干酪样坏死.距回盲部35cm、100cm两处回肠与系膜肿物粘连成团,无肠梗阻.术中3次冰冻均示:炎症.行病变肠管系膜切除.病理示:小肠黏膜慢性炎症,黏膜下及肌层明显充血,回肠系膜脂肪组织慢性炎症,部分区域形成脂肪坏死结节,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图1).病理诊断:特发性收缩性肠系膜炎.

  • 一氧化氮对全胃肠外营养肝脂肪变性的保护作用

    作者:郑进方;梁力建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对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引起的肝脂肪变性的作用。方法 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A组,正常对照;B组,TPN;C组,TPN+精氨酸;D组,TPN+NG-硝基-L-精氨酸甲酯(NG-nitrio-L-arginine methyl ester,L-NAME);E组,TPN+精氨酸+L-NAME。实验7d后测肝功能,肝内脂肪,肝脏NO含量及NOS活性和肝脏组织学检查。结果 B组肝内脂肪甘油三脂(μmol/g)及胆固醇(μmol/g)分别为(39.3±2.4、13.1±1.1)较A组(6.9±0.8、5.6±0.6)显著增加(P<0.05),D组肝内脂肪(49.7±6.2、14.1±1.7)增加较B组更显著(P<0.05),C组肝内脂肪(18.2±4.4、7.3±3.1)较B组明显减少(P<0.05), E组肝内脂肪(35.8±8.8、10.0±2.4)与B组相似(P>0.05),肝内NOS活性及分布与肝内脂肪含量及分布相平行。结论一氧化氮在TPN引起的肝脂肪变性中起保护作用。

  • 超声和钼靶检查对乳房受区脂肪移植术后脂肪坏死的诊断价值

    作者:郑丹宁;缪飞;李青峰;谢毓芝;徐秋华

    目的 探讨超声和钼靶检查对乳房受区脂肪移植术后坏死脂肪的诊断价值及病理特征.方法 对2005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3例共96处脂肪移植术后坏死脂肪标本的超声、钼靶检查结果,以及所摘除乳房结节的病理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6处病损病理诊断均为脂肪坏死.病理表现有薄壁、厚壁囊肿和无壁囊肿3类.29处为薄壁脂性囊肿和52处厚壁脂性囊肿,在超声和钼靶上都有成像,但15处无壁囊肿在钼靶上有成像而超声上无成像.96处病损的钼靶表现均为良性包决的征象,未见恶性肿块征象.结论 大部分坏死脂肪在乳房受区呈现特征性的薄壁或厚壁囊性超声和钼靶影像表现,不规则形脂肪灶性坏死在钼靶中可以成像,但在超声检查中有可能漏诊,未发现与乳房肿瘤相混淆的钼靶征象.

  • 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一例

    作者:李焕芬;王爱华;李英香;李成柏

    患儿男,12 d,因颌下、颈后肿物2 d入院.第2胎第2产,剖宫产.生后轻度窒息,治疗10 d后好转出院.出院后第3天发现颌下有条索样肿物,伴低热,易哭.其母患糖尿病,肥胖症.体检:除右颌下触及7 cm×2 cm、颈后触及5 cm×1.4 cm长形肿块外无其他异常.肿物质地较硬,边缘光滑,无触疼.血常规正常,局部B超:右颌下及颈后探及实质性肿块.用哌拉西林、维生素C、维生素E治疗20 d无效.局部穿刺抽吸物镜检示: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脂肪细胞变性.诊断为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局部热敷、理疗1个月后肿块消失.皮肤无破溃,颜色正常.随访13个月,全身状况良好.

  • 游离腹部皮瓣乳房重建术后脂肪坏死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

    作者:陈颖;李琳;陈嘉莹;胡震;陈灿铭;柳光宇;沈镇宙;邵志敏;吴炅

    目的 脂肪坏死是游离腹部皮瓣乳房重建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导致其发生的危险因素众多,且仍存在许多争议.我们通过回顾接受游离腹部皮瓣乳房重建术,且有完整术后随访记录的乳腺肿瘤患者,以了解该重建术式后重建乳房脂肪坏死的发生率,并寻找潜在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自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游离腹部皮瓣乳房重建的79位患者的资料,包括住院记录、门诊随访记录、病理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等,评估重建乳房脂肪坏死的发生率,并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寻找潜在的危险因素.结果 80例游离腹部皮瓣乳房重建术中,共有29例(36.25%)发生脂肪坏死,其中20例脂肪坏死硬结在随访中自行缓解或消退.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后辅助化疗是术后发生脂肪坏死的独立预测因素,相对危险度为5.476(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95%可信区间为1.902~ 15.766; P=0.009).结论 术后辅助化疗可显著增加游离腹部皮瓣乳房重建术后脂肪坏死的发生率.临床医师在选择乳房重建时机时,应重视辅助化疗对重建乳房的影响,在辅助化疗指征的把握、方案的拟定以及开始时间的选择上应更为慎重.

  • 腹部皮瓣乳房重建术后脂肪坏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防治

    作者:李琳

    脂肪坏死是腹部皮瓣乳房重建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其临床表现酷似乳腺癌复发,易造成患者的不安和医疗资源的浪费,并且影响重建乳房的手感和满意度,在临床工作中应引起医生的重视.本文主要介绍了脂肪坏死的临床表现与诊断、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其中重点分析脂肪坏死的潜在危险因素,如年龄、吸烟史、基础疾病、肥胖、穿支情况、手术方式、放疗、Ⅲ区保留程度等,分别评价各种危险因素对于皮瓣脂肪坏死的影响,并强调了术前穿支评估和术式选择对于预防和减少脂肪坏死的重要性.

  • 乳腺脂肪坏死的临床特点

    作者:刘俊田;孔令伟;石松魁;宁连胜

    目的:探讨乳腺脂肪坏死的临床及病理特征、误诊原因、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54~1999年收治的乳腺脂肪坏死120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均为女性,中位年龄51岁,103例(86%)在2个月之内就医,61例(50.8%)有乳腺创伤史,118例(99%)以乳腺肿块就诊,89例(75%)肿块质硬,边缘不清,32例(26.9%)与皮肤粘连,临床表现酷似乳腺癌,仅18例(15%)乳腺X线诊断为脂肪坏死.术前临床误诊96例(80%),其中误诊为乳腺癌73例(61%).120例均行手术治愈.结论:认真询问与脂肪坏死有关的病史,如外伤、手术及炎症史,对本病的诊断极为重要.术中宜做冰冻病理检查.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 作者:

    关键词:
  • 乳腺脂肪坏死的X线表现及病理对照研究

    作者:赵玉梅;张俊义

    目的探讨乳腺脂肪坏死的X线表现及病理基础,提高对脂肪坏死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1例(其中2例为双侧乳腺脂肪坏死,共93个病变.)脂肪坏死X线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主要X线表现:(1)无任何异常X线发现14例(15.4%);(2)脂性囊肿6例(6.6%);(3)表现为肿物20例(22.0%),其中1例为双侧乳腺脂肪坏死;(4)表现为小结节13例(14.3%);(5)脂肪层内星芒影、斑片影、索条影混杂出现28例(30.8%),其中1例为双侧乳腺脂肪坏死;(6)脂肪层内索条影交织呈网状5例(5.5%);(7)结构不良者5例(5.5%).分布部位:(1) 位于脂肪层内55例;(2)向脂肪层突出或位于脂肪层与腺体交界处13例,常规位摄片位于脂肪层与腺体交界处的脂肪坏死,切线位投照有利于将病变显示于脂肪层内;(3)位于腺体之间9例;(4)乳腺平片未见异常发现14例.病理表现:(1)脂性囊肿是病变早期的特征性X线表现.(2)脂肪层内不均匀密度肿物影或小结节影为病变中期的特征性表现,反应了纤维组织逐渐替代了液化坏死的脂肪组织.(3)脂肪层内或浅层腺体内局限星芒状致密影以及不规则的网状影常见,是病变后期的特征性表现.反应了坏死脂肪组织被吸收,周围残留部分纤维组织.通常不同病理时期的X线表现常同时出现.结论乳腺X线摄影对于脂肪坏死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 乳腺脂肪坏死的X线诊断

    作者:蔡丰;王立;张涛;孙强;黄汉源

    目的评价乳腺脂肪坏死的X线征象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脂肪坏死的X线平片,对其中2例活检的病人进行了短期随访.结果主要X线征象:(1)油脂性囊肿5例,其中2例伴囊壁钙化.(2)不对称性密度增加6例.(3)不规则肿块3例.14例中8例伴有病灶周围结构紊乱.2例随访病灶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乳腺脂肪坏死的X线表现与其病灶内纤维结缔组织的反应强度有关,在多种多样的X线表现中油脂性囊肿是特异性的X线表现.

78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