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乳腺脂肪坏死36例分析

    作者:韩宝三;倪多;朱丽萍;房新志;吐尔鸿;波拉提;齐新;张国庆

    1995~2005年我院共收治乳腺脂肪坏死36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均为女性,年龄24~69(48.3±9.6)岁.病程1周~5 a,病史中外伤史9例(25.0%),手术史3例(8.3%),炎症史7例(19.4%),合并全身结缔组织病2例(5.6%),无明显原因者15例(41.7%).肿块大小0.5~4(1.3±0.5) cm;单发30例,多发6例;肿块质地较硬,边缘不清与皮肤粘连,位于乳晕区和靠近乳头者伴有乳头偏移和回缩;6例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

  • 乳腺术中冰冻切片206例分析

    作者:兰竞丽

    乳腺外科常规采用术中冰冻切片诊断乳腺病变,以及时为临床医生提供佳的手术方式,避免因恶性肿瘤未及时手术导致病变扩散而降低手术疗效.

  • 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男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例分析

    作者:于惠;李东;傅琳

    对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男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60岁.发现右乳肿物3个月.患者2008-10发现右乳头增大,表面结节状,无溢液;距乳头7.5 cm乳房外下象限可触及约2 cm×1 cm大小的肿块,质硬,界欠清,无移动,无压痛,双侧腋窝及锁骨下淋巴结未扪及.家族史、个人史无异常.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survivin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谢晖;周茜;钱宁;陆澄

    目的 检测乳腺癌中survivin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ER、PR、p53及Her2蛋白的表达.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分别为72.1%、9.8%,但其表达与survivin、ER、PR、P53、Her2和淋巴结转移状况无明显相关.结论: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相关.但作为预后指标需要进一步评价.

  • 乳腺增生症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定量研究

    作者:崔明;刘武红;戴植本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乳腺增生症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图象分析技术对根据Page标准分为3级的44例乳腺增生症(FCD)及2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患者及5例正常乳腺组织(NMB)中的PCNA表达进行定量测定.结果:PCNA含量按NMB、乳腺增生症Ⅰ级(FCD1)、FCD2、FCD3及IDC的顺序递增,除FCD1与NMB组外,其余相邻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PCNA含量增加是乳腺上皮不典型增生的一个重要特征;2)PCNA的定量测定可以较为客观地评价乳腺上皮的增生程度及良、恶性.

  • 乳头Paget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作者:仲伟霞;高彦;左文述;孙翔宇;赵炎;郝秋梅;于金明

    目的:探讨乳头Paget病临床特点、组织发生伴发病理亚型、性激素受体表达状况等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了21例乳头Paget病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光镜下重阅分析其病理学特征,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R、PR水平.结果:21例乳头Paget病中17例临床触及肿块,4例未触及肿块,全部伴乳腺导管癌,前者伴发浸润性导管癌14例、早期浸润性导管癌3例,后者全部为导管内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率47.6%(10/21).组织学亚型与淋巴结状态关系密切,P<0.05.ER阳性率23.8%(5/21),PR阳性率28.6%(6/21),ER、PR同时阳性23.8%(5/21).性激素受体水平与淋巴结状态关系密切,P<0.05,而与伴发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结论:本组乳头Paget病均伴发乳腺导管癌,伴乳腺肿块者均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率高,ER、PR低水平表达.

  • 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分类及其临床病理特点

    作者:王强修;仲伟霞;左文述

    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不仅是病理诊断的难点,也是乳腺外科治疗方案选择不统一的问题所在.2003年WHO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将其分为普通型导管增生(usual ductal hyperplasia,UDH)、平坦型上皮不典型增生(flat epithelial atypia,FEA)、不典型导管增生(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ADH)和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4类.UDH的细胞学及组织学构型均无不典型性,ADH仅有细胞学不典型性而无组织构型不典型性,DCIS则具有细胞学和组织构型的双重不典型性,而FEA中的少数应视为癌前病变.微小钙化是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常见的x线表现形式.乳腺摄影能早期发现临床触及不到的微小癌及早期癌,尤其是DCIS,有助于临床手术范围或手术方式的选择.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Livin和Caspase-3蛋白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作者:薛书霞;张景华;李景武;张志勇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相关因子Livin和Caspase-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0例乳腺增生和10例乳腺癌旁组织(距癌组织≥4 cm,组织学结构正常)标本中Livin、Caspase-3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Livin蛋白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4.3%,高于乳腺增生和乳腺癌旁组织的25.0%和10.0%( P<0.05);Caspase-3蛋白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5.7%,明显低于乳腺增生和乳腺癌旁组织中的75.0%和80.0%(P<0.05);Livin蛋白与Caspase-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L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随着临床分期增加显著升高(P<0.05),但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Caspase-3蛋白的表达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其阳性表达率下降(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Livin蛋白与ER、PR表达负相关(P<0.05),与c-erbB-2的表达无相关性,P> 0.05.Caspase-3蛋白与ER、PR表达显著正相关(P<0.05),与c-erbB-2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Livin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促进作用,可能成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中的标志,并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Caspase-3在Livin抗凋亡通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乳腺同一瘤体内浸润性导管癌与分叶状肿瘤并存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杨勇;郑刚;穆殿斌;左文述

    1 病例报告患者女,42岁,发现右侧乳房肿物6d于2013-03-03收入山东省肿瘤医院.查体:双侧乳房对称,皮肤无橘皮征及酒窝征.右乳外上象限距乳晕约2 cm处可及-3.0 cm×2.5 cm×2.0 cm肿物,质硬,边界不清.左侧乳房、双侧腋窝及双侧锁骨上未触及肿物.入院后双乳钼靶片检查示,右乳外上象限见一高密度肿块影,大小约4.4 cm×3.8 cm×2.6 cm,边界较清,边缘有分叶,双侧腋窝可见多个淋巴结影,大者约1.8 cm×1.4 cm(图1A和图1B).

  • FGFR1在乳腺癌分子亚型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颜聪亚;张炎;李庆霞;阎晓路;苗军程;潘海燕;邢雅军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在乳腺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FGFR1的表达情况.结果 FGFR1在浸润性导管癌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7.5%、10.0%,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GFR1在GST-π阳性及阴性乳腺浸润性癌患者中表达率分别为60.4%、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GFR1在TOPOⅡα阳性及阴性乳腺癌患者中表达率分别为47.2%、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GFR1在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Basal-like型中表达率分别为25.0%、35.3%、56.3%、63.6%,FGFR1表达率在Luminal A和HER2过表达型、Luminal A和Basal-like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组表达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GFR1与ER、PR、HER2状态无相关性(P>0.05),但FGFR1与内分泌治疗耐药呈正相关(P<0.05).结论 FGFR1在浸润性导管癌的不同分子分型中表达有差异,可能成为预测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干细胞标志物ALDH1、CD133与肿瘤血管生成相关性

    作者:于士昌;李永涛;翟勇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干细胞标志物乙醛脱氢酶1(aldehyde dehydrogenase1,ALDH1)、细胞分化标志133(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33,CD133)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颈胸外科肿瘤手术切除乳腺癌标本95例,所选标本均经病理确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法检测所选标本中ALDH1、CD133干细胞样细胞,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单染法检测其肿瘤血管性标志CD4、CD105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分析ALDH1、CD133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结果 9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存在8例(8.3%) ALDH1 +/CD133+表型,ALDH1 +/CD133+表型与ER、VEGF表达以及肿瘤血管生成指标CD34 MVD、CD105 MVD均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 ALDH1、CD133可作为乳腺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其中ALDH1 +/CD133+表型干细胞可以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

  • 肉芽肿性乳腺炎和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影像鉴别诊断回顾性研究

    作者:姚春;李艳萍;涂美琳;李明奎;姚洁

    目的 超声影像在肉芽肿性乳腺炎(idiopathic granulomatous mastitis,IGM)与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经病理证实的37例IGM患者与50例IDC患者的相关超声图像特征.结果 IGM和IDC患者在年龄、病灶生长方向、后方回声、钙化和弹性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在病灶形状、病灶边缘、内部回声和血流分级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超声影像在IGM与IDC鉴别诊断中具有应用价值.

  • 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导管内癌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淼;梁霞;唐水娟;海赛苹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导管内癌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本院诊治的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癌患者20例,术前均给予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20例乳腺导管内癌患者中,超声弹性成像确诊率为100%(20/20),明显高于常规超声确诊率85%(17/2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可有效识别乳腺导管内癌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确诊率高,为临床无创诊断乳腺导管内癌提供了新型有效的诊断方式.

  • 封闭疗法治疗男性乳腺增生

    作者:赵国发;马雪平

    目的探讨局部强的松龙封闭治疗男性乳腺增生的疗效.方法在肥大乳腺表面注射强的松龙.每次≤125mg,间隔10d注药1次.结果用本方法7d后即产生明显效果,治疗1~4次后所有病例乳腺肿块及疼痛均消失,治愈率100%.结论用强的松龙封闭治疗男性乳腺增生简便、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VDR及OPN的表达与钙化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芡;李潘;蒋显勇;何悦;何姗;曹琳;喻洁;郑维

    目的 通过检测维生素D受体(VDR)及骨桥蛋白(OPN)在乳腺纤维瘤及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探讨VDR、OPN与乳腺钙化征及乳腺癌发生与进程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P法)对60例钙化与非钙化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20例乳腺纤维瘤组织分别进行OPN、VDR蛋白表达检测.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VDR的表达显著高于良性肿瘤(Z=-2.724,P=0.006),患者不同年龄、绝经与否、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以及不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程度之间的VDR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临床分期、钙化与否及不同OPN表达程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呈正相关(r=0.642,0.467,0.283,0.582,P<0.01,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OPN的表达显著高于良性肿瘤(Z=-2.627,P=0.009),患者不同年龄、是否绝经、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以及不同ER、PR、HER-2的表达程度之间的OPN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肿瘤大小及钙化与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及钙化呈正相关(r=0.792,P=0.000;r=0.314,P=0.015),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 VDR、OP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高表达,提示可能参与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及钙化的过程.

  • Wnt1蛋白和β-catenin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朱利利;熊正文;李永申;李伟;黄勇;李宏伟

    目的 探讨Wnt1蛋白和β-catenin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Wnt1和β-catenin蛋白在15例乳腺癌癌旁组织、25例乳腺增生组织和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相关性分析用Spearman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结果 乳腺癌组Wnt1的阳性表达率和β-catenin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62.5% (50/80)、68.8% (55/80),显著高于增生组[28% (7/25)、20% (5/25)]和癌旁组[13.33% (2/15)、13.33% (2/1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Wnt1的阳性表达和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x2 =5.10,4.87,P<0.05),β-catenin的异常表达还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组织学分级有关(x2=5.61,P <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Wnt1和β-caten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13,P <0.05).结论 Wnt1蛋白高表达与β-catenin蛋白异常表达在乳腺癌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与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

  • 两个不同年龄组女性乳腺导管内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比较

    作者:赵华;楼淑文;翁慧慧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在两个不同年龄组女性间临床病理学的差异.方法 收集本院2002年至2014年期间乳腺DCIS标本74例,分为两组,其中≤40岁组27例,≥60岁组47例,用免疫组化法对每例标本进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P53及Ki-67检测,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之间ER、PR、HER-2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ER-2(3+)在≤40岁组中的比例(44.4%)高于≥60岁组(21.3%);≤40岁组P53、Ki-67阳性率分别为81.5%、77.8%,≥60岁组阳性率分别为53.2%、53.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岁组DCIS更易出现坏死(P<0.05),且组织学分级更高(P<0.05).结论 ≤40岁组DCIS较≥60岁组DCIS生物学行为更差.

  • 针刺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雌激素、雌激素受体及其信号传导的干预作用

    作者:龚东方;谢娟;唐纯志

    [目的]观察针刺对雌激素介导的乳腺增生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选用sD雌性未孕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电针膻中、三阴交穴)、西药组(灌胃三苯氧胺0.5 mg·kg-1·d-1);除正常组外,其他组均采用肌注己烯雌酚(剂量为0.5 mg·kg-1·d-1)及黄体酮(剂量为4mg·kg-1·d-1)方法复制乳腺增生模型;造模成功后针刺组及西药组治疗30d,采集标本,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第2对乳头高度,血清雌激素(E2)水平,雌激素受体(ER)、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及乳腺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各组大鼠治疗前后体质量、治疗前乳头高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治疗后模型组乳头高度显著增加(P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